脱落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脱落细胞学

1.细胞病理学: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带湿固定: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固定。

3.干燥固定: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固定。

4.液基细胞学(LBC)技术:是一种半自动或全自动标本处理新技术,是将刷取或灌洗法采集的标本,放在特殊的运送液或保存液中,制成细胞悬液,经过进一步处理,出去血液、蛋白和炎性渗出物,制成分布均匀的薄片.5.核多形性: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和染色异常又称为核多形性,

6.肿瘤素质:浸润性肿瘤常伴有血性、炎症坏死性、变性细胞碎片。

7.Langhans细胞:是由单个核细胞的融合而成的多核巨噬细胞,胞体巨大,细胞核常偏位,分散在细胞质周边,称之为Langhans细胞.

8.坏死:是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9.凋亡:是指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过程。

10.核固缩(核匀化):坏死细胞常缺乏典型的形态学表现,,通常先是细胞质空泡形成,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致密,称为核固缩.

11.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上皮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上皮的过程。

12.增生:为组织或单个细胞过度生长。

13. 萎缩:为器官体积减小,可见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积减小。

14.癌:源于上皮组织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15.肉瘤:源于中胚层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16.不典型增生:细胞增生伴细胞组成异常,称为不典型增生。

17.细胞质空泡:在放疗、某些微生物感染(沙眼衣原体)、细胞内脂肪储存时,可见细胞质形成多个大小不一透明的圆形包涵体,内含水分或水溶性物质.称为细胞质空泡。

18.Barr小体:女性性染色质小体,呈致密的半圆形结构,靠近核膜,实质是失活的女性X染色体。

19.大圆点细胞: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大而扁平的多角形细胞,胞质内含深褐色的小颗粒,常位于核周,偶见大的、球形的、淡褐色包涵体。

20.船形细胞:为中层鳞状上皮,大小与表层细胞相似,可呈船形,胞质有糖原沉积,巴氏染色成黄色,胞核被挤至细胞边缘,常见于妊娠和绝经早期。

21.黏膜白斑:多发生在子宫颈,多为黏膜表层异常角化,巴氏染色脱落的表层角化鳞状上皮细胞无核,呈淡黄色,偶见胞质棕色颗粒,为癌前病变。

22.LSIL(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多发生于表层细胞,核增大,至少比中层细胞大3倍,深染,有时可见类似HPV感染后的核周透明区,有时可见角化型鳞状上皮特征。

23.HSIL(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病变多为中底层细胞,细胞核增大在LSlL范围内,因胞质减少,故N/C明显增大,核可比LSIL小、深染,较CIN I 深,染色质呈颗粒或块状CINⅡ时可见少量胞质,CIN Ⅲ时胞质基本消失。

24.库什曼(Curschmann)螺旋体:库什曼螺旋体是浓缩的黏液管型,源自小支气管,外观呈螺旋体状,有一个较深的中轴,周边透明,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5. 尘细胞(dust cell):吞噬灰尘后的肺巨噬细胞。细胞常呈圆形、卵圆形,直径10-25m,细胞边界清晰,有l至多个大小不一的细胞质突起。胞质丰富,嗜碱性或嗜酸性,含大量吞噬物质,有灰色、棕色或黑色颗粒。

26.纤毛细胞衰变(CCP):纤毛细胞远端的纤毛脱落,形成无核的纤毛小体和有核的细胞质残留物,核退变,类似凋亡,胞质内出现各种大小的嗜酸性包涵体。

27.心衰细胞: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的标本中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细胞称为心衰细胞,呈黄褐色,有时颗粒覆盖在核上。

28.泡沫细胞:在脂质性肺炎,可见大吞噬细胞内含有大的细胞质空泡或大量脂质小空泡,单个或多个细胞核,小且不明显。

29.Pap细胞:由Papanicolaou发现而命名。上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时,可见小型鳞状上皮细胞,核深染,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称为Pap细胞。

30.R-S细胞:细胞体积大,具有大的双核或多核,胞质淡染,核染色质疏松,明显大核仁,核周有透明区.

31.Hodgkin(霍奇金)细胞:为大的单个核细胞,染色质疏松网状,1或多个核仁。

32.L-_Ⅱ细胞:细胞呈多核,淡染,核仁居中,如“爆米花"外观。

33: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是用细针穿刺病灶吸出少量的细胞成分作涂片来观察病灶部位非肿瘤或肿瘤性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诊断细胞学。

二.填空:

1.细胞病理学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2.细胞病理学标本采集的方法:直接采集法、自然分泌液采集法、灌洗法、摩擦法、针穿法洗法.

3.涂片制各方法有;推片法、涂抹法、压拉涂片法、吸管推片法、喷射法、印片法、微孔滤膜过滤法。

4.细胞病理学基本检验技术的基本步骤:标本采集、制片、固定、浓缩、染色、镜下筛选。

5.涂片的固定包括:带湿固定和干燥固定。

6.良性呼吸道上皮的增生包括:乳头状增生、基底层细胞增生、磷化。7.慢性淋巴结炎的细胞学特点:滤泡性和副皮质性淋巴结增生、病毒感染、肉芽肿性淋巴结肿大、窦性淋巴结肿大.

8.恶性淋巴瘤分类:B细胞淋巴瘤、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1.巴氏染色特点:细胞具有多色性的染色效果,色彩多样且鲜艳。涂片染色透明性好,细胞质颗粒分明,细胞核结构清晰。如鳞状上皮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桔黄色;不完全角化细胞胞质呈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胞质呈浅蓝色或浅绿色。适用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此方法的缺点是染色程序较复杂。

2.细胞病理学诊断主要考虑的因素:(着重强调细胞质和细胞核特质)

(一)细胞数量

细胞数量不仅反映了病变性质,而且与非病变因素有关,如采样方法等。细胞过多表示增殖过程指数增加,代表增生或肿瘤。细胞过少也并非表示无恶心细胞的存在,因为分化差的恶性肿瘤时,细胞常散在脱落,形态类似于正常。(二)细胞结构特征

正常上皮细胞常保持细胞极性和细胞间黏附性。

腺上皮细胞多呈规则排列,单层成片,正面观呈“蜂窝状”,侧面观呈“尖板条栅栏状”。

增生和良性肿瘤的上皮细胞常保持良好的黏附性,呈特殊的外观,如乳头状、玫瑰花样或桑椹样结构。

合胞体样细胞的边界改变和极性紊乱,应考虑肿瘤可能。

典型的恶性上皮细胞的极性差,细胞间相互重叠,有时三维状聚集呈球形。

癌细胞具有异常黏附性和异常聚集性2个主要特征。

正常淋巴细胞、分化差癌细胞的细胞间黏附性差,常呈散在分布,而淋巴瘤细胞则相反,两者很难鉴别。

良性基质细胞常呈卵圆形、梭形,细胞间疏松黏附或呈裸核,恶性基质细胞(肉瘤)与良性基质细胞类似,但细胞核和细胞质多异常。

(三)细胞核特征

正常细胞核体积相对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光滑,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涂片上同一类型细胞之间差别很小,称为单形性。

若核DNA含量增加会产生核染色致密,即染色过深,核染色质分布不规则,呈粗颗粒状、核膜增厚。

细胞核大小不均时,常伴核膜异常增加,边界不规则,呈钩状,切迹状,皱缩状。

核大小,形态和染色异常又称为核多形性。并常用核质比来表达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对比例,分化差的细胞常具大核,而细胞质的量无变化,故核质比增大。(四)细胞质特征:细胞质由Golgi体、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或代谢物等组成,

是影响细胞染色性重要因素之一。正常细胞或分化好的肿瘤细胞,常见黏液球、泡沫状微空泡、微绒毛刷状缘和纤毛。邻近细胞会出现细胞质铸模现象,少数有细胞吞噬现象,见于良性或恶性疾病,后者更常见。细胞质变性包括肿胀性、水肿性、空泡样变化,质膜完整性丧失使细胞内容物溢出,即细胞溶解。(五)背景和人为因素:1.涂片背景:包括细胞和非细胞成分,通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但也会导致误诊。因为明显血性或炎症反应背景会掩盖上皮细胞核的细致结构,从而影响诊断。另外,应注意结缔组织成分、透明软骨组织、黏液、结晶、纤维蛋白渗出物、无定形钙盐沉积物或沙样瘤小体。浸润性肿瘤常伴有血性、炎症坏死性、变性细胞碎片的肿瘤素质。

细胞学涂片也可用于寻找微生物。共生性微生物有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病原性微生物有病毒、细菌、霉菌和原虫等。2.人为因素:指人为污染或涂片制作过程引起细胞形态学变化,与标本采集、运送和涂片制备等因素有关.在操作过程中引入“外来成分’’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包括

(1)内源性:如蔬菜和肉类纤维、胆固醇结晶等。

(2)外源性:如染液沉淀物、滑石粉颗粒等。

涂片固定不佳、染色不好、涂片空气干燥太久、封片有气泡等也会影响捡查结果。在标本转运、固定、染色过程中必须避免某些成分会从一份标本转侈到另一份标本造成结果。

假阳性,称为交叉污染.

3.上皮细胞包括哪几种,其主要分布及特点?

上皮细胞主要包括:鳞状上皮、分泌性腺上皮、纤毛上皮和间皮细胞。

各类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及特点如下(1)鳞状上皮鳞状:是一种多层上皮,覆盖于器官表面,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包括a角化型:分布于皮肤和外阴表层;b非角化型:分布于口腔前庭、角膜、咽、食道、阴道、外阴内层和子宫颈阴道口。

(2)分泌性腺上皮:呈立方形或柱状,具有极性,分布于消化道和相关腺体、男性和女性生殖道。

(3)纤毛上皮细胞很容易识别,通常呈柱状,罕见立方形,一侧扁平有纤毛,具有嗜酸性,常固定在细胞的致密层(终板)上。分布于呼吸道、子宫颈峡部内膜、输卵管和子宫内膜。

(4)间皮细胞:源自于脱落标本的间皮细胞常单个、成双或成片排列,源自干穿刺和刷取法的标本,间皮细胞常成片或成团排列。胸膜腔、心包膜腔和腹膜腔。

4. 鳞状上皮分层及染色特点:(1)基底层:胞体圆形,核圆或卵圆,巴氏染色呈深蓝。(2)副基底层:胞体圆形,核圆或卵圆,巴氏染色呈灰或淡绿。(3)中层:胞体可呈多边形,核圆或卵圆,巴氏染色呈灰蓝或淡绿。(4)表层:胞体可呈多边形,a角化前细胞:核小,致密,深染,巴氏染色呈浅蓝或淡绿;b 不完全角化细胞:核小,致密,深染,巴氏染色呈粉红;c完全角化细胞:无核,巴氏染色呈橘黄。

优点:①局部创伤小,不需要缝合,不留瘢痕;操作简便易行,定位准确;无需特殊设备,

除深部脏器外。②副作用少,操作灵活安全,不易发生意外。罕见针道转移、种植,对病人预后无影响.如有多个肿物,可同时取材,或同以肿物多点取材,便于比较,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③取样、制片、诊断,通常只需lh左右,可适用于术中病理诊断。④诊断准确率高,可以达到80%~98%。对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接近于组织病理学诊断。假阳性仅占0.1%~l%。⑤.应用范围很广泛,特别适用于任何其他方法难取标本的部位.机体太浅部位的肿块或组织可直接穿刺,深部器官在B超或CT等医学影像诊断仪导向和定位下进行穿划。⑥因吸取物是活组织,可以用其作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等检测.有助于诊断。

缺点:①针吸细胞提供的细胞标本量少,没有组织结构,故有一定的假阴性。这就要求检查

者须经过细胞学培训并具有病理学基础.⑦可以鉴别肿瘤的良性和恶性,但对肿瘤的分型和分类仍不够准确。

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整理,上节(修正版)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 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基本检验技术 一、标本采集 1、原则:①正确地选择采集部位:这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和关键。故要求准确地选择采集部位,应在病变区直接采集细胞。②标本须新鲜:尽快制片,防止细胞腐败或自溶。③避免干扰物混入,如粘液、血液等。④采集方法应简便易行,操作应轻柔,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和肿瘤扩散。 2、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针穿抽吸法直接采集法:皮肤、外阴、阴道、阴道穹窿、宫颈、肛管、口腔、鼻腔、鼻咽部及眼结膜等部位可直接用刮片刮取、刷洗、吸管吸取。食管、气管和肺支气管、胃及直肠则可用纤维内镜在病灶处直接刷取细胞制片。 (一)自然脱落细胞 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②排泄或导尿:如尿液。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 【主要特点】:①易从病变器官获取标本。②标本内常含大量各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亦可含有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微生物和外源性污染物。③细胞成分保存较差。④能进行多次标本采集。 (二)非自然脱落细胞 指通过物理刮擦作用取得的细胞,采集方法包括:①刷取:如气管、子宫颈。②刮取:如乳头、皮肤、子宫颈。③灌洗:用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所得液体,如支气管。 【主要特点】:①能直接从病变器官表面采样,如子宫颈和支气管。②使用纤维镜能直接从器官内部获取。③能获得上皮细胞下的病变标本。④细胞成分保存良好,但在结果解释时,不能采用与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三)细针穿刺细胞标本 通过穿刺吸取或非吸取法,从充满液体的器官或实体性器官中获得细胞标本,如肿瘤、心包膜腔积液、胸膜腔积液、腹膜腔积液和脑脊液等。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对小而深、移动且难以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脱落细胞检查练习题

2019第二十章脱落细胞检查 一、A1 1、脱落细胞学涂片上,固缩性退变常见于 A、黏液柱状上皮 B、储备细胞 C、表层鳞状上皮 D、中层鳞状上皮 E、底层鳞状上皮 2、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学的缺陷 A、有一定的误诊率 B、具体部位难确定 C、肿瘤分型困难 D、非肿瘤性疾病诊断研究少 E、检查范围小 3、脱落细胞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中的第Ⅰ级是指 A、涂片中未见异常细胞 B、涂片中可见疑似癌细胞,性质不明确 C、涂片中可见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D、涂片中可见癌细胞,细胞有明显恶性特征 E、可见异常细胞,但属良性病变范围 4、柱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A、皮肤 B、肛门 C、食管 D、胃 E、角膜 5、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A、鼻腔 B、气管 C、肠 D、胃 E、全身皮肤 6、印戒样癌细胞可见于 A、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霍奇金淋巴瘤 E、移行细胞癌

7、女性腹腔恶性积液常见的疾病是 A、乳腺癌 B、卵巢癌 C、胆管癌 D、胆囊癌 E、肝癌 8、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 A、12~15μm B、8~10μm C、无核 D、6~8μm E、4μm 9、巴氏染色后,异常角化细胞胞质染成 A、灰蓝色 B、深绿色 C、浅绿色 D、粉色 E、橘黄色 10、不是肿胀性退变细胞的形态特点有 A、胞体肿胀 B、胞质内有液化空泡 C、核染色质颗粒模糊不清 D、剩下浅蓝色肿胀的裸核 E、细胞核染色质致密着深蓝色 11、具有多色性效果,色彩鲜艳多样的染色方法为 A、瑞特染色 B、吉姆萨染色 C、巴氏染色 D、苏木精-伊红染色 E、湖蓝染色 12、尿液细胞学检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细胞为 A、非上皮性肿瘤 B、鳞癌 C、腺癌 D、肾细胞癌 E、移行细胞癌 13、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上,不符合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为 A、圆形 B、卵圆形

什么是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 导语:有的的患者去医院检查治疗宫颈问题的时候,医生会给看一个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条子。那么什么是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呢?说实话,我觉得这是 有的的患者去医院检查治疗宫颈问题的时候,医生会给看一个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条子。那么什么是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呢?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新鲜的词的,你对这方面了解吗?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太了解的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怎么告诉我们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什么的吧。 TCT检查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以下是报告单上的术语及其含义: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鳞状上皮细胞核大于正常但不足以诊断低度病变,还包括非典型角化不全细胞、非典型化生细胞、非典型修复细胞。此诊断因包括多种情况,病理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说明并提出建议,如3~6个月后复查,炎症消退后复查,阴道镜下宫颈或内膜活检等。如有条件,最好进行HPV高危型的DNA检测。 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除外高度病变(ASC-H)鳞状上皮细胞具有非典型性,见成堆的小细胞,核极向消失,不能除外高度病变。诊断ASC-H时,进行HPV高危型的DNA检测是必要的,同时建议进行阴道镜活检,未做活体组织检查而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是不正确的。低度病变(LSIL)相当于宫颈鳞状上皮轻度非典型增生(CINⅠ),HPV 感染亦包括在内。其早期处理措施是进行阴道镜活检,同时进行HPV 高危型的DNA检测。有证据表明,HPV感染是病变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脱落细胞检测

脱落细胞检查
一、A1/A2 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 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完全被鳞状上皮所覆盖的器官有 A. 气管 B. 阴道 C. 输卵管 D. 子宫内膜 E. 肠
错题反馈收藏试题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复层鳞状上皮,一般有 10 多层细胞,被覆于全身皮肤、口腔、喉部、鼻咽的 一部分,食管、阴道的全部以及子宫颈。 2. 脱落细胞检查背景成分不包括 A. 上皮细胞 B. 异物 C. 黏液 D. 红细胞 E. 坏死物
错题反馈收藏试题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脱落细胞检查背景成分主要包括:黏液、异物、红细胞、坏死物。 3. 恶性肿瘤的形态改变是多方面的, 下列哪一项形态的改变可作为诊断肿瘤细胞的主要 依据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浸润性 E. 转移性
错题反馈收藏试题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诊断肿瘤细胞主要是依据细胞核形态改变。 4. 间皮瘤的瘤细胞来源于 A. 鳞状上皮细胞 B. 柱状上皮细胞 C. 移行上皮细胞 D. 间皮细胞 E. 淋巴细胞
错题反馈收藏试题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间皮瘤的瘤细胞主要是由间皮细胞分化而来。 5. 重度核异质细胞和癌细胞的鉴别要点是 A. 核大小显著不一 B. 核仁多个且巨大 C. 核边明显增厚 D. 胞质的质量常正常 E. 核质比明显改变
错题反馈收藏试题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重度核异质与癌细胞的鉴别要点为:重度核异质细胞虽有胞核的异型性,但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00例临床病理分析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00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20T14:35:02.5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李莹[导读]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在膀胱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分析对膀胱癌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均于晨起收集第一次及第二次新鲜中段尿各30ml,离心取沉渣涂片,经HE染色寻找肿瘤细胞,连续检测3d,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300例膀胱癌患者中,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1.33%、74.67%,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阳性率分别为71.13%、71.97%,低分级(G1~G2)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3.33%、72.44%,两次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72.13%、85.25%,高分级(G3)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65.33%、81.33%,两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膀胱癌的有效手段,在膀胱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连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高度提示膀胱癌的发生。【关键词】脱落细胞学;病理分析;膀胱癌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53-02 Urine loss cytologic examination, 300 cases of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Ying L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qinzhou department of guangxi qinzhou in 53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bladder cancer early fall off urine cytology screening of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August 2013 in our hospital confirmed 3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both in the morning to collect the first and second time fresh middle urine every 30 ml, centrifugal sediment smear, by HE staining for tumor cells, continuous detection of 3 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Results Of 3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midway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sh morning urine of bladder cancer were 71.33%, 74.67%, respectively, the muscle layer of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is, Ta, T1) the positive rate of 71.13%, 71.97% respectively, the lower grade (G1 and G2) in bladder cancer were 73.33%, 72.44%,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results;Midway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fresh morning urine muscularis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T2) the positive rate of 72.13%, 85.25% respectively, the high grade (G3) in bladder cancer were 65.33%, 81.33%, respectively, two result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Fall off urine cytology examin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arly screening for bladder cancer, and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bladder cancer prediction, continuous fall cytology positive urine bladder cancer is characteristic and highly suggestive. 【key words】 Off cytology;Pathological analysis;Bladder cancer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隐匿,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膀胱癌在初次诊疗之后的复发率可高达70%,因此,做好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膀胱癌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1]。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主,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虽然敏感性低,但其特异性好,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而且可以发现膀胱镜也难以发现的微小和隐匿性病变,因此在膀胱癌的预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膀胱癌复发率比较高,要求患者经常复查,长期监测,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法。但尿脱落细胞涂片敏感性低,而且形态易受内外界因素的影响,漏诊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8月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的进行晨起不同时段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探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确诊膀胱癌的300例患者,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10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9.4岁。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晨起收集第一次及第二次新鲜中段尿各30ml,离心取沉渣涂片,经HE染色加载玻片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寻找肿瘤细胞,连续检测3d。 1.3 细胞学诊断 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病理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取结果一致者。连续3d均未找到癌细胞及非典型细胞,即为阴性;3次送检标本中发现1次癌细胞及非典型细胞即判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300例膀胱癌患者中,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1.33%、74.67%,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的阳性率分别为71.13%、71.97%,低分级(G1~G2)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73.33%、72.44%,两次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起第一次和第二次新鲜中段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的阳性率分别为72.13%、85.25%,高分级(G3)中的膀胱癌阳性率分别为65.33%、81.33%,两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

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名词解释&小知识点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基本步骤:标本采集、涂片制备、标本固定、标本浓缩、染色、镜检 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针穿抽吸法 细针吸取细胞学,又称细针细胞病理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 FNAC)、细针吸取活检或细针吸取等,是用细针穿刺病灶吸出少量的细胞成分作涂片来观察病灶部位非肿瘤或肿瘤性组织细胞形态改变的诊断细胞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早期诊断手段。 涂片制备方法:推片法、涂抹法、压拉涂片法、吸管推片法、喷射法、印片法、微孔滤膜过滤法。 涂片固定方法:带湿固定、空气干燥固定 ①带湿固定:涂片后标本尚未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固定。 食管拉网、痰液及阴道分泌物涂片等常用。适于巴氏染色或HE染色。该法固定细胞结构清晰,染色鲜艳。 ②空气干燥固定:涂片后待其自然干燥,再进行固定。 常用于较稀薄的标本,如胃冲洗液、尿液等。适用于瑞氏-吉姆萨染色。与湿固定相比,空气干燥固定有使细胞增大的趋势。 细胞学检查常用固定液有下面3种:氯仿乙醇固定液、乙醇乙醚固定液、95%乙醇固定液。 ①巴氏染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阴道涂片中观察女性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 ②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otoxylin-eosin,H-E)适用于:痰液涂片。 ③瑞氏-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 staining)多用于:胸腹水、前列腺、针吸细胞学及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 液基细胞学(LBC)技术:是一种半自动或全自动标本处理新技术,是将刷取或灌洗法采集的标本,放在特殊的运送液或保存液中,制成细胞悬液,经过进一步处理,除去血液、蛋白和炎性渗出物,制成分布均匀的薄片。本质是滤膜过滤法实现了自动化。 其优点是:①涂片上细胞分布均匀、分布范围小、背景清晰。②标本筛查简便、快速。③能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④能显著降低标本的不满意率。⑤能用于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核多形性:核大小、形态和染色异常又称为~ 肿瘤素质:浸润性肿瘤常伴有血性、炎症性坏死、变性细胞碎片 1、核固缩(karyopyknosis):变性染色质常呈致密浓缩状物质,称为~,如核破裂、核溶解、染色质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