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间道》的符号学阐释

对《无间道》的符号学阐释
对《无间道》的符号学阐释

无间地狱:存在的危机

——对电影《无间道》的存在符号学分析

颜小芳

摘要:电影《无间道》主人公之一陈永仁最大的悲剧是存在的悲剧,也真理的悲剧。

通过陈永仁的悲剧,《无间道》告诉我们在符号形成的意义世界,主体的存在必须出示符号的证明。作为符号的主体,是由符号的所指(存在)和能指(意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且在符号的世界,符号的存在由能指决定。而当能指和所指不协调时,符号主体就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正是主体存在的符号。

关键词:存在主体存在符号学超越

作者简介:颜小芳(1982-),女,籍贯湖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级比较文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符号学与叙述学、文学批评和影视文化研究。

人这一存在者与共处一个世界的其他存在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对自身的存在进行反思。正是由于这种反思或自我意识,人类才会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才会对人的存在问题孜孜不倦地进行探索,永不疲倦。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它揭示了人类符号化生存时代的降临:“所有不同的文明生存状态,都可用一句话概括:符号化生存。”[1](P.1)而符号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便利的同时也潜伏着危机和隐患。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由于符号能指的过度膨胀而导致的后果:如目前正困扰许多国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现代超宽幅社会、广告的肆掠与人们实际购买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之间的矛盾等等。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那么符号对人的存在将构成严重的威胁——电影《无间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触及到了存在与符号之间的尖锐冲突。

《无间道》讲述的是警察与黑社会通过互相派遣卧底深入对方进行斡旋的故事。陈永仁(梁朝伟饰)是警方派出的潜入黑帮的卧底。由于与黑社会有牵连,虽然他考上警校,却无法从警校毕业。他的上司黄警督见他志向坚定,于是说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混入黑社会,一来考验他,二来也正好利用他为警方获取情报。陈永仁答应了,在黑帮做了十年卧底。这期间,陈永仁一直期待能恢复警察的身份。因为长时间扮演两种角色,他的精神有些分裂。黄志诚答应他在完成最后一个任务即剿灭韩琛(黑帮大哥)之后恢复陈永仁的真实身份。韩琛最后终于伏法,但不幸的是黄警督也因公殉职。黄警督是唯一知道陈永仁真实身份的人。

不过还好,在黄警督的电脑中,存有陈永仁的真实档案。陈永仁将秘码告诉在警方任职的刘建明(刘德华饰),刘建明正想帮助陈永仁恢复警察身份的时候,陈永仁却突然发现了刘建明原来就是那个潜入警方的卧底,于是要抓捕刘建明。而刘建明得知自己身份暴露,也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将陈永仁的档案完全删除了。影片中刘健明和陈永仁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在天台,陈用枪指着刘的头:

“给我一个机会!”刘低声请求。

“怎么给你机会?”陈反问。

“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刘说

“好啊,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陈仍用枪指着刘的脑袋。

“那就要我死?”刘看了陈一眼。

“对不起,我是警察。”陈微笑着说。

“谁知道?”刘反问。

沉默。

一句“谁知道”,使陈永仁陷入了思想的困境:一个人是不是好人,自己说了不算,某些人说了也不算,要有证明。如果没有证据证明你是好人,那你就是坏人。对此,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我是谁不是我能证明的,必须由符号来说明。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符号空间,受着符号系统的支配。而符号系统只负责意义的产生,不管意义的虚假和真实。它只告诉我们真理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个困境中,陈永仁面临一个身份认同问题,即我是谁。在他自己看来,我是警察,这个好人的身份毫无疑问,但需要他者的证明,然后由代表正义的警察系统来裁决或评判。而问题就出在评价体系本身,即元语言本身。这个评价体系后面的集团主体被陈永仁的表象——黑帮中的一员,所蒙蔽了。这是一个非本真(inauthentic)符号。在符号学中,本真的与非本真的、能指与所指以及显现的和内在的这三组概念可以并置。本真的意味着拥有一个意义、内容、所指的事物;而非本真的指那些没有内容、仅在现实表面移动的事物。本真的事物相当于格雷马斯的“to be”,而非本真的事物相当于“to appear”。[2](P.114)即在陈永仁的身份符号中,罪犯的身份是伪装的,警察的身份才是真实的。陈永仁所要做的就是要去掉非本真符号而让本真符号得以显现。但这个过程十分艰难,遭遇到了来自黑方派遣的卧底刘建明的阻挠,因此对陈永仁欲求与自己所需价值对象的结合形成一定的阻力(resistance)。这个阻力,表面上看由刘建明个人施加,实际上阻力最终是陈永仁所力求归依的以及刘建明所利用的警察体制所赋予,即警察元语言所赋予。刘建明也是一个有着矛盾

身份的主体,他的显现身份为警察,这也是一个非本真符号,或者艾柯意义上的假冒物(forgery),而他的隐藏真实身份却是罪犯。陈永仁欲求的价值对象也是刘建明所欲求的,但双方从客观上都构成了对方追求价值对象的阻力。而正是无法同时在一个层面显现的两种语境元语言——警察和罪犯——预先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意义阐述方式。结局以陈永仁的牺牲告终。真实的警察输给了假冒的警察,而后者借以杀人的工具却是警察元语言。陈永仁悲剧的根本原因是警方元语言的内部系统出现了背叛因素。而陈永仁个人能力元语言是比较强的,所以他焦虑但不迷惘,“意志”坚定,但阻力过大,因为意识形态元语言所犯下的错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之外。

《无间道》片头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涅磐经》第十九卷:“凡八大地狱之罪,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这个“无间地狱”就是被符号挤压而形成的真空地带,这就是人的存在空间,“真实”也存在于这里。我们时代的文明是影像(image)的文明,而在此文明之中,本真的现实逃离了,而世界则是一个充满了互相指涉的符号能指的世界,因而唯名论成为了占据统治地位的认识论。塔拉斯蒂说,在符号学术语中,有一个现实的零点,它是主体所在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不会发生叙述的分离,这个地方涉及的是对现实的具体的本真的体验,也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这个现实的零点在电影《无间道》中已经成了无间地狱。海德格尔认为:“真理只可能在‘主体’当中,并随着‘主体’的存在一道浮沉。”[3](P.261)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无间地狱。故陈永仁的悲剧是生存的悲剧,也是真理的悲剧。

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符号无处不在。“由于符号化生存,符号切断了人与客观世界、人与社会的直接联系。”[1](P.2)在符号化的世界,人生的价值需要符号来衡量,人的存在也都需要符号来证明,以至人们竟然忘记了人存在的本来面目。“存在可以被遮蔽得如此深远,乃至存在被遗忘了,存在及其意义的问题也无人问津。”[3](P.42)在符号之前,人是什么?这是海德格尔要说明的问题,人是此在,“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存在)”,[3](P.49)“而现成存在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和具有此在形状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了不相干。” [3](P.50)此处的现成存在在今天就是符号化的生存,而在人的符号化生存之前的主体是什么样的?无间地狱的主体本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新符号学或存在符号学就是对这一存在主体的分析。

存在符号学或新符号学是一种不同于以皮尔士、格雷马斯、西比奥克等为代表的经典符号学家的理论。塔拉斯蒂认为它们主要有二个方面的不同:第一,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经典符号学研究的是符号形成以后的系统、分类、特征、规律、表现形式等等,是在符号凝

固以后的层面来对符号进行静态的分析。而存在符号学研究的是符号形成之前的状态,相应的“前符号”。[2](P.18)存在符号学将符号视为有生命、有灵魂的运动的事物来研究,“存在的符号时刻是在符号形成之前或之后的时刻,因为符号的生命不会停下来,它们总是处于形成的状态。”[2](P.18)第二,研究方法有所区别。经典符号学多采用客观的、科学的、分析的、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符号,相比之下,存在符号学倾向于直觉的、综合的方式,但存在符号学也吸收了经典符号学的理论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而创新的。

存在主体的符号到底如何产生?

符号的产生是“需要”这个符号的意义的缺席。符号是意义的缺失而造成的(虚拟)的欲望。也就是说符号行为的起始点是个人对于意义的渴求,即“每个人都有对于自己和他人变得有意义、富有意义的欲望和被理解的欲望”[2](P.8)而这些意义是人本来的此在不具备的。那么人为什么要追求意义呢?这是由于此在世界的不完满和人对此不完满的此在所不满意而产生的对超越的渴求。“超越”是新符号学的本质概念。超越的行为是人们获取意义的方式。

我们来看一下塔拉斯蒂这种存在符号学的模式。

图一:存在主体经由肯定和否定的行为之运动过程[2](P.10)

塔拉斯蒂认为这种模式建立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之上:主体在世界上存在,主体体验到纯粹“此在”的世界是不充实的。因此,主体为了追求意义,而开始追求并实践超越的行为,这种超越的行为有两种类型:否定和肯定。

主体通过两项行为成为存在的(existential)创造意义的存在(being)。首先,主体处于客观性的符号中,这个客观性的符号世界即是此在(Dasein)。这个“此在”在此已经不同于

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此在”。主体认识到了它由来的此在周围的空虚和虚无,主体必须朝向“虚无”做一次飞跃,这就构成了超越的第一个行为——否定,即对“此在”的否定,并超越此在,跃向“虚无”。[2](P.11)

当主体从他对此在的超越——否定中返回时,他拥有了新的观点。此在世界的许多客体失去了含义并被证明只是显得有意义。但是,主体新的存在体验为那些保留它们意义的客体提供了新的充实的内容。这个时候。主体获得了“符号的自我”。[2](P.11)

但是,主体的运动继续前进,接下来是超越的第二个行为。他遇到了虚无的对立面——普遍,它是充满意义的,但是却以某种超个体的方式,独立于他自己的意义行为之外。这种行为称作“肯定”。这种行为的结果是主体找到了存在的理由。而且,它也对于专注于它的主体辐射出一种新的意义。这个时候主体感到了生命的“充实”。[2](P.11)

在《无间道》中,对陈永仁和刘建明来说最有意义的欲望便是想做个好人,过一般的好人所过的生活,也就是正常人的生活。这个欲望是由他们原本的生存当中“正常人”生活(好人)意义的缺乏而产生的。陈永仁本是黑社会老大倪坤的儿子,这层关系使得成绩优异的他却无法从警校顺利毕业。但他自己却不甘心,因为他有要当警察、做好人的强烈欲望。所以第一步,他要反叛此在,他要背叛它。黄思诚警司利用了他与黑社会的这层关系派他充当黑帮的卧底,待完成任务通过考验之后,便可恢复他的警察身份。于是从黑帮老大的儿子到黑帮的卧底,陈永仁开始了第一项超越的行动:否定。当陈永仁从对此在的超越——否定中返回他的此在时,他以新的观点来看此在。即他已经认为自己是警察,是好人。他的第二个超越行为就是要“肯定”自己的警察身份,但事实上,他一直未成功,直到死去,由身份引发的焦虑到最后以死亡的方式终结。他想通过“符号“的方式获得重生的愿望破灭了。

塔拉斯蒂还认为,符号总是与某种情境(situation)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符号情境有不同的符码。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朋友对故事的结局一定还有印象:男主角程蝶衣扮演虞姬的时候在舞台上竟然真正地横刀自刎,令人震惊。有人说他是戏痴,演戏演得太投入,进得去,出不来了。也有人说他因为对现实人生完全绝望,从而以自杀的方式选择了解脱。而用符号学的原理分析程蝶衣的悲剧,我们可以说他混淆了两种不同的符号情境:艺术和现实,或者可以说戏和人生。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说明人生和艺术这两种情境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有着不同的法则和规律,用艺术的符码来理解生活或用生活的符码来解释艺术都是犯了符号学的错误。故而程蝶衣的悲剧是符号意义上的悲剧。生活中的人们特别是艺术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犯程蝶衣似的错误。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香港著名艺人张国荣的自杀等等。从符号学意义上看,

符号只负责意义的生产,而不管意义的正确与否。意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取决于人的解释。符号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故而符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也就需要不断地对符码进行重新解释。而只有能够不断重新解释符码并随符码的变化一起变化的人才能在符号的意义上做出正确的行为。故而情境总是具体和特殊的,并且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意义。塔拉斯蒂一共列举了九种不同的符号情境,包括社会规则、历史情境、存在情境、交往情境、权力情境、宗教情境、烹饪情境、爱欲情境、道德选择情境,但这种分类并非包括所有的符号情境。

符号有不同于决定它们行为的规则的另外一种生命吗?塔拉斯蒂认为是有的。符号有内在的生命、灵魂,符号不过是表层、封面、现象,它的里面是主体、灵魂在移动。

那么符号的主体有哪些模式情态呢?塔拉斯蒂详尽分析了符号主体的一种主要现身情态——焦虑。“焦虑是主体存在的标志,也是主体存在的符号。”[2](P.77)塔拉斯蒂认为焦虑是主体与它的价值客体分离的状态。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主体与令人陶醉的客体分离;(2)主体与令人狂躁的客体结合。塔拉斯蒂以音乐剧《帕西法尔》为例,分析了焦虑在不同的行为者上的表现。

同时,焦虑还可以解释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不协调”。[2](P.81)《无间道》中

陈永仁的焦虑就属于这种。在符号的宇宙,陈永仁这个存在的主体对于他者显现为符号,这个显现在人们面前的陈永仁的表现就是符号的能指。那么陈永仁显现在公众面前的表象除了他的物质形体外,就是他作为卧底——黑社会的一员的身份。那么符号的所指是什么呢?所指即是符号的实质,即存在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存在的就是真理,这一点陈永仁自己是无法意识到的,这个真理在陈永仁的意识中表现为好人。表明上看陈永仁的苦恼是作为好人的能指和作为黑社会的能指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冲突,而实际上却是好人和坏人这两种符号的能指与作为符号所指的真实存在之间无法协调的冲突而引发了陈永仁内心的焦虑。所以陈永仁在身为卧底的十年时间内患上了精神病,这种精神病是内心的焦虑的症状,而焦虑的产生正是能指和所指的不协调所致。《无间道》通过陈永仁的悲剧进一步说明了在符号形成的意义世界,“主体”的存在必须出示符号的证明。因为作为符号的“主体”,是由符号的所指(“存在”)和能指(意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且在符号的世界,符号的存在由能指决定。

焦虑还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当两种符号体系发生冲突时,如主体的内在符号结构和外在世界发生冲突,也会导致焦虑的产生。《霸王别姬》的主角程蝶衣的焦虑就是属于此种样式。那么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主体完全适应他者的符号体系。这种方式对程蝶衣来说实在太难,故而他选择的是一种终结主体生命的自我解脱的方式。

焦虑是可以和解的,音乐剧《帕西法尔》提供了一种和解焦虑的方式,那就是宗教。

焦虑和创造性有关。塔拉斯蒂在描述符号主体的两种超越行为时提到,当主体体验虚无的时候,他的内心是焦虑的,但这种焦虑却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体验,只要主体继续朝前运动。

人是借助符合来思考的,那么在符号产生之前,人如何了解此在?既然无法了解,是不是意味着它不存在?但如果真的不存在,那么《无间道》的主人公陈永仁又为什么会感到焦虑?他的焦虑从何而来?说明他意识到了某个非符号的真实性的本质的存在但却无法找到他,因此他变得焦虑,在存在与符号之间,在意与在之间,他迷惘了,意与在是不会发生冲突的,但是一旦冲突了,那么将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陈永仁死了,程蝶衣也死了。他们的人生不一样,但都是在符号的世界迷失了自我。现实中的人注定是要分裂的。死了的都是正常人,活着的都是精神病患者。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符号产生之前,人的存在是海德格尔所分析的;符号产生之后人的存在又是什么样的呢?电影《无间道》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也是最可怕的一种状态,那就是无间地狱。

参考文献:

[1]孟华.符号表达原理[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

[2]Eero Tarasti.Existential Semiotics[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stity Press,2000.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注:本文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耐克平面广告的符号学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549521.html, 耐克平面广告的符号学解读 作者:王会杰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6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在完成 自身传播经济信息的同时,既体现了文化内涵,又反映了政治经济现象及社会的新动向。广告作为符号,既体现了人类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同时它也在不断构建整个社会符号系统,重构人们的消费习惯,心理习惯。广告的创造过程也是不自觉的应用符号学理论的过程,广告与符号学的关系可见一斑。符号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研究广告这一符号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广告的发展也体现了其符号学特征。 关键词:符号学;耐克;广告;解读 体育品牌平面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其广告形式是利用各种符号形式,通过品牌标识、文字口号、图片影像、代言人物到事件等等来展现其品牌意义。文章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耐克系列平面广告为例,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深刻揭示广告表面意义之后的隐藏意义,分析这种符号学意义下的广告内涵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符号就是某种在某些方面或某种能力上相对某人而代表某物的东西。通俗一点来讲,符号指任何能代表其他某事物的事物。我们创造并利用符号认识世界、交流信息、传达感情。巴尔特认为我们生存在一个符号的世界。广告就是我们符号世界里极其活跃的一分子。我们在马路上行走、坐公交车、到商场购物、浏览网页,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广告。我们看见一则平面广告,从它的背景、文字和品牌标识等表面的东西对这则广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了解产品的信息和特点,这是广告给受众带了的表面意义;如果对这则广告稍作分析,我们会得出更为深层次的广告内涵,也就是广告的隐藏意义,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广告分析,获得的隐藏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广告在符號学视角的解读下显示出来的力量。 一、符号学在广告文本解读中的应用 符号学应用于广告文本的解读,得益于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主的二元分法和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皮尔斯为主的三元分法。在索绪尔看来,符号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也就是形式和内容所构成的二元关系。虽然索绪尔起初提出这一概念是针对语言符号,但后来他的追随者发展了他的思想,将符号研究的范围扩大,在欧洲也有一些学者将索绪尔的理论用于分析广告符号。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皮尔斯把符号分成了符号形式、符号对象和符号解释,根据符号及其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同,运用拟象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解读广告文本。德国学者内特认为使用标志符号是广告最基本的一种策略,不过象征符号的使用在广告中也比较普遍。随着符号学更广泛深入的发展和延伸,符号学更多地应用于各类广告的意义分析,广告这门符号学语言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符号学及其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来源:英语毕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2549521.html,/ 语言无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最伟大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无论人们怎样评价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但显而易见的是,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方式,甚至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交流方式,人们还借助于别的手段进行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活动。语言表达的过程总是伴随着非语言的表现活动(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姿式等等),即使在我们缄口不语的时候,许多非语言的信息(红绿信号灯、交通工具的喇叭声,表示各种各样的意义的铃声、广告宣传画等等)也纷纷涌向我们。人是各种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而人并不是用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唯一的工具;在大众传播媒介十分发达的当代社会,这个事实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因此,必须建立一门新的科学,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包容了人类交流的一切方式。这门科学就是符号学,索绪尔称它为semiology,而西皮士则称它为semiotics,研究的是符号的构成、作为一切符号结构的基础的一般规则、各种符号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符号在人类交流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本文将先对符号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然后介绍符号学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概念,最后讨论符号学作为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在语言学上的重要意义。 一、符号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符号活动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是19世纪以后的事,在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早期历史。

(一)古希腊阶段“符号学”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医生通过症状来诊断,被看作是运用符号学(Semeion)的一个实例。斯多噶学派把符号学看成是哲学的基本组成,认为它具有与物理学和伦理学同样的重要性,并且认为逻辑学和知识论都是符号学的组成部分。斯多噶学派认为,有一些指号(Sign)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处在观察的界限之外的事物的知识;伊壁鸠鲁派哲学家主张,虽然指号是通过经验获得它们的意义的,有些指号(诸如“原子”和“虚空”)却能够表示某些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怀疑论者对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表示疑问———这种形而上学体系是建立在下面这样的基础上:即指号仅仅可以用来表示可观察到的东西(即使在说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直接观察的)。柏拉图认识到了在一个语词指号的声音和它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中世纪阶段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诡辩学派以及古希腊时期的医学所提供的材料,进一步推进了对符号学的研究。他关注着符号学的许多方面:在《工具论》中,他注意到了科学语言的语义学和句法;在《修辞学》中,他注意到了语用学的一些问题。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符号理论,通过奥古斯丁和波修斯(Boethius)等人的介绍,传到了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伯罗斯·赫斯彭(PetrusChispanus)、阿伯拉尔(A-belard)、罗吉尔·培根(RogerBaeon)和其他思想家的工作,一门广泛而细致的指号理论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进程中可以区分出两个分支,占主导地位的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框架内解释指号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逐渐增长的趋势:使符号理论与经验科学和哲学融合在一起。莱布尼茨继承了第一个方向,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家继承了后一个方向。莱布尼茨是符号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0120033202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209208 作者简介:王瑞云(19822),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景观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无锡 214122 杨茂川(19642),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22 王瑞云 杨茂川 摘 要:指出由于建筑风格的趋同化造成了“特色危机”,根据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了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从而形成多样的景观建筑风格。关键词:趋同化现象,建筑符号学,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成为频繁出 现的词语,指的是近些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为了单纯的追求与国际接轨,大量的模仿西方的风格,丢弃了本地的文化特色,造成全国南北建筑风格趋同的现象。 一位设计师曾这样描绘: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出了广州车站以为还在北京。在被称为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建筑风格的趋同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有些建筑一味的抄袭国外的设计,造成城市文化的支离破碎,新和旧之间没有协调感,致使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陌生。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具有归属的需要,人们所在地区的当地历史文化是人们的归属,而这种割断文脉与历史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失落感。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是反映一个时期、地区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在今天,众多的人都在呼吁地域性设计,避免趋同化,然而所谓的地域性设计应该怎样被认识。或许我们可以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找到一些答案。 2 关于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1]。”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他认为符号学是一个双重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后来的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将符号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类。作为方法论,符号学已经被诸多学科用作分析工具,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科符号学。这些学科不仅限于人文社会学科,还突破了学科界限进入了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符号学、数学符号学、视觉符号学、语言符号学等,在空间方面,符号学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中,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建筑符号学,它是关于建筑的符号学。 建筑符号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由建筑去推导分析出符号,同时作为一种概念和文化的载体,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 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且具有时空性,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产生,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而且各个地区之间也独具特色。人们没有理由抛弃经文明反复琢磨并形成体系的经典,而一味地去追求不成熟的创新,特别是不经思考的照搬西方的建筑。 文章结合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一下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城市街道和绿地。可见,小尺度地块结合密路网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和加强城市设计的控制力。 4 结语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形态的演变,如何能够塑造更吸引人的空间,如何能够将设计的意图转移到控制的指标上,许多的问题值得规划者进行思考,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街坊层面的影响,总之,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 出一套切实可行、有实际成效的控制办法。参考文献:[1]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 ].城市规划,1995(4):202 22.[2] 梁 江,孙 晖.模式与动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3] 武 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 ].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曹 曙,翁一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 探究[J ].城市规划,2006(12):47248. Influence of the plot scale to the urban form L IU Min 2xia Abstract :Its points out that urban plan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boundary of architecture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and how the plot scales influence the height of the architecture ,expect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control method.K ey w ords :urban form ,plot scale ,planning ,space form ? 33? 第35卷第1期2009年1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Jan. 2009

《象征.符号与建筑》读书心得

《符号.象征与建筑》读书心得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标志,例如过马路时的红绿灯标志,公共厕所区分男女生厕所的标志等等,这些标志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些东西,例如红灯时我们应该停下,绿灯时我们可以穿过,画有男生头像标志的代表是男厕所,女生则相反,看到这些标志人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这些就是今天所说的符号。 在阅读本书之前,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有些许了解,知道有些事物除了代表自己本身之外,还有它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说到小孩代表这国家的希望(可能由于时代的改变,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家代表温暖等,但所看到的这些都是片面的,阅读本书后才会符号学以及建筑符号学有一定的了解。符号学起源于西方,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以《Tel Quel》杂志为号召的哲学家,为了反对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则大量引用俄罗斯在共产革命前的一系列有关符号在文化上的再现过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现当今所指的符号学,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现代符号学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和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 索绪尔在他的名著中《普通语言学教程》首次出版时,曾以假说的口吻预言:“在我们社会中存在着符号和符号学这样一门科学。”时至七十余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符号学”的存在了。符号在中国的《新华字典》中解释为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来源于文字,一般量的符号只由一个字母构成,但也有由几个字母构成的符号。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是交流,人通过交流来发送、接收和创造信息,而这个交流的媒介除了语言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符号。符号的本质是它具有指示能力,符号是用于代表另一事物的某物(这是必备条件)。符号学具体可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 (1)句法学:即符号关系学。是研究如何联词成句的问题,涉及符号之间的组合以及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从符号与事物以及符号与译义的关系抽象出来单独讨论符号和符号之间的种种关系,即系统结构的研究。 (2)语义学:符号与所指事物的关系,即符号如何传送意义,诸成分的性质。就语义学,莫里斯指出:“涉及符号以及各种意指方式所进行的表意”,即涉及它们的实际“携带”含义的方式。 (3)语用学:符号与人们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是某些人的符号效应。即语用学研究的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关系,它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去实际影响使用它们的人们。所有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是符号系统,或者说,文化可以理解为交流。既然符号学把所有的文化现象当做符号系统来研究,那么建筑学则也是其中之一,这里所说的建筑学是广义的,它泛指工业品设计,城市设计,并且特指建筑设计。在这里主要谈论一下对于建筑符号学的理解。 索绪尔是一个严格的“二分法”学者,二分法就是以成对观念来观察一切事物。他将符号本身划在包含在整体中的两个部分的概念:能指(可用物质形式表现的符号,例如纸上记号的式样,空中的声响,甚至是建筑的形式。)和所指(即能指十几所代表的概念构成或其他思想)。建筑的能指就是形式,空间,表面,体积,这是第一层次的,还有第二层次的所指,指的就是建筑体验方面的东西,包括触觉,听觉,动感觉等等。建筑最开始作为交流的手段,人类最开始的建筑是原始的洞穴,当人类为了防御风雨和寒冷寻找庇护的场所,就找到了洞穴形成了洞穴意识,当离开后第二次寻找庇护的场所是,看到类似洞穴的东西就会有一种意识,马上被洞穴观念所替代。从此洞穴就是遮蔽功能的代表,从而代表家庭,群体,安全,亲切环境等。例如,哥特式窗户和玻璃(一般是光束穿过的大厅空间)包含了分享之

广告符号分析

广告传播学结课作业

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

Nike广告的符号消费分析 一、摘要 广告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符号的创造和操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强制性的生产和传播意义的过程。广告在创造意义的同时也在制造着神话,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广告神话体现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本文运用符号学和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剖析出广告符号消费背后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品牌符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对目标受众产生的影响。 二、前言 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代文化的生活模式。在我们当今所处的消费社会,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由符号创造的虚幻世界之中。广告制造着生活的幻象,受众无形中被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从而获得了心理上的自慰,即使有批判能力的消费者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广告和受众进行着人性的沟通,从而使受众获得情感上的虚幻满足。广告对生活方式进行着设定,并由此衍生出品位、地位、身份等附加值。广告以一种乌托邦的力量使我们认同于社会的流行体系,广告的幻象几乎和真实本身一样不可剥离。人们处在广告符号的包围之中,越来越被消费社会体制所操控。广告总是通过大众传播霸权,准确恰当地反映出广告主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并且符合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他们向毫不设防的目标受众进行天长日久的地毯式轰炸和渗透,最终将属于广告主的世界观和价值选择普泛化,成为广大目标受众的价值取向。符号消费意味着现代消费社会已加入文化、感性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非理性的,消费的符号化现象是因过度充裕的消费存在。符号消费的特征就在于已经不是透过优劣的判断,而是以好恶的基准来从事消费活动。所以我们现今社会正是一个符号消费的社会,我们消费的焦点早已由产品本身的物质性消费转移到社会脉络的消费。当然在目前资本主义挂帅的后现代社会中,广告工业是作为建构商品文化参考架构的重要起源。经由符号意义流动的管理,广告协助业者操弄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以此促销商品或服务。现代消费社会所呈现的特色与广告工业的发展,是和广告符号讯息的建构间具有密切的关连。 三、正文 1、耐克广告符号系统的构成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作者:吕吉雕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符号无处不在,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从古往今,从西方至东方,符号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人类文化哲学紧密相联,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符号的本义学习,从符号学的角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中蝙蝠纹样的隐喻。 关键词:符号学;吉祥文化;蝙蝠;隐喻 1符号学阐述 (1)符号、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和代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创造活动方式。符号学与人的思想文化紧密联系,同艺术哲学、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符号思维与活动,符号学在不断地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到语言学、哲学、解释学、逻辑学、设计学、艺术学、自然科学、神话、电影、戏剧等等领域。西方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全面与系统。其论域涉及符号的定义、性质、功能、意义、人类思维的符号化、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方面。诸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卡西尔的《人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理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等等,各家学说或自成一派,或相互借鉴,或相互对立。 (2)符号的应用。目前,符号学广泛应用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部门,语言学、广告、电影、戏剧、音乐、建筑、设计、游戏、教育等诸多方面。国内学界对符号学的研究颇丰,李幼蒸、胡壮麟、王铭玉、龚鹏程、赵宪章、周启超、叶舒宪、孟华等等学者,从语言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美学符号学、应用符号学、汉字符号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符号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努力与贡献,但是对于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美术领域中符号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2关于隐喻 (1)隐喻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隐喻下了定义:“以他物之名名此物。”隐喻是文学上常用的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人们对两种本无联系的事物感知、体验、理解、联想,通过认知其本质的相似性,借用其相似性进行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_则香水广告赏析_胡丹

收稿日期:2007-01-13 作者简介:胡丹(1955-),女,江西萍乡人,教授,硕士。在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课程学位班. 文章编号:1005-0523(2007)03-0126-05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则香水广告赏析 胡 丹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迄今为止,对广告英语较多的是从文体、修辞、语法、词汇用语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鉴于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中普遍存在,对广告进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十分必要.基于一本教科书中的一则香水广告分析存在的不足,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并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 键 词:多模式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一则香水广告;再现、互动和构图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的多媒介化变得更加多样 化.话语已不再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还以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模式出现.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模式手段大大丰富了语义表达的形式,并打破了常规的媒介的单一性.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胡壮麟,2007:7).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广告中的大量使用,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式话语在广告中的作用.Charles Forceville 在对Her meren (1999)所著的《销售英语:广告语言研究》进行书评时曾说,“…人们当然不得不承认现代广告和广告招牌效应如此深深地依赖`文字和图像'相互关系,乃至几乎纯文字手段已经有些令人不满意”.可见,多模式话语在广告英语普遍存在已成不争的事实. 然而以往对广告英语的研究绝大多数注重词汇、语法、文体、修辞特点等方面.对广告中的图像在作广告话语分析时常常忽略,或分而论述,或一笔带过.比如,董莉在其《英语文体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用相当的篇幅从语相、语音、词汇、语法、体现和图式(schemata )诸方面对一则香水广告进行分析 (2005:95-101).她的分析有其精当之处. 但是她对这则广告的图像的构图意义,以及该广告图像与广告语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意义没有进行探讨.另外,她在解释这则广告语语法现象时主要注重句子结构转换形式和关系,没注重广告图像和广告语结构信息的传递和功能意义的诠释.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则香水广告做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以此为例,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这对提高人们多模式话语识读,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多模式话语的定义和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模式和媒体的区别、明确多模式话语的定义.按胡壮麟(2007:2)解释,模式是用某种媒体表达信息的特殊方式.媒体是表达信息的物理工具.在交际和表达意义时,人们经常需要多种符号编码,如语言、手势、身体语言、图像等多模式话语.李占子(2003:1)认为多模式(multimodal )指的是 第24卷第3期2007年6月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ol .24 No .3Jun .,2007

从符号学看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从符号学看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影视艺术是视听的艺术,而镜头语言的编码并不同于日常语言的编码原则。在日常语言系统中,我们需要通过一个约定的词来代表某个物体,而这个词是一定要通过刻意的学习才能理解和接受其语意。但是镜头语言则不同,作为“现实的渐近线”,其可以动用人们先天的和后天积累的感知经验便可理解,无需任何学习,这就使得视听语言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在研究影视作品的镜头语言构建基础上,探讨其创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将其观点融入到片子之中的。 标签:符号学视听语言所指能指 一、符号学基本概念释义 “能指”和“所指”是符号学中的一对核心概念。索绪尔认为“符号是一个双面实体,而‘能指’和‘所指’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 做为符号的物质表达面,“能指”是接受者与传播者之间的第一层介质。任何符号都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可见可感的介质才能进行信息传递。而“所指”则是指构成符号的精神层面,也就是内容面。任何符号都会通过“能指”传递出来一个高于其物质面的深层含义,也就是精神层面。否则,发送者向接受者传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没有意义或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在观赏一部影片的时候,不仅接收的是各种活动的影像、音乐、音响,而更多的是透过这些视听语言看到它讲述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思想以及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通过镜头语言传递出来的故事、意义以及思想,就是电影中大符号系统中的“所指”部分。 如果说,“能指”是拍了什么的话,那么“所指”就是如何被拍出来的。进一步来阐释“所指”的概念,我们日常说话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节奏都隐含着我们说话时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判断。即我们所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内容是能指,而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以及语言的引申义则构成了所指。 具体到影视艺术中,所指包含了景别、拍摄角度、光线色彩、摄影造型等等一系列的选择。对于单一镜头来说,一个能指产生一个所指,而扩展到一部影片的大的符号系统中,不同“能指”的排列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所指”,也就进一步产生了不同的隐含义。 二、镜头语言的“能指”与“所指” 纪实主义理论大师巴赞说过:“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原始的第一特征就是‘纪实的特征’。”它和任何艺术相比都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在影视作品中,视听符号是对客观现实的高度复制,这就使得观众往往会误认为镜头所呈现的世界

符号学理论

1,什么是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兴起的,符号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符号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符号学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认识论、社会生物学、宗教学、神话、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现在,世界各国和符号学家正在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语言、宗教语言、法律语言、政治语言、广告语言等。) 一些学者对符号学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emiologie)。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索绪尔,1980) 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Fiske,1990,张锦华等译,1995:60)。 符号学(Semiotics)就是研究符号、指示会意和指示会意系统的一门科学。 符号学即关于记号(sign)、记号过程(semiosis)或记号系统的理论研究。(李幼蒸,1999: 45) 2,符号学的历史 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设计中的符号学

设计中的符号学 1.符号学与设计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不能说不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

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设计中符号的特性 认知性 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的标志都采用中国古钱币作为基本型,这正是因为古钱币能够准确地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具有极强的认知性。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普遍性 现代设计是为大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人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东西,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者也许会抱怨客户欣赏水平不够,其实有时客户比设计者更了解受众。设计者只有找出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符号的普遍性这一特性,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标牌设计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如公共卫生间的男女标识,相信不论男女老幼,文化深浅,都能够清楚分辨。 约束性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广告符号的结构分析 摘要:广告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有其重要的符号意义。广告的符号意义又有其特殊性,运用符号学理论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广告所要传达的意义,包括其内在涵义及其隐含的其它意义。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广告,联系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广告对人们的观念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细致的分析并试图探讨隐藏在广告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广告与图形符号的概念及关系 广告作为视觉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一种文字语言与视觉形象的有机结合。按现代传播学的观点,它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联系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从文化现实的角度出发,是把商业对象的信息进行商业化传播。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广告是一种对人的感知心理产生轰炸效应的超级媒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广告是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管理活动中的还原剂。不仅仅是作为购买和销售的刺激物。从广告的作用来说,就是用最简洁最迅速的手段向社会传播商品信息,促进产品的销售,加速产品的流通。 所谓符号就是负载、传播信息的基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符号又是“指称者(designators)”,分为两个部分“能指”和“所指”。“能指”即是符号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形象,指代某一事物的

表现体;“所指”既是指向符号自身以外的某种含义,符号所指代的对象。比如我们常用百合指代一个人的纯洁高雅,也可以用图形表示百合的形状。当我们看到百合的图案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植物种类的百合,也可以想到是代表一个人的纯洁。这使得图形符号外延意义显得非常的广泛,由一个单纯的图像符号经过一些在文化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习俗赋予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一种更具内涵的象征符号。这就是图形符号不断深化的过程。 平面设计是以图形符号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平面设计中的信息的整体由两种不同结构的符号承载着,即文字与图形。这两种结构通常是同时出现,互相补充,衍生出信息传达与解读的优势。图形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 图形符号更侧重于直观的视觉特性,通过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展示图形的语意。文字借助想象理解语义,图像靠直觉理解意境,在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上,可以视其为是两种符号系统间的对话。彼此之间互为语境,互补意义。 二.广告符号在传播中的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同时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法国新托马斯派哲学家马里坦说:“没有什么问题像与记号有关的问题那样对人与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和如此基本的了,记号与人类知识与生活的整个领域相关,它是人类世界的普遍工具……”符号是我们分析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一颗钻石恒久远”见证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名车别墅是个人品位与成功的标志;铁达时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轩尼

从符号学看_红楼梦_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从符号学看《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张映先 夏玉芳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行为语义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一书中提出的符号学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扬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相关的文化问题翻译处理手段作一个描述性的比较研究,从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实用意义以及语言的内部意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符号学;所指意义;实用意义;语言内部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8-201-03 作 者:张映先,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夏玉芳,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一 引 言 最适合作为翻译研究的语义模式是符号学模式,因为语言是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符号学系统。(柯平,1988)。在语言系统中,符号学关心的焦点是语义系统。莫里斯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划分了符号的三个方面,即语义(semantic)、语用(pragmatic)和符号关系(syntactic)。对应于三种关系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这三类符号学意义可以更加明确地称之为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是指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是符号与使用该符号的人(即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符号对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蕴涵意义(con2 notative meaning)或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甚至象征意义(symbolic meaning)。语言内部意义(linguistic meaning)是指某个语言符号与同一语言系统中另外一些符号之间的关系,包括词之间声音相同的关系,词的词素结构相同的关系,语义相同的关系或语义相异的关系,句子结构中词的搭配关系等。笔者拟从原文与译文中这三种意义的非对应性探讨《红楼梦》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二 文化差异与符号指称意义的非对应性 就指称意义而言,文化差异可以导致以下两种不对应或不全对应的情况: (1)原语符号的所指事物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不常见或不被注意 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来记时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如: 卯正二时我来点卯,巳正吃早饭,凡有领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查一遍回来,上夜的交钥匙。(第二十四回) 扬译:“I shall call the roll at half past six,you will have your meal at ten,and applications for stores or reports should be handed in punctually before half past eleven.At seven in the evening,after the burning of sacrificial paper,I shall make a tour of inspection, then issue those on night duty with their keys.” 霍译:At half past six I shall come over to hear the roll-call. At ten o’clock I take my lunch.I shall see people with reports to make or tallies to collect up to,but not after,eleven o’clock.At seven in the evening,as soon as the paper-offerings have been burnt,I shall make a personal tour of inspection;and when I get back from it,I shall issue those on night duty with their keys. 因为翻译时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表达法,扬译和霍译都不约而同地将它意译出来,译文之所以与原文无法完全对等是文化差异使然。 (二)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文化差异使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的语言切分。在以其他语言作为参照时,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场都可能有“词汇空缺”。文化重点(cultural em2 phases)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里,以性别、年龄、辈分、亲缘等条件为基础的亲疏、尊卑、长幼之别,直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 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五十四回) 扬译:Xifeng drained her cup and thought for a second:“…… 求 索/2004/8 201

从符号学解读文字以及书法

从符号学解读文字以及书法 当艺术批评界开始把谈论符号学当作一种时髦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瑞士学者索绪尔既是符号学的奠基人,又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他提出要创建一门研究符号(希腊词是semeion)的科学:符号学,并建议把语言学当作这门一般科学的一部分[1]。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符号是符号中的一种,除了语言符号外,还存在大量的社会符号,如手势,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等。在索绪尔之后,符号学家们不仅研究语言符号,而且也对非语言类的社会符号进行了研究,如罗兰·巴特把符号学用于服装、广告等对象,为符号学进入艺术设计领域提供了范例和先导。 国内一些理论家提出,可以把符号学引入书法研究。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对于书法来说,最明显的符号莫过于书法赖以滋生的汉字系统。无论如何演变,书法的基础终归都是汉字。相对于其他的符号系统来说,文字符号恐怕是和语言的关系最为贴近的。汉代和清代的文字研究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录了9353字,加上重文共10516字,十八世纪编撰的《康熙字典》则收录了47043字[2],可以说,古代的学者就像熟悉后院的花草一样熟悉每一个字。然而,熟悉字体、字形、字义和字音的每

一个演变,并不代表古代人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汉代学者对汉字符号作了不少理论探讨,其中最著名的是六书说,也即把汉字的构字法分析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但是,不管是对汉字起源的猜测,还是对汉字构造的研究,如果离开了对语言的系统研究,那都还是有尾无首的。例如,要研究汉字的起源,我们必须懂得只有当某种符号用于系统地记录语言时才可把它称为文字;又如,要想研究汉字的构造,我们首先得把“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层次明确地区分开来[3]。经过索绪尔等先驱的倡导,这都是现代语言学里的常识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可以说是在中国书法界引入符号学之后,补充谈一点语言学的常识。从这些常识出发,我们或许会对书法的性质和书法的未来形成某种新的认识。 前面已经说过,索绪尔把语言学看成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研究语言符号的符号学称之为语言符号学,并把文字学也囊括在它的范围内。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索绪尔或后来的符号学家所说的符号究竟是指什么?接下来,我们还会问,语言符号的特性是什么?文字符号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无论在中文还是在西语中,和“符号”意思相近的词均不在少数,有人把symbol说成是符号学的对象,有人把sign

符号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Signs in an advertisement “SNICKERS”是玛氏食品公司出产的一款巧克力产品。文中引用为例的这部电视广告是该公司在2012年发布的“横扫饥饿,做回自己”为主题的系列广告中的一篇。这部广告在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虽然人物不同,但所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这篇广告讲述的是一帮热血男生在足球场踢足球,但守门员却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她无力挡住飞入球门的足球遭到队友的职责,这时以为同伴守门员是否饿了,然后给他一个snicker,令人惊奇的是,这位柔弱的女生守门员瞬间变成了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生,并且这位男生能够阻挡住所有将要进门的足球。广告的内容简单明了,观众通过广告可以很清楚的明白snickers的功用,就是帮助人们横扫饥饿。广告虽然简单,但在这篇广告中运用了大量的signs来帮助其将内容表现的更加的准确、明了。 广告中大量的signifier 和signified成为广告中必须signs。广告中的人物、动作、球场、花朵、声音等,都是为了能更明确的表达广告内容而设计的。广告中踢球的男生作为一种signifier,代表了一种力量和强壮,而他们所代表的这种强壮和力量正是一种signified。类似地,守门员在开始时是一位女生,而且这位女生的穿着、动作和表情都是一种signifier,广告中女生穿的是中国古代的汉服,她的形象类似于中国一位女子林黛玉,她是中国柔弱女生的代表,所以她的穿着从一定程度上使她看上去更加的柔弱。广告中女生的表情也是她看起来更加的柔弱和没有活力。还有就是,广告中对女生动作的设计,女生在广告中有摔倒的动作,闻花香的动作,躲闪的动作等,这些动作的添加将这个女生的柔弱表现的更加的完美。有趣的是,广告中还在女生的周围设计上飘扬的花朵,花朵带给人们娇柔、软弱的感觉,这样的设计,更加的凸显了女生的弱不禁风。踢球

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

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解析 黄碧云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新生代网络流行语与传统流行语的区别,并对新生代网络流行语表现出的现实象征性、衍生推广性、隐喻性、周期性,以及网络流行语彰显出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符号学解析。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通常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网上论坛BBS时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它从属于狭义的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中最鲜活生动的部分。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的变体,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和发展机制也是一种符号学现象。 一、新生代网络流行语的符号特征 本文中所提到的新生代网络流行语是以2008年为分界线的。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之后网络流行语既保留了传统流行语符号简洁明了、新颖奇特、生动诙谐、形式多样的语言符号特征,而且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创新了网络流行语的符号特性,主要表现在: 1.现实性和象征性 相比传统网络流行语的功能和效用基本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局限,新生代的网络流行语更具有现实性。纵观新浪网评选的2008年的网络十大流行语(“什锦八宝饭”、“做人不能太CNN”、“俯卧撑”、“范跑跑”、“很黄很暴力”等)其中七个词语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现代语言符号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提出了符号学的“二元关系论”,二元关系理论的核心即符号皆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而符号意义的产生便由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决定。新生代网络流行语凭借着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的天然联系,在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传播符号能指的“第二次”诠释。经过二次诠释的网络流行语经过网络土壤培育后迅速膨化长大,进而反射进入全民语言,再次介入现实生活语境。 这种语言符号就具备了美国符号学派的创始人皮尔士所指象征符(symbol)的含义。皮尔士根据媒介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推出三种符号———象似符(icon)、索引符(index)和象征符。皮尔士认为“象征符是指‘通过某种法规指称其客体,这种法规通常是一般观念的联想,致使该象征被解释为指称那个个体’”。所以如果说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风靡是集体意识的话,那么这些网络流行语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无疑意味着流行语言符号本身的象征意义已经形成。 2.隐喻性和反讽色彩 皮尔士所谓的隐喻符代表着最高、最抽象的相似性,是语言的一种扩展和延伸。隐喻是象似符的一种,“这类符号与对象之间存在一般的类似关系,是一种通过此物与彼物的平行性来反映所指物特征的符号”。“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等新生代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世界中它们的字面意义即“此物”被抽离,反而指代了“彼物”,指代后这些流行语由一个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组变成了一个具有固定的虚化意义的新语。它们被赋予的意义便取代了原来的意义,从而实现了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对网络流行语来说新生代流行语所带有的隐喻特征无疑是一种升级与突破。 同时,在指代的过程中这些新生代网络流行语还产生了新的感情色彩。在未转化之前“俯卧撑”、“打酱油”等符号的感情色彩都呈中性,并无明显的褒贬色倾向,但在意义虚化之后流行语就把整个事件中非正面的色彩带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