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大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知道练习题答案

2012年电大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知道练习题答案
2012年电大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知道练习题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文化程度)。本题选项有:身高、工资、年龄、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调查)。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数量标志)。本题其他选项:品质标志、变量值、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本题类似于第3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ABCDE)。——A.总体B.总体单位C.标志D.变量E.指标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BCD)。——A.商品零售额B.工龄C.计划完成百分数D.合同履约率E.企业经济

类型

3.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E)。——A.全国总人口B.年龄C.平均工资D.钢铁产值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作为统计信息管理机构,统计部门的职能有(BCD)。——A.决策B.信息C.咨询D.监督E.执行

5.统计的过程一般包括(ACDE)。——A.统计设计B.统计预测与决策C.统计调查D.统计整理E.统计分析

6.总体的基本特征有(ABC)。——A.同质性B.大量性C.差异性D.相对性E.绝对性

7.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有(ABCD)。——A.统计报表制度B.统计调查方案C.统计分类目录D.统计指标体系E.统计

分析报告

8.当前我国统计的任务是(ABCDE)。——A.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B.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C.提供统计资料 D.提供统计咨询意见E。实行统计监督

9.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CDE)。——A.收集完整的原始资料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C.分析和评价

所掌握的统计资料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10.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D)。——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三、判断题(×√)

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

7.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

标。(√)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收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3.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5.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C.所有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每个从业人员)

9.我国的统计报表(B.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10.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一般,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C.越少)

11.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C.普查)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是(B.重点调查)

14.统计调查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划分的根据是(C.调查的组织方式)

15.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C.调查的组织方式)

16.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D.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17.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C.报告法的调查方法)

18.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是(A.普查)

19.调查时间是指(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A.婚姻状况)

21.下列属一次行调查的是(A.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2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B.一次性全面调查)

23.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24.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25.调查对象是指(A.所要调查的总体)

26.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一个月)

27.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28.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D.抽样调查)

29.调查期限是指(B.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0.下列资料属于原始记录的(B.个人生产记录)

31.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

32.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D.收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33.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C.该市所有自行车)

34.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35.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报告单位是(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36.为了了解职工的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查宜采用(D.抽样调查)

37.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市全部职工)

38. 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要求此项调查在9月底完成。调查时间是(B.8月15日至21日)

二、多项选择题

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去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面调查的有(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

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对象;E.确定调查项目)

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全面调查方法;B.报告法调查;C.经常性调查方法)

4.通过对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属于(B.重点调查;E.非全面调查)

5.重点是一种(B.非全面调查;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D.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6.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目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7.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C.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

8.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专门调查;E.统计报表)

9.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确定调查目的;B.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C.确定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和报告单位;D.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E.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10.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的优势有(A.能够建立良好的跳问模式;B.能够当场对数据进行审核;D.支持程序问卷的再使用)

11.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变量)

12.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13.下列统计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14.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D.入户调查;E.街上拦截访问)

15.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最初性;D.直接性)

16.统计台帐的特点是(A.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B.是一种账册;D.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三、判断题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X)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X)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对)

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X)

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对)

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X)

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料,应选用典型调查方法。(X)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X)

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乌。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X)

10.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任务。(X)

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X)

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X)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按照反映事务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D.组距)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A.简单分组)

6.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B.复合分组)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A.平行分组体系)

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D.有反向关系)

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11.用离散变量作为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B.间断)

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B.260)

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A.组中值)

14.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是因为(D.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

15.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16.将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B.组距式分组)

1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230)

19.统计整理主要是整理(C.原始调查资料)

20.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C.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21.分组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B.分组和次数)

2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重叠,则(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23.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C.各组单位数)

24.将某地区30个商店按零售额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C.各组的零售额)

25.比较法审查是(B.主要审查数据之间的关系)

26.静态数列,也称时点数列,是反映(A.同一时间条件下总体内部的数量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跟部分的统计方法。它(A.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B.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D.岁总体而言是分;E.对个体而言是合)。

2.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按年龄分组;

D.按收入水平分组)

3.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的类型(B.变量数列;C.组距数列;D.不等距数列)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职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100 5 10 20 15

合计50

4.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则会(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100%应归第二组)

5.某地区2005-2007年粮食产量如表所示:

2005 2006 2007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万亩)亩产(公斤/亩)11130

41

271.5

1240

42

267.6

11280

41

275.1

该表属于(A.简单表;D.分析表;E.时间数列表)

6.下列分组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B.企业按产值分组;C.企业按工人数分组;D.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7.统计分组是(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8.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其的作用越小)

9.下面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C.企业按所有制分组;E.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10.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

与分析表;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11.报送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有(A.邮寄报送;B.电话报送;C.计算机远程传输;D.使用磁介质报送;E.网上直报)

12.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A.研究目的与任务;B.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C.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

13.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A.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14.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C.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D.第三组组中值为75;E.它属于等距分组)15.在某厂工人按日产量(件)分组的变量数列中,下面正确的说法有(A.“日产量”是分组的数量标志;B.各组工人的日产量数值是变量值或标志值;C.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率;D.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

E.分组变来那个是离散变量)

16.按所起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A.调查表;B.汇总表;E.分析表)

17.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A.分组;B.汇总;C.编制统计图表)

18.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一般包括(A.编程;B.编码;C.数据录入;D.数据编辑;E.计算与制表)

三、判断题

1.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X)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对)

3.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对)

4.根据数量标志下的各变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现象性质上的差异。(X)

5.各组次数占总体次数的比值通常称为频数。(X)

6.某一变量分为下述两组: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断该变量为一连续变量。(X)

7.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对)

8.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100%。(对)

9.统计表是表达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X )

1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分组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对)

11.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X)

1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X)

1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对)

14.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

15.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组。(X)

16.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对)

17.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符合分组。(对)

18.平行分组体系是按照主要标志和西药标志对总体进行多次分组。(X)

19.简单分组就是用简单标志进行的分组。(X)

20.对连续变量数列,既可以编制成单项式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X)

21.在统一变量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关系。(X)

22.分布(分配)数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数列。(对)

23.在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果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上一组。(X)

24.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前者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后者是统计表索要说明的总体。(X)

25.对数据进行逻辑性审查,就是利用逻辑理论检查指标之间或数据之间是否有矛盾。(对)

26.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所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对)

27.所谓统计分布,就是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X)

28.按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对)

29.统计汇总主要是计算标志总量。(X)

30.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多各变量值。(对)

31.统计分布是指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对)

32.变量分布中,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小于1。(对)

33.目前,对于大量统计资料,一般使用计算机汇总。(对)

34.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对)

35.钟形分布发特征的两头大、中间小。(X)

四、综合应用题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6 12 12

14

15 18 22 8

合计107

(1)上述数列属于(A.变量数列;D.等距数列)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A.日产量)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B.频数)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C.6% 11% 11% 13% 14% 17% 21% 7%)

第四章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2.总量指标(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3.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D.相对数和平均数)

4.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5.统计指标体系是由(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7.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动态相对指标)

8.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其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94.9%)

9.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迪昂对指标可采用(B.水平法)

10.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算平均指标宜采用(B.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11.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量)

12.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A.标准差系数)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15.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D.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1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人均GDP)

17.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分别为110%、115%、105%。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C.

%1.110%

105600

%115700%110500600

700500=+

+++)

18.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320天完成,实际290天就完成了,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超额9.37%完成了计划) 19.全社会股东资产投资情况如下:

指标名称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投资额(亿元)

32917.7

37213.5

43499.9

55566.6

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历年投资的发展速度为(A.113.05% 132.15% 168.8%)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工资总额;B.刚才消耗量;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B.2001-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吨;D.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1.8亿千瓦)

3.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百分数;B.千分数;C.系数或倍数;D.成数;E.复名数)

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A.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C.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E.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5.下列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有(B.利润总额;C.产品销售收入;D.固定资产原值;E.工资总额)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设备台数;E.库存)

7.下列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A.比较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 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资产库存;B.耕地面积;E.年末全国城市数)

9.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1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B.一种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C.一种是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

或倍数、成数等表示,另一种是复名数;D.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 11.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有(B.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695万人;E.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

1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有(A.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D.2008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9亿元)

1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695万人;E.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之的比重为11.3%;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14%)

15.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 16.统计指标的特点主要有(D.同质事物的可量性;E.量的综合性)

17.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B.总量指标;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

18.标准差系数是(B. 可衡量平均指标不同的总体标志变动度的大小;C.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D.用相对数表现的标志变动度指标;E.离散系数)

19.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是(A.数量指标;E.时期指标)

2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产品库存量;E.离职工人数)

21.数量指标(A.与总体规模大小有关;C.它是总共体中单位的数目)

2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物资库存量;C.企业固定资产数;D.职工人数;E.储蓄存款余额) 23.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总体单位总量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指标;C.总量指标)

24.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职工平均工资9464元;D.我国人口密度132人/平方公里;E.钢材利用率87.5%)

25.2006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为80120.5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1114.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9005.6亿元。

若求比例相对指标,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

;D.21114.9:59005.6)

26.某城市人口数为2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600个,求该城市零售商业网密度,并指出此概念的定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D.商业网密度为强度迪昂对指标;E.商业网密度正指标为3个/千人,逆指标为333人/个)

三、判断题

1.对于一个特定研究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有若干个。(X )

2.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X )

3.平均指标代表了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抵消了标志数值的差异。(对)

4.平均指标可以使不同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并能以此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分析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等。(对)

5.简单算数平均数与加权算数平均数计算上的区别在于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即权数的不同。(对)

6.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次数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组的变量值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X )

7.在分组数列中,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该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对)

8.加权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收权数的影响。(对)

9.只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则用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指标。(对) 10.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对)

11.标志变异指标能衡量平均指标对总体单位某个标志的代表性程度。平均差能够综合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对)

12.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大。(X ) 13.可以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标志变动的大小。(X ) 14.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对) 15.人数、吨公里、迷、台时、亿元为实物单位。(X ) 16.15马力/台、千瓦时、艘、工日为实物单位。(X ) 17.不同的实物单位可以进行汇总,指标的综合性能较强。(X ) 18.总量指标还可以表现为同质总量只差的绝对数。(对) 19.在变量数列中,影响平均数大小的是次数本身。(X )

20.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统计时间、统计手段、计算价格以及计算凡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才能计算相对指标。(X ) 21.平均指标就是数值平均数。(X )

22.两个指标的经济内容、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以及计算单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才能计算相对指标。(对) 23.统计设计意义上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指标数值等三个要素。(X ) 2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对) 25.某个概念有了质的规定性,就能称为统计指标。(X ) 26.数量指标一般用相对数的形式来表示。(X ) 27.质量指标通常以绝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X ) 28.统计指标体系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对) 29.“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是一个要素完整的统计指标。(X ) 30.质量指标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指标。(X ) 3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X ) 3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不能转变为总体标志总量指标。(X ) 33.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人均工资是时期指标。(X )

34.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X ) 35.相对指标必须是同类现象的指标相比。(X )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商场出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等级

单价(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一级二级三级20

16

12

216

115.2

72

请根据资料回答:

(1)计算该上班的平均销售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是(D.调和平均)

(2)三个等级商品的销售量分别为:(C.一级10.8万公斤二级7.2万公斤三级6万公斤)(3)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B.16.8元/公斤)

2.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甲企业人数(人)乙企业人数(人)

400以下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15

84

126

28

2

18

73

103

42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

(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D.300 500 700 900 1100)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加权算术平均)

(3)甲、乙量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甲823.74元乙838.66元)

(4)有关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C.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3.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

日产量分组(件)

x 工人数(人)

f

总产量(件)

xf

各组工人数

所占比重(%)

25

26

27

28 3 4 7 6

合计

请回答:

(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加权算术平均)

(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A.26.8件)

(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结构相对指标;B.15% 20% 35% 30%;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4.某商店的三种商品为A、B、C,其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商品名称单位价格(元)销售额(元)

A B C 件

40

72

100

11600

3960

6800

合计- - 5800 请回答:

(1)计算商品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加权调和平均)(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依次为(D.290 550 68)

(3)商品的平均价格为(C.63.87元)

5.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

按月产量分组(件)工人数

(人)

按月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人)

甲企40-50

50-60

50

100

40-50

50-60

10

18

业60-70

70-80

80-90

90-100 120

80

60

30

业60-70

70-80

80-90

90-100

54

50

60

8

合计---- 合计----

请回答:

(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B.加权算术平均)(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

(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σ甲=14.07件,σ乙=12.24件)(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B.V甲=21%,V乙=17%)

(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B.乙大甲小)

6.某水果市场A、B、C三个摊位某时段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表:

摊位苹果价格(元/斤)

x 销售额(元)

y

A B C

3

3.2

4.5

70

65

50

合计

请回答:

(1)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加权调和平均)

(2)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C.23.3斤20.31斤11.11斤)

(3)苹果的平均价格为(3.38元/斤)

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8.某总公司下设甲、乙两家分公司,甲、乙两家分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表:

月工资x(元)工资总额m(元)

甲公司乙公司

2000

2500

3000 9000 80000 6000

请回答:

(1)若计算甲、乙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则采用的计算平均月工资的方法为(B.加权调和平均)

(2)三个档次月工资员工人数依次为(C.甲公司50 52 3 乙公司40 60 2)

(3)甲、乙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为(A.甲2276.19元乙2313.73元)

第五章时间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时期数列)

2.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机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A.发展水平)

3.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B.累计法)

4.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A.水平法)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7年比1997年增加了235%,则1997-2007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B.10%

335)

6.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是(D.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7.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D.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B.7.1%)

9.总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10.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几次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26)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E.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

2.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A.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

3.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E.总速度)

4.定基增长速度等于(A.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C.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碱1;D.定基发展速度减1)

5.时间数列的特征主要有(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不规则变动;E.循环变动)

6.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B.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C.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应该一致;D.指标数值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

7.时点数列的特点主要有(A.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E.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的)

8.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有(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序时平均法;D.加权序时平均法)

9.当时间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存在负数时,不宜采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因为计算结果(A.可能为负数;C.可能为虚数)

10.反应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采用的指标有(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

三、判断题

1.时间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不属于变量数列。(X)

2.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为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常计算年距增长量、年距发展速度和年距增长速度。(X)

3.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X)

4.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对)

5.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简单序时平均法。(对)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对)

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X)

8.若将某市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列属于时期数列。(X)

9.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对)

10.时间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对)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单位:万人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

从业人员140.2 142.5 144.1 149.5 148.8

请回答:

(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属于时点数列;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2)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C.145.12)万人。

(3)计算2006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方法称(B.加权序时平均法)

(4)为了更真实地反应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A.月度数据)

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工业增加值 200 220 231 240 252 262

请回答:

(1)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 (2)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12.40)万元。 (3)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5

200

262-1)

(4) 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234.17)万元。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 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B.数量指标指数)

2. 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B.总指数)

3.

公式—K=∑

∑W KW 称为(A.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4. 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D.20%)

5.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B.降低)

6. 平均指数是通过下列哪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指数?(D.个体指数)

7.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8. 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以下哪项的总变动。(A.各种商品销售量)

9. 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C.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 10. 利用下列哪项可以建立对国民经济发展变动的评价和预警系统。(A.指数法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综合指数(A.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B.可变形为平均指数;C.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2. 平均指数(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3. 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4. 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C.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5.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产品销售量指数;C.工业总产出指数;E.职工人数指数)

6.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A.综合指数法;B.平均指数法;C.数量指标指数法;D.质量指标指数法)

7. 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A.指数化指标;B.同度量因素)

8. 指数的作用有(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9.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B.产品成本指数;D.零售物价指数;E.劳动生产率指数)

10. 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超过15.4%;C.甲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可能低于15.4%;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三、判断题 1. 总指数量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对)

2. 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X )

3.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X )

4.

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质素的同度

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X)

5.如果基期货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X)

6.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对)

7.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度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对)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7年工业总产出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7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1.348

倍。(对)

9.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最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对)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X)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价格(元/件)销售量(件)

甲乙丙200

100

160

220

120

150

4000

8000

3000

5000

6000

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A.107.69%)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108.04%)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09%,增加16万元)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单位产品成本(元/吨)产量(吨)

甲乙丙350

180

30

320

176

30

50

50

160

60

50

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A.108.62)

(2)产品总只是为(B.115.02%)

(3)成本总指数为(B.94.44%)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

5.56%,减少2000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一项调查,当数据需从总体每一单位中搜集时,称为(D.普查)。

2.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A.抽样调查)。

3.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D.1%人口调查)

4.下列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简单随机抽样)

5.按照某一标志,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C.分层

随机抽样)。

6.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B.系统随机抽

样)

7.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3903构

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B.系统随机抽样)。

8.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共有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分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

样方法为(A.简单随机抽样)。

9.为获得某批日光灯产品平均寿命数据,现随机从中抽取100件产品,测得平均寿命为2000小时,则样本平均数为

(B.2000小时)。

10.某商品的100件样品中,测得的优质品为98件,则样本优质品成数为(B.98%)

11.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委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再

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D.整群随机抽样)

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成正比)

13.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选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B.分层抽样)。

14.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的不同;人力、物力、

财力的可能条件;以及(D.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特点包括(A.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C.有时是唯一可选择

的调查方法;D.费用相对较低)

2.下列有关抽样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B.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代表性误差越小则样本代表性越高;

E.误差大小受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

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A.样本单位数;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D.抽样方法;E.抽样组织方式)

4.若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在总体方差未知时,解决方法有(A.用样本方差代替;B.用估计资料代替;C.用过去

调查的资料代替;D.用小规模试验性掉擦资料代替)

5.抽样调查具有的特点有(C.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可能采用普查方法,抽样调查时效性强;D.抽样调查

与普查相比,可节省调查费用;E.对一些产品进行破坏试验以检验总体的性能时,职能采取抽样调查)

6.概率抽样是(C.为了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E.从总

体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

三、判断题

1.有些调查必须也职能使用抽样调查。(对)

2.随机原则又称为等可能性原则。(对)

3.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使用经费要多。(X)

4.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

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对)

5.抽样极限误差就是指抽样误差的最大值。(X)

6.随着研究总体的增大,抽样时样本单位数也一定等比例增大。(X)

7.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但可以度量并控制。(对)

8.重复抽样情况下,总体单位数在每一次抽取时都是相同的。(对)

9.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自主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范围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

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X)

10.根据点估计值、概率度就可以对总体平均数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估计。(X)

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采取的是(B.比例分析法)

2.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D.相关分析法)

3.在进行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序时,常采用(A.综合评价分析法)

4.连环替代分析法属于(C.因素分析法)

5.年距发展速度是(C.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

6.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采用的是(A.对比分析法)

二、多选题

1.统计分析的特点有(A.数据性;D.目的性;E.时效性)

2.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是(A.企业在其产品和营销方面评价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B.企业在其服务和管理

方面评价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D.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E.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的途径)

3.统计分析的程序包括(A.确定分析课题、拟定分析提纲;B.搜集、整理统计资料;C.编制统计分析表;

D.进行系统分析;

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4.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有(B.文体的特殊性;C.明显的综合性;D.鲜明的实践性;E.明确的目的性)

5.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是(A.主题要突出;B.结构要严谨;C.观点和材料要统一;D.语言要力求准确、

简洁、通俗易懂;E.写作态度要严肃认真)

三、判断题

1.统计分析是透过现象的质量表现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X)

2.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统计活动一个及其重要的阶段,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

整理的延续和深化。(对)

3.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所以说准确的数据是统计分析

的基础。(对)

4.过时的统计分析仍会产生预期的作用和效益。(X)

5.整理统计资料的过程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查、筛选和加工的过程。(对)

6.一些经常性的说法,如同比上升、同比下降、完成计划百分比、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等等,采用的一

般都是比例分析法。(X)

7.比例分析法的优点是简单使用,但在分析比例结构时,不能就数字论数字,要联系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和。(X)

9.年距增长速度是年距增长量与去年的发展水平之比。(X)

10.一般来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相应的弹性系数就越大;两个变量越是不相关,相应的弹性系数就越小。

(对)

11.如果各项目因素与某项指标的关系是加或减的关系时,可采用差额分析法。(对)

12.如果各项目因素与某项指标的关系是相乘的关系时,可采用连环替代分析法。(对)

13.使用动态分析要注意历史数据的可比性,指标的口径可以不要求一致。(X)

14.统计分析是建立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它是要用数字来“说话”的。(对)

15.统计分析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越强,质量越高,作用越大。(对)

16.统计分析是通过观察、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认识经济现象变化规律的,因此它具有数据性。(对)

《统计实务》练习题

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现行周期性普查项目的是(A.基本单位普查)

2.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由(C.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

3.负责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D.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多选题

1.经过2003年调整后,我国普查项目包括(B.农业普查;C.人口普查;E.经济普查)

2.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B.部门统计报表制度;C.地方

统计报表制度)

3.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C.周期性普查制度;D.经常性调查制度;E.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4.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A.表号;B.制定机关;

C.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D.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三、判断题

1.统计报表制度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对)

2.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只能由国家统计局制定。(X)

3.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对)

4.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3的年份实施。(X)

5.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5的年份实施。(X)

6.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法规文件,对其管理权限内的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指定或者和

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管理。(对)

7.重大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和试点。(对)

8.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对)

9.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互相衔接,不得重复。(对)

10.各级统计部门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对)

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

一、单选题

1.组织机构代码中,无属性的数字位数为8位,校验码位数为(D.1位)

2.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分的代码位数为(A.6位)

3.按照《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房地产业属于(C.第三产业)

4.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B.3个大类,16个中类)

5.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的对象是(A.法人企业)

二、多选题

1.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有(A.科学性与系统性;B.统一性与强制性;C.通用性与稳定性)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习惯上所称的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有(C.采矿业;D.制造业;E.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下列行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A.批发和零售业;B.金融业;C.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D.住宿和餐

饮业;E.国际组织)

4.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A.从业人员数;C.销售额;E.资产总额)

5.第一产业包括(A.农业;B.林业;C.牧业;D.渔业)

6.第二产业包括(A.采矿业;C.制造业;D.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

三、判断题

1.统计分类标准化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对)

2.统计分类标准不适用于重点调查。(X)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是由技术监督部门制订的。(对)

4.行政区划代码执行两项国家标准。(对)

5.由于统计目的和核算对象的不同,行业分类的基本单位也可以采用法人单位。(对)

6.统计上将法人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对)

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

一、单选题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C.多产业法人单位)

2.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不同,划分为(D.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3.按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企业控股经济情况分为(A.公有控

股经济和非公有控股经济)

4.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A.全面调查)

二、多选题

1.产业活动单位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A.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相对

独立组织生产经营货业务活动;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2.法人单位一般包括(A.企业法人;B.事业单位法人;C.机关法人;D.社会团体法人;E.经法定程序批

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3.关于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表述,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有(A.二者存在隶属关系;B.位于一个地点并

从事单一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产业活动单位;C.一个法人单位至少包括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D.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

E.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多产业法人单位)

4.依照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非公有控股经济包括(A.私人控股;

D.港澳台商控股;

E.外商控股)

5.我国的执行会计制度类别有(A.企业会计制度;B.事业单位会计制度;C.行政单位会计制度;E.其他)

三、判断题

1.基本单位名录库对于我国顺利实施统计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对)

2.位于一个活动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即单产业法人单位。(对)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是产业活动单位的必备条件。(X)

4.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对)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一、单选题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所有(A.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

2.收入法增加值的构成包括(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3.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一般采用(B.产品法)

4.计算工业总产出一般采用(D.工厂法)

5.工业总产出按(A.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

6.建筑业总产出计算中使用的价格,原则上按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C.结算价格)计算。

7.运输业总产出是指各类运输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A.营运收入和服务收入)的总和。

8.非盈利性服务业单位的总产出是按本期内(D.提供服务的总费用)计算的。

9.批发零售业总产出,通常称为(D.毛利)

10.产品销售量统计的原则是(B.实现销售)

11.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公路货运量按(C.货物到达量)进行计算。

12.货物周转量是指(B.货物重量与运送距离的乘积)

二、多选题

1.生产活动统计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行业门类的生产活动统计(A.农业;B.工业;C.建筑业;D.交通运

输业;E.批发零售贸易业以及其他服务业)

2.下列关于中间投入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又称中间消耗;B.按购买者价格计算;C.与总产出计算范围一

致;D.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价值)

3.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其中包括(A.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的

价值;B.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价值;C.固定资产折旧价值;D.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E.生产活动的新增价值)

4.收入法的增加值包括(A.固定资产折旧;B.劳动者报酬;C.生产净水额;E.营业盈余)

5.农林牧渔业总产出由一下哪几项组成?(A.农业产出;B.林业产出;C.牧业产出;D.渔业产出)

6.工业总产出包括(A.成品生产价值;B.对外加工费收入;E.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

7.建筑业总产出的组成部分为(A.建筑工程产出;B.设备安装工厂产出;C.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出;D.

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出)

8.批发零售业总产出是指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一定时期内从事商品的(A.购进;B.保管;C.包装;D.销售)

等服务活动总量的价值。

9.下列属于非盈利性服务行业的有(A.教育、文化、地质勘查业;B.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C.科学研

究、技术服务业;D.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E.公公设施管理业)

10.以下属于批发零售业企业商品库存价值量统计的有(A.已计入购进而未运到本企业的商品;B.存放在本企

业货场的商品;C.寄放在踏出的商品;E.代其他单位购进尚未交付的商品)

三、判断题

1.生产活动统计既要反映价值形态,也要反映实物形态。(对)

2.国名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综合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对)

3.中间投入的计算范围可以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不一致。(X)

4.工业总产出一般按产品法计算。(X)

5.工业总产出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X)

6.盈利性服务业单位通常情况下是指通过经营活动取得营业收入,收支相抵还有盈余的单位。(对)

7.增加值率就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对)

8.客运周转量是运送旅客人数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对)

9.工业产品销售率是工业销售产值与工业总产出的比率。(对)

10.实际统计中,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X)

四、综合应用题

1.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③建筑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

⑦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

为3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A.生产法;B.收入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B.430)亿元;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A.28.6%)亿元;

(4)收入法增加值由(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2.某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210万元,生产税为80万元,财政补贴为20万元,所得税为15万元,固定资

产折旧为25万元,营业盈余为40万元,且已知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两倍。

请回答:

(1)该企业报告期增加值为(A.335)万元。

(2)该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为(B.167.5)万元。

(3)该企业报告期总产出为(D.502.5)万元。

(4)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中,(C.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加中间投入;D.生产法增加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是错误的。

第五章能源统计

一、单选题

1.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B.实物量指标)为主。

2.能源购进量的核算原则之一是(A.谁购进谁统计)。

3.下列各项中计入能源批发、零售企业经营销售库存的是(A.寄存在外单位的原油)。

4.某工业企业某月份各种能源消费量(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折合标准煤共计30吨,经加工转换产出的二次能

源折合标准煤6吨,则该企业该月份综合能源消费量为(B.24吨)。

二、多选题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实际到达本单位;B.经过验收、检验;C.办理完入库手续)。

2.下列符合能源消费量统计原则的有(A.谁消费、谁统计;B.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C.只能计算一次;

D.耗能工质不予统计;

E.统计产量的自产能源也要统计其消费量)

3.下列纳入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统计的有(A.产品生产用燃料和动力能源;B.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C.科学

试验用能源;E.用于设备大修理方面的能源)

4.下列生产活动属于能源加工、转换的有(A.重质是有裂化成轻质石油;B.煤炭燃烧产生电力;C.以焦化的

方式将煤炭高位干馏成焦炭)。

三、判断题

1.能源统计指标按其不同的属性和计量单位分为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对)

2.目前能源统计指标以价值量为主。(X)

3.能源购进量金额的统计原则、范围与能源购进量相同。(对)

4.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虽然不计算其产量,也要计算其消费量。(X)

5.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非生产用能源。(X)

6.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企业,其消费的成品油应统计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对)

7.用作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可视作原材料投入。(X)

8.在计算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时,需要将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分别折算为标准燃料计算。(对)

9.根据生产活动的性质,综合能源消费量在不通过的企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对)

10.建筑业库存按照“谁使用、谁统计”的原则统计。(X)

四、综合应用题

某火电厂2007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如下:

①分库寻访煤炭50万吨;

②第一车间领取的3万吨煤炭尚未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

③已拨给外单位委托加工的煤炭6万吨;

④从外单位借入并已入库的煤炭5万吨;

⑤已运达本企业尚未入库的煤炭4万吨;

⑥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7万吨;

⑦清点盘库查出的帐外煤炭1万吨;

⑧已查证丢失的煤炭1万吨;

⑨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煤炭1万吨;

⑩不属于正常周转的超储积压煤炭2万吨。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能源库存核算的原则是(A.时点性原则;B.实际数量原则;C.以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D.能源生产企业按所有权原则统计)

(2)能源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包括(B.未办理退库手续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3)该企业2007年末的煤炭库存量为(C.65)万吨。

(4)下列关于库存量的表述中,(D.清点盘库时查出的帐外库存不包括在企业库存量中)是错误的。

第六章财务统计

一、单选题

1.财务统计是连续统计核算与(B.会计核算)的桥梁。

2.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A.现金)。

3.主要反映企业的收入、费用、利润及分配情况的财务统计是(B.企业损益)

4.购进材料款未付时,这笔未结算的款项应确认为(A.负债)

5.下列项目中属于长期负债的是(C.应付债券)

6.下列项目中属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是(B.商誉)

7.下列项目中属于管理费用的是(D.劳动保险费)

8.既表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又反应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是(B.利润总额)

9.下列项目中不计入事业单位经营税金及附加的是(B.所得税)

10.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C.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负债的有(A.短期借款;B.应付股利;C.应交税金;E.应付工资)

2.流动资产含包括(A.现金和存款;C.应收及预付款;D.存货)

3.所有者权益包括(A.实收资本;C.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E.资本公积)

4.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分为(A.国家资本;B.集体资本;C.法人资本;D.个人资本;E.港澳台和外商资本)

5.增值税是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税率分别为(A.4%;B.6%;D.13%;E.17%)

6.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费用的有(B.利息净支出;C.汇兑净损失)

7.固定资产包括(C.建筑物;E.机器设备)

8.下列各项属于事业单位经营税金的有(A.营业税;B.城市维护建设税;D.资源税;E.教育费附加)

三、判断题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X)

2.资产按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对)

3.流动负债指企业债务的偿还期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付

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等。(对)

4.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

其他业务收入。(对)

5.主营业务利润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对)

6.行政事业单位上年结余包括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及经营亏损。(对)

7.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指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上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对)

8.一般情况下,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均缴纳经营税金。(X)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公司于2005年初建,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为30万元。经营一年后,2006年该公司按国家

规定从利润中提取资本公积金5万元,并有未分配利润6万元。

请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所有者权益等于(A.资产-负债)

(2)该公司2006年所有者权益为(C.41)万元

(3)如果该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从银行借款20万元,那么该公司所有者权益(C.不变)

(4)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有(B.专利权;C.商誉;D.土地使用权)

2.某企业2007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1300

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B.1100)万元;

(2)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B.1100)万元;

(3)该企业2007年末所有者权益为(D.900)万元。

(4)下列对该企业流动负债的表述中,错误的有(B.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借款;C.流动负债中不包括应付工资)

第七章劳动统计

一、单选题

1.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劳动经济现象)。

2.现行国家劳动统计表制度规定,下列人员中(A.个体经营户)不包括在单位从业人员中。

3.为避免从业人员的重复和遗漏,各单位在计算从业人员时,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B.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

4.长期职工的用共期限为(B.一年(含一年)以上)

5.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B.16岁)

6.已知某城镇失业人数为12000人,就业人数为38000人,则该城镇失业率为(D.24%)

7.下列各项中,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中的是(D.讲课费)

8.按照现行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列入奖金统计的是(D.劳动竞赛奖)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一个统计总体(单项选择题)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 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1)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2)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3)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4)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这种调查方法是(B)。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 D、普查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A、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 行检验B、对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 ●某班级40名学生外语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 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 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10的分布数列, 绘制直方图(纵轴:频数)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某工厂12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 31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32 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极值,极差,平均数,中位数, 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答: Statistics VAR00001 N Valid 13 Missing 0 Mean 31.7692 Median 32.0000 Mode 32.00 Range 12.00 Minimum 26.00 Maximum 38.00 Percentiles 25 29.5000 50 32.0000 75 34.0000 VAR00001

贾俊平 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范围、数目判定)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就是(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B)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就是(D)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就是两条(A) A、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与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与统计 D、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就是(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 )的企业。(D)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该组的分组标志就是(A)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与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与应该(B)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C)

[经济学]统计学试卷

成都理工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二套)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在研究某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时,某个工业企业生产工人人数是()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 D、标志总量 2、对全国货币发行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几个大地区进行货币发行量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3、2003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0元,2004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2004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2003年()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做结论 4、某企业2003年完成利润100万元,2004年计划比2003年增长5%,实际完成110万元,2004年超额完成计划() A、104.76% B、4.76% C、110% D、10% 5、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8%,13%,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A、 B、 C、-1 D、-1 6、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物价: A、下降3% B、上升3% C、下降2.91% D、不变

7、是非标志的方差,其最大值是()。 A、1 B、1/2 C、1/3 D、1/4 8、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 A、都是随机变量 B、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C、都是确定性变量 D、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9、无偏性是指 A、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当样本容量n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随着n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1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不同的,下面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 B、某人的性别 C、一台完好的设备 D、设备完好率 E 平均身高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企业数 B、在册职工人数 C、某种商品的销售量 D、某地区2004年人口数 E、某种产品的产量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B、样本容量 C、抽样组织形式 D、抽样方法(重复和不重复) 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 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

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 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 绘制统计图;(5)分析。 8. 解:首先,确定组数。初步分为5组。 其次,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56-12)/5=8.8,取10。 第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第一组的下限为10,依次分组为10~20,20 ~30,30~40,40~50,50~60,可得到组数为5的频数分布表,如表1所示: 表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频数分布表 连续20日销售量频数频率 向上累 积频数向上累积频率 10~20(不足) 3 0.1500 3 0.1500 20~30(不足)7 0.3500 10 0.5000 30~40(不足)7 0.3500 17 0.8500 40~50(不足) 2 0.1000 19 0.9500 50~60(不足) 1 0.0500 20 1.0000 合计20 1.0000 ——第四,绘制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直方图 该产品20日最高销量为60(原始数据最高为56),最低为10(原始数据最低为12),全距为50(原始数据全距为44),其中销量在20~40之间共14日,约占70%;有3日销量不足20,约占15%,

统计学思考题(20200920020408)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的数量规律性;⑵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 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1)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获取的数据和间接获取的数据;(2)直接获取的数据来自于直接 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3)间接获取的数据来源于报纸、杂志、统计年鉴、网络或 从调查公司或数据库公司等处购买。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1)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等。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2)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计量,可以控制。 4、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答:(1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点或代表值,是数据误差互相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 特征的一种反映;(2)是统计分布的均衡点;(3)任何统计推断和分析都离不开均值。 5、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答:(1)洛伦茨曲线是累积次数分配曲线,由(美)洛伦茨()提出,依据(意)帕累托() 的“二八原理”和收入分配公式绘制;(2)用于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 6、简述基尼系数的使用。 答:基尼系数用于反应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取值在0?1之间 ①基尼系数小于,表明分配平均;②在?之间,分配比较适当;③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 戒线,超过,收入分配不公平。 7、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测度:⑴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数据分 布的中心值;⑵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的是分布离散和差异程度;⑶分布的偏态与峰 度反映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 8、简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答:①频率反映的是某一事物出现的频繁程度;②概率是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 ③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频率与概率非常接近。 9、概率的三种定义各有什么应用场合。 答:⑴古典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⑵统计概率 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⑶主观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不能通过等可能事件个数来计算,也不能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 10、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联系: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是分布函数,分布函数的导数是概率密度函数;别:概率密 (2)区 度函数的函数值是某点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函数值表示某个区间的概率。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统计学原理试卷1(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2.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管理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统计学试卷C(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B.统计工作; C.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 D.统计方法; 2.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B.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3.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D)。 A.52 309 .0 13 .0? B. 1 09 .0 13 .0 52 3- ? C. 52 309 .1 13 .1? D. 1 09 .1 13 .1 52 3- ? 4.总体中的组间方差表示( B ) A.组内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B.组与组之间平均值的变异 C.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 D.组内方差的平均值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重复抽样误差( A ) A. 大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B.小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C. 等于不重复抽样误差; D.何者更大无法判定; 6.所谓显著水平是指(A) A.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C.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D.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 7.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B)。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综合指标; D.相对指标; 8.以下最适合用来反映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拟合程度的指标是(C) A.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D.复相关系数; 9.以下方法属于综合评价中的客观赋权法(D )。 A.最大组中值法; B.统计平均法; C.层次分析法; D.变异系数法; 10.以下方法适合用来计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D ) A. 移动平均; B.算术平均; C.几何平均; D.首尾折半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

统计学李金昌版习题答案详解

练习与思考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三、简答题(略)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 D 12.D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 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 (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

2.68%;(采用几何平均法) (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 (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采用算术平均法) 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 U Q =82.5;众数o m =75.38; (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 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 (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 (5)12.41%12.5%s s V V ==乙甲;。甲班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6、小号、中号和大号三款校服大概应分别准备544、128、128套。 7、若是非变量结果为1的比重为P ,则是非变量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 (1)P P - 8、甲、乙、丙三位同学该三门课程的标准化成绩的总和分别为1.27,0.52和1.63,所以,丙同学更具有竞争优势。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C 5.C 三、简答题(略) 四、计算题 1、(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为: i x : 3 3.67 4.33 5 5.67 6.33 7 i π:0.1 0.1 0.2 0.2 0.2 0.1 0.1 (2)样本均值抽样分布的期望为:()E x =5;方差为:()V x =1.33; (3)抽样标准误为:()SE x =1.1547; (4)概率保证程度95%时的抽样极限误差为:?=2.2632;

统计学思考题最新版本

思考题(仅供参考) 部分题目超出范围。同学们仅作上课讲授过的题目即可 二、判断题 1、对于定性变量不能确定平均数.( ) 2、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标准差等都是近似值.( ) 3、任何平均数都受变量数列中的极端值的影响.( ) 4、中位数把变量数列分成了两半,一半数值比它大,一半数值比它小.( ) 5、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6、如果x >,”,由此可以肯定B 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A 企业好。 ( ) 18.对于分组资料,若不同时期相比,各组平均数均程度不同地上升,则总平均数一定上升。 ( ) 19.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和的方差等于各个变量方差之和。 ( ) 20.n 个同性质独立变量平均数的方差等于各变量方差的平均数。 ( ) 21.变量的方差等于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 ( ) 22、峰态一词是由统计学家Galton 于1905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对数据分布平峰或尖峰程度的测度。( ) 三、选择题 1、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总平均工资为( ) A 、 600元 B 、 533.33元 C 、466.67元 D 、 500元 2、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 A 、集中程度 B 、离中程度 C 、一般水平 D 、变动程度 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问题详解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和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他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和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 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和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定性数据:;定量数据:课程成绩;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市大学生;单位: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 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最新管理统计学练习题答案资料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作案 1.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2.任一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为: A 大于0; B 小于0; C 不小于1; D 在0与1之间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为调查某学校学生的上网时间,从一年级学生中抽取80名,从二年级学生中抽取60名,三年级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调查; D 分层调查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以下属于数量综合指数的是: A 产量综合指数; B 价格综合指数; C 销售额综合指数; D 成本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对一个假设检验问题而言的检验统计量,和对一组特定的样本观察值而言的检验统计量分别是: A 确定的量和随机变量; B 随机变量和确定的量; C 确定的量和确定的量; D 随机变量和随机变量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对两变量的散点图拟合最好的回归线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是: A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和为最大; B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和为最小; C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平方和为最大; D 因变量的各个观察值与拟合值差的平方和为最小。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7.在计算指数的公式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时期是: A 报告期; B 基期; C 分母为基期,分子为报告期; D 分子分母为同一时期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对于总体单位在被研究的标志上有明显差异的情形,适宜于: A 等距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简单随机抽样; D 多阶段抽样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9.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 A 的连乘积; B 的连乘积再减去100%; C 之和; D 之和再减去100%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10.在方差分析中,反映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差异的是: A 总体离差平方和; B 组间误差; C 抽样误差; D 组内误差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1.在建立与评价了一个回归模型以后,我们可以: A 估计未来所需要样本的容量; B 计算相关系数与判定系数; C 以给定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 D 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12.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抽样估计的精确度和置信度水平之间按如下方式变动: A 同方向; B 反方向; C 有时同方向,有时反方向;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统计学思考题

思考题: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⑴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的数量规律性;⑵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1)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获取的数据和间接获取的数据;(2)直接获取的数据来自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3)间接获取的数据来源于报纸、杂志、统计年鉴、网络或从调查公司或数据库公司等处购买。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1)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等。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2)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计量,可以控制。 4、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答:(1)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点或代表值,是数据误差互相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2)是统计分布的均衡点;(3)任何统计推断和分析都离不开均值。 5、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答:(1)洛伦茨曲线是累积次数分配曲线,由(美)洛伦茨(,依据(意)帕累托(V.Pareto)的“二八原理”和收入分配公式绘制;(2)用于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 6、简述基尼系数的使用。 答:基尼系数用于反应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取值在0~1之间 ①基尼系数小于0.2,表明分配平均;②在0.2~0.4之间,分配比较适当;③0.4 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超过0.4,收入分配不公平。 7、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测度:⑴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的是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者数据分布的中心值;⑵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的是分布离散和差异程度;⑶分布的偏态与峰度反映数据的分布形态是否对称、偏斜的程度以及分布的扁平程度。 8、简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答:①频率反映的是某一事物出现的频繁程度;②概率是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 ③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频率与概率非常接近。 9、概率的三种定义各有什么应用场合。 答:⑴古典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同;⑵统计概率实验的基本事件总数有限,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完全相同;⑶主观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既不能通过等可能事件个数来计算,也不能根据大量重复试验的频率来估计。 10、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联系:概率密度函数的积分是分布函数,分布函数的导数是概率密度函数;(2)区别: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值是某点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函数值表示某个区间的概率。11、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描述有些什么不同? 答: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表格、函数或图形等形式来表现。最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是二项分布,此外还有伯松分布、超几何分布; ⑵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以及对应的曲线图来表示。最常见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291256467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一个统计总体(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D)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 统计预测和统计 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B)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D) A. 较好 B. 中等 C. 较差 D. 好、中、差 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A)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C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 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 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 法为( A )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1.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管理统计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机遇是获取数据的成本低、速度快,大数据中含有丰富的信息价值,使得统计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是大数据中含有丰富价值的同时也含有很多垃圾信息,即存在噪声,给人们决策带来困难——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哪些是有用的数据信息,哪些是垃圾信息或干扰信息。大数据时代下管理统计学的变革趋势:推断统计与回归分析法的淘汰、大数据挖掘方法的兴起、从注重因果分析到注重相关分析、非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决策方法等。 2.解:大数据(big data)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无法在合理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第一、Gartner研究机构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认为,“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这正成为“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能力”。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IBM指出大数据的5V特点:V 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 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本教材认为大数据主要具有以下七大特征:大量性(V 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 elocity);真实性(V eracity);价值性(value);复杂性(Complexity);动态性(Dynamic)。 3.解:数据按照存储的规律性分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指一种存储很规律的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等。 4.解:统计决策是利用数据信息对可选方案进行选择的行为。大数据往往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故人们已经从结构化数据决策向非结构化数据决策发展了。非结构化数据决策是指那些面临复杂的大数据,其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和大数据结构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模型可依,仅凭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决策风格和大数据相关分析挖掘等)对统计结果进行判断。而传统的统计决策方法更多的是结构化数据决策,常用的方法有贝叶斯决策、决策树等,这类决策方法具有规律可循与模型可依。大数据决策往往是决策者根据经验目标和大数据相关分析挖掘情况临时做出决定;而结构化决策的结果一般根据固定的规律与模型推导出来。故大数据决策是一种比传统统计决策更复杂与不确定的决策方法。 5.解: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