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

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
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

中央集权下的法国教育行政体制及成因

摘要: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因而国家应直接干预教育,这构成了法国教育行政的指导原则。这种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与确立,是宗教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综合影响下的产物。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法国中央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成因

一、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及特点

现代教育行政体制是随着现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而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前,西方各国教育主要掌握在宗教团体和私人机构手中,国家很少直接干预国家的教育发展。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出于经济发展对于受教育劳动者的渴求和稳固政权的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逐渐将教育事业纳入国家的管辖范畴。由于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等不尽相同,教育行政体制的模式和具体内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对教育行政体制有不同的说法和见解,这里仅择其一种,陈述如下:“具体来说,教育行政体制就是教育行政权利的确立与划分、教育行政机构之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之隶属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而这些制度所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也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领导教育。”

关于教育行政体制的分类,不同的划分标准,形成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理论体系。从教育行政权力在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出发,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教育行政体制,本文主要从此种划分方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1949年联邦宪年制定的联邦德国《基本法》以及根据1957年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联邦德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联邦制,文化教育由各州自治,州享有文化的自主权。这意味着,原则上州享有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最高权限。州有权通过宪法、学校法和其他各种法令作出具体规定,决定如何安排本州的文化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基本法》规定了联邦范围共同的某些教育的基本问题,比如,国家对学校的监督、宗教课在公立学校作为正规学科开设等,但这些也都由州行使有关权力来加以实现。不过,根据《基本法》精神,联邦政府享有校外职业培训领域的立法权。 在1969至1971年间,《基本法》作了几次修改,扩大了联邦权限,1969年10月,联邦德国首次建立了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该部虽不是一个立法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规划,在促进超地区范围的重大科学研究方面与各州进行合作,但它可以通过提出建议和控制拨款来影响各州教育。此外,根据修改后的《基本法》,联邦政府除了原来可以制定职业培训助学金法和大学助学金法以外,还可以制定高等教育一般原则性法规等。于是联邦有关机构先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高等学校建造促进法》等。同时《基本法》的修改保证了联邦与州在行政管理和教育规划方面互相合作的可能性。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 这种“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校教育仍由各州自治为主,另一方面联邦可以通过一定的权限和建立一些协调机构参与教育事宜的决策上。但这种合作不仅指联邦与州的合作,而且也指州与州的合作。下面我们就一些对这种合作起重要作用的联邦一级机构作一些介绍。 为了协调教育事宜,早在1948年2月东西部占领区各州文化教育部长在斯图加特召开了一次各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随着东西德对立的加剧,东西德教育政策分歧扩大,这一次会议便成了最后一次由全德范围内各州教育部长参加的会议。在当时西部占领区联邦德国成立后不久,联邦德国于1949年10日8正式成立了作为协调各州教育事宜的重要机构——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这是一个各州文化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简述法国的综合教育概况 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体制完善,学位种类齐全,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有所不同。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0多万人。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程,包括短期学习课程、长期学习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学校 的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特点,高等院校可分 为四类:综合大学、高等专业学院、短期工程学院大学和高级技师学校。 1、综合大学 法国综合大学历史悠久,科系设备齐全,科研力量和师资设备在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现有87所综合大学,其中 3所在海外。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占全国大学生的90%左右。综 合大学的学习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结束,各大学会颁发具有 同等效力的国家文凭,一些大学还颁发自己的文凭。 第一阶段:两年,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可 得到普通大学教育文凭(DEUG)(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学历)。 第二阶段:两年,专业教育阶段。毕业后获得普通大学教育文凭 或同等学历。第一年的学习结束,考试合格后可获"学士文凭"(LICENCE);第二年考试合格后获"硕士文凭"(MAITRISE),并凭该证 书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或直接就业。 第三阶段:高等专业学习和深入学习阶段。如果学生的目标是获 得一份工作,就应该选择攻读"高等专业学习文凭"(DESS)课程。如 果学生希望将来从事研究工作,就应该选择攻读"深入学习文凭"(DEA)课程,这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步,为期一年。博士学位根 据各专业的不同要求,一般需要2-4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 考核后,可获得学位证书。

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题目:简述法国17~18世纪教育发展的脉络 (一)、17~18世纪大革命前的教育 一,初等教育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在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天主教的影响最大,辅助读.写.算的教学。 教育制度; 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 教育对象:面向下层的子女免学费。(富人家请家庭教师开启学生的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教育学校:主要是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 教育内容:拉丁语及“七艺”科目。(17世纪成立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仅次于耶稣会。特别是18世纪中期耶稣会被逐后,更成为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三,高等教育 代表:巴黎大学 16.17世纪,一批新型教育和研究机构应时代之需而先后建立,后来它们成为法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构成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独特的一枝。进入18世纪,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应运而生。高等专科学校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它的出现标志着法国近代工程技术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使法国高等教育进入独具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大学并存且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历史新阶段。 特点:17~18世纪期间,法国的初等教育始终掌握在教会手里。各教派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竞相开办学校,利用学校传播宗教教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执政的资产阶级各派都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方案,要求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初等教育。由于政局不稳,这些方案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行。发生于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促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法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在大革命期间,法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传统受到彻底的冲刷和改造,旧大学被取缔,各种专科学校得到发展、改组或创建,此外还创立了某些专门研究机构。 (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和改革(1789~1794) 1789~1894年法国革命的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一次更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的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过方案,其中著名的有康多、雷佩尔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实行,但对法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共同点是:都要求由国家举办世俗性的学校,反对教会垄断教育;主张实施普及的、平等的教育;提出废除宗教科目,加强科学教育。 这一时期教育是实际情况是: 一,初等教育远未普及。 二,中等教育,政府设立中央学校(设在每郡首府),培养工业方面的人才。 三,高等教育被重视,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培养专门人才。 法国革命中制定塔列兰教育法案、康多塞的国民教育组织计划纲要、雷佩尔提的教育方案,都不同程度表现资产阶级各派的共同愿望。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

教育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 1)学校总部管理机制 ① 学校组织架构 校长 副校长 人 行市销教财力总政场售务务资务部部部部部源部 部 ② 各部门职责 A:校长岗位职责说明书

校长岗位说明书 定责日期所属部门校长定编人数学历要求 行政级别校长 直属上级 1、对教育行业有深入的理解,能与昂立国际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 2、有一定的教育行业的管理经验; 3、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基本技能要求 4、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5、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6、善于学习的心态、唯才是用的心态。 a)全面掌控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并负责组织实施,向董事长及董 事会负责; 主要工作职责 工作报告内容考核指数 b)组织制定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计划,并进行分工、组 织实施; c)领导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决策; d)主持学校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建立通顺、高效的组织架构; e)制定、更新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f)领导与监督各部门工作。通过目标化管理,制定各部门工作目标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监督各部门工作,同时指导、支 持与促进各部门完成目标,提高各部门工作绩效; g)提名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解职; h)提出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待遇和支付方式; i)定期审阅学校的帐表和其它重要报表,全面监控学校的财务状 况、经营状况; j)签署对外上报印发的各种重要报表、文件、资料; k)签署日常行政、业务文件; l)维护学校运营的正常进行,处理校内偶发事件。 1、向董事会或投资人递交年度、季度工作计划; 2、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年度、季度预算; 3、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年度、季度决算; 4、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情况。 1、年度、季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2、学校的教职员工稳定情况及人才的储备情况;

我国教育投入与外国对比

国际比较显示中国教育投入偏低 2012年09月12日 10:00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学生人均投入绝对值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张翃)据经合组织(OECD)9月11日发布的《教育一览2012》(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中国的教育投入仍偏低,体现在学生人均投入绝对值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 2008年(最新数据年),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均教育投入是1593美元,不仅低于所有OECD国家,也低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巴西的这一数字是2416美元,俄罗斯是4878美元。公立教育机构中学生人均教育投入最高的是瑞士,14977美元和美国的14923美元。 高等教育阶段,2008年中国学生人均投入是4550美元,而OECD国家平均为13717美元,美国是29910美元。 2008年,中国用于公立教育机构的直接公共支出只占GDP的3.3%。相比之下,OECD国家平均水平是5.9%,OECD中的21个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是5.5%,美国是7.2%。 不过,按照教育投入占公共支出的比例算,中国较发达国家为高。2008年,中国公共支出中有16.3%用于教育。相比之下,2009年OECD国家平均水平是13.0%,其中美国是13.1%, OECD中21个欧盟国平均水平是11.5%。 若将人均教育投入与人均GDP相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接近。2008年,中国用于(小学至大学)学生人均教育投入占人均GDP的27%,与OECD平均水平相当。美国2008年的这一比例是32%。 中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人均投入则占人均GDP的76%,高于美国的64%和OECD平均水平的41%。 OECD秘书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史雷彻(Andreas Schleicher)在伦敦的发布会上说,对OECD国家的综合研究表明,教育的公共投入不仅有利于受教育者未来收入的提高,也有利于政府,因为收入提高后缴纳的收入税也更高。从这个角度看,公共部门对教育的投资有较高的回报率。 “与人均GDP类似的国家相比,中国在不少方面遥遥领先,比如普及的小学教育、近乎普及的中学教育,动用了大量资源用于高等教育。”史雷彻对财新记者说。 但说到中国突出的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非常不匹配,缩减这个技术匹配方面的鸿沟,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在教育结构上,他指出:“中国在学术教育方面做的很不错,但职业教育的提高空间还比较大。职业教育的需求很大,但供给却很低。” 他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结构性的错配,但“最大的障碍不在政府,而是因为人们相信高等教育,相信大学。”事实上,这种对高学历的追求也出现在日本和韩国,但结果不一定有利于就业。 OECD的两个东亚国家(韩国和日本)是 25到34岁年龄段成年人高等教育率最高的,分别约为63%和55%。中国这一比例是18%。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法国基础教育发展概述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瑞海黄晓玲赵薇 一、法国的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 法国是一个集权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分四级:中央、大区、省和市镇。法国共有22个大区,每个大区辖2-7个省,全国共有96个省,3.6万多个市镇。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教育部是国家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是教育部派驻地方的直辖机构。省教育局直接归学区领导,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是法国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最基本单位,小学从属于市镇,初中从属于省,高中从属于大区,但国家仍负责决定教育组织和教学内容,发放教职工工资等。在中小学,均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国家的作用 法国对教育的管理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1982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部分教育权利下放给地方,并采取一系列集中化措施。 法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为国民教育部和高教与科研部,主要负责: (1)制定国家在教育领域里大的方针、政策; (2)执行议会通过的有关教育的各项法律; (3)审核并拨放教育经费等。 (4)此外还设有咨询机构和督导机构。 咨询机构的职责是向部长通报情况并提出建议; 督导机构的职责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对省、学区和大区及全国的教育进行评估。 2、地方的作用 地方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中小学的教育。具体为市镇负责小学;省负责初中;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市镇有权决定增设初级学校和班级,但涉及教师编制问题需与国民教育部协商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建立了地方与中央分级负责中等教育规划的制度:大区负责有关教学质量和数量需求问题,即本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中期规划问题,需根据拟增设、重建或扩建的学校数量来制定教育投入的规划;省级负责初级中学的修建和装备及运转费用,大区负责高中的上述费用;由国家负责制定教学大纲和学校人员的编制,同时由国家根据地方的建议,确定每年新建学校的数量。地方对中小学的日常管理工作负有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3、尽管实行权力下放,但教育部在两个方面依然集权 (1)教学大纲 法国的任何一个地区,教学大纲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这一制度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整体的平均水平;但弊端是同一教材大纲很难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另外,也造成学科的分科性,物理归物理、化学归化学,不利于学科综合。 (2)教师的任命 主要是指中学和大学的教师。在法国,教师都属于公务员,包括图书馆人员、门卫、清扫工等。教师的任命制度,可以保证各地区教育的相对平等。但现行的教师流动制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好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为每个地区要进教师,首先要有课时数(也就是要有编制数),这样,各个地区要进人员就要考试,巴黎大区的考试分数很高,就使越来越多的好教师流到巴黎学区,而一般贫困的地区,好教师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为了讲平等而对这些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好教师少、生源比较差(大多是移民的子女),这些地区的教育质量始终上不来。 二、法国教育的学制和课程 (一)法国初等教育 1、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由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构成。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接收2—6岁的儿童,属非强制性免费教育。其中3岁以上儿童入学率达99.6%。幼儿学校通常分小班、中班、大班。教学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着重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为儿童学习读、写、算、表达和交流奠定基础。 (2)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强制性免费教育。凡满6周岁的儿童均应由家长负责送入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 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分类: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行政管理,包括高等院校的设置和发展规划、经费划拨、师资 队伍建设等); 2、高等教育微观管理(内部管理,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管 理等)两个层面。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要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它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举措,都应该有利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整体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必须围绕高校培养目标,科学地组织各方面工作,使教学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师资培养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后勤管理工作等相互配合,减少冲突和内耗,而不能 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三)民主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必须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征求和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 建议,注重制定决策的民主化、执行决策的民主化、检查决策的民主化,提高高等教育管理 的效率。 (四)多样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根据备类高等学校或学校内部各单位的任务特点和条件,分别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 高等教育管理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应有的秩序,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调整,要通过不断地改革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需要。 (六)效益性原则: 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按照管理目标的要求,力求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或提供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取得更大的效益。 四、高等教育管理的方法:经费配置、规划、评估和调节四种。 评估:高等教育评估最早出现于美国,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 1、国家主导评估方向 2、评估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评估系统结构化、评估功能多样化 4、突出评估的地位,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 5、注重特色,强调多样性。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第二节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第二节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一、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法国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了高卢。法国作为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从那时起,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最强大的的一支部落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了最强大封建王国--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即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王国就是法国的雏形,后来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后来的意大利)。10世纪后,法国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到15世纪后期形成了中央集权国家。 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从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对它影响不大,因此,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尽管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已得到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资本主义的手工业工场,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与加强,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但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还比较软弱,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日益尖锐的对立。上述社会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法国教育总体上看还是教会特别是天主教教会一统天下。 (一)初等教育 16世纪末到17世纪前期近30年,法国的初等教育主要掌握在胡格诺派手中。16世纪中叶以后,加尔文教在法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加尔文新教的信奉者被称为胡格诺派教徒。胡格诺十分重视教育,在其控制地区,率先进行了实行强迫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校、采用本族语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胡格诺派的教育活动,推动了法国早期初等教育的发展,但不久遭到禁止。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La Salle)建立了"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成为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用班级教学代替个别教学;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弟,免收学费。富人们则聘任家庭教师对其子弟进行初等教育。"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还注重师资培养的问题,它于1685年在兰斯(Rheims)创办的教师讲习所是西欧最早的师范性质的学校之一。 (二)中等教育 17世纪前期,属于新教的冉森派和胡格诺派曾开办过一些中等学校。冉森派是17-18世纪在欧洲流行的新教,其创始人是荷兰神学家冉森。冉森派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本族语的地位,在方法上,反对强记,重视判断力的磨练和读写技能的训练,主张采用实物教学。17世纪60年代冉森派开办的学校被迫停止教学活动。胡格诺派开办的中等学校被称之为学院或基础学校,设7个年级,主要教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1685年以后,胡格诺派的学院也不复存在了。 1534年,以反对宗教改革、巩固并恢复天主教阵地为宗旨的耶稣会建立,到17世纪,活跃于许多欧洲国家,成为法国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耶稣会特别重视中、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缺乏兴趣。在1618-1746年近一个半世纪期间,由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成为法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耶酥会创办的中等学校也称为学院。除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年的短暂时间外,耶酥会的教育活动是得到法国封建统治者全力支持的,因此,它的中等学校网迅速遍布法国各地。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的力量仅次于耶酥会,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耶酥会被驱逐后,更成为法国举办中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圣乐会虽然是一个属于旧教的宗教派别,但它比较接近于资产阶级,圣乐会所办的许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

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由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的方法则要自己去找。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著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详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 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课程介绍:该专业为高等教育方向,该课程在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教课和 学习,课程创新,研究指导,学术引导;做独立的项目。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某一教学领 域的教学技能会得到提升。该课程不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每位学生修满48个学分方可 毕业。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 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 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 (1)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 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 另一方面,欧盟亦有9个国家免学费(包括来自欧盟外的国际学生)。而缴交学费学生 的比例各国亦有不同。部分国家每位学生皆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荷语区、荷兰等国; 部分国家大多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比利时法语区、法国、义大利等7国;部分国家仅 少数学生需缴交学费,如:德国。 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 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注: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 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 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 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 ?常用的教学方法与选用原则? 常用的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西方行政制度--行政管理(专科)考试答案(1)知识讲解

《西方行政制度》 一、填空题 1、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人权宣言》) 成为制宪议会制宪的指导思想。 2、(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前各国行政环境变迁的一个日益显著的特征。 3、为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公共行政 改革,工业化国家政府功能输出市场化 的四种主要形式是:合同出租、公私合作、用者付费制和( 凭单制度 )。 4、美国是实行(联邦政府)的 国家体制。 5、欧洲联盟的监督咨询机构包括:欧洲 议会和(欧洲审计法院)。 6、《基本法》是德国的根本大法,它来 源于(《魏玛宪法》)。 7、英国政治文化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渐 进主义、调和主义和(实用主义)。8、意大利的公务员职务可分为:通才型 和(专才型)。 9、日本财政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 有偿财政资金与(无偿财政资金)。 10、压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是通过诸项(福利政策)的改革来实现的。 11、压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是通过诸项(福利政策)改革来实现的。 12、联邦与州政府之间的(公民文化) 通常被借用来表示民主政治体系中的政 治文化。 13、联邦德国建立后,地方政府的(《基 本法》)规定了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14、德国是(社会共和制)的政体。 15、在法国大革命过程中,(《人权宣言》)成为制宪议会制宪的指导思想。16、法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7、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法)政体,国王是虚位元首。 18、意大利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分中央、大区和(省市) 三级管理,税收管理权限高度集中。 19、(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前各国行政环境变迁的一个日益显著的特征。 20、欧洲联盟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独立的(欧洲投资银行)和负责欧洲单一的货币管理的独立机构——欧洲中央银行。21、西方公共管理的传统模式是从(19 世纪中期)开始的。 22、美国民主制度分权特征的两个基本 点是(联邦与州政府之间的分权)和(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23、(民主)被欧洲历代政治家和思想 家视为最重要的价值标准,(公民文化)通常被借用来表示民主政治体系 中的政治文化。 24、联邦德国建立后,(《基本法》) 规定了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民主是(宪法秩序)的基本准则。 25、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制度的设置上:(拨款 制度)、(信贷制度)、(“上限” 制度)。 26、在日本,财政体制的核心是(大藏 省)。 27、法国行政系统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级的严格 分化)。 28、意大利政府机构主要分三大部分: (总理府)、(内阁会议)、(政 府辅助机构)。 29、为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公共改 革,工业化国家政府功能输出市场化的 主要形式是:(合同出租)、(公共合 作)、(用者付费制)、(凭单制度)。 30、(否定之否定发展)和(公共管 理社会化 )是战后西方公共行政职能变 化的两个特征。 31、美国是实行(联邦政府)的国家 体制。 32、欧洲联盟的监督咨询机构包括(欧 洲议会)和(欧洲审计法院)。 33、(基本法)是德国的根本大法,它 来源于(《魏玛宪法》)。 34、英国政治文化最为明显的特点是 (渐进主义)、(调和主义)、(实 用主义)。 35、意大利的公务员职务可分为(通才 型)和(专才型)两类。 36、日本财政体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即(有偿财政资金)与(无偿财政 资金)和(一般会计预算)与(特 别会计预算)并存。 37、新公共管理体制是一种(“让管理 者管理”)的方式。 38、1883年的美国(《彭德尔顿法》) 开创了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行政 官员,并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 的现代文官制度。 39、日本不同行政机构之间协调与管理 的一大特色是(政)(官) (财)三位一体的协调。 40、联邦德国建立后,(《基本法》) 规定了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民主是(宪 法秩序)的基本准则。 41、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控制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种制度的设置上:(拨款 制度)、(信贷制度)、(“上限” 制度)。 42、法国行政系统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级的严格分 化)。 43、意大利政府机构主要分三大部分: (总统府)、(内阁会议)、(政府辅助 机构)。 44、美国宪法规定了基本分权原则上的 联邦政府结构, 联邦政府的三个主要 部门是( 立法部门)、( 司法部 门 )、(行政部门)。 45、战后初期10年的日本,由于政党多 而被称为(多党制)政治形态。 46、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政体, 国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是国家的 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内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首相 是(政府首脑),政府组织形式是(责 任内阁制)。 47、意大利的国家审计机构是(审计法 院)。 48、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特点是(政府 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制 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 权力的多中心化)。 49、(首脑和内阁)组成了英国行政 体制的核心,围绕核心运转的是政府各 部和半自主非行政组织。 50、1883年的美国(《彭德尔顿法》) 开创了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行政 官员,并以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文 官制度。 51、联邦德国建立后,(《基本法》) 规定了德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民主是宪 法秩序的基本准则。 52、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控制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种制度的设置上:拨款制 度信贷制度和(“上限”制度)。 53、法国行政系统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等级的严 格分化)。 54、为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公共改 革,工业化国家政府功能输出市场化的 四种主要形式是:有偿财政资金、无偿 财政资金、一般会计预算和(特别会计 预算)。 55、意大利政府机构主要分三大部分: 总理府、内阁议会和(政府辅助机构)。 56、欧洲联盟已经成为一个(超国家) 的权力组织机构。 57、公民政治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公共领域)的确立。 58、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最快、影响 最大的是(经济全球化)。 59、美国宪法规定了基本分权原则上的 联邦政府结构,联邦政府的三个主要部 门是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和(行政部 门)。 60、为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进行公共行 政改革,工业化国家政府功能输出市场 化的四种主要形式是(合同出租) 和公私合作、用者付费制、凭单制度。 61、欧洲联盟的(基础条约)是欧洲 联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 构成了正在制定之中的欧洲联盟宪法的 基本依据。 62、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政体, 国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内阁是最高的行政 机关。 63、意大利的国家审计机构是(审计法 院)。 64、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特点是政府职 更多精品文档

(完整版)高等教育管理练习题1~2及答案

《高等教育管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1.请结合实际谈谈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特性。 ①政策性与科学性;②理论性与实践性;③边缘性与综合性 2.请简述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两重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①高等教育的两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两重性,因为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 ②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两重性。 3.西方大学发展的历史特点。 ①从起源类型上,西方大学尤其是欧洲大学属于“早发内生型”; ②从发展模式上,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大多具有各国自身的特点,并不存在各国通用的大学模式。 ③从功能扩展上,西方大学在几百年历程中,在追求学术、培养学生、回应社会等问题上不断调整自己。 4.北京大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第一,明确教育宗旨 第二,延揽人才,优化师资 第三,改革管理体制 第五,“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第四,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调整学科设置 5.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①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②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③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 ④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程序展开工作。 ⑤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认为这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 ⑥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⑦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⑧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原则就是管理规律的最好体现。 6.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对教育管理学界的影响主要是在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这些影响反映在: 第一,提倡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民主管理学校的著作、论文在当时大量涌现,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 第二,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认识、 第三,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做到民主参与决策,以求改善学校中上下级关系、 第四,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7.请简述“三个面向”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概况 法国现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100多万人。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多种形式的学习课程,包括短期学习课程、长 期学习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招生制度、教学安排和行政管理等特点,高等院校可分为四类,即:综合大学(Universities)、高等专业学 院(GrandesEcoles)、工程学院大学(InstitutsUniversitairesdeTechnologie)和一些高级技师学校(SectinsdeTechniciensSuperieurs-STS,thatisHigherTechnicianStudies)。 法国综合大学历史悠久,科系设置齐全,科研力量和师资设备在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由中央教育研究部统一领 导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法国现有79所综合大学, 其中3所在海外,共有学生120余万名。在综合大学学习的学生约 占全国大学生的90%。大学专业有工程、医学等。大学设有上千所 培训部与研究部,还有一些研究所和专业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等。大学学制一般为9年,采取学分与证书相结合的制度。9年的学习 时间可分为长短不同的4个阶段,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国家文凭证书。有些大学授予本校的文凭证书。 第一阶段为期两年,是基础理论教育阶段。学生经两年的学习,获得规定的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大学技术学院文凭(DUT)。学生 可凭该文凭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二阶段为期一年,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实为第三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学士学位(LICENCE)。获 得学士文凭证书者可进入第三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或到社会上就业。 第三阶段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实为第 三年和第五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硕士学

美国和法国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

美国和法国初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 10初等教育 104301115 吕灵 一、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 美国:由于美国在课程管理上采用的是分权政策,初等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往往由各州进行基本规范,学区和学校根据州所颁布的课程计划来制定详细的学校课程计划。因此,无法建立全国统一的课程。但从总的方面来说,美国各州现行的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有语言艺术(英语)、社会研究、数学、科学、体育和保健、音乐与艺术教育。其中语言艺术、社会研究、科学等都属于综合课程。 法国:从19世纪起,法国就确立了由中央统一管理初等学校课程的做法,这一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课程的规划和开发采取中央统一管理方式,由国家特定机构来完成。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课程: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体育。为了适应欧洲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开设外语课程的尝试,开设外语课程种类很多,由学生自己选择。 分析:美国在课程管理上采用的是分权政策,课程和教材的标准和检查由各州政府制定和实施。学区负责课程设置标准的执行和教材的选择。有利于发挥教育的地方特色,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而法国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由国家特定机构来完成。 二、教学目的 美国:当代美国小学校为了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根据国家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在教育思想、教学目的、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在教学内容上特别增加了一些内容,如计算机教育、现代外语等。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的八项目标之一就是:读完4年级的学生应对英语、数学、科学、外语、公民、等科目具有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都学会开动脑筋,培养他们的公民品质,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法国:法国初等教育目的是保证所有儿童接受相同的基础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即掌握口头和书面表达,阅读、数和概念、发展智力、艺术的敏感性,以及劳动、身体和运动的适应能力。配合家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各个课程阶段又分设了不同的教育目的,准备课程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语文和算术的初步知识和技能,为初级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中级课程那个阶段教育目的是发展儿童个性,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初级课程处于上述两个阶段之间,其教育目的是做好儿童从准备到初级课程、从初级课程到中级课程的过渡。上述各阶段每星期基础知识学习15小时,法语为10-9-8小时,数学为6小时;史、地、道德教育、观察、手工、音乐等为8小时;体育表赛为5小时。1985年将计算机教育列入小学中段的“科学-技术”课程。 分析:美国和法国的教学目的都是适合自己国家的,根据国家的国情而制定的,实现自己国家的教育特色。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根据国家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两国都增加了计算机教育,同时两国都重视计算机教育。两国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和关注。美国更加注重所学东西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都学会开动脑筋,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法国的教学目的更加具体而明确,还重视家庭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美国:美国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行灵活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可以跳班,不同学科可以在不同年级学习,这也叫弹性升级制。变革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美国小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方向。在教学方法上个别化教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实行个别化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标准化,忽视个别差异的弱点和局限,充分考虑儿童个体多方面的差异,使教学能面向每个儿童,并使之获得良好的培养。 小队教学是二战后在美国首先产生的,又称协同教学,小队教学是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协同教学、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游戏是美国小学教学十分重视的,有一下四个特权:1.由一个模式、一套规则、一种特定结构和一组游戏者;2.游戏者的积极态度;3.游戏活动中既有竞赛又有密切合作;4.游戏以特定的教学目标定向。美国教育学者认为:教学游戏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有效的动机练习,促进儿童的学习行为。多组学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认知学习研究中心建立的不分等的教学组织形式。多组学校的教学充分考虑儿童自己的速率、学习风格、动机和知识起步。学生组织在几个不同年龄组中,抛弃了传统的、按年升级的做法。双重进度计划是对小学生同时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