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力障碍儿童设置活动

为听力障碍儿童设置活动
为听力障碍儿童设置活动

猜词语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猜词语

活动对象:三年级听力残疾儿童

活动目标:

1.学生学习并理解所猜词语的意思,如“想念”“万物复苏”“香蕉”等词语。

2.学生能正确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所要表达的意思。

3.面部表情和肢体更加灵活,活动身体,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

活动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了一个情境,在上课时,给学生们展示播放一段精彩的哑剧表演,激发学什么对表演的兴趣,为随后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打下基础。

2、问同学们:“哑剧精彩吗?”“想要表演最基础的哑剧吗?就是每次表演一个词语,”同学们回答之后,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词语就要通过表演的方法来学习。

3、老师准备好课件(如果是名词,则要呈现实物图片和对实物的简单解释,如果是动词就要在词后写上动词的简单解释,由于年级较低,听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相对缓慢,并且用肢体表达有难度,所以此处暂时不会出现名词、动词之外的词语。)如:

香蕉:一种水果,展示香蕉图片;

万物复苏:世间万物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想念:.对失去的时光、日子或者往事或人强烈的想念;

囫囵吞枣的意思比较复杂,所以由老师来表演,老师表演学生猜不出的情况下,老师给大家讲“囫囵吞枣”的小故事,并且指出这个词语是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的意思。

4、给学生讲解游戏规则:每次选一个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表演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其他同学在下面猜,并将猜出来的结果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好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依举手的快慢来抽人展示答案,如果猜对有小奖品并且下一轮由他表演,如果不对,让这个同学看题目,并用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表演题目,并抽另外的同学回答,直到答对为止。

每次猜出一个词语,老师都再加以解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5、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参与,积极的运用自己的肢体表达词语的意思,并且让大家都懂这个意思。

6、开始游戏。

总结: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学习这一课时的词语,通过肢体动作学会的词语将会比单纯的讲解更印象深刻,所以这个活动是有意义的。

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公开课教案

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公开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活动名称:好吃的花生、板栗 授课教师:杨** 授课对象:唐**、吴*、黄**、何**、郑**、周* 活动时间:35分钟 课程类型:语言活动课 活动目标:1、掌握词语:花生、板栗、粗糙、光滑、棕色及其正确读音。 2、掌握花生、板栗的基本特征(颜色\特性) 2、能够听辨指认出花生、板栗。 3、理解问话:“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你想吃什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 进行对话练习。 4、知道吃花生、板栗对身体好。 活动重点:掌握花生、板栗的基本特性。 活动难点:理解并回答选择性问话:你想吃什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 活动准备:花生、板栗、书包、颜色卡片、砂纸、塑料板。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导新知 1、教师出示书包,让小朋友把手伸进去。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啊,小朋友摸到什么了?请一位小朋友从书包拿一把(花生、板栗)出来。 二、学习食品名称 1、教师:啊,***拿出来的是什么 2、教师指实物提问:这是什么(花生、板栗) 3、请小朋友数数有几个花生几个板栗 三、学习食品颜色及特性 1、教师给每个小朋友一粒花生\板栗。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小朋友仔细观察之后,教师将花生、板栗收回。 2、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引导学习:这是棕色。请小朋友模仿说“棕色” 3、教师拿起这两种食品提问: +花生\板栗是什么颜色的(黄色,棕色)。

4、教师出示砂纸,塑料板引导学习:粗糙,光滑。请小朋友模仿说“粗糙”“光滑”。 5、教师拿起食品提问:花生\板栗摸起来怎么样(粗糙,光滑) 6、教师:小朋友说的很好,给你们每人一颗花生\板栗。 四、听辨指认 1、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杨老师考考大家听的怎么样。 2、听辨指认:黄色的花生,棕色的板栗,粗糙的花生,光滑的板栗。 3、通过听觉描述辨识:它的颜色的是黄色\棕色的,它是什么? 它摸起来很粗糙\光滑,它是什么? 4、教师:小朋友听的很好,给你们没人一颗花生\板栗 五、练习对话 1、教师:吃花生和板栗对我们的身体很好,小朋友吃了以后啊,会长高,会长的壮壮的,身体棒棒的。这么好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吃啊(想) 2、教师把花生,板栗放在桌子上,提问:你想吃什么(教师引导:我想吃 ***) 3、请小朋友上来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并把句子说完整。 教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我要花生,我要板栗) 4、教师:爸爸妈妈有没有买花生,板栗给小朋友吃啊(有)。花生、板栗还吃吗(好吃) 5、在教师的引导下唐诗洁和吴萍互相提问:这是什么(花生\板栗)你想吃什么(花生\板栗) 6、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花生和板栗这两种好吃的食物,吃它们,我们的身体会强壮的!但是杨老师告诉你们要是吃的太多,肚子会痛的哦!所以我们不能吃太多哦。

常见儿童听力问题

Q1.如何预防中耳炎损伤孩子的听力? A:6岁以前,儿童的咽鼓管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平、短,一旦鼻、咽等部位受到感染,病原体比较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这也是中耳炎在儿童期高发的原因。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炎的发生,但父母还是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家庭护理方法,在孩子患中耳炎期间,尽量降低疾病给孩子听力带来的损伤。 Q2.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A:当孩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而应该密切观察孩子平时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同时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噪声,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孩子感冒和头部受伤,最重要的是要按时到医院复查,绝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是听力正常的。即使检查存在听力障碍,通过早期治疗和干预,也将使孩子最终融入主流社会。 Q3.哪些声音毒害宝宝健康? A:尖厉刺耳的声音;音量很高的声音;嘈杂声音过多、过乱;声音混沌、不清晰。 警惕家庭四类“声毒”源 一是电器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如果老化,会发出很大的声音;音响、收录机等则可能播放的音量过大。 二是玩具一些经过挤压能“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厘米内“吱吱”的怪异声响可达78-108 分贝;有些劣质玩具还会发出更怪更大的声音。 三是吵架的父母吵架声也是一种让孩子听力下降的噪音。 四是耳机如果经常给孩子戴耳机特别是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不仅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 Q4.如何避免孩子先天性耳聋? A:首先要广泛宣传预防先天性耳聋的基本知识,还要进行新生儿的普查和筛选,要让更多的新生儿通过普查筛选来了解听力状况,如果有先天性耳聋应该针对原因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同时还要了解后天性耳聋的原因,这样对于孩子听力的保护就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Q5.儿童拒绝戴助听器怎么办? A:首先,家长要明确佩戴助听器的目的是使孩子不因听力障碍而影响言语的发育,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所以,家长不要因孩子哭闹拒绝佩戴,而心疼孩子并放弃助听器。更不要打骂、恐吓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由于孩子对事物具有好奇心,喜欢模仿,所以,家长可先戴着助听器让孩子看,并表现出很高兴、开心的样子,同时让孩子用手去触摸助听器以减少恐惧感。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孩子看到同龄的小朋友佩戴助听器,这样,他会更利于接受。当孩子初戴上助听器时,家长要运用语言、表情和动作去夸赞他,使他产生满足感。同时,要让他在安静的环境里,听一些柔和的声音,如一段优美的轻音乐,以便在他的心里树立一个概念“戴上助听器后,可听见很好听的声音。”而一定不要把他放在很嘈杂的环境,听到的声音又大又乱,这样他会觉得戴上助听器后听到的是不舒服的声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拒绝佩戴。 Q6.如何改善聋儿的听环境? A:①关闭一切可能影响孩子听取效果的干扰性声源,如电视机、半导体等,确保交谈要在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②尽可能地坐近孩子,交谈距离保持在1~2米之内最为理想。③坚持坐在孩子昕力补偿效果较好的耳朵的一侧。④如果是面对面交谈,您一定要面对光源,并保证您

听力儿童心理与障碍

第一章绪论 1、听力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从而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听力残疾人口: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二次人口普查。1987年第一次特殊人口普查;2006年第二次特殊人口普查。2006年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人口普查,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3、听力障碍的分类:(一)按听力损失的程度:可将听力障碍分为聋和重听两种;(二)按听力障碍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两类;(三)按听力障碍发生的部位:分为传音性(传导性)耳聋、感官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和中枢性耳聋几类;(四)按听力障碍发生的时间: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两类;(五)按听力障碍发生的频率范围:高频率的听力损失,低频率带的听力损失和缺失语言频率带。 4、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诊断? 1)先天因素:①遗传因素②孕程 2)后天因素:①用药②疾病③外伤④生理卫生⑤用耳卫生; 听力障碍的诊断包括行为观察法和听力检查法。常用的主观测听法有语声侧听、哨声侧听和击掌侧听。专业人士的主观测听法有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儿童听力计测听和语言测听等。常用的客观测听法有电反应测影、声导抗测听、无条件反射测听法、条件反射测听法等。 5、香港听力儿童教育:⑴四所聋校⑵分类为聋校和弱听学校;⑶教学特点:①传统教育上重视口语②每班学生不超过10人③设发音训练室④重视音乐律动训练⑤重视课外活动。 ⑷特色:①重视早期教育②注重发挥残余听力和助听器的使用③提倡全面参与及机会均等。 ④重视师资培训。 6、台湾听力儿童教育:⑴四所聋校:一个私立,三个公立。⑵特点:①学制完备,幼稚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设沟通训练和生活教育);②重视职业教育,藤工、木头 制鞋、缝纫、手工艺、应用美术、印刷、摄影、打字、理发、金工、烘烤、竹工、广告、陶瓷、计算机;③资源班和普通班是回归普通学校的趋势。⑶教学方法:以手语教学为主,提倡笔谈,读唇。⑷近年来聋教育进步:①聋校分校;②更改校名;③启聪学校减少,启聪班人数增加;④公布课程纲要,确定教育目标;⑤改进课程内容;⑥改进教学方法;⑦编辑启聪教育专用教材;⑧统一手语;⑨加强听障生升学机会。 7、如何全方位的防控听障儿童的发生率: ①发生率指某特定时间内,在一定人口中以存在的某种类型的患者人数。 ②及时预防由于家族因素导致的遗传的可能性 ③在女体受孕过程中要及时预防因为用药和疾病导致的病因;在生产过程中新生儿窒息、器械伤、缺氧等;出生后进行筛选、跟踪预防,及时提访用药、疾病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建国以来我国聋教育发展的十件大事:1、1954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聋哑学校语文教学座谈会,会议确定推行口语教材是我国聋教育改革的方向。2、60、70年代以后,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列入三项康复工作。3、设立了聋人普通高中的聋人高等教育机构,令有相当数量的聋人大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4、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中以聋人技术教育的比重占最多。5、进行手语改革和推广工作。6、编写了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包括语文、数学、劳动技术等10个科目。7、1987年10月,中国教育机会、特教研究会在烟台聋哑学校举行了中国聋哑学校100周年纪念活动。8、1992年1月21日,江泽民主席视察常州聋哑学校并题词:特殊教育造福后代。9、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新制定的全日制聋校课程

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

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 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 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 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的颜色、生动

听力障碍儿童康复公开课教案

活动名称:好吃的花生、板栗 授课教师:杨** 授课对象:唐**、吴*、黄**、何**、郑**、周* 活动时间:35分钟 课程类型:语言活动课 活动目标:1、掌握词语:花生、板栗、粗糙、光滑、棕色及其正确读音。 2、掌握花生、板栗的基本特征(颜色\特性) 2、能够听辨指认出花生、板栗。 3、理解问话:“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你想吃什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 进行对话练习。 4、知道吃花生、板栗对身体好。 活动重点:掌握花生、板栗的基本特性。 活动难点:理解并回答选择性问话:你想吃什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 活动准备:花生、板栗、书包、颜色卡片、砂纸、塑料板。 活动过程: 一、兴趣引导新知 1、教师出示书包,让小朋友把手伸进去。摸一摸,猜一猜。 2、教师:啊,小朋友摸到什么了请一位小朋友从书包拿一把(花生、板栗)出来。 二、学习食品名称 1、教师:啊,***拿出来的是什么 2、教师指实物提问:这是什么(花生、板栗) 3、请小朋友数数有几个花生几个板栗 三、学习食品颜色及特性 1、教师给每个小朋友一粒花生\板栗。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小朋友仔细观察之后,教师将花生、板栗收回。 2、教师出示颜色卡片引导学习:这是棕色。请小朋友模仿说“棕色” 3、教师拿起这两种食品提问:

+花生\板栗是什么颜色的(黄色,棕色)。 4、教师出示砂纸,塑料板引导学习:粗糙,光滑。请小朋友模仿说“粗糙”“光滑”。 5、教师拿起食品提问:花生\板栗摸起来怎么样(粗糙,光滑) 6、教师:小朋友说的很好,给你们每人一颗花生\板栗。 四、听辨指认 1、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杨老师考考大家听的怎么样。 2、听辨指认:黄色的花生,棕色的板栗,粗糙的花生,光滑的板栗。 3、通过听觉描述辨识:它的颜色的是黄色\棕色的,它是什么 它摸起来很粗糙\光滑,它是什么 4、教师:小朋友听的很好,给你们没人一颗花生\板栗 五、练习对话 1、教师:吃花生和板栗对我们的身体很好,小朋友吃了以后啊,会长高,会长的壮壮的,身体棒棒的。这么好的东西,小朋友想不想吃啊(想) 2、教师把花生,板栗放在桌子上,提问:你想吃什么(教师引导:我想吃***) 3、请小朋友上来选择自己想吃的食物,并把句子说完整。 教师:你要花生还是板栗(我要花生,我要板栗) 4、教师:爸爸妈妈有没有买花生,板栗给小朋友吃啊(有)。花生、板栗还吃吗(好吃) 5、在教师的引导下唐诗洁和吴萍互相提问:这是什么(花生\板栗)你想吃什么(花生\板栗) 6、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花生和板栗这两种好吃的食物,吃它们,我们的身体会强壮的!但是杨老师告诉你们要是吃的太多,肚子会痛的哦!所以我们不能吃太多哦。

儿童听力障碍的问题

儿童听力障碍的问题 儿童听力障碍的问题总是会让很多家长担忧,但是除了束手无策意外,很多家长对此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遵从医嘱的基础上,似乎我们还要为孩子做点什么,比如认真的了解这样的病症,充分从心理上体会孩子的感受,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必须的为孩子做的事情。请认真读完以下的介绍,会对您有帮助。 听力丧失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800-1/10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另有2-3倍于此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丧失,包括轻至中度的,双侧性或单侧性听力丧失。在儿童期,另有2/1000-3/1000的儿童,有后天性的中度到重度 的进行性或永久性听力丧失,许多青少年因为过度暴露于噪音或头部损伤,而有发生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危险。 听力障碍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终身损害.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几个因素决定:发生听力丧失的年龄;听力丧失的性质---它的持续时间,受损的频率,丧失的程度和每个儿童的易感度(包括共同存在的病毒损害,智力发育落后,基本语言缺陷),听力的精确评价---受损的频率,空气和骨传导的丧失

---均可获得,并不受年龄和障碍程度的影响。 对有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的儿童,传导性听力丧失的额外负担可严重降低其对说话的鉴别能力。听力丧失对另有感觉,语言和认知缺陷儿童的影响,比其他健全儿童更严重。 传导性听力丧失大多数听力缺陷是后天传导性的听力丧失,与中耳炎和它的后遗症有关。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过由中耳炎引起的轻至中度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听力丧失。反复发作或严重感染可导致永久性缺陷。最易感染中耳炎的为那些有颅面部异常(如腭裂),免疫缺陷(如婴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和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如吸咽,日托场所)的儿童。 听力系统的任何部位疾病都可导致儿童听力丧失。单独发生或为一综合征的部分的外耳道和中耳的畸形(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可导致传导功能的丧失。单独中耳畸形的儿童,可发生先天性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

导致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

听力障碍一般都造成语言障碍,根据听力受损程度的不同,语言障碍的程度也不同,严重的听力障碍,一般很难学会说话,轻一些的,由于听不准发音也会不准确,造成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现象,对于那些没及时治疗或者助听的儿童来说,听力语言康复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聋儿的听力障碍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 引起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遗传 如果听力障碍是先天性的,可能宝宝还伴有其他畸形存在,听力障碍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称为症候群性听力障碍。它也可以单独存在,没有其他畸形的称为非症候群性听力障碍。先天性遗传性听力障碍中大概有80%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8%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为X伴性遗传。 2、非遗传性 (1)胎儿期:如果准妈妈在孕2个月时发生风疹病毒感染,会造成新生儿视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和耳聋等综合征。在怀孕后期及没有什么症状的风疹病毒感染也会使新生儿听力出现障碍。孕期有过出疹的准妈妈,要慎重风疹病毒感染。孕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另一种原因,准妈妈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大概30-60%的新生儿可能发生听力障碍。孕期母亲弓形虫感染也是较常见原因之一,其中大概有14-26%的患儿可能会发生听力异常。 (2)围生期:围生期有一些严重疾病,使这些患儿存活后遗症中

也包括听力障碍。比如严重窒息、宫内窘迫、碱中毒、长期机械通气、出生体重小于1500g、高胆红素血症等. (3)产后:产后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害的因素很多,比如急慢性中耳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耳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听觉传导通路肿瘤等等,对新生儿来说前几种为主要因素。 阳光语言矫正学校是一所拥有二十五年语音病理学和语言障碍 矫正科研基础的语言矫正机构,办学也有十三年的历史,如今北京阳光语言康复中心已投入运营,给更多的语言障碍患者,包括大舌头、发音不准、口吃、腭裂语音等提供了更方便的窗口。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听力障碍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摘要 人的言语和智能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只有掌握语言,才能完整地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格。如果言语和智力功能不全,个体社会化很难顺利完成,就会导致因社会化不足而出现社会适应困难。 听力障碍不仅会对失聪儿童的言语、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造成严重阻碍,同时对其个性、情绪情感的建立和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有资料显示:失聪儿童较正常儿童更多出现自闭、自卑、固执、暴躁、易情绪化等个性、情绪问题。 关键词:社会交往困难;情绪异常;心理需要被忽视;冲动性的行为表现; 学习障碍

前言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棘手的学生时,都会对这个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不同的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但始终离不开“积极关注,用心关爱”8个字。本篇是一篇有关听力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从这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他的班主任记录下了对他的教育过程。这篇个案重点是学生在教育前,在家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了解及结合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分析后,制定适合学生的个别教学计划,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个案研究,在教学方面也可以不断进步,不断寻找总结适合特殊儿童教学的好方法! 一、个案介绍 小晴,男, 14岁,因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导致双耳严重失聪。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在东莞开工厂。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因此10岁前一直与年迈的爷爷生活在四川农村老家。2006年爷爷去世后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长时间与父母分开,又因听力障碍,父母不知如何与他沟通,与父母感情不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处处让父母生气,与父母做对。没有朋友,也从不会顾及他人感受,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别人不经意碰到他也要与人大吵打架。父母的劝告也不听,父母对他很是头疼。曾在几所特殊学校学习过,但收效甚微。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小晴的接触,以及与其家人的谈话,发现小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和行为问题。

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

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 复规划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年-2015年) 一、现状和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障碍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加重经济社会负担。 我国高度重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有关部门出台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工作体系、服务网络;采取措施,实施免疫规划,规范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有效控制了可避免性听力障碍的发生;积极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大力开展聋儿康复训练,显着改善了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及康复服务状况;设立全国爱耳日,宣传普及听力障碍预防及康复知识,明显增强了公众的爱耳护耳意识;2007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起召开“首届国际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推动了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由于听力障碍人数众多,造成听力障碍的因素复杂,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仍面临严峻形势。具体表现为:遗传性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滥用耳毒性药物现象仍然存在,环境噪声致聋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生儿听力筛查尚未大规模普及;儿童及成人的助听器配戴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城乡发展不平衡,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服务网络尚不完善,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聋数量迅速增加,给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保障广大听力障碍者的健康权益,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与康复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以儿童为重点,纳入大局,整合资源,全面加强听力卫生保健与听力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听力卫生保健和康复”的目标。 三、规划目标 到2015年 (一)初级听力卫生保健服务(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覆盖率达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摘要:有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努力下已经顺利进入小学随班就读,但有的孩子虽然程度不错但却一直被幼儿园或小学拒之门外、有的在进入小学一段时间后又被各种原因劝退,这些深深的苦恼着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在康复机构训练后将何去何从?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系我国教育界的专用名词,指在普通教育的普通班中吸收残疾儿童与健全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轻度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指的是: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残疾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人关注的特殊群体。那么对于轻度智力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 多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家长都希望选择在普通学校普通班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特殊教育学——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 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 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 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的颜色、生动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所谓“听觉口文法”是利用听障儿童的剩余听力,藉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的方式,帮助无任何剩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后,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的程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听觉口文法”是听障儿童将口语作为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的口语教学方法。 听觉口文法的主要特色包括:专业团队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参与,使听觉成为儿童全人发展的一部分。 听觉口文法遵循以下十大基本原则: 1.提倡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并马上进行听力学管理和听觉口语治疗。听力损失发现得越早,就可以越早配戴助听设备,这样孩子可以通过聆听来发展言语和语言能力; 2.推荐立即接受评估并使用适当的、最先进的听力技术以获得听觉刺激所带来的最大程度的收益。针对您孩子的听力损失使用最合适的助听设备意味着他们运用最佳的途径获得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机会来发展口语能力;

3.指导家长在帮助孩子发展口语能力时使用听力作为最主要的感官模式,不使用手语,不强调读唇; 4.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将听力和口语结合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希望家长养成习惯,时刻告诉孩子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5.指导和培训家长运用“听觉、言语、语言、认识和交流”的自然发展模式; 6.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通过聆听对口语实行自我监控。使孩子能够监控自己的言语和语言,这样他们可以自己纠正错误; 7.制定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方案,不断监控,评估和改进该方案对孩子和家庭的有效程度; 8.鼓励家长积极持续地参与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成为孩子听力和口语开发的主要的推动者。我们与每个家庭一对一地工作,因为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听力师的角色是帮助您掌握所需的技巧,这样您就可以教您的孩子通过聆听开发口语能力; 9.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有利于聆听的环境,帮助孩子通过聆听获得口语。使用一些方法使背景噪音降至最低,这样您的孩子会更容易听清楚;

儿童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多可恢复正常

新京报讯(记者张秀兰)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儿童及老年人成为听力障碍多发人群。专家解释,其实由某些原因造成的听力受损可以通过早期的预防及相关治疗措施使听力恢复。 儿童听力障碍:及早干预一般可恢复正常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共有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近10%是儿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崇学对数据进行了解读:“这个数据与临床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发达国家人口少于发展中国家,儿童出现听力障碍的比例也低于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儿童听力障碍人群比例应该低于10%,临床数据在5%-6%左右。” 儿童听力障碍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了对听神经有害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儿童先天耳聋。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药物知识的相对匮乏,链霉素等药物如果用于儿童,则容易造成儿童后天耳聋。 儿童的语言能力最初是从听力及模仿开始的,因此,听力障碍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其听力恢复正常水平是非常关键的。陈崇学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也倡导进行早期筛查及干预。目前我国会针对出生3天及6个月的儿童进行耳聋筛查,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儿童先天性耳聋,可以在儿童不足一岁时开始进行干预。“干预措施也分为几类,一种是有意识地为儿童播放音乐及大声与其交流,对于无法听到的儿童则应及早植入电子耳蜗,后期辅之以康复性训练,一般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影响儿童就学。” 老年人听力障碍高发:大部分为衰老引起 另外,根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三分之一患有听力障碍,发生率为正常值的5倍。 对此,陈崇学解释,老年人听力受损与某些疾病有一定关系,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但更主要在于,老年人听力障碍与各个系统及脏器的自然衰老有关。50-60岁之后,人体动脉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血管管径变小,各个组织、器官的供血量有所减少,耳蜗代谢情况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出现耳聋、耳鸣等听力问题。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第一章绪论 听觉的重要性 人类接收外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听、看、触摸和嗅等实现的。其中听和看是最主要的方式。 先天的听力是至关重要的,在出生前,我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见,即使是在深度昏迷中,人们常常能听见周围发生的事情。听觉又会影响语言的习得, 内容提要: 听力障碍的概念 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听力障碍的分类 听力障碍的原因与诊断 听力障碍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听力障碍的概述 一、听力障碍的概念 特殊教育词典(1996):听力障碍又称聋、重听、听觉障碍、听力残疾等,是指“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 “残疾”一般是医学或生理学上的名词,“障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名词。但二者在我国现阶段都被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大家都使用“听力障碍”这一术语。 二、听力障碍的出现率 儿童期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所有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约占0.1%。但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可高达2%-4%。 听力残疾发生率的确定,涉及到标准、检查技术和仪器设备等问题,同时也与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福利有关。由于调查的方法、对象、年龄、地区的不同,其结果不完全一致。 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全世界有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1180万,到2000年时达到1630万,且不包括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残疾者。 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2001)报告:每1000人中有95人有慢性听力损失,美国大概有2000万人在听觉交流的加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6)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听力残疾有2004万人,占24.16%。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的发生率。 三、听力障碍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和不同的标准,听力障碍有不同的分类 (一)听力损失程度:聋和重听 表1-1各种听力残疾的标准

听力障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之重要和教学并列,教学和心育是现代学校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长期以来,在听力障碍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分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这种失衡现象违背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课堂教学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学生潜力的发掘受到局限,而学生厌学情绪的滋长、学习效率的下降、个性片面发展、问题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增多等与此不无关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听障学生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与健全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生活道路更艰辛。有学者认为听障学生骄傲、过于自信、有反抗精神、与周围人敌对、怀疑别人等。也有人认为,听障学生自卑、急躁、说谎、厌学、主观片面、猜疑、自私等,甚至有人认为听障有一通病——小偷小摸。这些观点大都可以从听障人群体中得到印证,似乎是不能否定的事实。但是,我认为这些心理与听障学生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干预,让听障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听障学生获得知识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听障学生“心理医生”的角色,像“春雨润物”一样,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导航。 一、个案基本情况 杨荣,男,回族,13岁,先天性耳聋,我校特教部三年级学生。父亲与人殴斗意外身亡,母亲弃子改嫁,兄嫂抚养,兄嫂对他生活关心不够,几乎不管,一学期都不来学校看他,主动来学校接他回家从来没有过,家庭教育更加缺失。 二、问题行为简述 2007年9月入学,道德认识上存在很大偏差,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行为导向,不能正确地自我定向和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来调控自己,同时也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能正确区分“借”、“偷”、“拿”的概念,不能正确理解“友谊”的概念,错把打人、敲诈等不良行为当作“勇敢”的“英雄行为”,不能把自己放置于集体中去考虑问题。他可是学校很有名气的“调皮”大王,打架、闹事每天都会在他身上上演,学

聋哑儿童的心理特征

??(3)听力残疾人的视觉性形象记忆特点:在刺激物为点、线的组合而呈现时间极短(0.04秒)时,其再现成绩甚至优于正常儿童。 ??(4)听力残疾人的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在这方面听力残疾人与正常人没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许多操作技能的掌握都不低于正常人。 5、思维特点 由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密切,所以,听力残疾人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维对语言的依赖程度。也正因为如此,聋哑儿童的思维便被一些学者作为研究思维与语言关系的一个“天然试验畅?。美国的弗思就以听力残疾人为研究对象写了一本书,叫做<不用语言的思维>。我们在讨论听力残疾人的思维特点时,也必然要涉及到思维操作是否可以脱离语言的问题。听力残疾儿童没有语言系统也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是掌握语言系统(手势语言)对于他们解决问题或完成学习任务有极大的帮助。 ??有的学者把正常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听力残疾儿童的思维发展也大体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有些实验研究表明,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听力残疾儿童并不比同龄正常儿童落后,只在第三个阶段显出落后。因为第三个阶段的思维与掌握抽象概括的语言关系更为密切。有人用“功能固着”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听力残疾人的思维缺少灵活性的特点。发现听力残疾儿童比正常儿童更为缺少功能变通的能力,他们往往囿于工具或材料固有用途的观念而限制了个人的思考能力。这说明听力残疾儿童思维概括程度较低,很难看出物体之间的更为“一般”的共同因素,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对于解决这样的课题更显出畏难情绪和缺乏积极性。

??辽宁师范大学张宁生等,在1985年与美国亚利桑纳州大学的埃尔德雷奇博士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严重听力损失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在这项研究之前,埃尔德雷奇对听力残疾的儿童、柯克对有听力的儿童所做的同类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并不必然地阻碍认知的发展,甚至有些听力残疾儿童表现出比同年龄的有听力儿童更高水平的认知功能。这项研究用的是非语言材料测验方法。由此看来,听力残疾儿童在没有掌握语言时,其思维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为主反映客观现实,所以用非语言材料对其进行测验时,并不显出比正常儿童落后,但抽象思维有较大的困难。随着语言的掌握,知识经验的积累,其思维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可以接近或达到普通人的水平。 ??总的来说,听力缺陷对思维的影响,只是发展速度缓慢和水平较低,并没有思维逻辑上的混乱,故不存在思维障碍。 6、对听力残疾人进行全面康复 听力残疾人康复的根本出路在于防聋治聋。但是,如果听力受损,而且造成了持久的听力缺陷,“聋”已成为事实,那么,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言语康复上。因为“哑”不是独立的一类缺陷,它是从属于另外一种疾病的第二性的缺陷或症状。因此,听力残疾引起的言语残疾,只是一种功能性障碍,发音器官是完好无损的,通常可以通过教育与训练的方法得以补救,使功能得以恢复。换言之,听力残疾的康复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言语康复的问题,言语康复既要利用残存的听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残存听力的敏度。由此可见,发展听力残疾人的言语能力是听力残疾康复工作的中心环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聋哑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是听力残疾康复的组成部分。聋哑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听力残疾学生的语言;在发展听力残疾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同时把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发展语言和形成优良的个性结合起来。

听力障碍对心理有什么危害

听力障碍对心理有什么危害 对于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我们通常都认为是年纪大了导致听力退化。听力下降不但严重妨碍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还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产生影响。其中,有一部分的老年人更容易遇到听力下降的情况。 早期老年性耳聋,听力下降缓慢,因而患者不太重视,随后听力减退到患者能听见声音,却听不清内容,需别人多次重复时,大部分患者仍不承认自己是老年性耳聋,甚至拒绝就医。 老年人听力下降是否需要治疗呢?当然,并非所有的听力下降都需要治疗。如感冒导致的轻度听力下降,由于感冒是一个自限病程,随着感冒的好转,听力下降会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另外一些听力下降,如先天性聋,就应早发现早治疗。而对于老年人,若在短时间内听力严重下降,则需立即就诊。

听力障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听力障碍对老人心理有什么影响呢? “我爸年近七旬,本来性格开朗、豁达,深得家人的尊重、爱戴。几个月前开始耳聋后,性格突然改变,与人相处事事设防,处处疑心,不知为何会这样?” 其实你父亲患了耳聋怀疑症,一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老人耳聋后,听人说话非常费力,说话者也很累,这就导致家人朋友不愿与他多说话,老人也因听不清别人说话,不愿与别人交谈,封闭自己,从而造成孤独、抑郁和多疑。这种交际上的困难,使老人内心深处受到严重打击,产生严重的担心和失落感,再加上人到晚年,社会地位改变,年老体衰,总怕别人瞧不起,进而产生自卑感。而越自卑,越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敏感性越强,以致对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也会产生一连串猜想,并逐步演变成对他人的敌意和攻击。 所以作为家属或子女应该理解耳聋老人的心理变化,具体建议是:帮助老人建立新的爱好。耳聋老人的至大痛苦是缺乏生活动力,可以帮老人买一些金鱼、鸟雀之类的小动物,让他增加新的生活情趣。让他多与亲朋好友来往。家人多与他交谈,尽管他并不能全部听清,但交谈的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样还是爱的表示。亲近的动作比语言更能慰藉老人的心。多陪同老人外出散步、游玩。子女与老伴要常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补偿其听觉的缺憾。 所以,儿女如果发现老人有听力障碍,不要任其发展,及早带他们做测听检查,以便干预治疗。

儿童听力障碍的病因

儿童听损伤的病因 听损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800~1/10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损伤另有2~3倍于此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损伤,包括轻至中度的,双侧性或单侧性听力损伤.在儿童期,另有2/1000~3/1000的儿童,有后天性的中度到重度的进行性或永久性听力损伤,许多青少年因为过度暴露于噪音或头部损伤,而有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的危险. 听力损伤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终身损害.损伤的严重程度由几个因素决定:发生听力损伤的年龄;听力损伤的性质---它的持续时间,受损的频率,损伤的程度和每个儿童的易感度(包括共同存在的病毒损害,智力发育落后,基本语言缺陷)。对有感音神经性听损伤的儿童,传导性听损伤的额外负担可严重降低其对说话的鉴别能力.听力损伤对另有语言和认知缺陷儿童的影响,比其他健全儿童更严重.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传导性听损伤,大多数听力缺陷是后天传导性的听损伤,与中耳炎和它的后遗症有关.几乎所有的儿童都经历过由中耳炎引起的轻至中度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听损伤.反复发作或严重感染可导致永久性缺陷.最易感染中耳炎的为那些有颅面部异常(如腭裂),免疫缺陷(如婴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和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如吸咽,日托场所)的儿童.男孩比女孩更易患中耳炎. 听觉系统的任何部位疾病都可导致儿童听损伤.单独发生或为一综合征的部分的外耳道和中耳的畸形(如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可导致传导功能的降低.单独中耳畸形的儿童,可发生先天性传导性听损伤. 胆脂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常发生于未经治疗的中耳炎患者,也可是先天性的.后天性胆脂瘤典型地发生在头侧背部有中耳裂的部位.而先天性胆脂瘤则发生在头侧腹部.胆脂瘤可导致听骨链的坏死和传导性听损伤.感染和中耳裂的闭合,也可导致听骨的结构破坏;砧骨的长期病变过程是最常见影响因素,可导致显著的传导性听损伤.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浅谈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 内容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的随班就读,能让智力障碍儿童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智力障碍儿童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所以,这些儿童的智力比别的孩子差,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在幼儿时期主要表现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落后;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

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通俗的说,凡是智力水平落后于同龄人智力的儿童就是智力障碍儿童。但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智力障碍的概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它涉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美国智障协会早在1921年就首次提出了智力障碍的定义,此后又做过九次修订。最近一次,即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是:“智力障碍是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两个方面存在显著限制而表现的一种障碍。智力障碍发生于18岁以前。”由此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必须考虑三方面: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智力障碍儿童则是这个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那么,对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行随读,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那么,到底什么是随班就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随班就读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