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地球的运动—自转

1.3(1):地球的运动—自转
1.3(1):地球的运动—自转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解析: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答案:B

2.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解析:甲、乙两地角速度相同;乙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于甲地;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12月22日白昼时间甲地大于乙地。

答案:D

(2010·合肥市检测)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解析: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D的距离S2约为6660千米;A、B同位于北纬60°纬线上,在该纬线上,经度相差2°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B的距离S1约为9990千米,S1=1.5S2。

答案:C

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解析: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昼弧时,这种情况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直射点向北、向南移动时各出现一次;同理,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两次。

答案:D

(2010·郑州检测)读图,回答5~6题。

5.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奥运会倒计时牌变换的瞬间,

其倒计时天数将从()

A.367天跳入366天

B.366天跳入365天

C.365天跳入364天

D.367天跳入365天

解析:因为2008年为闰年,二月份为29天。

答案:A

6.在下列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8日,此刻能正确表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日期范围的是()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间为8月8日20时,此时180°经线为0时,故全球同属于8日。

答案:D

读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

时。据此完成7~9题。

7.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23°26′S,0°

B.23°26′S,20°W

C.23°26′N,160°E

D.23°26′N,180°

8.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B.12时

C.13时20分

D.10时40分

9.此刻全球两个日期的范围比是()

A.1∶17

B.4∶5

C.8∶9

D.10∶17

解析:C地昼长是8小时,结合图示推断AB为昏线。此图为东半球部分图,可知B 点所在经线为20°W。第7题,昏线(AB)与北极圈相切则太阳直射23°26′S,B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第8题,根据A点地方时为18时计算国际标准时间。第9题,根据B点所在经线为20°W,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0时经线,从而知全球两个日期

的范围比。

答案:7.B8.C9.A

读下面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完成10~12题。

10.若阴影部分表示西半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早3小时20分钟

B.B点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C.D点海域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C点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是北半球,若阴影部分是西半球,则过C点的经线是160°E,过D点的经线是20°W,因此,D点海域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答案:C

11.若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此时是北京时间8时,则正处于上午的地点是()

A.150°E,32°S

B.150°W,20°N

C.0°,51°N

D.80°W,40°N

解析:若阴影表示夜半球,则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北京时间是8时,计算出12时对应的经度是180°,故90°E向东至180°之间处于上午。

答案:A

12.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5日的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处海域有世界最大的暖流流经

B.B所在的区域国土整治重点是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C.A处可能是飓风侵袭,带来狂风暴雨

D.C处当天昼长夜短

解析: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5日,则过C点的经线是180°经线或者是0时经线。过A 点的经线有两种可能:一是东经90°,位于印度洋;二是西经90°,位于大西洋。A点位于30°N,无论哪种可能都会受飓风的影响。

答案:C

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判断13~15题。

13.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解析: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的时间是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此时飞行员看到日落,说明北京所在的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北京(约为116°E)正经历黄昏。

答案:D

14.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16∶10

解析:北京与罗马相差7个小时,当飞机在北京降落时,罗马当地时间应是星期一10时10分,中间飞行了18小时,故在罗马起飞时间应是星期日的16时10分。

答案:D

15.飞机起飞时罗马正值()

A.多雨季节

B.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C.夏季

D.白昼最长的季节

解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罗马是地中海气候,故此时罗马正是多雨季节。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

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此时地球上除了作为日界线的180°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同,这条经线是。

(3)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4)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

(5)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时。

(6)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

A.一直向正东飞

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7)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小

时(取整数)。

(8)若飞机从A地出发向南沿经线圈绕地球一周,途中经过的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图中的晨线30°W向东推90个经度,可找到正午12时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即60°E,与60°E相对的120°W是夜半球的中心经线,即0时经线。0时经线是另一条日界线,可进一步推出与北京同一日的范围是120°W~0°~120°E~180°,得出(3)题答案。赤道上黑夜范围是150°E~180°~30°W,可知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范围是160°E~180°~30°W。此图全球昼夜平分,任何地点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A点和B点在同一经线圈且在北半球,根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地球大圆上的劣弧可知(6)题答案。一个纬度差的长度约为111 km,从A到B共飞行了120个纬度,可得出(7)题答案。第(8)题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1)(0°,60°E)(2)120°W

(3)A(4)160°E~180°~30°W

(5)618(6)C(7)12

(8)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

17.比较下面四幅图(注: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各图的晨线分别是:甲:经线,乙:弧,丙:弧,丁:弧。

(2)一年之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的日子是和。在地球上,一天中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3)赤道上晨昏线相距经度度。理论上地球白昼和黑夜范围相等,但由于大气散射太阳光线的结果,地球上“天亮”的范围实际上比黑暗的地方。

(4)这四幅图中,北半球昼大于夜的图是。

(5)甲图中,北京是月日时,丙图中北京是月日时。

解析:第(1)题,甲图60°E是0时,则150°E为6时;乙图晨线为AC弧,丙图OA为

晨线,丁图AB为晨线。第(2)题,春、秋分时晨昏线和经线重合;晨昏线移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第(3)题,由于散射作用,实际昼半球大于夜半球。第(4)题,甲图昼夜平分,乙图南半球昼长夜短,丙图北半球昼长夜短,丁图北半球昼长夜短。第(5)题,甲图中,60°E为0时,则北京为3月22日4时;丙图中,75°E为6月22日12时,则北京为6月22日15时。

答案:(1)150°E AC OA AB

(2)春分秋分相反

(3)180大

(4)丙、丁

(5)322462215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824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 班级:姓名: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极昼极夜现象 D、昼夜长短现象 2、昼夜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太阳照射④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 C、昼夜交替是地球绕日旋转而产生的 D、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 4、关于晨昏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5.下面所示四幅图的A、B、C、D 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 A.甲—A B.乙—B C.丙—C D.丁—D 6.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 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 C.晨昏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 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 7.某飞机沿纬线方向每小时向东飞行15个经度,那么飞机上的乘客将看到 ( ) A.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长了一倍 B.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相等 C.白昼和夜晚的时间都减了一半 D.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不变 8. 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 ( ) A、24小时 B、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9.右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则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2)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是晨线,______是昏线。 (3)将题干所示时刻的昼夜现象在下图中绘出,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 标注经度。 (4)写出B点的经度,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5)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 北京时间是________。 10.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 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 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地理意义习题

考点3地球运动特征及地理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005 (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1~2题。 1.[考向太阳视运动规律]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答案 B 解析太阳的视运动是自东向西,根据材料,太阳始终位于飞行员正南方,说明飞机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相同,也是自东向西,B项正确。 2.[考向地球自转的特征]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最接近的是() A.赤道B.极点 C.北纬30°D.北纬60°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太阳始终位于飞行员的正南方,说明飞机飞行的角速度与太阳视运动的角速度相同。太阳视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为15°/h。飞机飞行的线速度为837千米/时,为赤道上的一半,因此其纬度为北纬60°,D项正确。 [2018·株洲摸底]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3~5题。

3.[考向时间计算]此时,A点的区时是() 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 答案 C 解析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180°和0时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图): 0时经线为90°W,A点(0°)为6时(东加西减;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4.[考向时间计算]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 答案 B 解析由上题得出:0时经线为90°W,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5.[考向地球自转特征]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答案 C 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A、B、C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A、B、C,故线速度为A>B>C。 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加西减。 2.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1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4.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5.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7.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重合,在二至日和极圈相切。(可用来判断节气)8.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相差4秒钟。 9.地方时性质:①同经度地方时相等;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10.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 11.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为15°的整数倍。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看商看余数看东经西经(商为时区数,若余数>7.5°,时区数+1;东经西经对应东西时区。) 13.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看东西时区。 14.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 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区差:同减异加)。 16.北京时间:以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北京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17.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12区中央经线180°经线(理论上),为避免穿过陆地,实际是曲折的,,东12区比西12区早1天,时分秒相同,从东12区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从西12区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加一天。 18.地球上实际存在两条日界线: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零时经线,两条日界线使地球表面有两个不同的日期,只有180°经线和零时经线重合这一时刻全球位于同一天。19.180°经线和零时经线的判别: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一天进入新的一天的分界线是零时经线,过零时经线日期加一天。从零时经线到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是新一天。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学生用书P20]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时。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上线速度最大;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线速度为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均为。 (3)由变式图b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但是图中A、B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 和30°N 之间,位于 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 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 ,说明地势 ;而B 处则相反。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考向 地球自转速度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0~837 km/h →高纬度837~1 447 km/h →中纬度1 447~1 670 km/h →低纬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2019·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e 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e 点线速度比a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a 点低 B .e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b 点低 C .e 点线速度比c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c 点低 D .e 点线速度比d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d 点低 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特征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二) 选择题 1.(2017·北京101中学期中)从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甲沿南纬6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飞机乙沿北纬6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东向西飞行 B.都是自西向东飞行 C.都是向低纬飞行 D.都是向高纬飞行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故A正确。答案A 2.(2017·杭州一模)2016年的第一场流星雨出现在1月4日,左下图为某观测者在我国某地通过长时间曝光(捕捉流星)拍摄的一张照片。右下图为示意图,图中能显示流星和照片曝光的时间分别为( ) A.①、30分钟 B.③、6小时 C.④、2小时 D.④、一整夜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图中呈圆形运动的轨迹表示的是恒星,而运动轨迹不与上述圆形一致的一般为短暂存在的流星,故④表示流星;②弧线其弧度约为30°,则连续曝光时间约为2小时。故C正确。 答案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4.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解析第3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结合图示信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结合经纬网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第4题,⑤地纬度比②地高,所以线速度小于②地,角速度与②地相同。 答案 3.D 4.C 读下图,完成5~6题。 5.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效果图,则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6.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A点大于B点 B.自转角速度A点小于B点 C.A、B两点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12月22日白昼A地长于B地 解析第5题,由图中的箭头方向可以判断,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根据图中位置可判断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第6题,A、B两地角速度相等;B地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大于A 地;A、B两地相差约90°,地方时相差约6小时;12月22日白昼时间A地长于B地。 答案 5.B 6.D (2017·湖北省百校联考)下图示意2016年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地理已经学习过地球的运动,学生对经纬线、最基本的地球运动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方向、轨道、周期)已有一些了解,只是不完整,不能把各特点联系起来认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学生不习惯用图来分析地理现象,认知地理规律。教师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逐步克服学生方面的认知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和速度。 2.能够准确判断地球运动的方向。 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速度的特征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学会绘制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1.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比较。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 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一、自转 教师活动 【演示探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地球自转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自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演示、主动探究、相互合作、大胆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演示以及个人示范加深对自转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新课教学】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状况,总结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演示,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师活动 【绘图能力提升】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选一组同学展示成果。提问:从侧面、南极、北极看自转的方向不同,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准确绘图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教师活动 【地球仪演示】演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因纬度变化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 简述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的昼夜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提高发现及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现象,激发地理探究心理,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日常现象及实验,推理、想象地球自转方向及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式 本节利用拟人化手法虚拟了一个贯穿整体探究过程的情境――爱运动的“地球先生”。利用画外音的方式以“地球先生”的口气设疑并贯穿整节课,促使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关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利用充气地球仪作为道具模拟地球自转,增强空间想象力。实验演示“昼夜更替”这一内容,因考虑到并不能完全保证在暗室中进行,故由教师参与拍摄微电影的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情境:地球先生出场(配乐:《非诚勿扰》男士出场曲)。 教师引导:你们了解这位先生哪些方面呢?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 2.新课教学 活动1:区分自转与公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这是我平时和我的几位兄弟一起做运动时的视频,你们能找到我吗?观察一下我不停地在做几种运动呢?” 【展示】Flash动画:太阳系各行星运动及地球自转、公转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尝试描述并区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明确主题】“自转”运动 活动2:感受地球自转 情境:地球先生说:(画外音)“你们能感受到我在自转吗?” 【展示】Flash动画:太阳、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 学生活动:感受地球自转。 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吗?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③每组选择1位同学在纸上画出各组的想法。④4分钟后将本组想法与大家分享。 【补充】傅科摆运行的GIF动画及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观察傅科摆奇妙的运行轨迹,思考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共同总结: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球先生”的自转。 活动3:观察地球自转

地球的自转训练题(带解析)

地球的自转训练题(带解析)(2019·荆州质量检查)如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1.A 2.A 第1题,南北纬60°处的自转线速度为837 km/h,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线速度略大于837 km/h,故该区域纬度略小于60°;线速度向北逐渐减小,则位于北半球。第2题,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2018年12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如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3~4题。 3.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 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13日08:00 B.13日22:00 C.14日10:00 D.14日12:00 4.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中看戴维斯教授乘坐的飞机起飞时间为伦敦时间13日13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3日21时,再加上飞行15小时,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时间为14日12时,D正确。第4题,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同,故伦敦和长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长沙纬度较伦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过程。 3、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地球运动形成初步的空间结构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对自然地理的探索兴趣;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属于副科,中考学生也很少选考地理。进入高中后,他们的地理知识较贫乏,地理学习基础往往较差。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高中地理很吃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很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本节知识共分为4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考点07 地球自转运动 含解析

考点07 地球自转运动 考点热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AOB ︵ 为晨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定义:因不同经度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3)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24时(或0时)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 3.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考向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0~837 km/h→高纬度837~1 447 km/h→中纬度1 447~1 670 km/h→低纬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全球各地的时间差异,知道引起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2.昼夜更替 (1)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 (2)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3)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起了时间的不同。 3.时间的差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3页,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地球上方绕地轴北端的曲线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各地的地方时都不一样。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4页,,完成第13页活动“时差的推算” 推导: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o,地方时相差4分钟。 教师小结: 同一经度,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3)指导活动: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为了消除千差万别的地方时在实际使用中的不方便,把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区时:每个时区所采用的时间标准。 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使用对区时进行调整后的时刻。由于我国面积较大,东西跨时区5个时区,为了方便,我国是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刻叫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第一课时地球的自传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运动。本节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地球运动的概念:第二部分简述了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三部分简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这部分内容是为下一节地球的公转运动的铺垫,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地轴、方向和周期等基本特点。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立体空间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昼夜交替现象,时差。 3、教学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 2、解释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大,因为学生思维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形成空间抽象思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只能借助自然现象解释地理意义和借助课件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我们这里现在是白天而美国是夜晚?(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承转,关于地球运动人类历史上认识有一个过程:是“天动”还是“地动”?展示视频地心说和日心说视频.。 学生阅读老师讲述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堂。 教学新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 过度:地球的运动有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今天先学习地球的自传运动。那什么是地球的自传运动?展示视频(观察什么叫地球的自传运动?)问:1、什么叫地球的自传运动? 生:地球环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云南昆明模拟)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纬度比c点低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D.d点地势比a点低 2.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从图中可直接看出b点的海拔比c点高,选B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在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与海拔呈正相关,选D项。 (2020湖南怀化模拟)高考结束后,几位同学结伴去青海湖旅游,计划6月12日在图中黑马河乡看日出。读图,回答3~4题。

3.查询得知当日某地(120°E,32°N)昼长为14小时,该日青海湖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 A.5:20 B.6:20 C.7:20 D.8:20 4.当地牧民忠告观日出时需穿厚衣服或者羽绒服,而此时我国东部地区早已穿着短袖夏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民俗文化D.地形地势 答案:3.B 4.D解析第3题,某地(120°E,32°N)昼长为14小时,日出时间应为当地时间5时,图中黑马河乡比该地纬度高一些,即昼长略大于14小时,则黑马河乡日出时间略早于5时,因黑马河乡的经度为100°E,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20分,所以当黑马河乡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6:20,B项正确。第4题,黑马河乡位于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且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气温更低,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D项正确。 (2020黑龙江、吉林八校联考)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N,虚线为北极圈,两种阴影中较深的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的黑夜范围。读图,回答5~6题。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自转是指物件自行旋转的运动,物件会沿著一条穿越身件本身的轴进行旋转,这条轴被称为“自转轴”。一般而言,自转轴都会穿越天体的质心。凡卫星、行星、恒星、星系绕着自己的轴心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沿一根通过地心的轴(自转轴,也叫地轴)做圆周运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运行的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4秒旋转一周,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 【傅科摆】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1851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返摆动。几小时后,摆动平面就偏离了原来画的参考线.这是在摆锤下面的地面随着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摆动平面的旋转方向,在北半球是顺时针的,在南半球是反时针的。摆的旋转周期,在两极是24小时,在赤道上傅科摆不旋转。在纬度40°的地方,每小时旋转10°弱,即在37小时内旋转一周。显然摆线越长,摆锤越重,实

验效果越好。因为摆线长,摆幅就大。周期也长,即便摆动不多几次(来回摆动一二次)也可以察觉到摆动平面的旋转、摆锤越重,摆动的能量越大,越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自由摆动。图中拍照的是悬挂在北京天文馆球形展览大厅天花板上的傅科摆摆锤部分。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 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2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 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B.7日12时 C.6日24时D.5日12时 答案 1.D 2.B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图中P地()。 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D.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 3.C 4.A

5.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 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 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①岸相连。 南半球则相反,小岛与④岸相连。 答案 C 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6~7题。 6.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A.8时B.9时 C.15时D.16时 7.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A.15时B.9时 C.3时D.12时 解析第6题,由中心点为北极点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根据昼长等于夜长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或秋分日,OA是晨线,是6时,那么甲地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9时。 第7题,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时所在地的经线。由阴影部分和非阴影部分日期的区别、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OB为180°经线,OA为0时所在的经线且为0°经线,所以甲地地方时为3时。 答案6B7.C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可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为春分日,180°经线上正值日出 B.若为夏至日,北京时间为18时 C.若为秋分日,本初子午线上正值日出 D.若为冬至日,本初子午线地方时为0时 9.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将会() A.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B.昨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C.明天的范围不断扩大D.今天和明天平分 解析第8题,若为春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图中OB为180°经线,OA为0时经线,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180°经线地方时为6时。第9题,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0时经线逐渐向西移动,远离180°经线,今天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答案8.A9.A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和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提问】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就是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的有这么一根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