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集及答案(朱玉贤_第三版)考研必备1

1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集及答案(朱玉贤_第三版)考研必备1
1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集及答案(朱玉贤_第三版)考研必备1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共10章)

第一章绪论

1.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3.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4.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

1.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

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

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

要研究基因或 DNA 的复制、转录、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

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

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

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

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

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

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

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

的主要任务。2.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A.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 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已形成了比

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

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达

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是其理论

体系的核心。

B.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

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

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

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基因

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信号跨膜转导成为新的热门领域,将在农

业、工业、医药卫生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4. 社会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具有

重大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命的

起源和进化、细胞发育、生产、分化的分子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等,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医药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2).促进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刺激相关学科与技术领

域的发展,带动起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产业;3).基因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技术、数据库及生物学资源,还将推动对农业、畜牧业(转基

因动、植物)、能源、环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面貌,把

人类带入更佳的生存状态。科学意义:

1).确定人类基因组中约 5 万个编码基因的序列基因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产

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结构和位置,从整个基因组结构的宏观水平上了解基因转录

与转录后调节

3).从总体上了解染色体结构,了解各种不同序列在形成染色体结构、DNA 复制、基因转录

及达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

4).研究空间结构对基因调节的作用

5).发现与 DNA 复制、重组等有关的序列

6).研究 DNA 突变、重排和染色体断裂等,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

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7).确定人类基因组中转座子,逆转座子和病毒残余序列,研究其周围序列的性质

8).研究染色体和个体之间的多态性

第二章核酸结构与功能

一、填空题

1.病毒 X174 及 M13 的遗传物质都是

2.AIDS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3.X 射分析证明一个完整的 DNA 螺旋延伸长度为4.键负责维持 A-T 间(或 G-C 间)的亲和力

5.天然存在的 DNA 分子形式为右手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型螺旋。

1.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 T2 噬菌体感

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 DNA 作为疾病的致病剂

B.DNA 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 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 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E.真核心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 DNA 能相互混合并彼此替代

2.1953 年 Watson 和 Crick 提出()。A.多核苷酸 DNA 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B.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一个遗传密码

D.遗传物质通常是 DNA 而非 RNA

E.分离到回复突变体证明这一突变并非是一个缺失突变

3.DNA 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

以下哪些是对 DNA 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A.哺乳动物 DNA 约为 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 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 A-T 含量,因为 A-T 含量越高则双链

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 DNA 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 260nm 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4.DNA 的变性()。A.包括双螺旋的解链B.可以由低温产生 C.是可逆的 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E.包括氢键的断裂

5.在类似 RNA 这样的单链核酸所现出的"二级结构"中,发夹结构的形成()。

A.基于各个片段间的互补,形成反向平行双螺旋B.依赖于 A-U 含量,因为形成的氢键越少则发生碱基配对所需的能量也越少

C.仅仅当两配对区段中所有的碱基均互补时才会发生

D.同样包括有像 G-U 这样的不规则碱基配对E.允许存在几个只有提供过量的自由能才能形成碱基对的碱基

6.DNA 分子中的超螺旋()。

A 仅发生于环状 DNA 中。如果双螺旋在围绕其自身的轴缠绕后(即增加缠绕数)才闭合,

则双螺旋在扭转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

B.在性和环状 DNA 中均有发生。缠绕数的增加可被碱基配对的改变和氢键的增加所抑

C.可在一个闭合的 DNA 分子中形成一个左手双螺旋。负超螺旋是 DNA 修饰的前提,为酶

接触 DNA 提供了条件

D.是真核生物 DNA 有比分裂过程中固缩的原因E.是双螺旋中一条链绕另一条链的旋转数和双螺旋轴的回转数的总和

7.DNA 在 10nm 纤丝中压缩多少倍?()A.6 倍 B.10 倍 C.40 倍 D.240 倍 E.1000

8.下列哪一条适用于同源染色单体?()A.有共同的着丝粒

C.有丝分列后期彼此分开

B.遗传一致性

D.两者都按照同样的顺序,分布着相同的基因,但可具有不同的等位基因

E.以上描述中,有不止一种特性适用同源染色单体

9. DNA 在 30nm 纤丝中压缩多少倍?()A.6 倍 B.10 倍 C.40 倍 D.240 倍 E.1000 倍

10.DNA 在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压缩多少倍?( E )A.6 倍 B.10 倍 C.40 倍 D.240 倍E.1000 倍

11.DNA 在中期染色体中压缩多少倍?( F )A.6 倍 B.10 倍 C.40 倍 D.240 倍

E.10000 倍

12.分裂间期的早期,DNA 处于()状态。A.单体连续的性双螺旋分子 B.半保留

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C.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D.单链 DNA E.以上都不正确

13.分裂间期 S 期,DNA 处于()状态。A.单体连续的性双螺旋分子 B.半保留复

制的双螺旋结构 C.保留复制的双螺旋结构 D.单链 DNA E.以上都不正确

三、判断题

1.在高盐和低温条件下由 DNA 单链杂交形成的双螺旋现出几乎完全的互补性,这一过程可

看作是一个复性(退火)反应。()

2.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到 DNA 骨架上。( )

3.DNA 分子整体都具有强的负电性,因此没有极

性。()

4.在核酸双螺旋(如 DNA)中形成发夹环结构的频率比单链分子低。发夹结构的产生需要回

文序列使双链形成对称的发夹,呈十字结构。( ) 5.病毒的遗传因子可包括 1-300 个基因。与生命有机体不同,病毒的遗传因子可能是 DNA 或RNA,(但不可能同时兼有!)因此 DNA 不是完全通用的遗传物质。( )

6.一段长度 100bp 的 DNA,具有 4100 种可能的序列组合形式。( )

7.C t

0 1/2

8.C t

0 1/2

与基因组大小相关。( )

与基因组复杂性相关。( )

9.非组蛋白染色体蛋白负责 30nm 纤丝高度有序的压缩。( )

10.因为组蛋白 H4 在所有物种中都是一样的,可以预期该蛋白质基因在不同物种中也是一样

的。()(不同物种组蛋白 H4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变化很大,)

四、简答题

1.碱基对间在生化和信息方面有什么区别?

2.在何种情况下有可能预测某一给定的核苷酸链中"G"的百分含量?

3.真核基因组的哪些参数影响 C t

0 1/2

值?

4.哪些条件可促使 DNA 复性(退火)?

5.为什么 DNA 双螺旋中维持特定的沟很重要?6.大肠杆菌染色体的分子质量大约是 2.5×10 9Da,核苷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是 330Da,两个邻

近核苷酸对之间的距离是 0.34nm,双螺旋每一转的高度(即螺距)是 3.4nm,请问:

( 1)该分子有多长?

( 2)该 DNA 有多少转?

7.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DNA 无论来源如何,都是 4 个核苷酸的规则重复排列(如

ATCG、ATCG、ATCG、ATCG),所以 DNA 缺乏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异性。第一个直接推

翻该四核苷酸定理的证据是什么?

8.为什么在 DNA 中通常只发现 A-T 和 C-G 碱基配对?

9.为什么只有 DNA 适合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

一、

填空

1. 单链 DNA

2. 单链 RNA

3. 3.4nm

4. 氢

5. B

二、1.C 2. A 3.CD 4. ACE 5. AD 6 ACE 7 A 8 D

9 C 10.E 11. E 12 A 13.B

三、XX X

四、简答

1. 答:从化学角度看,不同的核苷酸仅是含氮碱基的差别。

从信息方面看,储存在 DNA 中的信息是指碱基的顺序,而碱基不参与核苷酸之间的共价连

接,因此储存在 DNA 的信息不会影响分子结构,来自突变或重组的信息改变也不会破坏分

子。

2. 答:由于在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的含量相同的,因此只有在双链中 G+C 的百分比可知时,G%=(G+C)%/2

3. 答:C t

0 1/2

值受基因组大小和基因组中重复 DNA 的类型和总数影响。

4. 答:降低温度、pH 和增加盐浓度。

5. 答:形成沟状结构是 DNA 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所必需。

6. 答:1 碱基=330Da,1 碱基对=660Da

碱基对=2.5×10 9/660=3.8×10 6 kb

染色体 DNA 的长度=3.8×10 6/0.34=1.3×10 6nm=1.3mm

答:转数=3.8×10 6×0.34/3.4=3.8×105

7. 答:在 1949-1951 年间,E Chargaff 发现:( 1)不同来源的 DNA 的碱基组成变化极大

( 2)A 和 T、C 和 G 的总量几乎是相等的(即Chargaff 规则)

( 3)虽然(A+G)/(C+T)=1,但(A+T)/(G+C)的比值在各种生物之间变化极大

8. 答:(1)C-A 配对过于庞大而不能存在于双螺旋中;G-T 碱基对太小,核苷酸间的空间

空隙太大无法形成氢键。

( 2)A 和 T 通常形成两个氢键,而 C 和 G 可形成三个氢键。正常情况下,可形成两个氢键

的碱基不与可形成三个氢键的碱基配对。

9. 答:是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简单核苷酸多聚体,其双链结构保证了依赖于模板合成的准确性,DNA 的以遗传密码的形式编码多肽和蛋白质,其编码形式多样而复杂

第三章基因与基因组结构

一、填空题

1.在许多人肿瘤细胞内,

基因的异常活化似乎与细胞的无限分裂能力有关。

2.包装为核小体可将裸露 DNA 压缩的

倍。

3.哺乳动物及其他一些高等动物的端粒含有同一重复序列,即

4.细胞主要在达基因,此时染色体结构松散。

5.在所有细胞中都维持异染色质状态的染色体区,称为

异染色质。

6.在分裂间期呈现着色较深的异染色质状态的失活 X 染色体,也叫作

7.果蝇唾液腺内的巨大染色体叫作

,由众多同样的染色质平行排列而成。

8.一般说来,哺乳动物粒体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因组相比,

9.原生动物四膜虫的单个粒体称作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更大些。

1.多态性(可通过型或 DNA 分析检测到)是指()。

A.在一个单克隆的纯化菌落培养物中存在不同的等位基因

B.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 2 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C.一个物种种群中存在至少 3 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D.一个物基因影响了一种型的两个或更多相关方面的情况

E.一个细胞含有的两套以上的单倍体等位基因2.真核基因经常被断开()。

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 mRNA 是多顺反子

B.因为编码序列外显子被非编码序列内含子所分隔

C.因为真核生物的 DNA 为性而且被分开在各个染色体上,所以同一个基因的不同部分

可能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D.明初始转录产物必须被加工后才可被翻译E.明真核基因可能有多种达产物,因为它有可能在 mRNA 加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外

显子重组方式

3.下面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C 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呈正相关

B.C 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呈负相关

C.每个门的最小 C 值与生物的形态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

4.选出下列所有正确的叙述。()

A.外显子以相同顺序存在于基因组和 cDNA 中B.内含子经常可以被翻译

C.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具有相同的一套基因

D.人体内所有的细胞达相同的一套基

E.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以相同的方式剪接每个基因的 mRNA

5.两种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经由营养生长阶段可形成大量二倍体细胞。如果用于检

测的标记基因来自亲本双方,那么经过几代营养生长后,二倍体细胞内(

A.含有来自单个亲本的粒体基因标记

B.所有细胞克隆都含有来自双方亲本的核基因标记

C.可观察到来自单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粒体标记

D.A 与 B 正确

6.下列关于酵母和哺乳动物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大多数酵母基因没有内含子,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基因有许多内含子

B.酵母基因组的大部分基因比哺乳动物基因组的大部分基因小C.大多数酵母蛋白质比哺乳动物相应的蛋白质小D.尽管酵母基因比哺乳动物基因小,但大多数酵母蛋白质与哺乳动物相应的蛋白质大小大

致相同

7.下列哪些基因组特性随生物的复杂程度增加而上升?()

A.基因组大小 B.基因数量 C.基因组中基因的密度 D.单个基因的平均大小

8.以下关于假基因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A.它们含有终止子

C.它们不被翻译

失活

B.它们不被转录

D.它们可能因上述任一种原因而

E.它们会由于缺失或其他机制最终从基因组中消失

F.它们能进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新基因

9.假基因是由于不均等交换后,其中一个贝失活导致的。选出下面关于此过程的正确叙

述。()

A.失活点可通过比较沉默位点变化的数量和置换位点变化的数量来确定

B.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立即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比沉默位点有更多的变化

C.如果假基因是在基因复制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失活,则它在置换位点与沉默位点

有相同数量的变化

10.下列哪些基因以典型的串联形式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

A.珠蛋白基因 B.组蛋白基因 C.rRNA 基因 D.肌动蛋白基因

11.根据外显子改组(exon shuffling)假说(A.蛋白质的功能性结构域由单个外显子编码

)。

)

B.当 DNA 重组使内含子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新基因就产生了

C.当 DNA 重组使外显子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新基因就产生了

D.因为一些新的功能(蛋白质)能通过外显子的不同组合装配产生,而不是从头产生新功

能,所以进化速度得以加快

12.简单序列 DNA()。

A.与 Cot1/2 曲的中间成分复性

B.由散布于基因组中各个短的重复序列组成C.约占哺乳类基因组的 10%

D.根据其核苷酸组成有特异的浮力密度

E.在细胞周期的所有时期都达

13.原位杂交()。

A.是一种标记 DNA 与整个染色体杂交并且发生杂交的区域可通过显微观察的技术

B.明卫星 DNA 散布于染色体的常染色质区C.揭示卫星 DNA 位于染色体着丝粒处

14.非均等交换()。

A.发生在同一染色体内

B.产生非交互重组染色体

C.改变了基因组织形式,未改变基因的总数D.在染色体不正常配对时发生

E.降低一个基因簇的基因数,同时增加另一个基因簇的基因数

15.微卫星重复序列()。

A.每一簇含的重复序列的数目比卫星重复的少B.有一个 10-15(2-6)个核苷酸的核心重复序列C.在群体的个体间重复簇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D.在 DNA 重组时,不具有活性

16.细胞器 DNA 能够编码下列哪几种基因产物?(小亚基 rRNA D.tRNA E.4.5S rRNA F.5S rRNA 17.典型的叶绿体基因组有多大?(

A.1.5kb B.15kb C.150kb D.1500kb

18.细胞器基因组()。

)A.mRNA B.大亚基 rRNA C.

A.是环状的 B.分为多个染色体 C.含有大量短的重复 DNA 序列

19.叶绿体基因组含()。

A.两个大的反向重复 B.两个大的单一序列 DNA C.两个短的单一序列 DNA

20.酵母粒体基因组()。

A.编码的基因数目与人粒体基因组编码的基因数目大致相同

B.大小与人粒体基因组大小大致相同

C.含有许多内含子,其中有些能编码蛋白质

D.含有 AT 丰富区

E.有几个功能未明的区域

21.在人类粒体基因组中(

)。

A.几乎所有的 DNA 都用于编码基因产物

B.几乎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转录

C.产生惟一一个大的转录物,然后剪接加工,释放出各种 RNA 分子

D.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被 tRNA 基因分隔开22.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A.已失去全部粒体的功能

)。

B.总是致死的

C.由编码粒体蛋白质的细胞核基因突变引起D.由粒体基因组丢失或重排引起

23.当细胞丧失端粒酶活性后,不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形?()

A.随着细胞每次分裂,端粒逐渐缩短

C.免疫系统逐步丧失某些防御机制

24.以重量计,染色质的组成大致为(

A.1/3DNA,1/3 组蛋白,1/3 非组蛋白

B.分裂 30-50 次后,出现衰老迹象并死亡

D.大量体细胞具有了无限分裂的能力

)。

B.1/3DNA,1/3 组蛋白

C.1/3DNA,1/3 组蛋白,1/3 碱性蛋白质D.1/4DNA,1/4RNA,1/4 组蛋白,1/4 非组蛋白25.染色质非组蛋白的功能不包括()。A.结构 B.复制 C.染色体分离 D.核小体包装26.一个复制的染色体中,两个染色质必须在()期间彼此分离。

A.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 I C.减数分裂 II D.A 与 B E.A 与 C

27.以下关于酵母人工染色体(YA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错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1 000bp 的 YAC 将产生 50%的错误

C.长于 100 000bp 的 YAC 产生 0.3%的错误28.DNA 酶超敏感(DH)位点多数存在于(

核小体区 C.临近组蛋白丰富区 D.以上都对B.55 000bp 的 YAC 将产生 1.5%的错误

D.以上都对

)。A.该细胞转录基因的 5'区 B.临近

29.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分子(

A.全部由叶绿体基因编码

C.全部由核基因编码

)。

B.部分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他由核基因编码D.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其他由粒体基因编码30.关于细胞器基因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粒体 DNA 及叶绿体 DNA 通常与组蛋白包装成染色体结构

B.粒体基因的翻译通常可被抗生素(如氯霉素)抑制

C.与细菌类似,粒体翻译过程中利用 N-甲酰甲硫氨酸以及 tRNAfmet

D.以上描述都正确

31.分子生物学检测证实:DNA 序列可在()之间转移。

A.粒体 DNA 与核 DNA B.叶绿体 DNA 与粒体 DNA C.不同的叶绿体分子 D.以上

都对

32.两种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经由营养生长阶段可形成大量二倍体细胞。如果用于检

测的标记基因来自亲本双方,那么下列哪个结果可在交配后短时间内就能观察到?()。A.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粒体基因标记B.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

C.来自两个亲本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粒体基因标记都存在

D.只含有单个亲本来源的核基因标记以及粒体基本标记

三、判断题

1.水蜥的基因组比人的基因组大。()

2.高等真核生物的大部分 DNA 是不编码蛋白质的。()

3.假基因通常与它们相似的基因位于相同的染色体上。()

4.在有丝分裂中,端粒对于染色体的正确分离是必要的。()

5.大多数持家基因编码低丰度的 mRNA。()6.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都是通过对转录起始的控制进行调控的。()

7.所有高等真核生物的启动子中都有 TATA 框结

构。()

8.只有活性染色质转录的基因对 DNase I 敏感。()

9.内含子通常可以在相关基因的同一位置发现。()

10.40%以上的果蝇基因组是由简单的 7bp 序列重复数百万次组成。()

11.卫星 DNA 在强选择压力下存在。()12.组蛋白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明其维持染色质结构的重要功能。()

13.复制完整染色体时,如果没有引物存在,DNA 聚合酶将不能起始 5'端的复制。()

14.如果移去一段 DNA 将会干扰染色体的分离,而重新插入这段序列又可恢复染色体分离

的稳定性,则该 DNA 序列一定位于着丝粒之外。()

15.酵母粒体基因组较人粒体的基因组大,并且编码带有内含子的基因。()

16.植物粒体基因组比动物粒体基因组小。()

17.粒体 DNA 的突变频率较核内的 DNA 高

10 倍。()

四、简答题

1.比较基因组的大小和基因组复杂性的不同。

一个基因组有两个序列,一个是 A,另一个是 B,各有 2000bp,其中一个是由 400bp 的序列

重复 5 次而成,另一个则由 50bp 的序列重复40 次而成的,问:(1)这个基因组的大小怎

样?

( 2)这个基因组的复杂性如何?

2.一个基因如何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 mRNA 分子?

3.在一个克隆基因的分析中发现: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 3.8kb DNA 的克隆,其 mRNA 直接转录活性比仅含有 3.1kb 上游 DNA 克隆的转录活性大 50 倍。这明了什么?

4.被加工的假基因与其他假基因有哪些不同?它是如何产生的?

5.非转录间隔区与转录间隔区分别位于 rRNA 重复的什么位置?转录间隔区与内含子有何

区别?

6.RNA 分子能被运到细胞器中吗?

7.什么证据明细胞器与原核生物的关系比细胞器与真核生物的关系密切?

8.酵母 rho-小菌落突变株的粒体 DNA 发生了什么变化?

9.为什么动物中粒体 DNA 进化的速率,几乎是核 DNA 的 10 倍?

10.为什么研究者认为某些植物的 COX II 基因是经由 RNA 的过渡,从粒体转移到了核基

因组中?

11.请描述 C 值矛盾,并举一个例子说明。12.酵母 mRNA 的大小一般与基因的大小相一致,而哺乳动物 mRNA 比对应的基因明显小。

为什么?

13.在一个基因复制后,外显子发生突变的概率比内含子小。但是,所有 DNA 的突变率是

相同的。请解释原因。

14.跳跃复制的结果是什么?

15.重复序列并不是在选择压力下存在,因此能快速积累突变。这些特性明重复序列相互

间应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请举例说明。

16.哪些细胞器带有自身的基因组?为什么这些细胞器带有自身的基因组?

17.粒体 DNA 的突变率与细胞核 DNA 突变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8.人粒体 DNA 的哪些特征明了其基因

组的组织方式具有经济性?

19.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内共生假说",现已被接受为一种理论。有哪些分子生物学证

据有力支持了该理论?

答案

填空

1.端粒酶

2.7

3. TTAGGG

4. 分裂间期

5.组成型

6.巴氏小体

7. 多染色体

8.叶绿体

9.动

二、选择

1.C

2.BDE

3.C

4.AC

5.D

6.ABD

7.ABD

8.DEF

9.A 10.BC 11.ACD 12.CD 13.AC 14.BCDE

15.ABC 16.ABCDEF 17.C 18.A 19.A 20.ACDE 21.ACD 22.ACD 23.D 24.A 25.D 26.E 27.D 28.A

29.B 30.A 31.D 32.C

三、判断

XX XXX XX X

四、简答

1. 答:基因组的大小是指在基因组中 DNA 的总量。复杂性是指基因组中所有单一序列的总

长度。

( 1)基因组的大小是 4000 bp

( 2)基因组的复杂性是 450 bp

2. 答:第一种是,一个原初产物含有一个以上的多聚腺苷化位点,能产生具不同 3'端的

mRNA。

第二种是,如果一个原初转录产物含有几个外显子,发生不同的剪接,产生多种 mRNA。

3. 答: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 3.1-3.8kb 处有一增强子。

4.答:已加工过的假基因具有明显的 RNA 加工反应的印迹。如缺少内含子,有些在 3'端已

经经过加工。推测已加工过的假基因是在基因转录成前体mRNA、RNA 加工后,又经反转录形成 DNA,

再将反转录出的 DNA 重新整合进基因组。

5. 答:rRNA 的非转录间隔区位于串联转录单位之间,而转录间隔区位于转录单位的 18S RNA 基因与 28S RNA 基因之间。

6. 答:一般来说只有蛋白质才能被输入。但在锥虫粒体基因组中没有发现 tRNA

7. 答:细胞器蛋白质合成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原核生物相似。此外,细胞器核糖体蛋白和

RNA 聚合酶亚基也与大肠杆菌中的同源

8. 答: rho-酵母粒体基因组具有大量的缺失和重复。剩余的DNA 通过扩增形成多贝。

9. 答:因为粒体 DNA 复制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错配,并且其修复机制的效率更低。

10. 答:粒体内发现的 COX II 假基因含有一内含子,而核基因组内的 COX II 基因已缺失了内含子。

11. 答:C 值矛盾是真核生物单倍体组 DNA 总量与编码基因信息 DNA 总量差异大。对高等

真核生物而言,生物体基因组的大小与其复杂性没有直接关系。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 DNA

含量可能差异很大。如一些两栖动物比其它两栖动物的 DNA 相差 100 倍。

12. 答:大部分基因含有内含子。

13. 答:外显子发生突变使功能丧失而个体被淘汰,因此外显子受选择压力的作用。

14. 答:产生串联的 DNA 序列。

15. 答:如卫星 DNA 的同源性是通过固定的交换来维持,它们通过不均等交换导致其中一个

重复单元的增加和另一个单元的消失。

16. 答:粒体和叶绿体。因为这两种细胞器具有不同于细胞质的独特的胞内环境。

17. 答:在哺乳动中,粒体 DNA 的突变率比细胞核 DNA 的突变率高,但在植物中,粒体 DNA 的突变率比细胞核 DNA 的突变率低。粒体采用不同于细胞核的 DNA 聚合酶和

DNA 修复体系。

18. 答:基因组小,基因直接相连甚至重叠,仅出现一个启动子,一些基因甚至不包括终止

密码。

19. 答:(1)粒体与叶绿体具有自身的基因组,并独立核基因组进行复制;

( 2)类似于原核 DNA,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组不组装为核销小体结构;

( 3)粒体基因利用甲酰甲硫氨酸作为起始氨基酸;

( 4)一些抑制细菌蛋白质翻译成的物质也抑制粒体中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第 4 章 DNA 复制

一、填空题

1.在 DNA 合成中负责复制和修复的酶是

2.染色体中参与复制的活性区呈 Y 开结构,称为

3.在 DNA 复制和修复过程中,修补 DNA 螺旋上缺口的酶称为

4.在DNA 复制过程中,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另一条非连续合成的子链称为。

5.如果 DNA 聚合酶把一个不正确的核苷酸加到3′端,一个含 3′5′活性的独立催化区会将这个

错配碱基切去。这个催化区称为

6.DNA 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

酶。,它是由

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合成的。

7.复制叉上 DNA 双螺旋的解旋作用由

DNA 链单向移动。

8.帮助 DNA 解旋的

催化的,它利用来源于 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沿与单链 DNA 结合,使碱基仍可参与模板反应。9.DNA 引发酶分子与 DNA 解旋酶直接结合形成一个

下移,随着后随链的延伸合成 RNA 引物。

单位,它可在复制叉上沿后随链

10.如果 DNA 聚合酶出现错误,会产生一对错配碱基,这种错误可以被一个通过甲基化作用来

区别新链和旧链的判别的

系统进行校正。

11.对酵母、细菌以及几种生活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病毒来说,都可以在 DNA 独特序列的

处观察到复制泡的形成。

12.可被看成一种可形成暂时单链缺口(I 型)或暂时双链缺口(II 型)的可逆核酸酶。

13.拓扑异构酶通过在DNA 上形成缺口超螺旋结构。

14.真核生物中有五种 DNA 聚合酶,它们是

A. ;

B. ;

C. ;

D. ;

E. ;

15 有真核DNA 聚合酶和显示 3'5' 外切核酸酶活性。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DNA 的复制()。

A.包括一个双螺旋中两条子链的合成

C.依赖于物种特异的遗传密码

E.是一个描述基因达的过程

2.一个复制子是()。

B.遵循新的子链与其亲本链相配对的原则

D.是碱基错配最主要的来源

A.细胞分裂期间复制产物被分离之后的 DNA 片段

B.复制的 DNA 片段和在此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蛋白质

C.任何自发复制的 DNA 序列(它与复制起点相连)

D.任何给定的复制机制的产物(如单环)

E.复制起点和复制叉之间的 DNA 片段

3.真核生物复制子有下列特征,它们()。A.比原核生物复制子短得多,因为有末端序列的存在

B.比原核生物复制子长得多,因为有较大的基因组

C.通常是双向复制且能融合

D.全部立即启动,以确保染色体的 S 期完成复制

E.不是全部立即启动,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只有大约 15%具有活性

4.下述特征是所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复制起始位点都共有的是()。

A.起始位点是包括多个短重复序列的独特 DNA 片段

B.起始位点是形成稳定二级结构的回文序列C.多聚体 DNA 结合蛋白专一性识别这些短的重复序列

D.起始位点旁侧序列是 A-T 丰富的,能使 DNA 螺旋解开

E.起始位点旁侧序是 G-C 丰富的,能稳定起始复合物

5.下列关于 DNA 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按全保留机制进行

B.按 3′5′方向进行

C.需要 4 种 dNMP 的参与D.需要 DNA 连接酶的作用

E.涉及 RNA 引物的形成 F.需要 DNA 聚合酶 I 6.滚环复制()

A.是细胞DNA 的主要复制方式B.可以使复制子大量扩增

C.产生的复制子总是双链环状贝D.是噬菌体 DNA 在细菌中最通常的一种复制方式

E.复制子中编码切口蛋白的基因的达是自动调节的

7.标出下列所有正确的答案。()A.转录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获得两条相同的 DNA 链的过程

B.DNA 依赖的 DNA 聚合酶是负责 DNA 复制的多亚基酶

C.细菌转录物(mRNA)是多基因的

D.因子指导真核生物的 hnRNA 到 mRNA 的转录后修饰

E.促旋酶(拓扑异构酶 II)决定靠切开模板链而进行的复制的起始和终止

8.哺乳动物粒体和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是靠 D 环复制的。下面哪一种叙述准确地描述了这

个过程?()

A.两条链都是从 oriD 开始复制的,这是一个独特的二级结构,由 DNA 聚合酶复合体识别

B.两条链的复制都是从两个独立的起点同时起始的

C.两条链的复制都是从两个独立的起点先后起始的

D.复制的起始是由一条或两条(链)替代环促使的

E.ter 基因座延迟一条链的复制完成直到两个复制过程同步

9.DNA 多聚体的形成要求有模板和一个自由 3′

-OH 端的存在。这个末端的形成是靠(

)。

A.在起点或冈崎片段起始位点(3′-GTC)上的一个 RNA 引发体的合成

B.随着链替换切开双链 DNA 的一条链

C.自由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模板一起随机按Watson-Crick 原则进行配对

D.靠在 3′端形成环(自我引发)

E.一种末端核苷酸结合蛋白结合到模板的 3′端10.对于一个特定的起点,引发体的组成包括(A.在起始位点与 DnaG 引发酶相互作用的一个寡聚酶

B.一个防止 DNA 降解的单链结合蛋白

C.DnaB 解旋酶和附加的 DnaC、DnaT、PriA 等蛋白

)。

D.DnaB、单链结合蛋白、DnaC、DnaT、PriA 蛋白和 DnaG 引发酶

E.DnaB 解旋酶、DnaG 引发酶和 DNA 聚合酶 III 11.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以下哪种酶除去 RNA 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苷酸?(

A.DNA 聚合酶 III B.DNA 聚合酶 II C.DNA 聚合酶 I D.外切核酸酶 MFI E.DNA 连接

12.使 DNA 超螺旋结构松驰的酶是()。A.引发酶 B.解旋酶 C.拓扑异构酶 D.端

粒酶 E.连接酶

13.从一个复制起点可分出几个复制叉?(

A.1 B.2 C.3 D.4 E.4 个以上

三、判断题

1.大肠杆菌中,复制叉以每秒 500bp 的速度向前移动,复制叉前的 DNA 以大约定3000r/min 的速度旋转。( ) (如果复制叉以每秒 500 个核苷酸的速度向前移动,那么它前面

的 DNA 必须以 500/10.5=48 周/秒的速度旋转,即 2880r/min)

2.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 DNA 亲本链作为合成新子链 DNA 的模板,这样产生的新的双链

DNA 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 3."模板"或"反义" DNA 链可定义为:模板链是被 RNA 聚合酶识别并合成一个互补的

mRNA,这一 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 4.DNA 复制中,假定都从 5'3'同样方向读序时,新合成 DNA 链中的核苷酸序列同模板链

一样。 ( ) (尽管子链与亲本链因为碱基互补配对联系起来,但子链核苷酸序列与亲链又很

大不同)

5.DNA 的 5′3′合成意味着当在裸露 3′OH 的基团中添加 dNTP 时,除去无机焦磷酸

DNA 链就会伸长。( )

6.在先导链上 DNA 沿 5′3′方向合成,在后随链上则沿 3′5′方向合成。( )

7.如果 DNA 沿 3'5'合成,那它则需以 5'三磷酸或 3'脱氧核苷三磷酸为末端的链作为前体。( )

8.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缺失 3′5′校正外切核酸酶活性时会降低 DNA 合成的速率但不影

响它的可靠性。( )

9.DNA 的复制需要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 )

10.复制叉上的单链结合蛋白通过覆盖碱基使DNA 的两条单链分开,这样就避免了碱基配

对。( ) (单链结合蛋白与磷酸骨架结合,离开暴露碱基)

11.只要子链和亲本链中的一条或两条被甲基化,大肠杆菌中的错配校正系统就可以把它们

区别开来,但如果两条链都没有甲基化则不行。( ) (亲本链甲基化,子链没有甲基化)

12.大肠杆菌、酵母和真核生物病毒 DNA 的新一轮复制是在一个特定的位点起始的,这个

位点由几个短的序列构成,可用于结合起始蛋白复合体。( )

13.拓扑异构酶 I 之所以不需要 ATP 来断裂和重接 DNA 链,是因为磷酸二酯键的能量被暂

储存在酶活性位点的磷酸酪氨酸连接处。( ) 14.酵母中的拓扑异构酶 II 突变体能够进行DNA 复制,但是在有丝分列过程中它们的染色

体不能分开。( )

15.拓扑异构酶 I 和 II 可以使 DNA 产生正向超螺旋。()

16.拓扑异构酶 I 解旋需要 ATP 酶。()17.RNA 聚合酶 I 合成 DNA 复制的 RNA 引物。()

18.当 DNA 两条链的复制同时发生时,它是由一个酶复合物,即 DNA 聚合酶 III 负责的。真

核生物的复制利用三个独立作用的 DNA 聚合酶,Pol 的一个贝(为了起始)和 Pol 的两

个贝(DNA 多聚体化,当 MF1 将 RNA 引发体移去之后填入)。( )

19.从 ori 开始的噬菌体复制的起始是被两个噬菌体蛋白 O 和 P 所控制的。在 E.coli 中 O 和P

是 DnaA 和 DnaC 蛋白的类似物。基于这种比较,O 蛋白代一个解旋酶,而 P 蛋白调节解

旋酶和引发酶结合。( )

20.粒体 DNA 的复制需要使用 DNA 引物。()

21.在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 复制期间,会形成链状 DNA。()

四、简答题1.描述 Meselson-Stahl 实验,说明这一实验加深我们对遗传理解的重要性。

答:Meselson-Stahl 实验证实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证实了两个假说:

( 1)复制需要两条 DNA 的分离(解链/变性)( 2)通过以亲本链作为模板,新合成的 DNA 链存在于两个复制体中。

2.请列举可以在性染色体的末端建立性复制的三种方式。

答:(1)染色体末端的短重复序列使端粒酶引发非精确复制。

( 2)末端蛋白与模板链的 5'端共价结合提供核苷酸游离的 3'端

( 3)通过滚环复制,DNA 双链环化后被切开,产生延伸的 3'-OH 端

3.为什么一些细菌完成分裂的时间比细菌基因组的复制所需的时间要少?为什么在选择营

养条件下,E.coli 中可以存在多叉的染色体或多达 4 个以上的开环染色体贝,而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是单贝的?

答:单贝复制由细胞中复制起点的浓度控制的。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细胞呈快速生长,稀释起始阻遏物的浓度,使复制连续进行。

4.在 DNA 聚合酶 III 催化新链合成以前发生了什么反应?

答:DnaA(与每 9 个碱基重复结合,然后使 13 个碱基解链)、DnaB(解旋酶)和 DnaC(先

于聚合酶 III 与原核复制起点相互作用。后随链复制需要引发体完成的多重复制起始,引发

体由 DnaG 引发酶与多种蛋白质因子组成。5.DNA 复制起始过程如何受 DNA 甲基化状态影响?

答:亲本 DNA 通常发生种属特异的甲基化。在复

制之后,两模板-复制体双链 DNA 是半甲

基化的。半甲基化 DNA 对膜受体比对 DnaA 有更高的亲和力,半甲基化 DNA 不能复制,从

而防止了成熟前复制。

6.请指出在 oriC 或 X 型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

答:oriC 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引发体只含有DnaG。

X 型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需要额外的蛋白质—Pri 蛋白的参与。Pri 蛋白在引物合成位点装

配引发体。

7.大肠杆菌被 T2 噬菌体感染,当它的 DNA 复制开始后提取噬菌体的 DNA,发现一些

RNA 与 DNA 紧紧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答:该 DNA 为双链并且正在进行复制。RNA 片段是后随链复制的短的 RNA 引物。

8.DNA 连接酶对于 DNA 的复制是很重要的,但RNA 的合成一般却不需要连接酶。解释这

个现象的原因。

答:DNA 复制时,后随链的合成需要连接酶将一个冈崎片段的 5'端与另一冈崎片段的 3'端连

接起来。而 RNA 合成时,是从转录起点开始原5'3'一直合成的,因此不需 DNA 连接酶。

9.曾经认为 DNA 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每个双螺旋分子都作为新的子代双螺旋分子的模板。

如果真是这样,在 Meselson 和 Stahl 的实验中他们将得到什么结果?

答:复制一代后,一半为重链,一半为轻链;复制两代后,1/4 为重链,3/4 为轻链。

10.描述 Matthew 和 Franklin 所做的证明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答:(1)将大肠杆菌在 15N 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得到的 DNA 两条链都被标记,形成重链。

( 2)细胞移到 14N 培养基中培养,提取 DNA;( 3)将 DNA 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 4)经过一定时间后,DNA 在离心管聚集成带,每个带的密度均与该点的氯化铯溶液的密

度相同;

( 5)照相决定每条带的位置和所含的 DNA 量。1)经 15N 培养基,所有 DNA 都聚集在一条重密度带;

2)经 14N 培养基一代后,所有的 DNA 形成一条中间密度带;

3)经 14N 继续培养基一代,DNA 一半是中间密度带,另一半是轻密度带;

4)最后,他们证明第一代的分子是双链,且为半保留复制。

11.解释在 DNA 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是怎样合成的。

答:DNA 聚合酶只能朝 5'3'方向合成 DNA,后随链不能像前导链一样一直进行合成。后

随链是以大量独立片段(冈崎片段)合成的,每个片段都以 5'3'方向合成,这些片段最后

由连接酶连接在一起。每个片段独立引发、聚合、连接。

12.描述滚环复制过程及其特征。

答:仅是特定环状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

( 1)复制过程:

1)环状双链 DNA 的+链被内切酶切开;

2)以-链为模板,DNA 聚合酶以+链的 3'端作为引物合成新的+链,原来的+链 DNA 分子

的 5'端与-链分离;

3)+链的 3'端继续延长;

4)引发酶以离开的+链为模板合成 RNA 引物,DNA 聚合酶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链;

5)通常滚环复制的产物是一多聚物,其中大量单位基因组头尾相连。

( 2)复制过程的特征:

1)复制是单方向不对称的;

2)产物是单链 DNA,但可通过互补链的合成转变为双链;

3)子代 DNA 分子可能是共价连接的连环分子;4)连环分子随后被切成与单个基因组相对应的片段。

四、简答题

1.描述 Meselson-Stahl 实验,说明这一实验加深我们对遗传理解的重要性。

2.请列举可以在性染色体的末端建立性复制的三种方式。

3.为什么一些细菌完成分裂的时间比细菌基因组的复制所需的时间要少?为什么在选择营

养条件下,E.coli 中可以存在多叉的染色体或多达 4 个以上的开环染色体贝,而正常情况

下染色体是单贝的?

4.在 DNA 聚合酶 III 催化新链合成以前发生了什么反应?

5.DNA 复制起始过程如何受 DNA 甲基化状态影响?

6.请指出在 oriC 或 X 型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

7.大肠杆菌被 T2 噬菌体感染,当它的 DNA 复制开始后提取噬菌体的 DNA,发现一些

RNA 与 DNA 紧紧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8.DNA 连接酶对于 DNA 的复制是很重要的,但RNA 的合成一般却不需要连接酶。解释这

个现象的原因。

9.曾经认为 DNA 的复制是全保留复制,每个双螺旋分子都作为新的子代双螺旋分子的模板。

如果真是这样,在 Meselson 和 Stahl 的实验中他们将得到什么结果?

10.描述 Matthew 和 Franklin 所做的证明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11.解释在 DNA 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是怎样合成的。

12.描述滚环复制过程及其特征。

答案

一、

填空

1. DNA 聚合酶

2. DNA 复制叉

3. DNA 连接酶

4. 先导链后随链

5. 校正核酸外切

6. RNA 引物 DNA 引发酶

7. DNA 解旋酶

8. 单链结合蛋白(SSB)

9. 引发体 10. 错配

校正(错配修复) 11. 复制起点 12. DNA 拓扑酶 13. 松弛 14. 15.

二、选择

1.BD

2.C

3.C

4.ACD

5.DEF

6.BDE

7.BC

8.CD

9.ABDE 10.AC 11.C 12.C 13.B

三、判断

X XXX XX XXX X

四、简答

1. 答:Meselson-Stahl 实验证实了 DNA 的半保留复制。证实了两个假说:

( 1)复制需要两条 DNA 的分离(解链/变性)( 2)通过以亲本链作为模板,新合成的 DNA 链存在于两个复制体中。

2. 答:(1)染色体末端的短重复序列使端粒酶引发非精确复制。

( 2)末端蛋白与模板链的 5'端共价结合提供核苷酸游离的 3'端

( 3)通过滚环复制,DNA 双链环化后被切开,产生延伸的 3'-OH 端

3. 答:单贝复制由细胞中复制起点的浓度控制的。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细胞呈快速生长,稀释起

始阻遏物的浓度,使复制连续进行。

4. 答:DnaA(与每 9 个碱基重复结合,然后使 13 个碱基解链)、DnaB(解旋酶)和 DnaC

(先于聚合酶 III 与原核复制起点相互作用。后随链复制需要引发体完成的多重复制起始,

引发体由 DnaG 引发酶与多种蛋白质因子组成。

5. 答:亲本 DNA 通常发生种属特异的甲基化。在复制之后,两模板-复制体双链 DNA 是半

甲基化的。半甲基化 DNA 对膜受体比对 DnaA 有更高的亲和力,半甲基化 DNA 不能复制,

从而防止了成熟前复制。

6. 答:oriC 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引发体只含有DnaG。

X 型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需要额外的蛋白质—Pri 蛋白的参与。Pri 蛋白在引物合成位点装

配引发体。

7. 答:该 DNA 为双链并且正在进行复制。RNA 片段是后随链复制的短的 RNA 引物。

8. 答:DNA 复制时,后随链的合成需要连接酶将一个冈崎片段的 5'端与另一冈崎片段的 3'端

连接起来。而 RNA 合成时,是从转录起点开始原5'3'一直合成的,因此不需 DNA 连接酶。

9. 答:复制一代后,一半为重链,一半为轻链;复制两代后,1/4 为重链,3/4 为轻链。

10. 答:(1)将大肠杆菌在 15N 培养基中培养多代,得到的 DNA 两条链都被标记,形成重

链。

( 2)细胞移到 14N 培养基中培养,提取 DNA;( 3)将 DNA 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 4)经过一定时间后,DNA 在离心管聚集成带,每个带的密度均与该点的氯化铯溶液的密

度相同;

( 5)照相决定每条带的位置和所含的 DNA 量。1)经 15N 培养基,所有 DNA 都聚集在一条重密度带;

2)经 14N 培养基一代后,所有的 DNA 形成一条中间密度带;

3)经 14N 继续培养基一代,DNA 一半是中间密度带,另一半是轻密度带;

4)最后,他们证明第一代的分子是双链,且为半保留复制。

11. 答:DNA 聚合酶只能朝 5'3'方向合成 DNA,后随链不能像前导链一样一直进行合成。

后随链是以大量独立片段(冈崎片段)合成的,每个片段都以 5'3'方向合成,这些片段最

后由连接酶连接在一起。每个片段独立引发、聚合、连接。

12. 答:仅是特定环状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 1)复制过程:

1)环状双链 DNA 的+链被内切酶切开;

2)以-链为模板,DNA 聚合酶以+链的 3'端作为引物合成新的+链,原来的+链 DNA 分子

的 5'端与-链分离;

3)+链的 3'端继续延长;

4)引发酶以离开的+链为模板合成 RNA 引物,DNA 聚合酶以+链为模板合成新的-链;

5)通常滚环复制的产物是一多聚物,其中大量单位基因组头尾相连。

( 2)复制过程的特征:

1)复制是单方向不对称的;

2)产物是单链 DNA,但可通过互补链的合成转变为双链;

3)子代 DNA 分子可能是共价连接的连环分子;4)连环分子随后被切成与单个基因组相对应的片段。

第五章 DNA 损伤与修复

一、名词解释

1、错义突变

2、无义突变

3、同义突

变 4、移码突变

5、DNA 的体外重组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7、C-值

8、基因家族 9、转座子

二、简答题

1.诱变剂的作用机制?

2、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3.典型的 DNA 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4.为什么在 DNA 中通常只发现 A—T 和 C—G 碱基配对?

5.什么是增效与减效突变?

6.噬菌体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 4-6 个宿主 DNA 的核苷酸被复制,这是为什么?这与转座子插

入新位点有何相似之处?另外,两个核苷酸从5'U3 的 5'和 3'被切除,这意味着遗传信息从反转录病毒中被丢失吗?

7.列出病毒和非病毒超家族反转录转座子之间的4 种差异.

8.描述两种转座子引起基因组重排的方式。

9.IS 元件整合到靶位点时会发生什么?

10.一个复合转座子和一个 IS 元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1.列出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位点所要求的步骤.

12.当(1)DNA 在两个定向重复之间(2)DNA 在两个反向重复之间发生重组的效应各是什么?

13.在什么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共整合体?它的结构是什么?

14.Tn10 元件只有在自己的转座酶基因具有活性时发生转座(与利用基因组中 Tn10 元件达

的转座酶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偏爱的原因是什么?

15.跳跃复制的结果是什么?

16.重复序列并不是在选择压力下存在,因此能快速积累突变。这些特性明重复序列相互

间应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请举例说明。

17. 检体 DNA 的突变率与细胞核 DNA 突变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8.简述大肠杆菌的插入序列,并指出它们对自发突变的重要性。

19.分析比较细菌转座子的结构与特点。

三、分析题

1. 面抗原的变异和哺乳动物免疫多样性都是DNA 重排的结果。锥虫通过 DNA 重排选择

达所携带的一千多个不同的 VSG 基因中的一个。而哺乳动物细胞则通过 DNA 重排产生

成百上千个不同的抗体,包括与 VSG 蛋白反应的抗体,尽管抗体在数量上的优势,锥虫仍

然能够成功地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为什么?

2.分析比较细菌转座子的结构与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错义突变: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 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它所编码

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的氨基酸顺序也相应的发生改变的突变。

2、无义突变:由于碱基对的取代,使原来可以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的突变。

3、同义突变:碱基对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有时虽然有碱基被取代,

但在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这是因为突变后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

码子代同一个氨基酸的突变。

4、移码突变: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

均可以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阅读框发生

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蛋白质的突变。

5、DNA 的体外重组:DNA 的体外重组是指含有特异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与载体 DNA 在

试管内连接的过程。常用的方法:1. 粘性末端连接法;2. 平末端连接法;3. 结尾法;4. 人工

接头法(linker)。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内切酶):是一类特异性地水解双链(ds)

的 DNA 的磷酸二酯酶。分、II、Ш型。内切酶的用途: 1.制作 DNA 物理图谱; 2.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S)。 3.基因克隆及亚克隆; 4.DNA 杂交与序列分析;

5.基因组同源性研究;

6.基因突变和化学修饰的研究。

7、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 DNA 的总量。

8、基因家族:真核生物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9、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 DNA 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二、简答题

1.诱变剂的作用机制?

答:1、碱基的类似物诱发突变 2、改变 DNA 的化学结构 3、结合到 DNA 分子上诱发移码突

变 4、紫外及其他射引起的 DNA 分子的变化

2、突变类型及其遗传效应?

答:1、突变类型:

A.

B.

C.

D.

点突变 NA 大分子上一个碱基的变异。分为转换和颠换。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 DNA 大分子上消失。

插入:一个原来没有的碱基或一段原来没有的核苷酸链插入到 DNA 大分子中间。

倒位 NA 链内重组,使其中一段方向倒置。

2、突变的遗传效应:

A.遗传密码的改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移码突变

B.对 mRNA 剪接的影响:一是使原来的剪接位点消失;二是产生新的剪接位点。

C.蛋白质肽链中的片段缺失:

3.典型的 DNA 重组实验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a、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 DNA 分子上(克隆载体),

形成一个新的重组 DNA 分子。

b、将这个重组 DNA 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c、对那些吸收了重组 DNA 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d、对含有重组 DNA 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达。

4.为什么在 DNA 中通常只发现 A—T 和 C—G 碱基配对?

答: (1)C—A 配对过于庞大而不能存在于双螺旋中; G—T 碱基对则太小,核苷酸间的空

隙太大无法形成氢键。 (2)A 和 T 通常有两个氢键,而 C 和 G 有三个。正常情况下,可形成两个氢键的碱基不能与可形成三个氢键的碱基配对。

5.什么是增效与减效突变?

答:顺式作用的启动子等调控序列的突变不是阻碍相对应的转录单元转录所必需的。然而,

转录启动的效率可能会因此而下降,相邻基因的转录会减弱,这样的突变称为减效突变。若

改变启动子序列的突变能提高转录启动的效率,则这样的突变称为增效突变。

6.噬菌体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后 4-6 个宿主 DNA 的核苷酸被复制,这是为什么?这与转座子插

入新位点有何相似之处?另外,两个核苷酸从5'U3 的 5'和 3'被切除,这意味着遗传信息从反转录病毒中被丢失吗?

答:由于反转录病毒整合酶(reboviral integase)在整合位点切开一个交错切口造成靶位点重

复。插入之后,填补切口产生重复序列。转座酶在靶位点产生同向重复序列。病毒基因组每

侧两个核苷酸的缺失并不会导致类似基因组另一端的序列的其他贝的丢失。

7.列出病毒和非病毒超家族反转录转座子之间的4 种差异.

答:病毒超家族成员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 LTR、编码反转录酶或整合酶的可读框以及内含

子,但非病毒反转录转座子并不含有这些序列。同样,病毒反转录转座子的整合会在靶位点

产生一段 4-6 个核苷酸,的短重复序列,而非病毒反转录转座子则产生 7-21 个核苷酸重复序列。

8.描述两种转座子引起基因组重排的方式。

答:转座子转座时能够导致宿主序列的缺失、重复或插入。另外,转座子通过宿主重组系

统导致基因组重排。

9.IS 元件整合到靶位点时会发生什么?

答:由于在转座子插入之前已产生一个交错切口,而且这一交错切口在转座子插入后被填

补,因此导致靶位点序列重复。

10.一个复合转座子和一个 IS 元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复合转座子在两个末端有 IS 序列11.列出一个转座子插入到一个新位点所要求的步骤.

答:首先,在靶位点处产生一个交错切口,切出转座子。接着,转座子与靶位点连接。最

后,填补插入位点两侧的单链区。

12.当(1)DNA 在两个定向重复之间(2)DNA 在两个反向重复之间发生重组的效应各是什么? 答:同向重复序列之间的重组会导致重复序列之间 DNA 序列发生缺失。反向重复序列之间

的重组则会使重复序列之间的 DNA 序列发生倒位。

13.在什么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共整合体?它的结构是什么?

答:在复制转座中会形成共整合体(cointegrant),其中含有两个方向相同的转座子贝,并

由原有复制子隔开。

14.Tn10 元件只有在自己的转座酶基因具有活性时发生转座(与利用基因组中 Tn10 元件达的转座酶的情况正好相反),这种偏爱的原因是什么?

答:转座酶一旦合成就立即与 DNA 牢固结合,以免扩散到基因组的其他元件中。有假说认

为游离的转座酶半衰期很短,但若与 DNA 结合后较为稳定。因为未结合状态是不稳定的,

所以游离的转座酶不会扩散到其他位点。

15.跳跃复制的结果是什么?

答:跳跃复制产生串联的 DNA 序列。比如说,小鼠 27bp 的重复序列跳跃复制产生 54bp 的

重复序列,它由两个串联的 27bp 的重复序列所组成。

16.重复序列并不是在选择压力下存在,因此能快速积累突变。这些特性明重复序列相互

间应存在很大的不同,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请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主要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讲绪论 1、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分子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物体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或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的科学。 基因工程是一项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体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和行使正常功能,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遗传学技术。 2、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里程碑事件,要求掌握其必要的理由 上个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了的DNA双螺旋模型; 60年代,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了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70年代,Berg首先发现了DNA连接酶,并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 80年代,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90年代,开展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模式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分子生物学进入“基因组时代”; 目前,分子生物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或“蛋白质组时代”。 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专业地位与作用:从专业基础课角度阐述对专业课程的支 撑作用 第二讲核酸概述 1、核酸的化学组成(图画说明) 2、核酸的种类与特点:DNA和RNA的区别 (1)DNA含的糖分子是脱氧核糖,RNA含的是核糖; (2)DNA含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RNA含有的碱基前3个与DNA完全相同,只有最后一个胸腺嘧啶被尿嘧啶(U)所代替; (3)DNA通常是双链,而RNA主要为单链;

(4)DNA的分子链一般较长,而RNA分子链较短。 3、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间接: (1)一种生物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年龄大小,功能如何,它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生殖细胞精子的DNA含量则刚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生物细胞的DNA含量是按其染色体倍数性的增加而递增的,但细胞核里的蛋白质并没有相似的分布规律。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而某些生物的染色体上则没有蛋白质。(4)DNA通常只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上,但某些能自体复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有其自己的DNA。 (5)在各类生物中能引起DNA结构改变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基因突变。 直接:肺炎链球菌试验、噬菌体侵染实验 4、DNA的变性与复性:两者的含义与特点及应用 变性:它是指当双螺旋DNA加热至生理温度以上(接近100oC)时,它就失去生理活性。这时DNA双股链间的氢键断裂,最后双股链完全分开并成为无规则线团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DNA从双链变成单链的过程。增色效应:它是指在DNA的变性过程中,它在260 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即骤然上升的效应。 复性:它是指热变性的DNA如缓慢冷却,已分开的互补链又可能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的过程。复性的速度与DNA的浓度有关,因为两互补序列间的配对决定于它们碰撞频率。DNA复性的应用-分子杂交:由DNA复性研究发展成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分子杂交技术。杂交可发生在DNA和DNA或DNA与RNA间。 5、Tm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Tm的含义:是指吸收值增加的中点。 影响因素: 1)DNA序列中G + C的含量或比例含量越高,Tm值也越大(决定性因素);2)溶液的离子强度 3)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核酸分子越长,Tm值越大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断裂基因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相互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成为断裂基因。 2.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一、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①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储存于细胞核 内,除配子细胞外,体细胞内基因组是双份的(即双倍体),有两份同源的基因组。 ②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即一个结构基因经过转 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再翻译生成一条多肽链。 ③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可达百万次以上。 ④真核生物基因组中不编码的区域多于编码的区域。 ⑤真核生物的大部分基因都含有内含子,因此,基因是不连续的

(断裂基因)。 ⑥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具有多复制起始 点,而每个复制子的长度较小。 2.试述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是指第一向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与第二向SDS-PAGE组成的分离系统,也称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2-DE。等电聚焦电泳是基于蛋白质等电点(pI)的差异进行分离,SDS-PAGE则是根据蛋白质分子量(Mw)的不同进行分离。 其中等电聚焦指:在电场中电泳基质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不断增大的PH梯度,由于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正极移动,待正电荷的蛋白质分子向负极移动,当蛋白质分子运动到各自的PI处时,所带净电荷变为零,于是停止迁移而留在该位置上,这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别聚焦在各自的PI处,形成一条狭窄稳定的区带而彼此分开的现象就称为等电点聚焦。 SDS-PAGE是在PAGE系统中加入SDS和还原剂后所组成的电泳系统。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疏水端能插入蛋白质分子内,破坏蛋白质分子内的氢键及疏水作用,改变蛋白质分子的三级和四级结构;还原剂则断裂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使蛋白质分子去折叠,结构变得舒展。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后,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所带负电荷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了不同分子间原有电荷的差异。蛋白质-SDS复合物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的迁移率不再与电荷相关,而主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版)(2020年10月整理).pdf

结合着下载的资料复习吧~~~~ 绪论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分离定律、独立分配规律 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出DNA Morgan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连锁遗传规律 Avery证明基因就是DNA分子,提出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McClintock首次提出转座子或跳跃基因概念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Crick提出了“中心法则” Meselson与Stah用N重同位素证明了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Jacob和Monod提出了著名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Arber首次发现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存在 Temin和Baltimore发现在病毒中存在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逆转录酶 哪几种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Avery等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Hershey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第一节染色体 一、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 = 1:1:(1-1.5):0.05 (一)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 (1)组蛋白:H1、H2A、H2B、H3、H4 功能:①核小体组蛋白(H2A、H2B、H3、H4)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成核小体

②不参加核小体组建的组蛋白H1,在构成核小体时起连接作用 (2)非组蛋白:包括以DNA为底物的酶、作用于组蛋白的酶、RNA聚合酶等。常见的有(HMG蛋白、DNA结合蛋白) 二、染色质 染色体:分裂期由染色质聚缩形成。 染色质:线性复合结构,间期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常染色质(着色浅) 具间期染色质形态特征和着色特征染色质 异染色质(着色深) 结构性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 (在整个细胞周期内都处于凝集状态)(特定时期处于凝集状态)三、核小体 由H2A、H2B、H3、H4各2 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和绕在八聚体外的DNA、一分 子H1组成。八聚体在中央,DNA分子盘绕在外,由此形成核心颗粒。,H1结合在核心颗粒外侧DNA双链的进出口端,如搭扣将绕在八聚体外DNA链固定,核心颗粒之间的连接部分为连接DNA。 核小体的定位对转录有促进作用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标准答案)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六章作业 09级一班芮世杭222009317011027 1,列举两种研究基因表达模式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1)基因表达序列分析技术(SAGE)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能够直接读出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组织的基因表达信息在转录组水平上,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特异性核苷酸的转录产物,因此,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并制成标签。将这些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其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2)原位杂交技术(ISH)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分为RNA和染色体原位杂交两大类。RNA原位杂交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被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链RNA,课通过反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显色,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3)基因芯片技术(FISH)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用原位杂交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简述基因芯片技术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解某些基因对特定生长发育阶段的重要性;基因芯片还可用于进行基因诊断,可建立正常人特定组织、器官的基因芯片,给出标准杂交信号图。用可疑病人的cDNA做探针与之杂交,检查哪些基因的表达受抑制或激活,另可研究表达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3,比较酵母双杂交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在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优缺点? (1)酵母双杂交技术称Two-hybrid system也叫interaction trap(相互作用陷井),是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分离基因的新方法,可用于分离能与已知靶蛋白质(target protein)相互作用的基因。 基本原理: 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大多是由两个结构上分开、功能上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如GAL4的N端1-147aa是DNA结合域(BD),其C端768-881aa是转录激活域(AD)。一般情况下,AD能与GAL4效应基因启动子上游的特定DNA区段(UAS)相结合,而此时,AD 则推动了转录起始。 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GAL4 AD和BD分别克隆到不同的载体上,导入同一细胞株中表达,效应基因无法被激活,但可把来自不同转录因子的AD或BD区域连成一个功能基因。 主要实验过程: a. 选择缺失GAL4编码基因的酵母寄主菌株-SFY526或HF7c; b. 构建带有GAL1 UAS-启动子-lac Z(His3)的转化载体; c. 把已知的靶蛋白质编码基因克隆到pGBT9的多克隆位点上,把所有cDNA都克隆到pGAD424载体上,构成cDNA表达文库。 d. 从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这两种重组质粒DNA,共转化感受态酿酒酵母菌株。 e. 将共转化的酵母菌株涂布于缺少Leu,Trp和His的培养基上,筛选表达相互作用的杂种蛋白的阳性菌落。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朱玉贤 第3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共10章) 第一章绪论 1.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答: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狭义:偏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有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所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主要是指对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的阐明,从而为利用和改造生物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手段。这里的分子水平指的是那些携带遗传信息的核酸和在遗传信息传递及细胞内、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均具有较大的分子量,由简单的小分子核苷酸或氨基酸排列组合以蕴藏各种信息,并且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形成精确的相互作用系统,由此构成生物的多样化和生物个体精确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调节控制系统。阐明这些复杂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 2.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答: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A.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moleculargenetics)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B.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答: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信号跨膜转导成为新的热门领域,将在农业、工业、医药卫生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4.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细胞发育、生产、分化的分子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等,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医药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2)促进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刺激相关学科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带动起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产业;3)基因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技术、数据库及生物学资源,还将推动对农业、畜牧业(转基因动、植物)、能源、环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的面貌,把人类带入更佳的生存状态。 科学意义:1)确定人类基因组中约5万个编码基因的序列基因在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产物及其功能;2)了解转录和剪接调控元件的结构和位置,从整个基因组结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 DNA的发现: 1928年,英国Griffith的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Avery的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转导实验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p11) DNA的重组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 DNA RNA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 A T G C 核糖核酸 A U G C 原核生物DNA的主要特征 ①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带有单拷贝基因; ②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组成; ③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贮存遗传信息) (2)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3)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状态(表达遗传信息) (4)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C值以及C值反常 C值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反常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值。如果这些DNA 都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那么,很难想象在两个相近的物种中,他们的基因数目会 相差100倍,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是没有生理功能的。 DNA的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各种rRNA,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都属于这一类 高度卫星DNA 核小体 是由H2A H2B H3 H4 各2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约200bp的DNA构成的,H1在核小体外面。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①基因组庞大; ②大量重复序列; 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以上; 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⑤断裂基因; ⑥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⑦DNA多态性: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⑧端粒(telomere)结构。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修订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四章作业(5-13题) 222009317011128 牛旭毅2011.10.15 5,比较原核与真核的核糖体组成? 答:相同点:核糖体是一个致密的核糖核蛋白颗粒,可以解离为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r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不同点:(1)原核生物核糖体由约2/3的RNA及1/3的蛋白质组成。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2)大肠杆菌核糖体小亚基由21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S1……S21表示,大亚基由33种蛋白质组成,分别用L1……L33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大亚基含有49种蛋白质,小亚基有33种蛋白质。 6,什么是SD序列?其功能是什么? 答:定义:因澳大利亚学者夏因(Shine)和达尔加诺(Dalgarno)两人发现该序列的功能而得名。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 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功能:此序列富含A-G,恰与16SRNA3’端富含T-C的序列互补,因此mRNA 与核蛋白体sRNA容易配对结合。因此SD序列对mRNA的翻译起重要作用。 7,核糖体有哪些活性中心? 答:核糖体有多个活性中心,即mRNA结合部位、结合或接受AA- tRNA部位(A 位)、结合或接受肽酰-tRNA的部位(P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转肽酶中心),此外还应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种延伸因子的结合位点。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过程中有什么区别? 答: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 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Met上角标),40s小亚基首先与Met-tRNA(Met上角标)相结合,再与模板mRNA结合,最后与60s大亚基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机制与原核生物基本相同,其差异主要是核糖体较大,有较多的起始因子参与,其mRNA具有m7GpppNp帽子结构,Met-tRNA (Met上角标)不甲酰化,mRNA分子5' 端的“帽子”参与形成翻译起始复合物。9,链霉素为什么能预制蛋白质合成? 答: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干扰fMet-t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并导致mRNA的错读。若以poly(U)作模板,则除苯丙氨酸(UUU)外,异亮氨酸(AUU)也会掺入。链霉素的作用位点在30S亚基上。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实验表明,死细菌DNA 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 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 标记。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 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分子生物学作业(完整版)

分子生物学作业 第一次 1、Promoter:(启动子)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区,其结构直接关系转录的特异性与效率。 2、Cis-acting element:(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基因转录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 一、简述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作业)P35 二、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P58 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 ′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 起始复合物,延伸AA-tRNA,延伸因子,GTP,Mg 2+,肽基转移酶 每加一个氨基酸完成一个循环,包括: 进位:后续AA-tRNA与核糖体A位点的结合 起始复合物形成以后,第二个AA-tRNA在EF-Tu作用下,结合到核糖体A位上。 通过延伸因子EF-Ts再生GTP,形成EF-Tu?GTP复合物,参与下一轮循环。 需要消耗GTP,并需EF-Tu、EF-Ts两种延伸因子。 转位:P位tRNA的AA转给A位的tRNA,生成肽键; 移位:tRNA和mRNA相对核糖体的移动; 核糖体向mRNA3’端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二肽酰-tRNA2进入P位,去氨酰-tRNA 被挤入E位,空出A位给下一个氨酰-tRNA。移位需EF-G并消耗GTP。 三、真核细胞mRNA分子的加工过程有哪些?P40 1、5’端加帽 加帽指在mRNA前体刚转录出来或转录尚未完成时,mRNA前体5’端在鸟苷酸转移酶催化下加G,然后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行甲基化。 帽子的类型 0号帽子(cap1) 1号帽子(cap1) 2号帽子(cap2) 2、3’端的产生和多聚腺苷酸花 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poly(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A 。 大部分真核mRNA有poly(A)尾巴,1/3没有。 带有poly(A)的mRNA称为poly(A)+, 不带poly(A)的mRNA称为poly(A)-。 加尾信号: 3?末端转录终止位点上游15~30bp处的一段保守序列AAUAAA。 过程: ①内切酶切开mRNA3?端的特定部位; ②多聚A合成酶催化加poly(A)。 3、RNA的剪接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后答案(朱玉贤_第三版)上

第一章绪论 2.写出DNA和RNA的英文全称。 答:脱氧核糖核酸(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RNA, Ribonucleic acid)4.早期主要有哪些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写出这些实验的主要步骤。 答:一,肺炎双球菌感染实验,1,R型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2,S型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3,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2,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三,烟草TMV的重建实验:1957年,Fraenkel-Conrat等人,将两个不同的TMV株系(S株系和HR株系)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提取出来,然后相互对换,将S株系的蛋白质和HR株系的RNA,或反过来将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放在一起,重建形成两种杂种病毒,去感染烟草叶片。 6.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及组装过程 真核生物染色体除了性细胞外全是二倍体,DNA以及大量蛋白质及核膜构成的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含有大量赖氨酸核精氨酸。非组蛋白包括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等,他们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的结构成分 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体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为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 3.由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μ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

分子生物学简介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从分子水平研究作为生命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重点研究下述领域: (1)蛋白质(包括酶)的结构和功能。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 (3)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调控的分子基础。 (5)生物进化。 分子生物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病毒学,结构分析及高分子化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发展成生命科学中的带头学科。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 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 这种做法就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称为“基因工程”,或者说是“遗传工程”。 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长期以来都是科研的重点,惟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本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虽然有些已进入了微观领域,但总的来说,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是亚细胞这些东西之间的相互关系。50年代中期,随着沃森和克里克揭示出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到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顾名思义,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分子生物学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也为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基因工程就是分子生物学的工程应用。现在基因工程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完全得益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而且有证据表明,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

现代分子生物学作业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1、绝大多数的真核生物染色体中均含有HI、H2A、H2B、H3和H4五种组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它们的保守性表现在() A.H3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2A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B. H2A和H2B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4的保守性比较低 C. H1和H4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3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D. H1和H3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而H4和H2B的保守性比较低 2、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正相关 B. 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成负相关 C. 每个门的最小C值与生物体的形态学复杂性是大致相关的 C值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不同物种的C值差异很大,随着生物体的进化 3、真核DNA存在于() A. 线粒体与微粒体内 B. 线粒体与高尔基体内 C. 线粒体与细胞核内 D.细胞核与高尔基体内 E. 细胞核与溶酶体内 4、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 2‵-3‵磷酸二酯键 B. 2‵-5‵磷酸二酯键 C. 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5、所有生物基因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 A. 半保留复制 B. 全保留复制 C. 嵌合型复制 D. 偶联型复制 6、复制子是() A. 细胞分离期间复制产物被分离之后的DNA片段 B. 复制的DNA片段和在此过程中所需的酶和蛋白 C. 任何自发复制的DNA序列(它与复制起始点相连) D. 复制起点和复制叉之间的DNA片段 7、在原核生物复制子中,下列哪种酶除去RNA引发体并加入脱氧核糖核酸() A.DNA聚合酶I B.DNA聚合酶II C.DNA聚合酶III D. 连接酶

分子生物学作业

《分子生物学》> 作业系统> 答题 第一次作业 题目: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 2. 狭义分子生物学 3. 基因 4.断裂基因 5.外显子 6.内含子 7.C值与C值矛盾 8.半保留复制 9.转座子 10.超螺旋结构 参考答案: 1.广义的分子生物学概念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和跨膜运输等。 2.狭义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蛋白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3.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包括编码蛋白质和tRNA、rRNA的结构基因,以及具有调节控制作用的调控基因。基因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决定翻译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以及不同水平的调控机制,来实现对遗传性状发育的控制。基因还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导致产生有利、中性、有害或致死的变异。 4.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一发现大大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基因结构的认识。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5.外显子:基因中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6.内含子是在信使RNA被转录后的剪接加工中去除的区域。 7.C值与C值矛盾: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中的DNA含量,以pg表示(1pg=10-12g)。C值矛盾(C value paradox)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的反常现象。 8. 半保留复制:在DNA复制程程中,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5、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碱基间的氢键首先断裂,双螺旋解旋并被分开,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所以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半保留复制 DNA半不连续复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复制时,前导链DNA的合成以5′-3′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的冈崎片段,然后再把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后随链,这种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后随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1、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2、结构简练3、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4、有重叠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DNA转座(移位)是由可移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DNA转座的遗传学效应:1、转座引入插入突变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3、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4、转座引起生物进化 转座子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两大类 环状DNA复制方式:θ型、滚环型和D-环型 第三章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DNA到RNA 转录: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的RNA单链的过程 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段上游区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存在位于-10bp处的TATA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其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促进转录终止的DNA序列) 终止子的类型:不依赖于ρ因子和依赖于ρ因子 增强子:能增强或促进转录起始的序列 增强子的特点:1、远距离效应2、无方向性3、顺式调节4、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5、具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3版)朱玉坚第二章染色体与DNA课后思考 题答案 1 染色体具有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 1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2 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3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 4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什么是核小体?简述其形成过程。 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质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外面。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所以,核小体中组蛋白和DNA的比例是每200bpDNA有H2A,H2B,H3,H4各两个,H1一个。用核酸酶水解核小体后产生只含146bp核心颗粒,包括组蛋白八聚体及与其结合的146bpDNA,该序列绕在核心外面形成1.75圈,每圈约80bp。由许多核小体构成了连续的染色质DNA细丝。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阶段。在核小体中DNA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核心,从而使分子收缩至原尺寸的1/7。200bpDNA完全舒展时长约68nm,却被压缩在10nm的核小体中。核小体只是DNA压缩的第一步。 核小体长链200bp→核酸酶初步处理→核小体单体200bp→核酸酶继续处理→核心颗粒146bp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及组装过程 除了性细胞外全是二倍体是有DNA以及大量蛋白质及核膜构成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组成核小体,含有大量赖氨酸核精氨酸。非组蛋白包括酶类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等,他们也有可能是染色体的结构成分 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的染色体纤维细丝是许多核小体连成的念珠状结构---- 1.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 2.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为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 3.由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μ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 4.这种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长2-10μm的染色单体,即染色质包装的四级结构。 4. 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的特征 DNA一级结构:4种核苷酸的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DNA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三级结构: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 5.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1, 结构简练原核DNA分子的绝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不转录,这与真核DNA的冗余现象不同。 2, 存在转录单元原核生物DNA序列中功能相关的RNA和蛋白质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部位,形成功能单元或转录单元,它们可被一起转录为含多个mRNA的分子,称为多顺反子mRNA。 3, 有重叠基因重叠基因,即同一段DNA能携带两种不同蛋白质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②部分重叠③两个基因只有一个碱基对是重叠的 6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意义 DNA的双螺旋结构分为右手螺旋A-DNA B-DNA 左手螺旋Z-DNA DNA的二级结构是指两条都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