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浅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浅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浅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餐风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 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作为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才先成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氛围,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大全_名人名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大全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1 / 5

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2 / 5

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

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 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

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 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遏,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他有“忧国忧民,为名请命”的爱国精神;他有“默默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万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它有“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见利思义,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它有“律己宽人,惩恶扬善”的处世准则;它有“自尊互敬,和睦相处”的礼仪风范······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古代儒家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前提条件。《周易》上说:“正家而天下定矣。”《礼记》上说;“家齐而后治国。”《孝经》上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如果真正做到敬爱自己的父母,那么必然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尊敬周围的长辈。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东汉人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焐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想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代社会,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父慈子孝夫妻和睦乃是人们应该信守的道义。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义不辱节的苏武,宁死不屈的颜真卿,“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勇斗歹徒的徐洪刚······他们把正义、信念、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诚实可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变法是真的呢?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枕头,并告诉人们,谁能把他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但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扛。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上五十两黄金。老百姓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守则。诚信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诚信是一个人的立生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人无诚信难以自立,企业无诚难以生存,政府无诚不能取信于民,国家无诚难以发展。 重义、诚信、勤俭、慎独等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正是这些传统美德激励着中国几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5)liushouting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章摘要: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然而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却有很多人选择了漠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去亲身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字:传统美德、道德观、实践 正文: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方面: (1)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2)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3)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8则)完美版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精选(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简析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简析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 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 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 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 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 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 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 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 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 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 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 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很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 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

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 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 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 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因为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 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 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 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 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 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 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 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 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 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慎独”就是 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 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于主动性,造就 了很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七、见利思义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论文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班级:13级电气本科三班 姓名:王凯歌 学号:04991303009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摘要: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秀传统知道今天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其中也有保留落后的部分,但其精华部分往往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取的动力。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必将极大地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爱国主义仁爱宽容吃苦耐劳 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中国传统的道德乃是道和的两个词的缀合,道、德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涵括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多层面、多难度的动态生存方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修为核心兼“道”、”佛“等为辅助的道德理念,包括”仁”、“礼”、“德”等,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便始终是主线之一,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始终是许多仁人志士的抱负所在,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以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荣,主张舍小家为大家。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倡“夙夜为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国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事情,《尚书》也有”以公灭私,其民吮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代替自己的私欲,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二)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倡“仁”、”礼“、”德”,并把“仁”作为自己伦理思想的核心,这种社会伦理道德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以仁爱宽容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还包括: 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第一个把”人“和”仁“联系在一起,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者爱人”就是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的思想。

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11文秘1班钟嘉丽 20114059010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即是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的意思。可是现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要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并不是容易的。 在我看来,做不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社会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 从社会来说:在古代社会,国家国力昌盛,文化繁荣,炎黄子孙名享于世,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传享于世,这是一个繁荣大国的景象;而在此里,人们的物质追求得到满足,转向追求精神上的追求,于是儒家学说的“重义轻利”便应运而生,统治者推崇儒学,这对社会的稳定起了莫大的帮助。可是进入到20世纪末,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由于儒学的盛行,我们长期追求安乐和平,造成了我们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年里,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战争,为其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西方的人们在用器械时,我们还手握长刀长矛;当铁路布满西方国家时,我们却把在我们国家的第一条铁路给破坏了。这是我们与西方脱节的时代,我们明显的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为了改变这个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经济。而在现今的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有的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的人却为了三餐而奋斗,这是一个物质、功利的时代。见利思义似乎被人们嗤之于鼻。 而从个人来说:这是人性的天然使之。在古代,“重义轻利”的思想得到重视,可做得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都是自私的。能做到的人大多数都是自身得到了满足,而把多余的分给他人,这不是“见利思义”,这只是一种爱心而已。我们都不是圣人,没有至高至圣的善心。或许有人说,拾金不昧是见利思义的行为。的确,这是义的思想驱使他不昧的。可如果金额的数量巨大,那还会不昧吗?如果没人知道你拾金了,那还会不昧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无可否认,有些人做得到;但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就如当官的贪污,在现在的中国上,权力大的,受贿得越多。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贿赂当官的?因为他们有权力,有关系,可以帮我们“走后门”。在他们受贿时,在我们贿赂时,我们的心里有义吗?如果有,那为什么弃之而不顾?答案是显然易见的,因为他们都重利,特别是关乎到自身的利。既然是那么的重视利,又何来的见利思义呢?又如前些年轰动一时的许霆案:许霆来到ATM机取款,意外发现取出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美德诚信知报大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诚信知报就是其中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晋商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不立。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学好技能,敬爱师长,友爱同学,以信为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我认为,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我们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包括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尚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感情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等。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林林总总、丰富多彩的庞大体系来看,“仁、义、礼、智、信”具有主导地位。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广泛性、深远性影响来看,“仁、义、礼、智、信”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的传统美德却有很多人选择了漠视。在新时代我们应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亲身去践行这些传统美德。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道德;形成;核心内涵;儒家思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 在春秋初期,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春秋末,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汉代的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在汉建初四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及其现实 意义 1. 欧阳家百(2021.03.07) 2.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 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孝”是人子对父 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悌,敬爱兄长。“融四岁,能 让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 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 孝悌”。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 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 世,长于世,源于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 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 对每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3.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 里,“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中国人自古就懂得 “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 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中国 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 礼”的。 4.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 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 言,守信用、讲信誉。《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 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 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 很重要的。“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 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5.精忠报国:“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报国即为 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譬 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 的郑成功。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公主岭市范家屯一中尹贵山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方面 一、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四、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

大二汉语言专业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 难点:中国伦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讲授提纲】 伦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

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第一节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一、中国传统道德的内涵和实质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两个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家国一体。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 ●家族本位的两个特点: 一是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二是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是严格按

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尊尊、亲亲)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伦理道德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核心地位。 中国哲学的伦理型实质。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因而, 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是“文以载道”,美善合一;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道德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把道德在文化价值体系中抬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尊卑、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谦和好礼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诚信知报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精忠报国 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克己奉公 中华民族由于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传统,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因而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这种“公”的精神培育是强化对社会、民族的义务感和历史责任感。 修己慎独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论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建立在对人性尊严的强调与期待上。这种集中体现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6-11-29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

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精选作文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精选作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更要学习、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中华民族美德时刻记心中。 “懂礼貌,讲文明”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何时何地,文明礼貌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内心。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告诉我“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那时起,“讲文明,懂礼貌”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也使我养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现在,随着社会各界人士不断的呼吁人们:懂礼貌,讲文明,渐渐地人们不再那么没有礼貌了。公交车让座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没有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了;公共场合没有人再抽烟、大声喧哗了……这些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也能体现出人们的变化。所以,我们人人都应该“懂礼貌,讲文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妙的品格。”等名言都是写“诚信”在生活中必不可少。诚信待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次,宋庆龄奶奶去少儿园对小朋友许下承诺,“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日。可是那天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教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会来了,当她们失望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时,宋庆龄奶奶的车

奇迹般地出现在校园门口,孩子们惊喜地笑了,教师用激动的心情紧紧握住了宋庆龄奶奶的手,宋庆龄奶奶对教师说了一句话:“既然我说了,就得守信。”从宋庆龄奶奶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诚是诚恳,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更是一根坚强不屈的脊梁。 “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节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无论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有,我们都应该节俭节约,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节俭节约习惯。 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中小学生以及大人们都应该做到的事。乘公车的时候主动让个座位,搀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帮助年迈老人搬东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我们人人都要尊老爱幼。 遵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中小学生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选稿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邢台市老教授协会甘彦洽 有一首《我想有个家》的歌,至今传歌不绝,歌中说“我想要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收到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泪,只能自己轻轻擦……”这首歌深情地向人们宣示了家的重要。家,是人们永久的港湾;家,是人们感情得到慰藉的最好场所,要不为什么走万里要想家为什么大年三十万里迢迢往家奔家是人们归属感得到满足最重要的因素,缺了归属感就会感到孤独、凄凉和失落。 而要维系家的温暖,使其成为永久的港湾,那就要靠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精心设计和维护,例如:夫妻间的相敬如宾、兄弟间的礼让和宽容、长幼间体贴和尊重、婆媳间的理解和忍让、妯娌间的帮扶和团结。家的温暖是每个成员的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去营造幸福的家庭,是每个成员的责任和美德。而孝道则是营造幸福家庭的传统美德的核心。 孝道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我国源远流长。《三字经》总把孝和悌放在先于一切的地位,把这当做“仁”的核心。文中是这样说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当所执。”要求人们对孝悌要严格把握和遵守。同样,古之圣贤孔子也极为重视孝道,仅在《论语》中就有多处讲到孝:

1、“其为人之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人也本与”这就是说“仁”的根本就是孝悌。 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而学文”这就是说从小要首先养成孝悌美德。 3、“父在,观其志”父亲在时要观察他喜欢什么; “父没,观其行”父亲死了要观察他的行为;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不改变父亲的行为规则那就是孝了。 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所乎。”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有人认为供给父母衣食钱就算孝了,其实犬马也要养,也能为人出力。不尊敬父母也是不孝。 5、“子复问孝。子曰:色难。”何为色难,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在父母面前都要保持和颜悦色,哪怕是在受到责骂和委屈的时候。 6、“子曰:若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里是说,父母有错,婉言劝止;父母不从,照样恭敬,不能犯他们,内心忧劳也不怨恨。 孔子关于孝的论述还有很多,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等等,此处不再一一例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