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教学的阻碍要素

浅谈影响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教学的障碍要素

作者:白长海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单位:黄平县平溪中学

邮编:556105 电话:137********

[摘要]:创新教学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的调整,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巧设实验、启发思考,以校园文化为基础,综合教师自己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要克服习惯思维障碍、书本知识障碍和消极思维障碍的影响,依据课堂效果,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生物创新教学障碍影响

我在近几年对生物课堂教学创新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借此机会说出我在教改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共勉。我认为,作为边远山区乡镇中学的教师,很大一部分会认为,农村孩子比不上城市孩子,学习条件无法改善,因而创新教学离我们还很远,由此在创新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当然,农村和城市确实存在着差距,无论从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条件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认可,乡镇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差别决定着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意义。虽然我们处于边远的乡镇中学,但我们的思想还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思想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从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生物课堂创新教学的活动中有哪些阻碍和影响要素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习惯思维障碍的影响

习惯性思维障碍就是思维惯性。在创新活动中,习惯性思维是教师经常犯的典型错误之一。[1]谈起创新,教师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无能去创新。我认为,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只要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就是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文化的源泉。”现代素质教育所体现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同时也让学生的个体得到有益的发展。[2]

例如,在讲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章节时,为了形象地表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我改掉过去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用我们常用的塑料口袋(很薄的那种)来做实验,将塑料口袋吹满气体之后,把口拧紧使之不会漏气时,轻轻挤压口袋,会发现口袋逐渐变小,然后引出问题如:口袋变小了,里面的气体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气体是怎样变得少了的呢?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形象地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所以,这种通过新颖刺激的创新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言道:教有常规而教无常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法,应体现在能否善于运用讲授、讨论、练习、实验等各种方法,并使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自始自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强烈进取、追求创新的意识。就如教学“消化和吸收”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创设疑问,如“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出了猪肉吗?”引导学生对“食物(营养物质)——人体(成分原料)”之间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我通过卡片资料,组织学生模拟实验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当然,我们还应该根据课程的调整,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巧设实验、启发思考,增加读图分析和列表比较等多种方法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书本知识障碍的影响

对于我的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的形成,其中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大学里的教学故事,说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老教授在讲授一节知识时,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专心笔记和听讲,只有一个学生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老教授走到他面前问他,我的课讲得不好吗,他说好,教授又问,你为什么不做笔记呢,他说我有笔记,并把他面前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拿给教授检查,教授检查后发现笔记内容一点不差,而且后面没讲到的内容也记录得清清楚楚。教授很奇怪,问他这是谁的笔记,他说,老师,这是我父亲的笔记,当年他也是您的学生。

书本型思维障碍就是认为书本上的都是正确的,是至高无上的,对书本和读书比自己多的人采取完全信赖的态度,不敢怀疑和挑战书本,从而极大的阻碍了人的创新

思维。[3]书本只是知识的一个载体,是知识很局面的一部分。其实书本知识也是人类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古语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这个道理。当历史发展到新的阶段后,人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也就应该对原有的认识进行重新认识,更何况客观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的,人类需要不断对发展变化着的事物进行在认识,就必须破除只维书本的思维障碍。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兴趣实验,或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兴趣,使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得到体会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生物实验要求不断创新才会让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实验中,我力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等机会。同时还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来进行探索、尝试、验证。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观察明显,常常在载玻片上加上碘酒溶液,我趁机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其他有颜色的溶液来代替。有的同学发现用蓝墨水来替代,显微镜视野中色彩柔和,赏心悦目,使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本实验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否采用其他方法来完成?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等等。如观察植物细胞,可以用南瓜茎上的绒毛,效果比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观察更明显,南瓜茎上的绒毛细胞的排列,像竹子的茎,也像牛角,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参与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消极思维障碍的影响

要创新,就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教书只有突破了自己的思维定式和思维障碍,突破了旧的框框条条,不拘泥于某种限制和框架,才能发现创新点,萌发新思路,揭示新规律。

美国的沃特˙斯塔普斯指出:坚定的信念是创新者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由于很多人都不同程度的缺乏创新能力所必须的基本要素,而这些要素正是影响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所在。有志者事竟成,能否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不懈努力,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创新理念,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创新技巧,再勇于参加创新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有所创新。[3]

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千奇百怪的生物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转化为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例如,在需要实体演示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生物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和学过的知

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如讲述“蜜蜂”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问:“蜂王产出未受精的卵,为什么能发育成新的个体——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后为何不久便死亡?”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学生课堂上提出“苍蝇喜欢往肮脏的地方钻,但它为什么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虫时,为什么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丝粘住?”,“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否将植物的叶绿体转移到人体内?那时人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猜想,我从不嘲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讲、去做。营造一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知识探究的良好气氛。

当然,对任何人来说,创新者的基本素质不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作为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尤其在边远乡镇中学的教师,要实事求是的以校园文化为基础,综合教师自己实际情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下,以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几年的创新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我们面对每一个课堂,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不断创新的坚定信念。时常要坚定相信,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设想和发表见解。我们不要因为城乡差别而放弃自己崇高的奋斗目标,时刻以坚定的信念走创新之路,组织创新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要以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陶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3

[2].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

[3].周明星.思维创新与创造创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