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方向的研究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方向的研究

【摘要】烯烃的典型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熟练的应用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以及烯烃的反应活性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包括:使用区域选择性预测主要加成产物以及副产物;使用立体效应判断加成产物的主副产物以及综合考虑电子效应,熟练比较各种烯烃的反应活性。由于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底物多、影响因素复杂,同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性较强。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本质以及

反映历程,使用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分子极化性、碳正离子稳定性等等方面判断加成反应主要产物、副产物和反应的进行方向。

【关键字】亲点加成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软硬酸碱原理马氏规则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中,人类对农业、经济、军事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尤其是我国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建设”,与化学的联系更是紧密。

其中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是一类比较重要的反应,通过此反应可以把烯烃转化为卤代烃、醇、酯等产物,生成的产物可以投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但烯烃的官能团碳碳双键上连有不同基团时,其反应速度和加成规律是不同的,为了得到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产物,减少副产物的产生,为了更好的

控制加成反应的生成物,人们对加成反应的历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知道,碳碳双键并不是由两个单键所构成,而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的,且双键的两侧的基团又在同一平面内。在我们所学的烯烃中有对称烯烃与不对称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最典型的对称烯烃;所谓不对称烯烃是指双键两边基团不一样的烯烃;例如1—丁烯(CH2=CHCH2CH3)。

1.马氏规则

乙烯是对称分子,不论卤化氢如何加成,都得到相同的一卤代乙烷。但丙烯与卤化氢加成情况就不同了,丙烯是不对称烯烃,反应时生成两种加成产物。

CH3-CH2-CH2X←CH3-CH=CH2→CH3-CHX-CH3

那么究竟是哪一种呢?经实验证明,其他的不对称烯烃加成时也有类似情况。实验的事实证明:凡是不对称的烯烃和酸(HX)加成时,酸中的氢

原子(带正电性部分的基团)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2.马氏规则的理论解释

2.1电子效应

2.1.1诱导效应

所谓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电子云按取代集团的电负性所决定的方向而偏移。一般用I来表示诱导效应,-I效应即拉电子效应,+I效应即推电子效应。这种影响是随着碳链传递,并随碳链的增长而迅速的减弱或消失。当烯烃与卤化物等极性试剂加成时,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带有部分负电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而带负电部分的基团则加到带部分正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生成加成产物[1]。

2.1.2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离域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用C表示,-C是吸电子效应,+C是供电子效应。它的产生依赖于共轭体系中各个σ键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参加共轭的P轨道相互平行而发生重叠,形成分子轨道。共轭效应分为π-π共轭效应、P-π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共轭效应通过共轭π键来传递,且强度不随共轭链的增长而减弱,能沿共轭链传递直到末端。共轭体系的能量降低,分子更趋于稳定。当共轭链上所连的原子的电负性不相同时,电子云的偏移由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的方向决定,并在共轭链上会出现极性交替的现象[2]。

在氯乙烯(ClCH=CH2)分子中,表现出的电子效应是-I拉电子效应和+C 供效应的总和。-I效应略大于+C效应,也即整个双键碳上电子云密度都是降低的,但又因为+C效应的补偿作用,使得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双键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得多一些,因此氢加到另一个双键碳上(即含氢较多的碳上),遵循马氏规则。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的作用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分子中。当共轭体系中相互作用的原子P轨道能级相同时,共轭效应的影响总是强于诱导效应。

用电子效应来解释马氏规则概括为:不对称烯烃和不对称试剂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氢质子或其他带部分正电的原子、基团加到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双键碳上。

2.1.3超共轭效应

C —Hσ键的电子可以和邻近的π键上的P 轨道有部分重叠,形成共轭,

体系能量低,称做超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有σ—π超共轭和σ—P 超共轭。

如CH 3CH=CH 2与HI 的加成主要产物CH 3CHICH 3,就有超共轭效应的因素,

使得CH 3C +H —CH 3较CH 3CH 2C +H 2稳定。

2.2立体效应

立体效应有机化学不对称合成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对于不对称的分子,

试剂往往从位阻最小方向进攻底物,生成的产物是主要产物。是指碳碳双键

上所连接基团大小以及进攻试剂的体积大小的影响。

2.3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碳正离子是中间活泼体,就是指含的一个只带6个电子的碳原子的基团。

因此,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是:30C +>20C +>10C +>CH 3+。反映总速率主要

取决于碳正离子形成的速率,越稳定的碳正离子越容易形成[3]。

CH 3CH 2CH=CH 2+HBr → 活性中间体①是二级碳正离子,有两个烃基的给电子诱导效应与超共轭

效应,而② 是一级碳正离子,只有一个烃基的给电子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

根据静电力学,带电体的电荷越分散,体系越稳定,因此①比② 稳定,最终

产物为CH 3CH 2CHBrCH 3。符合马氏规则[4]。

卤化氢等极性试剂与不对称烯烃的离子型加成反应,酸中的氢原子加在

能够形成更稳定碳正离子的碳原子上。

2.4烯烃的可极化性

按量子化学观点,分子极化是分子内电子激发引起分子中电子云的改

变。而烯烃的亲点加成反应就是亲电试剂从烯烃分子中π键诱导出一对电子

形成σ键的过程。在此反应过程中,π电子能量越高,烯烃π键的可极化性

越强,反映活化能越低,反应速度越快当双键上连有不同取代基时,π电子

的能量不同,从而使得π键可极化性发生变化。供电子取代基使得烯烃能量

升高;吸电子取代基,使得烯烃能量降低。所以当双键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是,

π键可极化性增强,亲点加成反应速度加快,并且连有这类取代基越多,亲

电加成反应速度越快;吸电子取代基降低π键可极化性,亲电加成反应速度

CH 3CH 2CHCH 3+Br - ① CH 3CH 2CH 2CH 2+Br - ②

减慢[5]。

2.5软硬酸碱原理

软硬酸碱原理是皮尔荪(Pearson)于1963年提出的概念。电子对的接受体是酸,电子对给予体是碱。对于酸碱反应,他从众多的化学反应中总结出“硬亲硬,软亲软”的规则,该规则被称为软硬酸碱原理。例如:硬酸与硬碱,如Fe3+,H+与F-;软酸与软碱,如Ag+,Hg2+与I-,皆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不对称烯烃如R-CH=CH2,由于烃基(R-)的给电子诱导效应,使碳碳双键上的π电子发生偏移。结果是其中一个C上的电子云密度增高而微带负电,为软碱C原子;另外一个C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弱而微带正电,为软酸C 原子。与此同时,进攻试剂被π电子极化成亲电部分(酸)和亲核部分(碱)。

马氏规则可表述为:不对称烯烃亲电加成时,按照软硬酸碱原理进行,进攻试剂中亲电部分(即酸部)加到双键中的软碱C原子上,而亲核部分(即碱部)加到软酸C原子上[6]。

2.6反马氏规则

当烯烃上直接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其亲点加成是反马氏规则的。以CH3CH=CH2与HCl反应为例,此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H3CH2CH2Cl,是反马氏规则的。在CH3CH=CH2中,由于电负性较大的Cl原子的吸电子的影响,使得双键的π电子发生偏移,那么末端的C原子微带正电(酸),则另一个C原子微带负电(碱),用软硬酸碱原理预测产物,CH3CH=CH2与HCl的加成是酸(H+)加到C2上,碱(Cl-)加到C1上,生成产物CH3CH2CH2Cl[7]。

2.7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由于烯烃双键的形状及其电子云的的分布特点,烯烃容易给出电子,也就是容易被缺电子的物种进攻。这些本身缺少电子,又有能力从反应中得电子形成共价键的物种就是亲电试剂。亲电试剂与能给电子的烯烃双键反应,称为亲点加成反应。

2.7.1亲电加成反应步骤

在亲点加成反应中,第一步:亲电试剂对双键进攻形成碳正离子(此步反应慢,是控速步)。第二步: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结合,形成加成反应。

E │

+ │ │ /

CC=C + E : Nu → —C —C — ???→?-Nu :—C —C —

2.7.2不对称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由B —H 键对烯烃双键进行加成的反应,称为硼氢化反应。硼最外层有

3个电子,与三个氢原子相结合,两个硼原子间以氢桥连接后形成三中心二

电子体的缺电子体。由于硼有空轨道,可接受电子。硼烷与不对称烯烃反应

时,硼原子作为正性基团(缺电子),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H

作为负性基团,加到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硼氢化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反应

步骤如下:

CH 2CH 2+B 2H 6→CH 3-CH 2BH 2

22CH CH =??????→CH 3CH 2BH —CH 2CH 3

22CH CH =??????→ (CH 3CH 2)3B 可见硼氢化反应时,氢原子加在含氢少的碳原子上。

3、结束语

本文从电子效应和反应机理以及软硬酸碱原理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并且熟练的应运马氏规则。①、从电子效应的角度,即由于取代基的性质的

影响,使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物质性质,当烯烃与卤化氢等

极性试剂加成时,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

而带负电部分的基团则加到带有部分正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生成加成产

物;②、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即不对称试剂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氢质子加

到能形成最稳定的正碳离子的双键碳原子上;③、从软硬酸碱原理的角度,

即不对称烯烃亲电加成时,进攻试剂中亲电部分(即酸部)加到双键中的软

碱C 原子上,而亲核部分(即碱部)加到软酸C 原子上。如此多角度认识马

氏规则,可帮助精确的理解马氏规则的反应历程和本质,讨论性的学习,以

便更好的掌握烯烃加成反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 │

E │ │ Nu 亲电试剂

亲核试剂

参考文献

[1]朱远平,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5)。

[2]张文戈,谈有机化合物中正碳离子的稳定性[N],河南电大,1994年第一期(21-23)。

[3]曾昭琼,有机化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6:53。

[4]姚真,浅谈马氏规则在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中对产物的预测[N],2003-10-26(65-66)

[5]余志刚,分子的可极化性与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活性[N],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6期。

[6]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8.

[7]郭保国,马氏规则广义化概念的探讨[N],黄淮学刊,1990—9第三期。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 2,Cl 2 )、无机酸 (H 2SO 4 ,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就是溴与氯对烯烃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 烯烃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与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 2=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就是二步的,就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a)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就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可以瞧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

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反应。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就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 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 BrCH 2CH 2 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 2 =CH 2 的加成,同时这就是决定 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就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就是快的一步。(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与醚。) (c)反应就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就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就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就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所谓反式加成,就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 S N 2反应,总的结果就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如下所示: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新)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 2,Cl 2 )、无 机酸(H 2SO 4 ,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是溴和氯对烯烃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烃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 2=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是二步的,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a)反应是亲电加成: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可以看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

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 有BrCH 2CH 2 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 2 =CH 2 的加成,同时这是决 定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是快的一步。(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和醚。) (c)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所谓反式加成,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 S N 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如下所示:

加成反应介绍(DOC)

加成反应 (addition reaction) ?定义 烯烃或炔烃分子中存在 键, 键键能较小,容易断裂形成两个 键。即能在含双键或三键的两个碳原子上各加上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即为加成反应(多为放热,是烯烃和炔烃的特征反应)。不稳定的环烷烃的开环反应也属于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 在Pt、Pd、Ni等催化剂存在下,烯烃和炔烃与氢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并放出热量,称为氢化热(heat of hydrogenation,1mol不饱和烃氢化时放出的热量) ?催化加氢的机理(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吸附在催化剂上的氢分子生成活泼的氢原子与被催化剂削弱了 键的烯、炔加成。 ?氢化热与烯烃的稳定性 乙烯丙烯 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 氢化热/kJ?mol-1 -137.2 -125.9 -126.8 -119.7 -115.5 (1)双键碳原子上烷基越多,氢化热越低,烯烃越稳定: R2C=CR2 > R2C=CHR > R2C=CH2 > RCH=CH2 > CH2=CH2 (2)反式异构体比顺式稳定: (3)乙炔氢化热为-313.8kJ?mol-1,比乙烯的两倍(-274.4kJ?mol-1)大,故乙炔稳定性小于乙烯。 ?炔烃加氢的控制 ——使用活性较低的催化剂,可使炔烃加氢停留在烯烃阶段。 ——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条件,可控制烯烃的构型: 如使钯/碳酸钙催化剂被少量醋酸铅或喹啉钝化,即得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它催化炔烃加氢成为顺式烯烃;炔烃在液氨中用金属钠或锂还原,能得到反式烯烃: ?炔烃催化加氢的意义: ——定向制备顺式或反式烯烃,从而达到定向合成的目的; ——提高烷烃(由粗汽油变为加氢汽油)或烯烃的含量和质量。 ?环烷烃的催化加氢 环烷烃催化加氢后生成烷烃,比较加氢条件知,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环己烷开环难度依次增加,环的稳定性依次增大。 (2)与卤化氢加成 (a)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加成对称烯烃和炔烃与卤化氢进行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资料讲解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2,Cl2)、无机酸(H2SO4,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是溴和氯对烯烃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烃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 2=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是二步的,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a)反应是亲电加成: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可以看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

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BrCH2CH2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2=CH2的加成,同时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是快的一步。(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和醚。) (c)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可与卤素进行加成反应,生成邻二卤代烷。该反应可用于制备邻二卤化物. 烯烃可与卤化氢加成生成相应的卤代烷。通常是将干燥的卤化氢气体直接与烯烃混合进行反应,有时也使用某些中等极性的化合物如醋酸等作溶剂,一般不使用卤化氢水溶液,因为使用卤化氢水溶液有可能导致水与烯烃加成这一副反应发生。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卤化氢在这一反应中的活性次序是:HI>HBr>HCl,这与其酸性强度次序相符合。 卤化氢是一不对称试剂,当它与乙烯这样结构对称的烯烃加成时,只能生成一种加成产物: 但遇到像丙烯这样的不对称烯烃时,则有可能生成两种不同的加成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卤化氢与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具有择向性,即在这一离子型加成反应中,卤化氢中的氢总是加到不对称烯烃中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这一规律是俄国化学家马尔柯夫尼可夫(V·Markovnikov)1869年提出的,称为马尔柯夫尼可夫定则,简称马氏定则。例如:

应用马氏定则,可以对许多这类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并指导我们正确地利用这一反应来制备卤代烷。当然,某些双键碳上连有强吸电子基的烯烃衍生物在卤化氢加成时,从形式上看就表现出反马氏定则的特性。但从实质上看并不矛盾,因为亲电加成时,亲电试剂的正性部分总是首先加在电子云密度大的双键碳上,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电子云密度大的双键碳上含氢原子多的缘故。例如: 此外,烯烃与溴化氢的加成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则真正表现出反马氏定则的特征。例如: 这种因过氧化物存在而导致加成反应取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过氧化物效应。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中,只有溴化氢对双键的加成有过氧化物效应,其他亲电试剂对双键的加成则不受过氧化物存在与否的影响。因为过氧化物效应不按亲电加成反应机制进行,而是按自由基反应机制进行(见后)。 烯烃与硫酸加成生成硫酸氢酯,该酯经过水解便得到醇。例如: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2)

烯烧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烧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炷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儿种:卤素(B^CIJ、无机酸(H:SO b HC1, HBr, HI, H0C1, 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就是漠与氯对烯炷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炷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炷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漠:在实验室中常用漠与烯炷的加成反应对烯炷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如用3%澳的四氯化碳溶液与烯桂反应,当在烯坯中滴入澳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FCH“+Br“fBrCH“CH“Br ... ■ ■ 卤素与烯炷的加成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就是二步的,就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就是通过漠与一些典型的烯炷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烯烽H2C=CH2 CH3CH=CH2 (CH3)2C=CH2 (CH3)2C=CfcH3X 1 2 10.4 14 相对速率〈—H二二CHg BrCH==CH2 3.4 < 0.04 可以瞧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辘效应,使双键电子

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就是亲电加成反应。 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辘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 烯快。当双键与漠相连时,漠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辄效应,总的结果 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就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烧与漠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 MpO CH 2=CH 2+Br 2 -------- B rCH ?CH ?Br+BrCH ?CH ? OH CH 2=CH 2+Br^^> BrCH 2CH 2Br+BrCH 2 CH 2CH 2Cl-FBrCH 2CH 2 OH CH 2=CH 2+Br 2-^'^ BrCH 2CH 2Br+BrCH 2CH 2 OCH 3 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 BrCH :CH :Br 产生,说明反应的笫一步均为Br*与CH :=CH :的加成,同时这就是决定 反应速率的一步;第二步就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就是快的一步。 (上述三个反应,如漠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漠乙醇与醸。) (c)反应就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就是立体选择性的反 应 (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就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 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炷接近,与烯炷形成碳正离子,与烯婭结合的试剂上的孤 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就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所谓反式加成,就 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S x 2反应,总的结果就是试剂 的二个部分在烯桂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如下所示: H2O, ci~

烯烃加成反应

烯烃加成反应 一、催化加氢反应 烯烃与氢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加氢反应,又称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的活性能很大,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难发生,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能顺利进行,故称催化加氢。 在有机化学中,加氢反应又称还原反应。 这个反应有如下特点: 1.转化率接近100%,产物容易纯化,(实验室中常用来合成小量的烷烃;烯烃能定量吸收氢,用这个反应测定分子中双键的数目)。 2.加氢反应的催化剂多数是过渡金属,常把这些催化剂粉浸渍在活性碳和氢氧化铝颗粒上;不同催化剂,反应条件不一样,有的常压就能反应,有的需在压力下进行。工业上常用多孔的骨架镍(又称Raney镍)为催化剂。 3.加氢反应难易与烯烃的结构有关。一般情况下,双键碳原子上取代基多的烯烃不容易进行加成反应。 4.一般情况下,加氢反应产物以顺式产物为主,因此称顺式加氢。下例反应顺式加氢产物比例为81.8%,而反式产物为18.2%。产物顺反比例受催化剂、溶剂、反应温度等影响。 5.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H2和烯烃同

时吸附到催化剂表面上,催化剂促进H2的σ键断裂,形成两上M-H σ键,再与配位在金属表面的烯烃反应。 6.加氢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应用。石油加工得到的粗汽油常用加氢的方法除去烯烃,得到加氢汽油,提高油品的质量。又如,常将不饱和脂肪酸酯氢化制备人工黄油,提高食用价值。 7.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热称氢化焓,不同结构的烯烃氢化焓有差异。 例1. 反应物: ΔHr/KJmol-1126.6 119.5 115.3 例二. 反应物: ΔHr/KJmol-1126.6 119.1 112.4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2,Cl2)、无机酸(H2SO4,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是溴和氯对烯烃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烃分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 2=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是二步的,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a)反应是亲电加成: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可以看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 BrCH 2CH 2 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2=CH2的加成,同时这是决定反应速率 的一步;第二步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是快的一步。(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和醚。) (c)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所谓反式加成,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 S N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如下所示: 所谓立体选择性反应是指一个反应可能产生几个立体异构式(如顺式加成产物与反式加成产物),优先(但不是百分之一百)得到其中一个立体异构体(或一对对映体),这种反应称立体选择性反应(参看3.21,5)。上述溴与烯烃的加成,是立体选择的反式加成反应。 以上结果是通过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得到的。如溴与(Z)-2-丁烯加成,得到>99%的一对苏型外消旋体: 如反应是顺式加成则得到以下产物: 实验结果,顺式加成得到的赤型产物<1%。因此溴与(Z)-2-丁烯的加成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 习题5-4写出溴与(E)-2-丁烯加成的反应机制、主要产物,并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主要产物是苏型的还是赤型的?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卤素(Br 2,Cl 2 )、无机酸 (H 2SO 4 ,HCl,HBr,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 1.与卤素加成 主要是溴和氯对烯烃加成。氟太活泼,反应非常激烈,放出大量的热,使烯烃分 解,所以反应需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碘与烯烃不进行离子型加成。 (1)加溴:在实验室中常用溴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对烯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用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烯烃反应,当在烯烃中滴入溴溶液后,红棕色马上消失,表明发生了加成反应,一般双键均可进行此反应。 CH 2=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卤素与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机制是二步的,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主要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a)反应是亲电加成:是通过溴与一些典型的烯烃加成的相对反应速率了解的: 可以看到,双键碳上烷基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反应速率与空间效应关系不大,与电子效应有关,烷基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与超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大,烷基取代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因此这个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当双键与苯环相连时,苯环通过共轭体系,起了给电子效应,因此加成速率比乙烯快。当双键与溴相连时,溴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超过给电子共轭效应,总的结果起了吸电子的作用,因此加成速率大大降低。 (b)反应是分二步的:如用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可得如下结果:

上述三个反应,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例不同,而且每一个反应中均有 BrCH 2CH 2 Br产生,说明反应的第一步均为Br+与CH 2 =CH 2 的加成,同时这是决定反应速率 的一步;第二步是反应体系中各种负离子进行加成,是快的一步。(上述三个反应,如溴的浓度较稀,主要产物为溴乙醇和醚。) (c)反应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而且是立体选择性的反应(stereoselectivereaction)。所谓环正离子过渡态,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部位与烯烃接近,与烯烃形成碳正离子,与烯烃结合的试剂上的孤电子对所占轨道,与碳正离子轨道,可以重叠形成环正离子,如 形成活性中间体环正离子,这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所谓反式加成,是试剂带负电荷部分从环正离子背后进攻碳,发生 S N 2反应,总的结果是试剂的二个部分在烯烃平面的两边发生反应,得到反式加成的产物。如下所示: 所谓立体选择性反应是指一个反应可能产生几个立体异构式(如顺式加成产物与反式加成产物),优先(但不是百分之一百)得到其中一个立体异构体(或一对对映体),这种反应称立体选择性反应(参看3.21,5)。上述溴与烯烃的加成,是立体选择的反式加成反应。 以上结果是通过很多实验事实总结得到的。如溴与(Z)-2-丁烯加成,得到>99%的一对苏型外消旋体: 如反应是顺式加成则得到以下产物: 实验结果,顺式加成得到的赤型产物<1%。因此溴与(Z)-2-丁烯的加成是通过环正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 习题5-4写出溴与(E)-2-丁烯加成的反应机制、主要产物,并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主要产物是苏型的还是赤型的 下面列举溴与环己烯体系的加成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