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认识

民俗文化的认识
民俗文化的认识

汕尾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涉海性与实用性较强和多元复合性的特点。本文还针对当前汕尾滨海旅游业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指出了研究和开发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还介绍了两个知名度较高的民俗旅游景点,同时提出开发利用滨海民俗文化资源必须做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综述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是新兴的滨海城市,1988年在原海丰县汕尾镇“依港立市”;下辖“一市、两县、三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和汕尾市城区、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华侨管理区。全市人口约302万人,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主要方言为闽南方言福佬话,约占总人口的82%,其次为客家话,约占16%;东北、西北部主要为客家话方言区,中部至沿海地带为福佬话方言区(有形成粤方言岛的深海渔民群体)。沿海岸线长302公里(不含岛岸线),占全省海岸线的9%。广东著名的汕尾港陆域是市、区两级政府所在地和旅游目的地。

在汕尾濒临的南海碣石湾和红海湾上,93个海岛星罗棋布,沿岸有12个渔港或渔业港区,3个海湖。水产资源丰富,有龙虾、鲍鱼、石斑、海胆(石针)、海鳗、带鱼和“虾姑”等等。海水养殖业有一定规模。海水晒盐的生产历史悠久。传统捕捞作业主要在湾外的汕头渔场、甲子渔场和汕尾渔场。

汕尾不但有丰富的滨海自然资源,而且具有与海洋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早在新石器时代,文身断发的百越族先民就在这荒凉的海岸线上采集、渔猎,繁衍生息,过着原始的生活,留下了“埔上墩”、“东坑”、“沙坑”等遗址及文物。秦皇汉武,征服百越,传播中原文化,惠及四海。自“汉武帝时分诸郡,於是始立县曰海丰”以降,海洋渔业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发展。南宋偏安,帝昺南逃,文天祥抗元,在甲子、碣石、金厢海滩、长沙湾丽江埔、海城和后门渔港等沿海地带留下了“龙石”、“方饭亭”、“北帝居”等多处遗迹和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史事传说。“蛮、蛋杂居”的“蛋户”,生于江河,“居于舟楫”,随潮来往于海湾沿岸,捕鱼为生,留下了田墘外湖的“明?蛋家灰沙亭墓”,在品清湖畔“蛋户入盐籍”和待渡山下“顺济宫”(甲子天后宫)的历史事实。为抗击倭寇入侵,明洪武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394—1395年)设置了碣石、捷胜、甲子等卫所城,附籍军户十居其五。这是古海丰沿海港口形成的基础和滨海民俗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原民俗文化在沿海卫所扩布的主要时期。万历十七年(1589年),“漳(州)潮(州)人”也陆续迁入。迨清至民国,大量的人口迁入沿海主要港口,如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汕尾埠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已是“舟揖云屯、商旅雨集”的港口,这是清初开海禁后,渔业资源得到了繁殖,生产恢复、发展而促进了港口繁荣的结果。如今,生活在传统与现代并存模式中、懂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汕尾民众早已整装待发,准备起航,祈望在一帆风顺中再创辉煌。

汕尾人民在漫长岁月中,创造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汕尾滨海民俗文化除了具有民俗的一般特征外,还突出了涉海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征,同时,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以渔为主,亦农亦商,福佬民系为主,疍民民系等为次的多元复合性特点。秦、汉时,“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陏)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明代风俗具有“居民土著淳厚,备俭勤以自衣食,未尝商贾远地,无绮丽杂好盅其心,故重去其乡土,即技艺亦寡专习”的特质和“其嫁娶槟榔牲币为礼,病后医药而信巫鬼,丧用乐”的习俗。古代的民俗事象有的被历史淘汰,有的变异后仍为今天的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在民间信仰方面,由于涉海行业具有“行船跑马三分命”的高风险特点,沿海民众养成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较强的禁忌习俗,因而虔诚崇拜海神、水神或有关的神祇,如水仙爷、北帝玄武、妈祖、观音娘娘等,以满足祈福寿、求财丁和保平安的精神需求,达到潜意识中的心理平衡。尤其是妈祖崇拜,南宋以降,香火旺盛,一百多座妈祖庙(宫)分布在沿海岸边、渔港、岛屿和河流地带。此外,与渔业生产相关的

造船业、盐业、水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有崇拜的神祇,如鲁班爷、太阳公、关帝爷(君)等等。一年四季,除传统节庆外,几乎月月有“神生”,四时有民间“理事会”组织的庙会。而“神生”演戏使全国稀有剧种海陆丰地方戏——“正字”、“白字”和“西秦”得以生存并代代传承至今。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海是沿海民众尤其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海洋民族”——疍民的家乡。疍家先民可能在“火历”的时间隧道中,文身断发,从陆地到河流再到大海;在“咸水钱泼上脸,有(啊)赚无(啊)存”的营生环境中,自强不息、耕海牧鱼,过着“叶舟为宅水为居”的生活,也许我们在南岛海域漂流的“摩根族”中可窥见他们过去的身影和古老的典型海洋民族习俗。在汕尾港陆域“瓯船”渔民聚居地,仅存的两艘“居家船”掩藏在小楼与平房之间,它是“瓯船”渔民居住历史的缩影。原独具一格的渔家妇女间蓝、黑,青、黑或黑、白二色“截截衫、发髻及银饰品,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的哭嫁、船上迎亲礼是一幅靓丽的风情画;被“《春秋》讥不亲迎”的婿不亲迎习俗传承至今。随着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捕鱼方式经历了原始的手抓、叉鱼、潜捕、钓鱼、“跳白仔”,到“结网而罟”、地拉网、“掇鸟”、“鸡毛鸟”、定置网,再到现代化的刺钓、虾艇和双拖等。指导农耕的“二十四节气”和“耕海”的“春汛、暑海和秋汛”如今仍发挥应有的作用,如“稻尾赤,鱼虾走上壁”、“清明过三日,带鱼走到尾直直”,等等;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传说、渔歌,与渔业生产有关的俗语等是民间智慧的结晶。语言民俗中的“天顶雷公,地下母舅公”蕴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密码,是方言中的“活化石”,至今仍鲜活地流传于乡里、社区,被当作姻亲家族之间处事和民间社会的道德准则之一。沿海大户人家的“驷马拖车”、“四点金”等夯筑而成的民居和普通民众的“下山虎”、“竹竿厝”等鳞次栉比,有的还用礁石、蚝壳等砌筑民居墙体。聚村或聚族而居的乡里,其具有传统特色的“公厅”(祠堂)和“乡里老大”是宗族社会制度的遗留和传统势力的代表。古卫所城碣石、捷胜等的古建筑,民间书、画文化和贝雕、灰塑、金漆木雕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麒麟、虎狮和大象舞加表演民间武术——“五彩”(即表演民间武术中的刀、枪、拳、棒和藤牌的套路),是春节的传统节目之一,也是新厂房、别墅落成,商店开张等驱邪求吉的传统方式。庙会中的龙舞、鱼舞和高景(飘色)、钱鼓舞、英歌舞具有较高的保护和欣赏价值。镶嵌在滨海地带的盐町,犹似大地的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天穹中弭节的羲和、正在浣妆的嫦娥和古老的晒盐习俗。吃海鲜是沿海地区民众的传统习惯,腌制生吃和熟吃别有风味,各地的加工方法也大同小异,如甲子鱼丸和汕尾马鲛鱼丸。汕尾鱿鱼脯、墨鱼脯、鱼饺和马鲛鱼丸,遮浪的咸海胆或“炒沙海胆”,肥大而鲜美的大湖高螺、红草松洲蚝,马宫的“咸虾姑”、“虾姑醢”、“斗底鲳鱼”等等遐尔闻名。还有海鲜粥、梅陇菜粿、重糕粿、菜茶和汕尾咸茶和陆丰咸茶等多种多样的特色小吃。历史上有“百载商埠”和“小香港”之称的汕尾港现已成了海陆丰民间文化的汇集地,体现了汕尾民俗文化海纳百川,宽宏大度;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以和为贵,重亲情、友情和乡情的优良传统。

此外,还有一种在滨海旅游资源产业化中不可替代的人才资源,如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民间文艺表演家和经验丰富的“渔夫”,根植于地方从事民俗、历史文化采集、研究的民间学者等。

二、研究和开发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它作为民众的一种生活模式,具有认识、教化、规范、心意、娱乐和审美等社会功能,其中那些具有娱乐和审美功能的区域民俗文化事象最能体现异地的人文特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民俗文化资源。早在1991年,钟敬文先生在论述民俗文化学的具体效用时就指出:“民俗文化学用于提高国民素质是务虚,用于协助民俗旅游业等的发展是务实。我看,务虚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务实,或者说意义更加重大……有了这一条,再去促进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如旅游业等,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有助于国力的增长。”

众所周知,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含义,各家说法不一,为此,国家旅游局为规范行业管理,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于2003年制订了国家标准,指明:“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而滨海旅游资源可理解为海岸带、海岛及海洋中具有审美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可以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其中部分滨海民俗文化事象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汕尾这方民风淳厚的沃土上,不仅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和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而且孕育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杨成志和民俗学家刘万章诸位先生;尤其在“耕三渔七”的汕尾滨海地区,民众在长期的人海互动中,还创造了一条富有区域滨海民俗特色的文化带,是正在利用或有待保护、合理开采的滨海旅游产业的金矿。

汕尾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在2004年的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的目标之一是把汕尾初步建设成为“珠三角旅游度假的东后花园”。目前,滨海旅游业已纳入了汕尾沿海各市、区、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珠三角旅游度假的东后花园”的目标,在各地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或极力打造旅游项目品牌,或开展招商引资,规划新的滨海旅游景区(点)。根据《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中确定的旅游产品定位目标:以海洋文化和海洋运动产品为主,以宗教旅游产品为辅。未来十年,在现有基础上,汕尾市滨海旅游资源的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即滨海旅游业对滨海旅游资源的需求量将增加,滨海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会相应增大,其中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现状和可利用量将是制约汕尾市滨海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和开发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是很必要的。同时,对为政者体察民风、民情,明得失,“辩风正俗”;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间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播地方历史文化,提高民众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汕尾市著名的滨海民俗文化旅游景点的历史与现状

从汕尾市现已开发的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看,知名度较高的主要有汕尾市区凤山祖庙旅游区和陆丰市碣石玄武山旅游区。凤山祖庙旅游区、碣石玄武山旅游区在汕尾港和碣石渔港,以民间妈祖信仰、北帝玄武信仰与佛教寺庙结合为主题品牌,突出民俗宗教游特色。

(一)汕尾凤山祖庙旅游区

凤山祖庙旅游区位于汕尾市区东部的品清湖畔,作为汕尾市旅游目的地的景观和“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妈祖文化科研基地”,在粤东地区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是游客必到之处。现有主要建筑群有始建于明末清初,已重新修缮的具有粤东庙宇风格的“凤山祖庙”,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新扩建的“天后阁”,巍峨庄严、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天后阁”三字为当代书法名家启功先生所书。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为左右的钟楼、鼓楼题写了匾额。耸立于海拔31米高的凤山之巅、凤仪台上的妈祖花岗岩石雕像,面临南海,神态祥和,系“妈祖雕像”专家、厦门大学李维祀教授最满意的石雕艺术作品之一。妈祖石雕像高16.83米,连同基座重约1000吨,为全国最高,也是目前汕尾港的标志性建筑物。著名女作家冰心先生在旁边石块上题写了“天后圣母”四个字。山路两旁挂着地方戏曲脸谱图案。汕尾港疍民船形屋和凤仪台下的简易展览馆展示了汕尾港和疍民的一些历史碎片。设有声电控制的地道式妈祖圣迹走廊,富有神秘感。山下开放式的“中山公园”规模不大,有中山纪念碑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神生”,渔区群众都举行了隆重的祭拜活动,如“炮会”、演出“西秦”、“白字”和“正字”等海陆丰的全国稀有地方戏剧种,成了汕尾沿海民间的传统妈祖庙会。

妈祖信仰与汕尾港的形成息息相关。人海互动产生的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湄洲,在汕尾疍民及民众中的妈祖崇拜也由来已久。明末清初于凤山之麓始建妈祖庙之前,经常到此避风

且视妈祖为航海保护神的疍民,为了共同拜祭的需要,可能采取最简易的神龛供奉方式,即选择停泊点附近岸上合适的地方,搭建一个简易的神龛,燃香烧烛跪拜。这种简易拜神方式很适合流动中的疍民,是与其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由此形成的惯习在建市前的海边和现在的“瓯船”渔民(疍民后裔群体之一)聚居地都有遗留。原中国致公党主席黄鼎臣先生说:“先有凤山妈祖,后有汕尾港”,即汕尾埠(港)形成之前,民众(主要是从事涉海行业的民众)已有崇拜妈祖的习俗。从浩劫中保存下来的刻有“乾隆壬戌年,季秋吉旦立”的“凤山祖庙”石匾可知,凤山祖庙曾于乾隆七年(1742年)扩建,这说明当时的汕尾港已有了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后,虽有过多次重新修葺,但整个布局仍保留明末清初粤东的庙宇建筑风格;布局为三进两院,俗称为“金星抱印、龙虎相护”,建筑面积840平方米。

经当地社区乡贤、耆老及各界人士倡议,1991年6月15日,汕尾市城区政府批准“凤山祖庙”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成立政府的“凤山祖庙文物管理处”,民间也按民俗惯习成立“凤山祖庙修建理事会”。自1992年筹集民间资金重修、扩建以来,已向妈祖信众(包括港、澳、台同胞)筹集资金二千多万元,建成了目前粤东初具规模的以妈祖信仰为主的著名旅游景点。突出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初步规划也已出台并逐步实施之中。“妈祖文化广场”将于九月中旬前完成主体基建工程。

该景区的庙宇建筑群和公园属免费区,上山顶景点的门票每人5—12元;市区吃、住多档次可供选择,市内交通方便。

(二)陆丰碣石玄武山旅游区

玄武山旅游区位于碣石渔港北面,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玄武山“元山寺”为主要景点,也是粤东旅游胜地之一。作为粤东著名的佛教寺庙和民间北帝信仰中心,他明显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多重性,如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所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佛、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多层复合特点。”

玄武山不高,因山下南麓有民间供奉“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玄武庙”而“有仙则名”。元山寺的前身“玄武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明朝廷于海防军事要塞——碣石置“碣石卫城”,作为惠、潮海上门户,防范来自海上倭寇的入侵。明万历五、六年间(1577-1578年), 驻碣石卫总兵侯继高将“玄武庙”扩建并改称为“玄山寺”,始为佛教寺庙。庙后山巅建有福星塔一座,兼有军事了望塔和航标灯的功能,民间把该塔当成“佛灯照明”;塔周围有七颗形状各异的巨石,形似天上的北极小熊星座,为玄武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清初因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改称为“元山寺”至今。寺内占地面积335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山门、前殿、中殿、正殿、僧房等九十九间(座)建筑物组成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寺庙建筑群,别具特色。寺内除供奉主神“北极真武玄天上帝”(民间称之为“玄山佛祖”)外,还供奉释迦牟尼、达摩禅师和观音菩萨等。寺内僧人遵循禅宗丛林制度,严守佛教的戒律。由于碣石卫城是明、清的海防军事要塞,故当时的官员在“玄山寺”(元山寺)留下了多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摩崖石刻和题匾等文物,如抗倭名将俞大猷的题石“万世太平”、同治帝的御赐匾额“威宣岭表”、列入《中华名匾》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水德灵长”和清碣石镇总兵刘永福的“灵声满道”题匾等。元山寺的重光庆典仪式和活动体现了佛教的宗教特色;而一年一度的农历三月初三的“北帝诞”庙会,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庙会特点。源于明代与碣石、捷胜等军事卫所有关的全国稀有地方剧种之一的“正字戏”是庙会的传统主要表演节目。具有区域民俗特色的民间巡游活动为庙会增添了万民同乐的氛围。目前,陆丰市将整合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的金厢海滩旅游资源,出台了“玄武山——金厢滩旅游区”整体规划。

该寺对本地人免费开放,游客进寺门票每位5元;有斋饭菜供应,旅业档次有待提高。

四、开发利用滨海民俗文化资源必须做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总体而言,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较丰富且多数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尽管还存在已开发的民俗旅游景区虽有一定知名度,但层次较低;旅游产品集中、单一,吸引力不强;景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资环境急需改善;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力度还有待提高和加强等问题;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中探析。但是,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已成了汕尾市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必然趋势之一。况且,值得关注的海丰小漠的南方澳渔家风情民俗村已在搞基础建设;依托后门高速公路出口的百安民俗村已规划,准备建设;突出民俗文化特色的凤山祖庙旅游区,其初步规划也已出台并逐步实施之中。因此,我们在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时必须做好如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正确处理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关系。在开发与保护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矛盾中,我们要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把合理开发、利用当作一项有效保护措施之一,做到如老子所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方面要抓紧成立相关机构或民间团体,如“汕尾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加强田野调查,摸清家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搞模式化的重复建设,如都建“民俗村”等;重点是整合滨海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好现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强化民俗文化资源尤其是民间的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力度和措施;要坚持原生性、整体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原则,为它在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环境。笔者以为,保护不仅仅是政府责无旁贷的事,也不是要将保护对象束之高阁,而是要让创造它的广大民众认识其文化史价值和意义,并得到实惠,进而唤起民众自觉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从民间功利的角度考虑,有了经济效益,现实生活中那些急需经济基础支撑的民俗主体和文化事象尤其是民俗游艺的保护、扩布就有了在当代社会发展、生存的空间;一旦某种民俗文化事象的经济价值凸显,民间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众自觉保护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因为民俗文化具有实用性的本质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最好的例子是海陆丰的地方戏剧。当前,我们要重点保护好现存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瓯船”渔民的“居家船”、船上迎亲礼,海丰的“大象舞”,田墘外湖的“明?蛋家灰沙亭墓”和捷胜渔港的明代社学遗址(观音堂)等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产业化,寓教于乐,既可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可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二)在滨海旅游资源产业化中,要防止、杜绝将民俗文化资源庸俗化。早在90年代初,民俗文化资源就已进入旅游业主们的视野,继山东半岛的“千里民俗旅游线”之后,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的成功创办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使民俗旅游在中国逐渐热起来。随后,各地纷纷模仿,有的成功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如对辽宁葫芦岛市的“葫芦与象征”文化的研讨,催生了一个改变整个市政规划方向的民俗旅游工程,宁波的“梁祝文化节”成了区域民俗开发利用的典范,等等;有的失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如各地的“唐城”、“汉城”、“大观园”等。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是不按民俗科学和经济规律办事,缺少了民俗学者的指导。正如民俗学家刘锡诚先生指出的:“由于一些业主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使一些民俗村出现了民俗资源庸俗化的现象……在市场的诱惑下,假造民俗的事例,也到处可见……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半瓶醋’的小知识分子和父母官的主持下,把本来产生于漫长农耕文明语境下、有着特殊寓意的民俗事象(如民族歌舞、信仰仪式等),经随意改造,加进许多外地的、甚至外国的通俗文化因素,不伦不类,甚至低俗不堪,既破坏了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的纯洁性,又伤害了民族自尊心。”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的经验教训。

目前,在开发利用疍家民俗文化时,注意不要把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的“瓯船”渔家妇女间二色“截截衫的颜色搞得不伦不类,花花绿绿,随意改变了服饰作为族群识别的主要符号功能,如某些表演场合的服饰和宣传照片。应尊重渔民的风俗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凤山上的“居家船”景点搬到旅游区附近的海边或沙滩。又如民间信仰中的庙会也不应仅局限于大搞“游神赛会”,要整合民俗游艺资源,在提升其文化品位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如

今年“五一节”(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举办的“首届汕尾市城区中华妈祖文化节”可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于时间紧,事前缺少对外宣传,故仅仅发挥了自娱自乐的功能和社会效益;幸好有民俗界人士主动参与事后的对外宣传,才使汕尾的知名度又得到了提高。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事象都可以开发利用的,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开发为旅游产品,必须在深入田野采风的基础上,结合民俗事象的功能和特点加以梳理、甄别和选择,突出区域民俗的微观性和独特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在强调借用“外脑”重要性的同时,不应无视“内脑”的作用,因为“内脑”有解读“非本土人不容易理解的心意现象”的功能优势。要注意避免浪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关注规划中或在建中都在挂“某某民俗村”或“某某民俗街”的普遍现象,杜绝空、滥、假等“挂羊头卖狗肉”的假民俗村工程,粗制滥造的民间工艺品。

(三)建设一批具有休闲娱乐性质和高文化品位的民俗旅游产品。体验经济启示我们:非物质产品比物质产品更具潜在升值空间。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不同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构造了不同的文化空间,“是体现体验因素最主要的载体或说是体验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根据下游产业和高级需求优先增长的经济规律,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传统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高层次消费者的需要;而进入体验经济的最佳切入点是滨海旅游业要制造快乐并经营快乐。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热情好客的传统,制造出具有休闲娱乐性质和高文化品位的民俗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快乐,流连忘返。

为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认识、教化、娱乐和审美功能,展示汕尾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可考虑在市区建一座“地方戏剧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将民俗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作为表演类的旅游产品,如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独角麒麟舞”、全国稀有的“大象舞”,陆丰“英歌舞”、“皮影戏”和李火奕先生传承于福建师傅、已中断50年而今又再现汕尾港的“钱鼓舞”(旧称之为“踏钱鼓”)等。具有哥特式风格的三马路经修复保护后,可开辟为游客购物的步行一条街,既可展示汕尾港的“骑楼”和“商埠”文化,领略“大街巷”的大红灯笼;游客有缘的话,又可在精雕细琢的“安美祖庙”歇一歇,免费看看戏,或亲身体会“安美大锣鼓”催人奋进的壮美;又如疍家民俗极具区域民俗特色,“瓯船”渔家妇女有别于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的服饰,哭嫁、船上迎亲礼和渔歌等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应及早开发利用;而笔者已于2004年初撰文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建设疍民民俗文化景点的构想。可结合渔民转产转业工作,增设游客参与渔船出海捕鱼、钓鱼游等休闲项目。在举国上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语境下,我们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节庆的综合性特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间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突出滨海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属于汕尾的传统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作者黄汉忠)

论文 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民俗学研究应特别注重田野调查的应用。这是因为,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田野调查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它。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俗学、研究方法、应用 一、民俗文化现象与民俗学研究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而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和社会存在,民俗研究是对民俗事象的梳理和探讨,而民俗学研究则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发展的必然[1]。因此它在资料的搜集上,必然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即田野调查。古今中外的民俗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都是研究工作先驱者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中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调查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作业,它是指民俗学者深入到一个地区社会之中,观风问俗,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参与并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在经验观察中获取研究所需,对当地风俗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掌握各种民俗事象的背景,存在和使用的场合,环境、态度等。民俗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员必须走出书房,为着某一写作目的,深入到该地区,做有计划的调查、采访工作,有意识地去收集写作材料。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就是实践,田野调查这个研究方法的本质特点就是深入实际,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不是远离实际或脱离实践去空谈。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上海,也有走三桥的民俗活动。由于走三桥是在月光下步行的,因此也叫“走月亮”。这个名字让我想起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头……”的老歌。走月亮当晚的氛围也着实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 晚风悠悠吹,小河静静流…… 天上广寒宫,地下樱桃河;月下走三桥,青春永不老。古时,才子佳人在月明之夜徜徉在樱桃河边,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温馨和浪漫,那是整个身心的愉悦。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是有韵有味,因为桥就是江南人的性格,桥也构建了江南的民风与民俗。每逢中秋夜晚,江南的桥总是焕然一新,流光溢彩,“桥桥对峙,互相凝望,脉脉含情,萦水环绕,波光桥影,绿树掩映。如质朴典雅的东方女子,妙曼地跳舞,桥与桥之间的街圩,如舞起的裙裾,倒映着粼粼碧水…… 一条长江,分开了南北,从此便有了粗犷的江北与柔媚的江南。江北,多为广袤的平原,江南多是浩淼的水乡。平原厚实,那是江北人世世代代淳朴的厚重;水乡淡雅,自是江南祖祖辈辈优雅的书香,沉淀了千年的古韵与风华…… 江北,当是粗犷的江北;江南,自是婉约的江南。总是在黄昏时想起江南,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雨后的彩虹下面走来婀娜的江南女子…… 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烟雨的江南,舞在飘渺的江南。走进江南的街阱,依旧可见纺车吱呀,童谣呢喃;水波粼粼,荷叶碧碧;菜油飘香,糯米情长…… 远处可见,江南女子采桑,养蚕,织布,浣衣;蓝花的头巾,竹丝的斗笠,红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红的笑魇…… 江南女子,雨一样轻轻,雾一样盈盈,总会在我的梦中羞答答地开放,缓缓地飘散着一缕绿暗香。江南的赶集,最是一道风景。弯弯的拱桥上,江南女子,三五成群,花花绿绿,叽叽喳喳,人在桥上,影在水里,青春荡漾…… 江南的女子来到集市,蜜桃也好,密橘也好,枇杷也好,只是叫卖却不说价钱,买者还价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开价也从不讨价。卖完水果,她们就来到布店,扯一截花布,或绿或红,身上一披,蓦然便幻化成了一群美丽的孔雀。然后,一路有笑有歌,走过一块块菜花地,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走过一棵棵绿柳树,宛若天女散花一样,飘进了贴满了福禄门神的各自的家门…… ——江南的民俗文化(二) 1993年早春时节,我第一次走进徽州,却感到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之间,我总觉得自己似曾来过,却又似乎很遥远。一时间,我陶醉在徽州温润的人文环境中。黄山脚下的屯溪古镇,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柔美——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徽州,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开,便生动了整个的江南。徽州牌坊始建于不同朝代,那些精致绝伦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曾经的辉煌,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现代文明的曙光,镀亮了亘久的人文历史,濯洗了锈蚀的文明,一座座浸透着威严,折射着显赫,隐喻着情感的牌坊,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我只能在遗留的映象中寻找当年忠臣孝子与烈女节妇的沉浮背影,在徽州历史里翻阅那些动人的故事。挽着岁月的高度,将思绪抛掷到云端,借光

浙江7月自考中外民俗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 00199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12 分 ) 1.胡服 2.交通民俗 3.民间曲艺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20 分 ) 1.民俗的英文是 _______,是英国学者 _______于 1846 年创用的。 2.西汉时,上下联体的长衣统称_______,成为贵族服饰的主流。 3._______是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它源于中国的_______,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4.古往今来,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大致经历了生食、熟食和_______三个阶段。 5.在农业定居时代,居住点的选择意义重大,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依靠“_______ ”形成了一系列的选址规则。 6.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水道,又被称为_______。 7.越南在平原农村普遍推广了_______经济模式,农民把种地、养鱼、饲养牲畜结合起来,形 成互补性的生态农业。 8.日本的 _______和我国的 _______堪称世界金属珐琅工艺中的一对姊妹花。 9._______,是我国汉族在小孩周岁生日时举行预卜其前程的重要仪式。 10.西班牙人视 _______为“国粹”,不能容忍外国人发表批评性意见。 11.春节是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时间是_______。 12.我国端午节的来历,各种传说很多,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却是纪念_______的说法。 13._______是我国南方各省对民歌的统称,是民歌中风格最强的品种。 14._______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弹拨乐器。 15.禁忌,又称 _______,这一名称来自于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 16.满族固有的宗教是 _______。 17.澳大利亚人主食喜面包、面食,尤其喜欢中国的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1.服饰习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 A. 遮羞 B.装饰 C.炫耀 D.保护 2.糌粑是我国 ()族的日常主食。 A. 蒙古 B.维吾尔 C.藏 D.苗 3.苗族住房是以 ()最具特色。 A. 碉房 B.吊脚楼 C.竹楼 D.半边楼 4.我国最长的石桥是 () 。 1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知识要点21题 1.什么是民族? A.狭义概念:指人们在一事实上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如汉族。 B、广义概念: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2、中华民族; 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总称。 3、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4、民俗的四大特性; A、社会性和集体性 B、类型性和模式性 C、稳定性和变异性 D、传承性和播布性 这四者之间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民俗的范围; 包括: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等方面的民间风俗习惯。

6、导游员、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应持的正确态度: 应持尊重其“保护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态度,入乡问俗、入乡问禁、入乡随俗。 7、识记中国民族的名称: 汉族 其他55个民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8、中国民族的人口结构及少数民族的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小,所以称为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珞巴族。 9、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人中超过千万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10、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00199自考浙江省2012年4月中外民俗试题

超越60自考网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民间歌舞民俗属于社会民俗。( ) 2.在封建社会,服饰可以显示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如紫色衣服只有皇家才能穿。 ( ) 3.“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好回家”的说法源于陆路交通信仰。( ) 4.岁时节日民俗的最初形成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5.游艺民俗是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富观赏性、最具参与性、最有娱乐性的一种。( ) 6.人际礼仪产生的基础,是“仪”这一社会人际交往的外观形象和行为规范。( ) 7.普米族崇拜“久木鲁”,摩梭人崇拜干木女神等,是这些民族未孕前的求子习俗。( ) 8.我国各地的稻作灌溉民俗大不一样,如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采取打“坎儿井”灌溉。( ) 9.就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而言,一般可归结为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两点。( ) 10.长屋是分布最广、应用最基本的居住建筑形式。(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汉族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______的原因。( ) A.宗教 B.地理 C.经济 D.政治 12.______的银饰是我国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 A.侗族 B.彝族 C.傣族 D.苗族 13.以下______不以大米为主食。( ) A.傣族 B.藏族 C.黎族 D.土家族 14.以下居住类型与其分布地区不配套的是( )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第1页共 5页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 是千百年来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学习啦为大家的民俗文化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

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戏曲、、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 一、概念的界定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

4月中外民俗自考试题(1)

2011年4月中外民俗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4月自考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______、交通民俗等。( ) A.岁时节日民俗 B.民间歌舞民俗 C.居住民俗 D.家庭乡里民俗 2.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 ) A.遮羞 B.保护 C.装饰 D.炫耀 3.鱼皮衣是______的重要标志。( ) A.朝鲜族 B.鄂伦春族 C.赫哲族 D.满族 4.“时装不卖第二件”是______时装商人的口号。( ) A.美国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5.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著称的是( )

A.杭州菜 B.宁波菜 C.绍兴菜 D.温州菜 6.按习惯,建房一般是( ) A.坐南朝北,前低后高 B.坐北朝南,前低后高 C.坐北朝南,前高后低 D.坐南朝北,前高后低 7.风车是______民族的象征。( ) A.俄罗斯 B.西班牙 C.希腊 D.荷兰 8.______是我国石桥采用最多的形式。( ) A.梁桥 B.拱桥 C.吊桥 D.索桥 9.吉林延边______自治州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 ) A.满族 B.赫哲族 C.朝鲜族 D.鄂伦春族 10.闻名遐迩的木雕“小套人”——“玛特辽施卡”是______的特色工艺品。( ) A.美国 B.俄罗斯 C.德国 D.芬兰 11.一般从50岁起开始称寿,______岁称为上寿。( ) A.60 B.70 C.80 D.90 12.______是与湖南贵州广西相毗邻的侗族地区最热闹的传

影视民俗学的论文

湘潭大学 院系化学学院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春节 我出生于邵阳,邵阳原名宝庆,邵阳的春节和中国的大多数地区相同,但是我想每个地方还是有些差别吧,在这里我来写写我眼里看到的家乡的春节。 春节的热闹氛围是从过小年开始,小年是阴历12月25日,这一天高三的学生放假了,远出打工的人也陆续回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小年夜饭。我们家住在农村,买东西都得到镇上去买,镇上也不是每天都有东西卖的,在平时都是每个月的尾号数是一和七的那一天为赶集日,但是过了小年之后镇上每天都是赶集日,那几天镇上很热闹,有来自四面八方置办年货的女人,她们通常结伴而来,每个人手里提着个篮子,说说笑笑的。镇上的店铺很简单,很多都是临时的铺位,下面两个长凳,上面铺个门板,门板上放着很多个盆,每个盆里装着不同的商品,过年时,板铺上见的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糖果。女人们在这一天都是满载而归。 阴历26日大家想着给自己和家人添置新衣了,通常带着孩子,手里也不提篮子了,经过镇上,却看都不看一眼,一直走到320国道上搭车进城去,孩子高兴的乱蹦乱跳,女人们总会说上几句“别吵,快过年了,安分点”。女人们始终相信沉寂的孩子不会出什么意外,毕竟她们不放心马路上的

车,进了城了也不去专卖店,而去交易市场,那里的衣服可以讲价且便宜。孩子看到比镇上更多的烟花爆竹,往往是要买的。她们走了一家又一家,直到看完大部分的衣服店,才会买衣服,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走累了,下午三四点才回家。阴历27日家家户户开始打豆腐。天刚亮男人们就挑着昨晚浸泡过的豆子,到专门磨豆子的地方去把豆子磨成浆,女人也一早起来在男人新砌成的土砖坑上烧水。坑上一个大锅里面是稍开的水,女人拿出了搁置一年的布袋子,袋子放到锅里,女人用手把袋口打开,男人就往袋里灌豆浆,豆渣留在袋子里,女人还要把它拿出来使劲的用扁担挤,挤出来的豆浆都在一个很大的木桶里,桶里的浆冷了,就放石膏,摇两下,将整个锅里的热浆快速到入。待其冷却,用一竹筷笔直的放下去,筷子站稳了,活罗豆腐(豆腐脑)就好了,消失的孩子们此时都跳了出来,往活罗豆腐里放些糖,是孩子中意的食物。女人一勺一勺的将活罗豆腐放入铺好纱布的方形竹篮里,完了之后把纱布打结,上面用重物压,放置堂屋中。这一天也就黑了。 阴历28日男人们的工作有了不同,有的下池塘捕鱼,有的再家杀猪,我们那的鱼塘每三年换一户人家喂养,第三年了,男人是要把鱼塘的水都抽干,下塘捉鱼是一大风景,塘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中国民族民俗优秀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课时:8个课时 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2010,7月自考中外民俗(附答案)

中国自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2213332414.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斜襟长袍 B.旗袍 C.夹袍 D.单袍 2.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种类繁多,因性别、年龄及穿着场合而异,其中20岁的姑娘在成人节时穿的和服叫() A.振袖 B.留袖 C.纹衫 D.带包 3.法国人的服装色彩多为灰色、() A.绿色和白色 B.黑色和蓝色 C.白色和蓝色 D.白色和黑色 4.人类居住方式发展演变的轨迹是() A.风篱、帐篷—穴居、巢居—窑洞、干栏式、庭院式 B.风篱、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穴居、巢居 C.穴居、巢居—窑洞、干栏式、庭院式—风篱、帐篷 D.穴居、巢居—风篱、帐篷—窑洞、干栏式、庭院式 5.流行于陕西、安徽、云南等地,尤其以云南最为盛行的传统民居是() A.四合院 B.围楼 C.窑洞 D.“一颗印” 6.______为蒙古式的交通工具。() A.驯鹿 B.雪橇 C.勒勒车 D.牛帮 7.澳大利亚土人喜欢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牛皮船 B.“贡多拉”小船 C.树皮船 D.汽船 第 1 页

8.______是全国旱粮及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也是我国最大的温带水果与干果产区。() A.东北区 B.黄淮地区 C.黄土高原区 D.西南区 9.工艺美术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近现代社会 10.金属工艺中和中国的景泰蓝并称为姊妹花的是() A.铁画 B.七宝烧 C.花丝 D.青铜器 11.在婚姻礼仪中,有“同姓不婚”规定的国家或地区是() A.日本 B.中国大陆 C.台湾 D.越南 12.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______青年男女大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3.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是______人民古老的传统节日。() A.彝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傣族 14.在西方信仰世界中最忌讳的数字是() A.4 B.5 C.9 D.13 15.下列不属于伊斯兰教禁忌的是() A.禁食猪肉 B.禁食自死物 C.禁食血液 D.禁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按照民俗的内容划分,民俗可分为() A.经济民俗 B.游艺民俗 C.信仰民俗 D.物质民俗 E.社会民俗 17.意大利服装大致可以分为() A.民族服装 B.普通服装 第 2 页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 【篇一: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本土文化教育资 源的一笔宝贵财富。笔者就家乡的节日民俗如何融入到幼儿园的教 学中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主要从区角环境、亲子活动、 社会实践和自我创作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节日民俗;区角环境;亲子活动;社会实践;自我创作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 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 们的家乡震泽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其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本土文化 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如:端午节的赛龙舟、舞龙舞狮 活动;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大型踩街等。基于以上的原因,我 们结合本园的课题研究,尝试让家乡的民俗节日引进我们的园本课程,引导幼儿感受节日活动,使孩子个性得到陶冶,传统得到延续。 一、把节日搬进幼儿的游戏,节日民俗在区角环境中的再现 1.创设富有园本特色的区角,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①“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成立,为节日民俗活动拉开体验的序幕。“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是指专门介绍震泽节日民俗的特定区域,是“震泽节日一条街”序幕,其中主要包括震泽各种节日民俗的描述、 图片及相关的节日代表典型物。“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建立的主要 功用是幼儿了解我们家乡节日文化的窗口,也是幼儿游戏“震泽一日游”的起点站。 ②“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为节日民俗活动打开深入的通道。 “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是“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延伸,主要是 各个节日的细化和凸显,目的是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将自己对某 个节日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操作得以升华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言, 这些节日民俗的教学,如果只通过初步的感知,那么,幼儿所获取 的知识就是表面的,初浅的。因为节日民俗本身就是动手、动脑、 动身的艺术,节日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2.开展富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我们从儿童自身出发,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 分层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A ) 2.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A ) 3.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B ) 4.到藏族人家做客,喝酒时要遵循“三杯一口”的规矩。( B ) 5.傣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吊脚楼。(B) 6.鼻箫是土家族独特的乐器。( B ) 7.客人进人蒙古包后,忌讳坐在蒙古包的东北角。( B ) 8.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A) 9.火塘是藏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B) 10.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A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 A )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 B )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C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B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D)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 B )被称为“吐蕃”。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 C )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记》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D)。 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C)部落。 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 11.“分鸡心”是( C )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B)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记》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D )。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C )。 A.坨坨肉 8.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 B )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 C )。 A.刺绣 B.刻画 C.雕题 D.美体 17.三道茶是( B )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傣族 18.以青苔人菜,是( D )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傣族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 I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对民俗、服饰民俗旅游、饮食民俗旅游、居住民俗旅游、交通民俗旅游、节日民俗旅游、游艺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民俗资源、民俗开发、民俗旅游区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事民俗旅游,在对民俗了解基础之上,对民俗、民俗旅游类型进行分类 1、重点: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2、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3、学习应注意:本章是基础环节的学习章节,通晓本章的基本内容,对民俗旅游特点、民俗旅游框架和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对可以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民俗 二、风俗 三、习俗与礼俗 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民俗的类型划分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意识民俗 第三节民俗旅游的诠释 一、民俗旅游的含义 二、民俗旅游的类型 三、民俗旅游特点 第四节民俗旅游框架 一、民俗旅游的构成 二、民俗旅游系统 第五节民俗与旅游关系 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 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 五、民俗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考核知识点 1、民俗具体内容 2、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 3、民俗旅游的架构 4、民俗旅游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民俗、风俗、习俗、礼俗、民俗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 2、领会:民俗、民俗旅游的类型划分 3、简单应用:。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4、综合应用:民俗旅游分类及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 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服饰的构成。 2. 掌握形成服饰民俗差异的因素。 3. 熟悉各朝代代表民俗服饰。 4. 学会从旅游地理的角度论述某些民族服饰特色以及服饰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课程内容

民俗论文

民俗文化在地理校本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初探 沈阳市第二十六中学李威 摘要: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理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将中华民俗文化开发为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结合民俗文化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内容论述该课程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节日,少数民族节日,中西方节日对比, 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二十四节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农事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二十四节气开发为地理校本课程的内容之一,将天 文,气象,农事,与习俗结合,即实现了地理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深化, 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流传。课程内容及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六大传统节日与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熟知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

节和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是中国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与西方的传统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这对于家庭稳固、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专家李汉秋说:“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自觉。”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以六大传统节日仪式风俗与地域自然文化的整合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给学生明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背景,,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深入挖掘了节日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三,少数民族节日及民俗与民族多元观。

(0337)《中国民族民俗》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337]《中国民族民俗》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民俗有哪些特征? 3.唐代服饰的特点? 4.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民俗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民俗的因素有: 1,经济因素;2,地理因素;3,政治因素;4,语言因素;5,宗教因素。 回答问题时请按这五点展开。 民俗有哪些特征? 民俗的特征有: 1,类型性和模式性;2,社会性和集体性;3,稳定性和变异性;4,传承性和播布性。 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一定得根据这四点展开。 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唐代服饰的特点有: 1,品官服色制度确立; 2,流行胡服; 3,妇女服饰内容丰富且暴露。 中国传统副食有哪些特点? 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是;

1,内容丰富; 2,有较强的地域性; 3,注重观赏性; 4,实用性强。 [论述题] 第二次作业: 1.唐代服饰有哪些特点? 2.试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三次作业: 1.列举你所在地区的酒令. 2.试述少数民族的茶饮. 第四次作业: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试述汉族婚姻"六礼". 第五次作业: 1.试述汉族的祖先崇拜. 2.试述小乘佛教的影响. 第六次作业: 1.试述中国的伊斯兰教. 2.试述北方秧歌. 第二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唐代服饰的特点. 2.请列举中国传统服饰工艺. 参考答案: 第三批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论述中国传统副食的特点. 2.列举你所在地区著名菜品. 参考答案: 第四批次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的节日? 2.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参考答案: 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汉族的纪庆性节日有: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将这几个节日展开就行。 试述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 本题鼓励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民俗,根据同学了解的情况给分。 [论述题] 1.汉族有哪些纪庆性节日? 2.请谈谈你所在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参考答案: 第五批次 第六批次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33931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3.火把节 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到了火把节之夜,村

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 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

浙江省2013年7月自考 中外民俗 课程代码:00199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民俗试题 课程代码:0019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凤凰装”是______妇女的服饰。 A.畲族 B.彝族 C.藏族 D.苗族 2.______素有“咖啡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国之一。 A.巴西 B.意大利 C.加拿大 D.美国 3.“三房一照壁,四合五井天”指的是______的民居特色。 A.满族 B.羌族 C.纳西族 D.白族 4.______的主要交通工具为电车,有电车王国之称。 A.法国 B.丹麦 C.英国 D.瑞士 5.______是亚洲的“稻米之乡”,是典型的稻作民俗区。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第1页(共5页)

A.中国 B.泰国 C.印度 D.日本 6.以下各个国家与其所拥有的特色工艺品相对应的是 A.日本——红宝石 B.新加坡——漆器 C.马来西亚——镀金胡姬花 D.印度尼西亚——蜡染 7.______还存在转房婚的婚俗。 A.鄂温克族 B.畲族 C.壮族 D.土家族 8.以下对香港人际礼仪描述正确的是 A.送花忌送扶桑和剑兰 B.去医院看病人应送红色的鲜花 C.春节期间,见面应道声“新年快乐” D.拜访女方母亲,应称呼其“伯母” 9.口福节是______特有的节日——食品节日之一。 A.瑞士 B.俄罗斯 C.德国 D.西班牙 10.______被称为日本的国技,是赴日外国人必看的一项体育赛事。 A.柔道 B.相扑 C.围棋 D.棒球 11.以下宗教禁忌描述错误的是 A.泰国佛教徒忌摸头顶 B.送伊斯兰教徒可以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 C.忌送台湾人伞和刀箭 D.向维吾尔族人敬茶时忌用左手 12.______是纳西族独特的且普遍信仰的宗教。 A.达巴教 B.东巴教 C.喇嘛教 D.苯教 13.以下民俗属于游艺民俗的是 A.服饰民俗 B.口头语言民俗 C.人际交往民俗 D.居住民俗 14.号称“草原之舟”的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A.驯鹿 B.骆驼 C.牛帮 D.勒勒车 15.在我国汉族地区,男子满______岁行冠礼,女子满______岁行笄礼。 00199# 中外民俗试题第2页(共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