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李煜诗词鉴赏

破阵子 李煜诗词鉴赏
破阵子 李煜诗词鉴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南唐自开国以来已有四十年历史,有方圆三千里的河山。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慌张地是辞别宗庙的时候,教坊里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样的情形,令我悲伤不已,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90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其诗词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他无意做皇帝,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换言之,他压根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前。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国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压根想不到他会成为俘虏。习惯了别人在他面前称臣叩拜,一旦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人瘦发白,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

上片极力铺陈故国的大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则有承上启下之用

下片写国破家亡."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使悔恨之意更甚.下片中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腰变瘦,鬓变白)来含蓄表现。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最后三句,使作者得思绪由眼前折回过去,旧时南唐的美好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破阵子》一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以对比为主。上片极力描写故国的繁华,曾经生活的安逸,美好。而下片则描绘了他作了臣虏之后的悲惨生活,生活窘迫,人瘦发白且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李煜的内心痛苦和后悔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古诗破阵子翻译赏析

古诗破阵子翻译赏析 《破阵子》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前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为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所作。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注释】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 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翻译】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亡国离愁的佳作.词的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无言独上"点明了词人沦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交代了登楼所见之景.一钩新月,几株梧桐.凄冷的气氛中显示了孤独者的形象.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一首忆旧词。原作有两首,内容相近,这里选第一首。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居汴京时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句意是:一切的悲愤,都来自昨夜梦中之事。这句话总领全词,点明主旨。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了。廖廖八字将日夜思念、悲愤交加、郁愁难解的心情概括地描述出来。有荡气回肠之至。“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均写梦境。在梦境中又重现了昔日南唐春季去游上苑时的欢乐情景。“车如流水马如龙”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皇后纪》本该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在唐诗中也有成句:“车如流水马如龙,仙史高台十二重。”尽管前人一再说过,

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 三、解题: 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陈同甫是陈亮的字。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 四、赏析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 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诗词赏析5篇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秋莺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秋莺》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此诗纯用“赋体”,不事雕琢,以简驭繁,以明白晓畅的诗句表现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让人产生无限的同情悲悯,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诗是咏物诗中的佳作无疑了。 病起题山舍壁 朝代:五代|作者: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示人回避宫廷斗争的刻意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不然,为何总要题在显眼处呢?这正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他刻意写这些诗词,实际是不打自招,弄巧成拙地暴露了他的问鼎意图,依长兄太子弘冀机警沉诈之质,肯定是会看穿他的内心的。所幸弘冀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九月病死。弘冀之死,其因不明,亦是迷案,谁又知非他人先下手为强呢?李煜的五位兄长皆死的不甚合理。但李璟元宗死后,李煜这条“鲤鱼”自然而然地就化成了“龙”了。其实李煜当初并不叫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在元宗李璟晏驾后,嗣位于金陵时“更今名。”嗣位后改名李煜,其实质意义,又就是“鲤鱼化龙。”这里无意研讨弘冀太子的死因,但李煜的嗣位是大有文章的。他既无意“有意千重雪”,又无心“宗远问无生”,他的“垂纶”和“杖藜”只是他实施他“鲤鱼化龙”计划的一个步骤而已。窃以为数兄死因不明,必与李煜

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 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填空 1、这词首融梦幻(梦境、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可怜。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5、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的人物形象。 7、这词表达了作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并使自己名垂青史。 8、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9、这首词的上片描述了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等军营生活;下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战斗场面 10、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二、重点句子理解、赏析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答: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一种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4、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7、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 答: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李煜《相见欢》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南朝】李煜《相见欢》赏析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作者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被称为“绝代词人,薄命君主” 译文:

默默无语,孤独一人,登上空荡荡的西楼, 仰望天空,一弯冷月如钩, 俯视庭院,寂寞的梧桐树被凄惨的秋色“锁”(笼罩)住。 剪也剪不断,梳理它却更加乱的—— 是那离愁别恨。 此时此刻,别有一番滋味缠绕着心头。 鉴赏: 词名《相见欢》,写的却是离别愁。 起句一个特写镜头,摄录了一个十分孤独凄清的形象:孤独一人,神情凝重,双眉紧锁,拖着沉重的步履,登上空荡荡的西楼。“无言独上西楼”,一句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作者登楼应该有其目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借楼上之景,释心中之愁。可是,结果如何呢?仰望

也好,俯视也罢,都不但不能使其释怀排遣,相反,使他更加感伤、更加孤寂!仰望,看到“月如钩”,俯视,看到“寂寞梧桐锁清秋”。应该不错呀, 蓝天白云,新月如钩,黄昏梧桐,月光清秋,多么美好的秋色啊!可是,在作者的眼里,这美好的秋色,是那样的凄清,那样的萧瑟,那样的使人犯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曾经属于他的“三千里地山河”,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楼下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他的心境是痛苦的,因此眼前的景物也必定是蒙上愁恨的阴云。只要心情好,“独自凭栏”,也会感到宁静、安逸、舒畅、惬意。 可是作为客居他乡的亡国之君李煜就不同了,借景释愁愁更愁。这愁还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一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 上片写景,以轻淡的笔墨.清新的构图.显现出暮春时节里的一派静谧、安详的田园景色。 燕子来时新社,梨落后清明。在这一对偶句中,先点出新社,后点出清明,交代出节令时序。并以最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燕子、梨花。又用来、落二字写出景物的动态。有此一笔,那体态轻盈、呢哺作语的春燕,展翅飞来了;而那白的梨花,却因节气已过,飘飘摇摇,纷纷落去了。一幅暮春景物图已经浮现出来。在这里,人抛却了见落花而伤春的旧习,词的情调是健康的,画面色彩是明丽的。 [4]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三句分写三景,先写池边,次写树上,后写空中,一笔一景,或静或动,有声

有色,流宕自然,清丽可爱,可谓韵独具,妙语天成。前两句又是对得很好的七言偶句。其中数量词的运用也颇有意趣,恰到好处。三四点,言其少而小;一两声,则言其早而少。前者手法有似的点溪荷叶叠青钱(《漫兴》),后者则近似杜甫的两个黄鹂呜翠柳(《绝句》)。第三句的日长,不只是说立春之后白昼渐长,而且点出日照充足,无风无,故而才接得上飞絮轻三字。所谓絮,即柳絮,也叫柳绵、杨花。所谓轻,不是说柳絮了无轻重,而是形容它在晴天丽H之下,悠悠而飞,轻轻而飘的景态。 下片写人,描画了采桑女劳动休息时的欢乐.把她们天真活泼的形象和纯洁无瑕的心灵写得极为传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

李煜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相见欢、望江南》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品风格】 李煜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作品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主题思想】 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译文展示】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考题在线】 相见欢 李煜

赏析 晏殊 破阵子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昆体”,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一。有胡亦堂辑《晏元献遗文》一卷。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张先等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养尊处优,词作富贵闲雅,雍容大方,体现出浓厚的贵族色彩;笔调闲婉,又体现出珠圆玉润的俊美风格。是北宋词坛上婉约派重要词人。有《珠玉集》传世。 【赏析】这首词以美丽的春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游春图,充满着青春的欢乐气息。词的上片写景,用笔轻淡。首句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这两个春光最美的时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两句用对偶句描绘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园中的池塘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几点绿苔,新绿的枝叶里,时而有黄鹂在婉转地鸣叫。“日长飞絮轻”写春之悠长,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寂寥的长日里,只有柳絮在空中悄悄地飘飞。词的下片写人,笔调活泼。面对美丽的春光,少女耐不住长日的寂寞,走出小园,沿着小路采摘桑叶,恰好看见东邻的女伴带着天真无邪的笑容迎面走来。后三句写斗草游戏。斗草赢了东邻女伴,使得这位少女心花怒放。她忽然想起怪不得昨夜做了一个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预兆。想着想着,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三句话,一方面写出少女的天真纯洁,另一方面又透出平日的寂寞孤独。这首词纯用白描,活泼朴实,展示了古代深闺少女的寂寞心境和纯洁美好的心灵。赏析二: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落后,清明在望。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李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李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①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②。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注】①本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邓王李从益赴宣城任职时所作。 ②解携:分手,离别。 (1)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中别酒重倾乱山凝恨都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别酒重倾: ②乱山凝恨: (2)尾联流露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①别酒重倾:送别之酒已喝过多遍,还没把人送走,只好再次斟酒,作者借再次斟酒这一件事(动作、细节)来表现兄弟情深,难分难舍。(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②乱山凝恨:孤帆远影已不见,只有那高高低低的山色峰峦映入眼帘,仿佛凝结着许多遗恨,作者融情于景(或说运用移情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恨。(2分,赏析要点:解释诗意、指明手法、分析效果) (2)①宽慰之语,安慰弟弟不必心存太多的离别之苦,希望弟弟乐观豁达。因为宣城与金陵相距并不遥远,兄弟二人见面很方便。(2分,答兄长对小弟的无限关爱也可酌情给分。) ②鞭策之意,作者以兄长兼国君的身份劝勉弟弟不要整天满腹离愁别恨,大丈夫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以建功立业为己任。(2分) 赏析 李煜,他是才子,是词人,是帝王。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帝王,却是失败的。造物之神可能是吝啬的,给予此就不再给予彼了,也许,正是由于他是一位失败的帝王,上苍便成全了李煜天才般的词人成就,如果他没有丧国的生命体验;如果他没有从帝王转眼变成了臣虏的人生巨变,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才子或普通的词人,然而,事事难料,正是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才使他成为了词中之王美誉。【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李煜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每当读李煜的词,我的内心就酸溜溜的,眼睛就盈满了泪水,但是,还是爱读他的词 佛教思想对李煜词的影响对人生是苦的体验 从佛教的立场讲,能深刻领悟到人生之苦是步入佛道的初阶。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充满种种痛苦。《中阿含经》卷七《象迹喻经》说: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李煜生性儒雅懦弱,多愁善感。他不是什么政治强人,也不具备军事才能,可命运偏偏与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生在了帝王之家,自幼见惯了宫廷倾轧,看到对

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注释】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怀的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

李煜诗词赏析(二)

李煜诗词赏析(二) 1、《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 此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

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2、《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 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赏析: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这首词多用白描手法,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词人在“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赏析题合集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 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 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 【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分) 【参考答案】 1.(2分)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 2.(2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 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参考答案】8. B (2分) 【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解释词中加点的词语。(2分) 2.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指收复中原(或“统一山河”)。 2.幻想中抗金杀敌的慷慨豪壮与现实中被压抑、被排挤对比(梦境与现实对比)。(1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1分) 破阵子?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 相见欢 【题解】 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调名一作《乌夜啼》。此词作于亡国后,抒写离乱之愁,哀伤之意,读来令人不由随之而伤怀。 【原文】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 【题解】 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词述作者当年被俘北上时的情景。表现出国破家亡的忧痛,也流露了经过内心自省而产生的悔恨和哀怨。 【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题解】 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一本调下有题“感旧”。作者囚于宋室,故国之乡,系囚之恨,岁月无常之感,常笼心头。便作是词以抒怀。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见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吕远本《南唐二主词》调名作“浪淘沙令”。《草堂诗余》调下题“怀旧”。宋蔡绦《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里是李煜的所有词,大家有兴趣来读读 李煜词全集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注释 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思想感情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赏析

破阵子 李煜诗词鉴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南唐自开国以来已有四十年历史,有方圆三千里的河山。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慌张地是辞别宗庙的时候,教坊里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样的情形,令我悲伤不已,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90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其诗词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他无意做皇帝,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换言之,他压根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破阵子》是李煜被宋俘虏以后,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至今犹在目前。长年生活在宫廷、贵为国主的李煜,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也压根想不到他会成为俘虏。习惯了别人在他面前称臣叩拜,一旦自己变成了任人宰割的“臣虏”,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人瘦发白,从外貌的变化写出了内心极度的痛苦。。 上片极力铺陈故国的大好河山、宫殿楼阁的壮丽辉煌,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则有承上启下之用 下片写国破家亡."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使悔恨之意更甚.下片中他不便直说生活的困窘、心情的恶劣,只以外貌的变化(腰变瘦,鬓变白)来含蓄表现。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最后三句,使作者得思绪由眼前折回过去,旧时南唐的美好情景仍历历在目。当初拥有时觉得平平常常,现在一旦被人夺去,内心的屈辱伤可想而知。他忘不了“仓皇”离开金陵时的惨痛情景,那是他从天堂掉进地狱的关口,对宫娥垂泪,是李煜当时真情实事的写照,也符合他懦弱的性格。如果在词的末尾来一番政治说教或忏悔,那既不符合李煜的性格,艺术上也索然无味 《破阵子》一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以对比为主。上片极力描写故国的繁华,曾经生活的安逸,美好。而下片则描绘了他作了臣虏之后的悲惨生活,生活窘迫,人瘦发白且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李煜的内心痛苦和后悔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煜《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简单两组数字摆列开来,迎面排开的大场面,给人气势宏大,可“家国”二字悲壮之感瞬间袭来。这一类宏壮开篇,不是没有人写过,可背后蕴藏的真正深意,只有李煜能达到,因为他肩上所被背负的 是真正的家国和山河。作为一个帝王和文人,他拥有帝王所缺少的文人气质,而作为一个词人,他无需矫情的将情感上升到国家、人民、历史的地位上,因为他就是那真实的国家的拥有者。可是可悲的是居然是在他要失去那大好河山时,他才感受到家国、山河之可贵。可退一步讲,富不过三代,一代打天下,二代守天下,三代则是享受之时当然这享受一般伴着毁灭。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祖辈和父辈辛苦挣下的家业,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的奢华宫殿,宫苑内那仿佛罩在烟雾里的女萝般珍贵的草木。如此安逸的温室,奢靡的温柔乡,让人如何不沉醉其中。奢华的生活,至尊的地位,如花的美眷,在如此的条件下,你叫李煜如何认识人世间的险恶。排名第六的他本可以在父辈兄长的保护下安逸的当一个闲散王爷,吟吟诗,做做对,美人相伴,平稳的过完一生。而后再留下几篇传世佳作为后代所吟诵。可命运捉弄人,前面五个哥哥的先后逝世突然将毫无准备的他推到历史潮流的前方。被逼无奈接手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国家。“几曾识干戈。”一句话,犹如稚嫩儿童的呢喃之语,却将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如此的温室中,且本来就是被当做一个不会继承王位的王爷培养,道德学识跟上就行,打战这一类的当然是“几曾识”。呵呵,可命运就是如此,即使无治国之才,可也还是得接手。他恨啊,面对国破家亡,他恨啊,可更恨的是自己为何不“曾识干戈”。绝望,无措,悔恨······可总还是敌不过亡国的命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切都在“一旦”之类沦为泡影。从帝王到“臣虏”,瞬间由手握他人性命之人,到了如今反倒成为被人控制生死之人。肉体上的压迫倒还受得,可更苦的是那“故国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