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五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五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第五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教学目标:

1、土壤孔性相关的概念、孔隙类型;

2、土壤孔性评价标准与调控

3、了解土壤的结构体的种类

4、了解团粒结构形成掌握其与肥力的关系

5、学习土壤耕性与土壤物理机械性等

第一节土壤孔性

一、土壤孔隙度的计算

(一)土壤三相比

土壤固、液、气三相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即容积含水量或容积含水率,可与质量含水量换算)和气相率。三者之比即是土壤三相组成

(二)壤孔隙度

土粒与土粒,结构体与结构体之间,通过点、面接触关系,形成大小不等的空间,土壤中的这些空间称为土壤孔隙。土壤中孔隙的形状是复杂多样的,通常把土壤这种多孔的性质称为土壤的孔隙性。土壤的孔隙性决定着土壤的水分和空气状况,并对热量交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它是土壤的重要属性。

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土壤孔隙度一般不直接测定,可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其式为: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土壤的孔隙度差别是很大的,砂土是33—35%,细砂土和砂壤土40—47%,粘土47—55%。有结构土壤的孔隙度为55—65%,有时可达70%,有机质含量多的泥炭土孔隙度可达85%,一般作物适宜的孔隙度为50%左右。

二、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

(一)土壤密度

单位体积固体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也称为土壤的比重(specific weight of soil)(真比重)。

土壤比重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固相组成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土壤矿物的比重,如石英为

2.60—2.70,长石2.57—2.76,云母2.7—

3.1,赤铁矿

4.9—

5.3,土壤中常见矿物质的比重多在2.6以上,而干燥未分解的有机质比重只有0.2—0.5,腐殖质比重为1.3—1.4,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比重小,轻质矿物质多的土壤比重也小,一般土壤的比重在2.4(黑土)到2.7(红壤)之间,在同一土壤中,表层含腐殖质较多,所以其比重常小于其下土层。

(二)土壤的容重

1、概念:单位体积的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隙)的干土重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称为土壤容重(bulk density)(假比重),以g/cm3表示。

2、影响因素:土壤容重是由土壤孔隙与土壤固体的数量决定的。土壤容重的大小,取决于矿物组成、质地、结构与固体颗粒排列疏密的程度等多种因素。土壤重矿物增多,容重随之增大;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就小;有机质含量低,比较紧实的土壤容重就高,一般土壤容重变动在1.0—1.8g/cm3之间。所以土壤容重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是土壤松紧度的一个指标。

3、用处:①计算孔隙度;②计算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例如,根据土壤容重可以计算出任何单位体积土壤的重量。其式为:

土壤重量=体积×容重

例如,耕地面积667m2,耕作层厚0.15m,土壤容重为1.34g/cm3,土壤重量为:

667×0.15×1.34×1000=134067kg。

三、土壤孔隙分级

土壤孔隙根据其大小和性能分为两种:

一种是土壤孔隙直径<0.1毫米的,称毛管孔隙,它具有明显的毛管作用。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称为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贮水性能。

另一种是土壤孔隙直径大于0.1毫米的孔隙,称为非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所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称为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不具有持水能力,但能使土壤具有透水性。一般说,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取决于团聚体的大小,团聚体愈大,非毛管孔隙度也愈大。毛管孔隙度则随着土壤分散度或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的分配状况,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及耕作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土壤内,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各占总孔隙的50%左右。在农业生产上,孔隙度能够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和气体交换程度,疏松土壤的孔隙度比较高,因而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作物的生长。

四、土壤孔性的调节

1、改良土壤质地状况

2、建立良好的土壤结构体

3、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

4、加强土壤有效管理

第二节土壤结构

一、土壤结构的概念

(一)土壤结构:是指土粒相互排列、胶结在一起而成的团聚体,也称结构体。

土壤的许多特性,例如水分运动、热传导、通气性、容重以及孔隙度等都深受结构的影响,而许多农业措施,如耕作、种植、灌排和施肥等,所感受的土壤物理性质的重大变化也多来自土壤结构。

(二)土壤结构的类型

1、片状结构:结构体沿水平轴方向发展,呈片状、板状、页状和鳞片状。这种结构多出现于冲积性母质层和耕作土壤的犁底层,土粒排列紧实,常妨碍通气透水和根系生长。

2、棱柱状结构:结构体沿垂直轴方向发展,呈柱状体,长度因不同土壤类型而异,一般在15厘米以上,不具圆顶,边面较明显,边缘尖锐,多出现于粘质土壤的中层和底层,有时也延及表层。它是土体干湿交替作用的产物,所以棱柱体的大小可反映土壤水分变化的状况。

3、柱状结构:结构体与棱柱状结构相似,但具有圆顶,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砂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

4、角块状结构:结构体沿长、阔、高三轴平均发展,呈不规则的六面体块,表面平滑、棱角明显、尖削,多出现于中等质地和细密质地土壤的中、下层。其形成和发育与土壤排水、通气性和植物根的穿插作用有关。

5、团块状结构:结构体与块状结构相似,表面平滑而浑圆,棱边不明显,所以又称棱角不明显的块状(subangular block)。

6、粒状结构:结构体长、阔、高大致相等,形似球状,直径一般0.25—10毫米,球体疏松排列在一起,一经筛动,即可互相分开。湿时,结构体间空隙不象块状结构那样因膨胀而闭塞。这种结构多出现于土壤表层,易受耕作影响,在肥沃土壤中数量尤多。

7、团粒状结构:结构体与粒状结构相似,但团聚体特别多孔隙。

此外,尚有单粒、海绵状、蜂窝状、桥状、网纹状、楔状等等结构。

一个土壤剖面可以是单一结构型,但更常见的是二种以上结构并存,通常是土壤表层呈团块状或粒状,中、下层呈块状、柱状或棱柱状,而片状和其他结构则常出现于特定土壤中。

二、土壤结构的形成

土壤结构的形成必须具有胶结物质和成型的外力推动作用。

(一)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及其作用

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主要有:有机胶体物质与无机胶体物质。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的菌丝体和粘液等。无机胶体物质主要有粘粒、铁铝氢氧化物,硅酸凝胶。此外,还有石灰质等化合物。

1、无机胶体的凝聚作用土壤中的无机胶体通常是带负电荷的,当它遇到土壤中带正电荷的二、三价阳离子(钙、镁、铁、铝)时,则发生胶体的凝聚,形成初生的微团粒;带正电荷的胶粒,如铁、铝的胶体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二氧化硅和腐殖质的胶体化合物,也可以相互凝聚而形成微团粒。初生的微团粒又互相吸引,形成二级、三级以及更多级的微团粒,然后进一步结合成中团粒和大团粒,即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作用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物质种类虽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具胶结作用的腐殖质。腐殖质中的胡敏酸缩合和聚合程度较高,分子量大,与钙离子结合生成不可逆的凝胶,胡敏酸在带相反电荷的有机胶体的作用下,或在冰冻影响下,也发生不可逆的凝聚,因此,它是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的重要胶结剂。关于腐殖质胶结作用的机制,有许多解释。前苏联土壤学家丘林(И.В.Тюлин)认为,其有机和无机胶体结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钙离子键桥直接联结起来,但这种联结不很牢固,可用氯化钠将其拆开;另一种是通过粘粒表面上的铁、铝氧化物的分子或离子作为吸附有机胶体的“焊接剂”,把两者联结起来,而这种联结比较牢固,不能用氯化钠拆开,只有用稀碱液处理或研磨才能分散。由于胡敏酸的解离度较小,其羧基端带阳电性,表面带阴电荷的粘粒能使胡敏酸的阳性一端,定向排列成胶膜,经过脱水可将粘粒结成稳定的团粒结构。

(二)土壤结构成型的外力作用

土壤结构的形成,除依靠胶结物质的作用外,还需要外力的推动,主要的外力推动作用有下列几种:1、生物的作用生物作用中,植物根系是成型动力中最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群除供给有机质外,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对土体进行分割和挤压作用,促使土体形成破碎的结构体。草本植物的根系以须根为多,其穿插挤压、粉碎土体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根系分泌物及其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殖质,又能胶结土粒形成团粒结构。此外,土壤中的掘土动物,如蚯蚓、鼠类等的活动,也会破碎土体形成土壤结构体,而且蚯蚓的排泄物也是一种团粒结构。

2、干湿交替作用当土壤潮湿发生膨胀时,对土体产生挤压力,当土壤变干时又会发生干缩,使土体沿粘结力弱的部位裂开,干湿交替反复进行,使土体破碎成为许多大小不等的结构单元。

3、冻融交替作用土壤孔隙内的水分,因结冰而体积增大,对周围的土壤产生压力使其崩裂;当冰融化时,这类压力又减小,土壤就会沿裂痕散碎。冻融交替不断进行,使土壤酥散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结构体,以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4、耕作的作用适宜的耕作如耙地、锄地、碎土、镇压碎土、平整地面等,均有利于形成一定的土壤结构。

在自然界中,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普遍的。但是任何过程都有它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它的破坏消失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团粒结构就会破坏以致消失,如雨水冲击作用,微生物对腐殖质的分解以及农具、牲畜对土壤的压力等。

三、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

土壤结构的本身并不等于土壤肥力,它只是土壤肥力的调节器,具有结构的土壤,其中一部分土粒紧密排列成团,具有水稳性,遇水不易分散,团粒之间存在适当比例大小的孔隙,因此,它能体现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状况。

在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团粒内部充满着毛管孔隙,而在团粒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当降雨或灌溉时,水分经过非毛管孔隙顺利地渗入土体,被毛管吸力吸入团粒内部,使其保存不致流失;当水量过多时,多余的水分可以随着非毛管孔隙渗入下层,让位给空气。在晴、旱时节,土壤水分靠团粒间毛管向上移动、蒸发,从而减少水分蒸发量,由于水气协调,相应地使热量也得到了较好的调节。

在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热协调的同时,对土壤养分的调节释放亦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团粒结构的表面通气性强,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养分易于分解,使养分不断供植物吸收利用;团粒内部水分多空气少,嫌气微生物活动为主,养分分解缓慢,有利于养分的贮存,所以保肥与供肥的情况比较理想。

此外,由于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接触点小,粘结性较弱,耕作性能也较好。由于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够比较好地协调水、肥、热的状况,而且耕性良好,因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高的一种表征。

四、土壤结构改良的措施

创造和提高土壤结构的质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增产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的途径和措施很多,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施有机肥料,合理耕作和合理轮作,间作,套作或施加土壤结构改良剂,如糊精(dextran)、聚丙烯酸钠、聚丙烯腈胡敏酸钠制剂等。

第三节土壤物理机械性和土壤耕性

一、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指土壤在各种含水状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显示出一系列的动力学的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膨胀性和收缩性、可塑性等。

1.土壤粘结性土粒与土粒之间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的性能称为土壤粘结性(soilco-herence)。它反映出土壤抵抗机械破碎的性能。土壤粘结性决定于土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它受土壤质地、水分、腐殖质含量及土壤结构所影响。

土壤含粘粒越多,粘结力越强。沙质土由于沙粒较粗,比表面大彼此接触面积小则粘结性小,当水分适度增加时,由于水膜的拉力,反而使其微具粘结性。此外,土壤有机质对粘结性有良好影响,因为腐殖质能包裹粘粒,并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减低土壤分散度。

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如以钠为主,可增加土壤的粘结性,而以钙为主时,则可降低粘结性。

2.土壤粘着性土壤粘着性(soil stickiness)指土粒粘附于外物的性能。粘着性的大小决定于土壤与外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影响因素与粘结力相同。

土粒愈小,土壤粘着性愈强,粘粒和粘土的粘着性大于砂粒和砂土,因为细粒活性表面积大,与农具接触面大。

同一土壤的粘着力因含水量不同而异。干土无粘着性表现,湿润的土壤粘着力随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因为含水量增高时,土粒与其他物体之间建立水膜的联系而增加粘着性,但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全蓄水量的80%以上时,由于水膜过厚,联接外物与土粒的能力减弱,粘着力又降低。

3.土壤的可塑性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icity)指土壤在湿润状态下,能被塑造并保持其所取得形状的性能。土壤只有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才表现出可塑性。当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称为可塑下限;当可塑状态开始消失时的含水量,称为可塑上限。在上塑和下塑之间,是土壤的塑性范围,称为塑性值。塑性值越大,可塑性越强。

土壤粘粒愈多,土粒愈细,土壤可塑性愈强,砂土可塑性弱。土壤中吸收性钠离子可以增加土壤的可塑性,而吸收性钙离子则能抑制土壤的可塑性。

可塑性与耕作难易及耕作质量关系密切。在塑性范围内,进行土壤耕作较难,同时犁锄等操作,都不能达到使土块破碎、松土和创造良好结构的目的。

4.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土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swell-shrink capacity)指土壤因吸水而膨胀,脱水干燥而收缩的性质。这种性质与土壤的胶体含量和种类以及吸收性阳离子的种类有关。胶体含量少,质地粗的砂土表现不出胀缩性,而粘土或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则胀缩性较大。粘土矿物中,含蒙脱石多的粘土胀缩性最大,含高岭石多的粘土胀缩性较小。有机质含量与胀缩性的关系较复杂,一方面有机质本身具有巨大的胀缩性,可以影响土壤的胀缩性。另一方面,有机质又可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而减少土壤的胀缩性。被吸收钠离子所饱和的胶体,具有强烈的胀缩性,被钙饱和的胶体则胀缩性很小,因此各种土壤的胀缩性也是不同的。

此外,土壤胀缩性亦决定于土壤水分,一般是吸水膨胀,失水则干缩,因为吸水后会使粘粒和有机质的体积增大,表现出膨胀性。水分冻结时体积增大,也会引起土壤膨胀。

二、土壤耕性

1、土壤耕性(soil tilth)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性状,包括耕作难易,宜耕期长短及耕作质量等,它是土壤各种理化特性在耕作上的综合表现。

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的耕性。

土壤耕作的难易主要指耕作时土壤对农具阻力的大小,这种阻力如抗压力、抗楔入、抗位移等。耕性好的土壤一般是耕作阻力小,质地轻,有机质含量多。结构性良好者易耕、省力。适耕期的长短、耕作质量的好坏,也与这些性质成正相关,此外还与土壤含水量和耕作技术有关。

2、土壤结构性与土壤耕性的关系如下

3、调节土壤的耕性:

(1)增施有机肥

(2)客土改良质地

(3)合理灌排,适时耕作

建筑料放射性核素镭、钍、钾模拟试卷(B)

单项选择题 1.B类装修材料外照射指数Ir的限量值为不大于()。 A.1.0 B.1.3 C.1.5 D.1.9 2.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不包括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限量为: ()。 A.I Ra≤ 1.0,Ir≤ 1.0 B.I Ra≤1.0,Ir≤1.3 C.I Ra≤ 1.3,Ir≤ 1.9 D.I Ra≤1.0,Ir≤2.8 3.民用建筑工程中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不包括:()。 A.砌块B.瓦C.石膏制品D.砖 4.检测无机建材放射性时,将样品粉碎磨碎至粒径不大于()mm。A.0.12 B.0.16 C.0.20 D.0.25 5.测定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取样时,样品称重应精确到g。 A 0.1 B.0.01 C.1 D.0.001 6.空心率大于()%的建筑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钾-40的放射比活度应同时满足内照射指数IRa 不大于1.0、外照射指数I γ不大于1.3。 A.20 B.25 C.30 D.35 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岗岩石或瓷质砖使用面积大于() m2时,应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材料分别进行放射性指标复检。 A.200 B.500 C.800 D.1000 8.B类装修材料内照射指数I Ra的限值为不大于()。

A.1.0 B.1.3 C.1.5 D.0.9 9.A类装修材料内照射指数I Ra的限值为不大于()。 A.1.0 B.1.3 C.1.5 D.0.9 10.C类装修材料外照射指数Ir的限值为不大于()。 A.1.0 B.1.3 C.1.5 D.2.8 11.包括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限量为()。 A.I Ra≤ 1.0,Ir≤ 1.0 B.I Ra≤1.0,Ir≤1.3 C.I Ra≤1.3,Ir≤1.9 D.Ir ≤2.8 12.放射性材料取样时,随机抽取样品份()。 A,一B.二C.三D.四 13.随机取样时每份不少于()kg。 A.1 B.2 C.3 D.4 14.依据《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15.当样品中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之和大于 37Bq·kg-1 时,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要求测量不确定不大于()%。 A.10 B.20 C.30 D.40 16.下列哪些属于I类民用建筑工程()。 A.医院和学校B.展览馆C.书店D.文化娱乐场所

土壤的腐蚀性评估

土壤的腐蚀性评估 Coppe,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 化学研究所,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巴西 恩普里萨Brasileira德Pesquisa Agropecuária(巴西农业研究公司),里约热内卢,巴西 摘要: 把土壤作为腐蚀性环境进行研究变得开始有必要了,这是因为材料和环境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引起的材料退化已显示出来。在这些工作中,巴西东南部地区土壤的腐蚀性已经被研究了。在这个区域,收集到了位于靠近矿浆管道的不同点的16个样品。为了更好地理解的土壤腐蚀性,下面分析了已经准备好的由土壤样品制备的溶液:离子色谱分析法测定;等离子体放射测定和pH的测量方法。结果表明了目前土壤成分中所包含的的元素数量对这个环境的土壤腐蚀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土壤腐蚀性的评价重要的是选择有效的方法,以保护地下结构和避免由管道故障引起的土壤污染。 关键词:腐蚀;土壤;管道;土壤成分 1.介绍 作为腐蚀性环境对土壤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归因于埋在地下的管道和储油罐,因为它们的恶化可以代表着几年来的一个现实的经济和环境问题。 许多参数可以影响土壤腐蚀性,但较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具有代表性土壤的腐蚀性。 自从全国腐蚀工程协会成立于1948年,对土壤腐蚀性概念理解的增加是有目共睹的。

其实,对环境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和一个更好的土壤侵蚀剂的理解对地下结构足够的更多的保护,避免泄漏的发生,作为结果,导致土壤的污染,是有必要。 根据Trabanelli等人(1972),土壤可被视为一种一般极性的胶体毛孔特征的体系。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间可装满水或气体。 费雷拉(2006)提到,当土壤与大气和海水或其他环境相比时,很难被归类为潜在的腐蚀性,因为它非常复杂。海水,依据腐蚀专家提出明确的特点,以及同样相关的环境,使标准化的分类被用来表示:城市,海洋,工业和农村环境。 土壤的腐蚀性可理解为一种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腐蚀现象的能力。土壤被定义为一个电解质,这也可以理解为电化学理论。 1.1物理化学特性 由于它最初是观察到的,土壤作为腐蚀性环境的研究必须考虑归因于大量的埋在地下的管道管线,燃气线路和储存燃料与一般储存的罐。管道和含有易燃材料的储存箱材料的腐蚀消耗,使有可能发生穿孔泄漏,以及作为结果,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也可能引发着火和爆炸,这些可能性已经在一些场合验证。 土壤退化是一个过程,它描述了人类对降低当前和/或未来用于支持人类生活的土壤能力的感应现象。土壤退化是不受欢迎的。这导致我们的土地用处和产量降低。作为蓄水量能力的标准,其中有效养分和生物活性的下降,使土壤变得更不能够支持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最终的退化是削减或丧失其物质组成。酸化、盐化、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损耗、压实、化学污染物、山体滑坡、侵蚀所有这些土壤退化的形式都是由于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惯例所导致的(Oldemanetal., 1991)。 土壤的形成取决于气候,母质,(起源是岩石),生物活性,地形和时间。降水量是较大的气候因素。高pluvio度量指标区使土壤变酸。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及评价指数

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及评价指数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单位

二、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9!, Z10!, Z11!, Z12! Dim Bo!, B1!, Ba!, Bk!, Be! Dim a!, b!, c!, d! If Check1.Value = 1 Then Z1 = 4 If Check2.Value = 1 Then Z1 = 2 If Check3.Value = 1 Then Z1 = 0 If Check4.Value = 1 Then Z1 = -2 If Check5.Value = 1 Then Z1 = -4 If Check6.Value = 1 Then Z1 = -12 If Check7.Value = 1 Then Z1 = -12 a = Val(InputBox("请输入测得土壤电阻率(Ω·cm)")) If a > 50000 Then Check8.Value = 1 If a > 20000 And a <= 50000 Then Check9.Value = 1 If a > 5000 And a <= 20000 Then Check10.Value = 1 If a > 2000 And a <= 5000 Then Check11.Value = 1 If a > 1000 And a <= 2000 Then Check12.Value = 1 If a < 1000 Then Check13.Value = 1 If Check8.Value = 1 Then Z2 = 4 If Check9.Value = 1 Then Z2 = 2 If Check10.Value = 1 Then Z2 = 0 If Check11.Value = 1 Then Z2 = -2 If Check12.Value = 1 Then Z2 = -4 If Check13.Value = 1 Then Z2 = -6 If Check14.Value = 1 Then Z3 = 0 If Check15.Value = 1 Then Z3 = -1 If Check16.Value = 1 Then Z4 = 2 If Check17.Value = 1 Then Z4 = 0 If Check18.Value = 1 Then Z4 = -1 If Check19.Value = 1 Then Z4 = -3 If Check20.Value = 1 Then Z5 = 0 If Check21.Value = 1 Then Z5 = 1 If Check22.Value = 1 Then Z5 = 3 If Check23.Value = 1 Then Z5 = 0 If Check24.Value = 1 Then Z5 = -2 If Check25.Value = 1 Then Z5 = -4 If Check26.Value = 1 Then Z5 = -6 If Check27.Value = 1 Then Z5 = -8 If Check28.Value = 1 Then Z5 = -10 If Check29.Value = 1 Then Z6 = 0 If Check30.Value = 1 Then Z6 = -3 If Check31.Value = 1 Then Z6 = -6

金属在土壤中的腐蚀

金属在土壤中的腐蚀 林清枝 金属在大自然中经常遭到的各种电化学腐蚀、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和海水腐蚀等。这些腐蚀有个共同特点,即主要是吸氧腐蚀(电化学腐蚀中,是氧分子接受电子),但它们又具有各自的规律。如今,随着现代比城乡建设,地下设施日益增多,金属构件遭到的腐蚀日趋严重,研究并了解土壤的腐浊规律显得有格外意义。由于土壤的组成及结构的复杂性,其腐蚀远比大气腐蚀复杂得多,本文仅就土壤的腐蚀类型作些分析。常见的土壤腐蚀有: 一、差异充气引起的腐蚀 由于氧气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金属腐蚀,称为差异充气腐蚀。土壤的固体颗粒含有砂子、灰、泥渣和植物腐烂后形成的腐植土。在土壤的颗粒间又有许多弯曲的微孔(或称毛细管),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可通过这些微孔而深入到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可通过这些微孔而深入到土壤内部,土壤中的水分除了部分与土壤的组分结合在一起,部分粘附在土壤的颗粒表面,还有一部分可在土壤的微孔中流动。于是,土壤的盐类就溶解在这些水中,成为电解质溶液,因此,土壤湿度越大含盐量越多,土壤的导电性就越强。此外,土壤中的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部分停留在土壤的缝隙内,土壤中的含氧量也与土壤的湿度、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干燥的砂土中,氧气容易通过,含氧量较高;在潮湿的砂土中, 氧气难以通过,含氧量较低.;在潮湿而又致密的粘士中,氧气的通过就更加困难,故含氧量最低。埋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如果通过结构和干湿程度不同的土壤将会引起差异充气腐蚀,假如,铁管部分埋在砂士中,另一部分埋在粘土中,由腐蚀电池阳极Fe-2e→Fe2+ 阴极1 2 O2+H2O+2e→2OH- 不难看出,因砂土中氧的浓度大于粘士中氧的浓度,则在砂土中更容易进行还原反应,即在砂土中铁的电极电势高于在粘土中铁的电极电势,于是粘土中铁管便成了差异充气电池的阳极而遭到腐蚀。同理,埋在地下的金属构件,由于埋设的深度不同,也会造成差异充气腐蚀,其腐蚀往往发生在埋得深层的部位,因深层部位氧气难以到达,便成为差异充气电池的阳极,那些水平放置而直径较大的金属管,受腐蚀之处亦往往是管子的下部,这也是由差异充气所引起的腐蚀。 二、微生物引起的腐蚀 如果土壤中严重缺氧,又无其他杂散电流,按理是较难进行电化学腐蚀的,可是埋在地下了的金属构件照样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人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被土壤腐蚀的金属,发现有种细菌,其形状为略带弯曲的圆拄体,长度约为 2 ×10-6m,并长有一根鞭毛。细菌依靠鞭毛的伸曲,使其躯体向前移动。由于它

材料土壤腐蚀试验规程

材料土壤腐蚀试验规程 【起草单位】国家材料环境腐蚀站网综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土壤腐蚀 【编号】ecorr-03 【发布日期】2008 【归档日期】2008-04-13 【摘要】 第一部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站网材料环境腐蚀试验总则 1前言 1.1 目的 为确保我国材料(制品)环境腐蚀试验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统一现有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的试样制备、投样、取样、试验、检测及评价等方法,特制定本总则。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作为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和结果评定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腐蚀试验及结果评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该总则下分别制定大气腐蚀、水环境腐蚀和土壤腐蚀试验规程的通则和细则。 2 试样 2.1 试验材料 用于环境腐蚀试验的材料,应选择自然环境中的常用材料和在技术上、经济上有发展前途的新材料,同时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或基准材料以便对比分析。 用于环境腐蚀试验的材料,原则上应该由中心组织购买,试样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制备。同一批试样,其材料规格、化学成分、制造和热处理工艺以及表面状态应相同,并有完整记录,最好选用同一生产批号的材料。 2.2 试样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态 试样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态视试验材料种类、环境类型和试验目的而定,具体细节见相关国家标准和试验规程细则。 2.3 试样数量 用于同一试验目的的平行试样数量,不得少于三个。对于标准材料,应再增加两个。 试样的总数量与试验周期有关。如果需要性能测试,尤其是破坏性测试,试样应相应增加。 2.4 试样的标识 为便于中心对原始数据的管理,所有试样尽量采取统一标识。试样编号内容建议包含如下信息:材料种类、试验地点(和/或曝露方式)、试验周期、试片序列号等。试样标识方法由细则确定,应保证试样标识在试验和评定过程中清晰可辨。 2.5 空白试样 各种试验材料均应预留适当数量的空白试样,并放在清洁的干燥器中储存,以备在结果评定时比较之用。 2.6 参比试样 当试验新材料、改进材料或改进工艺时,采用原有(已知)材料、工艺制作的参比试样进行对比试验,参比试样应与新材料试样在相近位置同时进行试验。 2.7 试样的保管 制样单位试样制作完成以后,包装、运输、试验站接收、复验直至投试过程中都应妥善保管,避免因外观损坏等而影响试验结果。评定后的试样,应妥善保存,使其不再遭到腐蚀而改变其表面状况。根据材料种类的不同,评定后的试样由试验站和试样归口单位分散保存,保存至课题结束后2年以上。 3 试验

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万方数据

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作者:王淑英, Wang Shuying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四厂 刊名: 油气田地面工程 英文刊名:OIL-GAS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0,29(7)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翁永基.李相怡.Weng Yongji.Li Xiangyi塔里木地区材料的腐蚀和钢铁-土壤腐蚀模型[期刊论文]-腐蚀与防护2000,21(8) 2.司振朝变电站接地网的腐蚀与防护[会议论文]-2005 3.黄小华.邵玉学.HUANG Xiao-hua.SHAO Yu-xue变电站接地网的腐蚀与防护[期刊论文]-全面腐蚀控制 2007,21(5) 4.贾鹏军.JIA Peng-jun西气东输管道西段土壤腐蚀性评价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化工2011,40(1) 5.陈坤汉.杨道武.宋刘斌.张正华电力接地网在土壤中腐蚀性因素的分析[会议论文]-2007 6.张秀莲.李季.余冬良.ZHANG Xiu-lian.LI Ji.YU Dong-liang土壤对埋地管道腐蚀性的调查与分析[期刊论文]-煤气与热力2010,30(3) 7.黄辉.张华.HUANG Hui.ZHANG Hua埋地钢质管道腐蚀环境检测与评价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全面腐蚀控制2008,22(6) 8.陈坤汉.杨道武.朱志平.杨海军.CHEN Kun-han.YANG Dao-wu.ZHU Zhi-ping.YANG Hai-jun接地网在土壤中的腐蚀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电瓷避雷器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b14050592.html,/Periodical_yqtdmgc201007059.aspx

土壤腐蚀防护

埋地金属管道的腐蚀与防护 (陕西科技大学) 摘要通过对埋地金属管道腐蚀机理、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具体的防腐蚀措施。 关键词管道腐蚀土壤腐蚀防护阴极保护 管道是工业生产与民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于腐蚀性的环是管道运输中的主要设施。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速度的提高,管道建设也在飞速发展。管道埋设在地下,腐蚀与防护问题一直是关系到管道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1金属在土壤中的腐蚀机理 金属材料受到周围土壤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破坏,称为金属的土壤腐蚀。 埋地金属管道的腐蚀发生在含水的环境下,在性质上属电化学过程。潮湿的土壤是电解质。金属管道的腐蚀过程涉及金属失去电子(氧化反应)的过程,见式(1),而失去的电子被另外的还原反应所消耗,例如氧和水的还原反应,分别见式(2)和式(3)。 Fe—Fe2++2e (1) 02+2H20+4e——+40H一(2) 2H20+2e—H2+20H一(3) 氧化反应一般称为阳极反应,而还原反应一般称为阴极反应,两个电化学反应对腐蚀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氧化反应造成了金属的实际损失。 氧化和还原反应也被称为半电池反应,它们可以局部发生在金属的同一点或者分开发生。当这些电化学反应被分开的时候,这个过程称为差异腐蚀电池。金属管道的土壤腐蚀常常是由于存在不同类型的差异腐蚀电池。常见的腐蚀电池包括充气差异腐蚀电池和电偶腐蚀电池。由于管道的不同部分暴露在土壤中不同的氧浓度下,电池因管道表面性质或者土壤化学物质的不同而发生的腐蚀称充气差异腐蚀电池;当两种具有不同电极电位的材料相联接,而且置于腐蚀性的环有不同电极电位的材料相联接,而且置于腐蚀性的环境 2土壤的腐蚀性及影响因素 土壤是一个由气、液、固三相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还生存着土壤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也会对材料产生腐蚀。有时还存在杂散电流的腐蚀问题。土壤的腐蚀性既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关,还与被测材料及两者互相作用的性质密切相关。 土壤腐蚀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测材料(碳钢) 碳钢的成分对土壤腐蚀性的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是金属材料本身的金相组织等,如碳钢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土壤腐蚀较重,此外,材料中的夹杂物周围和晶界常常产生优先腐蚀。 (2)土壤盐分 土壤中的盐分对材料腐蚀的影响,除了对土壤腐蚀介质的导电过程起作用外,还参与电化学反应。土壤中可溶盐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所以土壤介质中的含盐量与土壤电阻率有明显的反相笋系。含盐量还能影响到土壤溶液中氧的溶解度,含盐量高,氧气溶解度就会下降。于是削弱了土壤腐蚀的电化学阴极过程,同时还会影响土壤中金属的电极电位。土壤中的阴离子对金属的腐蚀影响较大,因为阴离子对土壤腐蚀电化学过程有直接的影响。Cl对金属材料的钝性破坏很大,促进土壤腐蚀的阳极过程,并

影响土壤腐蚀的因素

影响土壤腐蚀的因素 土壤的腐蚀性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含盐量 土壤中含有多种矿物盐,其可溶盐的含量与成分是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些成分还参与电化学反应,从而对土壤腐蚀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土壤中可溶盐的含量都在2%以内,很少超过5%。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含镁、钾、钠、钙元素的盐类。因为铁盐大都是可溶盐,所以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越大,土壤腐蚀性越强。 2.含水量土壤中总是有一定量的水分,含水量不同,土壤的腐蚀性不同。 (1)土壤含水量很低时,腐蚀性一般不大; (2)含水量增加,电解质溶液增多,腐蚀原电池回路电阻减小,腐蚀速度增大; (3)含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土壤中的可溶盐已全部溶解,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不再有新的盐分溶解,腐蚀速度不再有较大的变化。 3.含氧量如前所述,O2是金属腐蚀的去极化剂,其存在,可以加速金属的腐蚀。土壤中含氧量增加,可以减小阴极反应所受阻力,增加腐蚀电池的腐蚀电流即提高腐蚀速度。由此,可以认为氧的存在可以起到去极化作用。土壤中含氧量的大小与土壤的深度、结构、渗透性、含水量、温度和生物活动等因素有关。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疏松的土壤,含氧量较高;沼泽土和粘性较强的土壤,含氧量较低。 4.细菌 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含氧量越大,土壤腐蚀性越强。但是在某些缺氧的土壤中仍发现存在严重的腐蚀,这是因为有细菌参加了腐蚀过程。土壤中与金属腐蚀有关的细菌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属于厌氧性细菌,即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土壤中非常缺氧,而且有不存在氧浓差电池及杂散电流等腐蚀大电池时,腐蚀过程是很难进行的。但是,对于含有硫酸盐的土壤,如果有硫酸盐还原菌的存在,腐蚀不但能顺利进行,而且更加严重。细菌腐蚀并非它本身对金属的侵蚀作用,而是细菌生命活动的结果间接地对金属腐蚀的电化学过程产生影响。据(阿果石油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2b14050592.html,)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影响腐蚀过程。 (1)新陈代谢产物的腐蚀作用:硫酸盐还原菌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可以促进金属的腐蚀。 (2)生命活动影响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过程对腐蚀电池的阴极过程能起到促进作用。 (3)改变金属所处环境的状况:细菌的存在,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氧浓度、盐浓度,pH

论述土壤腐蚀的防护措施

论述土壤腐蚀的防护措施 XXX1 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12班,学号XXXXXX 摘要:本文论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腐蚀的影响、土壤腐蚀的类型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土壤;腐蚀;防护措施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on soil corrosion, types of soil corrosion and its protective measures. Keyword:Soil;corrosion; protective measures 1.土壤腐蚀 土壤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腐蚀,土壤中含有水分、盐类和氧等。大多数土壤是中性的,但有些碱性的砂质粘土和盐碱土,PH值为7.5~9.5。也有的土壤是酸性腐殖土和沼泽土,PH 为3~6.。土壤含有固体颗粒沙子灰泥渣和植物腐烂后的腐殖土。土壤的结构和性质是不均匀的、多变的,土壤的固体部分对埋设在土壤中的物体表面来说,是固定不动的,而土壤中的气、液相特点、土壤组成和性质的复杂多变性,使不同的土壤腐蚀性相差很大,也使土壤腐蚀的防护存在更多的多变性。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腐蚀的影响 2.1 孔隙度 孔隙度大有利于保存水分和氧的渗透。通透性好可加速腐蚀过程,但透气性太大可阻碍金属的阳极溶解,易生成具有保护能力的腐蚀产物层。 2.2 含水量 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多种方式存在,有些紧密粘附在固体颗粒的周围,有些在微孔中流动或与土壤组分结合在一起。当土壤中可溶性盐溶解在其中时,就组成了电解液。土壤中含水量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存在着一个最大值。当含水量低时,腐蚀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含水量时,腐蚀率达到最大值再增加含水量,其腐蚀性反而下降。 2.3 含氧量 土壤的透气性好坏直接与土壤的孔隙度极紧度,土质结构有密切关系。紧密的土壤中氧气的传递速度较慢,疏松的土壤中氧气的传递速度较快。在含氧量不同的土壤中,很容易形成氧浓度电池而引起腐蚀。 2.4 盐分 土壤中的盐分除了对土壤腐蚀介质的导电过程起作用外,还参与电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土壤的腐蚀性。它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含盐量越高,电阻率越低,腐蚀性就越强。 2.5 含水量 水分使土壤成为电解质,是造成电化学腐蚀的先决条件。PH值:即土壤的酸碱性强弱指标。它是土壤中含盐分的综合反映。金属材料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腐蚀最强。中性、碱性土壤中腐蚀较小。 2.6 微生物 在缺氧的土壤中,如密实、潮湿的粘土处,这种条件下很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很有可能引起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均匀性,从而造成氧浓差电池腐蚀,这会促进金属材料的腐蚀过程,还能降低非金属材料的稳定性能。 2.7 电阻率

土壤放射性核素的来源与迁移

土壤放射性核素的来源与迁移 放射性是某些元素原子核裂变是发生的能量以电磁放射或快速粒子形式进行的释放过程,而元素的同位素物质可散发射线的称为放射性核素。自然环境中存在许多放射性核素,包括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38U和232Th等)和人为放射性核素(主要有137Cs、134Cs、 90Sr、240Pu、131I 等)。天然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人体内照射剂量和外照射剂量都很低,它们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可是,随着核技术尤其是核电站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中的核素衰变引起电离辐射造成了人体多种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目前,核废物处置方法主要是深度地质处置,即将放射性废物处置库建造在深度地质层中,使用工程的和天然的多层屏障将废物隔离起来[1]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层屏障必将遭到破坏,废物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就会或多或少地随着地下水流或岩石裂隙从地下废物库中扩散、迁移到岩层或土层中。土壤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大大影响到其他圈层中核素的含量与分布。因此,了解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以及其迁移规律对指导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 1土壤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1.1成土母质“原生放射性核素”指的是在地球形成期间出现的原 子序

数大于83 的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一般分为铀系、钍系 和锕系三个系列,它们通过放射性衰变,产生大量a、B和丫 射线,对地球环境产生强烈的影响。其中具有足够长半衰期,以致至今仍能探测到,并意义重大的有40K、238U和232Th。铀和 钍还能通过衰变产生一系列的放射性子代系列。这些放射性核素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主要贮存于岩石圈中。研究表明地壳中的岩石大部分都含有铀和钍[2],238U、232Th含量以岩浆岩最高,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低;40K含量也以岩浆岩为最高, 但以变质岩最低。其中花岗岩中238U、232Th含量较高,而我国花岗岩出露广泛,这是我国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1.2核能利用 1.2.1 核爆炸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落下灰是迄今土壤环境的主要放射性污染源,对生物圈影响深远。核爆炸时大约有170 种放射性同位素被带到对流层中,其中主要是U和Pu的裂变产物⑶。它们首先会对其爆炸中心周围的土壤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在风和降水的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布,沉积到土壤环境中造成放射性污染。 1.2.2核工业核能生产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铀燃料生产、反 应堆动 力生产、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废物处置等一系列工业流程,所有这些环节都有可能造成环境的放射性污染。 1.3 磷钾肥的使用化肥中的磷肥和钾肥都不同程度的含有放射性核素,因此,施用化肥可能会引起环境放射性增加。尽管如此,许多研

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目次 一、编制背景 (3) 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 (3) 三、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4) 四、主要工作过程 (5)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 (5)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科技[2013]526号文《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关于标准项目的制定任务安排,由国网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编写,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成都桑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参与编写。 由于交流接地网在土壤中腐蚀、减薄、断裂会对电网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为了能给接地网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并合理评估在运接地网土壤环境的腐蚀性,本标准对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的交流钢质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的范围、术语和定义、总则、土壤腐蚀性单指标评价、多指标评价、土壤腐蚀性试验评价、点蚀、土壤电阻率、土壤水溶液、检查片、土样的采集、土壤指标分析、土壤指标筛选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一、编制背景 1、接地网埋设于地下,接地网周围的土壤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会对接地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化学腐蚀作用。接地网材料的完整性关系到电气设备及人身财产的安全,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在接地网选材设计和在运阶段,现行的电力行业标准中尚无系统的对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进行评价的规定。本标准可一定程度上弥补此类不足。 2、本标准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及文献,在参考国内外现有标准有关土壤腐蚀性评价的内容基础上制定,对腐蚀性评价中涉及的流程、方法、要求等进行了规定,有较强的针对性并能指导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实际应用。 3、本标准对接地网的土壤腐蚀评价分级进行了规定,可对接地网的设计、选材、状态评估及预测提供技术指导,对维护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主要原则及思路 1、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科技[2013]526号文《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关于标准项目的制定任务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编写组调查研究了近年来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科研和工程的实践经验,参考相关技术规范,编制了本标准。 2、为保证本标准在电力行业保持领先水平,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国外先进的标准,并符合国家标准GB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和GB 50169-2006《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接地材料的要求,本标准中的材料及试验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 3、本标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传承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针对土壤腐蚀性理化指标众多试验繁杂这一不足,提出了指标筛选方法,剔除对土壤腐蚀性评价结果影响甚微的指标,可以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率的前提下,减少评价指标的数目,实现对某一地区土壤腐蚀性的快速评价。 4、“范围”中,对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划分,对本标准适用的接地网类型、接地网材质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土壤耕性教学设计

《土壤耕性》教学设计 高一农林郭东攀 教学内容: 高教版中职教材《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第二节P123-125(土壤耕性) 教学重点: 1、旱地土壤的剖面构造及特点 2、土壤耕性的表现 3、土壤耕性的改良措施 教学难点: 1、旱地土壤与水田土壤剖面的不同点 2、土壤宜耕期的确定方法及土壤耕性改良的措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能认识不同类型土壤的剖面构造 2、能说出旱地土壤剖面各层的性质与作用 3、能说出土壤耕性的含义及表现 4、能掌握生产上确定宜耕期的方法 5、能掌握土壤耕性调节的方法措施 二、温故入新: 1、土壤的形成过程 2、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三、自主学习; 1、什么是土壤剖面? 2、自然土壤剖面有哪几个结构层次? 3、旱地土壤的结构层次及各层的性质特点。 4、水田土壤的结构层次。 5、土壤耕性的含义及表现 6、确定土壤宜耕期的方法 7、土壤耕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良措施。

四、释疑解惑 五、信息反馈 1、()是土壤内部性质的外在表现。 A、土壤质地 B、土壤耕性 C、土壤结构 D、土壤剖面形态 2、旱地土壤中,()是保水保肥也是作物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 A、耕作层 B、犁底层 C、心土层 D、底土层\ 3、()是土壤耕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A、土壤结持性 B、土壤结构性 C、土壤质地 D、土壤水分 4、一般水田土壤可分为、、、 、、等层次。 5、在农业生产上确定宜耕期的具体方法有、、 等三种。 6、识图: 8、旱地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在生产上的作用 9、生产上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有哪些? 六、确定任务: 1、识记教材理论知识点 2、实地观察旱地土壤的剖面结构 3、实地确定宜耕期,掌握宜耕期的确定方法 4、对当地土壤的宜耕性及耕性改良的措施进行调研 5、自主预习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的内容

土壤腐蚀性记录

土壤腐蚀性记录

CKCS-JL-TG-16-2014 pH值测试记录(玻璃电极法) (土壤腐蚀性)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环境温度:℃湿度:% 取土日期:分析日期: 土样编号 取土 深度 (m) 土水比 水温 (℃) 颜色 pH计测 定值 注:1.所用仪器设备:PHS-25型酸度计; 2.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合格、检查正常方参与试验。分析:校对:

CKCS-JL-TG-17-2014 钙离子(Ca 2+)测试记录( EDTA 二钠络合滴定法) (土壤腐蚀性)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2.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环境温度: ℃ 湿度: % 取土日期: 分析日期: 土样编号 称取风干试样质量s m (g) 风干试样含水率ω(%) 浸出液用纯水体积w V (mL) 吸取浸出液体积Vs (mL) 滴定初 读数(mL) 滴定终 读数(mL) 试剂消 耗量 (mL) 标准溶 液浓度 EDTA (mol/L) 注:1.()()()()1000 01.01c V Ca b 2?+?? ?= + s w m Vs V EDTA EDTA ω ()40 b 22?=++Ca Ca 式中 ()+ 2Ca b ------钙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mmol/kg 土); + 2Ca ------钙离子含量(mg/kg 土); () EDTA c ------EDTA 二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 EDTA V ------EDTA 二钠标准溶液用量(mL );

第十章 土壤耕性

第十章土壤耕性 第一节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一、土壤的物理机械性 1、粘结性:指土粒之间相互吸引粘合的能力。也就是土壤对机械破坏和根系穿插时的抵抗力。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有机质缺乏的土壤,粘结性强。 2、粘着性:土壤粘附外物的性能。是土壤颗粒与外物之间通过水膜所产生的吸引力作用而表现的性质。在土壤湿润时产生。水分过多时,粘着性下降。 3、可塑性:土壤在适宜水分范围内,可被外力揉捏成各种形状,在外力消除后和干燥后,仍能保持原形的性能。 粘粒是产生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的物质基础,水分条件是表现强弱的条件。 4、土壤压实:是由人畜、机具在土壤上通过时,引起土壤孔隙减少、土壤变紧的现象。每平方米土地上每天超过15人次践踏时,土壤就会板结,植物高度减少15%——20%。 仍能保持原形的性能。 二、土壤耕性 1、耕作的难易程度:指土壤对机具的阻力大小。 2、耕作质量:耕作后,土壤性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疏松、细碎、平整利于植物生长。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有机质。 第二节土壤质地的改良 粘重土、砂质土以及渣砾质土壤都有严重的土壤肥力缺陷。 (一)粘重土壤的改良 1、掺沙子或砂土,是最根本方法。 改良前,应先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计算掺沙(砂)量。河沙(0.5——0.1毫米)最好。风积沙,应去除>2毫米的部分。海岸沙,应将盐分洗掉。 2、翻砂压淤。在冲积母质中,粘土层的下面有砂土层(腰砂),可采用深翻措施。 3、施用膨化岩石类。珍珠岩、膨化页岩、岩棉、陶粒、浮石、硅藻土等。在草坪建植中, 不要用粉煤灰或炉渣(碱性)。 4、施有机肥。施C/N高的有机物料时,应配合氮肥的使用。 (二)砂质土壤的改良 1、掺入粘土、河泥、塘泥等。 2、翻淤压砂。 3、施用腐熟的细质有机肥、泥炭。 4、翻压绿肥 (三)碴砾质土壤的改良 1、对耐旱的树木、灌木,渣砾含量<30%时,,可以不改良。 2、栽花、种草时,大的渣砾应尽量挖走。必要时要过筛,去除渣砾。 3、渣砾过多如超过50%时,植物无法生长,应掺土,或采用换土的方法。 对专用绿地:如高尔夫球场、足球场、赛马场对土壤不同层次的土壤质地有特殊的要求。 第三节土壤结构的改良 一、不良的土壤结构 块状结构:漏风、跑墒、压苗、妨碍根系穿插; 片状结构:通透性差、易滞水,扎根阻力大; 散砂结构:漏水漏肥、贫瘠易旱,水蚀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