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转型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_以杭州为例

规划转型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_以杭州为例
规划转型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_以杭州为例

规划转型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

——以杭州为例

汤海孺

摘要: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型、我国进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生态的新阶段,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从扩张性规划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面临重大转型。本文结合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实践,从文明转型、城镇化转型、治理方式转型、城市转型视角分析了规划转型的背景,总结了规划转型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内涵发展的发展方式、全域统筹的规划作用、空间政策的规划内容、过程控制的规划管理”的总体规划特点,并从总体规划“守底线、谋发展、严保护、求和谐”四大核心任务出发,重点探讨了规划转型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规划转型,城市总体规划,杭州,挑战

引言

“城市规划未来三十年将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更多的重点将放在制度建设与土地用途的转换上1”(赵燕菁,2014)。深圳已在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2;上海提出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3;苏州土地增量己到极限4;杭州土地也走向紧增量供给5;城市规划正面临转型。

1 规划转型的背景

首先,文明转型要求转变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即要从以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的生产体制为特征、引发环境污染的工业文明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引自赵燕菁,城市规划的下一个三十年,北京规划建设,2014(1)。

2深圳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城市人口、环境承载力“四个难以为继”,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心转向城市更新,进行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的“三旧改造”。

3上海2013年市域建设用地占比已达45%。上海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转型。

4苏州土地增量己到极限,2013年市域土地供给量的56%是从盘活存量土地取得的。2013年市域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已接近30%,市域可建设用地已用去81%,市区达到73%。

5杭州2012年市区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已达30.5%,近几年农转用指标下降为年均16平方千米。

其次,城镇化转型要求转变规划的重点和手段。即要改变过去重产业轻环保,重城市轻乡村,重本地人口城市化轻外来转移人口市民化,重用地扩张轻优化结构和人口集聚,产城脱节、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发展方式,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要求“城市规划要由从扩张性规划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6”。国土部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控特大城市新增用地,保生活用地,减工业用地。

再次,治理方式转型也要求转变规划编制的理念和方法。即要从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转向自上而下的落实要求与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相结合;从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割据式管理转向统筹兼顾、部门协同的系统管理。

最后,城市转型发展也要求加快规划转型的步伐。包括产业结构提升、创新功能培育、空间利用提质增效、城乡统筹、邻避设施规划及建设等都离不开规划的引领和管理。需要推进有限发展(空间集聚)、有序发展(循序渐进)和有效发展(讲求效益)。

2 规划转型下的总体规划特点

城市总体规划是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纲领和法定蓝图;是调控和统筹城市各项建设的协调平台。然而,增量用地的规划与存量用地的规划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基本目标上,前者着眼于设施配套的规模得当、布局合理、与设置齐全;而后者着眼于功能升级、设施完善、文化复兴、环境整治。在政府角色上,前者,政府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建设的参与者;而后者,政府则充当多方利益的协调者。规划方法上,前者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确定规划方案,重点研究空间结构,不太关注土地权属;而后者则是自下而上,由业主自愿、政府引导,重点研究空间模式,尊重现状物权和公民其它合法权益。开发方式上,前者是一次规划、整体开发;后者是尊重现有空间尺度、街道肌理、历史建筑和地方文化,采用协作式、渐进式、小尺度的城市更新方法。在强制性内容上,前者以确定性质、总量、结构方式表达,具体坐标可深化调整;而后者则对现状内容以定坐标方式表达、对需增加的内容以定总量、定结构方式表达7。

为此,结合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路8,转型规划有以下新特点:

6引自2014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

7张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思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2014年创新论坛,2014.4.18。

8徐毅松,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2014年创新论坛,

2014.4.18。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经济导向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幸福宜居、服务均等、适应老龄化和品质生活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尊重物权、实施公众参与、开门做规划。

二是突出内涵发展的发展方式,关注空间资源分配和利用的有效性、公平性,从资源利用无限供给转向有序有限供给,从增量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效率提升,从粗放低效发展转向集约高效发展,从外延发展型规划转向内生增长型规划。

三是突出全域统筹的规划作用,从城市转向区域、城乡,多规衔接、部门协同。统筹兼顾、综合协调。

四是突出空间政策的规划内容,从愿景式终极思维转向底线型过程控制、从技术蓝图转向空间政策。强化多规衔接,建立政策导向为核心的空间管控体系。发展目标与指标、产业空间政策对接发展规划;开发边界、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对接国土规划;产业准入、环境容量对接环境规划;政策指引对接部门政策,政策分区强化空间政策;使城市总体规划由单一空间布局方案转向“发展目标——实施策略——保障政策”三位一体的空间发展政策。

五是突出过程控制的规划管理,从终极目标管理转向全过程控制,从规定性技术文件转向战略性空间政策。通过政策分区及指引,大数据、模型预警等方法,形成编制、执行、评估全过程闭合的管理机制。

3 规划转型下总体规划面临的挑战

3.1 守底线,保住生态空间的挑战

守底线的思想来源:一是可持续发展,即发展不要突破生态承载能力的底线,要为后代人的发展留出空间,要相信后代人更有智慧。二是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控制不变的要素,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

守底线的压力源于空间资源粗放式利用已难以为继。以杭州为例:一是现状空间资源利用粗放。现状城乡建设用地人均指标高达161平方米,存在乡村农居点(人均285平方米)分散、企业散布(零星工业用地占工业用地的21%)、农田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需要腾挪置换、集约,以发挥建设用地集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效益。二是扩张性规划已触红线。如杭州各种规划用地规模汇总已达到1406平方千米,占市区面积的42%,而市区禁建、限建区占市区面积的52%,耕地保有量占比又不得低于23%,使得发展规模远超合理容量。三是增量扩张难以为继。杭州近几年农转用指标逐年下降,不足前十年的一半。为此,规划规

模必须瘦身。

守底线的做法是摸清家底,划好“三线”。其中,生态红线是汇集各部门对空间的禁建要求,落实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公益林、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等保护要求,并按最不利条件加以控制,发挥规划统筹的作用。耕地红线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体现两规衔接。城市开发边界是按规划期建设用地的紧约束供给和基础设施配套超前建设所需增加的弹性用地来划定,以控制城市蔓延、节约集约用地、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最终,杭州市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比例为55:10:35。

图1:空间管制图

守底线的挑战,一是底线认不认?划入禁建区就意味着剥夺了开发权。虽然城市规划可以出于公共利益对产权人的开发权做出禁止,但产权人并不甘心利益受损。如深圳市尽管颁布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但也多次出现违建事例,迫使规划部门对控制线进行调整。杭州尚未进入打桩定界和颁布管理规定的阶段,利益冲突尚未暴露,除了做好保护外,也需要为哪些村民谋划致富出路,让保护为村民带来正效益。二是底线怎么守?关键是严把规划编制和项目审批关,制止利用农业生产管理、旅游休闲等名目突破红线、蚕食禁建区。三是线外怎么聚?要研究农村建设用地与农田的腾挪归并办法,既要促进集约利用,发挥规模效益,也要考虑农民利益、不折腾。

3.2 谋发展,用好建设空间的挑战

谋发展,首先要明确谋的方向。本次杭州总体规划修改(以下简称规划)顺应文明转型的趋势,按照习总书记把杭州建成“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的要求,确定了国家首美之地(体现定位特色和核心资源)、创新智慧之都(体现功能特色和发展动力)、东方品质之城(体现发展目的和地方特色)的新发展定位和“一基地、四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

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同时,还要将目标转化为各类指标,便于考核、评估与改进。

其次,要明确谋的路径。规划结合杭州经验提出了美丽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凝聚发展共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方法是加强“五位一体”建设,促进山川秀美、生活和美、功能臻美、空间精美、文化醇美“五美融合”。其途径是发挥“美丽诱导”作用,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办一流企业。其手段是实施精明增长、实现诗意栖居。

再次,要转变谋的方法。一是发展方式上,要从资源无限供给转向有限有序供给、从以需定供转向以供定需,走增量发展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二是城市经营上,要逐步转变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从“投入、售地、回笼、再投”的土地出让金导向的增量模式转向“扩容、改性、提效、增收”的税收导向的存量模式。上海提出了“五量调控”策略,即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体现了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绩效管理和未来特大城市发展空间利用的导向。

最后,要应对谋的挑战。一是增量怎么定?传统上是基于人口来确定用地,但现在要从以需定供转向以供定需,规划采用年增量减半来倒逼用地的节约集约。二是增量如何分?增量分配实质上是发展权分配,既要体现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此,规划按照副城、组团优先,地铁站点周边优先,产业集聚区优先,工业用地增量只进工业功能区、合理安排项目时序的原则进行分配,也兼顾了各实施主体的发展要求。同时,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让一些主体放弃了高能耗项目的引进。

表1:杭州市区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一览表(按主城、副城、组团)

三是存量在哪里?重点是包括城中村、工业用地、旧城区改造的三旧地区。其难点在于,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的容量、已有的日照间距、绿地和停车位等往往不足,改造后如都要符合规范又要资金平衡很难做到。特别是旧区改造产权分散、意见不易统一,协商难度大。四是存量如何用?存量用地各有其主,政府须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引导产权人的逐利行为符合规划,这就存在利益上的博弈。往往是产权、功能不变,地不尽其用;收购产权、改变性质,

走出让程序,多数企业不愿意,合法但可操作性差;产权不变、改变功能,企业愿意,但要解决公平和合法性问题。为此,杭州制定了相关政策9,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至2020年亩产翻一番的目标,提高新增建设用地门槛;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改革创新用地制度等10,为加强存量用地的有效利用指明了的方向。

3.3 严保护,塑造空间特色的挑战

首先,要明确保的对象和内容。应包括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山水景观和环境的保护、城市安全防护及城市风貌塑造。其中,城市高度分区和建筑高度控制涉及空间政策,其核心是维护“三面云山、一面秀城”、“城湖合璧”的景观格局。

其次,要确定保的方法。规划建立了西湖景观控制体系。一是加强城湖景观格局保护,维护“大气之秀”。实施云山掩城,严禁建筑露出山际线,保持三面云山的纯净性;塔阁限城,以保俶塔、城隍阁界定秀城的范围,并划分五类景观控制分区进行管控。二是强化城市东岸轮廓线控制,塑造“秀气之秀”。实施层次衬湖,确定主要视点控制体系,由西湖主要平远、深远的山水美学意境推衍入城,形成近、中、远三倍透视关系;韵律耀湖,控制三条视线通廊,高度不得突破基准高度,为形成有起伏、有韵律的天际线创造条件。三是旧城更新与保护发展,彰显“灵气之秀”。实施文化秀城,强化城区历史风貌控制,以历史街巷、古城水系为重点,修复杭州历史城区DNA;绿化融城,加强街口、河岸、地块、建筑的立面和屋顶的绿化和建筑色彩的管理。

92014年杭州市政府制定了《关于“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杭州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2020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停止向高能耗、高污染、科技含量低的一般性传统工业项目供地;提高建设用地强度指标:不得低于1.2容,标准厂房不得低于1.8容,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不得超过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15%。对城镇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盘活工业存量,可调整产业类型;用而未尽的可整体或分割收回;可临时改变使用功能并缴纳土地年收益金;批而未用土地与新增用地计划挂钩。改革创新用地制度:工业用地可分期分阶段出让、先租后让;鼓励发展产业用地,对集团总部、金融办公、科技研发、自用办公等土地,可通过约定自持与销售比例、制定地价修正规则、创新供地方式予以支持;探索宅基地收购与退出机制。

10《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2014.1):提出优地优用、严进严出,准入评估、达产验收的要求。即按准入产业目录、投资强度、单位用地产值、税收、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容积率进行验收;允许6+1年先租后卖、弹性供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成创新型产业的,参照执行,并按土地性质改变前后的土地差价补缴出让金。

图2 五类景观控制分区图

最后,要应对保的挑战。一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近湖地区改造、增加开发量的发展诉求强烈,又由于两个机场在东部,这使得即使在钱江南岸,建筑高度超过200米都受西湖景观和机场净空的双重影响。二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众多建筑的现状高度超过保护高度。三是西湖东岸景观、临安城遗址和历史街区等多重保护要求叠加。四是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高度控制更为严格,实现目标任务艰巨。

3.4 求和谐,三生空间和谐的挑战

首先,要明确和的目标,就是要促进三生和谐,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其次,要确定和的要求。一是要建立合理结构,控制城市发展的形态,在发展变化中把握不变的因素。例如,新加坡正是在概念规划中明确了与快速交通相结合的城市空间架构,有效指导了城市建设。二是要实施精明增长,即要加强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推进有限增长;通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功能复合、产城融合,提高地均产出效益和加强城市交通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行效率,推进有效增长;按轻重缓急安排项目,推进有序增长。三是要实现诗意栖居,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精神愉悦需求,这就需要关注文化艺术、山水美学,讲究“诗情画意”,营造优美的城市空间,让没来的人想来,来了的人不想走。

再次,要制定和的方法。一是强化规划布局结构的引导,推进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结

合基本农田保护要求,调整大江东的结构形态。二是强化TOD和SOD开发模式引导,推进用地与

交通一体化设计、组团中心和服务设施建设。2020年杭州地铁站点500米范围将覆盖18%的居住用地、31%的商办用地,朝香港覆盖40%的居住用地、75%的商办用地的高目标迈进。三是推进低效空间利用。四是结合地铁、新城、综合体优化中心体系。五是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区公共中心建设。六是注重山水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构筑蓝绿系统,使人们望得到山、见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七是政策分区引导,划分城镇新建地区、转型地区、提升地区、改善地区、远景发展控制区及乡村迁并地区、整治地区、迁出地区,制定相应政策进行引导。

图3:规划结构图

图4:轨道站点覆盖图图5:政策分区图

最后,要应对和的挑战。一是结构上,如何从政府主建到政府与市场共建?加强杭州新天地、万达广场之类影响空间结构的重大项目控制和像丁山湖之类的特色空间、机会空间的预留及隔离组团的绿地控制等,将政府的意图与市场的机遇很好地结合,促成规划结构的形成。二是利用上,如何从低效到高效?把握好综合体开发、地下空间整体开发等高强度开发与交通、市政、配套容量及舒适、安全、休闲要求满足的关系。三是品质上,如何从粗放到精致?包括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地域文化传承、风貌特色营造、空间艺术提升等问题。杭州除了西湖外,真正

能感动人、留住人的空间并不多,需要在增强城市空间魅力上下功夫。

3.5 促保障,多规衔接及管理协同的挑战

总体规划要提高权威性,促进有效实施,首先,要做好多规衔接与管理协同。笔者认为:发改部门管目标,通过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和指标控制要求;通过项目立项管控开发类型、规模和范围。国土部门管指标,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确定农田保有量、可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通过项目农转用指标管控开发节奏。规划部门管坐标,通过空间规划界定开发边界、用地布局、基础设施配套;通过项目规划许可管控开发区域及配套平衡。由于空间规划时限最长、侧重建设用地利用与配套平衡;国土规划刚性最强、侧重农用地保护与占补平衡;发展规划审批层次最低,侧重近期产业、项目安排。为此,需要通过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这一平台来加强管理协同,充分发挥发改、国土部门在过程控制上的作用。

其次,要做好市、区两级管理协同。由于萧山、余杭两区撤市设区后,财政仍然“分灶吃饭”,引发规划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杭州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合理分工市、区两级职权。市级统筹重大规划、法定规划、重大项目,一盘棋推进,制定好管理规定;具体管理权则充分下放,充分发挥区里的积极性。

4 结语

城市规划由增量规划走向存量规划、加强多规衔接和管理协同,加强公众参与、民主协商是大势所趋,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规划转型下,增量用地的分配意味着开发权的分配,政府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利益,又要平衡好各实施主体的利益,分好蛋糕;存量用地的挖潜意味着既有开发权的拓展,政府要积极探索优化利用的鼓励政策,在符合规划的使用及配套容量的情况下,协调好各产权人的利益,做大蛋糕。就在撰稿之际,杭州发生了因九峰垃圾焚烧厂选址引发群体上访事件,这更说明做好规划的公众参与工作,越趋重要!规划容易、转型不易,且转且珍惜!

(本文根据笔者在2014.4.19中规院上海分院第二届创新论坛:自由论坛“大城市总规改革与创新”上的发言修改而成。)

参考文献

1杭州市规划局,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美丽杭州”行动规划[Z],2013.7.

2杭州市规划局,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4年修改版)[Z],2014.5.

3赵燕菁.城市规划的下一个三十年.北京规划建设[J],2014(1).

4张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思考.中规院上海分院第二届创新论坛. 2014.4.18.

5徐毅松.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上海城市规划.中规院上海分院第二届创新论坛,2014.4.18.

6杭州市政府文件. 关于实施“亩产倍增”计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2014.3.

7杭州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关于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实施意见,2014.1.

8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西湖东岸景观提升规划 [Z],2010.10.

作者简介:汤海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住建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城市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城市规划)资料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 行)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http:// 2005-09-02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杭州市域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定的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等特定区域,在编制详细规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确定专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本规定执行。 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民建房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后报市政府。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所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出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时,建设用地面积大于(含)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在用地性质符合分区规划及附表(2—2)—《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基础上,按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1、表中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单个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由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讲解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1)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17)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1)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17)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

杭州市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标准(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标准”依据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结合杭州具体情况制定。 第二条杭州市规划局下达直接委托的规划编制任务可按此标准执行;招投标委托的规划设计任务,应标单位可参考本标准合理报价。 第三条执行本“指导标准”的规划设计单位所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有关深度及质量要求。 第四条本“指导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由杭州市规划局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第五条本“指导标准”由杭州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二、总体规划 第六条市、县(市)域总体规划按0.7万元/万人标准计费。 注:(1)市域总体规划不含城市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开编制;县(市)域总体规划含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不再单独编制。 (2)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总人口为准。 1、单独编制规划纲要的,按总设计费的40%计费。 2、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3、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4、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第七条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1、本计费不含单独编制的城镇体系规划,先期做过概念规划评估的,按计费标准的80%计费。 2、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如需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标准为:25万元/每个。 3、单独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按总体规划设计费的30%计费。 4、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工作量划分比例为:现状调研阶段30%,方案阶段40%,成果制作阶段30%。 5、两年内修编,按计费标准的50%计费;两至五年内的修编,按80%计费;五年以上的修编按100%计费。 6、总体规划调研和考察费用由双方商定。原则上委托单位组织的,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规划设计单位自行组织的,费用由规划设计单位自行解决。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报告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作者:

-----------------------日期: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 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 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 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 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 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 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 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

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Development & Crisis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Humane & Spirit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Philosophy & Objective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Industry & Route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Space & Environment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Operation & Innovation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Rich and Populous City in Ancient &Modern times-- the Stable Step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 “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杭州GDP总量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知识分享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建筑41班 米兰 2140703006 摘要: 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 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 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 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 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 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 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 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 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总 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 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 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城市性质上,开始通过分层次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较好的解决了发展旅游和发展工业的关系。城市布局上,开始向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特别是城市新中心即后来的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奠定了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变的基础。 从1993年开始编制,1996年行政区划调整,新设滨江区。2001年3月,杭州市行 政区划再次调整,设立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市区行政范围进一步扩大。 此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0年到2010年,城市性质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城市布局发展方向调整为以主城为基础,沿跨江、沿江两条轴线,向东、向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布局形态,从现状的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心,跨江、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襄阳智慧城市总规 近日,经过多次专家评审,襄阳智慧城市总规修编完成,共涉及公安、医疗、食品药品、交通、社区、水利、城管、物流、管网、旅游等11个领域。 智慧社区 家中老人有异常报警器立马响起 坐在家里,通过电视、电脑等网络终端系统,可查询交通出行状况、缴纳水电费、买菜订餐等。如果家中有老人,便民健康服务系统还可以远程实时监控老人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就及时报警。 智慧社区近期建设以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社区的统筹公共服务、区内服务、家庭自我服务中心的六大应用系统、健全智慧社区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两大体系。远期是在襄阳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应用基础设施、智慧支撑服务和智慧应用。 智慧医疗 山区村民上网后都市名医可诊疗 看病就医,坐在家里就可在网上提前挂号预约。到医院后,一刷就诊卡,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就可显示在医生面前,以往就诊信息、身体状况等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辅助参考。碰到疑难杂症,还可通过智慧医疗进行联网会诊。 智慧医疗将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含电子病历)数据的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信息化联通。如远在山

区的村民,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让城区三甲医院的医生远程诊疗,切实改善和缓解襄阳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智慧交通 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帮你找车位 外出就餐、购物,只要输入目的地,系统就会自动通过道路的通行状况,判断走哪条路更加通畅,到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给你搜索附近区域内闲置的停车位,让你不再开着车沿街到处找停车位。 智慧交通将完成交通信息中心、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建立交通监测、信号控制、智慧停车、车联网等12个应用功能集群,完善视频监控、违法监测、城区交通信号控制、城市快速路信号控制、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等20个基础系统。最大限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实现交通信息交换的全面智慧化,推进全国智慧交通的社会信息化。 智慧物流 全市物流一盘棋水公铁空通全国 智慧物流就是打通物流环节各个节点。 首先构建襄阳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市内各个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在仓储方面通过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先进技术,运用立体仓库、旋转货架、自动分拣输送系统等物流配送手段,做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费用。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 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 二、规划期限与目标 1、规划期限 近期:2001~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 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

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 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③临平城:由临平城区、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区。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6平方千米。 ④下沙城:由下沙、九堡、乔司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规划城市人口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4平方千米。 ●六大组团: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良渚和余杭组团组成,南片由义蓬、瓜沥和临浦组团组成。 六大组团的功能主要在于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组合城镇。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 李忆冰崔海洋 一、杭州市“城中村”定义 1.杭州市“城中村”概念 杭州市“城中村”的概念,界定应与国内“城中村”相一致,借鉴国内“城中村”概念来定义杭州市“城中村”,可以这样来表述: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以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 杭州市“城中村”根据它们拥有土地生活主要来源等可分为三类: A类是指这些社区虽然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已征用他们原先生存基础—土地,他们已没有土地从事第一产业。它们散布于杭州的主城区的范围内,上城与下城是杭州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城中村”数量减少得很快,现存的“城中村”已经为数不多,在其他的几个区中“城中村”数量较多。 在杭州市属于A类“城中村”主要有以下28个村。 西湖区:花园村、武林村、宋江村、古荡村、庆丰村、黄龙洞村、金沙港村、玉泉村、伍联村、骆家庄村、九莲村、保亭村、益乐村; 江干区:常青村、定海村、景芳村、闸弄口村、三里亭村、皋亭村、章家坝村; 上城区:玉皇村、近江村、望江村; 下城区:长木村、打铁关村、潮王村; 拱墅区:拱宸村、七古登村、善贤村、大关村、沈塘湾村、八丈井村、东新村。 B类“城中村”是有少量的农用地和处于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它们多处于杭州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期重点建设区域,或重要大型的基础设施即将建设区域,如:钱江新城、下沙高教园区、风景区

内等。 属于B类的“城中村”典型代表有: 西湖区:五里塘村、转塘村、虾龙圩村; 江干区:常青村、新塘村、蚕桑村; 拱墅区:阮家桥村、吉如村、庆隆村、李家桥村、三宸村、瓜山村、皋亭村; 下城区:灯塔村。 C类是主要分布在绕城公路外,杭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农村,这些农村具有较多的土地,城市近期建设不会覆盖的地区。 2.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概述 从广义的“城中村”概念来分析杭州市“城中村”分布情况。 (1)A类“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交错,处于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之中,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城中村”,这一地区的“城中村”数量较少,分布密度也相对较稀。居住于其中人群,被城市生活逐渐同化,贴近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年青一代,大多数已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城市文明,已被“城市化”。 该区内建筑景观,有些已通过商业化运作手法改造,与城市完全相融,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形式也与周边城市建筑相协调。但有些村改造过于迁就农民的意愿,建筑层数以低层为主,建筑形式也较为落后。另外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进行改造,建筑布局混乱,基础市政设施严重短缺。 人口仍以原村落居住人口为主体,另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此租房,居住人口较为混杂。 A类“城中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工作收入、出租房屋的租金及集体企业土地升值的分红。 (2)B类“城中村” 该类“城中村”与城市建设用地相互咬合,多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城市近期建设将要影响的地区,由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实施方案》(国发〔X〕73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X〕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发改高技〔X〕1770号)、《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X”试点工作的意见》(X政办发〔X〕3号)和《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X 政办字〔X〕17号)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性任务。 (一)必要性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

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驱动社会资源的再组织和再分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价值,加快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更加注重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信息数据安全;更加注重X便民,“以人为本”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快速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具备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可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可视化、城市管理过程的可控化和城市管理结果的可考化。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向“全天候多维度主动式服务”转变,即主动地、不间断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促进经济活动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集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生态模式。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转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新型智慧城市是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重要载体和突破点。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助推我市新旧动能转换,促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的总体规划 滨江区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未来的杭州市城市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新城”。滨江区辖西兴、长河、浦沿3个街道、28个行政村、7个社区。 目前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万人,来杭创业者及流动人口约8万人。2010年滨江规划人口为23万;2020年钱江两岸包括滨江区和钱江新城的规划总人口,将增至92万。 从规划看,未来的滨江区将形成西、北部沿钱塘江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钱塘江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如下: 一个公共中心,即高新开发区(滨江)东部的区级中心。 四条发展轴,即沿钱塘江、中兴路、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 二个产业园区,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园区,浦沿工业园区。 九个居住片,即本域内的九大居住片。 三个研发中心,即以现状高新软件园为基础的研发中心,东部公共中心南部研发中心,沿白马湖西侧研发中心。 城市道路交通 1、快速路系统:中兴路~杭州萧山机场快速路、彩虹大道(东西向);四季大道、风情大道(南北向) 2、主干路系统:主干路:火炬大道、江晖路、中兴路、滨康路、滨兴路 3、次干路系统:闻涛路、东信大道、浦沿路、海纳路、信诚路、创业路、长河路、江虹路、西兴路、滨宁路。 4、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方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适的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改善居民出行结构。 一、三大主要商圈 (1)星光大道商圈,即以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和集团总部楼群、沿江景观带及周边高档住宅区为基础,以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店、超市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将购物与沿江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个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的现代都市商业圈。 (2)公建中心商圈,即在软件园周边、公建中心区块引入学校、银行、金融、保险及中介等服务性企业,利用较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如UT斯达康、东方通信、华为三康等企业的产品展示厅及厂房,组织开展工业旅游,形成以贸易、商务、旅游共同繁荣的新商圈。 (3)白马湖休闲文化圈,即以白马湖区域杭州卡通城研发基地及卡通主题公园建设为重点,以山一村“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为依托,建设山一村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区域,挖掘冠山寺文化,形成具有白马湖文化气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休闲旅游主题。 二、10大规划商业项目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杭州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技术规定。 第三条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风景区、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地段、钱江新城核心区、地铁上盖物业、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它特定区域,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临时建设工程按有关规定执行。 农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划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进行分类。 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三《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附录三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1.表中规定的指标为上限,单个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可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用房、变配电房、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和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项目。 2.因邻近土地为已实施或已经通过规划审批的河道、道路、绿化等工程,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需进行翻建的项目。 第四章建筑间距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