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湖湿地公园植物介绍

轩辕湖湿地公园植物介绍

黄鹌菜 菊科

中华小苦荬 菊科

苦苣菜 菊科

泥胡菜 菊科

蔊菜 十字花科

泽泻 泽泻科

慈姑 泽泻科

小花糖芥 十字花科

糙叶黄芪 豆科

米口袋 豆科

石龙芮 毛茛科

蛇莓 蔷薇科

蛇含 蔷薇科

重瓣棣棠 蔷薇科

单瓣棣棠 蔷薇科

白花重瓣麦李 蔷薇科

喷雪花(绣线菊) 蔷薇科

救荒野豌豆 豆科

角茴香 罂粟科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大纲版)

********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二零一零年五月

项目名称:********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编制单位:**** **** 项目负责人: 编制小组成员: 成果审核:经审查,本项目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同意提交。签发日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概要 (1) 二、研究范围与方法 (1) 三、研究依据 (1) 第二章项目背景 (3) 一、宏观背景 (3) (一)经济背景 (3) (二)旅游发展背景 (3) (三)旅游政策背景 (3) (四)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背景 (3) 二、项目概况 (3) (一)自然地理 (3) (二)社会经济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旅游资源条件评价 (5) 一、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5) (一)景观资源 (5) (二)文化资源 (5) 二、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5) 三、项目区资源条件 (5) 第四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 一、市场分析 (7) 二、游客规模预测 (7)

一、空间布局的依据与原则 (9) 二、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9) 三、旅游规划设计 (9) 四、旅游投资估算 (13) 五、建设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14) (一)建设总目标 (14) (二)近期目标 (14) (三)中期目标 (14) (四)远期目标 (14) 六、永久性建筑及辅助设施 (15) 第六章效益评价 (16) 一、经济效益评价 (16) 二、生态效益评价 (16) 三、社会效益评价 (16) 四、风险分析 (17)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9) 一、区域环境状况评价 (19) 二、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19) 三、区域环境保护措施 (20) 第八章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需求及安全消防 (21) 一、组织管理构架 (21) 二、运营规划 (21) 三、保障措施 (22) 四、防火和安全 (23)

湖泊人工湿地和生态护岸设计分解

1 人工湿地设计 1.1 人工湿地介绍 1.1.1 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合而成的填料床,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方案化的湿地系统。水体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基质吸附、过滤,植物吸收、固定、转化、代谢及湿地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异化等过程的综合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湿地系统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符合自然界水质净化和水资源循环的生态学规律等。人工湿地的建立不但可以起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加强湖泊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系统结果图及效果图见图1-1、图1-2。

图1-1 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1-2 人工湿地效果图 1.1.2 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的工艺特性及优缺点见表5-5。表面流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6m,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具有投资少、便于管理等优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填料和表层土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但当有机污染负荷较重的情况下,易造成床体堵塞,且造价较高,一般为表面流湿地的4-8倍。 表1-1 两种人工湿地对比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 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 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 ①抗冻、抗热能力 ②抗病虫害能力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菖蒲:【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 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 种植方法: 以根茎分株繁殖。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种植密度:10株/㎡。 梭鱼草【拉丁学名】Pontederia cordata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6)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1) 第一节建设条件 (11)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4) 第三节场址选择 (14)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

第二节设计方案 (25)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 第二节环境保护 (34) 第七章节约用地 (37) 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 第二节投资估算 (41) 第三节资金筹措 (42)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市**新区湿地公园 二、项目承办单位 **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地点 **市**新区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山东省及**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教学提纲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 计特点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摘要】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加快,许多湿地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面积急剧减小,破坏日益严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湿地公园的建设趋势日趋明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急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对湿地生态核心的保护以及恢复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与此同时,还结合了植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园林、水面、堤岸等等环境类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八、- 刖言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会议,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以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湿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功能也逐渐的被人们发掘出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研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市湿地的功能包括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调节城市气候,保证城市生存环境的质量,为动物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栖息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建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方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公园类型,他的独特景观能让居民感受到独特的湿地魅力。

1湿地公园的概述 1.1湿地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过程,在湿地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植物占据着较大的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水淹没的状态。对于湿地最为广泛的概括定义为天然或者人工修筑的,具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或者具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咸水的水体。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化,湿地的范围也被逐渐扩展到邻近湿地的河流和海岸、岛屿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1.2湿地公园 我们并没有给予湿地公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只是将它区别与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意义的公园。湿地公园既有多样化的物种同时也具有生态旅游和教育的功能。湿地公园的占地面积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在湿地当中无论是原有的还是进一步延伸的景观都应该以自然湿地作为基础,避免人工大规模的改造工作1.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营造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相关的空间设计和营造之前,我们需要对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定合理的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遵循和谐、统一的生长规律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并且要体现出美学的思想,充分的展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按照区域植物的功能进行分级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配合周边各项主要的要素,在结合人类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形式。 2湿地公园建造案例 淮河两岸距南京主城区12mk"公园地处秦淮河南北长4080m,东西宽3500m, 总面积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文献综述

学科代码: 2120904010 学号: 08201801001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学生姓名:刘彦卿 指导教师:赵建华 专业:园林 年级:2008级 2011年1月26日

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30处之多。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花溪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可以归纳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向。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理想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湿地公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湿地公园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湿地公园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汇总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 4 类: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 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 (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 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所选植物根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2.1 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水边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2.2 水面植物的配置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

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6)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 1.3.1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7) 1.3.2 某某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7) (1)生态破坏严重 (7) (2)湖滨污染严重 (8) (3)面源污染严重 (8) 1.3.3某某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8) (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 1.3.4项目分析(SWOT) (10)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3)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4)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5)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7)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8)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0) 1.5责任单位介绍: (21) 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 1.7计划目标 (22) 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 22 1.7.2 工程目标 (23) 1.7.3 工程建设目标 (23) 1.7.4 出水水质目标 (23)

2项目概况 (23) 2.1地理(或地块)位臵介绍 (23) 2.2 某某概况 (24) 2.2.1 某某自然概况 (24) 2.2.2 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25) 2.2.3 某某水污染概况 (25) 2.2.4 某某湖滨区概况 (26) 2.3 项目区现状 (27) 2.3.1 自然及经济概况 (27) 2.3.2 项目区水环境概况 (27) 2.3.3 项目区防浪堤状况 (28) 2.4建设规模与目标 (29) 2.5周围环境与设施 (29) 2.6 本项目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29) 2.6.1 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间的关系 (29) 2.6.2 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2.6.3 与内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3项目开发内容及指标 (31) 3.1工程建设目标 (31) 3.2工程设计规模 (31) 3.3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项目的工艺路线 (31) 3.4湿地方案设计 (32) 3.5拟采用湿地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34) 3.6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比较方案 (34) 3.7湿地公园游赏区 (37) 3.8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 (37) 4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38)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随着环境保护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 和处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 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 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 1.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1.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 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 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 物。 1.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1.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1.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若所处理的污水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其综合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作饲料,一般选择粗蛋白的含量>20%(干重)的 水生植物;②作肥料,应考虑植物体含肥料有效成分较高,易分解;③生产沼气, 应考虑发酵、产气植物的碳氮比,一般选用植物体的碳氮比为25~30.5/1;④工 业或手工业原料,如芦苇可以用来造纸,水葱、灯心草、香蒲、莞草等都是编 制草席的原料。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 考虑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 的是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湿地公园游赏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游赏区建设 责任单位:云南长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滇池北岸官渡区西亮塘 项目投资:38839.82 万元 实施时间: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

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 滇池社会经济概况昆明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 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 年昆明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 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 %;建设用地34200 公顷,占11.71 %;未利用地45625 公顷,占15.63 %。 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 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 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破坏严重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讲解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一、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xx大型湿地公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大型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一、项目名称 (1) XXXX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1)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1)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4) 第一节建设条件 (4) 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0) 第三节场址选择 (10)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1) 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1) 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2)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3) 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3) 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20) 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20)

第二节环境保护 (21)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4) 第一节投资估算 (24) 第二节资金筹措 (26)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xxxx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xxx 三、项目建设地点 Xxxxxx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不仅给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调节径流、蓄洪防火、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减少土壤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不仅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我国于xxxx年x月xx日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家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将我国湿地保护合理利用列入《中国xx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为了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xxx肃州区xx湿地规划区主体位于城区东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离城市最近的湿地。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酒泉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酒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