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3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物理学专业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9)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14)

物理学专业

制定人:谢洪鲸审定人:陈渊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及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熟悉现代教学技术,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能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学教学及物理教学研究的人才。

三、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物理学(教师教育)方向主要发展方向是:基础物理、物理教育,天文教育作为本方向主要发展特色。

物理学方向主要发展方向是:基础物理,应用物理。

四、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1.物理学(教师教育)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物理及理论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得到严格的物理思维训练,掌握物理的实验方法以及物理教学技能,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从事物理教育及物理教育研究能力。

(1)思想品德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较宽的物理知识面,具有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初步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课件的制作等)以及物理实验教学手段。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及其在高技术领域以及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从事中等学校物理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6)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初步具有撰写物理论文、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能力。

2.物理学方向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物理及理论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得到严格的物理思维训练和研究方法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1)思想品德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诚信品质。

(2)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和较宽的物理知识面,具有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及其

1

在高技术领域以及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从事物理相关工作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能力,初步具备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开发能力。

五、修业指导

专业课程基本框架:

1.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允许在七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总学分不少于164学分,且各层次专业课程应满足相应模块的修业要求。

2.通识类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共计36学分。

3.非教师教育方向学生须在通识类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11学分,教师教育方向学生须在通识类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4学分。要求跨学科修读,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且须在精品通识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因通识类选修课程一般在晚上或短学期开设,建议本专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尽快修得所需学分。

4.至少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抵免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

5.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须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环节。

6.数学是一切物理专业课程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而这些只能通过充分的练习才能达到。建议在完成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基础上做到:a.做完数学课本上的全部习题,或,b.做完一整套高等数学习题集的全部习题。

7.毕业论文是本科四年的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总检阅,虽然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但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开始选题准备了,如果做教育研究方面的课题,更应在教育实习(四年级上学期)之前做好决定,以便在实习时,利用实习学校展开研究或调查。建议同学们在修读专业课的时候多与老师沟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及早进入状态。

8.各方向的特色体现在选修课程的修读要求不同,具体如下:

物理学(教师教育)方向:

物理学(教师教育)方向的培养定向为初高中物理教师,学生除了学好专业基础课外,还应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师范生相关的通识课程修读,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中学物理教育实践,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了若干与物理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有的侧重物理教学技能培训,有的侧重物理竞赛及高考解题技巧,有的侧重物理实验训练,这些能力对学生毕业时应聘教师工作岗位,并尽快投入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各种师范生技能大赛也是展现师范生实力的舞台,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同学都应积极参加。

物理学(教师教育)方向的天文特色是我校特有的,依托广东省重点学科“天体物理”,该学科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教授队伍,与国内国际天文学界科研、教学机构以及科普教育机构联系密切,有志于我国天文事业以及天文科普事业的学生可尽早选修相关课程。

1.该方向学生必须修读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13学分;同时须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中选修7学分。

2.须在“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中至少选修5学分。

3.须在“跨模块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24学分。

物理学方向:

2

物理学方向主要为有意在物理学学科作深一步探讨的学生开设,部分课程是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今后双语教学将逐步推广到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务必在上好大学英语课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及英语思维训练,锻炼口语以及交流能力。

1.须在“物理学模块”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20学分。

2.须在“跨模块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28学分。

六、毕业总学分、总学时及课程结构比例(见附表一)

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二)

八、各学期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三)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四)

3

附表二

4

5

6

7

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制定人:罗高涌朱卫安审定人:陈渊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生产管理的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三、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方向;电力与信息电子技术方向。

四、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1.政治思想、德育、体育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风尚。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的学风,养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2.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接受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修业指导

1.为学好本专业,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兼顾人文科学的学习与自然科学的学习。

(2)注重语言类课程(英语、大学语文)的学习。

(3)注重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与应用,勇于编程实践,勤于编程实践。

(5)注重学习并熟练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

9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6)积极参与课余科技研究活动,不断提高科技研究与实践能力。

(7)注重实践,勇于实践,勤于实践。

(8)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学习上多较真。

2.修业具体说明:

(1)本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允许在三至七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所需总学分不少于164学分,且各方面课程的修读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2)通识类必修课程为全体同学必修课程,需修满36学分。

(3)须在通识类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11学分。要求跨学科修读,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总学分,且须在精品通识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因通识类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短学期中,建议各位同学合理安排时间,尽快修满所需学分。

(4)至少获得4个第二课堂学分。多余学分可申请以50%的比例折算成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

(5)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本专业全体同学必须修读且须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所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全体同学必须参加并完成的实践环节。

(6)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须在各自专业模块课程中至少选修8学分。

3.为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建议如下:

(1)课堂上尽可能做笔记。

(2)对于学习过程中碰到的概念、术语、专业名词,要将其数学表达形式、物理意义、其他表达形式(如图形、曲线等)结合起来进行琢磨,并尽可能与相近、相关的内容进行联系、联想、比较。这样,能更快、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对于“数学”、“电路”、“信号与系统”这些课程,建议多做习题(最好做完教材上的全部习题)。

(4)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类的课程,建议自拟任务,多进行程序设计练习。

(5)建议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科实践竞赛,以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6)毕业设计是四年学习成果的总检阅。建议在修读专业课的时候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以培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及早进入状态,使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更完美。

六、毕业总学分、总学时及课程结构比例(见附表一)

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二)

八、各学期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三)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四)

10

附表二

附表三

11

12

13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制定人:刘翠红审定人:陈渊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光电信息结合、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敬业精神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光电检测方向。

四、专业基本培养规格

1.政治思想、德育、体育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风尚。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的学风,养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2.业务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接受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光电信息系统分析、光电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工程类训练。培养学生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能力以及跨学科应用研发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检测与处理、激光技术与应用、光通信与光电传感技术、光电成像技术及光电系统集成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销售、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继续深造。

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宽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交流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敬业精神。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线路技术,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光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

(5)了解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修业指导

1.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要求修读总学分不少于164学分(含第二课堂4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是各专业皆要求必修的课程,计36学分;通识类选修课程要求跨学科修读两类(含两类)以上课程,毕业前至少选修11学分;学科基础课(32.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皆为本专业必修内容;专业选修课须至少选修36.5学分。学生应根据各类课程的开课安排以及自身的学习

14

情况,做好各学期的修读计划。

2.为适应创新型经济社会的发展,本专业学生应兼顾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以应用为目的加强英语学习,在上好大学英语课的同时,应注重科技文献阅读和口语交流训练。

4.应注重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C程序设计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对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专业课程,在熟练掌握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需结合实践,锻炼自己在实验操作以及设计开发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6.建议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光电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积累科技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为将来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7.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六、毕业总学分、总学时及课程结构比例(见附表一)

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二)

八、各学期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三)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四)

15

附表二

附表三

16

17

18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测评奖学金上报材料 参加奖学金评比人数为1468人,获得奖学金219000元: 一等: 73人*1000=73000元 二等:146人*500=73000元 三等:292人*250=73000元 合计: 一等:73000元 二等:73000元 三等:73000元 总计= 219000元 1、奖学金实发金额合计:219000元 2、分拆后:(1)校内奖学金核发金额合计:191250元;(2)校内助学金核发金额:27750元。 党委副书记(签名):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印章) 2018年9月20日

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综合测评奖学金人员名单 一等:(73人) 15(1)刘瑞鹏刘艺 15(2)蒋军徐星宇 15(3)赵恒韩栋叶青 15(4)杜依莉李孟娣 15(5)王岩张杏花 15(6)吴春雨陶雪映 15(7)徐开传王维晨 15(8)杨培娇肖书婷 15(11)邢洁杰蔡玉洁 15(12)王莹沙浩 16(1)费雨婷狄晓娜 16(2)姜磊陆寅 16(3)朱予 16(4)李琳杨一雪肖丹 16(5)曹丽媛李梦甜 16(6)王雅婷张颖 16(7)李金亮张雨 16(8)范梦松李冬梅 16(9)张鑫卢鑫鑫 16(10)陈剑颖刘海宁 16(11)罗红徐少铭 16(12)姜丽卢廷玉 17(1)柏硕王轶伟 17(2)段玉戴希文 17(3)汤徐屹周越 17(4)陈祺肖玉然 17(5)潘永陈硕 17(6)宋爽张永超 17(7)丁宇鑫孙思浩 17(8)杲先亮张婧尧 17(9)邱文厉功贺 17(10)孙文施宇楠 17(11)汤雪廷冯欣冉 17(12)薛双燕陈铭怡 17(13)高欢 17(14)刘睿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华电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各所简介

系统所(系统一所):博导:艾欣,导师:鲍海、董雷、孙英云等。 艾欣老师早期以系统建模为研究项目,董雷老师主讲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生课程。系统一所主要偏向仿真、软件,老师研究的课题项目不是那么统一,比较杂,涉及到的软件也比较多:BPA、PSASP、MATLAB、VC++等等 系统所(系统二所):博导:贺仁睦(早已退休),导师:马进等 马进老师是清华中科院院士卢强的学生,在华电是挺受器重的青年教师,他的研究项目不详,但是也是侧重软件层面的。负荷建模、辨识等吧。 PS:已退休的贺仁睦老师是华电早期泰斗之一,是国际上被高度认可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专家之一,她领导攻关的负荷建模、识别技术是中国首创的。 电网调度所(系统三所):博导:刘文颖、周明、李庚银,导师:张东英、刘从儒、张海波、林俐等。 这个所是在智能所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导师整容强大。刘文颖老师早期是甘肃省调(一说西北网调)出身,所以研究的项目比较实际,主要有电网SCADA应用。周明老师:风电,李庚银:不详,但其好像也从事过FACTS的研究。张东英老师在调度培训软件方面建树颇多,是华电学风严谨的老师之一;刘从儒,目前米国访问;张海波,严格治学,据说中期答辩对所内学生审核严格;林俐,态度和蔼,也是研究风电的老师之一。 智能电网所:博导:肖湘宁、赵成勇,导师:郭春林等。 肖湘宁导师,中国电能质量领域专家,主攻电力电子、电能质量。肖老师基本是学校863项目大户,刚刚拿下”十二五“863中的电动汽车接近2000万的大项目。所以现在研究方向应该还加上电动汽车。 赵成勇:研究高压直流输电、轻型直流输电等直流输电技术。 郭春林:清华博士,研究次同步振荡、电动汽车等。 这个所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改编的,是今年新改建的所 四方所:博导:王增平、黄少锋、毕天姝,导师:忘了 很多人纠结于四方公司,认为四方所和四方公司有关系,也对也不对,四方公司早期由四个出资方成立,四方所代表学校应运而生。可是这跟学生没有半点关系。 四方公司在中国保护领域或者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也并不是NO.1,南瑞继保、南瑞科技都是更强、市场份额更大的,还有现在被国网收编的许继集团。 四方所,并不是专门研究保护的。有研究次同步震荡的,有研究直流潮流的。这都是跟老师的项目走,很多四方所的学生,我感觉好像没有事情做。 但是,个边单位来找,只要四方的学生,是奔着四方名气去的,但是,孰不知,四方所和四方还是有区别的,很多四方的学生,三年都是自己学过来的。 如果想在三年间有点事情做,最好报四方所毕天姝老师之类的。其他的学生,论文开了题后,自己和自己做吧 输配电所:博导:张建华、刘连光,导师:杨京燕、刘宗岐、黄伟、刘自发、刘其辉、刘文霞。 因为这是我所在的所,我了解的比较清楚,所以直接说出了很多名字。 张建华:城市电网规划、电网电压稳定与安全、微电网 刘连光:磁暴、电磁感应电流(自己做)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O一一年七月

说明 一、2012年我院拟招收博士研究生20名。 二、报考条件除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报考条件之外,还应符合以下几条: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勤奋好学、 身体健康。 2.现役军人。 3.年龄不超过45周岁(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1日)。 4.具有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或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5.有2位从事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研究的副高以上(含)职称专家推荐。 6.有所在师以上(含)单位政治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三、相关时间、地点 报名时间:2011年10月1日-10月31日 考试时间:2011年12月24日-12月25日 报名地点: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四、报名手续 在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处网站注册并根据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后,下载报名表格并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送(寄)交以下材料: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先交有关证明,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复印件)。 3.2寸照片(电子版)。 报名时需交纳报名费250元(安徽省物价局核定标准)。 五、录取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综合考虑考生的思想 政治表现、初试、复试成绩和工作业绩以及当年的招生计划进行录取。 六、考生可以向我办免费索取考试大纲。 七、其他招生事宜,请与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460号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30037,联系人:赵老师、刘老师,Email:eeiyjsc@https://www.360docs.net/doc/2414886356.html,, 电话:(0551)5766565、5766617、576623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一、院系简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实验7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Excel使用:公式和函数 实验目的: 1、掌握公式的输入和使用。 2、掌握数组公式的输入和使用。 3、掌握函数的使用。 4、掌握函数的嵌套使用以及输入方法。 实验内容: 1、数组公式的使用。 2、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3、数据库函数的使用。 实验步骤: 1、数组公式的使用。 (1)计算每个教工的应发工资。 (2)求出每个教工的扣款。 (3)求出每个教工的实发工资。 (4)计算籍贯为浙江的男、女教工。 (5)计算部门为生物学院与实发工资》=2500元的教工人数。 2、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1)根据实发工资进行排名。 (2)计算“计算机学院”全体教工“基本工资”总和。 (3)计算“计算机学院”的人数与“基本工资”等于900元的人数。(4)计算“教务处”的教工的事发工资之和。 (5)计算补助工资为100元的教工的事发工资数据之和。 (6)计算补助工资为100元以上的教工的事发工资数据之和。 (7)计算所有姓“牛”的教工的实发工资之和。 (8)插入Sheet2工作表。 (9)在“出生年月”后插入“年龄”。 (10)在“电话号码”后插入“升级后号码”。 (11)输入“是否<=30岁的女性”。 (12)统计性别为男的教工人数。 3、数据库函数的应用。 (1)计算籍贯为安徽,基本工资>=2000元的男教工。 (2)计算籍贯为安徽,实发工资>=2000与<=3500元的男教工 4、实验结果及分析:1.数组公式的使用。

5、(1).根据实发工资进行排名(2)求出每个教工的扣款 6、 求出每个教工的实发工资(4)计算籍贯为浙江的男、女教工。 (5)计算部门为生物学院与实》 =2500元的教工人数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电子科大-电子工程学院-微波工程系导师信息

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微波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 研究领域/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 负责人聂在平 团队成员 正高 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 赵志钦、胡俊、赵延文、夏明耀副高阙肖峰,屈世伟 中级及以下 杨德强、雷霖、刘贤峰、孟敏、宗显政 管国云、孙向阳、欧阳骏、杨鹏 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 研究领域/方向 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 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 负责人李乐伟 团队成员 正高李乐伟、康凯 副高唐红艳、班永灵 中级及以下李金艳 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 负责人徐锐敏 团队成员 正高徐锐敏、延波 副高张勇、谢小强、国云川 中级及以下 孔斌、胡江、王志刚、詹铭周 夏雷、王磊、徐跃杭、冉速中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樊勇 团队成员 正高樊勇、张永鸿 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程钰间

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韩周安、唐璞 团队成员 正高唐璞,王建 副高唐璞,杨红,冯梅 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陈波,何子远,骆无穷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张其劭、李恩 团队成员 正高张其劭、李恩 副高崔红玲、郭高凤 中级及以下王玉兰、高源慈、陶冰洁、陈骏莲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 团队成员 正高唐小宏 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 团队成员 正高胡皓全 副高杨显清、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王志敏 注:1、以上导师名单均以科研团队的形式介绍 2、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

华电考研复试班-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华电考研复试班-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教育部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5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入选专业,200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的专业认证,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电机学》、《电磁场》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十二五”年发展规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为进一步加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优秀一线工程师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学院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强化特色、整体提高”的原则;按照学校拟订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讨论稿)》。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月”活动,对我院的“十二五”规划内容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依托我院现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及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促进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线优秀工程师人才培养结构,推动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学科专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取得较大的发展,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使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正规化、教学运行制度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统一了原三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整合了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设施布局初步合理,资源基本共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初步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引进个别的教授和博士毕业生,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初步变化,高职称、高学历师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完成了1个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检查、建设工作,使我院的本科专业达到3个,稳定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新兴专业的建设和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江西**学院教务处 教通字〔2014〕89号 江西**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为加强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制订、修订、执行和调整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即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内,一般不得变更;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四条申报新专业前,应制定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应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专业所在分院具体负责,其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由教务处协调专业所在分院统一进行。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第七条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分院。各分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

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各分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论证、修改,由经分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分院递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议;各分院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报教务处; (四)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校长审阅后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并经校务会批准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并印发各分院执行。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式(包括主干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习与素质拓展等);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的名称;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学程分配表。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九条各分院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任何分院(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不得拒绝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截留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协调、监督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十条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由相关分院归口承担,并负责组织教师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每学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学期前8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核对、确认下一学期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 (二)第8——10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落实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教务处于第17周期末考试前完成排课、选课等工作,形成课程表,印发各分院,并由各分院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 (四)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正式上课前编制好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进度,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工程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 负责人杨建宇 团队成员 正高 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 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 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 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 团队成员 正高何子述、韩春林 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 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 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 负责人汪学刚 团队成员 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 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 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 研究领域/方向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 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 负责人沈晓峰 团队成员 正高杨万麟、万群 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

——集成电路系(科研团队)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 团队成员 正高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 团队成员 正高杨涛 副高杨自强 中级及以下刘宇 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 团队 成员 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 负责人钟洪声 团队成员 正高钟洪声 副高唐广 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何松柏 团队成员 正高何松柏 副高张徐亮、陈客松 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适用专业: 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无线电物理 3.培养目标: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艰苦奋斗,努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勤奋学习,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 (3)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原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 (4)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研发的能力。 4.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仅为一年,论文写作工作为二年。 5.学分要求: 规定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6.考核要求: 学位课的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百分制。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考试的时间为三小时。成绩75分以上者,方可获得所规定的学分。否则,予以重修。 非学位课程考核以考试或论文报告形式,以合格和不合格二级记分。 凡考试成绩有一门不合格者,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作肄业处理。 凡同等学历录取的硕士生必须补修3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并必须进行考试。不记学分,补修可通过自学或听课的方式完成。 7.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全面培养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的关键步骤。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大体上分选题、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三个阶段。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一年半。论文答辩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最迟不能超过6月10日。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学生毕业论文(净)

A n h u i Vo c a c t i o n a l& T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 I n d u s t r y&Tr a d e 毕业论文 PLC变频器在恒压供水上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LC, frequency converter in constant pressure water supply 所在系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技术(6)班 学生学号:2014350614 学生姓名:刘军伟

指导教师:李言武 2017年5月20日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 (6) 学生姓名刘军伟学号 2014350614 一、题目:PLC变频器在恒压供水上的应用 二、内容与要求: 内容:1.独立完成PLC变频器在恒压供水上的应用设计。 2.运用相关知识完成各模块的详细设计,调试及测试。 要求:1.通过变频器控制水泵的转速。 2.能够读懂变频恒压供水系统结构。 3.能够看懂PLC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三、设计(论文)起止日期: 任务下达日期: 2016 年 5 月 25 日 完成日期: 2017 年 5 月 20 日 指导教师签名:

2016年5月25日 四、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2016年5月25日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人评语 专业、班级机电一体化6班学生姓名刘军伟完成日期 2017.5.20 题目: PLC变频器在恒压供水上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共×××页,其中:图×××幅,表×××个 指导教师评语: 建议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阅人评语: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试行)》之精神,《常熟理工学院关于实行奖励学分的若干规定》、《常熟理工学院素质拓展计划》之规定,并结合我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完成教学主渠道学习任务以外,积极参与学科学术活动、文体活动、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经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学校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的学分。 第三条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学院学生分会主席团为成员的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办法及审核工作。各班成立由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5-7人组成的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小组,辅导员任组长,负责本班学生的学分统计、初审及公示工作。 第四条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取得至少5个素质拓展学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7个以上素质拓展学分的,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审核后报送学校认定同意后可以折抵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但折抵的学分不得超过2学分。 第五条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每学年春季学期开学两周内认定一次,具体认定流程分为学生个人申请(学生提交《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班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小组初审(统计及班级公示)、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审核无误、学院公示无异后,上交《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汇总表》)和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结果返回学院)等程序。 第六条每个申报事项只能申请一个项目的学分,不得重复申报,且仅限于评选年度使用。若有学生在申报过程中伪造申报材料,弄虚作假,一经查实,按《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处理。 第七条学生如对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有异议的,应以书面形式详细说明理由,提交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评议。学生如对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公示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填写《素质拓展学分异议申请书》,提交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裁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