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 备课 精品资料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平行线教案

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概念。

◆难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引入:中国最早的风筝据说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作的,风筝的骨架构成了多种关

系的角。

a2

- 1 - / 111

- 2 - / 111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二.接受新的挑战:

讨论: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相交的关系

如图:两条直线a1 , a2和第三条直线a3相交。(或者说: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

其中直线 a1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直线 a2 与直线 a3 相交构成四个角。所以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就叫它“三线八角”问题。

三.了解 “三线八角”:

如图:直线 a1 , a2 被直线 a3 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a1

a2

a2

a2

1. 观察∠ 1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同旁,并且分别位于直线a1 , a2 的相同一侧,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2. 观察∠ 3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异侧,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 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类似位置关系的角在图中还有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3. 观察∠ 2与∠5的位置:它们都在第三条直线 a3 的同旁,并且都位于两条直线 a1 , a2 之间,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四. 知识整理:

问题1.你觉得应该按怎样的步骤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

确定前提(三线)

确定构成角中的

关系角

问题2:在下面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中任选一对,请你看看这对角的四条边与“前提”中的“三线”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角的在同一直线上的边所在直线就是前提中的第三线。

五.试试身手:

- 3 - / 111

例1:如图:请指出图中的同旁内角。(提示:请仔细读题、认真看图。)

答:∠1与∠5;∠4与∠6;∠1与∠A;∠5与∠A

合作学习:请找出以上各对关系角成立时的其余各对关系角。

1. 其中:∠1与∠5 ;∠4与∠6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有:。

2.其中:∠1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

有:,内错角

有:。

3.其中:∠5与∠A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此时三线构成了个角。此时,同位角有:,内错角

有:。

六.试一试:

1.看图填空:

- 4 - / 111

(1)若ED,BC被AB所截,则∠1与是同位角。

(2)若ED,BC被AF所截,则∠3与是内错角。

(3)∠1 与∠3是AB和AF被所截构成的角。

(4)∠2与∠4是和被BC所截构成的角。

2. 如图:直线AB、CD 被直线 AC 所截,所产生的内错角

是。

如图:直线AD、BC 被直线 DC 所截,产生了角,它们

是。

七.步步登高:

例2: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F。如果内错角∠1与∠2相等,那么与∠1相等的角还有吗?与∠1互补的角有吗?如果有,请写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 5 - / 111

- 6 - / 111

八.回顾这节课,你觉得下面的内容掌握了吗?或者说你注意到了吗? 1. 如何确定“三线”构成的“八角”。(注意“一个前提”) 2. 如何根据“关系角”确定“三线”。(注意找“前提”) 3. 要注意数学中的“分类思想”应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 你有没有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九.课后练习: 1.作业本1.1;

2.完成本节课后的习题;

3.预习下节课的知识。

E

1.2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学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3、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是例1的推理过程的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1.合作动手实验引入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o

o A

B

L1

L2

(图形的平移变换)

抽象成几何图形

A

B

2

1

L1

L2

- 7 - / 111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

(直线l1,l2被AB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

( l1∥l2)

(4)可以叙述为:

∵∠1=∠2

∴l1∥l2 (?)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课堂练习:

- 8 - / 111

- 9 - / 111

4.画图练习: P6 课内练习1、3 P6 作业题1 5. 例1 P6

a b

c

12

若∠1=∠2则b c 1

2

a

c

b

若a⊥b,b⊥c 则a c

A

B

C

D

1

2

3

若∠ ∠ 则AD∥BC

A

B C

D

1

2

3

若∠1=∠2 则 ∥ 若 = 则AB ∥DC

- 10 - / 111 已知直线l 1,l 2被l 3所截,如图,∠1=45°, ∠2=135°,试判断l 1与l 2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l 1 ∥ l 2 理由如下:

∵ ∠2+∠3=180°,∠2=135°

∴∠3=180°-∠2=180°-135°=45°

∵∠1=45° ∴∠1=∠3

∴l 1∥l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路:(1)判定平行线方法.

(2)图中有无同位角(注∠3位置) (3)能说明∠3=∠1吗? (4)结论.

(5)∠3还可以是其它位置吗?你能说明l 1∥l 2吗? 6.练习:P7 作业题3

作业题2 作业题4

对于2、4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l 3l 1

l 21

2

3

7.小结与反思: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还有什么不懂的?

(3)你有什么经验与收获让同学们共享呢? 8.布置作业.

(1)见作业本1.2(1)

(2)课后习题

- 11 - / 111

- 12 - / 111 1.2 平行线的判定(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三个判定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第二、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如图,问21l l 与平行的条件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

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会跃跃欲试,动脑思考.

1l 2l

1

2 3

- 13 - / 111 教师引导学生: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二、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①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3=∠4,则AB 与CD 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⑵有∠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然后,完成“做一做”

∠1=121°, ∠2=120°,∠3=120°。 说出其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②若图中,直线AB 与CD 被直线EF 所截,若∠2+∠4=180°,则AB 与CD 平行吗?

E F

4

A B C

D

1

3 2 E

F

G

A B C

D

1

3

2

H

- 14 - / 111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当学生都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例题教学,体验新知

例2.如图,∠C+∠A=∠AEC 。判断AB 与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分析:延长CE ,交AB 于点F ,则直线CD ,AB 被直线CF 所截。这样, 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内错角∠C 和∠AFC 是否相等,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板书解答过程。

E

F

4

A B C

D

1

3 2 A

C D B

E

A

C D B

E F

- 15 - / 111 提问:能否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判定AB 与CD 是否平行? 提示:连结AC 。

例3 如图∠A+∠B+∠C+∠D=360°,且∠A=∠C ,∠B=∠D , 那么AB ∥CD ,AD ∥BC .请说明理由。

先让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基本上都能想到,用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但书写难度较大,教师要加以引导说理过程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1、课内练习1、2

2、如图

⑴∠1=∠

A ,则GC ∥A

B ,依据是 ; ⑵∠3=∠B ,则EF ∥AB ,依据是 ; ⑶∠2+∠A=180°,则D

C ∥AB ,依据是 ; ⑷∠1=∠4,则GC ∥EF ,依据是 ; ⑸∠C+∠B=180°,则GC ∥AB ,依据是 ; ⑹∠4=∠A ,则EF ∥AB ,依据是 ; A

B

F E G

D

C

1 2

3

4

3、探究活动:有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如果工具只有圆规,

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

提示:可尝试用折叠的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

四、小结

1.先由教师问学生: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在选择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

(1)学习了3种判定方法.

(2)学习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3)在平行线的判定问题中,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五、作业

(1)见作业本1.2(2)

(2)课后习题

- 16 - / 111

1.3 平行线的性质(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问题.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应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画平行线、度量角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画图测量的能力).

2.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事物是普遍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疑点

(一)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理.

(二)难点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理过程.

(三)疑点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方法

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回忆所学内容看下面的问题.

1.如图2-58,

(1)∵∠1______∠2(已知),∴a∥b( )

(2)∵∠2______∠3(已知),∴a∥b( )

(3)∵∠2+∠4=______(已知),∴a∥b( )

- 17 - / 111

2.如图2-59,(1)已知∠1=∠2,则∠2与∠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已知∠1=∠2,则∠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如图2-60,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

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C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

书课题:

[板书] 平行线的性质(1)

【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

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CD,结合画图过程思

考画出的平行线,已有一对同位角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2-61),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

【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

习惯.

- 18 - / 111

- 19 - / 111 提出问题: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请同学们任画一条直线E ′F ′,使它截平行线AB 与CD ,得同位角∠3、∠4,利用量角器量一下,∠3与∠4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结论.

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我们把平行线的这个性质作为公理.

[板书]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法说明】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图2-62的图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是相等的,那么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师:教师继续提问,你能论述为什么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教法说明】在前面复习引入的第2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此时学生已能够进行推理,在这里教师不必包办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指正的同时板书. [板书] ∵a ∥b(已知),

∴∠1=∠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对顶角相等), ∴∠2=∠3(等量代换).

师:由此我们又得到了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呢? 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给出板书:

[板书]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推导同旁内角是互补的.并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第三条性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生共同订正推导过程和第三条性质,形成正确板书. [板书] ∵a ∥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4=180°(邻补角定义)

∴∠2+∠4=180°(等量代换)

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在今后我们经常要用到它们去解决、论述一些问题,所需要知道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才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符号语言分别为:

∵a∥b(已知见图2-63),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

∴∠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板书在三条性质对应位置上)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我们知道了平行线的性质,看复习引入的第3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图2-64: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是多少度?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是多少度,为什么?

【教法说明】练习目的是巩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完成练习后<出示投影片3>

例图2-65是梯形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 20 - /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