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附件2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

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针灸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

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基本操作方法

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2.掌握病位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3.掌握爪、循、摄、按、扪等作用于经脉腧穴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掌握搓、刮、弹、飞、颤、摇、盘、弩和搜等作用于毫针的辅助针刺手法的操作方法。

4.掌握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手法的操作技能。

5.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技术;掌握各种不同大小艾炷制作技

术,艾炷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的操作程序,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

6.掌握拔罐法的操作要领。

7.掌握头皮针的操作技术。

8.掌握皮肤针法、电针法、三棱针法、腧穴敷贴法和腧穴注射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

二、常见病的分型处方和手法操作

病种及要求同第一部分“理论知识”的第三项。

参考书目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推拿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1.掌握推拿的作用原理、治疗原则。

2.掌握推拿八法的概念、作用。

3.掌握脊柱及上、下肢检查的望诊、触诊、活动度检查及特殊检查。

4.掌握小儿常用穴的位置、操作方法、功效及临床应用: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5.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6.掌握推拿手法的概念、分类、基本要求。

7.掌握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8.掌握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9.掌握抖法、振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0.掌握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弹拨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1.掌握拍法、击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2.掌握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动作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3.掌握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14.掌握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法、掐法、运法的操作、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15.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脂肪垫劳损。

16.掌握以下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胃下垂、头痛、半身不遂(附加:面瘫)、呃逆、失眠、痛经、乳痈。

17.掌握以下儿科病症的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

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发热、咳嗽、哮喘、遗尿、肌性斜颈、夜啼、脑瘫。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1.成人推拿手法演示: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的操作;

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的操作;

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的操作;

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弹拨法、捻法的操作;

叩击类手法:拍法、击法的操作;

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扳法、拔伸法的操作。

2.小儿常用穴操作方法演示:

坎宫、天门、太阳、耳后高骨、人中、迎香、囟门、百会、风池、天柱骨、天突、膻中、乳根、乳旁、胁肋、中脘、腹、脐、天枢、丹田、肚角、脊柱、肩井、大椎、肺俞、脾俞、肾俞、七节骨、龟尾、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小肠、大肠、肾纹、肾顶、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内劳宫、内八卦、小天心、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总筋、大横纹、端正、十宣、老龙、五指节、二扇门、上马、外劳宫、威灵、精宁、膊阳池、一窝风、三关、六腑、天河水、箕门、足三里、涌泉。

3.成人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漏肩风、胸胁屏伤、颈椎病、落枕、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胃脘痛、头痛、面瘫、呃逆、失眠。

4.小儿推拿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演示:

腹泻、呕吐、腹痛、便秘、发热、咳嗽、肌性斜颈。

参考书目

1.《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第一版.

2.《推拿学》俞大方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第一版.

中药专业组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

一、中药学

1.掌握“中药”的含义,掌握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中药的功效、主治:

麻黄、桂枝、紫苏叶、防风、荆芥、羌活、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大黄、独活、木瓜、蕲蛇、秦艽、桑寄生、苍术、厚朴、广藿香、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茵陈、金钱草、虎杖、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山楂、麦芽、槟榔、地榆、三七、茜草、川芎、郁金、延胡索、益母草、红花、桃仁、丹参、牛膝、马钱子、水蛭、莪术、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苦杏仁、苏子、桑白皮、葶苈子、龙骨、牡蛎、钩藤、天麻、石菖蒲、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白芍、北沙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茱萸

二、中药药剂学

1.掌握制药卫生的概念,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灭菌方法与灭菌操作;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2.掌握中药粉碎、筛析、混合、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干燥的方法、特点及其应用。

3.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散剂、浸出药剂、外用膏剂(软膏剂、黑膏药)、胶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片剂、其他剂型(丹药)。

4.掌握调剂的含义;处方的概念与种类,医师处方的内容与特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药处

方的调配程序(审查、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及注意事项;中药“斗谱”的排列原则。

三、中药炮制学

1.掌握“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饮片”的概念;掌握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中药炮制的目的及中药炮制的有关法规。

2.掌握净选加工的常用方法及有关药物,掌握饮片软化、切制、干燥要点;掌握各种炒法及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炮制作用。

3.掌握下列中药的炮制规格、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

芥子、莱菔子、栀子、山楂、槟榔、蒲黄、荆芥、苍术、枳壳、山药、白术、马钱子、鳖甲、龟甲、阿胶、水蛭、延胡索、乳香、没药、柴胡、香附、芫花、大黄、黄连、当归、黄柏、知母、杜仲、甘草、黄芪、麻黄、厚朴、淫羊藿、自然铜、磁石、明矾、石膏、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五味子、苦杏仁、天南星、川乌、麦芽、六神曲、牡蛎、龙骨。

四、中药鉴定学

1.掌握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1)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要求;

(2)中药鉴定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水试、火试等经验鉴别)、显微鉴定(组织鉴别、粉末鉴别)、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2.掌握中药鉴定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本草著作。

3.掌握道地药材和中药资源分布:著名道地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云贵药、广药类和山东道地药材等);中药资源和区划。

4.掌握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中药的一般采收规律;

(2)常见中药产地加工方法;

(3)中药贮藏。

5.掌握中药鉴定术语或名词解释:

“云锦花纹”、“罗盘纹”、“珍珠盘”、“车轮纹”、“菊花心”、“疙瘩丁”、“朱砂点”、“蚯蚓头”、“狮子盘头”、“金包头”、“鹦哥嘴”、“红小辫”、“过桥”、“起霜”、“火炬头”、“连三朵”、“钉头”、“怀中抱月”、“通天眼”、“铁线纹”、“珍珠疙瘩”、“马牙柱”、“乌金衣”、“挂甲”、“虎牙”、“莲花”、“血片”、“蛋黄片”、“当门子”、“通天眼”、“握之合把”、“解理”、“条痕色”、“方胜纹”、“连珠斑”、“金井玉栏”。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

一、中药性状鉴别

1.根及根茎类中药

狗脊、绵马贯众、骨碎补、细辛、大黄、拳参、虎杖、何首乌、商陆、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防己、北豆根、延胡索、板蓝根、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北沙参、龙胆、秦艽、丹参、黄芩、玄参、地黄、巴戟天、天花粉、桔梗、党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苑、漏芦、泽泻、香附、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部、川贝母、浙贝母、黄精、重楼、麦冬、知母、山药、莪术、姜黄、郁金、天麻

2.茎木类中药

桑寄生、槲寄生、川木通、大血藤、木通、苏木、鸡血藤、降香、沉香、通草、钩藤、石斛3.皮类中药

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合欢皮、海桐皮、黄柏、关黄柏、白鲜皮、苦楝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

4.叶类中药

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枸骨叶、罗布麻叶、艾叶、石韦、淫羊藿

5.花类中药

松花粉、辛夷、槐花、芫花、丁香、密蒙花、洋金花、金银花、旋复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西红花、蒲黄

6.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地肤子、王不留行、五味子、肉豆蔻、葶苈子、芥子、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枳壳、枳实、陈皮、化橘红、吴茱萸、鸦胆子、川楝子、巴豆、酸枣仁、胖大海、使君子、山茱萸、小茴香、连翘、女贞子、马钱子、栀子、菟丝子、牵牛子、蔓荆子、夏枯草、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槟榔、砂仁、草果、豆蔻、益智

7.全草类中药

伸筋草、麻黄、鱼腥草、仙鹤草、紫花地丁、金钱草、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泽兰、香薷、肉苁蓉、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佩兰、茵陈、青蒿、大蓟、蒲公英、淡竹叶8.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雷丸

9.树脂类中药

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

10.其它类中药

海金沙、青黛、儿茶、冰片、五倍子、芦荟、天竺黄

11.动物药类

地龙、水蛭、石决明、珍珠、牡蛎、全蝎、蜈蚣、土鳖虫、桑螵蛸、蝉蜕、斑蝥、僵蚕、海马、海龙、蟾酥、蛤蟆油、龟甲、鳖甲、蛤蚧、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鸡内金、阿胶、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

12.矿物药类

朱砂、雄黄、自然酮、磁石、赭石、红粉、信石、炉甘石、青礞石、滑石、石膏、芒硝、胆矾、硫黄

二、中药真伪鉴别

选取部分中药材与饮片伪品与“一、中药材、饮片鉴别”之正品对照鉴别。

三、中药药剂学

中药处方的调配

参考书目

1.《中药学》高学敏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2.《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

3.

3. 《中药炮制学》龚千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4.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第2版

中医药文化复习题

1、小青龙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青龙,是神话中东方木神,有兴云降雨之能,因本方具有发汗之力,犹行雨,故“青龙”之名。

2、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创制了一首治疗暑热泄泻的方子,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名六

一散,另有一名是什么?取自哪部著作?

答案:又名天一散,取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3、二至丸方名由来?

答案:二至即指夏至和冬至两个节气。旱莲草为草本植物,盛夏时茎叶繁茂,所以夏至日采集最佳;女贞子冬至日果实熟透,采集为佳。本方以二药采集时间命名,故名“二至丸”。

4、二陈汤的方名由来?

答案:方中陈皮、半夏宜用陈久者,因陈久者燥散之性降低,故名“二陈”。

5、《小儿药证直决》中有首方剂名“泻青丸”,主治肝火郁热,方名有何含义?

答案: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在色为青,故“泻青”即是泻肝。

6、《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载有一首方剂名“毓麟珠”,治疗妇女婚后久不生育,方名有何含义?答案:“毓”有生养、孕育之意:“麟”,即麒麟,这里喻珍贵之子;“珠”,指珍珠,是谓该药丸形圆如珠。

7、紫雪丹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答案:是其色和用,此药如法制成之后,其色呈紫,状似霜雪;又言其性大寒,清热解毒之方,犹如霜雪之性,故而称之曰“紫雪丹”。

8、“海藻玉壶汤”方名的“玉壶”与哪首诗有关,在方名中有何含义?

答案:《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代白头吟》“宜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在方名中比喻本方具有消除瘿瘤之功,难能可贵。

9、《医宗金鉴》载有一首外治方剂,名“混元膏”,方中混元是何含义?

答案:此处混元指头部,本方在使用时,做成药膏敷于头顶部,故得名。

10、《审视瑶函》中载有一方名“清震汤”,方名中“震”为何义?

答案: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震,本方主治头痛头中雷鸣之症,故名“清震汤”。

11、中药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榔读。”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相思子、白芷、苦参、槟榔、狼毒。

12、中药诗“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罢扇尽从容,半下纱橱睡。”中有哪几位中药名?答案:余粮、石竹、苁蓉、半夏

13、“朝风动春草,药日满横塘。重台游荡子,黄昏独自伤”中重台是指哪味中药?

答案:重台,即蚤休。

14、“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中萱草俗称什么?

答案:黄花菜、金针菜。

15、“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中有哪些中药名?

答案: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半夏、地黄、枝子(栀子)、桂心、喜君子(使君子)。

16、有位古代齐鲁名医,被称为“成聊摄”,是指何人?

答案:成无已,聊摄为地名,今之聊城。

17、齐鲁名医钱乙,字仲阳,仲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第二。

18、西晋时有位齐鲁名医,著有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何许人?

答案:王叔和。

19、“生不为名相济世,亦当为名医济人”出自哪位古代齐鲁名医?

答案:黄元御

20、明代山东境内有“南臧北黄”之称,是指哪两位医家?

答案:臧枚吉、黄元御。

21、古代齐鲁名医淳于意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名称是什么?

答案:《诊籍》。

22、自古中国人就有睡“子午觉”的习俗,请问子午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子即子时,23点到1点;午即午时,11点到13点。

23、古代在新生儿满月时有剃头的习俗,常剃成“瓦片头”、或“桶盖头”,目的是什么?

答案:保护囟门。

24、“夜深结伴前门过,消病春风去走桥”此句中包含了哪个民间习俗?

答案:正月十六走百病。

25、19世纪末出现了著名的“人吞商史”事件,这一事件与哪味中药有关?

答案:龙骨。因百姓不识甲骨文,把刻有甲骨文的兽骨当作中药龙骨入药服用。

26、《望诊遵经》“欲观气色,先识明堂。欲察明堂,先知部位。”明堂是指何处?

答案:鼻子。

27、古代方剂中多见以“青囊”命名者,“青囊”的典故与哪位医家有关?

答案: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28、古代走方郎中行医之时,身负药箱、手摇串铃,成年累月地于村市街巷往来奔走,又常被称为什么?

答案:铃医、串医。

29、《红楼梦》中胡庸医开的狼虎药主要是指哪两味药?

答案:麻黄、枳实。

30、《兰台轨范》是清代医家徐大椿撰写的一部著作,书名中的“兰台”指的是什么?

答案:皇宫藏书之所。

31、《格致余论》是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代表作之一,书名中“格致”意为“格物致知”,出典于何处?

答案:《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2、清代医家沈金鳌撰有《杂病源流犀烛》一书,“犀烛”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本义为“燃犀以照之”。古人认为犀牛为灵异之兽,其神力全注于角,燃之能够烛幽洞微。沈氏取此以为书名,比喻其书论述杂病,源流清晰,读之如燃犀烛幽,心明眼亮。

33、孙一奎著有《赤水玄珠》,书名典出哪里?

答案:《庄子·天地》。

34、清代医家郑梅涧有书名曰《重楼玉钥》,请问“重楼”指的是什么?

答案:喉咙。

35、清代医家陈丰有书名曰《苇杭集》,苇杭即苇航,谓小舟渡河。请问其典出何处?

答案:《诗经·卫风》:“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36、唐诗中有许多关于中药的诗,其中有一首关于黄连的:“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请问这是谁的诗?

答案:白居易。

37、相传唐代有位郎中上山采药,看到一种植物长得象栀子,有人叫它“留球子”,后来这位郎中用它杀虫消积,效果很好,人们为了纪念发现这味药的郎中,便将这味药改成郎中的名字,是哪味药?

答案:使君子。

38、中药神曲,也称六神曲,请问六神指的是?

答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

39、《何首乌传》的作者是谁?

答案:唐朝的李翱.

40、崔豹《古今注》:“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请问“文无”是什么?

41、相传山中有一种高大树木,名叫“鬼仙木”,有人经常用这种树的树皮为人治病,自己也因久服本品而得道成仙。后人为了纪念这味药的发现者,便将“鬼仙木”改称为什么?

答案:杜仲。

42、有味中药的得名与历史上一位皇帝的名字有关,是哪味药?

答案:刘寄奴。

43、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于江中而为药”,是哪味药?

答案:禹余粮

44、有味药与猪肾同煮,治腰痛十分有效,有首民谣称赞:“八十公公痛断腰,山坡草丛寻了鸟。有人识得逍遥竹,世世代代不痛腰。”是哪味药?

答案:徐长卿。

45、某药铺有一对联:“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上下联共有多味药?

答案: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怀山药、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46、杭州胡庆余堂有副对联,上联是“野山高丽东西洋参”,下联是?

答案:暹逻官燕毛角鹿茸。

47、王维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描写的是哪味中药?

答案:辛夷。

48、玄参为什么又叫元参?

答案:清代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玄改成了元,所以“玄参”改为“元参”。

49、《周易·蛊卦》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其中的“有喜”是什么意思?

答案:痊愈。

50、“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为“文化”一语的语源,出自于哪里?答案:《周易·贲卦·彖辞》。

51、《诗经·国风·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其中的“卷耳”是什么药物?答案:苍耳。

52、《诗经·国风·周南·芣苢》云:“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其中的“芣苢”是什么药物?答案:车前草。

53、《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其中的“蓷”是什么药物?

答案:益母草。

5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段话中涉及到了“阴”、“阳”、“气”、“和”等重要的中医理论概念。请问,此段话出自于哪本著作?

答案:《道德经》(《老子》)。

5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一段话出自于《道德经》,请问其下句是什么?

答案:“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56、“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不时,不食”关乎饮食卫生,请问此语出自谁?

答案:孔子。

57、“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语出自于哪部著作?

答案:《论语·乡党》。

58、《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把方技著作分为哪四类?

答案: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59、《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其中的“本”

答案:根据、依据。

60、《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其中的“中”读几声?

答案:四声。

61、《〈伤寒论〉序》:“明堂阙庭,尽不见察。”其中的“明堂”、“阙”、“庭”分别指人体的什么部位?

答案:鼻子、两眉之间、额。

62、后世以“二竖”指代疾病,出典于哪部著作?

答案:《左传》。

63、“缇萦救父”的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缇萦的父亲叫什么?

答案:淳于意。

64、“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这的确是习医、业医者都应深思的一个问题。此语出谁之口?

答案:李杲。

65、“医之为言意也”一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医的思维特点,此语出自谁之口?

答案:郭玉。

66、“五禽戏”中的五禽指哪五禽?

答案:虎、鹿、熊、猿、鸟。

67、后世以“杏林”指代医学,典出于哪部著作?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答案:《神仙传》。董奉。

68、“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指出了解《周易》对于学习中医的重要性,此语出自哪位医家?哪部著作?

答案:孙思邈《千金药方》。

69、“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是谁的名言?

答案:范仲淹。

70、《望诊遵经》序曰“卢扁雷桐,莫不遵其规矩”,此句话中有哪几位医林人物?

答案:扁鹊、雷公、桐君。

71、扁鹊故里在哪里?

答案:今济南市长清区

72、请说出三位古代著名齐鲁医家?

参考范围:扁鹊、淳于意(仓公)、王叔和(王熙)、成无己、钱乙(钱仲阳)、黄元御(黄玉璐、黄坤载,黄研农、玉楸子)、臧枚吉等。

73、目前在全国比较著名的山东道地药材有哪些?(请说出三种以上)

参考范围:蒙阴的金银花、全蝎,平阴的玫瑰,东阿的阿胶,青州的山楂,菏泽的丹皮,郯城的银杏,沂水的蟾蜍,临朐的丹参,沂源的桔梗,长清的瓜蒌,鄄城的地黄,莱阳的北沙参等。

74、1956年毛泽东主席曾称赞一位中医医生说:“近30年没吃中药了,这药很好。”请问这位中医医生是谁?

答案:刘惠民先生。

75、我省哪个县被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

答案:临沂市平邑县。

中医药政策法规复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关于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

答案: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县级中医医院应坚持什么发展思路?答案:小综合、大专科。

4、国家对三级中医医院床位数的要求?

答案:大于400张

5、中医“三进”战略是哪三进?

答案: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6、政府通过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要逐步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以药补医。

7、山东省要求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和市级以上综合医院要按照年业务收入的多少设立科研基金,用于中医药科学研究?

答案:1%。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比例要逐步达到多少?

答案:60%以上。

9、生产中药饮片必须持有什么证?

答案:《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

10、批发零售中药饮片必须持有有什么证?

答案:《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

11、《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几年以上使用历史才能申报中药制剂?

答案:连续使用5年。

12、《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申报中药制剂必须提供多少份相对完整的临床病历?

答案:100例以上相对完整的临床病历。

13、鲜药榨汁能否纳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范围?

答案:不能。

14、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对中医诊室面积有何要求?

答案: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

15、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多少?

答案:20%以上。

16、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旨在形成什么样的就医格局?

答案:“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17、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宣传,努力传播中医什么理念?

答案:“治未病”。

18、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要求建立起农村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组织管理网络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政府领导、部门合作、机构执行、农民参与。

19、《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哪年几号文?

答案:国中医药发〔2009〕23号。

20、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范围非常广泛,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

答案: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

21、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哪四个字概括?

答案:仁、和、精、诚。

22、医院宗旨的艺术表达形式是什么?

答案:院歌。

23、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中,应通过哪些方式加强规范的落实和执行?

答案:建章立制、教育培训、实施考核、树立典型。

24、医院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在充分体现医院宗旨、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还应注重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大众化原则、实用性原则、审美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25、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6、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确定实施什么战略?

答案:突出一个核心,提升三种能力,打造一支队伍,营造一种氛围的中医药事业“1311”发展战略。

27、2009年7月28日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提出中医药工作重点上的“四个加快”是什么?答案:一要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要加快打造山东中医药优势品牌;

三要加快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要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步伐。

28、哪次会议历史性地把“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

答案:党的十七大。

29、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是?

答案: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促进群众健康。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是国务院第几号令?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4号。

31、什么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

答案: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

3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89号)提出利用几年时间将我国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

答案:5 年。

33、《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鲁卫农卫发〔2009〕5号)提出:要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补偿比例,中医药费用(不含中成药)补偿比例提高多少?

答案:10%。

34、《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鲁卫农卫发〔2009〕5号)要求住院患者的针灸治疗费用补偿比例为多少?

答案:90%。

35、《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调整的指导意见》(鲁卫农卫发〔2011〕2号),提出:将什么纳入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范围,可参照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予以补偿,也可在常规门诊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对中医药费用提高报销比例予以补偿?

答案: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和中医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非手术疗法。

36、《关于做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鲁卫药政发〔2011〕1号),提出: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配备基本药物品种数不低于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百分之多少?答案:80%。

37、《关于做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工作的通知》(鲁卫药政发〔2011〕1号)提出,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是多少?

答案:不低于35%。

38、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我省决定在哪些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

答案:全省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

39、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我厅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文件,加强中药制剂管理,文件名称是什么?

答案:《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意见的通知》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渠县第二人民医院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科室(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与所治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 2、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其归经是归()经;苦杏仁能治疗胸闷喘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其归经是归()经。 3、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一种药物能减轻另一种药物的毒烈性,这种配伍关系是()。 4、归经的含义是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作用。 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四气是如何总结得出的() A、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2、下列各项,不属苦味药作用的是() A、降泄 B、通泄 C、燥湿 D、行气 E、清泄 3、五味的含义是() A、全部味道 B、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C、指口尝味道 D、五类作用

E、不同的滋味 4、芳香药多具有的味是()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酸味 E、淡味 5、作用趋向属于升浮的是()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酸、咸,热 6、平行药的含义是()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 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D、性味甘淡的药物 E、寒热之性均具备的药物 7、外感风热,应选择的药物性味是() A、辛、温 B、辛、凉 C、甘、寒 D、苦、寒 E、甘、温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阴阳学说 B、脏腑经络理论 C、气血津液学说 D、药味理论 E、五行学说 9、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杀 10、药物“七情”的含义是() A、喜、怒、忧、思、悲、恐、惊 B、辛、甘、酸、苦、咸、淡、涩 C、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D、寒、热、温、凉、平、毒性 E、温、通、补、泻、滑、湿、清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精,指体内的精微物质,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在人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说:“夫精者,生之本也。”“人生系命于精”。 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包括水谷之精、五脏六腑之精和肾精。狭义的精,则是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故又称为生殖之精。生殖之精藏于肾中,男女皆有。如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二)精的生成 精的生成,总的来说是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从精的来源而言,有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故精又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类。 先天之精,一方面禀受于父母,即父母生殖之精结合,形成原始之胚胎时,就转化成为胚胎自身的精。如《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景岳全书》说:“精合而形始成,此形即精也,精即形也。”另一方面,在胚胎形成以后,直至胎儿发育成熟而出生,这一过程中,又必须依赖从母体吸取来的水谷之精以养育之。因此,先天之精,实际上是概括了禀受于父母以构成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生命物质,以及来自母体从饮食物中吸取的各种营养物质。 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人体生命的维持,不仅以肾中先天之精为基础,还需不断得到水谷之精的充养,以保持肾中之精的经常充实。所以说:“肾……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因此,人体的精,主要藏之于肾,故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三)精的主要功能 (1)生殖繁衍 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 (2)促进生长发育 人生自胚胎到胎儿时期,以及婴儿至青年时期,其生长发育过程的物质基础,主要即是精。如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如果肾精不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就会迟缓或障碍。 (3)生髓充脑、养骨、化血 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三者均由肾精所化。精足则脑得髓养,元神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精能生髓,髓能充骨,故精充则骨骼健壮,牙齿坚固。 精亦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一方面水谷之精通过肺的气化作用而化生为血液;另一方面肾精通过肝或化生骨髓后而生成血液。 (4)滋养濡润 精是人体脏腑组织赖以滋润濡养的精华。肾中之精一方面不断贮藏,一方面又不断地向全身输泄,才能使脏腑组织得以充养,从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 (5)防御卫外 精具有保卫机体,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如《素问》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所以,精足则正气旺盛,抗病力强,不易受外邪侵袭。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其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寒者热之 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即以热药治寒证。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的方药等。 (2)热者寒之 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即以寒药治热证。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的方药等。 (3)虚则补之 是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即以补益药治虚证。如阳虚用温阳的方药,阴虚用滋阴方药,气虚用益气的方药,血虚用补血的方药等。 (4)实则泻之 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来治疗。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如食滞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水饮内停用逐水的方药,瘀血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湿盛用祛湿的方药等。 2.反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而言,究其实质,还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 (1)热因热用 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例如《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扬主之”,就是热因热用的范例。由于阳虚寒盛是其本质,故仍用温热药治其真寒,而假热就自然会消失。 (2)寒因寒用 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例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脉沉,很似寒证,但有壮热心烦,口渴而喜冷饮,小便短赤等,因为热盛是其本质,须用寒凉药治其真热,而假象方能消失。这就叫“寒因寒用”。 (3)塞因塞用

中医药培训试卷含答案

中医药健康管理测评试卷(样卷) 岗位(具体到科室/服务站)姓名分数__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阴虚质: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 A )为主。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2)、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 A ) A. 脾虚 B. 血虚 C. 热证 D. 寒证 (3)、儿童大便干结: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宜进食( D ) A. 绿色蔬菜 B. 水果 C. 粗粮 D.以上都上 (4)、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 C )进行。 A.中午饭前 B.清晨饭后 C. 清晨或饭前 D.晚饭前 (5)、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 D )次。 D. 1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2)、每年为0-36个月儿童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平和质(1)(2)(4)(5)(13)(其中(2)(4)(5)(13)反向计分)。(√) (4)、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5)、总是(非常/每天)精神头足,乐于做事。体质辨识时在1分处划钩。(×) 四、简答题(共30分)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管理的各个月龄分别是多少?服务内容是什么? 各个月龄分别是6、12、18、24、30、36个月。 服务内容是:6 、12月龄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 (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人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对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疏通调节作用。“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卷四》)。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正常协调。 (2)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是指人类精神活动中以反映情感变化为主的一类心理过程。中医学的情志属狭义之神的范畴,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肝通过其疏泄功能对气机的调畅作用,可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神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向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故曰:“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柳州医话》)。“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去”(宋·高以孙《纬略卷十》)。 肝主疏泄失常与情志失常,往往互为因果。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之为因郁致病。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之为因病致郁。 (3)促进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肝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的。 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胃气主降,受纳腐熟水谷以输送于脾;脾气主升,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脾升胃降构成了脾胃的消化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木之性主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则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可见,饮食的消化吸收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故肝的疏泄功能,既可以助脾之运化,使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能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肠。若肝失疏泄,犯脾克胃,必致脾胃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肝气郁结的症状外,既可出现胃气不降的暖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症状,又可现脾气不升的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的症状。故曰:“肝气一动,即乘脾土,作痛作胀,甚则作泻,又或上犯胃土,气逆作呕,两胁痛胀”(《知医必辨,论肝气》)。 分泌排泄胆汁: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诚如戴起宗所说:“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人于胆,故(胆)藏在短叶间,相并而居,内藏精汁三合,其汁清净”(《脉诀刊误·卷上》)。可见,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汁排泄到肠腔内,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故曰:“凡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逼胆囊,胆汁渍人肠内,利传渣滓”(《医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非阴中之阳不升,土有敦厚之性,非曲直之木不达。肝气升发,疏达中土,以助脾之升清运化,胃之受纳腐熟。 (4)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所以肝气舒畅条达,血

中医养生小知识

基本内容: 1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水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夏天人的体能消耗特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像蜂蜜水、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都是理想的解渴饮料。购买新鲜的纯蜂蜜最好可以到认识的蜂场购买,超市销售的多数经过加工,长期服用也见不到什么效果,而且也不放心。很多网友都推荐到罗浮山蜂蜜网购买,我和家人喝的蜂蜜也一直是和他们买的,感觉蛮好的,建议你也可以试试。 2夏季养生保健之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3夏季养生保健之饮食清补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 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绿豆、蚕豆、赤小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4夏季养生保健之补钾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夏季养生保健之补充盐分和维生素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6夏季养生保健之尽量穿浅色衣服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7夏季养生保健之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

中医药培训试卷含答案修订稿

中医药培训试卷含答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医药健康管理测评试卷(样卷) 岗位(具体到科室/服务站)姓名分数__ 一、名词解释 (每题10分,共20分) (1)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的手段,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2)阴虚质: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 二、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 (1)、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 A )为主。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2)、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 A ) A. 脾虚 B. 血虚 C. 热证 D. 寒证 (3)、儿童大便干结: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宜进食( D ) A. 绿色蔬菜 B. 水果 C. 粗粮 D.以上都上 (4)、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 C )进行。 A.中午饭前 B.清晨饭后 C. 清晨或饭前 D.晚饭前 (5)、在糖尿病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1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 D )次。 D. 1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2)、每年为0-36个月儿童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3)、平和质(1)(2)(4)(5)(13)(其中(2)(4)(5)(13)反向计分)。(√) (4)、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5)、总是(非常/每天)精神头足,乐于做事。体质辨识时在1分处划钩。(×) 四、简答题(共30分)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管理的各个月龄分别是多少?服务内容是什么? 各个月龄分别是 6、12、18、24、30、36个月。 服务内容是:6 、12月龄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doc

中医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预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中医健康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即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的观念。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即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观念。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相关、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 (五)中医的诊治手段。 介绍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着重介绍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介绍不同体质(平和、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二、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理念和思想;介绍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二)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 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时令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调摄情绪的方法。 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以及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念;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分别介绍其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l中医药培训试卷含答案

老年人中医药服务项目 培训试题(卷) 卫生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是() A.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B.中医体质辨识 C.中医药治疗指南 D.中医药保健指导 2.《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共设立()个问题。 从2016年起,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有每年40元 提高至() 下列各项中,描述不确切的是() A.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 B.体质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C.体质是一种绝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 D.体质不可调理,难以改变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开展和。() A.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6月—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B.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5--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C.精神病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D.精神病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5--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6.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16分、气虚质10分、阳虚质8分、阴虚质2分、痰湿质15分、湿热质5分、血瘀质7分、气郁质0分、特禀质3分,应判定的体质类型是() A.平和质,不兼偏颇体质 B.痰湿质,不兼其他体质 C.痰湿质,兼气虚质倾向 D.基本是平和质,兼痰湿质 7.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从、、、、、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A.兴趣调换、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B.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C.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静坐保养、穴位保健 D.情志调摄、休息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以省(区、市)为单位,2016年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至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项增加到项。()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A.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B.儿童保健范围 C.慢病管理范围 D.计划免疫服务范围

中医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和相关知识大纲

中医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和相关知识大纲 一、相关能力(约占20%) (一)言语理解 考察考生的文字阅读能力 (二)逻辑推理 考察考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专业素养(约占80%) (一)中医基础理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精气学说 3.阴阳学说 4.五行学说 5.五脏 6.六腑 7.奇恒之腑 8.精、气、血、津液、神 9.经络 10.病因 11.发病 12.病机 13.防治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 1.绪论 2.问诊 3.望诊 4.望舌 5.闻诊 6.脉诊 7.八纲 8.病性辨证 9.脏腑辨证 10.六经辨证 11.卫气营血辨证 12.三焦辨证 (三)中药学 1.药性理论 2.中药的配伍 3.中药的用药禁忌 4.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5.解表药

6.清热药 7.泻下药 8.祛风湿药 9.化湿药 10.利水渗湿药 11.温里药 12.理气药 13.消食药 14.驱虫药 15.止血药 16.活血祛瘀药 17.化痰止咳平喘药 18.安神药 19.平肝息风药 20.开窍药 21.补虚药 22.收涩药 23.攻毒杀虫止痒药 24.拔毒化腐生肌药 (四)方剂学 1.总论 2.解表剂 3.泻下剂 4.和解剂 5.清热剂 6.祛暑剂 7.温里剂 8.补益剂 9.固涩剂 10.安神剂 11.开窍剂 12.理气剂 13.理血剂 14.治风剂 15.治燥剂 16.祛湿剂 17.祛痰剂 18.消食剂 19.驱虫剂 20.涌吐剂 (五)针灸学 1.针灸学发展概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4.腧穴的分类 5.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6.特定穴 7.腧穴的定位方法 8.手太阴肺经、穴 9.手阳明大肠经、穴 10.足阳明胃经、穴 11.足太阴脾经、穴 12.手少阴心经、穴 13.手太阳小肠经、穴 14.足太阳膀胱经、穴 15.足少阴肾经、穴 16.手厥阴心包经、穴 17.手少阳三焦经、穴 18.足少阳胆经、穴 19.足厥阴肝经、穴 20.督脉经、穴 21.任脉经、穴 22.奇穴 23.毫针刺法 24.常用灸法 25.拔罐法 26.其他针法 27.头针、耳针 28.治疗总论 29.头面躯体病证 30.内科病证 31.妇儿科病证 32.皮外骨伤科病 33.五官科病证 34.急症 (六)中医内科 1.感冒 2.咳嗽 3.肺痈 4.哮证 5.喘证 6.肺胀 7.肺痨 8.痰饮 9.自汗、盗汗 10.血证 11.心悸 12.胸痹

中医药基本知识

一、中医药基本知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 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1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在窍为目。 1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 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16.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21.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 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3.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 动血,火易致肿疡。 24.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25.中医“治未病”包括哪几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答案参照《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印会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四物汤: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 A、B、C、D、E五个备选答 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道题5分,共100分。 1.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2. 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 .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 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E A.血腥味 B.尿味 C.腐臭味 D.尸臭味 E.烂苹果味 5. 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以上都不是 6. 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 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 .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7. 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 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

虚D .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 津液通畅 8. 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感应传导作用 E.调节机能平衡 9. 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 10. 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其性开泄 B.耗气伤津 C.善行而数变 D .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 阳位 11 .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 B.正治法 C.反治法 D.从治法E .扶正法 12 .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 A.荣枯 B .老嫩C .裂纹 D .齿痕E .芒刺 13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C .阴阳的消长平衡D .阴阳的 相互转化E .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 .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 A.主诉 B .现病史C .既往史 D.家族史E.舌脉 15 .有根”之脉象是指 E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1.失神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能食,此为 A.神志异常B .无神C .少神D .假神E .得神 2 .温病病人热入营血时,舌色应为 A .红舌B .绛舌C .紫舌D .青舌E . 淡红舌 3.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A .隐痛B .绞痛C .胀痛D .灼痛E.重痛 4.下述不是泄泻原因的是 A.肾阳虚衰B .肾阴亏损C .肠胃积滞D .大肠湿热E.脾胃虚弱 5 .下述不是由肾气不足所致的是A .小便失禁B .小便频数C .小便涩痛 D.小便余沥不尽 E.遗尿 6.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可见于 A .淡红舌B .红绛舌C .青紫舌D .绛紫舌 E.青舌 7. 外感风寒的咳声特点是 A. 咳声重浊B .咳声清脆C. 咳声紧闷D .咳声不扬E .咳声顿作 8. 喘证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 呼吸困难B .鼻翼煽动C. 张口抬肩D .难以平卧 E. 喉中痰鸣 9. 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A .血腥味B.尿味 C. 腐臭味D .尸臭味 E. 烂苹果味 10.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A.主诉B .现病史 C.既往史D .家族史 E.舌脉 11.下列属于但寒不热,里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 A .突然恶寒B .畏寒肢冷C?得温可缓D .舌淡嫩 E.脉沉迟无力 12.下列属于里证汗出的机制是 A.里热炽盛,迫津外泄 B ?风性开泄 C .热性升散 D .风热袭表 E .腠理疏松 13.下列不属于银翘散的现代主治的是A .急性扁桃体炎B .流行性腮腺炎C?流行性乙型脑炎D .急性结膜炎E.产后感冒 14.下列关于腹痛叙述不正确的是A .喜按为虚,拒按为实 B. 喜冷为热,喜热为寒 C. 胀痛无定处为气滞 D. 刺痛不移为血瘀 E. 绕脐痛为癃闭 15.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荣枯B .老嫩 C?裂纹D .齿痕 E.芒刺 16 .观察舌苔以辨别病邪深浅,主要依据是A .舌苔的有无B .舌苔的厚薄C?苔色的黄白D .舌苔的真假E .舌苔的润燥 2

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分类方法 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中药两大类 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

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这样,可以让你多神奇的中药有着清晰地把握。尽管中药有几百种之多,但是,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 日常常见中药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中医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 他是人类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其理深不可测,中医学发源于先秦,其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秦汉时期。 1、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气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 2、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如哲学、数学、天文、历法 3、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秦汉时期提出了:气致病,开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先河。 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的问世 三、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的成书,实际标志中医理论的确立,它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基础理论,和辩证论治的基础之作,《神农本草》《难经》 历代医家贡献最大的有:王叔和《脉经》皇甫益《针灸》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孙思邈《千金方》等数不胜数。 我们今天主要谈中医基础知识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病因、病机和诊断学的望诊和问诊、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证、三因论宜等。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1、整体观念:是指饰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2、辩证论治:a-症、证、病的关系概念。 辩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症候的过程。 论治:又叫试治,则是辩证分析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贯穿中医全过程,又是中医的精髓和灵魂。 四、阴阳:是哲学概念,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对立而统一的概念。 1、阴阳的对立而制约:对立即相反,制约互相抑制、相互约束。 2、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依行、相互为用的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在临床应用:贯穿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规律。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确定治疗原则,归纳药物的性能。 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 特性: 木: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华、条达舒畅 火:火曰炎上——引申温热、上升的特性 土:具有播种收获的作用——引申为承载、受纳、土为万物之母 金:金曰从革——引申为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 水:水曰润下——引申为寒浮,滋润向下运行的作用。 人与自然界的五行属表

中医药健康知识竞赛题

中医药健康知识竞赛题库 1.中医学“治未病”理念不包括: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表里相传 2.四季养生原则不包括: A.春夏养阳 B.秋冬养阴 C.春夏养阴 3.下列哪项疾病不属于“治未病”科管理范畴: A.慢性疲劳 B.心肌梗死急性期 C.失眠 4.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冬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5.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夏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6.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秋季应: A.早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7.中医起居养生,应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春季应: A.晚睡早起 B.早睡晚起 C.晚睡晚起 8.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怒”最易伤及哪个脏腑: A.心 B.肝 C.脾 9.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过于大笑容易耗散: A.心气 B.肺气 C.肾气 10.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思虑过多易影响什么功能: A.呼吸功能 B.消化功能 C.造血功能 11.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过于悲伤易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

A.心 B.肺 C.脾 12.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相关,受到过度惊吓或恐惧易损伤: A.心气 B.肺气 C.肾气 13.重庆地区居民的体质多为: A.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 B.血瘀体质 C. 特禀质 14.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药食同源药物: A.山药 B.生姜 C.黄连 1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传统运动保健项目: A.瑜伽 B.八段锦 C.太极拳 16.女性经期受寒容易引起什么不适: A.经期腹痛 B.外阴瘙痒 C.经期延长 17.中医学认为女性以什么为用: A.血 B.脂肪 C.气 18.女性容易血虚,下面哪种茶具有养血功效: A.枸杞菊花茶 B.当归红枣茶 C.薄荷茶 19.小儿安康的基础条件是: A.饭量大 B.三分饥与寒 C.不吵闹 20.具有清热泄火功效的中药多属什么味: A.酸味 B.苦味 C.甘味 21.甘味药具有什么功效: A.补益气血 B.清热泄火 C.发散行气 22.具有发散行气功效的中药多属什么味: A.辛味 B.苦味 C.咸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