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从原则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优势半球。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经验、机能等。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任何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状态。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并由其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20世纪前30年,该学派在美国心理学中占优势,30年代以后趋于瓦解。在研究方法上,该学派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机能主义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据此他们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这长达40余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格式塔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的德国,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它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该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内心深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该学派猛烈冲击着在美国很有势力的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奈塞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该学派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第一章_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d)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d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a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d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以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 )。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b(b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c )。

临床心理学重点(四至六章) 2

第四章心理应激、应对与健康 第一节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1、应激现象的特点: 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有象征性或符号 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多数情况下,生 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 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 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3、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心理应激的发生过程中,对 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 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5、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 6、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 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 7、应激原分为两大类: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于“精神性的”或称作 “符号”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原——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分为社会性应激原、生活应激原、工作(学习)应激原、文化性应源原和心理性应激 原。 1)社会性应激原——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情境和事件。 2)生活应激原——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 3)良性应激——由积极的小事引起的应激。 4)工作应激原——又称职业性应激原,指职业活动或工作中影响劳动者心理和生理稳态的诸因素。 5)文化性应激原——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对的生活的文化方面。 6)心理性应激原——指一个人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预测、预期、凶事预感以及内必的矛盾冲突等。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致应激作用评估中采用的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杨德森和张亚林编的 《生活事件量表》(LES)、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教育心理学第一节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基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重点是: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

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

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

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从原则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不是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神经元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优势半球。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经验、机能等。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任何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状态。

教育心理学实战演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1879年 B.1897年 C.1789年 D.1798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这个一点,我们正式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所以说心理学不只是一个学科也是一种实验形式的学科在中国这种学科很少,也是因为这样在中国心理学的工作职位并不多也是这样的原因,每年主修这门学科的学生很少。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很大程度是与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有关联,如微笑、哭泣、击打、交谈、以及触摸,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生活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比如一个才出生的孩子,一个著名运动员。或者其他等等,心理学家都在探索个体在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那些事。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还有第五目标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学习心理学的第一任务是学会观察,要对个体有一个精心的观察,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观察的数据叫做行为数据。行为数据是关于有机体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这是观察者要记录的数据。当研究者进行数据线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要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不可以不客观的分析和记录数据;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人的行为受到的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的因素叫作机体变量,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的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而有些因素是在外部作用的,例如一个孩子试图取悦老师来硬的奖励,一个堵车的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或着变得沮丧,这些对行为影响的因素叫作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心理学家在考虑变量是都是以这两种类型解释的,心理学家都是通过潜在的问题去解释多种行为的。 在研究时通常都会给出一个大概的解释(一种秉性的解释)然后是一种情景的解释,然后是综合的解释。这样解释有点笼统我们举个例子,研究者要解释一些人为什么要开始抽烟。研究者会认为这些人具有冒险的性格或者具有倾向冒险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秉性的解释)或者这些人经历了同辈人的压力(这是情景的解释)或者是,一种倾向冒险的性格以及某种情景下同辈的压力都是必要(一种综合的解释) 心理学的预测是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时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本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他指出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的事物起来。 控制发生的事情对大多数心理学家来说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激励人心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说完

心理学 第1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 一、研究对象 (一)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里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填空题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人和动物心理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填空题 二、心理学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临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题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学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填空题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填空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官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填空题 在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为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填空题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实验内省法) 2.机能……………(詹姆士,意识流)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实验研究)。此为第二势力。行为主义诞生标志是:1913年华生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完形)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研究和无意识的研究;此为第一势力)。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洛斯、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 7.现代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信息加工)。诞生标志是: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出版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 ?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第五章智力障碍 ?第六章人格障碍 ?第七章神经症、癔症、抑 郁症 ?第八章行为障碍 ?第九章心身疾病 ?第十章临床常见的病人 心理问题 ?第十一章心理咨询 ?第十二章临床心理咨询 ?第十三章危机干预第一章概论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一、临床心理学的定义 ?193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199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1988年,日本学者田中富士夫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 ?①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②以心理测评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中心③以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的援助为目标,以达到帮助适应困难的个体调整心态,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 ?二、临床心理学的性质:发展性教育性社会性 ?发展性——始终强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以往:注重心理诊疗,服务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者,此种心理治疗具有浓厚的精神医学色彩。 ?后来;心理援助(assistance),危机介入(intervention),引导(guide)或促进(improvement)等概念引入,反映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0世纪40年代前的临床心理学主要以心理测评活动为主,是对个人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direction)、助言(suggesstion)、和劝告(recommendation)式的咨询。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建设性的教育、援助作用。 ?教育性——社会性—— ?临床(clinical)起源于希腊语klinikos,“医生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医学的照料”。 ?今天,“临床”不仅仅是“床边医学诊疗”的概念了。不仅限于医疗临床了。 ?“家庭心理临床”“教育临床”“地域临床” ?三、临床心理学的目的:运用心理学的技术、知识、成果,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人进行

最新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本章导视: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什么? 心理学如何研究? 心理学有什么帮助?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1.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Dennis coon(2004) 2.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理查德·格里格(2003) 有关心理学的定义 3.心理学是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心理现象的科学。—黄希庭(1991) 4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彭聃龄(2004)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及其发生规律的科学 人、动物、个体行为、个体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门中间(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简单、低级、受本能需要支配 人:精神、意识、情感、意志、语言等 心理活动的区别: 意识性:自觉能动性、明确目的性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心理现象结构表 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一情績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 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一一能力性格气质 个体心理现象 你在散步,发现前面有个东西向你移动(感觉),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是个人,并认出是你最喜欢的那个女孩(知觉),她聪明、活泼、开朗、有主见(性格)。根据她的表情举止,你判断她心情很好(思维)。追她好久都注不理你,今天一定要抓住机会(意志)?于是,你约她一意起吃饭(动机行为)。席间,相谈甚欢,原来有很多共同话题(价值观)。临了,还约她周末一起看电影。人逢喜事精神爽(情绪)。回去的路上,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回忆(记忆)和憧憬(想象)。回到宿舍很久才平静下来。 心理状态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中间)阶段 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关系 “饿时吃糖甜如蜜,饱时喝蜜蜜不甜”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打开“黑匣子”“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课堂演练: 1、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科学 D.哲学 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 )环节 A.开端 B.中间 C.终端 D.外部 3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

临床心理学知识点名词解释等

一.名词解释? ?1.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无器质性基础? 3.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4.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与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变态的。(?临床上常将自知力作为判断病情轻重或病情好转?的重要指标)? 5.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交替出现抑郁和狂躁症状,每一种症状都会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会出现几个狂躁或抑郁时期,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一些患者在一天之内既有抑郁的经历又有狂躁的经历。? 6.病理性赘述:思路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迂回曲折,讲话罗嗦,?无意义的繁枝细节掩盖主要内容,思维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或离题不远,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躁狂掩饰:个体经历一些不幸的事件时,便会出现抑郁的情绪以及与低自尊相关的认知,或者对这些事件做出防御性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他们通过躁狂掩饰表现出正常的自尊水平。8。广泛性焦虑障碍:简称广泛焦虑症,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9.?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二、选填? 1.性偏好障碍: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和性受虐狂、混合型性偏好障碍等? 2.几种不同类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偏执型人格障碍:总是怀疑别人的可信度,怀疑他人,将善意的行为误解为隐含的关系或威胁,不愿或害怕向人倾诉? 边缘型人格障碍:担心被抛弃,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混乱,反复自残,空虚感?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分重视规则和细节,事必恭亲,完美主义,吝啬,喜欢储藏东西? 3.精神障碍的成因:遗传模型,生物模型,心理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系统模型,系统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包括(对精神障碍具有易感性还是适应力取决于这三个因素):?生物因素:基因的构成、病毒的感染、损伤? 心理因素:童年的创伤、对环境事件的不良认知反应?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困难、社会支持缺失? 4.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经济地位、-精神分裂症基因型母亲、NEE家庭(高度消极情绪表达)? 神经病学基础:多巴胺过量,病毒感染,妊娠分娩并发症,母亲的压力?5.认知技术包括:自我指导训练和认知挑战? 6.人本主义治疗:其中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的最为杰出。7.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许多关键结构位于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8.行为主义治疗的基础是经典条件反

(完整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体育教育教学 2.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 3.体育锻炼 4.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 5.身体心理 6.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社会促进” 8.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 10.1965 11.体育心理学 12.1980 13.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 15.异常行为 二、单选题 1.C.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B. 11.A. 三、多选题 1. A.B.C.D 2. A.B.D 3.B.D 4.A.C.D 5.A.B.C 6.A.C 7. ABCD 8.B.C.D 9.C.D 10.A.D 11.A.B.C.D 12.A.B.C.D 13.B.C 14.B.C.D 四、匹配题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个性运动心理学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1987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25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1969年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 1.√2.×3.√4.√5.√6.×7.× 8.×9.√10.×11.√12.√13.×14.√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认知B.情感C.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特点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绪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B.能力C.气质D.兴趣 5.以下哪项不是构造主义关于意识的三种元素分类()。 A.感觉B.意象C.情感D.激情状态 6.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B.需要C.客观现实D.个性 7.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 8.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说明人有()的差异。 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 9.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 10.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神经元D.脑 11.第一个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人是()。 A.巴甫洛夫B.冯特C.华生D.布洛卡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B.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C.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13.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14.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 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望梅生津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5.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是()。 A.突触B.神经元C.反射D.反射弧 16.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B.吸吮反射C.防御反射D.谈虎色变 17.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18.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 A.反射B.兴奋C.抑制D.神经元 1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B.突触C.反射D.神经系统 20.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几部分组成。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答案学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查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2.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赫尔巴特 B.霍普金斯 C.桑代克 D.卡普杰列夫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的( ) A.《教育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实用教育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4.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桑代克——联结说 B.格式塔——场论 C.勒温——完形说 D.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6.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7.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 A.巴普洛夫 B.奥苏伯尔 C.皮亚杰 D.桑代克 8.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9.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赫尔巴特 B.莫依曼 C.詹姆斯 D.桑代克 10.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是( ) A.学生的学习兴趣 B.学习动机 C.教师的工作压力 D.教师的社会地位 11.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在学的研究方面担负的任务是( ) A.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 B.阐明学习的过程 C.阐明有效学习的环境 D.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13.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 A.1879年 B.1903年 C.1907年 D.1913年 14.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15.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我国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 A.廖世承 B.陈鹤琴 C.潘菽 D.朱智贤 16.《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心理现象 B.对心理进行测量 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 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 1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B.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C.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D.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技术不够到位 19.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情境下,有实施者创造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 3、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 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载体。 5、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时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2)普通心理学一般研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与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则针对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等。 3、教育心理学为哪几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特点、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教学测量与评价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骄傲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进行总结,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三、论述题: 1、具体论述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答:第一、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二、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教学风格等基本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过程。第三、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第四、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第五,教学情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联系实际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用研究的方法来准确地分析和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科学艺术地实施教学 3)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4)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5)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