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V起来_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_齐沪扬

_V起来_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_齐沪扬
_V起来_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_齐沪扬

/V起来0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1

齐沪扬1曾传禄2o

(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2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阳550001)

[摘要]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0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0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0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

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0表示结果义、时体义与路径隐喻有关,前者是路径终点转喻路径整体,

后者则凸显路径起点;/V起来0表示情态意义与起始时态的将来特征和/以身喻心0的隐喻有关;

/V起来0的语义变化是一个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V起来;语义分化;主观性;隐喻;认知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9)02-0003-09

零、引言

动趋式/V起来0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有关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单个专题性的论著就有吴洁敏(1984)、房玉清(1992)、刘月华(1998)、张国宪(1999)、贺阳(2004)、李敏(2005)、唐正大(2005)、张谊生(2006)等。这些论著对/V起来0的意义、用法和语法化做了细致的描述,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V起来0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种基本的语义类型(贺阳2004等);二是认为/V起来0中/起来0的意义和功能已经发生从趋向动词到动态助词的虚化,分为/起来趋动0和/起来助0两大类(李敏2005等);三是把/V起来0分为自由的和黏着的,自由的/V起来0与第一种观点一致,粘着的/V起来0在句子中作话题,/起来0是话题标记(唐正大2005)。这些著述对/V起来0语义的分析,在各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V起来0语义的分化发展及其各个意义之间的联系解释得还不够。我们感到,/V起来0的各个意义之间应该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理据,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一、从位移义到结果义

(一)A组/V起来0。先来看下面例句:

1陈玉英从沙发上跳起来。?

o张全义从小床里把儿子抱起来。

A组中/V起来0有的表示主体位移,主体发出动作,自主向上位移,如例1,有的表示客体

1o?[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0(项目编号:06BYY042)的阶段性成果,本项研究同时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0405)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齐沪扬,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曾传禄,男,讲师,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例句除特别说明外均取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恕不一一标明出处,少数例句作了一定的删节。

位移,主体发出动作致使客体向上位移,如例o。其中动词有的具有[+趋上]特征,如/跳0,有的不具有[+趋上]特征,如/抱0,但整个/V起来0具有[+趋上]特征,可以受表示空间起点的介词词组修饰,如/从沙发上0、/从小床里0,/起来0表示趋向。

以上描述的是基本的物理空间位移,它还可以通过隐喻扩展到其他抽象认知域。例如:?主意容易打,执行的勇气却很不易提起来。

?那些终年穿着破乱的军服的兵士,,,都从愤怒里站起来,掉转了枪口,打死了长官,成千的反叛了。

?后来梁局长当了局长,就把贺玉梅提拔起来当局团委书记。

例?的位移体/勇气0被看成空间实体;例?的运动起点/愤怒里0被想象成空间实体;例?的/提拔起来0是隐喻投射到社会地位方面:从较低的社会地位到较高的社会地位。

(二)B组/V起来0。请看下面的例句:

?和点泥,把打住的野物糊起来。

?干鱼一捆一捆积起来,堆放在屋角的一个搁板上。

à那疑窦在她心里渐渐膨胀起来。

B组的/V起来0比较多,其中动词有的具有[+隐存]的语义特征,/V起来0表示由外到内、由显到隐的变化,如例?;有的具有[+聚拢]的语义特征,/V起来0表示由分散向集中、由四周向中间聚拢的过程,如例?;有的具有[+突起]的语义特征,/V起来0表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渐变,如例à。/V起来0都没有[+趋上]特征,/起来0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实现,/V起来0表示结果。

从动词的语义看,有的表示具体动作,如/躲、抓、埋0等;有的表示抽象行为,如/创办、组织、集中0等。从位移体的语义看,有的指向具体事物,如例?/打住的野物0;有的以隐喻的方式指向抽象事物,如例à/那疑窦0。

B组/V起来0描述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凸显其结果状态,/起来0表示/完成0。/起来0表示完成的理据在于:/V起来0表示的物理空间运动是一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也是一个有起点、有终点的变化过程,两者具有相似性。用具体的空间运动过程来表示抽象的事件发展变化过程,这是隐喻的作用。具体地说,这是空间运动的路径在事件范域的隐喻投射,即路径被隐喻理解成事件的发展过程。除隐喻外,还有转喻的作用。转喻是在同一个理想化的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 nitive model)中,一个概念实体(喻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本体)提供心理可及性(mental accessibility)。(Radden&Kêvecses1999)/理想化的认知模型0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完形(g estalt),完形的各个部分能互相激活,部分能激活整体,整体能激活部分。转喻的完形心理基础是/相邻原则0和/凸显原则0,其认知方式是以事物易感知或易理解的部分来代替事物的整体或事物的另一部分。Lakoff(1987)指出意象图式之间存在某些非常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引申出一词多义。自然的意象图式转换在构成意义的放射形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认为/路径图式0和/终点图式0存在着转换关系,即/路径\路径终点0。运动路径通过隐喻投射到事件范域,路径的终点得到凸显。路径的终点成为注意的焦点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人们在观察一个运动物体时总是习惯追随其路径,直到其停止,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其所处的位置。相对来说,物体运动的/起点0和/终点0通常具有较高的显著度。根据转喻认知规律:用显著的转喻相对不显著的。相对而言,路径终点比路径显著,因此,终点转喻路径整体,终点蕴涵完成,所以/起来0具有完成义。由此可见,/起来0表/完成0是通

过/隐喻0和/转喻0引申而来。

运动路径在事件范域的这种隐喻投射,在语言形式上的表现是,/V起来0前面可出现彰显路径的标记词语,如表示空间起点的介词结构/从,,0,借以表示事物发展的起源。例如:á沪江企业是从一个车间少数纱锭发展起来的。(转引自李敏2005)

也可借空间运动起讫变化的/从,,到,,0来表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转引自李敏2005)

/V起来0表结果义,可以同[+完结]义的词语/已经、完全、最终0等共现。例如: l v我们已经坚实地团结起来。

l w太阳完全被云彩遮起来。

也可作为连动结构的前项,一般表示这一动作或事件的完成或实现。连动结构中,前项动作的完成或实现一般是实施后项动作的前提或基础。例如:

l x斋主把稿子抄好,叠起来放进信封。

实际上,隐喻路径还可从/V起来0本身的语义反映出来:刻画行为事件的过程及其目标,比如/由外到里、由显到隐0、/由分散向集中、由四周向中间聚拢0、/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0。这种过程义是从起点到终点的向量关系的内在体现,始源域(source domain)显性的、确定的/自下向上0的运动方向映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变为内在的、不确定的观念方向。

二、时体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C组/V起来0。我们先来看例句:

l y他妈给他倒了半碗马奶子,他巴呷巴呷地喝起来。

l z同事起初对他很敬重,渐渐地在背后议论起来。

C组/V起来0,其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必须有明确的起点并且具有[+动态持续]的语义特征,能够带动态助词/着0、能被副词/在0修饰。/V起来0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起始并持续,/起来0已经虚化为时态助词,表示起始时态。

/V起来0中的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或者反映一个长时过程,或者反映一个可重复的短时过程,/V起来0可以同时间副词/就、又、马上、正在0等共现。例如:

l{正在狂欢的时候,敌人的大炮又响起来了。

l|他回头看了看彩蝶,彩蝶正在爬起来。

也可和动词/开始0连用,但不多见,因为和/起来0的起始义重复而造成语义羡余。例如: l}服务员把菜陆续端上来,我们开始吃起来。

再则,/V起来0常作为连动结构的后项,表示这一动作行为的起始。例如:

l~开始金枝还以为他是想捣腾,听了这话立刻警觉起来。

C组的/V起来0仍是运动路径的隐喻投射,由空间投射到时间。时间的运动是单向的,从过去经由现在通向未来,时间运动的单向线性模式与空间运动路径的定向性是相似的,这是产生隐喻投射的认知基础。运动路径投射到时间域并凸显路径的起点,起点蕴涵开始,所以/起来0表示起始态。

从跨语言、跨方言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语言和某些汉语方言的时体标记来自趋向动词或者位移动词。石毓智、白解红(2007)综合By bee et al.(1994)和H eine et al.(2002)的分类和统计结果得出结论,许多语言表达将来时的概念,都用移动动词/来0与/去0。根据他

们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至少有24种语言用/来0,28种语言用/去0表达将来时概念。比如,纳西语Fù33C G33D W33L B A31?ù31K W33(意思是/将要修一条路0,K W33来y将行体标记)(木仕华2003);英语She is going to have a baby.在一些汉语方言里,也有用趋向动词表示时态意义的。比如,李如龙(1996)发现,泉州方言里/去0可以表动作完成或事件结束:我拍破去(一块)碗。伍云姬(1996)指出,长沙方言里复合趋向动词/去来0可以构成过去时标记:我看去来,冇看完(我看了,没看完)。朱美芳(2003)指出,/来去0在台湾闽南方言里可以作为表将来时的助动词:我卜来去食饭(我要去吃饭)。

(二)D组/V起来0。请看下面的例句:

m u金秀,提起别人的事儿来,你说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

m v谁帮她推碾子拉磨呢?她一抱起磨棍来就头晕哩!

m w这两架机器,摇起来嘎嘎的响,给这条街增添了一种新的声音。

m x这要落到税务局手里,罚起来可没完呐!

D组的/V起来0,以从属分句或者紧缩复句的前位分句形式出现,具有话题功能和衔接功能。有的/V起来0表示做某事或发生某种状态的时候,已经指称化,表示时间,意思相当于/(当/每当)VP时/的时候0,具有话题功能,如例 m u中划线部分的意思是/每当提起别人的事儿的时候,你说得头头是道0,/提起别人的事儿来0是次话题,/你说得头头是道0是述题,也是句子信息的焦点。有的构成/一V起来就,,0或意思相当于/一,,就,,0,前后两部分之间表示顺承关系,如例 m v、 m w。例 m w中划线部分的意思相当于/一摇起来就嘎嘎的响0。有的前后两部分之间隐含假设关系,意思相当于/一旦,,0或/假如,,(的话)0,如例 m x中划线部分的意思是/假如罚起来(的话)可没完呐0。/V起来0作为从属分句和前位分句,表示时间、方式、条件等,语义上不能自足,必带后续成分,对某个情况或状态进行叙述或描写。

从语义上看,D组的/V起来0有三种情形:一是相当于一个表时间的名词性短语;二是在顺承关系的紧缩句中作先后事件的先事;三是在假设关系的紧缩句中作条件项,/V起来0带有一定的假设语气意义。值得注意的是,D组的/起来0已经不表起始态。

D组/V起来0的话题功能和连接功能是从C组的时体特征引伸出来的:一方面,时态本身具有一定的篇章功能,它不仅表示句子中的时间关系,而且表示句子与句子、语段与语段之间的时间关系,为叙事提供时间框架;另一方面,表示时间意义的词语同时表示假设关系意义,在世界语言中是极其普遍的。/吕叔湘(1982)指出时间关系句往往含有条件关系,而且有些时间关系句兼有假设之意,如英语的w hen也常兼有if义;德语时间和假设两种关系同用w ew n 一词。0(江蓝生2002)江蓝生(2002)的研究论证了近代汉语中时间词/时0和/後0语法化为假设语气助词的事实。例如:

m y我与你四锭钞,肯时卖,你不肯时,赶将去。(古本5老乞大626a,转引自江蓝生2002)

m z不来後,是众僧大家采;来後,怎当待。(5董西厢6卷二,转引自江蓝生2002)

三、情态义的形成及其理据

(一)E组/V起来0。先来看例句:

m{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

m|他演戏,本来不合适,嗓子不好,唱起来不搭调。

从结构上看,上述/V起来0小句都是/NP+V起来+AP0(AP多为形容词性短语,也有

VP或小句等,统一标为A P),NP是主语,/V起来0是状语,AP是主要谓语,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评价。有的小句主语是/V0的逻辑宾语,/V起来0隐藏着一个更高层次的主语)))言者主语(speaker subject),即文中没有出现的/我0,/V起来+A P0表示说话人实施/V-NP0的某种体验,如例 m{;有的小句或子句主语即为/V0的逻辑主语,但句子隐含另一言者主语,/V 起来+AP0表示说话人对施动者实施/V-NP0的某种主观评价,如例 m|。

/V起来0还可以表示假设、估测等语气意义。表示假设语气,前已论及。/起来0用于/看、说、听、算0等动词后可以表示推测、估量等语气,这类动词限于极少的几个。例如: m}梓树籽榨成的油叫梓油,,,看起来很像猪油。

m~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

n u这件事细说起来复杂透顶,简而言之就是赖帐。

n v多给老人们尽点心,而少生点兄弟妯娌间的闲气,算起来还倒真不错呢!

(二)从话语表达看,E组的/V起来0也具有话题功能或连接功能。句法上,有的充当句子的状语,如表示评价意义的/V起来0,其后可以有停顿,也可以插入/啊、呢、吧0语气词和/是不是0等疑问形式,因而也可看成话题(次话题,句首NP为主话题),交代方式、根据、来源等信息,其后AP表达说话人通过这种方式或来源等而获得的主观体验或作出的主观评价,如例 m{ /磨起来很不容易0,/很不容易0是通过/磨0的方式得到的感受;有的作为句子的插入语,如表示推测、估量意义的/V起来0,不仅/起来0虚化了,/V0也在很大程度上虚化了,基本不表感知、言说等动作行为义,而表主观看法、态度等认知义,/V起来0成为表达推测、估量意义的话语标记(disco urse marker),基本上不具有概念意义,对所在句子的命题意义也没有影响;但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和情态。Traugott(1995)认为语法化和主观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强调局部的上下文在引发这种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说话人的语用推理过程(pragm atic infer-ence)。语用推理的反复运用和最终的凝固化,结果就形成表达主观性的成分。句法上,有些已经词化,成为黏着性的短语词,/起来0失去了句法独立性,成了词内成分。

/V起来0作为话语标记,不仅可以表明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而且作为话语单元之间的连接成分,起着标明话语单元与话语情境的某种关联作用。例如:

n w一碗鸡汤,上面一层油,看起来连热气都没有,可是超过一百度。

n x与此同时,o三所却在对他组织一场围剿。这听起来有点小题大做,可笑又不可理解,但的确在发生。

n y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说起来真像一个虚构的荒唐的故事哩!

/看、听、说0等动词都是知觉动词,它们构成的/V起来0分句,其语义特征是通过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得出一个估测性的观点或结论。多数情况下,这些/V起来0分句说明事物的表面现象,另一分句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构成转折关系。有时也可以构成因果、假设、总括等关系。例如:

n z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因果)

n{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0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因果)

n|在这个年头,说起来也真可笑,我还希望嗅着一种纯粹的檀香的气息。(因果)

n}这种放荡的生活方式说起来,描绘在纸上是很有吸引力的,足令未曾涉足者目眩神往。(假设)

n~我的父亲是堂堂正正的骑兵,负着保卫皇城的重任,每月不过才领三两银子,里面还每每搀着两小块假的;为什么姑父,一位唱小生或老旦的,还可能是汉人,会立下那么大的军功,给我姑母留下几份儿钱粮呢?看起来呀,必定在什么地方有些错误!(总括)

(三)从时间表达来看,E组的/V起来0分句不指某一特定时间,而指任何时间或所有时间,具有泛时性或恒时性特征;它们也不描述具体的实际事件,而描述虚拟事件的特性,具有非现实性特征。这里的/起来0也不表起始时态,表示的是一种泛时态。/V起来0不能和时间副词/正在0和动词/开始0共现。试比较:

o u我知道她与我的葡萄园具有同样意义,也同样沉重和淳朴、同样正在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o v服务员把菜陆续端上来,我们开始吃起来。

o w泽泻不是贵药,但切起来很费工,要切成厚薄一样,状如铜钱的圆片。

o x他看起来很有文化修养。

例 o w/切起来很费工0、例 o x/他看起来很有文化修养0不能被/正在0和/开始0修饰,如不能说/正在/开始切起来很费工0、/他正在/开始看起来很有文化修养0。

(四)从语义表达的性质来看,E组/V起来0所在的句子(分句)表达的都不是客观的命题内容,而是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评价、估测或者对言谈对象的看法、态度等。句子表达的视角已经转到说话人。说话人的视角是语言表达中所体现出来的说话人的个人印迹,是语言主观性(subjectivity)的表现。试比较:

o y吴胖子和马青乐了,跟着也大吼起来。

o z这人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而且不会有什么病能轻易地把他一下子打倒。

例 o y以语法主语/吴胖子和马青0为出发点和描写对象,/大吼起来0是对其行为事件的客观报道;例 o z的出发点不是语法主语/这人0,而是/言语场景0中的说话人/我0,/我0是主观识解(construe)的实体,是/言者主语0,/看起来0所在的句子(分句)是/我0对言谈对象/这人0进行主观识解的结果。

(五)需要说明的是,/V起来0所表示的评价和语气都属于情态范畴,是一种/认识情态0 (epistemic modality)。Palmer(2001)认为认识情态是一种命题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值的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认识情态是说话人阐释他对自己所说的话的坚信程度。

从认知角度看,/V起来0的情态意义与其起始时态意义密切相关。因为起始时态在时间意义上具有将来特征,而将来事件带有待知性、期盼性、预测性及不确定性。将来事件的上述特征常体现为句子的情态,将来时态与非事实话语,诸如假设、估测、愿望、打算等言语主体的主观态度有着比较自然的联系。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出现在E组/V起来0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具体行为动作的,尤其以言说动词、知觉动词和肢体动作动词多见,这些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最基本的身体活动,直接为人们感知、体验,经过反复体认而获得真实可靠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认识、思想和情感等观念系统。这种借助客观的身体活动来表达主观的、内在的认知心理活动是人类基本的身体隐喻功能。/隐喻的方向是从身域投射到心域,-以身喻心.是普遍现象0,/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0(沈家煊1997)

有四十多了。0。英语中的三种基本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除了表示时间意义,都带有一定的情态意义。比如,表达将来时间的助动词w ill和shall都是由带强烈情态意义的动词演变而来的,它们本身又是情态动词。日语中放在动词后边的/-shim au7^&0如果附在自主动词后就强调动作的完成,比如/=l r食Y F7^$J5$。把它吃掉!0;如果放在非自主动词后就一定表示说话者对事件的一种感叹语气,即/不如意0或/意外0等情态范畴的意义,比如/3o l F7^D?。坏了。0(柯理思2005)时态和情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相关之处也可看作时态的隐喻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虽然认为/V起来0表示情态意义,但我们并不认为/起来0是情态助词。因为/起来0不能单独表示情态意义,而且和/起来0结合表示情态意义的动词必须是具体行为动作动词,不能是非行为动词和形容词,/起来0仍是时态助词。在这点上,我们和曹宏(2004)的观点一致。不过,我们并不认为/起来0仍表起始时态,因为这类句式在时间表达上具有泛时性,/起来0表示泛时态。

四、结论

综上,/V起来0的语义变化历程可以描述为:位移义y结果义y时体义y情态义;相应地, /起来0也呈现出一种由实到虚的引申过程:趋向义(趋向动词)y完成义(趋向动词)y起始态(时态助词)y泛时态(时态助词/词内成分)(见下表1)。从客观世界的逻辑发展顺序看,趋向发展到最终阶段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而结果一旦稳定下来就会呈现出某种状态。时态是话语发出者所构建的主观时间)))反映说话时间与事件发生时间之间的时间关系;情态表达话语发出者的某种语气或态度。二者都是言语使用者传递信息时的主体表现(modality)。主体表现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之分,时态是客观性主体表现,情态是主观性主体表现。1

表1/起来0由实到虚的引申过程和/V起来0的语义演化历程

语义

特征q*

q:[趋向]

V q:[位移]

q:[完成]

V q:[结果]

q:[起始态]

V q:[时体]

q:[泛时态]

V q:[情态]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表中q表示/起来0,/Vq0表示/V起来0

伴随/起来0的语义虚化,/V起来0经历了一个去前景化过程。/V起来0表位移义、完成义和起始时体义,充当句子基本谓语或谓语中心,是句子表义的重心或焦点,是说话人着意凸显的成分,是前景信息(fig ur e);/V起来0作为从属分句和紧缩复句的前位分句,表现事件进程以外的时间、方式、条件等因素,表达的是背景信息;/V起来0表情态义,充当状语时,交代说话人对行为事件进行评判的方式、根据、来源等背景信息,而充当独立成分,即作为话语标记时,表达主观性和程序性意义,不表达与事件有关的信息,无所谓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

1根据石毓智、白解红(2007b),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的发展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共性。这种发展见于英语、德语、希腊语、保加利亚语、斯瓦西里语等多种语言中。

伴随这一去前景化过程,/V起来0发生了由命题内成分到命题外成分的转变:/起来0表示趋向义、结果义时,/V起来0充当命题内成分表达命题意义;/起来0表示时态义时,/V起来0充当命题外成分表达言语主体的语气、评判等主观意义,即从客观事件表达转到主观评价表达。1相应地,/V起来0的逻辑主语也发生了由句子主语到言者主语的变化。/Tr augo tt (1982)将H alliday(1970)区分的三种语法功能排成一个语法化程度由低到高的等级: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0(沈家煊1994)/V起来0表示位移意义、结果意义体现概念功能,表示时体意义既体现概念功能又体现语篇功能、人际功能,表示情态意义主要体现人际功能,由概念功能到语篇功能再到人际功能,印证了语法化中的主观化过程。/V起来0共时平面的这种差异(variation)正是历时演变(change)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的反映,其语法化和主观化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如下表2):

表2/V起来0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过程

我们把/V起来0分为位移义、结果义、时体义和情态义等四种意义,这四种意义的区分有时比较清楚,有时则有所交叉和纠缠。有的/V起来0既可以表位移义也可以表时体义,如/跳起来0,在/他受惊地从床上跳起来0中表位移义,而在/他的心立刻-砰砰.跳起来0中表时体义。有的/V起来0既可以表结果义也可以表时体义,如/捆起来0,在/那个故意捣乱的家伙被捆起来了0中表结果义,而在/几个彪形大汉将选手们翻倒,骑在身上左一道右一道地捆起来0中表时体义。有的/V起来0既可以表时体义也可以表情态义,如/看起来0,在/他走进剧场找了空坐下,全神贯注地看起来0中表时体义,而在/他看起来完全不像个中医0中表情态义。有的/V 起来0既可以表位移义、结果义,也可以表时体义,如/拉起来0,在/马青硬把刘美萍从座位上拉起来0中表位移义,在/绳子的两头拉起来栓在了木桩上0中表结果义,而在/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0中表时体义。这种有歧义的/V起来0究竟表示什么意义根据上下文一般可以确定。

参考文献:

[1]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2]房玉清./起来0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3]贺阳.动趋式/V起来0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J].语言研究,2004,(3).

[4]江蓝生.时间词/时0和/後0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4).

[5]柯理思.试论谓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化的关系[A].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C].商务印书馆,2003.

1关于主体表现(主观性主体表现和客观性主体表现)、命题内成分和命题外成分等概念参看于康(1996)。

[6]李敏.论/V起来0结构中/起来0的分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7]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8]木仕华.论纳西语动词的语法化[J].民族语文,2003,(5).

[9]沈家煊./语法化0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10]沈家煊.词义与认知)))5从词源学到语用学6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11]石毓智,白解红.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a,(1).

[12]石毓智.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b,(1).

[13]唐正大.从独立动词到话题标记)))/起来0语法化模式的理据性[A].沈家煊等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吴洁敏.谈谈非谓语动词/起来0[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

[15]徐丹.趋向动词/来/去0与语法化)))兼谈/去0的词义转变及其机制[A].沈家煊等主编.语法化与语

法研究(二)[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于康.命题内成分与命题外成分)))以汉语助动词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17]张国宪.延续性形容词的续段结构及其体表现[J].中国语文,1999,(6).

[18]张谊生./看起来0与/看上去0)))兼论动趋式短语词汇化的机制与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6,(3).

[19]卓小清.瑶语的/S A?i2(来)0和/miN2(去)0[J].民族教育研究,1999,(1).

[20]Bybee,J.R.P er kins&W.Pag liuca.T he Evolut ion of Gr a m m ar:T en se,Aspect,Moda lity in the

La n gu ages of the Wor ld[M].Chicag o:T he U niversit y of Chicag o Pr ess,1994.

[21]G eor ge L akoff.Wom en,F ir e,a n d Da nger ous T hin g:Wha t Cat egor ies Revea l a bou t t he Min d[M].

Chicag o&L o ndon:T he U niv 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2]H eine, B.&T.K uteva.Wor ld L ex icon of Gr a mm a tica lizat ion[M].Cambridge:CU P,2002.

[23]Palmer,F.R.Mood a nd Moda lity(second edit ion)[M].Cambr idg e:Cambridg e U niversit y P ress,2001.

[24]Radden&Kêvecses(eds).Metony my in Language an d T hought[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9.

[25]T raugo tt, E.Closs.Subjectificat ion in Grammat icalisation[A].Stein&W rig ht eds.S ubject ivit y an d

subject ivisa tion:lin guistic per spect ives[C].Cambr idge:Cambr idg e U niver sity P ress,1995.

The Semantic Divergence of/V qila i0

Q I H u-y n 1&ZEN G Chu n-lu2

(1Shang hai No rmal U niv ersity,200234;2Guizhou Nor mal U niversity,550001) Abstract:This paper concretely discusses the semantic divergence and ex pr 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Vqila i0,and seeks to explain the form ation,development,contact o f the each mean-ing of/Vqila i0.T he main conclusio ns of this paper as fo llow s:The resultative meaning and the tense/aspect meaning of/Vqilai0has relation w ith the path metaphorical mapping,the resultative m eaning is the result o f the end-point m etonym ies the path and the tense/aspect meaning is the result of the start-po int pr ominence;The modal meaning w hich/Vqilai0im-plies has relation w ith the future characteristic of inchoative aspect and the metaphorical mechanism betw een the body and the heart;In the pr ocess o f semantic variety of/V qilai0, it em bo dies the subjectivity of language.

Key words:/Vqilai0(V起来);semantic div erg ence;subjectiv ity;m etaphor;cognitio n

reference-词义的选择与引申A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lined words) 1.You can tell the very rich by their evening dress. 你可以从晚礼服上认出那些极为有钱的富人。 2.I would not do such a thing for all the riches of the world. 即使世上一切财富都归我,我也不愿干这种事情。 3.We are enclosing a blank form of our s/c, and hope that you will confirm your agreement to the general terms and conditions in it。 现附寄我公司的空白销售确认书(销售合同),盼确认同意其中的条款。 4.The duration of the trade agreements are to be three years. 这些贸易协定的期限为三年。 5.He does thriving-business in repairing cars. 他的汽车修理业办得很红火。(这里的business 意为“一种……业务”) 他的汽修生意很兴旺。 6.They have five businesses to talk over with your agent. 他们有五件事同你方代理人商谈。 7.She runs a business from her home. 她在家里管理一家商业公司。(她在家里经营着一家商店。)(这里的business 意为“商号、商行”)8.The accident did a lot of damage to the car. 汽车在这次事故中受到严重损坏。(这次事故使汽车受到严重损坏。) 9.The court awarded $5,000 damages to the injured man. 法院判给伤者5000美元赔偿费。 10.We are engaged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machinery. 我们经营机械进出口业务。 11.Our imports fall short of our exports. 我们的进口商品少于出口商品。 12.Clocks give us a measurement of time. 钟表为我们计时。(这里的mearurement 意为“测量”the act of measuring) 钟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时的方法。 13.He makes the measurements everyday. 他每天的工作是量尺寸。(a length, height, etc. found by measuring) 14.We have done our best to hasten shipment. 为加速装运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 15.We make two shipments a week to Japan. 我们每周向日本发两次货。(shipments 意为“装运的货物”) 16.We insist that you should keep your word by establishing the relevant L/C on time. 我们坚持你应该信守诺言,按时开出信用证。 17.If you fiddle with my camera again you and I are going to have words. 如果你再摆弄我的照相机,咱们就非吵架不可。 18.He is ill; that accounts for his absence. 他生病了,这是他缺席的原因。(他因病缺席。) 他之所以缺席是因为生病了。 19.In this battle he accounted for five of the enemy. 他在这场战斗中消灭了五个敌人。 20.I want you to account for every cent you spent. 我要你把花费的每分钱都交代清楚。

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2012商务英语1班 自主实践商务英语翻译竞赛——————词义选择、引申与褒贬 12010401003厉雪 12010401004付思宇

目录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1) 第二部分翻译技巧归纳及译例分析 (2) 一、词义的选择 (2) 二、词义的引申 (4) 三、词义的褒贬 (8) 第三部分小结 (10) 第四部分句子翻译 (11) 第五部分短篇翻译 (13) 一、原文及译文 (13) 二、解析 (14)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6)

第一部分内容简介 词语是翻译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句子、段落还是语篇,都是由单词构成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符合译文习惯说法。翻译一定要把语言和环境、语言和表达、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注意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这三方面的问题。 词义选择要求我们能够在繁多的词义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词义,选择词义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词性确定词义2.根据场合与上下文确定词义 3.根据词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 词义引申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句中词或词组乃至整句的字面意义由表及里,进行恰如其分的引申,运用一些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将原文内容的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词义引申可以归为四大类:分别是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性引申和概念范围的调整。其中逻辑引申又可以分为具象化引申和抽象化引申。 英语中存在大量具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词汇,翻译时需要我们根据具体语境做出相应的表达,这就是词的褒贬作用。.有些词本身就有明确的褒义或贬义,汉译时做相应的表达; 某些英语词语汇集褒义和贬义于一身,汉译时要根据原句的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这些词汇的褒贬意义;有些词义是中立的,本身不表示褒义或者贬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有褒贬的意味. 下面我们将就每一项进行详尽的解释。

常见语义重复类病句素材106例讲解

1 高达530亿元之巨(达即达到,正常表述为“达530亿元之巨”或者“高达530亿元”) 2 此个中的奥妙(此与个重复) 3 得以能够(得以即能够) 4 正在进行打印(正在:正在那一点上或那一段正中) 5 并非是(非:不是) 6 为什么……的原因(为什么即原因) 7 将近98%以上(将近:数量等快要接近,例中国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8 不失为是(为:是) 9 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时速:即每小时公里) 10 悬殊很大(悬殊:相差很大) 11 尤其更(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 12 竟出自于(于:介词,自、从) 13 有助于对(于:介词,对、对于) 14 如果一旦(一旦: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 15 因为……是……的原因(因为:连词,表示原因) 16 至少千元以上(至少;副词,表示最低的限度) 17 人民生灵涂炭(生灵:百姓) 18 群众民怨沸腾(民怨:即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怨恨) 19 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指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0 寒舍蓬筚生辉(蓬筚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持别人给自已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21 沧海桑田的巨变(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2 金钱使他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贪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一切) 23 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即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 24 正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25 值得可歌可泣(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6 下地参加割麦(参加割麦当然要下地) 27 我的拙作(拙作: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28 您的令爱(令爱: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29 发诸于(诸:是“之于”的合音,兼词) 30 相互拥护(拥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 31 互相钩心斗角(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32 终于就(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例;试验终于成功了) 33 到会的15名与会者(与会:参加会议) 34 近20%左右(近:接近) 35 20~25岁左右(由于20至25是一个区间,就不再用“左右”) 36 被入选(入选:即中选,含被动意思) 37 更加至关(至:表程度,含极、最之意) 38 被惑于(惑于:被迷惑) 39 十年大的浩劫(浩:即大的意思)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优选稿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 停止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 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2、防:《说文》:“防,堤(堤)也。”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 年》)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堤坝(堵水所用的建筑)②堵水、防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③禁止、防备、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⑤规范、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范)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⑥时穷节乃 见。(文天祥《正气歌》)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汉书·苏建传》)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如下: ②木节、草节(用于草木)

(完整版)语义重复病句举例

“语义重复”病句举隅 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常常会出现句中某个成分的多余而 导致语义的重复,一般有如下情况: 一、定语的多余 1、“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即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2、这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即当前要紧的事情或工作) 3、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与会者”即出席会议的人) 4、这是一种理想的卫生洁具。(“洁具”即清洁的用具) 5、对学校的未来发展,专家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意见。(“真知灼见”即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6、这句话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潜台词”即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二、状语的多余

8、我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苟同”即随便地同意) 9、我们可不要白白虚度了此生。(“虚度”即白白地度过) 10、哥俩长得极为酷似。(“酷似”即十分相似) 11、他们在公开宣称“台独”主张。(“宣称”即公开地说出) 12、出版社免费赠送资料。(“赠送”即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13、天气十分炎热。(“炎热”即气温极高) 14、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孑然一身”即孤独一个人) 15、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即被内行人笑话) 三、补语的多余 16、欢愉惨恻之情溢于言表之外。(“溢于言表”即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

17、爸爸看完小品后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忍俊不禁”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18、价格悬殊太大了。(“悬殊”即相差很远) 四、主语的多余 17、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 18、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不知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啊。 产生这样的错误是因为该句的主语 说出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些复杂成分(状语和插入语等),说话人忘记了前面的主语,在往下说时又另外开头,再出现了一个主语。 五、谓语的多余 19、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进来。(“阻止”即不让通过) 20、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 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

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

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 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句式杂糅及语义重复的常见类型

句式杂糅的常见类型 (1)表时间。 长达……之久例: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 修改意见:或说“长达六年”,或说“达六年之久”。 (2)表限制。 超过……以上例: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修改意见:或说“超过50元者”,或说“ 消费金额50元以上者” (3)表对象 对于……上例: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 修改意见:或说“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或说“在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 (4)表决定 以……即可例: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修改意见:或说“以张科长的方案为宜”,或说“张科长的方案即可”。 (5)表事由 借口……为名例: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修改意见:或说“借口两名士兵失踪”,或说“以两名士兵失踪为名”。 (6)表构成 由(包括、分)……组成例: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修改意见:或说“有序厅……等六部分”,或说“由序厅……等六部分组成”。 (7)表意愿 本着……为原则例: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修改意见:或说“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的原则”,或说“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8)表被动 被(受)……所例: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 修改意见:或说“深受观众喜爱”,或说“深为观众所喜爱”。 (9)表原因 原因是……造成(引起、作怪)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修改意见:或说“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或说“其根本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10)表数量 高达……之巨例: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修改意见:或说“高达530亿元”,或说“达530亿元之巨” (11)表目的 旨在以……为目的例: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修改意见:或说“旨在…打击毒品、遏制犯罪?的…利剑?行动”,或说“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 (12)表范围 大多以……为主例: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修改意见:或说“科研人员大多是青年人”,或说“科研人员以青年人为主”。 (13)表依靠 靠的是……取得的例: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修改意见:或说“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说“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另外,常见的杂糅格式还有: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大约……左右(“大约……”和“……左右”),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等等。 【补充】 错误格式正确格式正确格式 1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 对……没有引起重视(什么人)对……没有重视(什么事)没有引起重视 3 是为了……为目的以……为目的……是为了 4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词义的选择和词义引申是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其本身也是英语翻译中最基础的工作,准确把握词义,并在必要时加以适度的引申,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英语和汉语各自都有丰富的词汇,各自的词义又极其繁复;另一方面,这两种语言差异巨大,其词义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难以找到词义完全对应的词。 如run堪称为典型的多义词。在较大规模的词典里,其释义可达上百个之多。譬如,《英汉大词典》在run条下一共提供了117个义项,包括不及物动词性34个,及物动词性40个,名词性38个,形容词性5个。显然,其中许多义项,即使是那些属于动词性的,都不能用汉语的“跑”来对译。例如: (1)London Transport run extra trains during the rush-hour. 伦敦运输公司在交通高峰时间增开加班列车。(2)Election campaigns in Britain run for three weeks. 英国选举活动持续三周。 (3)The lease on my house has only a year to run. 我那房子的租期只有一年了。 (4)“Eight shot dead by gunmen”ran the newspaper headline.报纸标题为“枪手枪杀八人”。 (5)He has no idea of how to run a successful business. 他不知道把企业办好的方法。 (6)The dyes in this fabric are guaranteed not to run in washing. 这种织物所用染料保证不会在洗涤时渗化。(7)The foreword of the book runs for six pages. 这本书的前言长达6页。 (8)Urban unemployment is running at 15 percent. 目前,城市失业率保持在15%。 (9)The party is running two candidates in the next election. 该党将在下届选举中提出两名候选人。 (10)Check everything and run the whole test again. 把一切检查一遍,然后再把试验重做一遍。 以上十个例句中都包含run一词,尽管均用作动词,其词义都不尽相同。毋庸言,如果将其作名词和形容词时的义项考虑在内,run的词义会更加纷繁多样。 诚然,在英语词汇占绝大多数的多义词并不个个都像run那样释义如此繁多,但判定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并将之恰如其分地译成汉语往往同样需要花费相应的气力。往往一词之发疏,全篇不顺。对初学翻译的人来说,遇到英语多义词时必须结合上下反复推敲,切忌望词生义,不求甚解。尤其是遇到用多义词时,绝不有想当然地把自己印象中的词义放到译文中去,翻译实践告诉我们:似懂非懂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出错。 如:.Dr. Cooper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 year2000. [误]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自由吸烟的美国。 [误]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免费吸烟的美国。 [正] 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年以前使美国成为一个无人吸烟的国家。 所有的例子都说明了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在考研翻译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翻译中绝不能拘泥于自己所记忆的词典提供的基本释义,机械地用固定的汉语词替换对应的英语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掌握每一个单词基本释义的基础上,根据这个单词所处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各种线索,判定其确切含义;同时,还需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汉语的搭配方式,选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这一意义。 一、词义的选择 英语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一样,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谓一词多义,即是指同一个词在同一种词类中,具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语与汉语中,很难找到一词一义的对应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理解英语原文中单词的意思,然后努力地寻找在汉语中与这个英语单词具有相同意义的常用表达方法。就home这个词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有“家”的意思。但是,上下文不一样,home的翻译就完全不一样,如: I’ll see her home tonight 今晚我送她回家。 India is the home of elephants. 印度是大象的生长地。 He’s at home with the classics. 他精通古典文学 New homes are for sale. 新房出售。 She’s at home where she is. 她在哪儿都自由自在。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义素分析法分析“看的方式”语义场 摘要:“看的方式”的语义场可以归为同义语义场。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并写出 每个词的基本义的义素表达式,来分析该语义场内的词之间的异同。词不仅有理 性意义还有感性意义,通过感性意义能更好的区别和运用同义词。 关键字:义素分析法,同义词辨析,看的方式 一、义素分析法在同义词辨析中的运用 同义词辨析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方面,不仅是在语言研究,还是在 语言运用中,甚至在语言的教学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义素分析法是准确描写和 掌握词义的有效方法。词义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有若干层次的结构,义素是构 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将义素分析法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可以对词义的微 观层面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把词义分割成若干个义素的组合,不仅有利于准确 掌握同义词之间的大同小异,还能提高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有利于第二语言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两个及两个以上抽象的同义词,加深对汉语词汇的理解 和运用。 本文主要通过义素分析法来分析比较“看的方式”的语义场,来说明义素分析 法在同义词比较中的运用。运用义素分析法的表达式来研究“看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本文研究的看的方式词有: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 二、“看的方式”的语义场义素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确立语义场 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 的类。同义语义场相当于一些论著中讲的一组广义的同义词(即不包括等义词),它所包括的各个义位间大同小异。所谓的同,表现为基本义相同或者是基本义有 一部分相同。所谓的异,就是附加义不同,或者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又或是 不只是基本义有一部分不同附加义也不一样。“看的方式”语义场内的词是眼部动 作描写都有“用眼睛看”这一基本义项,因此,这些看的方式词都可以看作是“看” 这个词的同义词。那么“看的方式”就构成了一个眼部动作的同义语义场。根据义 素分析法的分析并通过表达式的比较,可以准确的辨析出同义语义场内各个词之 间的细微区别,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2.通过义素的具体对比分析“看的方式:看、望、顾、瞪、瞥、瞅、盯、窥、伺、瞟、瞰”的异同。 这些字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查到“看的方式”词的意义如下所示: (1)看: [动] 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书|~电影|~了他一眼。 [动] 观察并加以判断:我~他是个可靠的人l你~这个办法好不好。 [动] 取决于;决定于:这件事能 不能成功全~你了|飞机能否准时起飞,要~天气如何。 [动] 访问;探望:~望|~朋友。 [动] 对待:~待|另眼相~|别拿我当外人~。 [动] 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好了。照料:照~l衣帽自~。 [动] 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 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 行情~涨|别跑!~摔着!|~饭快凉了,快吃吧。 [助] 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 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I找找~|等一等~l评评理~先做几 天~。 (2)望: [动] 向远处看:登山远~|一~无际的稻田。观看;察看:~风!观~|~ 闻问切。探望:拜~|看~。盼望;希望①:~子成龙l~准时到会。盼头;希望②:

语义差别量表评价量表

李克特量表—学生对学校餐厅的看法 评价量表—学生对学校餐厅的看法 第1题您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 很差 一般 还可以 很好 非常好 第2题您对学校的菜肴口味感觉? 很差 一般 还可以 很好 非常好 第3题针对学校餐厅的卫生情况你觉得可以打几颗星? 1 2 3 4 5 第4题您觉得学校餐厅的营业时间合理吗? 不合理 一般 还可以 很好

第5题您觉得学校餐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很差 一般 还可以 很好 非常好 浙大和杭师大两所大学在公众中的形象 1 2 3 4 5 6 7 师资力量: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弱 学校面积: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 交通:便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便 后勤服务: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欠缺 教师形象:较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差 生源质量:较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差 知名度: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出名 教学设施:先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后 住宿条件:舒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陋 就业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 校企合作:频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少 学生福利: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

重复累赘典型病句.

“重复累赘”典型病例 (一) 1.亲眼目睹(“目睹”一词,已含“亲眼看到”之意。删去“亲眼”) 2.十分酷爱(“酷”就是“十分、非常”的意思。) 3.非常罕见(“罕”就是“非常、很”之意。删去“非常”) 4.过去的往事(“往事”“就是过去的事”。删去“过去的”) 5.目前的现状(“现状”就是“目前的状况”。删去“目前的”) 6.过高的奢望(“奢”即“过分的”,删去“过高的”) 7.活着的幸存者(“幸存者”自然是活着的。删去“活着的”) 8.认真重视(“重视”的意思是认为某事物重要而认真对待,删去“认真”) 9.胜利地战胜了洪水(“战胜”自然是胜利。删去“胜利地”) 10.这其中、这其间(“其”即“这”,应删去“这”。) 11.出自于名家之手(“自”与“于”在此都相当于介词“从”,删去“于”) 12.游客来自于世界各地(“自”和“于”都是介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删去“于”) 13.加强德育教育(“育”即“教育”。删去“教育”) 14.现在当务之急(“当务”含有“现在”之意) 15.涉及到、波及到(“及”与“到”同义。删去“到”) 16.邂逅相遇(“邂逅”包含“相遇”之意。删去“相遇”) 17.无数莘莘学子(“莘莘”含“许多”之意,故“莘莘学子”是一个概数,前面加“无数”“4500名”则不伦不类,更不能再加“众多”等词了。) 18.不许互相厮打(“厮”即“互相”。删去“互相”) 19.妄自菲薄自己(“妄自菲薄”是宾语前置,“自”即“自己”) 20.密切人际间关系、加强国际间交流(“际”意即“彼此之间”。删去“间”) 21.阅读报刊杂志(“报刊”是报纸、杂志的总称。删去“杂志”)

古汉语词义引申的方式

(一)连锁式引申: 1、要:金文作垮、鏗,《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策》)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丑》)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 《红线毯》)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 间部分)②中间(事 ? ? 物的中间部分)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 ? ? ? ? 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 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 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2、防:《说文》:"防,隄(堤)也。” ①以防止水。(《周礼?地官?稻人》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③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一年》) ④义礼义防民。(盐铁论?本议) 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后汉书?桓谭传》) ⑤君子行有防表。 “防”的意义线索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 -------------------------------------------------- 堤坝(堵水所用 的建筑)--------------------------- ②堵水、防 止水患(堤坝的作用是堵水)------------ ③禁止、防备、 防止(由堵水泛指堵塞禁阻等意思)------------- ④约束(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 ——-⑤规、标准(有约束而形成的行为规) 以上两例和“朝”的词义引申脉络一样,由本义过渡到直接引申义,再过渡到间接引申义,中间是一环扣一环的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我们把这种引申脉络称作连锁式引申(也叫做链条式引申)。 (二)辐射式引申: 1、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风断蒲草

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

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欢迎阅读 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1 1、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防止”跟“不要”冲突,去掉一个。) 2、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地”和“专心地”去一个) 3、《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作者是”和“写的”重复) 4、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潜台词已是无声的了,“无声”多余) 5、我们非常热爱家乡无比漂亮的山河。(“非常”与“无比”重复) 6此涉及到党群关系.“及”即“到”,所以“到”多余,应去掉. 7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际”意为“彼此之间”,与其后的“间”重复,应去掉“间的”. 8无声的潜台词.“潜台词”都是无声的,意义隐含在字词的背后.去掉“无声”. 9不时发生出使人不安的怪事来.“发生”已表出现意,所以“出”、

“来”多余,应去掉. 10这些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这些”与之重复,应去掉“这些”. 11切忌不要违规.“切忌”,切实避免或防止.“不要”与“切忌”连用,意思刚好相反. 12报刊杂志.“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后再用“杂志”,语义重复. 13邂逅相遇.“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 14学习先进楷模.“楷模”即榜样,模范,就是先进,故此二词重复,去掉其一. 15警匪力量悬殊很大.“悬殊”意即“相差很远,很大”,与“很大”重复.去掉“很大”. 16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要发笑”,与“笑”重复. 病句并列词重复的词语2 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前面的“卫生”重复. 2切忌不准随地吐痰. “忌”,认为不适,有否定义,加上“不”,意思相反.去掉“不准”. 3凯旋而归.“凯旋”就已是“胜利归来”之意,这与后面的“归”重复,去掉“而归”. 4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其后再用“教育”就重复了.

词义究竟是如何引申的

[收稿日期]2002-10-20 [作者简介]袁庆德(1962-),男,辽宁北镇人,大连外国语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第1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l .12003年2月 Journal of JiL in N 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03 词义究竟是如何引申的 袁庆德 (大连外国语学院社科部,辽宁大连116002) [摘 要] 词义引申是人们借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从而使代表甲事物的词产生新的意义的一种现 象。词义引申的心理基础是人的相似联想和关系联想,基本方法是借喻和借代。在古代汉语中,借代的方法更为常用。 [关键词] 引申;借喻;借代。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674(2003)01-0086-05 词义的引申是语言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词义引申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不过,学者们大都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词义的引申,使得词义引申的方法显得高深莫测,而从更通俗的角度,也就是从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的角度来研究词义的引申,人们做得还不够,因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词义引申是人们借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从而使代表甲事物的词产生新的意义的一种现象。例如,/书0的本义是文字,而人们把用文字写成的书面材料也叫做/书0。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代表甲事物的词去表示乙事物呢?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认识了新的事物,而新的事物在语言中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由于人总是习惯于把新认识的事物和原来认识的事物相比较,而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或某种关系,这样,人们自然就会由新事物联想到那些原来认识的与它们具有某种相似性或某种关系的事物,如果不便于按照已有的造词法给新认识的事物造词,人们就会借用已有的代表与新认识的事物具有某种相似性或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来称呼新认识的事物,这种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词义引申。用代表另一相似事物的词来代表新认识的事物,并使人们通过相似的事物联想到该事物,这实际上用的是比喻的方法,由于它是直接用喻体代表本体,相当于修辞方法的借喻。而用代表与某事物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词来代表某事物,这实际上用的是借代的方法。由于事物间的相似性是多方面的,事物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借喻引申 和借代引申。要真正地了解词义引申现象,就必须对各种情况的借喻和借代的引申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 1.借喻引申 这是借用代表与某事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的事物的词来表示某事物的引申的方法。某些事物在语言中还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而由于人的思维具有联想性,如果在已经有词来表示的事物中,存在着与无词表示的事物在外部特征、性质状态、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人们就会联想到它,并借用代表它的词来表示无词来表示的事物,这就是借喻引申。不过,词义引申的比喻和修辞方法的比喻有所不同,修辞方法的比喻一般是用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而词义引申的比喻也常常用具体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它是以能使人们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为目的,而不是以语言表达得形象为目的。 (1)以一种人或事物比喻另一种人或事物。一种人或事物和另一种人或事物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在地位、作用、性质状态等方面具有某种相似性,当需要用词来表示这种人或事物的时候,人们有时就借用代表与之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另一种人或事物的词来表示。例如,/长0,本有兄长的意思。5国语#晋语四6:/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陀。0因为在古代兄长的地位高于弟弟,所以/长0又引申为诸侯的首领。5尚书#益稷6:/外薄四海,咸建五长。0孔安国传:/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0/臣0,本义是奴隶。5尚书#费誓6:/臣妾逋逃。0(妾:女奴隶。逋:b ,逃跑。)因为古代君王和官员的关系就像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一样,所以/臣0引申为君王手下的官员。5左传#襄公九年6:/君明臣忠。0/材0,本义是

词义选择与引申2

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申与褒贬 词汇篇(1) 词义的选择、引申与褒贬 Focus: ? 基于对源语文本的精确理解在目的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法 ? 词义的引申 ? 词义的感情色彩 ? 如何在翻译中选择精当的词语? ? 注意一词多义现象,不能误用。 ? 正确看待翻译时所使用的词典。不能把词典当成选择词义的万能钥匙。如果生硬地将词典的释义搬到译文中去,常易犯一些非常荒谬的错误。翻译中,译者寻求的不只是词义的静态对应,而是词义交叉中的动态对应关系。 ? 注意词义的灵活性(flexible),翻译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 一、根据词性来确定词义 ? 许多英语词汇往往有不同的词性,即分属于几种不同的词类。翻译时首先要确定这个词在句子中属于哪一类词,然后再根据词类选择一个确切的词义。? 例如:like作形容词时意思是“相同的”;作动词时意思是“喜欢、希望”;作介词时意思是“像……一样”;作名词时意思是“喜好、英雄”,如: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 ? 下面再以right为例加以说明: ? Right,open your mouth,let me have a look. ? 好,把嘴张开,让我来瞧瞧。(感叹词) ? He hoped to be absolutely right about this issue. ? 他希望在这个问题上绝对正确无误。(形容词) ? I must answer that phone,but I?ll be back right away. ? 我得去接电话,马上就回来。(副词) ? The ship righted itself after the big wave had passed. ? 大浪过后,船又平稳了。(动词) ? In England,we driv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road,not the right side. ? 在英国,车辆靠路的左侧行驶而不是靠右侧行驶。(形容词) ? He exercised his legal right as President to halt the investigation. ? 他行使了总统的法定权力去阻止这场调查。(名词) ? It serves sb. right. ? 某人罪有应得。 ? Miss Right ? [口]理想中的未来妻子 ? Mr. Right ? [口]理想中的未来丈夫 二、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词义 ?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固定的词组和搭配,翻译时必须注意它们的这种区别。 ? 动词raise虽然其基本含义是“举起”,“使升高”,但在下列短语中却应当根据与它搭配的词来确定其词义: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论文题目: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班级:国际关系2011届 姓名:黄怡祯 学号:1103050006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 【摘要】: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同属于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模式,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既有相关联之处,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分别。本文将对两者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论述,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关键词】: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关系、联系、区别 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都是词义发展的一种模式,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称为词义的引申。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的本义转移到新的意义上,新义产生之后旧义消失的过程。 由上述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由词语本义衍生出新义的结果,新义与旧义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来认识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呢?这主要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了。 (一)概念上的区别 我们再次回到这两者的定义上,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新义产生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新词义,与旧义有相关的意义,且旧义并不消失,这就称为词义的引申,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而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本义在其基础上转移出新的意义,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新义产生之后将旧义取而代之从而使其消失的过程。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旧义的处置,前者旧义并未消失而且至今仍起作用,后者之旧义则是因更替从而被消灭,在现代汉语中再也见不到。 (二)影响的程度深浅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尚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的已经是通过一定程度发展而出的语义,其结果之一便是形成了一词多义,这不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现代汉语中都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即是词义引申,而相较于大江大海的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就仅仅是一支流。 (三)范围大小的不同 词义本义经过引申产生了新义,这便是词义引申。其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下面分别简单的说明一下,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