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PPCh07mac

国经名词解释

国经真心不是人学的。。。稀稀拉拉整出来这么多因为卷子上也木有标准答案(全尼玛是参照教材啊!!),基本上都是自己总结的有错的或不全的表怪我啊。。。大家多多补充嘛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 说明:黑体是历年考题,斜体是范晓波老师的重点 1、国际经济法:调整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境内的国家、国际组织、法人、自然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跨国财产流转的管理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2、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能够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并形成经济关系的主体都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公司、一般组织、自然人或个人 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国际经济法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国际经济法规范存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国际经济纠纷所依据的各类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总和。分为两种:形式渊源,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的法定程序和方法;实质渊源,即提供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存在的证据。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于1980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会议上通过,并与1988年生效。是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但不是国际上最早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 5、风险:对于货物买卖合同而言,风险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那些与履行货物买卖合同相关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影响买卖双方权利或异物的所有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损害、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而狭义的风险是指这些风险中应当由买卖双方按照风险分配或转移原则承担的风险。国际经济交往中以狭义为准。 6、实际全损: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灭失或者受到严重损坏完全失去原有形状、效用,或者不能再归被保险人实际拥有。 7、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要件:(1)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2)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4)措施必须有效果。 8、推定全损: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损失状态。对于推定全损,可由被保险人选择,或按实际全损赔偿或按部分损失赔偿。 9、国际商业惯例:国际经济关系当事人或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长期实践、接受和遵守,并对他们

宏观经济学考试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3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5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额外一单位劳动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6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7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①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②要素替代的难易度。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④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8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9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0劳动力参与率:该比率表示现实人力资源的相对量,亦即等于劳动力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百分比。 11交叉替代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失业的统计概念: 13摩擦性失业:一般指在较短时间内,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怀孕和工作上的变更等而失去工作,包括由于季节性因素造成的失业。 14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15周期性失业:劳动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非自愿失业,它表现为实际的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派生需求?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①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②时间长短③企业目标④社会制度安排3试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1)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一样也是向右下方倾斜。 (2)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要大于短期调整,即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更平坦。原因在于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资本使用量。 (3)在短期内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要素是不变的。企业被假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对于长期的分析,我们发现企应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短期的更为陡峭,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4影响劳动力供给因素?①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另一个自然因素②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③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

宏经 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充分就业:对应于一较小比率失业的就业。 2.充分就业产出(潜在总产出):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可视为不变,这种情况下的最大总产出。 3.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经验实证,逻辑实证) 4.均衡:维持不变。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维持不变。 5.静态分析: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没有时间维度。 6.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7.总量分析: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8.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 9.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 10.统计分析: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 11.经济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收入: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全部最终成果,从而表明一国整体经济水平。 2.最终产品:将消费掉的、亦即价值即将被消耗的产品。包括消费品、基建投资用品和出口品。 3.中间产品:将被买去作进一步加工,其价值还将继续增加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按国民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包括海外的一国全体居民生产的总产量。 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国土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发生在一国境内的总产量。 6.消费:非耐用品支出、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7.投资:固定投资、建筑投资、净存货。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投资购买支出(更新投资、折旧)、为扩大再生产进行的投资购买支出(净投资)。 8.净存货(净库存):年末存货减去年初存货的差。 9.政府购买:一般政府购买、政府雇员薪金支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第二章 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第三章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 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欲望:指人们的各种需求或需要的总和 稀缺性:相对于人的多方面的、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本和经济物品是相对不足的 选择: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别种产品的最大产量(产值),这就是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边际分析法:利用边际概念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法:对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经济变量(因素),假定自变量是不变的或已知的,然后分析当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出现的情况及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 局部均衡: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量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的均衡 一般均衡论: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如何实现均衡的一种经济理论,也称为总均衡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将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继的各个期间

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所以,过程分析又称“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静态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种经济事物的 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 前后进行比较。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时间阻滞 动态分析法: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行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个时点上变动 的速率等等。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实证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问题和建立经济理论时,撇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 规范分析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欢迎下载 2

宏微观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四、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四、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长期的生产理论。 四、名词解释 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3.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4.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5.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替代效应 7.价格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8.收入——消费曲线: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四、名词解释 1.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 3.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4.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5.吉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四、名词解释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 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 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二章: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05-12-28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四、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 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2002年秋季)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自测题(2002年秋季)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1X X =+2,收入效应2*X X =-1,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 )。 A. 正常商品 B. 一般低档商品 C. 吉芬商品 D.奢侈品 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8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4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 A.必需品 B. 奢侈品 C. 一般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2,供给价格弹性为1,则价格波动形成的蛛网形状是( )。 A. 收敛型 B.发散型 C. 封闭型 D.不能确定 4.已知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x x y y yx P dP Q dQ e ==-0.1,则X ,Y 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 A. 独立品 B. 替代品 C. 补充品 D.不能确定 5.以下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错误的说法是(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在技术上的比例。 B. 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C. 随着一种投入要素的增加,该要素能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逐渐增加。 D. 边际技术替代率呈现递减规律。 6.企业处于规模经济递减阶段,则长期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 A. 最低点 B. 左端 C. 右端 D. 不能确定 7.某企业销售甲产品的单价为50元,销售量为100。已知该产品的平均总成本为60元,平均固定成本为20元,则甲产品单位贡献利润为( )。 A. 50 B.30 C. 10 D.1000 8.关于差别价格,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 三级差别价格最厉害,消费者剩余最小。 B. 一级差别价格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 C. 实行差别价格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市场可以进行分割。 D. 一级差别价格意味着根据不同的需求数量进行定价。 9.如果某项目β系数大于1,说明( )。 A. 该项目的风险收益大于整个市场的风险收益。 B. 该项目的期望收益大于整个市场的期望收益。 C. 该项目的风险大于收益。 D. 该项目风险较小。 10.提出人们应根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比例理论的是( )。 A. 杜森贝 B. 凯恩斯 C. 佛里德曼 D. 莫迪利安尼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自给自足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in isolation):在生产和消费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公切线的斜率。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with trade):两国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均衡价格。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一国并不是花费所有的资源和技术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是同时生产一部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反映了一国为了进口的某一需要的商品数量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它具备了需要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在不止两种商品的贸易世界中,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是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em):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or factor-endowment theory):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H-O-S)theorem):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绝对和相对收入。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劳动的实际收入和资本的实际收入将与要素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特定要素模型理论(the Specific-Factors Model):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将有利于用于该国出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不利于用于该国进口商品的非流动要素。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工人所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

宏经名词解释

3.Disposable income:Income remaining after the payment of taxes. 可支配收入:税后收 入。 4.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The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resulting from a one-dollar increase in disposable income. 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所引起的消费增加。 5.Real interest rate :The return to saving and the cost of borrowing after adjustment for inflation. 实际利率: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储蓄收益和借贷成本。 6.Infl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通货膨胀:价格总体水平的上升。 7.Hyperinflation:Extremely high 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 8.Money: The stock of assets used for transactions. 货币: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9.Fiat money: Money that is not intrinsically useful and is valued only because it is used as money. 法定货币:本质上无用而是由于用作货币才有价值的货币。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5698056.html,modity money: Money that is intrinsically useful and would be valued even if it did not serve as money. 商品货币:本质上有用的货币,即使不作为货币也会受珍视的物品。 11.Money supply: The quantity of money available in an economy. 货币供给:一个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12.Quantity equation: The identity stating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 velocity of money equals nominal expenditure (MV = PY ); coupl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stable velocity, an explanation of nominal expenditure called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数量方程: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支出的恒等式 (MV=PY);加上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假设,这一方程对名义支出的解释称 为货币数量论。 13.Income velocity of money: The number of t imes a dollar bill enters someone’s income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 s)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 学的一部分,它分析 像消费者?厂商和 资源所有者这些个 体的经济行为(宏观 经济学与之相反,它 分析像国内总产品 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 可能的价格水平下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 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

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

度。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精编【财务管理知识】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财务管理知识】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电大四,名词解释 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 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 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 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 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 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9.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变的,这些开支就是长期成本. 10.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4.生产扩展线: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 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轨迹。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攀比效应——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 虚荣效应——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