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张建义)doc

《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张建义)doc
《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张建义)doc

《反比例函数复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1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反比例函数的复习》。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复习课的理解和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第五章。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开始教学的,本章教学一方面丰富了用函数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奠定了基础,在中学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新课标要求以及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把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

1.认知目标:能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掌握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问题和再发现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模型和数学应用的价值。

3.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动手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验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实际价值。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渗透数学建模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反比例函数》全章的知识,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性质,初步具有对反比例函数的有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会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动手练习、探究、学生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整理、自我质疑,通过自我挑战,达到自我提高的目标。

四、过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

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为此,我设计以下的环节:

(一)教学过程构想:(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过程构想说明 环节一:自我整理:

1.连点成网,强化基础(学生):在前一天晚上布置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在阅读教材和

笔记本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回忆,对全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2.精心准备,引入课题(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印象。

环节二:自我质疑:

1.合作交流,查漏补缺(学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对本章知识点的整理,查漏补缺。

2.深入学生,答疑解惑(老师):

老师先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小组的交流成果,最后老师展出自己对本章的整理(如下图所示),供学生对比。 【知识梳理】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 k 是常数,k ≠0)的形式,那么y 就称为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三种不同表达形式:

①x

k

y =

; ② y=kx -1; ③ xy=k 说明:①k 是不为0的常数;

②自变量x 取值范围是x ≠0的全体实数;

③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y ≠0的全体实数.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函数解析式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在反比例函数式x

k

y =

中,因为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 ,所以只需要一个条件,即知道一对对应值或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这两支曲线常称为“双曲线”. 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一般用描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三大步骤. 说明:①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不能够连接起来;

②两个分支无限靠近x 轴和y 轴,但是永远与它们不相交; ③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④画反比例函数图象时通常先画出一个分支,然后根据对称性画出另一个分支.

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x 的实数. ②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两个分支),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分别是直线x y =和x y -=.

③图象分布情况:当0>k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

当0k 时,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0

如果过反比例函数x

k

y =

图象上任意一点P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那么它们与两条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就是k .

6.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电压稳定基础上,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问题;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等等) 【牛刀小试】:

用几道基本练习题,把本章知识点串起来。

1、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x

y 6

=

图象上的是( ) A 、)32(,- B 、)32(-, C 、)61(, D 、)61(,-

2、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12(-,,则直线2-=kx y 可确定为( )

A 、x y 2=

B 、22-=x y

C 、x y 2-=

D 、22--=x y

3、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实验表明:当导线的长度一定时,导线的电阻)(ΩR 与它的横截面积)(2cm S 成反比。一条长为100km 的铝导线的电阻)(ΩR 与它的横截面积)(2cm S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当22cm S =时,=R Ω。(2008年黄石)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有三个 ①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知识漏洞,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②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总结归纳的学习策略。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练习能力,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热情,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三:自我挑战

1.运用知识,综合提高(学生): ①解决引例的问题,学以致用。②做【沙场点兵】的题目,

通过练习,提高能力。

2.精心选题,指导释疑(老师):①精讲例题。②准备好分层练习题,供不同层次学生练习。

例题: (08年杭州)

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在休息天用药熏消毒法对教室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t (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y 与t 的函数关系为t

a

y =

(a 为常数)。如图所示,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y 与t 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和含药量降低到0.25毫克以下时,学生方可进入教室,那么从

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后,学生才能进入教室?

例题的讲解关键是教会学生入手,教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这也是本

节课的难点所在。在这两个问题当中,第一个问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顺利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层层设疑,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如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点P 的横、纵坐标各是多少?分别代表什么?知道点Q 什么坐标?表示什么意思?看函数图象可以分为几段?各段分别为什么函数图象?点P 在哪个函数图象上?由点P 可以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吗?这时可以求得Q 的横坐标吗?知道了Q 的坐标,可以求得另外那个函数的解析式吗)此外,再给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探究,让学生充分理解该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同时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来确定函数关系式。

第一问解决之后,第二问就不难解决了,学生可以把y=0.25代人前面的函数关系式,求得答案。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把y=0.25代入哪个函数关系式中,要求学生在经过认真分析后给出解答。整个过程完成之后,同学生一起做个归纳小结:①实际问题要转换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②在实际问题中注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例题讲解完毕之后,学生对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我设计了一套分层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沙场点兵】:(分层,中下层学生做前10题,其他学生全做) 1.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x

y y ==k B .x y 5

= C .x y 23= D .21-=x y

2.当m=_______时,y=(

)

1

2

22--+m m x m m 是反比例函数.

3.函数x

y 53

-

= 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在公式U

I R

=

是,当电压U 一定时,电流I 与电阻R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

5.函数y=

x

1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6.P 点为反比例函数

x

y 4

-=图象上一点,作PA ⊥x 轴,PB ⊥y 轴,垂足分

别为A 、B ,则矩形OAPB 的面积为 .

7.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 x 轴的垂线PQ 交双曲线x

y 1

=

于点Q ,连结OQ ,当点P 沿x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时,Rt △QOP 的面积( )

A. 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8.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x

k y x k

y x k y 321,,===

在x 轴上方的图象,由此观察得到321,,k k k 的大小关系为( )

A .1k >2k >3k

B .2k >3k >1k

C .3k >2k >1k

D .3k >1k >2k 9.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x

k

和一次函数y =kx +2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10.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11.(2008年巴中市)为预防“手足口病”,某校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已知药物燃烧阶段,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mg )与燃烧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燃烧后,y 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10分钟燃完,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mg .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药物燃烧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药物燃烧后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低于1.6mg 时,对人体方能无毒害作用,那么从消毒开始,经多长时间学生才可以回教室?

1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8和反比例函数y=

x

k

(k ≠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 、B . (1)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 若△AOB 的面积S=24,求k 的值.

2) N 第8题

A

B

C D

(上面的练习1、2两题是为了巩固反比例函数概念,3、4是巩固其图象,5是巩固其性质,6、7、8是巩固有关k和k的几何意义,9、10是巩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11是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2题是一道综合题)

环节四:自我提高

1.归纳小结,形成能力(学生):对照答案,学生互改,查找失误原因,总结提高。

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请学生总结解反比例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的一些问题

(2).本节课有何收获?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2.形成体系,分层作业(老师):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以及与一次函数做对比,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比较:

布置作业:基础一般的完成课外作业A组

基础中上的完成课外作业B组

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既能达到巩固所学的内容的目的,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五、评价分析

(一)本节课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进课程,从课程走进社会”的理念。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气氛。

(三)选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而形象,既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提供了技术支持,又为教师进行教学演示提供了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四)个性化的课堂小结和反思既是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是本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不同的个体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附:课外作业:

A 组

1.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当x =2时,y =-1,则当y =-3时x 的值为____________. 2.对于函数x

y 2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B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C .当x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D .在每个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3.设有反比例函数y k x

=

+1

,且(,)x y 11、(,)x y 22为其图象上的两点,若x x 120<<时,y y 12>,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4.已知某施工队要修长500米的水渠,写出修建时间t (天)与每天修建的速度v (米/天)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 5.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与直线y=2x 和直线y=x+1过同一点,则当x >0时,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__ ______. 6.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3).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点(2,5)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

(3)求一次函数21y x =+与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

7.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C 、D 两点,如果A 点的坐标为(2,0),点C 、D 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且OA=OB=AC=BD.试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B 组 1.正比例函数y=(m 2+1)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2.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B (x 2,y 2),且x 1>x 2,则y 1-y 2的值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负数

D .无法确定 3.如果点(a ,-2a )在函数x

k

y =

的图象上,那么k 0.(填“>”或“<”)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个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则该点一定不在( )

A 、直线y =x 上

B 、直线y =-x 上

C 、抛物线y =2

x 上 D 、双曲线x

y 1=

上 5.关于x 的一次函数y=-2x+m 与反比例函数x

n y 1

+=

的图象都经过点A (-2,1).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 (3)求三角形AOB 的面积.

6.如图,反比例函数y=

x

k

( k <0)的图象经过点A(-3,m),过A 作AB ⊥x 轴于点B ,△AOB 的面积为3

(1)求k 和m

(2)若过A 点的直线y=a x+b 与x 轴交于C 点,

且∠ACO=30

北师大版圆的面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面积,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的分析.学法指导.教法分析.过程分析. 评价分析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是在三年级的下册学习了面积的一般概念,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我们以后学习圆柱. 圆锥等的基础,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总结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显然有计算直线图形面积的基础, 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 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推导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于化圆为方的方法思想,无论在理解上还是运用上都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 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2 能力目标: 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情感目标: 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特点以及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我把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能应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 我采用实验法使学生认识圆的面积, 利用直观性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应 用的能力.

小学人教版数学画角说课稿doc

小学人教版数学《画角》说课稿 说教材:《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

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 1、口算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因此,每节课都应在课前进行口算的热身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运用课件出示口算,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用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画标准的五角星进行新课的导入。我根据五角星的两个数学特征,每条边长度相等、每个顶角都是36度,引导学生画36度角,进一步探讨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 3:画准角的前提是脑海中有角的大致样子,因此在探讨角的画法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摆角、估计角、辨别角等一系列活动做到“胸中有角”,以达到准确画出指定度数角的效果。使用实物投影等先进教学设备,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准确、方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课的结尾让学生画标准的五角星,可谓首尾呼应,

线与角说课稿

《线与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复习的第一课时,可见它的基础性。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及想法。但由于本节内容的新授是在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可能有所遗忘,所以需要通过一些观察、比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同时,作为六年级的复习课,在讲究知识的回顾和梳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复习方法的渗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清楚掌握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认识平行线、垂线及相关知识。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垂线。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形成,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掌握角的分类。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并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熟练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垂直、平行线的画法。知道角的分类,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图,获得整理复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具有自我学习及思考的意识。他们掌握的知识已经比较多了。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他们能很快的回忆起来。对于简单知识点的回顾是比较快的。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对知识的运用还不能很好的结合一起,在复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对学生来说,要求还是有些高的。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遵循这一理念,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立足在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如知识梳理时,放手让学生说一说。量角、画角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入复习内容。[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1.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考考你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引入复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回顾与交流。 [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知识, 唤起学生回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总体的感知] 1.回顾有关线的知识 每一个环节知识点的细化,也放手让学生来说,或配合学生的说进行示范。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利用板书构建知识的网络图。 2.回顾有关角的知识。 在角的复习中,利用小的练习将知识点的复习渗透其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再请个别学生来说一说,巩固旧知。 (三)巩固与练习 这一环节中,集中放了一些练习题,有结合实际生活的。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最后做好总结,作为一个复习课,不仅要重视知识点的复习,还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方法。

角的分类和画角_教案教学设计

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p.22、23的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角的分类和按给定的角的度数画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通过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1、出示活动角 提问:谁愿意上台来转动活动角,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转成的是什么角?(学生上台转角并介绍是什么角) 2、提问:你认为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可以把它称为“锐角”?(学生回答:小于90度) 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直角是90度,钝角大于90度

小于180度) 3、师继续转动活动角,慢慢展开,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平角)你能描述这种角吗?平角多少度?你能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指名学生回答)你会自己独立画平角吗?(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指名上台画平角) 提问:画平角时,只画一条直线性吗?(不行,角必须有顶点和两条边,画的时候可以在直线中间加一个点,并且标上半圆的弧线) 4、再展开(又回到了重合状态),猜猜是什么情况?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画) (注意引导学生与0o的区别,画上圆弧) 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周角) 6、讨论: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二、画角 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60度的角呢?(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画角) 你用什么方法画角?(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 2、小组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角(试着说一说步骤) 3、全班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并板书:先一条射线;把量角器放上去,中心点和端点对齐、零刻度线和射线对齐,再找到60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角的分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角的分类》。 一、先说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教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一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让学生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这几种常见的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理解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一定标准将角分类。 2、过程与方法: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玩一玩、量一量、画一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重、难点分析: 1、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角,要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2、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如折扇、用硬纸做的活动角等)。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活动角演示,并划出书上的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五、说教学方法: 1、体验数学原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

角的分类数学说课稿

角的分类数学说课稿 角的分类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和画角》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和画角》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直观理解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前几课时,学生有理解了角,掌握了角的特征,学会用了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能用量角器画角。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角的分类过程,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水平,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量角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设计理念:学生已经直观理解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前几课时,学生有理解了角,掌握了角的特征,学会用了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动手实践。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三角尺、两把折扇、活动角、量角器、圆形纸 教具学具:量角器、活动角、三角板、课件。 教学设计: 一、自主活动,以旧引新 师: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个活动角,你能转动其中一条边以创造出大小不同的角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创造出的是什么角?(学生兴趣盎然,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创造出了大小不同的角,这些角也能够按照大小分类,到底能够分成哪几类?(设疑,引发探索)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内容。(板书:角的分类)前面我们学习了用量角器量角,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呢?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如何画指定度数的角。(板书:和画角) 二、教学新课 (一)角的分类 师出示钟面教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看看它们组成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什么角。 那么,角按大小能够分成哪几类?(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结合画角,提醒学生:角的边是射线。 (先画一条边,再把尺子放上去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向不同的方向画,能够分别得到一个锐角和一个对角。) 那么钝角有多大?谁能说一说? (估计学生会说它比直角大,或者说它是一个直角加一个锐角) 指出:这种说法仅仅大概地说出角的大小,想要比较精确地知道它的大小,应该怎么做呢?设计意图:巩固角的分类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角的度数变化,为下面学习测量角做好直觉上的准备。 (二)画指定度数的角,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说课稿说课稿

《角的分类》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 《角的分类》。 一、说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 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 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 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 度量、分类、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量角的基础上,进 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 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 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角的分 类的知识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 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 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一定标准将角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 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学时,我拿出活动角使学生看到把活动角旋转了一圈,然后,小结出周角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方法: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的一条边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是小了还是大了?导出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使用活动角,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同时使用课件,让学生看到直角的两条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以及两条边重合。探究 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

北师大版《圆的面积》说说课稿

北师大版《圆的面积》说课稿 白帆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从一个喷水头转动可以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的实例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圆的面积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极限思想的渗透。 2.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难点:“化曲为直”的极限思想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思考问题,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学习方法,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我结合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的形象感与趣味性,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面积的含义,体会到研究圆面积的必要性。 2.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估计圆的面积有多大。 通过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积度量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分类和画角

角的分类和画角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22、23 的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角的分类和按给定的角的度数画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通过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1、出示活动角 提问:谁愿意上台来转动活动角,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转成的是什么角?(学生上台转角并介绍是什么角) 2、提问:你认为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可以把它称为“锐角”?(学生回答:小于90度) 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直角是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3、师继续转动活动角,慢慢展开,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平角)你能描述这种角吗?平角多少度?你能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指名学生回答)你会自己独立画平角吗?(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指名上台画平角)提问:画平角时,只画一条直线性吗?(不行,角必须有顶点和两条边,画的时候可以在直线中间加一个点,并且标上半圆的弧线) 4、再展开(又回到了重合状态),猜猜是什么情况?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画)(注意引导学生与0 o的区别,画上圆弧)

角的分类说课稿

角的分类说课稿 角的分类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角的分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册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角的分类》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看,学生已初步认识角,知道直角、锐角和钝角,测量了直角90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对角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尤其是直角,见到的很多,但缺乏理性的认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对于平角和周角这两个概念,学生认识起来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困惑,认为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对于钝角这一概念——大于90°小于180°,对后一个要素容易忽略。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针对这节课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转动活动角感受角的形成过程,认识平角、周角。进一步加深对几种常见角的认识,掌握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渗透事物间是变化的,联系的思想。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角,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这两种角比较特殊,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五、设计思路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凸现教学效果,这节课我采用动手操作、亲自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采取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来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会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面特点: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从找生活中的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感

苏教版《圆的面积》说课稿

《圆的面积》说课稿 教师:周华举 2014年6月4日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五下第十单元P104-105例8、例9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这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计算公式。 指名学生回答。 2、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并说说第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指名回答,教师演

示) 第二个三角形呢? 第三个梯形呢? 3、提问:推导得出的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得到 4、强调“转化”思想的重要性:转化思想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小结: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一种不错的想法。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圆的面积。 二、探索圆积的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圆) 把圆平均分成16份,教师演示,问,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把圆平均分成32分,最右边的一份,平均分成两份后,把一份平移到左边,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教师课件展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这个用圆分割成的小块拼成的长方形,宽就是圆的半径r,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也就是2πr÷2=πr。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指名说、同桌互说) 4、教学例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分类和画法》说课稿

《角的分类和画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即教材第22页至23页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分类和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尽心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的编写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的内容。 (2)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 (3)重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掌握新的内容。 4、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明确各种角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怎样用量角器画角是教学的难点。 6、教具,学具 二、说学情。 在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部分校舍感已能对角进行分类。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能进一步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这样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学起来觉得容易多了。 三、说教法.动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分一分。 四、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角的分类》说课稿 (人教版)

《角的分类》说课稿(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圆的面积说课稿

《圆的面积》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十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地位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教学,理解数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公式,并在理解的基础能灵活熟练地运用。 3、教材内容结构 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旧为新做辅垫,第二部分认识圆面积的含义,第三部分在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第四部分是利用面积公式去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利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的渗透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掌握圆面积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书本和老师为拐杖,以“放-扶-放”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角的分类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说课课题:《角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这些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通过观察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 行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突破重难点: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 拨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会分析和归纳, 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 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导 出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使用活动角,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同时使用课件,让直角的两条边移 到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重合探究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 次。 四、教具、学具 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活动角、量角器

《圆的面积》说课稿

《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周长,弧长等有关概念、公式,在这个基础上,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二.目标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同时也要强化应用意识,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六年级的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备,所以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⑵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难点: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2.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腾出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1.复习(1)长方形面积公式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求法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来解决。 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和画角》备课教案

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角的分类过程,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能判断已知角是哪一类的角;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角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利用量角的经验主动学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培养用量角器画角的技能。 3、使学生主动操作和比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角的分类结果和掌握角的画法量 教学难点:理解、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一、激活认识引入新课 1、激活已有认识 出示:锐角直角钝角 提问: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指直角)是不是直角? 你知道区分锐角和钝角的依据是什么吗? 2、谈话揭示课题(角的分类和画角) 二、操作比较认识新知 1、学习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 引导:你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吗? 演示、板书:直角是90° (2)认识平角 示范、讲解,引导学生转动活动角的一边至两边在一条直线上 演示画这样的角,标弧线 追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说明:这样的角叫“平角” 引导:一个平角有几个直角那么大,它是多少度呢?请量一量 汇报:平角180°,1平角=2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生同时操作活动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操作中结合转动的角问:比直角大的角都是钝角吗? 问:锐角和钝角的大小与直角与平角有怎样的关系? 组织集体汇报小结:锐角比直角小,是小于90°的角;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 (4)认识周角 继续操作活动角至两边重合 示范画角,标注弧线符号 提问:这样的角是怎样形成的? 说明:这样的角叫“周角” 提问:这样形成的角包含有几个平角,是多少度? 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整合结果,形成认识 看看这些角,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2、“练一练”第1题 提问:你还能找出生活中这样的角吗? 3、学习角的画法 提问:要在量角器上画一个50°的角,怎么画的?你能用量角器在练习本上画一个50°角吗? 指名说说是怎么画的 巡视个别辅导 共同交流小结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4、“练一练”的2题 依次提问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怎样画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完成练习十四第1、2、3题 巡视并组织全班交流汇报,主要说说怎样想的? 画角时追问:沿直尺边画一条直线,是平角吗? 全课总结你能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角的分类 说课稿

《角的分类》说课稿 石鼓区朝阳明德小学 一、说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锐角、直角、钝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二、说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操作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角的大小将角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平角和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平角和周角比较特殊,与学生印象中的角有所不同: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周角的两条边重合。教学时,我拿出活动角使学生看清把活动角旋转了半圈和一圈,然后,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出平角和周角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平角和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平角和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明确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为了突破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等网站下载了许多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通过实物的演示及课件的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是小?复习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以移动为方法。使用活动角,让角的两条边移到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重合探究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及各类角的特征。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 六、说教学设想: 1、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帮助概念的建构。

圆的面积说课稿

圆的面积(一)说课稿 各位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圆的面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而且还能应用公式进行有关圆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转化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借助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复习旧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检测反馈——总结全课”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五步进行。第一步:启发学生猜想:“圆的面积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轻松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许能想到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