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6081568.html,

我国就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作者:丁芳张本效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就业救助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就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要健全劳动能力鉴定机制,不断完善低保制度;凝聚社会力量,提升救助质量;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就业救助;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就业救助,也称就业援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对生活贫困、有劳动能力但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工等给予就业扶持和帮助的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就业救助既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又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增强企业活力,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困难的措施。

就业影响到每个家庭的收入和生活,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具有稳定的劳动收入是民众维持基本生活和防止贫困的根本途径。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管理制度之一,完善就业救助制度有利于社会管理的创新,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总体背景下,分析就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二、我国就业救助制度基本发展状况

了解我国就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利于深入理解就业救助,进一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就业救助制度的发展主要分三个时期。

1、萌芽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

政策: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旧中国留下的400多万失业

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此外,根据生产自救方针,成立合作社,将因常年战争造成的伤残士兵组织起来从事手工业或小型加工业生产。随后,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1957年国务院内

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出《关于城市烈属、军属和贫民生产单位的税收减免和贷款扶助问题的通知》,开启了我国残疾人就业救助税收减免的先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