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世界

显微镜下的世界

显微镜下的世界

时间:2018-05-24 12:31:38 | 作者:杨晓??

为了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网上给我买了一台显微镜。有了这个宝贝,我与姐姐兴奋地用它去观察几片刚摘的叶子。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和姐姐开始仔细观察。叶子静静地躺在那,仿佛等候我们给它做“体检”。透过显微镜,我看见很多粗细不一的茎,周围有一些黑色、白色的圆点。咦,那是微生物吗?我们一下子激动起来……

光是观察树叶,我们觉得不过瘾。于是,我们决定到楼下去找一些虫子“标本”来观察。说是标本,其实就是死虫子。说干就干,我俩兴冲冲地下了楼。可是,到了楼下后,我们才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哪有什么死虫子?连虫子的影子都没见到!那么找只死蜘蛛?不,我怕!最终,我在地上捡了一片红色枯叶回去继续观察。而扬言要抓只蝴蝶给我看看的姐姐呢?则按死了一只蚂蚁回来交差。

回到家,当然要先观察我的红色枯叶咯!但是调了好久,我们却仍旧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回事呢?这时,我调了一下显微镜焦距:“哇,好漂亮!”我大叫道。在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姐姐闻声跑过来,我把显微镜递给她。“真的呀!那是什么呀?”姐姐也很惊奇。这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了很久也没明白。

我们接着观察死蚂蚁。令人苦恼的是,我们尝试了很久,竟什么也看不到。姐姐不服输,在显微镜前又摆弄了很久,还是没有收获。无奈,我们只得把蚂蚁给丢了。

仅仅观察,我们是不满足的。过后,我们又上网查了查资料,终于了解到,原来我们在观察叶柄的时候,看到的那一些刺,其实是叶柄上的毛!

似乎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看见了叶面上的茎,是那样清晰,但是,令我们疑惑的是,那黑、白色的小圆点和亮晶晶的像宝石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我和我的学生们借助实验室显微镜认识了水滴里的微生物,酸奶中的乳酸菌,食品上的霉、洋葱的表皮细胞等。 微生物一个陌生的字眼,显微镜一种陌生的仪器,而我也已经好久没有用显微镜了,为了上课我提前一天到实验室调试这台显微镜,真的是凭借上学时的记忆,我小心翼翼的调试着,眼睛都要花了,不过总算调了出来,我终于看到了人体血液涂片细胞,又多试了几次,能看到显微镜下的东西了,我满意的再一次试了试:行!看得清,效果很不错。带着自信带着劳累,回到办公室继续备课,想好第二天如何让学生观察。我准备边演示边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是渗透,不需要学生调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真真切切显微镜下的世界,我放弃了原有的打算,改变了上课思路,我安排一节课专门观察和描述自己看到的,一个一个的来。 课堂上我看到的是惊喜,孩子们排好队差不多屏住呼吸来用显微镜观察,脸上写满了惊喜。他们所的描述真的是最贴切的比喻,我们观察的是面包上的霉,有人说像是一串串灰色的葡萄,有人说像豆腐渣,更有人说像爱美的女生毛衣上的毛球,有好多我连想也没想到的比喻,这就是孩子们的观察和理解,接下来我又让孩子们把看到的画下来,他们别提有多认真了,一边画一边想小心的下着笔,还不时用橡皮小心的擦着修改着,原来孩子可以像一位科学家一样工作的!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的任务结束了,但是我的孩子们仿佛并没有收拾文具课本的意思,他们太惊奇了,自发的说起自己的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六年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教材没有解释显微镜每部分的具体作用,而是从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角度进行说明。我在教学中不强调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而是让学生明白对观察起关键作用的部分的用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一.前言 人的眼睛只能分辨1/60度视角的物体,相当于在明视距离下能分辨0.1mm 的目标。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视角扩大,提高了分辨极限,可达到2000A 。。光学显微镜做为材料研究和检验的常用工具,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显微镜分析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观察的对象也越来越细。如要求分表几十埃或更小尺寸的分子或原子。一般光学显微镜,通过扩大视角可提高的放大倍数不是无止境的。阿贝(Abbe )证明了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取决于光源波长的大小。在一定波长条件下,超越了这个极限度,在继续放大将是徒劳的,得到的像是模糊不清的。 图1-1(a )表示了两个点光源O 、P 经过会聚透镜L ,在平面上形成像O ,、P ,的光路。实际上当点光源透射会聚成像时,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在像平面并不能得到像点。图1-1(b )所示,在像面上形成了一个中央亮斑及周围明暗相间圆环所组成的埃利斑(Airy )。图中表示了像平面上光强度的分布。约84%的强度集中在中央亮斑上。其余则由内向外顺次递减,分散在第一、第二……亮环上。一般将第一暗环半径定义为埃利斑的半径。如果将两个光源O 、P 靠拢,相应的两个埃利斑也逐渐重叠。当斑中心O ,、P ,间距等于案例版半径时,刚好能分辨出是两个斑,此时的光点距离d 称为分辨本领,可表示如下: α λs in 61.0d n = (1-1) 式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折射系数,α孔径半角。上式表明分辨的最小距离与波长成正比。在光学显微镜的可见光的波长条件下,最大限度只能分辨2000A 。。于是,人们用很长时间寻找波长短,又能聚焦成像的光波。后来的X

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优质课教案_4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能够协助我们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会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到微观世界的精彩,发展研究生命世界的兴趣。 懂得因为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很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准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准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洋葱、小刀、放大镜、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红墨水、餐巾纸、烧杯(50ML)、镊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看一段细胞世界的视频,生欣赏 2、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视频是肉眼看不到的,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呢? 3、师:对要用显微镜。板书: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节课我们就是要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理解显微镜的结构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显微镜吗? 2、师:要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我们先来理解显微镜的结构 3、(课件2)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各个部分及名称。 4、师:同学们记住了吗?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拿着显微镜指学生说) 三、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并观察 1、师: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就能够观察物体了吗?(课件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今天我们(出示洋葱)就以洋葱为例,要研究它的内部结构,我们必须先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课件4)介绍所需材料和工具。 3、师:请同学们边看边记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方法。(讲解并演示课件5)

奇妙的微观世界作文800字完美版

奇妙的微观世界作文800字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我想说:“奇妙的不仅是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更是那些我们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事物。” 这天,妈妈给我买的显微镜终于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经过向卖家询问和自己的研究,终于懂得了显微镜各部分零件的名称和它的作用。 打开了一个盒子,那里装有50个动植物的标本。我轻轻地夹起一片“蜜蜂口器”标本,口器是什么呢?我小心地把标本放在夹片下,对着目镜一瞧,一个棕黄色的大头映入眼帘,上面布满了黑色的小点点,好像是人脸上长满了雀斑一样,在“脸”的周围,还长满了又长又密的绒毛。丑极了! 看完成品标本,你是不是感觉不满足?嘿嘿,别急,好戏还在后面呢! 我先拿出一片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干净。接着,用镊子撕出一片洋葱内层的皮,可以看见上面还有紫色表皮,这时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再用盖玻片轻轻一压,制作洋葱标本的工作就算完成。我对着目镜一看,咦?这不是类似蜂巢的六边形吗?又像是水立方的外形设计,那许多个形状整齐但构造却杂乱无章的小圆,散布在茎叶上,颇有几分趣味。 最开心的莫过于孵化虾卵啦! 我按照说明书上的做,不敢有半点马虎,水该放多少,虾卵又该放多少,要撒在什么位置,不说经过精密的测量吧,至少很准确。我把虾卵放在孵化盒里盖好盖子,在它的上方10厘米处悬挂了一盏白炽灯,便关闭门窗,静静等待二十四小时后的变化…… 第二天的中午,我打开房门,孵化盒旁有许多小飞虫的尸体,它们都是被温暖的灯光吸引过来的。孵化盒里,许多“迷你”小虾畅快地游着,和我平时吃的虾相比,不知要小多少倍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看到了它们肥胖而透明的身躯,不是在游泳,更像是用翅膀在水中滑行,透明的外壳上有着精致的纹理。还有一些圆圆的、不透明的黑点,这些就是尚未卵化出来的虾卵。有些虾卵已经孵化出了小虾,拖着一个破碎的透明的“袋子”,随水漂荡。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带着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我们就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结果,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东西,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的神奇,让人捉摸不透。 通过这台显微镜,我看到了另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从此对它珍爱有加,相信你如果也有和我一样的“宝贝”,一定也会很喜爱它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宝箴塞小学校20XX年下期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2、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_________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5、食物在和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____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A温暖和潮湿B温暖和干燥C寒冷和潮湿D寒冷和干燥 8、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倍数就是() A 15倍 B 25倍 C 150倍 D 10倍 五、我会生活(32分) 1、小明放学回家,口渴得厉害,他随手在水缸里舀了一杯生水

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导语:我看世界怎样?世界又怎么样看我?欢迎阅读高考满分作文《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的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一样的方式,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放光镜(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会丑态百出,或许会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 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你所处的环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吗?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酝酿。

远望是为了远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跳出我们所处的坐标点,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灯下阴霾”,摆脱因拘泥一点,而一叶障目但要远行,自然要日积跬步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低下头,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身边清楚而具体的每件事情,必要时,我们应该用一下“显微镜”,去观察事物关联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不会完美,但应该有追求完美的执着和坚持这个过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要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在经过努力之后,越来越切近我们的理想,其实,我们是需要乐观的,当然不妨站在“哈哈镜”面前去自嘲一下,当然也包括别人的调侃,甚至讽刺这是成功必要的经历如果说远望与显微的观察,是为了处理好我们与我们所在世界的关系,那么,当我们站在“哈哈镜”面前的心态和勇气,其实是需要我们有直面别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气我们不能在世界里像堂吉诃德那样横冲直撞,独来独往,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样我们才能快乐的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众星捧月般的支持你,但你始终可能会面对两个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真实的你和镜子中的你,有时并不完全统一,那么说服自己,为信仰、信念、理想而坚持,有时比说服别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为重要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世界的,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观察与感知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观察我们,因此,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应世界和身边的人处理好我们与世界,我们与别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达到目的之前必须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四年级(下)自然教案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微观世界第 1 课时 5 一、教学目标:知道工具、仪器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事物;认识微观世界;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 成部分;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与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备:放大镜、显微镜、植物叶子、其他观察的物品

六、板书设计: 微观世界 蚕豆叶表皮细胞: 血细胞: 黑藻叶: 七、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都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认识微观世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世界、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课题:显微镜下的世界内容:显微镜下的小生物第 2 课时 6 一、教学目标: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分布很广、个体小,繁殖速度快;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培养发现、比较、交流的兴趣与能力;了解相关的科学史,激发对科学探究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以及适应的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知道在自然界里还有微生物的存在; 三、教学方法:观察、交流、阅读 四、教学设备:显微镜、微小生物载玻片、PPT资料、水蚤影像资料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应用 材料测试技术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的就是要了解、获知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规律。同时为发展新型材料提供新途径、新方法或新流程。在现代制造业中,测试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材料的组织形貌观察,主要是依靠显微镜技术,光学显微镜是在微米尺度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及方法,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则可以实现纳米级的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仪等已成为从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到金属材料的广阔范围内进行表面分析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将主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 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a)透射电子显微镜 b)透射光学显微镜 图1:透射显微镜构造原理和光路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现代综合性大型分析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被广泛地使用。 所谓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由于电子束在外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形成类似于可见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物理效应制造出电子束的“透镜”,从而开发出电子显微镜。而作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其特点在于我们是利用透过样品的电子束来成像,这一点有别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由于电子波的波长大大小于可见光的波长(100kV的电子波的波长为0.0037nm,而紫光的波长为400nm),根据

光学理论,我们可以预期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应大大优于光学显微镜。 图l是现代TEM构造原理和光路。可以看出TEM的镜筒(Column)主要有三部分所构成:(1)照明系统,即电子枪;(2)成像系统,主要包括聚光镜、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3)观察系统。 通过TEM中的荧光屏,我们可以直接几乎瞬时观察到样品的图像或衍射花样。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改变样品的位置及方向,从而找到我们感兴趣的区域和方向。在得到所需图像后,可以利用相机照相的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现在新一代TEM也有的装备了数字记录系统,可以将图像直接记录到计算机中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图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示意图。由三极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经栅极静电聚焦后成为直径为50mm的电光源。在2-30KV的加速电压下,经过2-3个电磁透镜所组成的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束会聚成孔径角较小,束斑为5-10m m的电子束,并在试样表面聚焦。末级透镜上边装有扫描线圈,在它的作用下,电子束在试样表面扫描。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X射线等信号。这些信号分别被不同的接收器接收,经放大后用来调制荧光屏的亮度。由于经过扫描线圈上的电流与显象管相应偏转线圈上的电流同步,因此,试样表面任意点发射的信号与显象管荧光屏上相应的亮点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电子束打到试样上一点时,在荧光屏上就有一亮点与之对应,其亮度与激发后的电子能量成正比。换言之,扫描电镜是采用逐点成像的图像分解法进行的。光点成像的顺序是从左上方开始到右下方,直到最後一行右下方的像元扫描完毕就算完成一帧图像。这种扫描方式叫做光栅扫描。 图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含混。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多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博,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奇特,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详尽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漠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 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电子显微镜作业答案

电子显微镜作业 一、判断题 1.俄歇电子是从距样品表面几个埃深度范围内发射的并具有特征能量的二次电子。(√)2.透镜光阑的作用是限制扫描电子束入射试样时的发散度。(×) 3.改变扫描线圈锯齿波的振幅可改变扫描速度,改变扫描线圈电源锯齿波的频率可改变放大倍数。(×) 4.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测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测量相邻两条亮线中心间的距离,所测得的最小值就是分辨本领;另一种是测量暗区的宽度,测得的最小宽度定为分辨本领。(×) 二、选择填空 1.电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A)的分辨本领。 A.物镜;B.中间镜;C.投影镜;D.长磁透镜 2.增加样品反差的方法经常有(A、B))。 A.染色;B.重金属投影;C.超薄切片;D.复型 3.(B)是用来观察聚合物表面的一种制样方法。 A.“超薄切片”;B.“复型”技术;C.染色;D.支持膜 4.(A)是研究本体高聚物内部结构的主要方法。 A.“超薄切片”;B.“复型”技术;C.染色;D.支持膜 5.入射电子中与试样表层原子碰撞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后从试样表面反射回来的那部分一次电子统称为(B)电子。 A.二次电子;B.背散射电子;C.反冲电子;D.透射电子。 6.扫描电子显微镜的(C)是利用对试样表面形貌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一种像衬度。 A.散射衬度;B.衍射衬度;C.表面形貌衬度;D.原子序数衬度。 7.(A)是从距样品表面10nm左右深度范围内激发出来的低能电子。 A.二次电子;B.背散射电子;C.吸收电子;D.透射电子。 8.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衬度原理有(B)。 (a)散射衬度(b)表面形貌衬度(c)衍射衬度(d)相位衬度9.下面的图中(C)的二次电子信号最大。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案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具体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显微镜下的世界》测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时间:40分 钟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空(2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细菌的繁殖方式_分裂__。 4、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5、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的蛋黄。 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我能判断(20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

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X)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X)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X)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X)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X)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X)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来连线(6分)【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四、我能选择(16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D ) A、鼓藻 B、草履虫 C、水蚤 D、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C )。 A、蜂鸟 B、砂粒 C、病毒 D、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C )。 A、牙齿变白 B、容易睡觉 C、清理微生物 D、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种类繁多 B、生长繁殖慢 C、分布广泛 D、容易变异 5、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A、温暖、干燥 B、寒冷、干燥 C、寒冷、潮湿 D、温暖、潮湿 6、构成生命体的“积木”是一种微小的结构,胡克把它命名为(D) A、细菌 B、病毒 C、轮虫 D、细胞 7、物体在(A)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结构及功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部分结构及功能 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小于0.2µm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s ubmicroscopic structures)或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s;ultrastructur es)。要想看清这些结构,就必须选择波长更短的光源,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1 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 croscope,TEM),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可见光和紫外光短得多,并且电子束的波长与发射电子束的电压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电压越高波长越短。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电镜的标本须制成厚度约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这种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如果细分的话:主体部分是电子透镜和显像记录系统,由置于真空中的电子枪、聚光镜、物样室、物镜、衍射镜、中间镜、投影镜、荧光屏和照相机。 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短(波粒二象性),而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长的限制,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约0.1纳米)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约200纳米)。 透射式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与投射式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很相近,它们的光源、透镜虽不相同,但照放大和成像的方式却完全一致。 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是光镜还是电镜,其内部结构都要比图示复杂得多,图中的聚光镜(condonser lens)、物镜(object lens)和投影镜(projection lens)为光路中的主要透镜,实际制作中它们往往各是一组(多块透镜构成),在设计电镜时为达到所需的放大率、减少畸变和降低像差,又常在投影镜之上增加一至两级中间镜(in temediate lens)。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的总体结构包括镜体和辅助系统两大部分,镜体部分包含:①照明系统(电子枪G,聚光镜C1、C2),②成像系统(样品室,物镜O,中间镜I1、

六年级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案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具体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电子显微镜下的人类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下面这十五张令人惊异的人体图片,都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拍摄的,通过它们你可以更近地观察人体的内部情况。 下面将从头部开始,穿过胸腔,一直到达腹腔,经过这次自我发现之旅,让你切身体验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非凡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将看到当细胞受到肿瘤侵扰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及卵子第一次与精子相遇时的情景。 1.红血球 红血球 从这张图片上看,它们很像肉桂色糖果,但事实上它们是人体里最普通的血细胞——红血球。这些中间向内部凹陷的细胞的主要任务,是将氧气输送到我们的整个身体。在女性体内,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有400万到500万个红血球,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大约500万到600个红血球。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地区的人,体内的红血球数量更多,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氧气相对更少。 2.头发分叉

头发分叉 经常修剪和良好的护理,可避免像这张图片上出现发梢分叉的现象。 3. 普尔基涅神经元

普尔基涅神经元 在大脑里的1000亿个神经元中,普尔基涅神经元是体积最大的。这些细胞是小脑皮层里的运动协调大师。接触酒精、锂等有毒物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孤独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等遗传变异,都会对人类的普尔基涅神经元造成消极影响。 4.耳毛细胞 耳毛细胞 这张图片看起来好像是在耳朵里面对耳毛细胞进行近距离观察时拍摄的。耳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对声震作出反应时产生的机械运动。 5.从视神经中伸出的血管

从视神经中伸出的血管 这张照片显示的是血管从黑色视盘中伸出。视盘是个盲点,因为视网膜的这个区域没有光感细胞,视神经和视网膜血管从眼睛后面的这个部位伸出去。 6.舌头上的味蕾

显微镜下的世界作文700字完美版

显微镜下的世界作文700字 为了满足我的要求,妈妈在网上给我买了一台显微镜。有了这个宝贝,我与姐姐兴奋地用它去观察几片刚摘的叶子。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和姐姐开始仔细观察。叶子静静地躺在那,仿佛等候我们给它做“体检”。透过显微镜,我看见很多粗细不一的茎,周围有一些黑色、白色的圆点。咦,那是微生物吗?我们一下子激动起来…… 光是观察树叶,我们觉得不过瘾。于是,我们决定到楼下去找一些虫子“标本”来观察。说是标本,其实就是死虫子。说干就干,我俩兴冲冲地下了楼。可是,到了楼下后,我们才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哪有什么死虫子?连虫子的影子都没见到!那么找只死蜘蛛?不,我怕!最终,我在地上捡了一片红色枯叶回去继续观察。而扬言要抓只蝴蝶给我看看的姐姐呢?则按死了一只蚂蚁回来交差。 回到家,当然要先观察我的红色枯叶咯!但是调了好久,我们却仍旧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回事呢?这时,我调了一下显微镜焦距:“哇,好漂亮!”我大叫道。在我眼前呈现的仿佛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姐姐闻声跑过来,我把显微镜递给她。“真的呀!那是什么呀?”姐姐也很惊奇。这究竟是什么呢?我想了很久也没明白。 我们接着观察死蚂蚁。令人苦恼的是,我们尝试了很久,竟什么也看不到。姐姐不服输,在显微镜前又摆弄了很久,还是没有收获。无奈,我们只得把蚂蚁给丢了。 仅仅观察,我们是不满足的。过后,我们又上网查了查资料,终于了解到,原来我们在观察叶柄的时候,看到的那一些刺,其实是叶柄上的毛! 似乎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看见了叶面上的茎,是那样清晰,但是,令我们疑惑的是,那黑、白色的小圆点和亮晶晶的像宝石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关于显微镜的作文

关于显微镜的作文 关于显微镜的作文 在小刚的超市里,有一个放大镜和一个显微镜。显微镜看不起放大镜,“你能和我比谁能看得见细菌吗?”显微镜傲慢地说。谦虚的放大镜回答说:“不能。”“没用的东西”显微镜边说边嘲笑放大镜。 “我确实不敢和你比,但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走遍千家万户,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再说……”没等放大镜说完,显微镜就说“住嘴!我永远都比你这样的东西强,而且你这样的东西总有一天被别人摔坏。”不知怎么的,放大镜还没说话就被一个小女孩拿走了,显微镜被一个科学老师买走了。 放大镜就在小女孩的姥姥过生日那天,被送给了姥姥,姥姥又把它送给了……不但它没坏,而且还广交了朋友。而显微镜呢,它被永远的放在了科学教室里,永远、永远…… 关于显微镜的作文 二十世纪人类过分开采地下资源,导致现在地下资源短缺。今天,我王博士发明了新型发酵技术将公布于世。首先,我请主持人把录像机对准这个超级高倍显微镜。只见在超级高倍显微镜下,出现了一个小巧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搭档“酵母菌先生”。 “请把纳米话筒交给酵母菌先生”,我一声令下,那个小巧的东西拿起话筒:“我是酵母菌,二十世纪时,人类把我用于制作面包和馒头,这使本领超强的我有一些不高兴,我真是有苦难言,前不久,王博士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发现了我,并用知识传输器使我会说话,今天,是我和王博士显示成果的时候了。” 我拿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汽车模型,放在桌子上面,洒上一些M 型特效药水,这种药水可以使真菌克隆100个,每一个同原来的真菌有一样的智慧。过了一会儿,汽车模型开始膨涨。一个小时后,汽车模型变成了真实汽车。我当起了第一个驾驶这种发酵汽车的人。这种汽车与平常汽车没有什么不同。 我非常得意这次实验的成功,在高速工路狂奔,开着开着突然遇到一个大卡车……“光,快起来吃面包,刚加热的,快来吃!”,我醒了。我想这种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功的。 关于显微镜的作文 我终于顺利地通过了考核期。我可以如愿以偿地得到我的显微镜了。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买显微镜。我们找了各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卖显微镜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有卖显微镜的,但是那里的人说这个是要加显影剂的,于是我们只好走了。星期一我和妈妈又去了一家公司,那里有卖学生显微镜和生物显微镜。 妈妈给我挑了一台非常好的生物显微镜。我们回到家,我和妈妈都迫不及待想看看显微镜里都能看到什么。妈妈顺手摘下一片叶子,让我在1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我除了能看到自己的睫毛被放大并在里面晃动外,我什么也看不到。我和妈妈足足调了一个半小时,也没调出来。最后还是打电话给老爷请教,老爷告诉我不能一下用1600

最新版科学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二、问答题: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 做酸奶 一、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而有的细菌会(致病)。 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二、问答题 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 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题 1、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二、问答题 1、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填空题: 1、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科学之眼“越来越亮 ——电子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摘要:Ruska和Knowll在1932年(有说是1931年和1933年的)研制成功第一台电 子显微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广泛应用到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中,并且极大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七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终于实现了人们直接观察原子的长期愿望,电子显微镜成了“科学之眼”。一门新兴的电子显微学因此而诞生。而Ruska也因此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在生命科学,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改 变了细胞学、组织学、病毒学、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面貌,促使生物学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它也成为生物学、医学、农林等学科研究工作中极为重要的手段。近年来,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显微镜,应用也越广泛,不少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相关的课程。“科学之眼”不仅在外国,在我国也会越来越亮,开花结果,前途光明。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显微镜 正文:电子显微镜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其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尤其是细胞 学的研究方面才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我国学者在六十年代初期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下 面我们来看一下电子显微镜的总体发展历程。 一.电子显微镜的总体发展历程 人类对于生物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hoek)在300年前创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的微生物世界。这是显微镜第一次显示其巨大作用。 早在一百年以前,朴率克(Plucker)就曾在盖斯雷管的阴极近管壁上发现过一种黄 绿色的光辉,但他当时对这一现象并无认识,未予重视。自从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 电子与光一样,具有波动性的假说和1926年Busch发现了旋转对称、不均匀的磁场可 作为一个用于聚焦电子束的透镜,就为后来的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就打开了电子光学的大门。经六年后,到1932年克诺露(Knoll)及鲁斯卡(Ruska)等人首 次发表了关于电子显微镜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试制成功第一台电磁式电子显微镜。为了获得较大的放大能力,人们又研究制造了短焦距的电磁透镜,它除了会聚透镜外,再利用两个透镜作连续两次的造像。到1934年鲁斯卡和马顿(Marton)分别制成了新型复式电子显微镜。近代的电磁式电子显微镜在具体结构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进。 Ruska和Knowll在1932年(有说是1931年和1933年的)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广泛应用到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中,并且极大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在七十年代电子显微镜终于实现了人们直接观察原子的长期愿望,电子显微镜成了“科学之眼”。一门新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