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媒体与城市形象之形塑_再现_场域与认同_以广州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城市形象模糊不清,甚至经常遭到误读。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 [1]

”。过往研究表明,形象并不是事实本身的真实内容,而是人们基于其所得到的讯息而综合形成的观点,是人们信以为真的产物。因此,“一个城市的完整形象不仅是城市实质空间的真实反映,而且还指涉一个具有象征性和想象力的城市空间”[2],

本地媒体与城市形象之形塑:再现、场域与认同

——以广州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 陈 映 董天策

摘?要:广州本地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以中性和正面为主,而政府在广州城市形象的形塑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报道主题不均衡、消息来源多元化程度不够等原因,广州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呈现出一幅“以权力为中心”的失衡图景,并隐含着种种权力与关系渗透以及控制的痕迹。因此,本地媒体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化的再现,是多种场域互动、协商中的话语生产,也是一种城市认同的培养与形成。

关键词:本地媒体?广州城市形象?再现?场域?认同【中图分类号】G2 0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一个拥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城市,广州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港口,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发源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位于南海之濒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最具活力与现代感的城市之一,但与此同时也被认为是“说不清的城市”①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资助青年课题“广州城市形象在本地媒体中的呈现与建构”(项目编号:08Q23)的研究成果。

是公众对城市布局、城市环境、城市文化等大量原始数据加工提炼后的印象、看法和观念等“主观知识”的总和。

作为“主观知识”的城市形象,是一种基于讯息的传播与接受而产生的“虚拟形象”。根据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新闻媒体作为讯息的主要传播渠道,塑造着人们头脑中的认知图像(cognitive map)。特别是在当下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中,城市形象已无法脱离新闻媒体的塑造与构建。“城市是印象中的城市,是媒体中的城市,是资讯时代想象中的城市”[3]。“大众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描述、呈现、评价城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观念和态度,从而建构一个虚拟的城市形象,影响人们对实体城市形象的认知与评价”[2]。媒体的新闻报道所构建的“虚拟城市形象”,可能与“实体城市形象”吻合,也可能由于新闻选择、报道框架、权力控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偏差。

对于城市形象形塑与新闻媒体报道之间的关联,在关于广州城市形象的探讨中时有涉及。相对而言,广州拥有相当发达和开放的媒体,政府对媒体的管制相对宽松。有人认为,宽松的媒体环境,本地媒体不当的报道和形塑,是造成广州城市形象被误读的重要原因。例如,广州曾因治安问题而饱受诟病,甚至成为国人眼中的“暴力之邦”。于是,有人提出“广州资讯和媒体业”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的论断②。

目前,对于城市形象在本地媒体中到底如何呈现与建构这一问题,尚无专门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尝试以广州本地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城市形象在本地媒体中的呈现与建构状况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寻城市的媒体形象生产背后的权力与关系,以便进一步廓清城市形象之媒体建构的理论要义和框架,帮助有关方面更好地了解广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问题,进而促进广州城市形象的改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和分析单位的选取

本研究把研究对象限定为广州本地的三家主要报纸:《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原因有三:1、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强调传播的实时性,研究所需的素材较难收集;2、在广州报业零售市场,《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三家的市场份额超过80%[4],占据绝对优势地位;3、三家报纸代表了中国目前三种主要报纸类型:机关报、都市报和晚报,基本上能够覆盖广州新闻信息的主要消费人群。

选取研究样本的时间范围,是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的12月31日。在样本选取的操作上,考虑到报纸内容生产的自然节奏是遵循星期天数来安排的,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首先,每一年度每一报纸按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的顺序进行分类汇总,星期一的归为一组,星期二的归为一组……以此类推,共分七组;在此基础上,在每一组中随机抽取一份报纸,共抽取七份报纸组成一个完整的星期周。对于被选取的报纸,其所有新闻版面都被纳入研究范畴。

分析单位则以一则新闻为一个基本的归类单位,图片新闻、广告、气象预报等

体裁被排除在外。主要选取以广州为主要议题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如果标题或报道中虽然出现了“广州”字样,但其主要议题并非“广州”,则不予选取。

(二)类目建构

“形象”是一个内涵丰富、指涉模糊且多元的概念,而“城市”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因此,本研究的一大难题便是获取“城市形象”的操作性定义。在查阅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本研究形成下列三项研究类目:

.?主题指向

所谓主题指向即新闻内容的报道焦点和重点。依据城市形象所指涉的内容以及新闻分类的一般处理手法,将主题类目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十二小项(表1)。

其中,“城市主体形象”与另外两大类“外显形象特质”、“内在形象特质”并不是互斥关系。即,有些新闻报道可以在体现城市外显形象特质或内在形象特质的同时,也体现城市主体的形象。另外,有些报道可能同时涉及外显形象特质和内在形象特质中的两个或多个主题。本研究根据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主题进行归类。

2.?语义向性

语义向性指报道内容的态度倾向,具体分为三项: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其中,正面报道指对广州持赞扬、肯定、鼓励态度的报道;负面报道指对广州进行批评或者对广州城市形象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曲解、误解等)的报道;其他不带明显褒贬色彩的新闻则归为中性报道。有些报道可能同时包括多种语义向性,则根据报道主题等选择其最主要的语义向性。

3.?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提供者。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将消息来源分为以下五类:(1)政府或政府工作人员;(2)记者/媒体/作者亲历;(3)市民;(4)其他(包括专家、其他社会团体等);(5)消息来源不明或没有明确标示。有些报道的消息来源可能为多个。

(三)信度检验

本研究按照一则报道为一个样本的原则,将所搜集的样本按照报纸名称和出版日期进行归类、排列和编码。然后依据系统抽样的方法,从第1个样本开始进行抽样,每间隔10个单位抽取一个样本,共计抽取32则报道作为前测样本,由2名经过培训的编码员进行试分析和信度检验。根据前测结果和讨论商议,对有关类目进行了修正和调整。从最终检验结果(表2)来看,各类目的信度系数③均达到0.85以

表 主题类目表

.?外显形象特质 2.?内在形象特质 3.?城市主体形象 4.?其他

1.1城市规划和建设1.2城市管理

1.3城市交通

1.4城市环境

2.1政府行政与活动

2.2城市经济

2.3社会治安

2.4居民保障(医疗、住房等)

2.5城市生活、文化和风俗

3.1政府形象(包括

政府形象和政府工

作人员形象等)

3.2市民形象

主要是指无法直接

归入外显形象特

质、内在形象特质

或城市主体形象分

类的主题。

上,信度水平在可接受范围。

三、统计描述与资料分析

按照既定研究类目,本研究采用SPSS 17.0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频数分析和卡方分析。具体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一)样本总体情况之描述

本研究一共抽取63份报纸,其中有6份报纸因为当天无相关新闻而被视为无效样本。因此,共计抽取有效样本57份、符合研究主题的相关新闻313则,样本有效率为90.4%。其中,《广州日报》20份,共计新闻100则,占比31.9%;《南方都市报》19份,共计新闻115则,占比36.7%;《羊城晚报》18份,共计新闻98则,占比31.3%。

(二)主要变量之描述统计与分析

.?主题指向

在有效样本的分析单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主题(除“其他”外)分别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政府行政与活动”以及“城市管理”,分别占比22%、15%和10.2%(详见表3)。此外,“居民保障(医疗、住房等)”的议题也受到较多关注,其中房价高企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尤为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经济强市,“城市经济”主题在媒体报道中的比重并不高。曾经广受关注的广州社会治安问题的媒体关注度也明显下降,相关主题的报道占比仅为2.6%。

2.?语义向性

有将近50%的报道为中性报道或者没有明确的语义向性。另外,有32.9%的报道为正面报道,17.3%的报道为负面报道。

3.?消息来源

政府是各媒体最主要的消息来源,共有74.2%的报道以政府作为消息来源,其中56.9%的报道以政府为唯一消息来源。市民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占比15.4%,其

表2?信度检验结果表

研究类目主题指向语义向性消息来源

相互同意度0.750.780.91信度0.860.880.95

表3?主题指向分布表

报道主题频数(则)百分比(%)

城市规划

和建设

6922%

政府行政

与活动

4715%

其他3511.2%

城市管理3210.2%

居民保障299.3%

城市经济278.6%

城市交通237.3%

城市环境227%

城市生活、

文化风俗

21 6.7%

社会治安8 2.6%

合计313100%

中市民作为主要或唯一消息来源的报道只占2.6%。记者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占比26.3%,其中记者作为唯一消息来源的报道占4.8%。除此之外,还有3.8%的报道消息来源不明或没有明确标示。总体来看,有64.3%的报道为单一消息来源,35.7%的报道有两个或多个消息来源。

(三)主要变量之交叉、相关分析

.?不同主题指向的语义向性分析如图1显示,不同主题指向在语义向性的分布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X 2=64.57 df=18 P=0.000<0.01)。其中,“社会治安”主题的负面报道率高达62.5%,远高于正面报道率25%;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交通”两大主题的负面率也高于正面率。“城市管理”问题近年来虽然备受诘难,但在本研究中大部分的报道都采用了中性或者正面的报道语气,其负面呈现率仅为12.5%。广州的“城市环境”也是广受批评的一个问题,但其负面报道率(22.7%)也低于正面报道率(31.8%),这可能与样本量比较小有关,也可能与广州近年来致力于“青山绿水”环境整治工程有关。“城市生活、文化与风俗”主题的正面报道率(76.2%)最高,并且没有任何负面报道。“城市经济”主题也有过半(51.9%)报道为正面报道,远高于负面报道率6.9%。除此之外,“居民保障”和“政府行政与活动”主题都以中性报道为主,中性报道率分别为65.5%和61.7%。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行政与活动”的相关新闻大部分来源于官方(具体数值见下一分项),但仅有31.9%的报道为正面报道,甚至还有6.4%的报道为负面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解释为广州媒不愿意完全充当政府的“传声筒”,而对来自政府的新闻事实进行“去宣传”的中性化处理,甚至进行批评、质疑等“反宣传化”处理,以强调自身的专业身份和独立地位。

2.?不同主题指向的消息来源分析将消息来源分为政府(包括政府作为唯一消息来源以及政府作为其中之一的消息来源)和非政府两大类,不同主题指向的消息来源在分布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X 2=32.94 df=9 P=0.000<0.01,图2)。其中,除“城市生活、文化和风俗”主题只有38.1%的报道来源于政府外,其他主题的报道都以政府为主要消息来源。尤其是“城市管理”和“政府行政与活动”两个主题,其90%以上报道的消息来源为政府。

3.?不同消息来源的语义向性分析按照前述政府/非政府的划分方法,对不同消息来源的语义向性进行卡方检定,发现有显著差异(X 2

=50.50 df=2 P=0.000<0.01,表4)。政府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绝大部分报道为正面报道和中性报道,仅有8.5%的报道为负面报道;而非

图 不同主题指向的语义向性分布

来源),可以发现这种差异显著性更加明显(X 2=53.20 df=2 P=0.000<0.01)。在政府作为唯一消息来源的报道中,负面报道率仅为3.9%。

4.?不同报纸的语义向性分析

《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是中国报业市场化比较成功的三份报纸。但《广州日报》是广州市委机关报,而《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分别为都市报和晚报,并且在行政关

系上归属广东省委管理。通过对三种不同报纸的语义向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南方都市报》和《羊城晚报》在语义向性的分布上非常相似(表5),而《广州日报》的负面报道率远低于其他两份报纸,正面报道率也较高。

?5.?不同报纸的消息来源分析对三份报纸的消息来源进行分析,其

政府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则有43.6%的报道为负面报道。

如果将消息来源进一步区分为政府作为唯一消息来源和多元消息来源(包括政府作为其中之一消息来源以及非政府消息

图2?不同主题指向的消息来源分布表4?不同消息来源的语义向性分布

语义向性

共计正面报道

中性报道负面报道

政府作为消息来源频数8513020235占比36.2%55.3%8.5%100%非政府消息来源

频数18263478占比

23.1%

33.3%

43.6%

100%

(X 2=50.50 df=2 P=0.000<0.01)

表5?不同报纸类型的语义向性分布

报名语义向性

共计

(频数/占比)正面报道(频数/占比)中性报道(频数/占比)负面报道(频数/占比)

广州日报44 / 44%50 / 50% 6 / 6%100 /100%南方都市报32 / 27.8%57 / 49.6%26 / 22.6%115 / 100%羊城晚报

27 / 27.6%

49 / 50%

22 / 22.4%

98 / 100%

(X 2=16.28 df=4 P=0.003<0.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