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2013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2013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第1讲 化学反应速率

[考纲解读]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________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

v =__________,单位为mol·L -1·min -1或mol·L -1·s -1。

3.规律

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________,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之比。

1.化学反应速率指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

2.反应2SO 2(g)+O 2(g) 催化剂△

2SO 3(g)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 -1,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 -1

·s

-1

,则这段时间为__________。

3.对于可逆反应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v (A)=0.5 mol·L -1

·min -1

B .v (B)=1.2 mol·L -1

·s -1

C .v (D)=0.4 mol·L -1

·min -1

D .v (C)=0.1 mol·L -1

·s -1

4.已知反应4NH 3+5O 2 4NO +6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v (H 2O)表示,则下列正确的关系是

( )

A.45v (NH 3)=v (O 2)

B.56v (O 2)=v (H 2O)

C.23v (NH 3)=v (H 2O)

D.45

v (O 2)=v (NO)

(1)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2)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 (3)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v (A)a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考点二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__________。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从活化分子角度的理论解释

(1)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①有效碰撞:能发生反应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②活化分子:能够发生____________的分子。

③活化能:如图

E1表示________;

E2表示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

E2-E1表示________。

(2)理论解释(

5.有人说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实现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对此你如何理解?

6.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

7 ( )

8.一定温度下,反应N2+O2 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恒容,充入N2 C.恒容,充入He D.恒压,充入He

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三段式”模板突破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根据定义式v =Δc

Δt

算。

2.对某一具体反应,知其中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余物质的反应速率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算。 3.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采用以下步骤和模板计算: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 例如:反应 m A +n B p C 起始浓度(mol·L -1

) a b c

转化浓度(mol·L -1

) x nx m

px m

时刻浓度(mol·L -1

) a -x b -nx m c +px m

【例1】 (1)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 后测

得C 的浓度为0.6 mol·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1

·s -1

②用物质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1

·s -1

③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若①②中用A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分别为0.3 mol·L -1

·s -1

、0.6 mol·L -1

·s -1

,哪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更快? (3)若物质A 的转化率经过计算为30%,那么,物质B 的转化率为多少?你能迅速得出答案吗? 【例2】 NH 3和纯净的O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NH 3(g)+3O 2(g) 2N 2(g)+6H 2O(g)

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 3和3 mol O 2,4 min 后,测得生成的H 2O 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 )

A .v (N 2)=0.125 mol·L -1

·min -1

B .v (H 2O)=0.375 mol·L -1

·min -1

C .v (O 2)=0.225 mol·L -1

·min -1

D .v (NH 3)=0.250 mol·L -1

·min -1

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探究实验因为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因而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考查。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要注意题给数目的有效性。

【例3】 (2010·课标全国卷,2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

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

Zn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____,V6=__________,V9=__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

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科学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探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温下,从经过砂纸打磨的铝片中取两片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盛有体积相同、c(H+)相同的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发现铝片在稀盐酸中消失的时间比在稀硫酸中短。

请回答:

(1)对[探究活动一]实验现象发生的原因,请你帮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两个假设:

假设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请你设计实验对以上假设进行验证:

验证假设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假设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探究活动二]的实验数据可发现有一个数据明显有错误,该数据是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的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探究活动二]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形结合思想——用化学反应速率图像突破化学平衡概念

速率—时间图像定性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由

【例5】 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X 、 Y 、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 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 ,气体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若X 、Y 、Z 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 ①压强是开始时的 倍;

②若此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倍,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升高(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4)若上述反应在2 min 后的t1~t6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图像如下,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则

( )

A .在t 1时增大了压强

B .在t 3时加入了催化剂

C .在t 4时降低了温度

D .t 2~t 3时A 的转化率最高

规律方法解图像题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

(1)“一看”——看图像

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

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

⑤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

(2)“二想”——想规律

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三判断”

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例6】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

2A(g) B(g)+C(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其中实验Ⅰ、Ⅱ都在800 ℃下发生,实验Ⅲ在850 ℃

下发生,B、C的起始浓度都为0,反应物A的浓度

(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Ⅰ中,反应在20 min至40 min内A的平均

反应速率为mol·L-1·min-1。

(2)实验Ⅱ和实验Ⅰ相比,可能隐含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Ⅲ和实验Ⅰ的比较,可推测该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该正反应是(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

(4)与实验Ⅰ相比,若实验Ⅰ中的A的起始浓度改为0.8 mol·L-1,其他条件不变,则达到平衡时所需用的时间________实验Ⅰ(填写“大

于”、“等于”或“小于”)。

高考题组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1.(2011·海南,8)对于可逆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2010·福建理综,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

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

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

测反应16 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3.(2010·海南,3)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v(W)=3v(Z) B.2v(X)=3v(Z) C.2v(X)=v(Y) D.3v(W)=2v(X)

高考题组二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009·福建理综,12)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 3COCH 3+Br 2――→HCl

CH 3COCH 2Br +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

v (Br 2)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增大c (CH 3COCH 3),v (Br 2)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 (Br 2)相等

C .增大c (HCl),v (Br 2)增大

D .增大c (Br 2),v (Br 2)增大

5.(2009·山东理综,14)2SO 2(g)+O 2(g) V 2O 5

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1、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3(g)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 =c 2-c 1

t 2-t 1

6.(2011·重庆理综,29改编)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 3与KI 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2)O 3

0.021 6 mol·L -1

①pH 增大能加速O 3分解,表明对O 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 ②在30 ℃、pH =4.0条件下,O 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mol·L -1

·min -1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 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40 ℃、pH =3.0 b .10 ℃、pH =4.0 c .30 ℃、pH =7.0 7.(2010·山东理综,28)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 2+2H 2O +I 2===H 2SO 4+2HI Ⅱ 2HI H 2+I 2

Ⅲ 2H 2SO 4===2SO 2+O 2+2H 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 .反应Ⅰ中SO 2氧化性比HI 强

c .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 2O

d .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 2的同时产生1 mol H 2(2)一定温度下,向

1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0~

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 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 .平衡常数 b .HI 的平衡浓度

c .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 .NaNO3

b .CuSO 4

c .Na 2SO 4

d .NaHSO 3

(4)以H 2为燃料可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2H 2(g)+O 2(g)===2H 2O(l) △H =-572 kJ·mol -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 kJ 电能时,生成1 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选修4P 19-3)将气体A 、B 置于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B(g)===2C(g)。反应进行到4 s 末,测得A 为0.5 mol ,

B 为0.4 mol ,

C 为0.2 mol 。则:

(1)用生成物C 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

(2)用反应物A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3)用反应物B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25 mol·L -1

·s -1

B .0.012 5 mol·L -1

·s

-1

C .0.05 mol·L -1·s -1

D .0.1 mol·L -1·s -1

2.(选修4P 19-4)已知4NH 3+5O 2===4NO +6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v (H 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45v (NH 3)=v (O 2)

B.56v (O 2)=v (H 2O)

C.23v (NH 3)=v (H 2O)

D.4

5v (O 2)=v (NO)

3.(选修4P19-5)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4.(选修4P24-1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0。

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

(5)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

能力提升训练

1.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 ) A.v(NH3)=0.02 mol·L-1·s-1 B.v(O2)=0.01 mol·L-1·s-1

C.v(N2)=0.02 mol·L-1·s-1 D.v(H2O)=0.02 mol·L-1·s-1

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Y X B.t1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

C.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t3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

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

B.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硫酸铜不作催化剂

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V2O5

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SO2(g)+O2(g)

450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5.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

6.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 g绿豆大小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 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盐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注:x-时间,y-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 ( )

7. 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g D(g)的v-t图像如图Ⅰ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

如图Ⅱ所示。

①a1=a2②a1<a2③b1=b2④b1<b2⑤t1>t2⑥t1=t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图Ⅱ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以上所列正确的为( )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

8.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

产生的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其中t1~t2阶段速率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t3阶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加入0.1 mol的MnO2粉末于50 mL过氧化氢的溶液中(密度为1.1 g·mL-1)

,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点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过氧化氢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反应进行到2分钟时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10.现欲用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生成CO2的体积V(CO2)与时间

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试分析判断OE段、EF段、FG

段反应速率[分别用v(OE)、v(EF)、v(FG)表示]的大小

关系为;比较OE段和EF

段,说明EF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

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填选项)。 A .t0~t1 B .t1~t2 C .t2~t3 D .t3~t4

E .t4~t5

F .t5~t6

(2)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是(填选项)。 A .增大压强 B .减小压强 C .升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E .加催化剂 F .充入氮气

t1时刻 ;t3时刻 ;t4时刻 。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填选项)。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5)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减少 增加 2.Δc

Δt 3.不同 化学计量数

考点二

1.性质 2.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相同 接触面积 3.(1)②有效碰撞 ③活化能 ΔH 深度思考

1.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 2.5 s 3.D 4.D

5.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压强仅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起作用。增大压强,所有参与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均增大,如2SO 2(g)+O 2(g) 2SO 3(g)增大

压强,SO 2、O 2、SO 3的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而增大浓度可只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若只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 正瞬间增大,v 逆不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无影响,但浓度仍可改变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6.A 7.D 8.C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1)B (2)B 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更快 (3)30%,能迅速得出答案,因为通入和消耗的A 、B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则A 、B 转化

率相等。 【例2】 C

【例3】 (1)CuSO 4+Zn===ZnSO 4+Cu ,Zn +H 2SO 4===ZnSO 4+H 2↑ (2)CuSO 4与Zn 反应产生的Cu 与Zn 可形成Cu -Zn 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

速率 (3)Ag 2SO 4 (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 (5)①30 10 17.5 ②灰黑 暗红 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 4后,生成的单质Cu 会沉积在Zn 的表面,降低了Zn 与H 2SO 4溶液的接触面积而使反应速率下降 【例4】 (1)假设Ⅰ:Cl -

对铝和酸的反应有促进作用

假设Ⅱ:SO2-4对铝和酸的反应有抑制作用

验证假设Ⅰ:在铝和稀硫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固体氯化钠,看是否加快放出氢气的速率 验证假设Ⅱ:在铝和稀盐酸反应的试管中加入固体硫酸钠,看是否减慢放出氢气的速率

(2)3 反应后溶液的温度 本实验所用稀硫酸均过量,金属完全反应,等质量金属反应放出的热量应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3)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①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②反应物固体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③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例5】 (1)3X +Y 2Z (2)0.05 mol·L -1

·min -1

(3)①0.9 ②放热 (4)B

【例6】 (1)0.007 5 (2)加入了催化剂 (3)逆 吸热 (4)大于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B 2.B 3.C 4.D 5.D 6.(1)I 2 O 2 (2)①OH -

②1.00×10-4

③b、a 、c 7.(1)c (2)0.1 mol·L -1

·min -1

64 b (3)向右 b (4)80%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1)A (2)C (3)B 2.D 3.A4.(1)(5) 能力提升训练

1.A 2.B 3.A 4.B 5.D6.C 7.A

8.反应放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随着反应的进行,H +

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9.(1)D >C >B >A

(2)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小 (3)0.107 mol·L -1

(4)0.083% 10.(1)CaCO 3+2H +

===Ca 2+

+CO 2↑+H 2O

(2)v (EF )>v (OE )>v (FG ) EF 段时盐酸浓度虽比OE 段时盐酸浓度小,但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所以v (EF )>v (OE ) 11.(1)ACDF (2)C E B (3)A

(4)

(5)5∶6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解读]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一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____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1.反应2H 2O 电解

点燃

2H 2↑+O 2↑是否为可逆反应?

2.向含有2 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 催化剂

加热

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

下同),O 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 ,转化率________100%。

(1)可逆反应的可逆是指同一反应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中任一物质的浓度都不能为零,而是介于完全正向转化与逆向转化之间。 (3)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转化率不等于100%。 考点二 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______,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将0.3 mol CO 和0.2 mol H 2O(g)通入2 L 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1)反应刚开始时,________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______浓度为0,____反应速率为0。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________,正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生成物浓度逐渐________,逆反应速率逐渐________,最终正、

逆反应速率________,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____________。 (3)依据以上叙述画出的反应的v -t 图像如下:

(4)由v -t 图像可以看出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因为______________,即反应仍在进行着。 3.平衡特点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Y 2(g) 2Z(g),已知X 2、Y 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

、0.3 mol·L -1

、0.2 mol·L -1

,在一

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

A .Z 为0.3 mol·L -1

B .Y 2为0.4 mol·L -1

C .X 2为0.2 mol·L -1

D .Z 为0.4 mol·L -1

4.对于N 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1)若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达到是否意味反应停止了?

(2)若某一时刻,v 正(N 2)=v 逆(NH 3),此时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3v 正(N 2)=v 正(H 2)呢?

5.可逆反应:2NO 2(g) 2NO(g)+O 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NO 、O 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N 2+3H 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 3 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将完全转化为NH 3

B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达到化学平衡时,N 2、H 2和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7.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

度分别为0.1 mol·L -1

、0.3 mol·L -1

、0.08 mol·L -1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c 1∶c 2=3∶1

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

(1)v 正=v 逆≠0表明反应体系中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反应仍在进行。对不同的两种物质则必须是一个为正反应速率,另一个为逆反应速率且二者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解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题目,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3)当两种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时,二者任意时刻的转化率都相等。反之根据不同投料比例时的两种物质的转化率,亦可确定二者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考点三 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____________时,生成物____________与反应物____________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________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 p C(g)+q D(g),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

(1)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正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 (2)K 只受________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8.对于给定反应,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吗?是什么关系?

9.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是增大还是减少?

10.如何由化学平衡常数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1.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O 2)·c (H 2)

2,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 CO 2(g)+H 2(g)

B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H 2各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 2为0.4 mol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若平衡浓度符合关系式c (CO 2)3c (CO)=c (H 2O)

5c (H 2)

,则此时的温度为1 000 ℃

多角度评析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 正=v 逆——反应体系中__________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____________等保持不变。 2.实例分析

【例1】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H 2(g)+I 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 —I 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 (HI)=w (I 2) ④反应速

率v (H 2)=v (I 2)=1

2v (HI) ⑤c (HI)∶c (H 2)∶c (I 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

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讨论: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2NO 2(g) N 2O 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例2】 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能作为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①C 的生成速率与C 的消耗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 ,同时生成3a mol B ③A、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C 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消耗a mol A ,同时生成3a mol B ⑧A、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②⑧

B .④⑦

C .①③

D .⑤⑥

等效平衡的分类及判断方法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________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________。 2.原理

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含量________。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________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______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3.分类及判断方法

(1)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其物质的量对应相同,则它们互为等效平衡。见下表,如可逆反应:2A(g)+B(g) 3C(g)+D(g)

(2)等温、等容条件下,对于左右气相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

D(s)

(3)等温、等压条件下,对于任何有气相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若按可逆反应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物质(一边倒)

【例3】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H 2+I 2 2H I ,有以下3种不同的起始投料方式(初始容器容积相同) H 2(g) + I 2(g) 2HI(g)

① 1 mol 1 mol 0 mol ② 2 mol 2 mol 1 mol ③ a mol b mol c mol (1)试判断②和①是否是等效平衡?

(2)①和②均达平衡时,H 2的物质的量是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 (3)若使③和①成为等效平衡,则a 、b 、c 应满足什么关系?

【例4】 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容积固定,乙容器容积可变。一定温度下,在甲中加入2 mol N 2、3 mol H 2,反应N 2(g)+3H 2(g) 2NH 3(g)

达到平衡时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为m mol 。

(1)相同温度下,在乙中加入4 mol N 2、6 mol H 2,若乙的压强始终与甲的压强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只填序号,下同);若乙的容积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A .小于m

B .等于m

C .在m ~2m 之间

D .等于2m

E .大于2m

(2)相同温度下,保持乙的容积为甲的一半,并加入 1 mol NH 3,要使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应加入______mol N 2和________mol H 2。

高考题组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平衡特征

1.(2011·天津理综,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

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 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反应在c 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b 点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Δt 1=Δt 2时,SO 2的转化率:a ~b 段小于b ~c 段

2.(2010·安徽理综,10)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 3(g)+NO(g)+NO 2(g) 180 ℃

催化剂

2N 2(g)+3H 2O(g) ΔH <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和N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3.(2009·广东,7)难挥发性二硫化钽(TaS 2 )可采用如下装置提纯。将不纯的TaS 2 粉末装入石英管一端,抽真空后引入适量碘并封管,置于

加热炉中。反应如下:

TaS 2 (s)+2I 2 (g) 1 123 K

1 023 K

TaI 4 (g)+S 2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不同温度区域,TaI 4 的量保持不变

B .在提纯过程中,I 2 的量不断减少

C .在提纯过程中,I 2 的作用是将TaS 2从高温区转移到低温区

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TaI 4 和S 2的浓度乘积成反比 高考题组二 等效平衡

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已知N 2(g)+3H 2(g)-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c 1>c 3

B .a +b =92.4

C .2p 2

D .α1+α3>1

5.(2009·北京理综,9)已知:H 2(g)+I 2(g) 2HI(g) ΔH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 2和I 2各0.1 mol ,乙中加入

HI 0.2 mol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 mol He ,乙不变

C .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 mol H 2,乙增加0.1 mol I 2 高考题组三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6.(2011·北京理综,12)已知反应:2CH 3COCH 3(l) 催化剂

CH 3COCH 2COH(CH 3)2(l),取等量CH 3COCH 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 -t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代表0 ℃下CH 3COCH 3的Y -t 曲线

B .反应进行到20 min 末,CH 3COCH 3的

v (0 ℃)

v (20 ℃)

>1

C .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 .从Y =0到Y =0.113,CH 3COCH 2COH(CH 3)2的Δn (0 ℃)

Δn (20 ℃)

=1

7.700 ℃时,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发生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在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v (H 2)=0.40t 1

mol·L -1·min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 和1.20 mol H 2O ,达到平衡时n (CO 2)=0.30 mol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温度升高至8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8.(2011·福建理综,12)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

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 (Pb 2+

)增大

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 3)2固体后,c (Pb 2+

)变小 C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 (Pb 2+

)增大,说明该反应ΔH >0 D .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

9.(2010·北京理综,12)某温度下,H 2(g)+CO 2(g) H 2O(g)+CO(g)的平衡常数K =9

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H 2(g)和CO 2(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选修4P32-5)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2.(选修4P32-2)已知反应A(g)+3B(g) 2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c(C)=1.0 mol·L-1,则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修4P33-9)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 CO2(g)+H2(g)。在427 ℃时的平衡常数是9.4。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 mol·L-1,计算一氧化碳在此反应条件下的转化率。

能力提升训练

1.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A(g)+B(g) C(s)+2D(g),可以说明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①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②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④反应混合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 B.40% C.50% D.65%

3.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 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 mol·L-1,c(HI)=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9 B.16 C.20 D.25

4.(2009·海南,4)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 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5.T℃时,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0 kJ·mol -1。测得H

2和CH3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 0~t 1时间内,v (H 2)=3/(t 1-t 0) mol·L -1

·min -1

B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27,CO 2与H 2的转化率相等

C .t 0时,v 正>v 逆

D .t 1时,若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 2气体,都可以提高H 2的转化率反应

6.高温、催化剂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c (H 2O)

c (CO 2)·c (H 2)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

CO 2+H 2

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2H 2(g) CH 3OH(g) ΔH =a kJ·mol -1

,ΔS =b J·mol -1

·K -1

(a 、b 均为正数),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500 ℃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

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用nB 、tB 表示)。 (2)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 .v 生成(CH 3OH)=v 消耗(CO)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 .CO 、H 2、CH 3OH 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3)300 ℃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c (H 2)减小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 .CH 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c (H 2)/c (CH 3OH)减小 8. 在容积相同的五个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

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并分别在t 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右图所示:

(1)A ,B ,C ,D ,E 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 是 。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AC 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 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定温度下将3 mol CO 2和2 mol H 2混合于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O 2(g)+H 2(g) CO(g)+H 2O(g)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

(2)已知在7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6,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 2O(g)

CO 2(g)+H 2(g)的平衡常数K 2=____________,反应12CO 2(g)+12H 2(g) 12CO(g)+1

2H 2O(g)的平衡常数K 3=__________。

(3)已知在1 0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4为1.0,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编号)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c (CO 2)=c (CO)

C .生成a mol CO 2的同时消耗a mol H 2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5)在1 000 ℃下,某时刻CO 2的物质的量为2.0 mol ,则此时v 正______v 逆(填“>”、“=”或“<”)。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 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10.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

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 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该反应的能量变 化如图所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面的”死”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

第二章第5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解析

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方程式的配平 [考纲要求] 1.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能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而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降低总数)必然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配平的步骤: (1)标好价: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列出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3)求总数:求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4)配系数: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细检查:利用“守恒”三原则(即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逐项检查配平的方程式是否正确。 [典例]根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剂________,还原剂________,氧化产物________,还原产物________。 (2)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为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___。 (3)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4)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2FeS2Fe2O3、SO2Fe2O3、SO2 (2)Fe、S O(3)114 (4)4、11、2、8 失误防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正确标出化合价,找准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在计算时,往往容易忽略氧化剂、还原剂中的粒子个数。 题组一正向配平类

高考化学复习全套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之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知识篇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 CH4 C.Cl2C2H4 D.NH3HCl 方法:从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两方面对选项进行排除分析。 捷径:解题时,可从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任选其一,先对选项进行分析,再采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

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页 1 第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

第十章第1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 热点一未知产物及物质性质的探究 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猜测要全面;(2)熟记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4 (2)在烧杯中加入热水(或对烧杯加热)c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则有Fe3+取少量溶液滴入适 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有Fe2+a(4)b 11m-4n 14n 2.物质性质的探究 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 对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思路如下:

题组一 未知产物的探究 1.实验室中需要22.4 L(标准状况)SO 2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 +2H 2SO 4(浓)=====△ZnSO 4+SO 2↑+2H 2O 计算后,取65.0 g 锌粒与98%的浓H 2SO 4(ρ=1.84 g·cm -3)110 mL 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装置F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④U形管G的作用为________。 答案(1)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 (2)①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②浓硫酸无水硫酸铜 ③装置E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④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干燥管F而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 解析(1)从物质的量关系来看,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H2SO4略过量,但是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变为Zn+H2SO4===ZnSO4+H2↑。(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热还原CuO验证H2的存在,通过F装置进一步确认有H2O生成;具体的实验装置及作用是A—产生待研究的气体,B—除去气体中的SO2(可以利用SO2的性质选取NaOH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验证SO2已除尽,D—干燥气体,E—若有H2,则加热E玻璃管,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F—利用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进一步确定气体中H2的存在,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装置而干扰实验。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目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2 )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3 ) 高中化学重点……………………………………………( 16 ) 化学计算………………………………………………....( 2 1 )解题技巧…………………………………………………( 2 5 )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有了基础的了解。但针对高中有化学学习,在部分学生还 茫然无措。现在就结合高中化学元素的特点,谈谈我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和学方法的总结初中化学来说,知识量更加庞大,容更加繁杂。但经过细细的摸索和分析,它仍有规律可循。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高中化学的学习将会变得比较简单。 首先,牢牢地把握好元素周期律这些规律,就为我们学习元素打下了艰实的基础, 然后结合具体元素的特殊性,加以补充,这样对元素这部分的学习就显得相当容易。 其次,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条原则,切实掌握物质的结 构和性质,并与应用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从识记的水平提高到运用的水平。这也是 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 还要学会活学活用,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一系列元素的性质,一类化学反应的实质。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记忆量大,容繁多的问题。 下面我谈谈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方法: 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素质,切实做好预习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课前预习。要对老师的问题有些了解,为听课做好准备。 课堂上务必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点拨思路走,通过老老师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慎防发做笔记代替听课,这样会大大降低听课质量。笔记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补记。课堂上一定要勤,勤问,勤思,勤动手。做到以上这些,就会使课堂学习变得充实而有效。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加以总结,再思考,最后成为自己的东西。 希望同学们根据以上学习方法,结合自身学习状况,形成一套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

第一章--第1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标准答案】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药品安全使用标志。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1.可加热的仪器 (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使用方法:蒸发浓缩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使用方法:用于固体物质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的名称为圆底烧瓶。使用方法:a.常用于组装有液体参与反应的反应器;b.加热液 体时,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2 。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使用方法:a.可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b.用于滴定操作;c.作蒸馏装置的接收器。 收集:樱满唯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使用方法:a.可用于物质的溶解与稀释;b.用于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c.组装水浴加热装置。 2.常用的计量仪器 完成下列空白 (1)仪器A的名称:量筒;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 mL。 特别提醒①无“0”刻度;②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③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 mL NaOH溶液应选取10 mL量筒,而不能选5 mL 或50 mL 量筒。 (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仪器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吗?不能。 (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 mL。 (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③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 g。 (6)仪器F的名称:温度计。 ①测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测蒸汽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3.常用的分离、提纯仪器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化学步步高大一轮复习全书第一章第2讲

考点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 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装置 (1)常规实验装置 ①过滤:适用条件: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说明:操作中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b.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浑浊

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②蒸发:适用条件:分离易溶性固体的溶质和溶剂。说明: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在蒸发结晶中应注意:a.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b.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③蒸馏:适用条件: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说明:a.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c.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④萃取和分液:适用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说明:a.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 b.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c.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⑤升华(如下左图):适用条件:除去不挥发性杂质或分离不同挥发程度的固体混合物。说明: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⑥洗气(如上右图):适用条件: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说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创新实验装置 ①过滤装置的创新——抽滤 由于水流的作用,使图1装置a、b中气体的压强减小,故使过滤速率加快。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大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化学复习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Na2CO3、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 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

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甘油、丙三醇:C3H8O3 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第四章第3讲【2016化学大一轮步步高答案】

第3讲 硫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形态— —游离态—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S -2 ――→ 氧化性 S 0 ――→ 还原性 S + 4 O 2

2.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SO 2 ??????? ??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与H 2O 反应:SO 2+H 2O H 2SO 3与NaOH (足量)反应: 2NaOH +SO 2===Na 2SO 3+H 2O 氧化性 (如与H 2 S 溶液反应): SO 2 +2H 2 S===3S ↓+2H 2 O 还原性??? ?? O 2:2SO 2+O 2催化剂△ 2SO 3 Cl 2+H 2O :Cl 2+SO 2+2H 2O===2HCl +H 2SO 4 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 的化合物 3.三氧化硫(SO 3) SO 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SO 3+H 2O===H 2SO 4,放出大量的热,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 2+O 2催化剂 2SO 3、SO 3+H 2O===H 2SO 4。 途径2: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深度 思考

高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之配平方法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除了了解其本质之外,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运用。其运用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配平。 (1) 基本技法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依据:三守恒 2.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先配平氧化还原反应主干: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课标例子: 请配平C+HNO 3(浓)-NO 2+CO 2+H 2O 分析:一标:C 0+H N +5O 3(浓)-N +4O 2+C +4 O 2+H 2O 二找:始态终态变化的总价数=变化×系数三定:1×4=4 四配:C 的系数为1HNO 3的系数为4,用观察法将其他系数配平 五查:经检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O 3(浓)=4NO 2+CO 2+2H 2O (2)特殊技法 1.整体配平法:eg:Cu 2S+HNO 3----Cu(NO 3)+NO 2↑+H 2SO 4+H 2O 2Cu ↑2N ↓1 S ↑8 接下来就是电子得失守恒,或者说化合价升降守恒,一下子就可以把它配出来了,如下 Cu 2S+14HNO 3===2Cu(NO 3)+10NO 2↑+H 2SO 4+6H 2O 就ok 了! 2.零价配平法:eg:Fe 3C+HNO 3---Fe(NO 3)3+CO 2↑+NO ↑+H 2O 这个方程式按常规的化合价分析,复杂物质FeC 3无法确定Fe 和C 的具体价态,此时可以设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价态都为0.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 用整体法可知Fe 3C 整体价态↑3x3+4,N ↓3,然后用最小公倍数法13x3以及3x13可知NO 要配上13,Fe(NO 3)3要配上1,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可配出得结果如下: Fe 3C+22HNO 3===3Fe(NO 3)3+CO 2↑+13NO ↑+11H 2O 小结:零价法较多适用于:①难确定化合价的化合物不是以离子形式出现; ②难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 质在反应物中,而不是在生成物中。 3.局部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有机化学方程式,这里顺便提一下。如甲苯变成苯甲酸,只有甲基变成羧基,其余都不变,所以只需研究甲基C 的变化。 4.单质优先法: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以单质为标准计算化合价。 Eg :液氯可将氰酸盐(OCN-)氧化为N2,(其中OCN-中N 的化合价为:-3价),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KOCN+KOH+Cl2—CO2+N2+KCl+H2O Cl:0→-1↑1x2 N 2:-3→0↓3X2 所以可知在Cl 2配上3,接下来的略··· 5.万能配平法:这个名字看起来似乎很神圣,其实也叫待定系数法。只是最后的退路,比较繁琐,也就是解方程。(基本步骤:一设,二定,三列方程,四解,五验) Eg1:KMnO 4+KI+H 2SO 4---MnSO 4+I 2+KIO 3+K 2SO 4+H 2O 设aKMnO 4+H 2SO 4+bKI=cMnSO 4+dK 2SO 4+eI 2+H 2O+fKIO 3(假定H2SO4系数是1,这样H2O 也是1,由氢数目可知) 则根据各元素不变 K :a+b=2d+f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doc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每一轮的复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二)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三) 稀硫酸 稀硫酸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除去稀硫酸所具备的酸的通性之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首先,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沸点高),这一物理性质常被用来在实验室中制取诸如氯化氢、硝酸等物质。 其次,吸水性。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有着强烈的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2020高考化学通用版冲刺大三轮复习讲义:专题一 重温理论体系框架 Word版含答案

一、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误的指明原因。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2)有单质参加或生成单质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3)某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5)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7)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 (8)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 (9)在Cl +H O HCl+HCl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C l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22

(10)3Cu +8HNO (稀)===3Cu(NO ) +2NO ↑+4H 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8∶3( ) 3 3 2 2 答案 (1)× 反例:Cl 的歧化反应 2 (2)× 反例: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 (3)√ (4)× 反例:Fe + + (5)× 反例:Na O +H O===2NaOH 2 2 (6)× 反例:Na O 与 H O 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2 2 2 (7)√ (8)√ (9)√ (10)× 反应中 8 个硝酸分子,只有两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物质的构成 原子、分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1)原子间通过共价键构成分子,如:N 、CO 、HCl 、H SO 、NH 、H O 。 2 2 2 4 3 2 注意 ①惰性气体是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 ②NH ·H O 是共价分子,为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3 2 (2)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金刚石、SiO 等,只能称 2 化学式。 (3)原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一类物质,无分子,如:NaCl 、Na O 、KOH 、 2 2 NH Cl ,只能称化学式。 4 (4)金属单质形成的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移动的电子,没有阴离子。 2.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周期表的信息解读(四个关系式) (1) 电子层数=周期数。 (2)质子数=原子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2 3 可被氧化为 Fe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资料 一.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俗名 无机部分的物质: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 .....a.2.CO..3. 小苏打: ....NaHCO .....3.大. 苏打: ...Na..2.S.2.O.3. 石膏(生石膏): ........CaSO ....4..2H ...2.O. 熟石膏: ....2CaSO .....4.〃.H..2.O . 莹石: ...CaF ...2. 重晶石: ....BaSO ....4.(无毒) .... 碳铵: ...NH..4.HCO ...3 . 石灰石、大理石:CaCO 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 2 芒硝:Na 2SO 4 〃7H 2 O (缓泻剂) 烧碱、 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 4〃7H 2 O 干冰:CO 2明矾:KAl (SO4) 2 〃12H 2 O 漂白粉:Ca (ClO) 2、CaCl 2 (混和物) 泻盐:MgSO 4〃7H 2 O 胆矾、蓝矾:CuSO 4〃5H 2 O 双氧水:H 2O 2 硅石、石英:SiO 2 刚玉:Al 2O 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 2SiO 3 铁红、铁矿:Fe 2O 3 磁铁矿:Fe 3O 4 黄铁矿、硫铁矿:FeS 2 铜绿、孔雀石:Cu 2 (OH) 2 CO 3 菱铁矿:FeCO 3 赤铜矿: Cu 2 O 波尔多液:Ca (OH) 2和CuSO 4 石 硫合剂:Ca (OH) 2 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 2SiO 3 、CaSiO 3 、SiO 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 2 PO 4 ) 2 和 CaSO 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 ..Ca (H ....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 4 水煤气:CO和H 2 。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 4 ) 2 (SO 4 ) 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 2 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 有毒气体 王水: ...浓.HNO ...3.与浓 ..HCl ...按体积比 ....1.:. 3.混合而成。 ..... 铝热剂:Al + Fe 2 O 3 或其它氧化物。尿 素:CO(NH 2 ) 2 有机部分的物质: 氯仿: ...CHCl ....3.电石: ...CaC ...2.电石气: .... C. 2. H. 2. (.乙炔 ..) .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 2 H 5 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 破坏O 3 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 CH..3.COOH ....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 炔烃、H 2 S、CO 2 、CO等。 甘油、丙三醇:C 3 H 8 O 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 2 、CH 4 、乙烯、 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 6 H 12 O 6 果糖:C 6 H 12 O 6 蔗糖:C 12 H 22 O 11 麦芽糖:C 12 H 22 O 11 淀粉:(C 6 H 10 O 5 ) n 硬脂酸:C 17 H 35 COOH 油酸:C 17 H 33 COOH 软脂酸:C 15 H 31 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