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禽流感概述 (4)

二、禽用疫苗市场现状分析 (9)

1、禽流感疫苗 (11)

(1)H5亚型:招采规模稳定,是禽苗的主要构成 (14)

(2)H7亚型:纳入招采体系,有望推动招采格局变动 (17)

(3)H9亚型:单苗市场规模小,以联苗为主 (19)

2、其他禽用疫苗 (21)

三、新苗推广,龙头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2)

四、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23)

1、生物股份 (24)

2、中牧股份 (26)

3、海利生物 (26)

4、瑞普生物 (28)

5、天康生物 (29)

6、温氏股份 (30)

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对禽类致病性的高低,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大类:高致病性型禽流感,如H5N1可造成禽类死亡率约100%,且会迅速在禽类中蔓延;低致病性禽流感易传播,感染禽只范围广,但造成禽类死亡率低。通常禽流感只在禽类之间传播。但若发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起,无论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是低致病性禽流感,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N1、H7N9及H9N2。

禽类疫苗目前现状:1)市场规模,根据中国兽药协会数据,2015年禽苗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禽流感H5类疫苗市场规模约15亿元,占禽苗销售额比例高;2)企业数量少,根据中国兽药信息网数据,2010年后获得生产禽流感疫苗批文的企业只有11家,相对其他疫苗生产企业数量较少;3)H5亚型疫苗以招采为主,招采规模稳定在13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对招采依赖程度高;4)H7亚型纳入招采,联苗发展成为趋势,2016年底到目前为止,H7亚型禽流感疫情增多,需要新型疫苗加强免疫,今年7月农业部宣布将在秋招中推广H5+H7二价苗,一针可增强对H5及H7亚型的免疫,新疫苗价格有望提升,进一步扩大招采苗市场规模;同时联苗发展成为趋势,联苗具有一针多免的优点,可减少注射次数,节约人力成本招采政策变动有望改变竞争格局,龙头企业有望受益:由于近期H7亚型流感疫情增多,预计H5+H7二价苗将逐渐成为招采苗主体,新疫苗纳入招采有望改变禽流感疫苗竞争格局,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从此轮洗牌中受益。根据我们测算,如果覆盖全国主

要家禽(肉鸡、鸭、鹅),禽流感疫苗市场规模可达30亿元。一、禽流感概述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禽类的传染病。根据CDC (Center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evention)定义,禽流感是由禽流感A型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类病毒在全世界的野生水禽中天然存在,可以感染家禽和其他鸟类及动物。

流感小科普:根据WHO官网信息,流感主要有三类病毒:A型、B型及C型。CDC官网在此三种基础上增加了D 型病毒,主要感染牛,目前尚无感染人类的病例。

A型流感病毒:划分亚型主要通过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血细胞凝集素(简称HA)及神经氨酸酶(简称NA),其中已知有18中HA亚型(H1~18)及11种NA亚型(N1~11),比如H5N1病毒有一个HA5蛋白和一个NA1蛋白。

A型流感又可以分为动物流感(禽、猪等)及人流感等,野生水禽(如鸭子、鹅等)是大部分A型流感病毒的宿主。

B型流感病毒:目前已知可以感染人类和海豹,但只能在人类之间传播并引起季节性流行。

C型流感病毒:目前已知主要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通常是轻度的,较少有报道。

使用禽流感疫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资料

目前,用于禽流感强制免疫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不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苗,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实践中应对疫苗种类的选择、防疫程序的制订、接种途径、操作方法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 1、禽流感疫苗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在制订禽流感免疫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当地禽流感疫病的流行情况;②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③免疫间隔时间;④鸡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免疫接种的方法;⑤免疫对鸡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等。 鸡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在12~15d,如果日龄太小,鸡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会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影响免疫效果。另一方面,母源抗体高滴度时,免疫不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抗体反而会被中和,结果免疫失败。最好通过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说明书中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这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SPF鸡检测得出的数据,而实际生产中影响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营养水平、日龄大小、健康状况等,导致疫苗的保护期长短不一。所以,不能机械地照搬说明书中的保护期来推测免疫时间,有条件的,应根据HI抗体检测结果来指导何时免疫。 1.2了解禽流感疫苗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对鸡群免疫接种,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不同亚型之间不能完全保护。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当前和本地流行的疫情来选择血清型、病毒株相同的疫苗。如果疫苗毒株的抗原性与感染病原的差异较大,很难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疫苗要妥善保存,禽流感疫苗是生物制品,对温度要求很严格,切忌随便存放,否则对疫苗有直接影响。灭活疫苗要保存在低温、干燥、阴暗的地方,适宜温度为2~8℃,活疫苗为冻干苗,则在冰箱冷冻室-15℃以下保存,切忌反复冻融。 有些养殖户将禽流感疫苗随意丢放,甚至被太阳暴晒,这样会使疫苗效价下降,有的还可能失效。 疫苗使用前例行检查,仔细核对禽流感疫苗抗原亚型、毒株、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失效期,有出现包装破损、活疫苗瓶非真空、油苗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严禁使用。疫苗的用量不能随便降低或超剂量使用,剂量太低,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剂量过大,可能产生免疫麻痹或副反应。稀释液的选择与用量要掌握好,注射、点眼、滴鼻免疫接种时,可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饮水免疫时,最好用凉开水,其次是干净新鲜的深井水,不能用含消毒药物的水。稀释的浓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制,浓度不准确,免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灭活苗使用前应预温在25℃左右,预温可使油乳剂苗粘度降低、稀薄、易注射、吸收好,否则注射的局部易出现游离肿块。 1.3其他参加免疫操作的人员必须经验丰富,能熟练掌握疫苗的配制、免疫操作方法,确保每只鸡有 足够的疫苗用量,同时疫苗较快地用完。禽流感疫苗注射前,应核对连续注射器刻度容量和实际容量之间的误差,以免与实际注射量偏差太大,对注射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能及时维修。注射活疫苗用的针头为7号,油苗用9号针头,针头太细,注射时费力,注射器也容易损坏;针头太粗,注射后疫苗会从针孔溢出。同一鸡舍的鸡群,每注射1000羽至少换针头一枚,针头使用前严格消毒,防止疫情传播。鸡群健康是禽流感免疫的基础,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鸡群不健康时接种会造成免疫失败。 2、免疫操作 2.1滴入免疫法滴入免疫法是指滴鼻、点眼、经上呼吸道或眼结膜进行免疫的一种方法。500头份的疫苗用25ml稀释液稀释,把鸡头颈提起,呈水平位置,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然后将疫苗滴入眼、鼻各一滴,待疫苗吸入和在眼内扩散后才可将鸡轻轻放回,谨防漏滴、重

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郑胜男本硕21 摘要:禽流感是一种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和人的烈性传染病,其病毒亚型众多,宿主范围广,容易发生变异和重组,由于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性,使得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较为困难。目前,该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同时,人们也正致力于用一些新兴检测方法来检测禽流感病毒。现就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做一综述。关键词: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AIV;血清;诊断;分子生物;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中的不同亚型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已知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包括16种亚型,[1]神经氨酸酶包括9种亚型。其中H5和H7亚型常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 1.病原学检测方法 1 .1病毒分离与鉴定 病毒的分离鉴定是禽流感的经典诊断方法,最常用的为细胞接种和鸡胚接种法,以细胞发生病变,鸡胚死亡或培养物尿囊液具有凝集红细胞特性作为判定依据作初步鉴定,也可用针对NP的单抗,用免疫荧光染色作病毒的初步鉴定。[2]确诊还需其它辅助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灵敏,极少量病毒也可检出。但其操作程序繁

杂,费用高,实验室要求高,耗时费力,周期长,检测时间需1~3 周,大面积应用推广受到较大限制。 1 .2电镜检测技术 用电镜技术或免疫电镜技术诊断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楚观察到粒子形态,确定病毒的有无。[3]、[4]电镜技术快速、准确,但检验结果与样品制备技术、取病材料的部位和时间有关,且本方法不能用于亚型及致病性的测定。 2.免疫学检测 2 .1血凝(HA )和血凝抑制(HI)试验 HA 和HI 简单、快速、特异性好,但是操作繁琐费时,不能用已知HA亚型的抗血清检出禽流感新的HA亚型。HI试验是WHO进行全球流感监测所采用的普及方法。[5]一般先将可疑病料接种适龄鸡胚或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然后用HA试验检测出培养物是否具血凝素活性,再用已知阳性血清进行HI试验来验证。[6] 2 .2琼脂扩散试验(AGP) AGP试验是用来检测A型流感病毒群特异性血清抗体,适用于鉴定所有A型流感病毒。AGP试验操作简单,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但敏感性差,易有有假阳性。现已在AIV快速定型双扩散法[7]基础上建立了AGP诊断试剂盒。AGP试验可以用敏感性、准确性良好的尿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作为补充或辅助诊断手段。 [8] 2 . 3乳胶凝集试验(LAT)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对不同类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最近,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暴发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全球一系列动物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最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罗马提交会议指出[1],当面临AI大流行威胁时,采取大规模扑杀感染动物的措施会丧失很大一部分食物来源,使地方养禽业遭受严重打击,显得不太合理。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努力集中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免疫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毒的扩散和提高群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控制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nus,AIV)的广泛传播[2]。然而,如果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威胁公众健康。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AIV疫苗是专家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理想的疫苗应具有高的生物保护容量,同时消除环境污

染和易感动物感染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对于AIV疫苗的发展,以下几种设计思路均已被采用或尝试。 1全病毒灭活疫苗 由于AIV基因组的抗原漂移,AIV疫苗仅能提供70%的保护力。针对这种特点,AIV灭活疫苗通常制备成针对几种不同亚型AIV的多价疫苗,己证明1种灭活疫苗可以至少包括4种不同的AIV亚型。同只含单一亚型的疫苗比,多价疫苗并没有减弱对同一种HA亚型AIV攻击的有效保护[3],而且各亚型抗原之间不产生免疫干扰。AIV灭活疫苗能使免疫鸡群在感染AIV野毒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是AI 防治的主动措施、关键环节和最后防线。而且灭活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免疫持续期长等特点,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商品化的AIV疫苗应用于家禽中。我国己研制成功不同亚型的AIV疫苗,且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灭活苗本身存在一些缺陷[4],主要是:影响疫情监测;存在散播病毒的风险;免疫剂量较大,制备成本高。其最突出的缺点是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粘膜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 应答,因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呼吸道中AIV的复制。近年来,人们试图从技术上突破此缺点,筛选并利用同亚型弱毒疫苗

流感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流程

流感亚单位疫苗的制备流程 摘要: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成熟、最安全的生产方法:鸡胚培养法。传统的鸡胚流感疫苗生产大致分为6个步骤,包括病毒培养、收获、纯化、裂解、灭活和终过滤,成为单价流感疫苗原液,这些步骤因不同厂家的工艺不同可有所不同。本文就流感疫苗进行大胆设计,采用亚单位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来设计流感疫苗的生产制备流程。此类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流感疫苗;亚单位疫苗;制备过程 流感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我国目前使用三种流感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每种疫苗均含有甲1亚型、甲3亚型和乙型3种流感灭活病毒或抗原组份。这三种疫苗各有特点: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不错但副作用较大;亚单位疫苗副作用较小但免疫原性一般;裂解疫苗免疫原性和副作用比较理想,也是目前世界及中国使用最为普遍的流感疫苗。裂解疫苗常用鸡胚作为病毒生长介质作为培养基质来生产流感疫苗。它首先将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毒株分别接种于鸡胚,经培养后,收获其尿囊液,制备主代和工作种子批。将工作种子批接种来源于封闭式房舍内饲养的健康鸡群鸡胚进行大规模培养,收获病毒液,然后经超滤浓缩、纯化、裂解、灭活、二次纯化等步骤,获得三个型别的单价病毒液。本文,主要从亚单位疫苗方面着手设计流感病毒的制备原理和制备过程。 一、流感亚单位疫苗制备的原理 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流感疫苗亚单位疫苗通过选择合适的裂解剂和裂解条件,将流感病毒膜蛋白HA和NA裂解下来,选用适当的纯化方法得到纯化的HA和NA蛋白。纯化的HA和NA蛋白就是流感疫苗亚单位疫苗。 二、流感亚单位疫苗制备的过程 (一)流感病毒种子批的制备 (1)流感病毒主代种子批的建立:选取鸡胚注入原始流感病毒株。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禽流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暴发,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疫苗是防控禽流感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几种主要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优缺点及禽流感疫苗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呈全球性分布,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19世纪以来,已出现四次全球性的禽流感大流行,最严重的一次(1918~1919年)全世界死于禽流感的人数超过20万。尤其是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韩国、泰国、日本、越南和我国相继暴发禽流感,越南、泰国出现了禽流感病毒H5N1变异株感染人并致死的病例,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众多,变异频繁,给疫苗的研制带来了极大困难。目前,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大都为灭活疫苗,该种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良好、免疫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家禽中使用,并在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暴发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灭活疫苗存在免疫效率低下、免疫剂量较大、监测中难于区分疫病的疫苗免疫与野度感染的缺陷,并且还存在散毒的危险等缺点。 防控AIV理想化的疫苗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价格低廉,易接种,对家禽具有高度的安全性。②任何日龄家禽接种1份剂量都有效,免疫后既能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又能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并能迅速建立免疫性保护。③可以区分AIV自然感染禽和疫苗免疫禽。④疫苗生产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⑤休药期短或无休药期[3]。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禽流感疫苗同时具备上述全部特性。因此,高效、安全的AIV新型疫苗的研制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常见的禽流感疫苗有以下几类: 1全病毒灭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一般是用甲醛灭活禽流感病毒鸡胚尿囊增殖液,辅以佐剂而成[2]。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安全性好、,免疫持续时间长且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和变异的优点,可保护同种亚型AIV的攻击,可有效避免禽流感的大暴发或大流行。历史上禽流感灭活疫苗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如198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使用灭活苗成功地控制了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目前,我国H5、H7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对混合乳化法制备的联苗也有了研究[3]。 全病毒灭活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期长等特点,已被许多国家作为商品化的禽流感疫苗在家禽中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禽流感的大暴发或大流行。但与此同时,全病毒灭活疫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疫苗免疫效果是由灭活疫苗的注射剂量和疫苗中的抗原量决定的,因此灭活苗注射的病毒量要比活疫苗高出许多倍。且制备灭活苗还必须添加佐剂,其生产还需要大量的鸡胚,成本非常高,这在禽流感大流行的情况下,鸡胚的供应将会成为疫苗生产的一个限制因素。此外,由于接种灭活苗的机体也会产生针对病毒内部结构蛋白,如NP的特异性抗体,而这类抗体是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的主要判定指标,因此灭活苗的应用将导致无法区分自然感染鸡和疫苗接种鸡,从而干扰AIV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指将野毒株感染鸡胚,并在25~26℃下连续传代得到减毒毒株,即冷适应株,该病毒只能在25℃左右复制,不能在37℃下传代,之后使用该弱毒株免疫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多项人体和动物研究证实,冷适应毒株生物学性质有很好的稳定性。弱毒流感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免疫后抗体阳转率都在50%~70%,能够有效控制流感的流行;对群体免疫的意义更加重大,对表面抗原发生转移的流行株病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冷适应减毒活疫苗与其他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基因重配得到毒力恢复的重配株病毒,此外,冷适应减毒活疫苗在免疫缺陷患者中使用有致病的风险。

禽流感的流行状况与研究进展

?综 述?禽流感的流行状况与研究进展 余 滨 【中图分类号】R5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83(2004)03-0029-04 禽流感(A vian Influenza,A I)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多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该病的流行或暴发流行,严重地打击了一些国家的养殖业,经济损失巨大。在1997年之后陆续有感染人的报道,因此,禽流感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Hig hly Pat ho genic A vian Influenza HPA I)已被国际兽医局动物流行病组织(O IE)列为甲类传染病,并被列入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动物传染病名单,列为反生物恐怖主要内容之一,被我国农业部《家禽家畜防疫条例》列为甲类监测传染病。同时流感也被我国卫生部列为“十?五”规划重点防治传染病之列。1 流行状况 1.1 禽间禽流感流行状况 禽流感自1878年首次报道于意大利,以后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发生。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H5和H7两亚型毒株一直断断续续的在世界各地鸡或火鸡中造成禽流感暴发或流行。较大的流行有:1978年,美国明尼苏达洲,140多个火鸡群发生流感流行,造成400多万美元损失。1983~198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洲,鸡群中发生了H5N2毒株引起的流感流行,损失了1700多万只鸡,当地全部鸡场倒闭,经济损失6100万美元。2003年3月,荷兰暴发了H7N7型禽流感。为了防止疫情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欧盟宣布全面禁止荷兰活禽及其蛋品出口。禽流感给世界上最大的家禽出口国之一的荷兰带来沉重打击。在短短几周内,共有约900个农场内的1400万只家禽被隔离,1800多万只病鸡被宰杀。而更为严峻的是,在疫情暴发期间,共有80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一名57岁的荷兰兽医在对病鸡进行检验时感染病毒,并死于禽流感引起的肺炎并发症。此后,H7N7型禽流感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与荷兰毗邻的比利时和德国均出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这也是目前报道的世界上禽流感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次。 禽流感在中国的流行状况。自1994年以来,中国内地鸡群中断断续续发生了H9N2流感暴发,虽然其所引起的病死率不及H5和H7亚型,但能使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肉鸡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1997年,中国香港特区新界,三个鸡场发生了H5N1亚作者单位:430022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暴发,造成三个鸡场倒闭,处死150万只家禽,损失上亿港元。更为严重的是,发生了全球首起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震惊了世界。 1989~1990年,中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马群中发生了禽H3N8亚型毒株引起的流感流行,造成数万匹马属动物发病,数百匹死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003年底至2004年2月,H5N1毒株相继在韩国、越南、日本、泰国、中国、美国等地的禽中引起流感流行,造成上百万只家禽死亡,严重打击了这些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发展,并在越南、泰国、香港等地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并出现死亡。到2004年2月,我国内地共有49个疫点的疫情被确诊为H5N1,3月17日宣布全部解除封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病例。 1.2 人间禽流感病流行状况 1.2.1 中国的流行状况 人类第一例禽流感病例1997年报道于中国香港。1997年8月,香港一名3岁的男童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这也是全球首宗人类感染H5N1的个案,这是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直接从鸟传染给人。这次暴发有18个人住院,其中6人死亡。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60岁(平均17岁左右),10岁以下9例。12例康复者中,9例<12岁,其余3例为14~37岁,8例临床表现轻微且无肺部病变。6例死亡者中,除1例3岁外,其余5例均在12岁以上,发病至死亡的平均病程为16天。 1999年在香港,2个孩子被确认患A禽流感病(H9N2)。两个患者都恢复了健康,未证实有更多病例发生。证据显示家禽是感染源,而且传染的主要模式是从鸟到人。然而,从人到人传染的可能性尚未排除。 1998~1999年间,有人感染H9N2的数个病例在中国大陆报告。 2003年2月到中国内地旅行的一香港家庭的2个成员发生A禽流感(H5N1)感染。一人恢复,另一人死亡。 2003年12月中旬一个儿童在香港被证实感染H9N2,住院治疗后恢复了健康。 1.2.2 人间禽流感病在世界的流行 2003年,在荷兰家禽暴发禽流感期间,家禽工作人员和其家庭成员被证实感染A 禽流感病毒(H7N7)。据报告有80多个H7N7病例(症状大多集中表现在眼睛的感染,有一些呼吸症状),1个患者死亡(57岁的兽医,曾去感染的农场出诊)。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越南、泰国共有100多例疑似病人被做健康调查,34人被确诊患禽流感病(H5N1),22人被WHO确诊死于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3)

第16卷第4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6(4):65~70 文章编号:1002-2090(2004)04-0065-06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李冬野,余丽芸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大庆 163319) 摘 要: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给全世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本文综述了禽流感在病原、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禽流感;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855.3 文献标识码:A Minireview of Avian Influenza Research LI Dong-ye,YU Li-yun Abstract:Avian influenza caused by type A influenza virus is an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of birds (poultry and wildfowl). This disease leads to important economic losses worldwide, at the same time it does a great harm to the public health. The subject of this review included brief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pathogeny,pathogenesis, lesions, diagnos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avian influenza;minireview 0 前言 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 简称禽流感,又名真鸡瘟(Fowl plague)、真性鸡瘟、鸡疫、欧洲鸡瘟等,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从呼吸系统病变到全身败血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鸡、火鸡、鸭等家禽及野鸟均可感染。亚洲、美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过此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其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禽流感病毒是人流感病毒株形成的最庞大基因库,禽流感可直接感染人,陆续有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的病例报道。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 已被国际兽医局动物流行病组织(OIE) 列为甲类传染病, 并被列入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动物传染病名单,1992年2月禽流感被我国农业部《家禽家畜防疫条例》列为甲类监测传染病[1]。 1 禽流感病毒概述 1.1 分类 1.1.1 型的分类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正粘病毒分两属,即A 型、B 型流感病毒属和C 型流感病毒属。型的分类可根据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的不同来划分,也就是说NP和MP具有型特异性。AIV属A型流感病毒,在正粘病毒属中A型流感病毒是唯一感染禽类的病毒型[2]。 1.1.2 亚型的分类 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血凝素(hemagglutnin,HA )和神经氨酸酶(neuram inidase,NA )的糖蛋白进行分类[3],前者对红细胞有凝集性,后者能将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病毒子解脱下来,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根据HA与NA的不同又可将禽流感分为很多亚型,因此可以组成 收稿日期:2004-08-22 作者简介:李冬野(1976-),女,研究实习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现从事动物疾病的研究工作。

疫苗的生产流程

疫苗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近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健康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企业,看到了“种在”鸡蛋里的甲感疫苗。 名词解释: 疫苗就是病毒,不过这种病毒已经剔除致病能力。当人体接种疫苗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当人再次接触该类病毒时,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循着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毒对人体的伤害。 甲感疫苗是“种”在鸡胚里培育出来的,也就是间说的毛鸡蛋 在一间阴暗的照检室,四名工作人员正在拿着手电筒,麻利地照射每颗鸡蛋,透过光线,鸡蛋壳红彤彤的,能看到里面的丝丝血管。 “检查这些鸡蛋是否合格,是生产疫苗的第一道工序。”工作人员说。 这些鸡蛋就是用来培养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 北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获得由美国CDC(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原始种子”,是在6月8日,种子只有一小瓶,由专业公司从美国空运过来,在旅途中处于“冷冻”状态。 “要想获得更多的种子,只能把它种在土壤里,等着发芽开花结果。要想获得更多疫苗,就要把疫苗‘种在’鸡蛋里。”该公司企业发展部宣传主管刘沛诚说。 说这是鸡蛋,其实有点“外行”,用专业术语说这是鸡胚,通俗地说就是受精后开始发育的鸡蛋,间称之为“毛鸡蛋”。 这些“毛鸡蛋”是美国引进的海兰白鸡所生。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它们大小相当一致,外壳为白色,就像白色瓷器一样。 “这种鸡胚透光好,在暗室光源的照射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鸡胚里的血管等,从而容易剔除弱胚、死胚等。”工作人员说。 鸡胚多是由出生28周至38周的母鸡所生,这些母鸡必须是没有接种过疫苗、没有使用过抗生素的,就连吃的饲料也是纯天然的,这样生下的鸡胚才不会具有强大的抵抗力,注入用于疫苗的流感病毒时,能比较顺利地“通行无阻”。 检查合格的鸡胚经过消毒,就被传入病毒接种操作生产线上。 记者看到,一盘36枚鸡胚,与之匹配的自动接种机也是36个针头,就像打针一样,刺开蛋壳一个极其微小的小孔,把经过稀释后的毒株原始种子“种”进鸡胚的尿囊腔中(相当于人胚胎的羊水,是具有生命力的“土壤”)。随后将鸡胚放进密闭、无菌、恒的孵化室中,使病毒快速繁殖。 三四天后,收获病毒的时间就到了。工作人员首先把接种病毒后的死胚、坏胚等不合格的鸡胚检出来,进行消毒处理,交给专门的回收公司。 照检合格的鸡胚被传送到收获生产线上来。36个鸡胚的顶壳同时被削掉,与之相对应的36根针头抽取鸡胚中的液体,再通过几个管子吸到无菌的罐子里,这就是病毒收获液了。 疫苗原液就像刚酿出的白酒,需要“勾兑” 病毒收获液还不是疫苗。 还需要往其中加入灭活剂,去除病毒的致病力,保留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那部分。还要对病毒灭活液进行纯化,避免杂质使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都要在流感疫苗生产车间里进行。 流感疫苗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穿着一身从头到脚的连体白色防护服,戴着双层蓝色口罩,这使他们不会被活体的病毒所感染,记者走进这里也不例外,一样要裹得严严实实。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谭飞虎,刁小龙,朱玉娟,张尚弟,张连团,祁越,刘卫军,吴頔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tanfeihu521@https://www.360docs.net/doc/2716665946.html,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1878年首次发现与意大利,目前在美洲、非洲、亚洲、欧洲一些国家广泛发生。禽流感(AI)是由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 ian in fluenza virus,AIV) 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主要在禽类中传播。AI不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它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且临床症状多样。本文主要从AIV的结构特征,致病机理,防治措施等方面论述了AIV 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禽流感,结构特征,致病机理 引言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名真性鸡瘟、欧洲鸡瘟,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感染和疾病综合症。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亚型众多,变异频繁,根据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差异,将A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的血清型,目前已发现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其分子机制涉及点突变引起的抗原漂移(Antiyentil drife)和不同亚型毒株同源性产生新亚型所引起的抗原转变(Antiyentic shift)。该病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变化从亚临床感染,重轻度的呼吸系统疾病,产蛋下降到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其严重程度取于病毒的毒株以及被感染禽的种类,日龄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禽流感病毒仅有H5和H7了两个血清型可引起高致病力禽流感(High Pathogentic Avian Influenza,HPAIV),以突然死亡和高死率为特征,在火鸡和鸡种引起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可导致感染鸡群的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1 流感病毒的分类 由于禽流感造成的损失巨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其分类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研究。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学(ICTV)第六次分类报告(1995年)规定,正粘病毒科分 3个病毒属:A,B型病毒属(Influenza Virus),A,B,C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C),类托高土病毒属(Thogotoline Virus),各属的代表中分别为A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托高土病毒,但是习惯上仍将A,B,C型流感病毒都归属亚流感病毒属的3个型[1]。这3个型的流感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在内部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上有很大差异,在致病性和基因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其中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范围最大,危害最大,它可以感染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禽类等,是人和畜禽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而B,C型流感病毒却只能感染人,所以禽流感可感染人类,引起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005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确认了第一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病例,由于猪既有人类病毒的受体,又具有禽类病素的受体,所以猪可以同时感染两种病毒,并发生重配进而感染人类,这是禽流感病毒传染的最可能途径[ 2 ]。 -1-

禽流感研究进展

禽流感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07T12:08:08.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刘元金1,2 付小敏2 赵晓会2 [导读] 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禽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 刘元金1,2 付小敏2 赵晓会2 (1华兰生物河南新乡 453000)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 具有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它不仅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构成了威胁。因此,研究禽流感的特点及其防控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综述了禽流感概况、病原体结构特征、疫苗的研发及防控手段。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02-02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avian influenza Liu Yuanjin1; Fu Xiaomin2 Zhao Xiaohui2 1. HuaLan Bio-engineering, Henan Xinxiang 453000,China 2. Sanquan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enan Xinxiang 453000,China 【Abstract】Avian influenza virus can causes a very high level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t is not only greatly harmful to culturist, but also underlying dangerous to human being. Therefore it should be stressed to establish its molecular character and prevent strategy. In this review, we foucus o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 and prevent strategy of the Avian Inluenza. 【Key words】Avian influenza ; Vaccine; Research progress 1.前言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禽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禽流感病毒多种亚型的发现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研发出了针对禽流感的多种疫苗。 2.禽流感概况 2.1 禽流感的发病历史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又称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最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病原体为A型流感病毒;至到1981年被正式更名为禽流感。在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仅能以消毒、隔离、宰杀禽畜的方式防止其蔓延。 2.2 禽流感的发病特点 禽流感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自身毒株、鸡群性别、环境等有关。如禽流感病毒侵入黏膜,有利于大肠杆菌继发感染,进而增强禽流感病毒血凝作用,导致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各型间交叉保护弱,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禽流感病毒变易变异,极易发生致病性变异及抗原漂移和转变。 3.禽流感病原体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呈多形性,直径为80~120nm。其核酸由8段单股负链RNA组成,共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包膜上有10~12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分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每个病毒颗粒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4.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及致病性 4.1 禽流感病毒的分类 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HA和NA进行分类,共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H5和H7,它们具有或转变为高致病性的潜力,致使最初的病毒若未受到控制而得以在鸡群中繁殖和传播。 4.2 禽流感的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其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是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而且病毒毒力还有可能变强。 5.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策略 5.1 全病毒灭活疫苗 禽流感灭活疫苗一般是用禽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而成。其工艺简单、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现已在规模化家禽养殖中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禽流感的暴发。但此类疫苗的副反应较多。 5.2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指将野毒株感染鸡胚,并在25~26℃下连续传代得到冷适应的减毒毒株,该病毒只能在25℃左右复制,不能在37℃下传代,使用该弱毒株接种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多项人体和动物研究证实,该减毒株有很好的稳定性,对表面抗原发生转移的流行株病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有毒力恢复的风险。 5.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禽流感的有效成份并经进一步精制而成。这种疫苗的特点是安全性好,但成本相对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外源表达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大大降低成本。1994年Kodihalli等研制了火鸡H5N2病毒NP/HA和ISCOM的复合亚单位疫苗并用其免疫火鸡,21d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对同源和异源(H6N1)亚型病毒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 5.4 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分离血凝素基因(H5、H7、H9),并把它们插入载体病毒(如痘病毒),构建表达HA的重组病毒。此重组病毒

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禽流感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禽流感概述 (4) 二、禽用疫苗市场现状分析 (9) 1、禽流感疫苗 (11) (1)H5亚型:招采规模稳定,是禽苗的主要构成 (14) (2)H7亚型:纳入招采体系,有望推动招采格局变动 (17) (3)H9亚型:单苗市场规模小,以联苗为主 (19) 2、其他禽用疫苗 (21) 三、新苗推广,龙头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22) 四、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23) 1、生物股份 (24) 2、中牧股份 (26) 3、海利生物 (26) 4、瑞普生物 (28) 5、天康生物 (29) 6、温氏股份 (30)

高致病性禽流感引起禽类较高的死亡率:根据对禽类致病性的高低,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大类:高致病性型禽流感,如H5N1可造成禽类死亡率约100%,且会迅速在禽类中蔓延;低致病性禽流感易传播,感染禽只范围广,但造成禽类死亡率低。通常禽流感只在禽类之间传播。但若发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起,无论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是低致病性禽流感,都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N1、H7N9及H9N2。 禽类疫苗目前现状:1)市场规模,根据中国兽药协会数据,2015年禽苗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根据我们草根调研,禽流感H5类疫苗市场规模约15亿元,占禽苗销售额比例高;2)企业数量少,根据中国兽药信息网数据,2010年后获得生产禽流感疫苗批文的企业只有11家,相对其他疫苗生产企业数量较少;3)H5亚型疫苗以招采为主,招采规模稳定在13亿元左右,生产企业对招采依赖程度高;4)H7亚型纳入招采,联苗发展成为趋势,2016年底到目前为止,H7亚型禽流感疫情增多,需要新型疫苗加强免疫,今年7月农业部宣布将在秋招中推广H5+H7二价苗,一针可增强对H5及H7亚型的免疫,新疫苗价格有望提升,进一步扩大招采苗市场规模;同时联苗发展成为趋势,联苗具有一针多免的优点,可减少注射次数,节约人力成本招采政策变动有望改变竞争格局,龙头企业有望受益:由于近期H7亚型流感疫情增多,预计H5+H7二价苗将逐渐成为招采苗主体,新疫苗纳入招采有望改变禽流感疫苗竞争格局,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从此轮洗牌中受益。根据我们测算,如果覆盖全国主

禽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讲解

禽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A 型流感病毒属中的不同亚型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由于亚型众多,而且各亚型或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性,这使得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工作较为困难。实验室传统的诊断方法是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病毒的分离鉴定是禽流感的经典诊断方法,其结果准确、可靠、灵敏、极少量病毒也可检出,但操作程序繁杂,检测周期长,需要其它的辅助检测手段。血清学方法如: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较之病毒分离具有更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了禽流感确诊的主流手段,但它主要是通过检测禽群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从而间接了解其体内病原感染情况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当前养禽业的要求。当前面对禽流感病毒亚型众多、变异快的现状,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在更短时间内检测禽群感染情况。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因其较之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特点而倍受关注。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学检测 1 前言 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危及禽类、人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甚至全身性败血症的一种疫病,呈世界性发生和流行。根据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可将 A 型流感病毒分为不同亚型, 已报道有16种血凝素H 亚型 ( H 1-H 16 )和9种神经氨酸酶 N 亚型(N 1 -N 9 )[2]。A 型流感病 毒感染人、猪、马、海豹、水貂、鲸及所有禽类。在正黏病毒科中A 型流感病毒是唯一感染禽类的病毒型。根据致病力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病毒(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 和低致病性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高致病性病毒可导致禽类大批死亡,并严重威胁着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低致病性病毒低毒力株能明显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并在禽类间隐性传播,经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形成新毒株或毒力增强。早在 1878 年,Perroncito[3]就报道了禽流感在意大利的流行。1901年Centanni、Saranuzzi [4]分离和描述了该病的病原,但直到 1995 年Schafer[5]证明该病 属于A型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由H 5和H 7 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是严重危害 养禽业的重大疫病,发病急剧、致病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100%,能对养禽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危害严重,是世界各国重点检疫和防范的对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规定为A类传染病[6],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AI 流行呈上升态势, 还接连不断地发生了H 9N 2 、H 7 N 7 、H 5 N 1 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例。世界卫 生组织报告显示,仅2003年至2007年6月25日,世界范围内已报道有315人被感染,191 人死亡,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于1979年首次分离到 AIV,1994 年报道AI在鸡群中流行,1996年在广东地区的鹅群中首次分离到 H 5 亚型 AIV。1997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 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禽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用于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方案是什么?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群,种禽群和商品蛋禽群一般应进行2次以上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疫苗时,必须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疫苗免疫对所有家禽都有效吗?能否考虑对野禽实施免疫? 在家禽机体机能处于良好状态的情况下,疫苗免疫家禽后其有效率可达到80%或更高,但由于家禽的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疫苗质量、母源抗体、机体状态等原因,也会有一定差异。我国使用的h5n2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很好,但对鸭等水禽的免疫效果还有待于评估。我国于2005年研制成功的h5n1重组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效果优于h5n2灭活疫苗。 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应注意什么? 免疫灭活疫苗应注意:首先应在家禽机体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其次,灭活疫苗一般需免疫2次以上,采用肌肉接种;再次是在小日龄家禽作首次免疫时,应尽量避开母源抗体高峰期。另外,对鸭等水禽的免疫接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 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主张使用禽流感疫苗免疫,如何评价中国禽流感免疫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为了彻底扑灭病原,在以往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中,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是采取扑杀措施,这便于从根本上消灭禽流感。但在一些国家则允许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疫苗,如1994年墨西哥是通过疫苗免疫最后才控制了疫情。巴基斯坦也采用疫苗免疫控制疫情的策略,美国允许火鸡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意大利使用抵抗低致病力毒株的疫苗。但不提倡使用活疫苗。近期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关于禽流感防治的会议上达成共识,把疫苗免疫作为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一项主要措施。我国是养殖大国,养殖户分散,养殖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农户小型养殖场),控制禽流感难度较大,特别是在目前多省市、多地区同时出现禽流感的情况下,采用扑杀为主,同时进行疫苗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目前,我国对疫点周围3公里内的家禽采取扑杀,疫区以外5公里范围内的家禽采取紧急免疫接种的措施来控制禽流感的流行。疫苗接种与扑杀相比在近期能降低经济损失,但遇到强毒攻击时,这些免疫的禽只虽然不表现发病症状,但是有可能因病毒不能从群体中被消除掉,而形成带毒免疫。所以,抓免疫的同时,还要抓扑杀,扑杀能彻底消灭传染源。 疫苗注射后多长时间能产生免疫保护?免疫期有多长?哪些因素影响禽流感的免疫效果? 一般来说灭活疫苗注射后机体需14天才能产生免疫保护。疫苗的免疫期为4个月。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