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基督教流行的“上帝造世说”属于(b)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a)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5.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a)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6.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a)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中共十七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d)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9.资本循环是(c)

A.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

B.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1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加快资本周转的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11.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a)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2.概念、判断、推理是(c)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5.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c)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17.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是(b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剩余价值

1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b)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19.(b)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A.使用价值

B.价值

C.财富性

D.有用性

2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1.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2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b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c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24.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d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25.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b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26.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有二个,一是资本的周转时间,二是(c )

A.预付资本的多少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c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节欲”的产物

28.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b )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A.商业垄断资本

B.银行垄断资本

C.农业垄断资本

D.国际垄断资本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大部分

30.经济全球化(a )

A.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后果

B.是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

C.是落后国家超越先进国家

D.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首页表格中。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从下列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bcd )

A.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33.规律的特点有(abcd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bc)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35.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bcd)

A.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D.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36.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cd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必要劳动

D.剩余劳动

37.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表现为:(acd )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C.商品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38.商品内部包含的矛盾有:(ab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39.下列哪些资本集团参与了剩余价值分割:(abcd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土地所有者

4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bcd )

A.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高度发达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1分)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1分)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分)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分)

42.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1分)

(2)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1分)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包含,相互渗透。(1分)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转化。(1分)

43.简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其意义。

(1)依据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分)

(2)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1分)

(3)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分)

44、简述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2分)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2分)

45.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

(2)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发展(1分)(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1分)

(4)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分)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46.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谈谈你对当前甲型H1N1流感的看法。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分)

A、人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使得人类大大增加了感染在动物界流行病毒的机会。人类应该深刻反思和调整与自然的关系。(1分)

B、病毒的流行也有其规律性,应该认识和把握病毒流行的规律。(1分)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

从基因学,流行病学,药物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和采取措施,防控甲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甲感可防,可控,可治。(2分)

47.试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以及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B、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C、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以上三个要点各1分,内容阐述1分)

(2)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B、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C、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五、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14分

48. 以2007年上半年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爆发了美国住房次级贷款市场危机,后演变成一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罕见。至今,虽然各国政府或联合或各自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应对,但普遍认为,此次危机何时终结还难以预料。根据上述材料:

(1)请运用所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分析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分)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二个方面的表现(3分)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A、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看问题(2分)

B、积极影响,消极影响(2分)

(3)请运用所学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谈谈对克服金融危机的建议或看法

A、按照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要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及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2分)

B、建议或看法:因此,要预防和克服金融(经济)危机,必须遵循上述基本原理,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保证各产业、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3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 )的不同回答。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C)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B)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A)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C)

A. 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D)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D)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8.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国家的起源是(D)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0.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C)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1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3.货币的本质是(B)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4.价值规律是(B)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15.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流动资本

17.资本积聚是(A)

A.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

B.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C.个别资本靠掠夺小生产者扩大资本规模

D.发行债券和股票

18.跨国公司是由(C )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

19.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B)

A.竞争和垄断

B.竞争和信用

C.财政和信用

D.财政和竞争

20. 在商品价值c+v+m 中(D)

A. 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 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 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21.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C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创造商品全部新价值的时间

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22.货币资本的职能是(A)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前提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直接带来剩余价值

2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D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2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6.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D)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C)

A.思想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28.生产方式是指(D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9.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B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3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首页表格中。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BCD)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能为人们认识

3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ACD)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3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3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CD)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35.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ABC)

A.价格总以价值为基础

B.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但其平均水平与价值一致

C.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则相反,但社会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基本一致

D.价格与价值始终是一致的

36.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ABCD )

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

B.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37.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BC )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

D.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

38.资本主义工资(ABCD )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C.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D.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39.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ABC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费用

D.与劳动者价值相关的历史和道德因素

40.早期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ABCD)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答案:一:BCBAC DDADA CCBBC CACBD CADDD DCDBB

二:BCD ACD CD ACD ABC ABCD ABC ABCD ABCD ABCD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分)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2分)

42.简述事物普遍联系的特点。

(1)事物普遍联系具有客观性。(1分)

(2)事物普遍联系具有普遍性。(1分)

(3)事物普遍联系具有多样性。(1分)

内容简要阐述(1分)

4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分)

(2)从实践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2分)

44.简述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2分)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2分)

45.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2分)

(2)积极作用:包括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等(1分)

(4)消极作用:包括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1分)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以一个著名历史人物为例,谈谈对个人在社会历史中作用的认识。

(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1分)

(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1分)

(3)从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1分)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1分)

举例及分析(6分)

47.垄断和竞争是什么关系?请用经济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印证分析。

(1)竞争导致垄断(2分)

(2)垄断排斥竞争(2分)

(3)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2分)

事例及分析(4分)

五、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8.材料: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

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分)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分)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

内容阐述(1分)

(2)结合以上事实说明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分)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1分)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1分)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分)

内容阐述(1分)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 2.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3、生产价格是指: C、

A、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

B、 c + v + m

C、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

D、成本价格 + 利润 + 税收

? 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BCD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暨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E.人类活动会改变社会发展过程趋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ABCD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

D、国家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答: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⑵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⑶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⑷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特殊使用价值。

?答: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包括: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⑵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它的特点是,劳动力商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

?3、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答:⑴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⑵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

?某资本家投资一笔资本生产某产品,其中用来购买机器花费40万、购买厂房花费15万、购买原材料花费25万、雇佣工人花费20万,生产结束后将产品出售,获得120万。问,他的资本有机构成、m′、P′各是多少?

?解:C = 40万+15万+25万= 80万

?V= 20万

?m =120万-(80万+20万)= 20万

?资本有机构成 = C / V = 80万C /20万V

?m′ = m / v = 20万/20万 =100%

?P′= m / c + v = 20万/ (80万 + 20万)= 20%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80万C /20万V 、m′是100%、P′是20%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 答:⑴原理。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第二,相互联系。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另一方面,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必然和共性相联结而存在。第三,相互转化。在一种条件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是共性的东西在另一种条件下可能成为个性。反之亦然。? ⑵意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①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的道路是社会主义的共性。②有中国特色,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的个性。

③正确处理了两者的辨证关系,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通过个性体现共性,个性和共性相联结而存在。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2、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及其消极后果

? 答:⑴价值规律内容是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⑵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⑶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 ⑷价值规律的局限性。①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②两极分化。③自发调节资源会出现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