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练习(P30)

1、由12341a a a a ====,猜想1n a =.

2、相邻两行数之间的关系是:每一行首尾的数都是1,其他的数都等于上一行中与之相邻的两个数的和.

3、设1

1

1

O P Q R V -和2

22

O P Q

R V -分别是四面体111O P Q R -和222O P Q R -的体积,

111222

111

222

O P Q R O P Q R V OP OQ OR V OP OQ OR --=

??

. 4、略. 练习(P33) 1、略.

2、因为通项公式为n a 的数列{}n a ,

1n n

a p a +=,p 是非零常数,则{}n a 是等比数列; …………………………大前提

又因为0cq ≠,则q 是非零常数,则

11n n n

n

a cq

q a cq

++=

=; ……………………小前提

所以,通项公式为(0)n n a cq cq =≠的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结论 3、由AD BD >,得到A C D B C D ∠>∠的推理是错误的. 因为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前提是“AD BD >”,而A D 与B D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4、略.

习题2.1 A 组(P35)

1、2(1)n -(n 是质数,且5n ≥)是24的倍数.

2、21

n a n =

+()n N *

∈. 3、2F V E +=+.

4、当6n ≤时,122(1)n n -<+;当7n =时,122(1)n n -=+;当8n =时,122(1)n n ->+()n N *∈.

5、

2

1

2

111(2)n

n

A A A n π

++≥

-

(2n >,且n N *∈).

6、121217n n b b b b b b -= (17n <,且n N *∈).

7、如图,作D E ∥A B 交B C 于E .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 D ∥B E ,A B ∥D E . 所以四边形A B E D 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第7题)

又因为四边形A B E 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B D E =.

因为与同一条线段等长的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

又因为AB D E =,A B D C =, 所以D E D C =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 E C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D EC C ∠=∠ 因为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D E C ∠与B ∠是平行线A B 和D E 的同位角, 所以D E C B ∠=∠ 因为等于同角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又因为D EC C ∠=∠,D E C B ∠=∠, 所以B C ∠=∠ 习题2.1 B 组(P35) 1、由123

S =-

,234

S =-

,345

S =-

,456

S =-

,567

S =-

,猜想12

n n S n +=-

+.

2、略.

3、略.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练习(P42)

1、因为44222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θθθθθθθ-=+-=,所以,命题得证.

2、要证>22>,

即证1313+>+>,

只需要22>,即证4240>,这是显然成立的. 所以,原命题得证. 3、因为 222222222()()()(2sin )(2tan )16sin tan a b a b a b αααα-=-+==, 又因为 sin (1cos )sin (1cos )

1616(tan sin )(tan sin )16

cos cos ab αααααααααα

+-=+-=?

2

2

2

2

22

2

2

sin (1cos )

sin sin 16

16

16sin tan cos cos ααααααα

α

-===,

从而222()16a b ab -=,所以,命题成立.

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练习(P43)

1、假设B ∠不是锐角,则90B ∠≥?. 因此9090180C B ∠+∠≥?+?=?.

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B ∠一定是锐角.

2、假设=

所以22=,化简得5=,从而225=,即2540=,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假设不成立. 从而,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说明:进一步熟悉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思考过程与特点. 习题2.2 A 组(P44)

1、因为 (1tan )(1tan )2A B ++=

展开得 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即tan tan 1tan tan A B A B +=-. ① 假设1tan tan 0A B -=,则cos cos sin sin 0cos cos A B A B

A B

-=,即

cos()0cos cos A B A B

+=

所以cos()0A B +=.

因为A ,B 都是锐角,所以0A B π<+<,从而2

A B π

+=,与已知矛盾.

因此1tan tan 0A B -≠. ①式变形得

tan tan 11tan tan A B A B

+=-, 即tan()1A B +=. 又因为0A B π<+<,所以4

A B π

+=

.

说明:本题也可以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使用完成证明. 2、因为P D ⊥平面ABC ,所以PD AB ⊥. 因为A C B C =,所以A B C ?是等腰三角形.

因此A B C ?底边上的中线C D 也是底边上的高, 因而C D AB ⊥

所以AB ⊥平面P D C . 因此A B P C ⊥.

3、因为,,a b c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所以211b a c

=+.

假设2

B π

<

不成立,即2

B π

,则B 是A B C ?的最大内角,

所以,b a b c >>(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 从而

11112a c b b b

+>+=. 这与

211b

a

c

=

+

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因此,2

B π

<.

习题2.2 B 组(P44) 1、因为

1tan 12tan αα

-=+,所以12tan 0α+=,从而2sin cos 0αα+=.

另一方面,要证 3sin 24cos 2αα=-,

只要证226sin cos 4(cos sin )αααα=-- 即证 222sin 3sin cos 2cos 0αααα--=, 即证 (2s i n c o s

)(s i n

2c o

αααα+

-= 由2sin cos 0αα+=可得,(2sin cos )(sin 2cos )0αααα+-=,于是命题得证.

说明:本题可以单独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但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使用进行证明的思路更清晰.

2、由已知条件得 2b ac = ① 2x a b =+,2y b c =+ ②

要证

2a c x

y

+

=,只要证2ay cx xy +=,只要证224ay cx xy +=

由①②,得 22()()2ay cx a b c c a b ab ac bc +=+++=++, 24()()2xy a b b c ab b ac bc ab ac bc =++=+++=++, 所以,224ay cx xy +=,于是命题得证.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46)

1、图略,共有(1)1n n -+(n N *∈)个圆圈.

2、333n

个(n N *∈).

3、因为2(2)(1)4f f ==,所以(1)2f =,(3)(2)(1)8f f f ==,(4)(3)(1)16f f f ==…… 猜想()2n f n =.

4、如图,设O 是四面体A B C D -内任意一点,连结A O ,B O ,C O ,D O 并延长交对面于A ',B ',C ',D ',则

1O A O B O C O D A A B B C C D D ''''+++=''''

用“体积法”证明: O A O B O C O D A A B B C C D D ''''+

+

+

'

'

'

'

O BC D O C D A O D AB O ABC A BC D B C D A

C D AB

D ABC

V V V V V V V V --------=

+

+

+

1A BC D A BC D

V V --==

5、要证 (1tan )(1tan )2A B ++=

只需证 1tan tan tan tan 2A B A B +++=

即证 t a n t a n 1t a n t A B A B +=- 由54

A B π+=

,得tan()1A B +=. ①

又因为2

A B k π

π+≠+

,所以

tan tan 11tan tan A B A B

+=-,变形即得①式. 所以,命题得证.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B 组(P47)

1、(1)25条线段,16部分; (2)2

n 条线段; (3)2

2

2

n n ++部分.

2、因为90B SC ∠=?,所以B S C ?是直角三角形.

(第4题)

在Rt BSC ?中,有222BC SB SC =+.

类似地,得 222AC SA SC =+,222AB SB SA =+ 在A B C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2

2

2

2

cos 02AB AC BC

SA

A A

B A

C AB AC +-=

=

>??

2

2

2

2

cos 02AB BC AC

SB

B AB B

C AB BC +-==

>??

2

2

2

2

cos 02BC AC AB

SC

C BC AC

BC AC

+-==

>??

因此,,,A B C 均为锐角,从而A B C ?是锐角三角形. 3、要证 cos 44cos 43βα-=

因为 cos 44cos 4cos(22)4cos(22)βαβα-=?-? 2212sin 24(12sin 2)βα=--?-

222218sin cos 4(18sin cos )ββαα=--?-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ββαα=---?-- 只需证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3ββαα---?--= 由已知条件,得 sin cos sin 2

θθ

α+=

,2sin sin cos βθθ=,

代入上式的左端,得 222218sin (1sin )4[18sin (1sin )]ββαα---?-- 2238sin cos (1sin cos )32sin (1sin )θθθθαα=---+-

2238sin cos 8sin cos 2(12sin cos )(32sin cos )θθθθθθθθ=--+++- 222238sin cos 8sin cos 68sin cos 8sin cos θθθθθθθθ=--++-+ 3= 因此,cos 44cos 43βα-=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 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 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教师课程标准知识能力检测 数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5、《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 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6、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

的。 8、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 10 分) 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 B、自主式 C、启发式 D、合作式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几何与直观 D、图形与直观 3、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A、理解 B、了解 C、掌握 D、经历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2019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在新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势)和(数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促进学生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8、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念)。 10、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接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1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基本理念。 (一)总:六大理念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分六大理念的解读: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和()。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

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教师成长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数学课标复习题答案 2

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得发展)。 4、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6、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包括(数学结论形成的过程)和(数学思维方法)。 7、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8、.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9、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0、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今年暑假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深深体 新方法,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化。 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教师必须改变旧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实施确实给我的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发的活泼与可爱,同时也使我和我的学生们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

2019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品教育.doc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文章内容由 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新课 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0.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多选 1.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 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认识: 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又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1、结合数学内容,

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以说,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分析观念是人对数据统计活动的体会与理解,是自觉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版)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