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

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人才知识的交流会更加密切,能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从分配制度上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更是现行分配制度的直接结果。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分配制度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因为市场调节必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分配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一定的差距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不平衡也会继续扩大差距。

从社会阶层来看,机会不平等是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技能不同,从而在主观上造成机会不均等;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出身、性别、年龄造成无法改变的客观上的机会不均等。另外人们参与市场的竞争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很多人获得的就业信息就是有很大差异的。

从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来看,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产品的价格产值差异促使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建国后,我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而且经历了各种历史动乱,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

低下。第二、户籍制度也是造成城乡差异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户籍制度完全区分了城市与农村人口,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也会被某些企业区别对待。而且政府的福利政策也分离了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这些举动无不固化了存在已久的城乡差异。

从财产积累的差异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居民财产有了很大的积累。但是财产积累的多寡是个极大的差异。另外,财产收益是一种衍生财富,它的增加会产生一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从而加剧平复差距。

2、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分析

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来看,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着不利的影响。首先不利于低收入者积极性的发挥,且低收入者是占绝大多数的人口,从而降低整体的生产的效率。其次不利于内需的扩大,占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是没有相应的消费能力。而占极少数人口的人拥有极大的财富,他们可以有消费的能力,但是消费的需求有限。从而整体上的需求就降低了,无法形成显示的购买力。

从社会心理的层面来看,收入分配的差距容易造成两个极端群体的矛盾。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会在个体的生活感受中产生“放大效应”,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满意度,造成仇富心理的产生,使矛盾更容易被激化。

3、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

首先应该在认识上重视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了解成因及影响,意识到收入分配关系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后果。需要深入分析我国的现状原因,学习国际经验,高度重视收入差距问题,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应该弥补政策上的不足,充分发挥税收制度的作用。税收制度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主要是为了协调各种分配关系,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累进个人所得税制度。这种税制采用分层征税的手段,对不同收入群体采用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加强了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收入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造成的漏税等等。所以更应该着眼于制度的效果,发挥税收调节的作用。

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又一重要手段,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包括退休养老金制度、社会保障体制、税收制度等等。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考虑用加强立法的手段,建立起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国家经济制度入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政府职能。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有很多发展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造成市场失灵,经济波动等问题。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都在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机制也容易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所以需要一定是宏观调控来调节,需要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发挥其职能,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平等竞争和透明的法制环境。

垄断行为的存在往往造成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要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就必须打破行业垄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但是改革的同时不能动摇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另外引入竞争是很好的手段。引入其他资本的竞争,一方面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城乡差距的最大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阻

碍两者经济发展的平衡。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改革,但是不能是同质化的改革,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城乡经济发展的地域特色,发展具有特色的城乡经济。比如说,在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投入资金技术促进效率的提高;在城市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在城市扩张的同时进行合理规划,促进城乡结合部的过度。另外,在农业技术提高的同时,势必产生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同样重要,因此要拓宽转移渠道。同时,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该更加平衡,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最后吗,要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只有藏富于民才能更好的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促进居民进行投资,从而使其公平、公正地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

4、总结

总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均匀。收入分配的不均匀会造成社会不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等后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问题,把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来实施。通过各种制度的创新,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来促进收入分配的合理化。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状况是》

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在近期的相关研究中,住户部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在以收入法核算的GDP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其所占比重在1995-2006年期间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②即便是进行了某种调整的计算,也有5个百分点的下降(张车伟,2009)。而从再分配收入的分配格局出发,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达到9个百分点(常兴华等)。由于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的分类由原来的劳动者报酬转变为营业盈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据的不可比性,使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估计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对1996-2007年的劳动者报酬进行了一个较为简单初步的估算,总体判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了大约9.3个百分点,其中3.3个百分点是由于就业非正规化造成原属于劳动者报酬的自雇者营业盈余被纳入企业营业盈余之中,而其他6个百分点则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报酬下降。③ 从收入法GDP出发,在劳动者报酬下降的同时,政府的生产税收入上升了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占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营业盈余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2.4个百分点的上升来自正规企业的营业盈余,而其余3.3个百分点的上升则来自于自雇者营业盈

余的变动。 受其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多数年份中,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这一现象也间接证实了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将自我雇佣者的营业盈余扣除之后,OECD国家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大约为45%,而拉丁美洲国家占比大约为35%。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约为40%,但考虑到我国劳动者报酬中已经包括了企业社会保障缴款,因而与对方可比的我国劳动者净报酬所占比重应与拉美国家的情况相对更为接近。 从历史的视角看,英美两国在1860-1940年间,包括了自我雇佣者营业收入和资本家的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分别为77.5%和66.5%。而我国当前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水平估计大体在46%左右,则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占比同样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是什么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看法。 答: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体现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例如在个人收入问题、行业收入问题、城乡收入问题、地区收入问题等。首先在个人收入方面,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同,使得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学成后具有先进的知识,因而收入自然会较处经济落后地区的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高,所以这就导致社会中个人收入方面的不均衡;其次在行业方面,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利用其先天优越的生产条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相比较农业生产效率不高,自然会导致行业间的收入不均。还有一些垄断企业的不当行为及与政府间的“合作”。例如虽然国企进行了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但还没有真正的实现政企分开,就使得政府不能很好的实行其监管职能;再者由于城乡发展不同步,并且城市中大多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农村则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也就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还有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不同,就又存在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如我国东部凭借其沿海的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进行对外贸易,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促使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与之相反的西部地区地处偏远,水资源缺乏,致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相对落后,此外还有政府常给予东部地区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使得东西部发展极为不均,收入自然而然会出现极大差距的现象。 2、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收入分配的积极因素是,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这些积极因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确实还存在着诸多不良现象和问题,突出的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二是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与中央关于“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要求尚且还有偏差。我国城镇居民按多种要素分配的格局还远远没有真正调整到位,其它要素参与分配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比重。 3、收入分配不规范。 ——收入分配行为不规范、包括工资支付不规范、工资提取不规范,分配行为不规范等等。一是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职工工资现象;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三是腐败愈演愈烈,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权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意愿,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利益,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使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紊乱,低效的状态。二是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被打破而新体制还未建立,这时制度不健全,法制不完善,由此产生的混乱使违规者有大量空子可钻。他们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非法经营,利用政策空子谋私利,获得了大量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形成了一个利用制度不健全而致富的特殊利益团体。这些共同作用使得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综合考虑了当时具体国情与国际复杂环境之后,确立了沿海地区先发展,内陆地区后发展,先富带后富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繁华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咱们面前: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化。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分析探讨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1.1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据王亚娟[1]报道,截至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达3.23倍,如果将各种社会福利补贴因素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超过6倍。而来自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5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势极其严峻。 1.2 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现状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也较大(见表1),东南沿海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显著的阶梯式分布。 表1 2009年不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地区上 海北 京 浙 江 广 东 天 津 江 苏 福 建 山 东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8 83 7.7 8 26 73 8.4 8 24 61 0.8 1 21 57 4.7 2 21 40 2.0 1 20 55 1.7 2 19 57 6.8 3 17 81 1.0 4 地区内 蒙 古辽 宁 重 庆 广 西 湖 南 河 北 云 南 河 南 湖 北 陕 西 安 徽 宁 夏 江 西 吉 林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 84 9.1 9 15 76 1.3 8 15 74 8.6 7 15 45 1.4 8 15 08 4.3 1 14 71 8.2 5 14 42 3.9 3 14 37 1.5 6 143 67. 48 14 12 8.7 6 14 08 5.7 4 14 02 4.7 14 02 1.5 4 14 00 6.2 7 地区山 西四 川 海 南 西 藏 贵 州 青 海 黑 龙 江 新 疆 甘 肃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 99 6.5 5 13 83 9.4 13 75 0.8 5 13 54 4.4 1 12 86 2.5 3 12 69 1.8 5 12 56 5.9 8 12 25 7.5 2 119 29. 78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书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书记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一)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我于1991年参加工作,工作开始分配在偏远乡镇,后到等县直机关又到乡镇,应该说自己有一定的正统观念和政治纪律,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始终还是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了一致,但对照标准和要求,还有很多做得不够。 一是有时立场不是十分坚定。主观上有时发牢骚,特别是工作不顺和工作繁忙时,尤为突出。 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意识,但对一些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的言行没能第一时间站出来予以反驳,缺乏维护自己政党的政治责任和担当。 三是有时存在一言堂,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够。有些事该经过党政会议,该让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没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比如说班子成员分工,就是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和少数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在党委会上就进行宣布,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青妇等团体社会组织独立负责,协调一

致,开展工作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形成你追我赶、活力十足的局面。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的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我也真心拥护,但对照规定,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实、不好、不到位。 一是组织学习传达不迅速。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出台后一段时间,我本人有过观望,认为这也同原来的一些要求一样,走走过场。同时,也认为别人没搞自己不要先搞,以免影响与部门的关系,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传达学习上就慢了半拍。 二是下基层调研不够不实。原来当乡长每年一个村至少要去1-2次,但当书记后,有的村今年还没有去过,有的村去了也是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坐坐了事。 三是厉行节约做的不好。在日常工作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使用办公用品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外出办事随手关灯、关风扇的习惯。 四是作风建设抓得不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没有敢闯敢干的拼劲,在推动作风建设上,缺乏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没有将作风建设当做经常性工作来抓,对一些作风建设特别是上下班纪律差的同志没有理直气壮进行批评教育。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思路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任何社会公平的实现都是必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向市场经济体系,相应地收入分配制度从单一的按劳分配也调整适应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国家的政策也在支持和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民富裕。取得的成效是卓越的,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这样繁荣的环境中进一步拉大,贫富悬殊。中国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等,且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缺失公平机制,极其容易聚焦社会矛盾和社会失衡,无疑对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有阻碍作用的。根据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城乡收入差距是现今影响最大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收入不公问题的解决,或许很大程度上首先依赖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但总体而言,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存在是多层面的,且极具有结构性特征。 对在收入分配差距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和思考,其次会涉及地区和行业差距的相关解析,最后会对现状和出路问题做一个概述。引起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及造成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发展过程中本身产生收入差距;国家长期以来失衡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因此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劳动力市场存在着高度的市场分割状态等等。经济结构调整、群体结构划分及出于整个国家经济战略的角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政策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城乡二元化,农村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城市,如果说城乡分割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刘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据世界银行的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 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一般情况下,人口较密集的地区人才知识的交流会更加密切,能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从分配制度上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更是现行分配制度的直接结果。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分配制度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因为市场调节必然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分配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一定的差距会促进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的不平衡也会继续扩大差距。 从社会阶层来看,机会不平等是拉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知识技能不同,从而在主观上造成机会不均等;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出身、性别、年龄造成无法改变的客观上的机会不均等。另外人们参与市场的竞争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很多人获得的就业信息就是有很大差异的。 从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来看,第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工农产品的价格产值差异促使工业发展快于农业。建国后,我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道路,而且经历了各种历史动乱,导致农业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 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 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 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 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 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年至今)两个阶段。 ~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下降到,下降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下降到(见表)。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 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年超过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年达到。其中,城 镇居民基尼系数为,农村居民为,分别比年提高和(见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年的扩大到年的,绝对差距已经超过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倍、倍和 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年的倍,扩大到年的倍;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 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放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 长和,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的增幅。 .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 影响恶劣。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 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倍扩大到倍。主要是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 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 断收益等。 二、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一、收入分配差距度量指标 1912 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图1.1)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 从理论上说,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最极端的不公平状态,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基尼系数为“0”,则代表完美的公平状态,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现实中基尼系数在0.3 以下为社会公平状态,在0.3—0.4 之间为社会公平基本合理状态,而0.4 以上则属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 就是差距悬殊。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从2000年开始, 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截至2013 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官方数据为0.473,而民间统计的数据则已达到0.61。这表明我国的总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十分严峻,在向着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下图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3年至2013年基尼系数的走势图。由该图可以看出,我国基尼系数曾在2008 年达到峰值0.491,而后虽逐年回落,但数十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0.47 以上,远远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标准。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仍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地区、行业之间。 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1.经济上,挫伤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理论也表明,收入越高的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是递减的,所以我们不能全指望洋葱型阶层结构中的那个小尖尖上的人拉动中国的内需。他们是有钱,但是却没有拉动内需。我们要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拉动。当贫富差距较小时,而且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时,社会成员久会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如何创造财富上。相反,当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时,财富分配变得不那么合理,社会成员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使既有财富的分配对自己有利上,从而对财富的创造失去兴趣,使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2.社会上,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不利于共同富裕。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不是要让先富起来的遥遥领先,让贫穷的人继续贫穷。最终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说通过各种不法的手段富起来,甚至通过贪污、受贿富起来。在实行这个大政策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法律的、政策的、制度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控。到一定时候要把共同富裕的问题作为中心课题提到突出地位加以解决。 3.政治上,这种收入趋势影响社会稳定。 差距要是再继续扩大对社会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引发仇富仇官心理。中国有个传统叫“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不仅仅是“患寡”,也“患不均”,更“患不公”。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未有效解决,使部分底层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这种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果在公平上出了问题,人们心里就会产生恐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个不平可能成为社会危险的火种。 我国2003—2013年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浅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认识和解决策略 摘要:立足于改革,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办法解决收入分配方面深层次的问题,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浅析。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改开放革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格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的收入分配体制和格局总体上来说是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1)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拉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收入差距比较悬殊的情况。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例,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1倍,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达3.33倍,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加大。(2)收入分配中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分配方式还大量地存在:一是腐败收入、灰色收入等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产生非常大的社会影响;二是收入流动性明显降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收入流动性较高,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高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不同阶层的变动性较大,但此后,收入的流动性明显下降;三是父辈的背景、收入水平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收入阶层的稳定性越来越强。(3)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和贫困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据中华网和《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目前仍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4)在国有经济内部,“平均主义”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2、客观看待收入分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0年2月28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专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客观认为,要正确认识收入分配矛盾,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1)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演变与转轨进程密切相关。一方面,历史上任何一个有活力的国家,基本做法都是激发个人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这种活力也带来了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2)随着发展的进程,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并且还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既有市场的因素,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机械114——崔郑志——2011071234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平等状况,人文思想水平,又取决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以及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问题,也是个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它与人权有关系,与发展过程有关。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明显地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存在很多问题. 对收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社会部门角度来看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国家内,各部门的权力和地位不平等,一个部门便可能占有社会的更多财富。譬如,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不平等,城市与农村力量不对等,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不平等,这种力量的强弱都可以影响到产品价格的定价权,最终造成各部门收入分配的不对等。 特别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将我国经济送入了国际经济范畴,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收入差距巨大,与国外进行交易的部门必须首先达到一定的国际收入水平,然后才能与国外进行交往。这一对外部门必然与国内一些部门拉开差距。因此,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影响。 实际上,收入分配是产业利润链的反映。收入分配可以最清楚地反映出高利润部门和低利润部门的差别。高收入群体一般是位于利润链高端的群体,或者是垄断部门和权力部门。低收入群体一般处于利润链的末端。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说,高收入群体一般是强势群体,低收入群体一般是弱势群体。 我国各经济部门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说到底还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有关。当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之后,整个经济都与世界强势经济集团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知不觉地变为被廉价掠取的对象。这是因为,在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定价权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商品价格的低廉,国内出现大量的低收入阶层。要改变这一现象,我国必须加快度过工业化这一进程,尽快将产业结构和城乡社会结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尽快改变在国际市场中的身份地位。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少一定的制度机制进行辅助,国内一些部门和群体会长时间地处于低收入状态。 二、国家因素: 国家是参与国民财富分配的主角。从国家角度讲,如果维持一个国家运行的成本过高,便会过多地消耗国民财富,从而影响到国民的收入分配。特别是如果发生战争或自然灾难,更会大量动用国民财富。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减少国民的收入分配。一般来讲,和平年代,国家动用国民财富较少,但为了国防和国家安全,仍然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开支。 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开放给了我国长达近30年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的军费开支基本上不成为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了。在这一时期,国家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上。目前的中国,政府应当说是最大的强势部门,

浅论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浅论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城镇居民失业、下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分配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问题对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第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是最重要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64.81%下降至2008年的57.11%,十年间下降了15.38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均呈波动上升,其中企业占比由2000年的15.65%上升至2008年的21.60%;2004年,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骤然下降,分别较2003年下降2.91和2.51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占比增加了5.43个百分点。 第二、劳动报酬在居民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总额和财产性净收入组成;再分配则是生产环节之后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收入的分配。劳动报酬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80%以上。2000年~2008年,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由93.69%下降至83.71%;特别是2004年该比重骤然下降了8.61个百分点,自此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由2000~2003年的93%左右,下降至2004~2008的83%左右。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的GDP增长率排在世界首位,2007年的GDP总量排在世界第四位。但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它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不相符的,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由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其中,与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密切相关。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素分析 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政策,以满足社会各因素分享经济发展利益的要求,并提高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劳动者的积极性受挫、社会需求不足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在初次分配领域 1.以效率为先的政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每人都可以分到“蛋糕”,但由于份量太小,使得大家都吃不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适当调整所有制形式,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与此相适应,在收入分配上允许先富,先富带动后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这一系列体现效率优先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使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们的个人能力、勤劳程度、对社会生产要素占有量以及地区、行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又由于积累优势,产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使得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2.工资性收入较低,工资增长较慢 我国的初次分配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工资增长较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我国居民的工资增长却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如表1所示,我国1978年的分配率为15.6%,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分配率为10.9,而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率普遍在54%-65%之间。 (1)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在收入构成中占60%以上的比例,工资报酬的多少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我国现在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低,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发展速度,使国民无法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以低工资去追求高经济发展的模式,会加剧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低工资意味着低劳动力成本,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更大量地转化为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会计113 马娇 11 从我高中至今学到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及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各种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调节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除城乡和地区差距外,最为突出的就是行业差距,即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因此,如何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差距过大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虽然国资委等部门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少制度规范,但这种体制内的规范显然与真实意义上的制度规范相差甚远,无法解决体制外的差距问题。 其次是如何调整个人所得税。财税体制改革是目前最难推动的问题,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更是改革中难上加难的。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现金流模式,造成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而高收入阶层反而缴纳的税收较少,使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环节中的杠杆作用,也成为当前一个关键性的焦点,但从现有条件而言,短期内要作出大的变动非常困难。 最后是如何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目前我国收入结构呈倒T字形,上部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人群,底部是大量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调节收入分配改革,最基本的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今年以来,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与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显然相去甚远。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2009年各省会城市的最低工资多数只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仅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依旧是杯水车薪。 上课老师讲到,根据有关权威人士的判断,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么,我国的基尼系数拉大问题与什么有关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 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差距悬殊扩大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改革和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来对待。 要缩小基尼系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整顿市场秩序,取缔非法收入。现在相当多的非法之徒钻体制的空子,在流通及经济领域大发不义之财,专干那些违法乱纪的事。二是

(√)自我批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e17454407.html,)/实用范文/整改措施 〔自我批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方面:主动性不强,对学习内容的理 解比较肤浅。 虽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但我在思想上却仍然存在被动学习的习惯。有时不自觉地以工作忙为借口,缺少政治理论学习。对于学习也只是“走过场”,停于形式,集中学习的 时候就跟着大家临时学学,会后的自我学习时间较少。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也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并深刻领会报告的 内涵和精髓。缺乏学习并且学习形式化、教条化,使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与实际工作脱钩,没有发挥出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自己的思想水平也在较低层次徘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明显不足。 2、工作方面:思路不够开阔,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成熟、稳重。 在工作的处理上,我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旧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把思路转化为部署、把部署转变为行动、把

行动转变为实效的总体效率不高。作方式上比较简单,缺少灵活性和艺术性,对待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想的不够深不够广也不够周全,有时会比较粗糙,有时也会缺乏迎难而上开创新局面的干劲和勇气、开拓进取精神不足。 二、今后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要主动学习、深入学习不流于形式,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的丰富内涵和精髓,用科学发展观、用党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在工作中,要努力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胆大心细,敢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