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度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60度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60度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60°薄壁三角堰径流量计算公式:flow rate in cubic feet per second(CFS), gallons per minute(GPM) and million gallons per day(MGD)

V-notch angle Min head

/feet

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

/feet

Maximum flow rate CFS GPM MGD CFS GPM MGD

30°0.2 0.012 5.43 0.008 2.0 3.82 1720 2.47 45°0.2 0.019 8.31 0.012 2.0 5.85 2630 3.78 60°0.2 0.026 11.6 0.017 2.0 8.16 3660 5.28 90°0.2 0.045 34.8 0.029 2.0 14.1 6350 9.14 Flow rate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feet

V-notch angle Min head

/meters

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

/ meters

Maximum flow rate l/s m3/hr l/s m3/hr

30°0.06 0.329 1.19 0.6 104 375

45°0.06 0.504 1.81 0.6 159 574

60°0.06 0.703 2.53 0.6 222 800

90°0.06 1.220 4.38 0.6 385 1390

Flow rate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meters

V-notch angle CFS GPM MGD l/s m3/hr

30°Q=0.6760H2.5Q=303.4H2.5Q=0.4369H2.5Q=373.2H2.5Q=1344H2.5

45°Q=1.035H2.5Q=464.5H2.5Q=0.6689H2.5Q=571.4H2.5Q=2057H2.5

60°Q=1.443H2.5Q=647.6H2.5Q=0.9326H2.5Q=796.7H2.5Q=2868H2.5

90°Q=2.500H2.5Q=1122H2.5Q=1.616H2.5Q=1380H2.5Q=4969H2.5

Discharge equation for V-notch weirs with head in feet and meters

矩形堰径流量计算公式:flow rate in cubic feet per second(CFS), gallons per minute(GPM) and million gallons per day(MGD)

Crest length

/feet Min head

/feet

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

/feet

Maximum flow rate CFS GPM MGD CFS GPM MGD

3 0.2 0.89

4 401 0.578 1.

5 18.4 8240 11.9

4 0.2 4.19 53

5 0.770 2.0 37.7 16900 24.3

5 0.2 1.49 668 0.962 2.5 65.8 29500 42.5

6 0.2 1.79 802 1.15 3.0 104 46600 67.1 8 0.2 2.38 1070 1.54 4.0 213 95700 138 10 0.2 2.98 1340 1.92 5.0 372 167000 241

Flow rate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feet

Crest length

/feet Min head

/meters

Minimum flow rate Max head

/meters

Maximum flow rate l/s m3/hr l/s m3/hr

0.6 0.06 16.2 58.4 0.3 181 653 0.8 0.06 21.6 77.8 0.4 372 1340

1.0 0.06 27.0 97.3 0.5 650 2340

1.5 0.06 40.5 146 0.75 1790 6450

2.0 0.06 54.0 195 1.0 3680 13200

3.0 0.06 81.1 292 1.5 10100 36500

Flow rate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meters

Discharge equation for rectangular weirs without end contractions with head in feet and meters

Discharge equation

CFS GPM MGD l/s m3/hr

Q=3.330LH1.5Q=1495LH1.5Q=2.152LH1.5Q=1838LH1.5Q=6618LH1.5

Where Q= flow rate, L= crest length of weir in feet or meters, H= head on the weir

(完整版)出水堰设计规范

出水堰设计规范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范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 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 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堰口长度; b:堰口间静距; c: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堰口高度,其值等于 0.5a; h:过堰水深; H: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 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2.5 3 q=1.4h(m /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h:过堰水深( m); (2)当 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2.47 3 q=1.343h(m /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h:过堰水深( m); 当 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 n的计算公式: 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3 q:过堰流量( m /s); 3 Q:设计流量( m /s); n: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水堰的流量计算

水堰 水堰由堰板和堰槽构成,当水经堰槽流过堰板的堰口时,根据堰上水头的高 低即可计算出流量。 1.堰板的结构 (1)堰口的断面如图3所示,堰口与内侧面成直角,唇厚2毫米,向外侧倒45° 倾斜面,毛刺应清除干净。 (2)堰口棱缘要修整成锐棱,不得呈圆形,堰板内侧面要平滑,以防发生乱流。 (3)堰板的材料必须保证不生锈和耐腐蚀。 (4)堰板安装时必须铅直,堰口应位于堰槽宽度的中央,与堰槽两侧壁成直角。 (5)各种水堰的堰口如图4所示。90°三角堰的直角等分线应当铅直,直角允差为±5′。形堰和全宽堰的堰口下缘应保证水平,堰口直角允差为±5, 堰口宽度允差为±0.001b。 (1)堰槽要坚固,不易变形,否则使测量产生误差。 (2)在堰槽上流设置适当整流装置,以减少水面披动。 (3)堰槽的底面应平滑,侧面和底面应垂直。 (4)全宽堰槽堰的两侧面应向外延长,如图4c所示,延长壁应和两侧面一样的平滑,与堰口下边缘垂直,直角允差±5′。延长壁上应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应靠近堰口并在水头下面以保证测量时水头内侧空气畅通。通气孔的面积S≥ B——堰口宽度(mm) h'——最大水头(mm)。 (5)堰进水部分的容量应尽可能大些厂这部分的宽度和深度不能小于整流栅下流的宽度和深度,导水管应埋设在水中。 3.堰的水头测定方法 (1)水头是指水流的上水面至堰口底点(90’三角堰)或堰口下边缘(矩形堰、全宽堰)的垂直距离。 (2)为避免近堰板处水面降低而引起的误差,测定水头h处离堰口的距离等于200~B(毫米)。 (3)应当在越过堰口流下来的水流与堰板不附着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4)水堰的堰口至堰口外水池液面的高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5)可以采用钳针或测针液面计测量水头。钩针液面计构造如图6所示。使用时应将针先沉入水内再提上对准水面,以消除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6)水位零点的测定精度应在0.2毫米以内,最好当堰口流出来的水流刚停止时测定水位的零点,每次试验时都要测定零点。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矩形堰和全宽堰测量零位数值时应减少1毫米。 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 (1) 90°三角堰如图7所示 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h——堰口水头(m) c——流量系数 c=1354++(140+)(-0.09)2 B——堰槽宽度(m) 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 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 B=0.5~1.2(m) D=0.1~0.75(m) (2) 矩形堰如图8所示 矩形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三角堰

问 题: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 e是有效水头,he=h+K 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当时,C e的值可查图12-7,K 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

很小时,h/p、p/B对C 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 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 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

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三角堰计算

三角堰流量公式为 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K为特征常数(图D3.3.1b)。 式中h为堰顶的淹深(图D3.3.1c)。 图D3.3.1 楼上所述公式Q=1.343*H的2.47次方和Q = K h5/2有应用范围的当H=0.021-0.200M时用公式Q = K h5/2 当H=0.301-0.350M时用公式Q = 1.343*H的2.47次方 当H=0.201-0.300时用上俩公式的平均值 详见给排水手册1册682页 3.出水三角堰(90度) 1)初沉池出水堰的负荷不大于2.9L/s·m,表面水力负荷2m3/m2·h 出流堰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一般250m3/m·d(约0.003m3/m·s) 出水堰总堰长:(320/3600)*103/2.9=30.7m 2)堰上水头:H1=0.1mH2O(即三角口底部到上游水面的高度)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0.1)2.47=0.00455m3/s

3)三角堰个数n1=q/q1=160/3600/0.00455=9.77 q=出水流量。取10个。(每个池) 4)三角堰中距L1=b/n1=3/10=0.3m 通常三角堰之頂角為90°,tan(θ/2) =1,則(29)及(30)式變成Q=1.47H3/2(31) 4.水堰流量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表 (1) 90°三角堰如图7所示 图6,7,8 90°三角堰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Q——流量(l/s) h——堰口水头(m) c——流量系数 c=1354++(140+)(-0.09)2 B——堰槽宽度(m) D——堰槽底面至堰口底点距离(m) 流量系数公式在下述范围内适用:

出水堰设计规范标准[详]

出水堰设计规 一、出水堰类型 常见的出水堰类型有三种:三角堰、梯形堰、矩形堰。 其中的三角堰直角三角堰和锐角三角堰两种,矩形堰又分为不淹没式矩形堰和淹没式矩形堰。本规重点介绍污水中常见的三角堰、梯形堰。 二、三角堰 2.1基本构造 三角形出水堰简称三角堰,主要由堰板和堰口两部分组成。 常见类型为90°三角形出水堰,即直角三角堰,其断面见图1。 图1:直角三角堰局部断面图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a: 堰口长度; b: 堰口间静距;

c: 堰口端头预留长度; d: 堰口高度,其值等于0.5a; h: 过堰水深; H: 堰板高度; 2.2计算公式 2.2.1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 (1)当h=0.021~0.20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4h2.5(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 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2)当h=0.301~0.350m时,单个堰口过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q=1.343h2.47(m3/s)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h: 过堰水深(m); 当h=0.021~0.300m时,q采用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平均值。 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自由流非淹没薄壁堰(目前我公司的出水堰均满足此条件); ◆直角三角堰。

2.2.2 堰口数量 堰口数量n的计算公式:n=Q/q(个) 式中各符号的如下: q:过堰流量(m3/s); Q: 设计流量(m3/s); n: 堰口数量(个); 计算出堰口数量后,需要确定堰口长度、堰口间静距、堰板高度,结合水池尺寸及出水堰布置位置确定出水堰个数,得到出水堰基本参数。 2.2.3 校核出水堰 主要校核参数:堰上负荷。 堰上负荷计算公式: q、=0.5·Q/(h·n)(个)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q、: 堰上负荷(L/(m·s));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对于初次沉淀池,q、≤2.9 L/(m·s);对于二次沉淀池≤1.7 L/(m·s)。 如果校核数据不满足上述要求,应调整参数、重复计算,直到满足工艺要求。

三角堰计算公式

问题: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说明: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 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e是有效水头,he=h+K h ;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 当时,C e 的值可查图12-7,K h 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 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 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很小时,h/p、p/B对C e 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 只是θ的函数, 如图12-8所示,相应K h 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 1438-75中还给出了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出水集水槽及三角堰计算

a.三角堰 处理规模Q 平=3000m 3/d 取总变化系数K 总= 1.38 则沉淀池污水设计流量Q 设=4140m 3/d 172.5m 3/h 0.0479m 3/s 47.92 l/s 沉淀池个数:n=2个 单池处理规模Q 单=2070m 3/d 86.3m 3/h 0.0240m 3/s 23.96 l/s 三角堰堰口的数量设定K=400个 单池设定出水堰长L'=4m 每个堰口出水的流量Q 0= 5.99E-05m 3/s 0.06l/s 每个三角堰的堰上水头h 0=0.01773m 取0.018m 堰上水面宽度L'=0.036m 总宽度L=14.4m 校核出水堰负荷q'= 1.664l/(s.m)<1.7 设三角堰条数n=8条 出水槽(两边出水)n'=4条 每条出水堰三角堰个数K'=50个 每个三角堰单元的宽度B1=0.08m b.集水槽 单渠设计流量Q 单渠=0.01m 3/s 5.99l/s 集水槽宽度B=0.116m 取b=0.20m 集水槽的临界水深 h 1=0.14m 集水槽的起端水深 h 2=0.23m 自由跌落水头(设定) h 3=0.10m 集水槽总深度h 4=0.37m 集水槽坡度采用i=0.01 集水槽粗糙系数n=0.012 水力半径R=0.08m 槽内流速v= 1.53m/s 槽内实际流量Q实= 0.11m 3/s 113.3l/s 集水槽长度为 4.0m 集水槽坡降为0.04m 集水槽高度采用0.35m C.出水渠 粗糙系数n=0.014 渠道宽度b1=0.3m 有效水深h1=0.15m 超高h2=0.3m 总高H1=0.45m 沿出水方向反坡0.01,素混凝土找坡。 水流断面面积A1= 0.045m2湿周pl=0.6 水力半径R=0.075m R^(2/3)=0.178 水力坡降i=10.0m/1000m (I/1000)^(1/2)=0.100 水流速度V= 1.270m/s <5m/s 通过流量Q通=0.057m3/s 57.2l/s >0.048m3/s 中水回用工程 Q 设=Q 平×K 总采用薄壁三角堰,堰口为90°,自由式出流。二次沉淀池出水堰负荷不宜大于1.7L/(s.m)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三角形堰实用流量计算公式 点击次数:683 发布时间:2010-12-1 三角形堰是堰口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薄壁堰,如图12-6所示。当明渠流量较小时,如果使用矩形堰或全宽堰测量流量,则上下游的液位差很小,这会使得测量误差增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以使用三角形堰。对于三角形堰,当上游液位h变化时,堰口液流的宽度b也同时随着变化。因此,三角形堰的流量计算公式应和三角形的顶角θ有关。 三角形堰堰口的曲线方程是 将上式代入式(12-4),沿高度方向对整个液流进行流量的积分,可以得到流经三角形堰的流体流量qv公式为 当堰口顶角时,三角形堰的流量实际计算公式(也称为Kindsvater-Shen公式)为 式中,C e是三角形堰的流量系数,还是三个变量的函数:

式中,p是三角形堰的顶角到堰底的距离;B是堰的宽度,he是有效水头,he=h+K h;h是实测水头;Kh是水头的修正值。 当时,C e的值可查图12-7,K h等于O.85mm 对于的兰角形堰,目前还缺乏经验数据以确定C e、h/p和p/B的函数关系。但是,在堰口面积与明渠的通流面积相比很小时,h/p、p/B对C e值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 e只是θ的函数,如图12-8所示,相应K h可以从图12-9查到。 式(12-27)的适用条件为 当时,要把h/p和p/B限制在图12-7所列的范围内;

当时,h/p≤0.35,1.5>p/B>O.1,h≥0.06m,p≥0.09mo 为了准确地测量比直角三角形堰的流量测量范围更小的流量,可以使用锐角三角形堰。在IS01438-75中还给出了的三角形堰以及三角形堰在不同的水头下流量系数和流量的表。

出水三角堰

3.出水三角堰(90度) 1)初沉池出水堰的负荷不大于2.9L/s·m,表面水力负荷2m3/m2·h 出流堰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一般250m3/m·d(约0.003m3/m·s) 出水堰总堰长:(320/3600)*103/2.9=30.7m 2)堰上水头:H1=0.1mH2O(即三角口底部到上游水面的高度)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1=1.343*(0.1)2.47=0.00455m3/s 3)三角堰个数n1=q/q1=160/3600/0.00455=9.77 取10个。(每个池) 4)三角堰中距L1=b/n1=3/10=0.3m 使用1D弯头德情况: 1。在没有特殊压降要求,没有流体流动性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使用1D弯头。 2。在外套管的情况下比较多用1D弯头。内管使用1.5D弯头配合外管1D弯头,这样内管可以顺利套入外管内,减少施工难度。 3。减少管道振动的情况下可能使用1D弯头。使用1D弯头可以增加整个管道的刚性。 使用1.5D弯头的情况: 1。减少管道应力。使用长半径弯头可以增加管道的柔性。在一些热媒油管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还会使用3D,4D的弯管弯头代替管道补偿器。 2。减少管道压降。1D弯头和1.5D弯头在压力降计算过程中的当量长度取值不同,但差距不大,但如果整个管系的弯头数量很多,则还是有些调整效果的。 3。减少流体对管道的脉动力。弯头的曲率半径越大,流体对管系的动态荷载就越少。 2。在外套管的情况下比较多用1D弯头。内管使用1.5D弯头配合外管1D弯头,这样内管可以顺利套入外管内,减少施工难度。 长短半径就是一个阻力大小的问题,短半径一般只用在低压管道连接中,这样阻力不是很明显,如果流体管速很高,最好不要用短半径的 长半径是最常用的,一般默认长半径是1.5倍半径,如果是固体输送呀什么对管道阻力要求严格的时候要用更大的半径的弯头 当选用短半径弯头时,其最高工作压力不宜超过同规格长半径弯头的0.8倍 GB50316中规定一般都要用1.5DN的! 倍数越大其弯头的曲率半径越大,一般弯头均为1.5D。当安装位置小其弯头的压力、壁厚不大时,可选用1D的弯头。弯头的压力、壁厚越大,其选用的曲率半径也应越大。 弯头的曲率半径越大,管道阻力越小。 说得都在行,一般选用R=1.5D的较多,区别大的比如压缩机的进出口,流速高的地方,选择R=3D,R=5D的都有。建议你们统一标准,若你是设计单位,会给建设单位的采购部门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