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史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点梳理】

考点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原因:①。

2.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万银元;③割让给英国;④中英关税协定。

4.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特别提示:割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赔款2100万元,其单位是西班牙银元,并不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货币单位,更不是“2100万两”;《南京条约》中没有开放“南京”。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

2.主要史实:

①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

②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多万平方千米。

3.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特别提示:注意教材中《圆明园遗址》《俄国割占北方领土示意图》图片。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并非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则为100多万平方千米。

考点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始对外扩张。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3.《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原因: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史实: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人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3.《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亿两;②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③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炮台,驻兵要地。

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特别提示:注意教材中《八国联军在大沽炮台登陆》图。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下表:赔款中国人民负担加重,经济凋敝

划使馆界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严禁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拆毁炮台

便于列强侵华。如“九一八事变”

驻兵要地

考点五:中国人民的抗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胁清朝统治。

(2)史实:1839年6月3日,开始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3)意义: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60年,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2)1860年8月,太平军在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

(3)1862年9月,在太平军在浙江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人新疆。阿古柏兵败自杀。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2)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

(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l884年清政府在设立行省。

4. 邓世昌黄海海战

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打死打伤侵略军多人。侵略军狼狈退回天津。

(2)义和团和清军围攻外国使馆和教堂,战斗持续不断。

特别提示:注意归纳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和义和团战士的事迹。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我们要体会和学习他们反抗外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6.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1)主要思想:“”。

(2)影响: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考点六: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制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进攻;②清政府腐败和落后等。③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国力强大。

2.影响:①破坏性: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启示: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答案:

考点一:打开中国的市场;2100;香港岛。

考点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军;150。

考点三:明治维新;台湾。

考点四:北京;4.5。

考点五:林则徐;华尔、慈溪;伊犁、新疆;邓世昌;

西什库;师夷长技以制夷。

【应用示例】

例1.(2009·泉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材料二: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中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明治维新。对于问题第(1)(3)问根据本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涉及到后面的知识点和世界史的学习,在此仅感受一下中考的命题的横向联系即可。此类问题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复习中,注重相关知识的类比、分析和综合。

【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例2.(2008·宜昌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侵略与反抗”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第(1)问考查图片对应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第(2)问考查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都属于识记层次。第(3)问让学生在分析材料和总结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出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紧扣课标要求,考查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纵向贯通的基础上作出答案。

【答案】(1)图1—中英《南京条约》;图2—中日《马关条约》;图3—《辛丑条约》。

(2)人物:邓世昌。事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或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将士与日舰展开激战,最后壮烈牺牲。(3)提示: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第8课时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时作业】

【夯实基础】

1.(2009·成都中考)下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著名浮雕,指出它表现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A.1839年虎门销烟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19年五四运动

D.1949年渡江战役

2.(2008·巴中中考)“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逼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2008·盐城中考)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A.英国B.日本

C.俄国D.美国

4.(2009·河北中考)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5.下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6.(2009·安顺中考)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08·武汉中考)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其中,导致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8.(2009·甘孜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

(2)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冲刺满分】

9.“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0.(2009·黄岩中考)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

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11.(2009·河南中考)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林则徐②左宗棠③邓世昌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12.(2008·河南中考)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事件相关史实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

北京进犯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13.(2008·温州中考)【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②

14.(2009·宜昌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6日凌晨,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政府和民间强烈反对,在巴黎大皇宫举办拍卖会,执意拍卖140多年前被抢掠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下图),两座铜像分别以1400万欧元被拍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拍卖)。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圆明园海晏堂被毁前旧迹图

圆明园遗址

(1)兔首和鼠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2)在近代史上(1840-1949年),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与侵略,除第(1)问所涉及的战争以外,中国还遭受了哪些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举3例,写出时间、侵略者和战争名称)

(3)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胞。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第8课时

1.A【解析】本题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内容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禁烟运动的理解程度。根据图画内容的提示,可知正确选项为虎门销烟。

2.A【解析】本题以“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为关键词语,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结果。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提供的信息分析,可以判断正确选项是《南京条约》。

3.C【解析】近代史上,英国割占香港地区;日本割占台湾地区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从中国割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4.C

5.D【解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为依托,考查了学生对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空间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等关键性词语。由此可以联想到威海卫战役,据图判断为D处。

6.C

7.C【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的识记、比较和辨别能力。本题四个条约均使我国陷入民族危机,但符合题干中“全面加深”的条约,只能是C项。因为它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8.(1)《南京条约》;中英鸦片战争。(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9.A【解析】试题通过相关俗语,对近代中国社会倍受鸦片毒害的惨痛的历史的展现,突出考查学生对当今现实中对毒品的危害的认识。注意所选俗语突出了对鸦片造成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的描绘。

10.B

11.A【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读和再认再现能力。从题干来看,三位历史人物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分别发生在鸦片战争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故按时间顺序正确选项为A项。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人物,联想其历史事迹发生的时间(期),然后排列先后顺序。

12.C【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确实占领了北京,但焚毁圆明园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13.(1)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2)因为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或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奉行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没落腐朽。(3)①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②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写出战争名称即可)

14.【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兔首、鼠首”在法国遭遇拍卖为切入点,命题以图片为材料,形式醒目,独具匠心全面考查了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主要罪行。第(1)(2)问属于知识的再认再现层次;第(3)问属于应用层次,具有开放性,同时有落实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关注社会热点,注意教材中的重要图片。

14. (1)第二次鸦片战争或(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英法联军。(2)①1840-1842年,英国,鸦片战争;②19世纪60至70年代,英俄,阿古柏侵占新疆;③1894-1895年,日本,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1931-1945年,日本,日本侵华战争(或抗日战争)等。(3)示例:方式一: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索回。理由:这些属于因战争而流失的文物,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应当归还中国;方式二:国家通过与拥有者协商购回。理由:文物的拥有者是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得的,需要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三:国家通过法律程序索回。理由:这些文物是通过非法途径流失到国外的,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方式四:以个人或民间团体名义与拥有者协商(或竞拍)购回,并捐赠给国家。理由:让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回归祖国是一种爱国义举,己有许多珍贵文物通过这一方式回归祖国等。

第9课时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考点梳理】

考点一:洋务运动(19世60年代——90年代)

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前期“”;后期“”。

5.内容: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

6.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特别提示:注意《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图片。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考点二:维新变法(1898年)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2.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代表人物:、。

4.主要措施: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5.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考点三:辛亥革命(1911年)

1.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1)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第一个次资产阶级革革命政党。

(3)《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l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起义,占领城,取

得首义胜利。

(3)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考点四:新文化运动(1915年)

1.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政策。

2.兴起标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5.口号:。

6.主要内容:

(1)前期: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7.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点五:经济与社会生活

1. 张謇与近代民族工业: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别提示:注意《张謇》《大生纱厂》图片。

2.轮船、铁路、电报

(1)1872年,在上海成立,经营沿海和内河的新式航运业。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竣工。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3)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电报沟通了中国各重要城市间的联系.

3.《申报》与商务印书馆

(1)《申报》: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照相和电影

(1)照相: 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馆,拍照留影逐步融人社会生活。

(2)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5.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变化

考点六: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

1.詹天佑: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魏源:编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3.严复:编译 ,宣传变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4.教育

(1)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2)1904年,清政府颁布 。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特别提示:注意《魏源》《严复》《詹天佑》《海国图志》等图片。了解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 【应用示例】

例1. (2008?泉州中考)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 的分期 学术界 的观点 相关重大 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 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 中国人白知 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 ① ②辛亥革命 中国人自知 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2)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主要原因是什么? (3)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近代化的历程。第(1)问使用梁启超的话语把近代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它们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2)(3)问考查了分析和概括能力。

【答案】(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因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例2.(2009?汕头中考)在近代,中国人努力追求的目标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既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充满艰难曲折的历程。

答案:

考点一:自强、求富。 考点二:康有为、梁启超。

考点三: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四:《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民主、科学。 考点五:大生纱厂、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定军山》。

考点六:京张铁路、《海国图志》《天演论》、京师大学堂、《奏定学堂章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解释“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

(2)有人认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请你对这个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追求目标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3)说说近代中国人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曲折。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了近代化的含义;第(2)问考查了近代化的特征;第(3)问考查了近代化的认识。

【答案】(1)经济的工业化(2分);政治上的民主化。(2)通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通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通过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3)近代中国是在与世隔绝、国家贫弱、专制盛行的背景下学习西方的,社会发展的阻力大。西方列强始终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第9课时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课时作业】

【夯实基础】

1.(2008·南充中考)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2.(2008·成都中考)戊戌变法距今()

A.100年B.110年C.120年 D.130年

3.(2008·广西中考)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是()

A.南京B.上海C.武昌D.广州

4.(2008·山西中考)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A.洪秀全B.康有为

C.孙中山D.陈独秀

5.(2009·揭阳中考)《新青年》杂志是由陈独秀创办的,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6.(2009·汕头中考)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清华大学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D.复旦大学

7.(2009·重庆中考)以下是王丽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内容后设计的一道题。其中搭配错误

..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康有为——戊戌变法

C.曾国藩——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8.(2009·甘孜中考)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请举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各一位主要领导人。

(1)近代化的开端: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冲刺满分】

9.(2009·黔东南中考)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是()

A.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建立了新式海军,设立了海军衙门

10.(2009·南京中考)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1.(2009·莆田中考)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就是()

A.詹天佑B.康有为C.梁启超D.张謇

12.(2008·资阳中考)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13.(2009·佛山中考)7分)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第9课时

1.C【解析】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求强”口号下,创办的是军事工业;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是民用工业。选项中A、 B 、D三个选项都属于军事工业。故正确选项应为C项。

2.B【解析】本题以历史上的周年热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戊戌变法发上在1898年,2008年应是戊戌变法110周年。

3.C【解析】本试题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基础知识。首先要明确,辛亥革命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始的,而后在判定其地点——武昌。

4.C【解析】本题要注意思考的顺序应该是,先明确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革命就是辛亥革命,再确定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即是孙中山。也可用排除法来思考作答。洪秀全领导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领导的是戊戌变法,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们均与辛亥革命无关。

5.【解析】本题是对新文化运动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答案很明显: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性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戊戌变法—康有为;辛亥革命—孙中山。

9.A【解析】说“洋务运动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是因为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创办近代企业过程中的关键是引进西方机器和生产技术。

10.【解析】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是洋务运动的结果;C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即张謇和“实业救国”之道路。

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解题关键在于“辛亥革命革命后”,这一时间限定语。这一时期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13. 【答案】(1)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与学会;废八股取士等。(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3)废除了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等。

第10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点梳理】

考点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北洋军阀统治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直接原因(导火线):。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运动中心:由北京到。

5.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五四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特别提示:旧民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旧民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1840—1919年1919—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上海

考点二: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上海)

1.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内容:

(1)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当前任务:;

(3)组织建设: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特别提示:“新”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彻底地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的革命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

考点三:黄埔军校与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孙中山)

(1)特点:军事和政治教育放到同等的地位。

(2)作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方针:集中主力各个歼灭。

(4)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第四军独立团)。

(5)结果:攻克武昌,占领湖南、湖北;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直捣南京、上海。

(6)胜利原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推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

考点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建立: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3.影响: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考点五:南昌起义

(1)史实:1927年8月1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考点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创建:1927年,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特别提示:一切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考点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1936年)

1.原因: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②王明的左倾错误;③战略转移。

2.经过: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体现毛泽东军事才能)-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1)目的: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内容: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特别提示:长征精神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等。

答案:

考点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上海。

考点二:开展工人运动;陈独秀。

考点三:叶挺。

考点四:蒋介石。

考点五:周恩来。

考点六:毛泽东。

【应用示例】

例1.(2009?济宁中考)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88年的光辉历程中,召开过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一次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一次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阅读后请完成:

(1)在材料一即图的方框中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

(2)在材料一即图的方框中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分)

(4)答出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的名称。

(5)请答出这两次会议分别确立的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结合的材料分析题。第(1)(2)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只需要在一个方框中填写,即上海这个地方。学生对地理概念需要熟悉。第(3)(4)(5)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解答此类问题要求我们熟悉教材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地图

【答案】(1)1921年;(2)上海;(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4)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5)毛泽东;邓小平。

例2.(2008?天津中考)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地图所示,填写红军长征

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

遵义会议--巧

渡金沙江-

--过

雪山草地

-。

(2)红军长征共经过现今的哪几个

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