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目录

一、文献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及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会计计量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会计计量属性 (3)

3、会计计量尺度及计量单位 (3)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新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评析 (4)

1、五种计量属性分析 (4)

2、公允价值与其他主要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新、旧准则会计计量模式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比旧准则中传统的计量模式更合理 (6)

2、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并非不可避免 (6)

(三)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及其影响 (7)

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7)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7)

3、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8)

4、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8)

四、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思考 (8)

(一)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8)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的现实意义 (9)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际上是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判断标准 (9)

2、公允价值计量非但不排斥历史成本计量,且在常规计量环境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9)

3、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不意味着要改变现有的收益决定模式 (9)

4、公允价值计量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调整或修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议制订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基本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含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计量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评价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束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康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的重要方面,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再次应用,这一改革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立足国内外会计计量理论与相关准则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对公允价值做出新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它是一个组合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并非完全对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对传统计量模式进行选择。并就新形势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优劣分析,结合现实对新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提出新的观点:在常规计量环境下,历史成本因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逼近公允价值,其作为基本会计计量属性的地位不变。但在新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下历史成本往往不符合价值公允的基本要求,必须寻求其他计量属性来替代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比历史成本计量更为合理,包容性更强的计量模式,因此也更适合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制订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基本准则作为财务概念框架的建议。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一、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引发了会计目标如何定位的争论。会计目标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定标准也不同,而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又要求有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与之相适应。因此会计计量模式中计量属性的选择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

井尻雄士教授在其《会计计量理论》中一直坚持历史成本计量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当前会计计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历史成本原则占据主导地位。当然,历史成本会计原则从产生至今,以其简单、客观和可验证性受到多数会计学者的好评,在会计计量理论界和实务应用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在企业的经济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断的暴露出其缺陷和不足,随着07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新的会计计量模式如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等不断地被提出并应用到会计实务中去,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金融改革的稳步前进,重新审视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全面研究会计计量模式问题十分迫切。

在学术界,从我国最近几年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来看,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研究成果是:葛家澎的《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黄世忠的《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李明辉的《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谢诗芬的博士后论文《基于价值与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

硕士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也涉及公允价值。在众多学者当中,对公允价值研究最透彻、最全面的是谢诗芬老师,在她的博士后论文《基于价值与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中,详尽地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外延以及我国如何大力推广公允价值等诸多观点,是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积极倡导者;黄世忠老师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持乐观态度;而葛家澎老师、李明辉老师则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应以历史成本为主、起码在短期内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谁也不会一统天下;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华、戴德明则完全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国际会计趋同是不可能的,并从根本上反对国际协调,力主中国会计本土化。另外还有诸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就公允价值属性的应用做了研究,观点基本涵盖在以上几种观点中。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变化,我们应该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问题。

本文将对公允价值的含义做新的认识,提出新的观点。并就新形势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优劣分析,结合现实对新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提出见解和建议。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及构成

(一)会计计量模式的概念

会计计量模式其实是对会计计量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所采用的组合形式,是会计计量的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形成的计量整体。不同计量单位和不同计量属性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

1、会计计量对象

会计计量对象是指被计量的客体,即符合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

2、会计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

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4年,美国EASB 在SAFCS中提出了5种适用于资产和负债等项目的、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它们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结清)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折现值)。

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并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其中公允价值的再次应用将对会计计量方面带来很大影响。

3、会计计量尺度及计量单位

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实物计量和劳动计量,但会计计量尺度一般采用货币计量。我国会计计量的

尺度是人民币(个别企业可以采用人民币以外的某种外币)。

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对象就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可供选择的货币计量单位有两种:名义货币单位和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名义货币单位是指不考虑货币的购买力(币值)的变动,一律按照不同时期同种货币的面值为计量单位,即各国主要流通货币的法定单位,如中国的“元”、美国的“美元”等。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就是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较之于名义货币单位,能够反映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保持会计计量结果的可比性。可见,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的存在是以物价变动的发生为前提的,倘若物价不发生变动,也就无所谓计量单位的选择问题。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分析

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单位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考虑到当前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会计界一般采用名义货币计量单位,所以在下述的分析中将忽略计量单位的影响。主要讨论计量属性的选择。

(一)新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评析

1、五种计量属性分析

(1)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情况下,资产的历史成本越高,资产的原始价值就越大,二者在质和量的内涵上是一致的。葛家澍教授曾指出:“财务会计是一门历史学科,作为一项事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任务是为企业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无论现在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历史成本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那份“纯洁”即保持财务记载真实性的基本保障。虽然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才是最可靠、最真实而且是可以稽核的,但其在相关性方面的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

(2)重置成本计量属性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这种计量属性能避免价格变动的虚计收益,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客观评价企业的管理业绩。但是,确定重置成本较困难,无法与原持有资产完全吻合,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它仍然不能消除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本的形式解决资本保值问题,使以后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补偿。

(3)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取得的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这种计量属性能反映预期变现能力,体现了稳健原则,但它不适用于所有资产。

(4)现值计量属性

现值是指资产或负债形成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涉及现值计量的业务较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时,应按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承租人融资租赁的资产,可以用最低应付租赁费的现值计量该项融资租赁的资产等。

(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它可以用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表示。这种计量属性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与决策的相关性最强,但其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是不确定的,与决策的可靠性最差。公允价值是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而逐渐被重视,公允价值的出现主要基于历史成本的缺陷。

2、公允价值与其他主要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是什么?它是否是与其他属性独立的计量属性?学术界对此存在一定的争议,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阐述为如下几点:

(1)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第一,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是动态计量,既可用于初始计量,也可用于后续时期的重新计量;第二,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并从企业投入价值角度所进行的计量,而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假定的,并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来区分投入或产出,而是站在市场的角度采用公平成交价来计量;第三,即使是一项在交易日取得的资产,如果资产不是在熟悉情况和自愿双方的公平交易中取得,则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也不一致。

(2)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可以分成有三种价值构成:入账价值、脱手价值、在用价值。以资产为例,入账价值也称为买入价值,即资产取得的金额;脱手价值是资产能够出售或清算的价格;在用价值是可归结于资产公司价值的增量。因此在活跃的市场中,现行成本可以作为入账价值,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可以作为脱手价值,这点是得到理论界的普遍认同的。因此公允价值是这三种计量属性的本质表现。

(3)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严格地讲,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是一项独立的计量属性,因为它本身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表现属性:“特定个体价值”和“市场预期价值”。很显然,以特定个体价值为计量目的的现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FASB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只是一种资产或负债的摊销方法。SFAC7进一步指出,在初始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捕捉”公允价值,即现值只有符合或大致接近交易双方自愿达成的金额时,才能作为公允价值。也就是说,现值可能不是唯一的,而反映公允价值的现值只有一个。

从前述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的计量上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认,强调计量的真实与公允。但是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它是一个组合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主要有: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市价、现行成本、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就是说,选择上述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是公允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传

统会计计量模式并非完全对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对传统计量模式进行选择。

(二)新、旧准则会计计量模式比较

历史成本计量作为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为计量原则的。它不能对经济事项作全面、立体、动态的衡量,从而无法促成一个健全的知识型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的运行,而且不能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而新会计准则中再次被应用的公允价值计量不仅可以满足多元产权主体的决策需要和利益需要,而且与会计目标的内在要求逻辑一致。总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利大于弊,是一种较传统计量模式更合理更具包容性的计量模式。

1、新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比旧准则中传统的计量模式更合理

(1)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企业利润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在物价上涨时,企业利润中不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还包括价格变动引起的持有利得,采用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于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显然更科学合理。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更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2)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否对决策有用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两项基本质量要求。公允价值立足于当前的现实情况,这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决策来说,其相关性显然较强。历史成本严重脱离市价导致历史成本失去决策相关性,导致会计信息使用人决策失误,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利益相关人的经济利益。此外,导致决策相关性缺失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成本信息缺乏预测价值。就衡量可靠性的三个指标而言,公允价值显然比历史成本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真实价值,并且更为中立,只是在可验证性方面无法来源于实际交易,不如历史成本有据可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这一缺陷并非不可避免。

(3)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有利资本保全

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按照此理论,企业对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尤其是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体了的资产价值,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更好地保全企业资本。

2、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并非不可避免

在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公允价值是亮点,但有些人认为其实施仍存在几个障碍。

首先,公允价值具有主观随意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其次,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难度大,有许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

第三,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

表的波动,甚至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

最后,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而违背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初衷。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这是因为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这种做法在技术上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已初步形成了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只要在规范和加强公允价值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的同时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对企业重新估值的过程严密监控,就可以以避免利用重新估价的过程来人为操纵利润;还有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十分谨慎,不会导致滥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

(三)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及其影响

新会计准则充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因新会计准则给各行业带来的利好将随着公允价值的应用逐渐显现出来。

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该类企业即使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将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为租,在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调整期初的股东权益,而不会影响当年的利润。所以,如果2007年期间或之后,房地产行情仍保持大牛市的话,因新会计准则给该行业带来的利好还会逐渐显露出来。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增加了限定条件以防止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虚增利润。同时还指出,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售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而同类业务在老会计准则下只能按账面成

本计价,不能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企业损益该规定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还有,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旧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4、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除前文分析过的两项外,还有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如果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通过本章分析可总结如下:在常规计量环境下,历史成本因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逼近公允价值,其作为基本会计计量属性的地位不变。但在新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下历史成本往往不符合价值公允的基本要求,必须寻求其他计量属性来替代历史成本。而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比历史成本计量更为合理,包容性更强的计量模式,因此也更适合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思考

(一)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己经在各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实质成就。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相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73.8%超市场经济临界水平。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市场化程度将更高。这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与继续推广的现实基础,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注入了活力。而公允价值计量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本质上与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更相关,所以,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可能更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企业经济行为全球

范围的扩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出现和活跃是实行公允价值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全面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做了必要准备。

WTO的加入加速了我国经济建设国际化步伐。同时,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要求也日益迫切。2001年4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完成了改组,改组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在全球实施声势浩大的趋同计划,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特别是如何国际化产生了现实影响。还有,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资并购的迅猛增长也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产生了直接动力。基于上述因素,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兼顾中国特色并逐步向国际化演进的会计准则制定策略。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国从2001年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我国新一轮会计准则的修订,并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纵观这次新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出台,与原准则相比,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亮点那就是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交易、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的现实意义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际上是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判断标准

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实际上就是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准或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判断标准。即,当判断历史成本是否适用以及何时适用时,要以公允价值为判断标准;在历史成本严重背离其公允价值时,替代计量属性的选择同样是以该计量属性是否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为判断标准;当发生资产减值或增值时,应以公允价值作为减值或增值数额的计算依据;对于那些缺乏历史成本的特殊资产项目,如自创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项目,应当以公允价值为依据确定其入账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非但不排斥历史成本计量,且在常规计量环境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非但不排斥历史成本计量,而且在常规计量环境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常规计量环境是指物价相对稳定,市场环境处于非理想状态,公允价值受到市场条件、信息成本、税法规定及人为操纵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准确获取。在这种环境下,常规会计项目的公允价值仍以历史成本来替代。衍生金融工具、无形资产及非货币性交易中的资产等特殊项目的公允价值以市价法或现值法等方法来获取。特殊环境下,如发生了持久且严重的通货膨涨,可以选择现行成本等符合公允价值要求的计量属性来计量。

3、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不意味着要改变现有的收益决定模式

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并不意味着要改变现有的收益决定模式。现行的收益决定模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上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经济学的收益决定模式强调的是期末与期初相比财富的增长净额是多少。经济学收益与会计学收益相比,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会计学收益建立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之上,而经济学收益建立现行价值的基础之上;会计收益强调收入实现,即以明确可辨认的交易为基础,对于非交易因素导致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而经济学收益既要确认已实现收益,也要确认未实现收益;会计收益是收入和费用按因果关系配比的结果;而经济学收益则是期末与期初两个时点上的净资产的比较。

4、公允价值计量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调整或修订

公允价值计量是对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调整或修订。也就是说,在历史成本不符合公允价值基本要求的时候,以其他符合公允价值要求的计量属性取而代之;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发生重大背离而形成未实现损益时放弃实现原则而按“应计原则”对所形成的未实现损益予以确认。但是在常规计量环境下,由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的相互背离不是很大,其差异可以忽略而不予揭示,“收益=收入—费用”的收益决定模式仍然适用;若发生的背离较为重大、以至对经济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时,可以在平时按传统收益决定模式“收益=收入—费用”计算收益,然后于每个会计报告日采用符合公允价值要求的计价标准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重估,进而确定未实现收益的金额,并在表内单列项目披露或采取表外披露的方式予以揭示。

(三)、建议制订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基本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全面融入了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具有统驭性和全局性,但它只在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因此建议制定一个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基本准则,目的是对具体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方面给予原则性指导,它不是针对某一具体业务,而是将其置于基本准则中,起财务概念框架的作用。这一准则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含义

(1)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自愿的、无关联交易的交易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2)公允价值计量是在适当时点以适当单位进行的价值表现,包括计量时点、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三个基本要素。

(3)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公允表达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计量规范

(1)规定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前提。

(2)规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职业判断框架和等级层次,其区间范围是最大限度地使用现实市场的价格信息、最小限度地使用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

(3)规定公允价值估价技术使用前提和方法,特别是有关现值技术的应用,如规定可供选择的现金流量类别、折现率类别以及二者相匹配的原则。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5项:

(1)收益的配比性。指收益在时间上能区分本期与其它期间的经营收益和持产收益,是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的成本的差值,体现因果关系。

(2)时间性误差。指某一期间价值发生的变化应在同一期间进行核算和报告,不推后或提前。

(3)计量尺度误差。指货币购买力是货币的计量尺度,计量尺度不能忽略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变动。

(4)资本保全的可解释性。如果会计报表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那么计量结果反映货币数量;如果会计报表用一般购买力计量,那么计量结果反映商品等值。

(5)相关性。指会计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用户进行解释、预测、比较、评价等决策行为的有用性。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法律体系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创新金融业务的推陈出新、投资者意识的培养和加强以及会计国际化趋势的推动,我国全面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趋势已日见日清。

在应用方面,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比较现行会计计量实务中中国与国际流行做法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充分关注国际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尽可能降低会计实务中的重大差异,增进会计信息透明度和可比性;另一方面,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计量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现实市场经济环境,广泛征求会计界、资产评估界、学术界的意见,及时吸收实务界的意见反馈,尽早制定一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基本准则,以便为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则指导。

由于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错综复杂,而本文只是从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入手进行分析,有些问题考虑的可能不是十分全面,因而在实际选择应用时必须予以全面综合考虑,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学领域。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本人水平有限,文章中难免在问题和不足,笔者将继续对该领域的问题作深一步的探究,探索适合我国的会计计量模式应用的范围和领域。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于晓镭《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孙晓斌新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经济视线 2007(02)80-81

[4] 季秀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 2006(06)

[5] 李维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D]山东大学 2007

[6] 王立晶多属性会计计量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6

[7] 赵治纲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观中华财会网访问日期2008-1-20

[8] 肖建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影响证券日报2006-12

[9] 邵俊波浅谈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卷01期

[10]汤卫忠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探析特区经济 2007(11)

致谢

经过反复修改和写作,毕业论文终于定稿。这标志着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四年的时光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旅途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四年是不平凡的,在这四年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厚的专业知识,更领悟了许多人生的哲理。回首自己的求学之路,心中感慨万分。我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我的老师、同学及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这里我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戴悦老师,戴老师平日工作繁忙,教学任务繁重,但在指导我做论文设计的每个阶段里,从论文选题,论文的框架结构的确定和修改,中期的检查,后期的定稿等整个过程都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对论文中不足之处戴老师都逐个纠错并仔细分析。我非常敬重戴老师的专业水平,佩服她治学严谨的精神,她做学问和对待工作的态度给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树立了榜样。

感谢三年来所有老师的培育,感谢同学和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正是因为你们的关心和期望,本次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感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我的栽培。

最后,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康凯

2008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