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数据结构第三次实验-实验报告

北邮数据结构第三次实验-实验报告
北邮数据结构第三次实验-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栈和队列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1.1 实验目的

通过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之一进行实现,掌握如下内容:

掌握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

了解赫夫曼树的思想和相关概念

学习使用二叉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内容

根据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使用二叉链表实现一个二叉树。

二叉树的基本功能:

1、二叉树的建立

2、前序遍历二叉树

3、中序遍历二叉树

4、后序遍历二叉树

5、按层序遍历二叉树

6、求二叉树的深度

7、求指定结点到根的路径

8、二叉树的销毁

9、其他:自定义操作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二叉链表

2.2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示意图

2.3 关键算法分析

2.3.1算法1:void create(Binode *&R, T data[], int i);

[1] 算法功能:创建一个二叉树

[2] 算法基本思想:通过构造函数创建一个二叉树,构造函数通过调用函数

create()创建二叉树,关于函数create()的伪代码:

1.定义根指针,输入节点储存的data,若输入“#”,则该节点为空;

2.申请一个新节点,判断它的父结点是否不为空,如果不为空在判断其为左

或者右孩子,并把地址付给父结点,把data写入。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if(data[i-1]!=0){R = new Binode;R->data

= data[i-1];R->lch = R->rch = NULL;create(R->lch, data,

2*i);create(R->rch, data, 2*i+1);}

2.3.2算法2:void Destroy(Binode *R);

[1] 算法功能:二叉树的销毁

[2] 算法基本思想:采用后序遍历的方法,释放节点。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

if(R!=NULL){Destroy(R->lch);Destroy(R->rch);

delete R;}

2.3.3算法3:void preorder(Binode *R);

[1] 算法功能:前序遍历二叉树

[2] 算法基本思想:设置递归边界条件:if root==null则停止递归;2打印起始

节点的值,并先后在左子数右子数上递归调用打印函数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

if(R!=NULL){cout<data;preorder(R->lch);preorder(R->rch);}

2.3.4算法4:void Inorder(Binode *R);

[1] 算法功能:中序遍历二叉树

[2] 算法基本思想: 1.设置递归边界条件:if root==null则停止递归,2.递归

遍历左子树3.打印根节点数据域内容4.递归遍历右子树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

if(R!=NULL){Inorder(R->lch);cout<data;

Inorder(R->rch);}

2.3.5算法5:void Postorder(Binode *R);

[1] 算法功能:后序遍历二叉树

[2] 算法基本思想:1.设置递归边界条件:if root==null则停止递归2.递归遍历

左子树3.递归遍历右子树4.访问根结点数据域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

if(R!=NULL){Postorder(R->lch);Postorder(R->rch);

cout<data;}}

2.3.6算法6:void Levelorder(Binode *R);

[1] 算法功能:层序遍历二叉树

[2] 算法基本思想:1.队列Q及所需指针的定义和初始化2.如果二叉树非空,将

根指针入队3.循环直到队列Q为空3.1 q=队列Q的队头元素出队3.2 访问

节点q的数据域cout<data<<" "; 3.3 若节点q存在左孩子,则将左孩

子指针入队 if (q->lchild != NULL) Q[rear++] = q->lchild; 3.4若

节点q存在右孩子,则将右孩子指针入队if (q->rchild != NULL)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Binode *queue[10000];int f = 0, r = 0;if(R!=NULL) queue[++r] = R;while(f!=r){Binode

*queue[++f];cout<data;if(p->lch!=NULL)

queue[++r] = p->lch;if(p->rch!=NULL)queue[++r] = p->rch;}

2.3.7算法7:int Depth(Binode *R, int d);

[1] 算法功能:计算二叉树深度

[2] 算法基本思想:1. 定义和初始化计数深度的参数2.如果根节点为空,return0

3.如果根节点为非空,递归调用自身的到叶子节点到根的路径长度,输出其中

较大的作为树的深度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if(R==NULL) return d;

if((R->lch==NULL)&&(R->rch==NULL))return d+1;else{int m =

Depth(R->lch, d+1);int n = Depth(R->rch, d+1);return n>m?n:m;}

2.3.8算法8:void path(Binode *root, char m);

[1] 算法功能:输出指定结点到根结点的路径

[2] 算法基本思想:代码:1.建立一个存储路径结点结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体的数

组2.当root不为空或top为0时,进入循环3.当此时root所指的节点的数据

不为指定数据时,将root指向它的左孩子4.当此时root所指的节点的数据为

指定数据时,访问其数据域并输出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O(n)

[4] 代码逻辑(可用伪代码描述):Binode *stack[10000];Binode *s;int

tag[10000];

int top = 0;s =

root;do{while(s!=NULL){top++;stack[top]=s;tag[top]=0;s=s->lch;}

if(top>0){if(tag[top] == 1){if(stack[top]->data == m){cout<<"路径:

\t";for(int

i=1;i<=top;i++)cout<data;break;}top--;}else{s=stack[top]

;if(top>0){s=s->rch;tag[top]=1;}}}}while(s!=NULL || top!=0);}

3.程序运行结果

4.总结

1.本次实验内容相对基础,很多代码在书上都能找到,但是写程序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参数传递方面很容易出错,因为本次实验的很多算法都依靠递归来实现,递归具有代码简洁但理解不易的特点,特别是在参数传递方面,要通过作图等方式才能搞清楚整个递归过程。

2. 由于单单靠前序、中序、后者序都无法唯一确定的建立一个二叉树,所以课本上提供的算法是输入按一定规则补全后的二叉树,首先应该明白输入的规则,要不然程序运行也很容易出错。

3. 本程序多了两个计算结点的函数,本来最开始想编一个打印树的函数,可是发现定位光标的位置实在非常有难度,而且采用本程序的存储结构好像很难实现,只好作罢,但是还是很希望能有机会编出来。

4. 开始的时候也是写了按前序遍历创树的,用了简单的递归调用,但是发现输入会有许多不便。所以很希望可以按层输入,于是做了尝试,虽然代码可能写的不是很简单,但是终于实现了按层输入。在c++语言的编写中就应该使其有更好的实用性,并敢于尝试,不断改进。

附源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struct Binode//节点结构

{

T data; //数据

Binode *lch; //左孩子

Binode *rch; //右孩子

};

template class Bitree//二叉树类

{

private:

void create(Binode *&R, T data[], int i);

void Destroy(Binode *R);

public:

Binode *root;

Bitree(T data[]);

Bitree(){};

void preorder(Binode *R);

void Inorder(Binode *R);

void Postorder(Binode *R);

void Levelorder(Binode *R);

int Depth(Binode *R, int d);

void path(Binode *root, char m);

~Bitree();

};

template

void Bitree::create(Binode *&R, T data[], int i)//创建二叉树{

if(data[i-1]!=0)

{

R = new Binode;

R->data = data[i-1];

R->lch = R->rch = NULL;

create(R->lch, data, 2*i);

create(R->rch, data, 2*i+1);

}

}

template

Bitree::Bitree(T data[])//创建根节点

{

create(root, data, 1);

}

template

void Bitree::preorder(Binode *R)//前序遍历二叉树{

if(R!=NULL)

{

cout<data<<" ";

preorder(R->lch);

preorder(R->rch);

}

}

template

void Bitree::Inorder(Binode *R)//中序遍历二叉树{

if(R!=NULL)

{

Inorder(R->lch);

cout<data<<" ";

Inorder(R->rch);

}

}

template

void Bitree::Postorder(Binode *R)//后序遍历二叉树{

if(R!=NULL)

{

Postorder(R->lch);

Postorder(R->rch);

cout<data<<" ";

}

}

template

void Bitree::Levelorder(Binode *R)//层序遍历二叉树{

Binode *queue[10000];

int f = 0, r = 0;

if(R!=NULL)

queue[++r] = R;

while(f!=r)

{

Binode *p = queue[++f];

cout<data<<" ";

if(p->lch!=NULL)

queue[++r] = p->lch;

if(p->rch!=NULL)

queue[++r] = p->rch;

}

}

template

void Bitree::Destroy(Binode *R)//销毁二叉树

{

if(R!=NULL)

{

Destroy(R->lch);

Destroy(R->rch);

delete R;

}

}

template

Bitree::~Bitree()//析构函数,销毁根节点,释放内存{

Destroy(root);

}

template

int Bitree::Depth(Binode *R, int d)//求深度

{

if(R==NULL)

return d;

if((R->lch==NULL)&&(R->rch==NULL))

return d+1;

else

{

int m = Depth(R->lch, d+1);

int n = Depth(R->rch, d+1);

return n>m?n:m; //选择最大深度返回}

}

template

void Bitree::path(Binode *root, char m)//求路径

{

Binode *stack[10000];//定义栈

Binode *s;

int tag[10000]; //标志数组

int top = 0;

s = root;

do

{

while(s!=NULL) //只要指针不为空,把s和s的左孩子写入stack[]

{

top++;

stack[top]=s; //储存标记查找目标时走过的路径

tag[top]=0; //tag[top]=0表示第top个结点为左孩子

s=s->lch;

}

if(top>0) //栈不为空

{

if(tag[top] == 1)

{

if(stack[top]->data == m) //找到目标,输出路径

{

cout<<"路径:\t";

for(int i=1;i<=top;i++)

cout<data<<" ";

break;

}

top--; //没找到目标,删除该结点,把结点上移

}

else

{

s=stack[top];

if(top>0)

{

s=s->rch; //最后一个结点无左孩子,开始向右查找目标

tag[top]=1; //tag[top]=1表示第top个结点为右孩子

}

}

}

}while(s!=NULL||top!=0);//找到目标或者查找整棵树没有发现目标时退出循环}

int main()

{

cout<<"请输入二叉树中的元素"<

char buf[400] = {0}, i = 0;

char c;

do {

cin>>buf[i++];

}while ((c = getchar()) != '\n');

Bitree test(buf);

int w= 100;

while (w != 0)

{

cout << "--------------------菜单选项----------------------\n"; cout << "******** 1、前序遍历******************************\n"; cout << "******** 2、中序遍历******************************\n"; cout << "******** 3、后序遍历******************************\n"; cout << "******** 4、层序遍历******************************\n"; cout << "******** 5、二叉树深度****************************\n"; cout << "******** 6、路径**********************************\n"; cout << "******** 0、退出菜单*****************************\n"; cout << "--------------------------------------------------\n"; cout << "请输入你要选择的菜单选项:" << endl;

cin >> w;

switch (w)

{

case 1:

cout<<"前序遍历:\t";

test.preorder(test.root);

cout<

break;

case 2:

cout<<"中序遍历:\t";

test.Inorder(test.root);

cout<

break;

case 3:

cout<<"后序遍历:\t";

test.Postorder(test.root);

cout<

break;

case 4:

cout<<"层序遍历:\t";

test.Levelorder(test.root);

cout<

break;

case 5:

cout<<"二叉树深度为:\t"<

break;

case 6:

cout<<"请输入节点位置"<

int j;

cin>>j;

test.path(test.root, buf[j-1]);

cout<

break;

case 0:

break;

default:

cout << "没有该菜单选项,请重新选择\n";

break;

}

}

}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北邮信通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三哈夫曼编码器之欧阳光明创编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欧阳光明(2021.03.07) 实验名称:实验三树——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2014年12月11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 计,统计每个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 码,并将每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 将编码后的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 串进行译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 讨论赫夫曼编码的压缩效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 出现的 字符一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Huffman树 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子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二叉树,其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称为Huffman树,也叫做最优二叉树。

weight lchild rchildparent 2-1-1-1 5-1-1-1 6-1-1-1 7-1-1-1 9-1-1-1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数据库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计算机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数据库、数据库和表的关系、数据词典、参照完整性和视图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二、内容与设计思想 实验内容: 1.数据库设计器 2.数据库的创建 3.设定数据词典 4.参照完整性的设置 5.视图的创建和修改 三、使用环境 Windos XP操作系统;Visual ProFox 6.0 四、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例3-27创建项目管理器SBGL,要求添入数据库sbsj,并查看该数据库。 图一 图二、“项目管理器”的数据选项卡 图三、“项目管理器”中的数据库与数据库表 例3-28从sbsj数据库所属的sb和zz两个表中抽取编号、名称和增值3个字段。,组成名称 为“我的视图”的SQL视图。 open database sbsj create sql view 我的视图; as select sb.编号,sb.名称,zz.增值from sb,zz where sb.编号=zz.编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例3-29根据例3-28的查询要求,用视图设计器建立视图1,然后修改其中车床的增值来更新zz表原来的增值 图一、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二、视图设计器-视图1 图三、增值表 图四 图五、视图设计器更新源表数据 19.根据图3.30所示数据库sbsj的永久关系,若利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来删除sb。dbf的第一个记录,对其他3个表会否产生影响,是分级、限制和忽略3中情况来说明。 图一、数据库设计器 图二、sbsj.dbc“永久关系的参照完整性生成器” 级联:相关子表中的记录将自动删除 限制:子表有相关记录,在父表中删除记录就会产生“触发器失败”的提示信息 忽略:父表删除记录,与子表记录无关 五、总结 (自己写一些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上机练习让我学会了怎样在数据库中添加项目管理器、表的数据完整性的概念以及视图的各种操作,让我更容易的掌握理论知识的难点和一些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平时在课堂上不注意的问题。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细节都要留心,认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不至于出错,这就加强了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得到回应,从而加深了细节问题的处理方式。在上机的学习之后更加了解了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是vfp重要的一个对象,命令熟练操作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成败。 第三次的上机操作,我了解了命令的使用方式对于建立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很重要,要学好各种命令以及数据库表及其数据完整性的使用方法,还需在多做习题加强学习。 六、附录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北邮数据结构实验3哈夫曼编码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3——哈夫曼编码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3年11月24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 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 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 编码的压缩效果。 2. 程序分析 2.1存储结构: struct HNode { char c;//存字符内容 int weight; int lchild, rchild, parent; }; struct HCode

{ char data; char code[100]; }; //字符及其编码结构 class Huffman { private: HNode* huffTree; //Huffman树 HCode* HCodeTable; //Huffman编码表 public: Huffman(void); void CreateHTree(int a[], int n); //创建huffman树 void CreateCodeTable(char b[], int n); //创建编码表 void Encode(char *s, string *d); //编码 void Decode(char *s, char *d); //解码 void differ(char *,int n); char str2[100];//数组中不同的字符组成的串 int dif;//str2[]的大小 ~Huffman(void); }; 结点结构为如下所示: 三叉树的节点结构: struct HNode//哈夫曼树结点的结构体 { int weight;//结点权值 int parent;//双亲指针 int lchild;//左孩子指针 int rchild;//右孩子指针 char data;//字符 }; 示意图为: int weight int pare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Char c 编码表节点结构: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1 (C语言补充实验) 有顺序表A和B,其元素值均按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要求将它们合并成一 个顺序表C,且C的元素也是从小到大的升序排列。 #include main() { intn,m,i=0,j=0,k=0,a[5],b[5],c[10];/* 必须设个m做为数组的输入的计数器,不能用i ,不然进行到while 时i 直接为5*/ for(m=0;m<=4;m++)scanf("%d",&a[m]);// 输入数组a for(m=0;m<=4;m++)scanf("%d",&b[m]);// 输入数组b while(i<5&&j<5) {if(a[i]b[j]){c[k]=b[j];k++;j++;} else{c[k]=a[i];k++;i++;j++;}// 使输入的两组数组中相同的数只输出一 个 } if(i<5) for(n=i;n<5;n++) {c[k]=a[n];k++;} elseif(j<5) for(n=j;n<5;n++) {c[k]=b[n];k++;} for(i=0;i

求A QB #include main() { inti,j,k=0,a[5],b[5],c[5];//A=a[5],B=b[5],A n B=c[5] for(i=0;i<5;i++)scanf("%d",&a[i]);// 输入a 数组 for(i=0;i<5;i++)scanf("%d",&b[i]);〃输入b 数组 for(i=0;i<5;i++) {for(j=0;j<5;j++) if(a[i]==b[j]){c[k]=a[i];k++;}// 当有元素重复时,只取一个放入 c 中} for(i=0;i #defineN4 main() { inti,j,m,k,a[N+1];//k 为最后输出数组的长度变量

北邮 大数据结构 哈夫曼树报告材料

数据结构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哈夫曼树

学生:袁普 班级:2013211125班班序号:14号 学号:2013210681 日期:2014年12月

1.实验目的和容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哈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字 符的频度, 并建立哈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 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码, 并输出 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哈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编 码的压 缩效果。 7、可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选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出现的字符一 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用struct结构类型来实现存储 树的结点类型 struct HNode { int weight; //权值 int parent; //父节点 int lchild; //左孩子 int rchild; //右孩子 }; struct HCode //实现编码的结构类型 { char data; //被编码的字符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北邮数据结构实验四-链表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链表的排序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内容要求] 使用链表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 1、插入排序 2、冒泡排序 3、快速排序 4、简单选择排序 5、其他 要求: 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 中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秒 (选作) 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代码要求 1、必须要有异常处理,比如删除空链表时需要抛出异常; 2、保持良好的编程的风格: 代码段与段之间要有空行和缩近 标识符名称应该与其代表的意义一致 函数名之前应该添加注释说明该函数的功能 关键代码应说明其功能 3、递归程序注意调用的过程,防止栈溢出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存储结构:双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内容要求] 定义类: template class LinkList { public: LinkList(){front = new Node ;front->next=rear;front->prior=NULL;rear=new Node;rear->next=NULL;rear->prior=front;} LinkList(T a[],int n); void BackLinkList(T a[]);//恢复原链表 ~LinkList();//析构函数 void PrintList();//打印数列 void InsertSort();//插入排序 void BubbleSort();//冒泡排序 Node * Partion(Node *i,Node *j);//快速排序中寻找轴值的函数 void Qsort(Node *i,Node *j);//快速排序 void SelectSort();//选择排序 Node*front; Node*rear; }; 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单链表,打印单链表,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析构函数 公有成员:头指针和尾指针 1、构造函数: LinkList::LinkList(T a[],int n) { front=new Node; rear=new Node; front->prior=NULL;front->next=rear; rear->next=NULL;rear->prior=front; Node *s; for (int i=n-1;i>=0;i--) {

北邮信通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三哈夫曼编码器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树 ----- 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4年12月11日 1. 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 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禾U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 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编码的压缩效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出现的字符 一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存储结构 Huffman 树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子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二叉树,其中带权路径 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称为Huffman 树,也叫做最优二叉树 哈夫虽树示意图 root 孩子双亲表示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JL________________ weight Ichild rchild pare nt

华仔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实验项目: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查找、排序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2 月24 日

实验项目:线性结构 实验目的和要求 熟练掌握线性结构的基本操作在顺序表和链式表上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设顺序表递增有序,编写一个程序,将x插入,使之仍然有序。 三、主要仪器设备 使用的计算机:Nopated++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include #define maxlen 5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elemtype sqlist[maxlen]; int creat(sqlist A) { int i,n; printf("Please input length:\n"); scanf("%d",&n); for(i=0;i=A[n-1]) {

A[n]=x; } else { while(A[i]=i;j--) A[j+1]=A[j]; A[i]=x; } return n+1; } void main() { sqlist A; int x,n; n=creat(A); disp(A,n); printf("Please input you want to insert:\n"); scanf("%d",&x); n=Insert(A,n,x); disp(A,n); }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这个程序为比较基础的程序 七、讨论、心得 该程序可以帮助我加深对线性表的理解,引发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兴趣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北邮信通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三哈夫曼编码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树——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4年12月11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赫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 字符的频度,并建立赫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 个字符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 字符串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赫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 码,并输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赫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 编码的压缩效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出现的 字符一律不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Huffman树 给定一组具有确定权值的叶子结点,可以构造出不同的二叉树,其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称为Huffman树,也叫做最优二叉树。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2-1-1-1 5-1-1-1 6-1-1-1 7-1-1-1 9-1-1-1 weight lchild rchild parent 2-1-15 5-1-15 6-1-16 7-1-16 9-1-17 7017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2009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约瑟夫问题 学生姓名:李凯 班级:21班 班内序号:06 学号:09210609 日期:2010年11月5日 1.实验要求 1)功能描述:有n个人围城一个圆圈,给任意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数到m时则第m个人出列,重复进行,直到所有人均出列为止。请输出n个人的出列顺序。 2)输入描述:从源文件中读取。 输出描述:依次从显示屏上输出出列顺序。 2. 程序分析 1)存储结构的选择 单循环链表 2)链表的ADT定义 ADT List{ 数据对象:D={a i|a i∈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 a i-1, a i>| a i-1 ,a i∈D,i=1,2,3,4….,n} 基本操作: ListInit(&L);//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表L ListEmpty(L); //判断单链表L是否是空表,若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ListLength(L); //求单链表L的长度 GetElem(L,i);//返回链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的值; ListSort(LinkList&List) //单链表排序 ListClear(&L); //将单链表L中的所有元素删除,使单链表变为空表 ListDestroy(&L);//将单链表销毁 }ADT List 其他函数: 主函数; 结点类; 约瑟夫函数 2.1 存储结构

[内容要求] 1、存储结构:顺序表、单链表或其他存储结构,需要画示意图,可参考书上P59 页图2-9 2.2 关键算法分析 结点类: template class CirList;//声明单链表类 template class ListNode{//结点类定义; friend class CirList;//声明链表类LinkList为友元类; 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ListNode*next;//结点的指针域; public: ListNode():next(NULL){}//默认构造函数; ListNode(const Type &e):data(e),next(NULL){}//构造函数 Type & GetNodeData(){return data;}//返回结点的数据值; ListNode*GetNodePtr(){return next;}//返回结点的指针域的值; void SetNodeData(Type&e){data=e;}//设置结点的数据值; void SetNodePtr(ListNode*ptr){next=ptr;} //设置结点的指针值; }; 单循环链表类: templateclass CirList { ListNode*head;//循环链表头指针 public: CirList(){head=new ListNode();head->next=head;}//构造函数,建立带头节点的空循环链表 ~CirList(){CirListClear();delete head;}//析构函数,删除循环链表 void Clear();//将线性链表置为空表 void AddElem(Type &e);//添加元素 ListNode *GetElem(int i)const;//返回单链表第i个结点的地址 void CirListClear();//将循环链表置为空表 int Length()const;//求线性链表的长度 ListNode*ListNextElem(ListNode*p=NULL);//返回循环链表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若不输入参数,则返回头指针 ListNode*CirListRemove(ListNode*p);//在循环链表中删除p指针指向节点的直接后继,且将其地址通过函数值返回 CirList&operator=(CirList&List);//重载赋

数据结构图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代码

附件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实验题目图及其应用实验时间 2011.5.10 一、实验目的、意义 (1)熟悉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的表示方法; (2)掌握建立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算法; (3)掌握图的基本运算,熟悉对图遍历算法; (4)加深对图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说明1:学生在上机实验时,需要自己设计出所涉及到的函数,同时设计多组输入数据并编写主程序分别调用这些函数,调试程序并对相应的输出作出分析;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有关算法的理解。 具体要求: (1)建立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 (2)对其进行深度优先及广度优先遍历。 三、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 1.创建一个图: CreateUDN(MGraph &G) 2.查找v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 FirstAdjVex(MGraph G,int v) 3. 查找基于v顶点的w邻接点的下一个邻接点: NextAdjVex(MGraph G,int v,int w) 4.图的矩阵输出: printArcs(MGraph G) 5:顶点定位: LocateVex(MGraph G,char v) 6. 访问顶点v输出: printAdjVex(MGraph G,int v) 7. 深度优先遍历: DFSTraverse(MGraph G,Status (*Visit)(MGraph G,int v)) 8. 广度优先遍历BFSTraverse(MGraph G,Status (*Visit)(MGraph G,int v)) 9. DFS,从第v个顶点出发递归深度优先遍历图G: DFS(MGraph G,int v) 四、实验记录 1.对顶点的定位其数组下标,利用了找到之后用return立即返回,在当图顶点 多的情况下节省了搜索时间,程序如下 //对顶点v定位,返回该顶点在数组的下标索引,若找不到则返回-1 int LocateVex(MGraph G,char v){ for (int i=0;i

数据结构图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教程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七、图算法上机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知图的定义和图的基本术语,掌握图的几种存储结构。 2.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定义及特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掌握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类型定义。 3.掌握图的遍历的定义、复杂性分析及应用,并掌握图的遍历方法及其基本思想。 二、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2.图的xx优先搜索 3.图的xx优先搜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1)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struct{charvertex[MAXSIZE];//顶点为字符型且顶点表的长度小于MAXSIZE intedges[MAXSIZE][MAXSIZE];//边为整形且edges为邻近矩阵

}MGraph;//MGraph为采用邻近矩阵存储的图类型 voidCreatMGraph(MGraph *g,inte,int n) {//建立无向图的邻近矩阵g->egdes,n为顶点个数,e为边数inti,j,k; printf("Input data of vertexs(0~n-1): \n"); for(i=0;ivertex[i]=i; //读入顶点信息 for(i=0;iedges[i][j]=0;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k=1;k<=e;k++)//输入e条边{}printf("Input edges of(i,j): "); scanf("%d,%d",&i,&j); g->edges[i][j]=1; g->edges[j][i]=1;}void main(){inti,j,n,e; MGraph *g; //建立指向采用邻接矩阵存储图类型指针 g=(MGraph*)malloc(sizeof(MGraph));//生成采用邻接举证存储图类型的存储空间}2)运行结果: printf("Input size of MGraph: "); //输入邻接矩阵的大小scanf("%d",&n); printf("Input number of edge: "); //输入邻接矩阵的边数scanf("%d",&e);

数据结构实验—图实验报告

精品文档数据结构 实 验 报 告

目的要求 1.掌握图的存储思想及其存储实现。 2.掌握图的深度、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3.掌握图的常见应用算法的思想及其程序实现。 实验内容 1.键盘输入数据,建立一个有向图的邻接表。 2.输出该邻接表。 3.在有向图的邻接表的基础上计算各顶点的度,并输出。 4.以有向图的邻接表为基础实现输出它的拓扑排序序列。 5.采用邻接表存储实现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递归遍历。 6.采用邻接表存储实现无向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7.在主函数中设计一个简单的菜单,分别调试上述算法。 源程序: 主程序的头文件:队列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QElemType; typedef struct QNode{ //队的操作 Q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QNode,*QueuePtr; typedef struct { QueuePtr front; QueuePtr rear; }LinkQueue; void InitQueue(LinkQueue &Q){ //初始化队列 Q.front =Q.rear =(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Q.front) exit(OVERFLOW); //存储分配失败 Q.front ->next =NULL; } int EnQueue(LinkQueue &Q,QElemType e) //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QueuePtr p; p=(QueuePtr)malloc(sizeof(QNode)); if(!p) exit(OVERFLOW); p->data=e;

北邮数据结构实验 第四次实验 哈夫曼树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1.实验要求 本实验为可选实验,用于提高同学们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下面3个题目之一进行实现,掌握如下内容: 栈和递归地深度应用 了解Huffman的思想和算法实现 矩阵和相关算法在BMP图像中的应用 进一步提高编程能力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哈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字符的 频度,并建立哈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个字符 的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字符串 输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码,并输 出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哈夫曼树(选作) 6、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赫夫曼编码的压 缩效果。 7、可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选作) 测试数据: 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 提示: 1、用户界面可以设计为“菜单”方式:能够进行交互。 2、根据输入的字符串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频度,对没有出现的字符一律不 用编码。

2. 程序分析 2.1存储结构: (1)三叉树: class Huffman { private: HNode*HTree;//哈夫曼树结点 HCode*HCodeTable;//哈夫曼编码表 char b[1000];//记录所有输入内容被编码后的结果 char c[127]; char letter[1000];//输入内容的保存 void SelectMin(int &x,int &y,int k);//求最小权重的字符node*count;//计算各个字符出现次数 int n;//输入字符的种类(个数) int l; public: Huffman(); void CreateHTree();//创建哈夫曼树 void CreateCodeTable();//创建哈夫曼编码表 void Encode();//编码 void Decode();//解码 }; 结点结构为如下所示: 三叉树的节点结构: struct HNode//哈夫曼树结点的结构体 { int weight;//结点权值 int parent;//双亲指针 int lchild;//左孩子指针 int rchild;//右孩子指针 char data;//字符 }; 示意图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