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图形与变换

第四课时  图形与变换
第四课时  图形与变换

第四课时图形与变换

上课时间:月日

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彩纸,方格纸,剪刀,彩笔,尺子。

教学方法:讲授总结、合作交流、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复习过程:

一、归纳整理

1、提问:关于图形的运动方式我们学过哪几种?想一想,议一议。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说一说每一种运动方式的特征。指名学生说后教师完善板书。

平移: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改变(方向、距离)

旋转: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改变(中心、方向、角度)

二、复习整理,完善建构

1、复习轴对称图形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变换)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4)小结:谁能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有一条对称轴,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3、复习旋转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

在旋转方向上有几种情况?(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教师小结: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时,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再旋转不同的角度。

(3)小结:旋转的特征有哪些?

描述图形的旋转要注意旋转是围绕哪个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图形旋转后大小、形状不变,只是位置变了。

旋转的中心点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条轴。

4、复习平移

(1)教师:什么是平移?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平移?指名举例。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平移设计的图案。

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第三种几何变换——平移。教师予以板书。(3)教师:由平移变换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只是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都不变)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平移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二是确定平移的距离。)

5.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提问:图形怎样放大?怎样缩小?

(2)你会按照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吗?学生回答。

(3)放大和缩小图形应该注意什么?

(图形的长、宽必须按照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三、课堂作业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相互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着重说一说三种几何变换的特点。

2.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1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2)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教师: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来。组织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评议。

3.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2题。

(1)教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答一答,进行集体评议。

(2)组织学生在教材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再和同桌交换检查。

(3)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予以投影,并集体评议。

4.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3题。

(1)教师: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2)教师:能用圆规、三角板画一画这些图案吗?

(3)组织学生动手画一画、交流画法。

5.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第4题。

(1)组织学生读懂题意。

(2)组织学生说一说,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4)教师:除了教材上拼的四幅图以外,你还能拼出什么图案来。组织学生尝试拼图,议一议,互相交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与的运动

图形A————————————图形B

平移: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改变(方向、距离)

旋转: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改变(中心、方向、角度)

教后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例如:、、、、、;有两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有三条对称轴的常见图形有;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 (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 (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 (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 (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 (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 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 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 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5、将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美丽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数学知识?(轴对称),今天我们就来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归纳整理 1.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的轴对称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采用了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种几何变换——轴对称。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少先队员剪出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教师:教材第93页第1题中的四个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各有几条对称轴?剪纸的对称轴又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组织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我们学过了哪些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集体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 2.课件展示教材第92页旋转设计图案。 (1)教师:这位少先队员采用了什么方法设计图案?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这是另一种几何变换——旋转。 教师予以板书。 (2)教师:投影出示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议一议,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正方形的旋转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旋转了45°)并集体评议。 通过上面的图形,你知道什么叫旋转吗?(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教案2[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最新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自测卷 姓名: 一、填空。(40%) 1、下面的现象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12%) (1)索道上运行的观光缆车。( ) (2)推拉窗的移动。( ) (3)钟面上的分针。( ) (4)飞机的螺旋桨。( ) (5)工作中的电风扇。( ) (6)拉动抽屉。( ) 2、看右图填空。(12%) (1)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 到“2”; (2)指针从“12”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 顺时针旋转300 到“( )”; (5)指针从“5”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 顺时针旋转( 0)到“12”。 3、先观察右图,再填空。(12%) (1)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 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绕点“O ”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 )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 0 )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 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4、用线连一连绕点“O ”旋转而成的图形。(4%) 旋转1800 旋转900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4%) (1)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4条对称轴。……………………( ) (2)圆不是轴对称图形。……………………………………( ) (3)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变换可以设计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 4)风吹动的小风车是旋转现象。………………………( ) 三、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9%) A O 4 3 2 1 O O O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材解读 一.单元教材解读 图形的变换是在学生在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去情境进行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问题。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学生的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知识。教材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本单元的欣赏设计内容是结合主题图中的图案,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利用图形变换进行设计图案带来的美感。这一内容是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 二.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周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对称和旋转的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三.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4课时练习七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4课时练习七 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课题:练习七课型 :复习课课时:第4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3页练习七。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纸片。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S B、H C、P D、Q 2、下列各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图是一些国家的国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下列图形中:角、线段、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 、正方形 C 、圆 D、长方形 6、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圆 D、半圆 ()()() (三)1、引入课题: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你有什么发现?

小学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氛围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刻苦、认真。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学生性格偏内向,因此在要求学生课堂讨论时学生不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显得不活跃。 3.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课件)。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四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要本着“边操作边感悟”的原则,让学生在经历中体会旋转的三要素(课件),感受图形旋转带来的变换美。具体的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我用课件设计一个图形旋转的过程,并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课件)。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课件)。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强调这一点称为中心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1)

《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 (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5页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教案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1课时轴对称(1)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画、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特征及性质。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重点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师:出示对折后的图形:根据看到的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完整的图是什么吗?(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圆形、一片树叶、一只蝴蝶) 师:把对折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生:让学生试着画出另一半,然后打开验证。 师:(1)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 生: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折痕把左右两边平分,从对折中可以知道两边完全一样。 【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教学例1:出示课本中松树图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虚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由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

{小学数学}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1-[仅供参考]

2021年{某某}小学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资 料 教师: 年级: 日期: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1)、(4)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根据图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 学生了解要复习的内容。 开门见山,明确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课堂交流归纳总结 1.复习位置与方向。 师:位置与方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

(3)完成教材“总复习”的第1题。 ①师:我们知道,在生活实践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面图。为了看图方便.图上的方向一般是如何规定的? ②出示第1题主题图。 ③组织学生观察社区示意图,了解社区示意图上的总体布局。组织学生议一议: a.从小清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到其他场所又该怎样走呢? b.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方向有关的问题?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会看平面图、路线图,能按照路线图找到一个 确切的地点,这不仅仅是掌握了一种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技能,提升了数学素养。 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并在班级内相互交流。 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复习与整理的方法,自己阅读教材,回忆、整理有关面积的知识,并做好笔记,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整理变得有条理,利于学生掌握,便于学生正确地应用。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小结中逐步发现学法、总结学法、善用学法。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教学目标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老师点评)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 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 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 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 4 ,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 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分析:设任转一角度,如图中的虚线部分,?要说明旋转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只要说明S△OEE`=S△ODD`,那么只要说明△OEF′≌△ODD′. 解:面积不变. 理由:设任转一角度,如图所示. 在Rt△ODD′和Rt△OEE′中 ∠ODD′=∠OEE′=90° ∠DOD′=∠EOE′=90°-∠BOE OD=OD ∴△ODD′≌△OEE′ ∴S△ODD`=S△OEE` ∴S四边形OE`BD`=S正方形OEBD=1 4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经典模板 (83)五下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五下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课程

3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

第9单元总复习 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学习内容】 教材第113页第4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理解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学习难点】 学会利用圆的相关公式进行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确定位置与方向 2、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圆的认识。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 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πr2 d)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π( 2 cπ)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π( 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接触了在方格纸上作水平、垂直方向的平移。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 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 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 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 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 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 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 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 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 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 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 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 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 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 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 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评价建议】本单元内容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不仅要安排看图回答问题的内容,而且,也应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事先请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 图形,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对此图形,进行旋转或平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变换的过程。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23.1图形的旋转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旋转、旋转中心及旋转角的概念. 2.理解旋转的对应点概念,学会判定图形旋转后的对应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 难点:对数学中的旋转现象的探索. 教学过程(教学案) 一、情境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会看到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电风扇通电后,电风扇的叶片在飞快地转动.教师多媒体演示图23.1-1和图23.1-2(见教材P59)等.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轴对称、平移有区别吗?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钟表的指针,电风扇的叶片等是物体绕定点转动的. 二、互动新授 1.指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定义. 2.出示P59“思考” (1)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从3时到5时,时针转了60°. (2)教师说明:图23.1-1中,时针在旋转,表盘的中心是旋转中心,旋转角是60°,时针的端点在3时的位置P与在5时的位置P′是对应点. 3.提出问题: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至少要旋转多少度,才能与自身重合? (1)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讨论. (2)教师分析:等边三角形不管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绕着它的中心旋转120°,都可以与自身重合.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的习惯,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有关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都是以原图形中的点、角、线段为基准、寻找旋转后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 导学案 一、学法点津 学生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内容,把旋转与平移、轴对称进行比较学习,并通过练习、交流、总结旋转与平移、轴对称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旋转及其特征的理解. 二、学点归纳总结 1.知识要点总结

第四单元教案 图形的变换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 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 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小朋友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