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

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20

2.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3.3.3评价模型 (64)

3.3.4感知终端 (65)

4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应用系统 (1)

4.1自动监控系统 (1)

4.1.1系统架构 (2)

4.1.2建设内容 (2)

4.1.3系统特色 (4)

4.2GIS一张图系统 (5)

4.2.1GIS系统架构 (6)

4.2.2建设内容 (6)

4.2.3系统特点 (8)

4.3总量减排系统 (8)

4.3.1系统架构 (9)

4.3.2建设内容 (9)

4.3.3系统特点 (10)

4.4移动应用系统 (11)

4.4.1建设内容 (11)

4.4.2系统特点 (13)

4.5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14)

4.5.1系统架构 (15)

4.5.2建设内容 (15)

4.6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16)

4.6.1系统架构 (17)

4.6.2建设内容 (17)

4.7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18)

4.7.1系统架构 (19)

4.7.2建设内容 (20)

4.8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22)

4.8.1平台架构 (23)

4.8.2基础资源服务 (23)

4.8.3信息资源服务 (24)

4.8.4云应用 (24)

5水环境质量 (27)

5.1数据采集 (27)

5.1.1水常规监测 (28)

5.2数据审核 (37)

5.2.1河流断面数据审核 (38)

5.2.2湖库垂线数据审核 (41)

5.2.3地下水数据审核 (42)

5.2.4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42)

5.2.5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43)

5.2.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审核 (43)

5.2.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审核 (44)

5.2.8水自动站监测数据审核 (44)

5.2.9县级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44)

5.2.10县级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44)

5.3数据查询 (45)

5.3.1地表水查询 (45)

5.3.2地下水查询 (48)

5.3.3饮用水查询 (51)

5.4报表分析 (56)

5.4.1水质评价报告 (57)

5.4.2地下水水质查询统计 (68)

5.4.3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 (75)

5.5基础信息 (79)

5.5.1基础信息 (80)

5.5.2代码信息 (89)

5.6GIS专题图 (93)

6空气环境质量 (94)

6.1数据采集 (94)

6.1.1大气监测 (95)

6.2数据审核 (102)

6.2.1气 (103)

6.2.2降水 (107)

6.2.3降尘 (107)

6.2.4硫酸盐化速率 (108)

6.3数据查询 (108)

6.3.1常规监测数据 (109)

6.4报表分析 (112)

6.4.1空气质量分析综合 (112)

6.5基础信息 (123)

6.5.1测点信息 (124)

6.5.2代码信息 (132)

6.6GIS专题图 (136)

7声环境质量 (137)

7.1数据采集 (137)

7.1.1常规数据采集 (137)

7.2数据查询 (141)

7.2.1噪声数据查询 (142)

7.3报表分析 (152)

7.3.1区域环境噪声 (153)

7.3.2功能区噪声 (156)

7.3.3道路交通噪声 (158)

7.4基础信息 (160)

7.4.1测点信息 (161)

7.4.2代码信息 (168)

7.5GIS专题图 (169)

8生态 (170)

8.1报表分析 (170)

8.1.1XXX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状况分市评价结果.. 171

8.1.2XXX省城市耕地面积对比图 (173)

8.1.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变化情况 (173)

8.1.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75

8.1.5全省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生态遥感监测结果 . 176

8.1.6各行政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监测遥感监测结果

177

8.1.7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状况指数变化幅度列表 . 179

8.1.8历年六种土里类型变化图例 (180)

8.1.9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状况按评级划分比例图 . 181

8.1.10XXX省11城市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状况评价结果

181

8.1.11XXX省11城市植被覆盖指数排序状况

182

8.2数据查询 (183)

8.2.1生态数据查询 (183)

8.2.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85

8.3基础信息 (187)

8.4GIS专题图 (188)

9近岸海域 (189)

9.1数据采集 (189)

9.1.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质量 (189)

9.1.2入海河流 (194)

9.1.3直排海 (194)

9.2数据审核 (195)

9.2.1直排海污染源数据审核 (196)

9.2.2入海河流数据审核 (199)

9.2.3海洋浴场数据审核 (199)

9.2.4近岸海域数据审核 (200)

9.3报表分析 (200)

9.3.1入海河流查询统计 (201)

9.3.2直排海污染源查询统计 (207)

9.4基础信息 (212)

9.4.1基础信息 (212)

9.4.2代码信息 (219)

9.5GIS专题图 (223)

10污染源 (224)

10.1基础信息 (224)

10.1.1污染源基础信息管理 (224)

10.1.2污水处理厂基础信息管理 (226)

10.1.3数据同步 (227)

10.2GIS专题图 (227)

11环境统计 (228)

11.1基础信息 (228)

11.1.1工业源基础信息管理 (229)

11.1.2农业源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 (230)

11.1.3农业源各地区农业排放及处理 (231)

11.1.4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及处理 (231)

11.1.5县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 (232)

11.1.6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232)

11.1.7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233)

11.1.8生活垃圾处理厂 (233)

11.1.9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情况 (234)

11.1.10数据同步 (234)

11.2GIS专题图 (235)

12系统管理 (236)

12.1系统管理 (236)

12.1.1权限管理 (237)

12.1.2数据管理 (247)

12.2GIS专题图 (255)

12.2.1地图基本操作 (255)

12.2.2水环境质量 (266)

12.2.3空气环境质量 (269)

12.2.4声环境质量 (271)

12.2.5生态 (276)

12.2.6近岸海域 (279)

12.2.7污染源 (281)

12.2.8环境统计 (285)

1概述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背景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尺子”,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监测项目不断扩展,监测领域不断拓展,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面临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当前已从传统的技术层面全面融合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当中,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要求环境监测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视到预测预警的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转型,为环境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环境监测信息化是保障环境监测能力提高重要手段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以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导对全市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用高科技手段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监测数据的深入的挖掘分析,进而更好地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随着XXX省环境监测中心不断增加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完成了多项环境科研、监测技术规范、环境标准和标准分析方法的课题,环境信息化能力逐步完善,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存在方式多种多样,统一管理应用

14

非常困难,现在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环境监测业务需求。目前亟需构建一个高效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预警系统,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和应用,为各部门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1.2建设目标

环境保护监管监测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3G技术和业务模型技术,以数据为核心,把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智慧模式,让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执法和科学决策更加有效、准确,通过“智在管理、慧在应用”,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管理与服务支持。

15

1.2.1业务协同化

将行政许可审批、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监督管理、环境执法、行政处罚、环境信访、环境监测、固废管理、核与辐射管理、总量管理、生态管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环境应急、环境决策等业务进行协同,打通业务之间的关联,形成协同管理机制。同时将政府的业务工作和企业的自身管理、公众的环保需求进行统一协同,为企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2.2监控一体化

建立全方位立体监控网络,对水污染源、气污染源、放射源、机动车、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保护监管监测等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天地空监控一体化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1.2.3资源共享化

对跨区域、跨行业及跨平台的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和环境风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科学评价,能通过模型和评价体系解决重点城市、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管理问题。

1.2.4决策智能化

随时了解实时的环境质量状况,对某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同时针对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落实限批、停产、关停等环境经

16

济手段。准确核算区域环境资源容载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2.5信息透明化

通过政务外网网站、企业网上办事大厅及环保APP软件等技术手段,构建政府、企业及市民沟通的桥梁。提供面向排污企业、面向社会、面向百姓的环境信息服务,实现从原来单一的信息发布窗口和行政审批窗口到提供数据服务、接受监督、体现互动交流的公众服务平台的转变。

17

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深入智能化全面互连互通采用各种先进的感知设备全面感知环境,包括针对水体各种理化指标和性状的传感器和测量仪表,针对气体中各种有害气体含量的传感器和测量仪表,以及比较成熟的视频监控设备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等,综合运用各种设备和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智能感知。

通过各种网络设备、网络与先进的感知设备进行连接,将感知设备获取的信息实时传输到业务平台,转发给手持设备、电脑和智能化终端等。

感知层获得的数据可用于对应的业务系统,甚至可以作为建模的基础数据,数据管理平台实时收集并分析数据,当数据超限值可实现自动告警,提示环境管理部门或污染源企业及时处理。

2.1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19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新

. .. . .. .. 文档编号:JCXXGKPT-YHSC-00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简介 (4) 2运行环境要求 (4) 3用户登录 (5) 3.1系统登入 (5) 3.2系统登出 (5) 3.3 修改密码 (6) 4数据采集 (7) 4.1企业信息填报 (7) 4.1.1 基础信息录入 (7) 4.1.2 监测信息 (8) 4.1.3 监测方案 (24) 4.1.4 手工监测结果录入 (26) 4.1.5 在线监测结果录入 (30) 4.1.6 监测信息导入 (34) 4.1.7 监测信息导出 (36) 4.1.8 年度报告 (37) 4.1.9 生产情况 (39) 4.2 企业用户信息管理 (40) 4.3 未监测情况查询 (42) 5个人工作台 (44) 5.1信息提醒 (44) 5.1.1站内信息提醒 (44)

5.1.2个人提醒设置 (45) 5.2通知公告管理 (45) 5.2.1通知公告查阅 (45) 5.3数据催报 (46) 5.3.1我的催报 (46) 5.4我的联系人 (47) 5.4.1联系人管理 (47) 5.5我的资料 (49) 5.5.1资料信息管理 (49) 5.6首页 (50) 5.6.1首页 (50) 5.7集合管理 (51) 5.7.1集合类别管理 (51) 5.7.2集合管理 (53) 6排放标准 (55) 6.1标准管理 (55) 6.1.1标准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监测点所属标准 (55) 6.2指标查询 (55) 7自行监测知识库 (56) 7.1标准查询 (56) 7.1.1标准查询 (56) 7.1.2自行监测方法库 (57) 8业务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委托机构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控制与管理系统

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控制与管理系统 用户手册 北京微玛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1年9月27日

目录 第一章今日概览 (3) 1.功能简介 (3) 2.操作说明 (4) 操作1:设备运行状态统计 (4) 操作2:服务状态总计 (4) 操作3:日志 (4) 操作4:系统资源 (4) 第二章终端信息 (5) 1.功能简介 (5) 2.操作说明 (5) 2.1终端信息操作 (5) 操作1:终端信息查询 (5) 操作2:终端信息添加 (5) 操作3:终端信息删除 (6) 操作4:反馈单导入 (6) 2.2传感器操作 (7) 操作1:传感器信息添加 (7) 操作2:传感器信息删除 (7) 第三章终端控制 (7) 1.功能概述 (7) 2.操作说明 (8) 2.1 终端信息查询 (8) 2.2 选择页面操作 (8) 操作1:终端操作命令 (8) 操作2:传感器操作命令 (8) 2.3 手工输入页面操作 (9) 第四章工况查询 (9) 1.功能概述 (9) 2.操作说明 (10) 操作1:状态分析 (10) 操作2:最新数据 (10) 第五章信息监控 (10) 1.功能概述 (10) 2.功能说明 (10) 操作1:数据监控 (11) 操作2:日志监控 (11) 第六章信息查询 (12) 1.功能概述 (12) 2.操作说明 (12) 操作1:数据查询 (12) 操作2:日志查询 (12) 操作3:自记查询 (13)

第七章配置管理 (13) 1. 功能概述 (13) 2. 操作说明 (13) 2.1 服务配置 (14) 操作1:服务自动配置 (14) 操作2:服务手动配置 (14) 2.1 通道配置 (14) 操作1:添加通道 (14) 操作2:删除查询 (14) 第一章今日概览 1.功能简介 为用户提供当日设备运行状况统计、服务状态总计、日志、系统资源等信息的概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 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20 2.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平台

安全监测管理数据平台 第一部分系统简介 一、系统介绍 远程监控系统组态平台可将数据、图像、声音共一个平台集中监控,C/S+B/S 结构,可同时采用RS485技术及LONWORKS技术等多种技术,该组态平台软件可用于机房集中监控、变电站远程监控、楼宇控制、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安全防范监控、智能小区监控管理、智能大厦监控管理、工业控制、远程数据图像声音监控,已在海关、电力、保险、银行、政府机关、工厂、电信及移动等各行业大量使用。 整个监控系统均为模块化结构,组建十分灵活,扩展十分方便。可实现机房设备运行管理的无人值守,极大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设备运行管理水平。二、系统主要特点 ◆系统采用分布集中监控方式,适合多层多级部门建立分布集中管理模式。 ◆报警方式包括屏幕报警、电话语音报警、modem语音报警、短信息及电子邮件. ◆强大的报警处理功能。可区分多级的报警级别,报警事件发生时系统自动按事件级别排 队报警,显示,处理,并将画面切换报警画面。 ◆系统支持各式各样的UPS、空调、电量仪、门禁、消防监控主机等设备直接监控,对新 设备新通讯协议的监控不需编程。 ◆界面:令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参数实时动态显示,界面完全汉化,场地布局,设备照片 或图片直接显示屏幕上,场景逼真,鼠标控制,操作简单。

第二部分服务器操作说明 一、启动运行服务端 A、运行“安装目录:\“:集中监控系统\服务端”目录下的“SERVER.EXE”. B、“开始”-》“程序”-》“集中监控系统”-》“监控服务器”。 C、桌面上点击“集中监控系统服务端”。 以上三种方式均可运行监控系统服务端程序,运行后界面如下: 用户名:登录系统的用户名称。系统默认:admin。 密码:此用户的密码,系统默认为空密码。 二、系统菜单说明 1)日常操作 启动:启动数据采集。 停止:停止数据采集。 退出:退出本系统。 2)系统配置 时间调度设置报警时间段及拨打报警电话、发送报警短信及报警EMAIL的时间调度。

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平台方案

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平台方案 目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它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换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传统工业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 进入发展期,从事工业生产及销售的企业面临着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这种转变趋势日益明显。当前,用户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这就促使企业必须生产出更加多样化的产品。而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减小、同行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等因素都要求企业紧盯市场动态,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成长和蜕变。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产品研发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共享不够及时、准确。同时,通过人工来统计订单、设备等相关信息,耗时较长,效率较低,而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相比于传统的工业模式,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以使企业在进行工业生产时更加符合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对于整个行业实现技术提升、利润增加都十分有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于工业企业生产及销售等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工业产品营销方面,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供针对性推销、定向研发等服务,使产销结构更加合理。在设备远程故障诊断方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预测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提供避免风险的解决方案,降低因设备故障而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同时,利用工业互联网

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方案

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方案

目录 1.行业概述 (3) 2.方案架构 (3) 3.方案优势 (4)

1.行业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互联网行业在大数据技术浪潮中的异军突起,也将为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大数据会催生对IT产品与解决方案更多的需求,将涵盖从硬件、软件到信息服务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通过云交付的模式,将自身对于大数据集的存储、计算与分析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使得数据即服务(Data as a Service)成为影响产业格局的新一代业务模式。” 2.方案架构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从逻辑上分为硬件层、存储层、计算层和其上支持的各种业务模型。其中硬件平台统一为整合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存储服务器,服务器之间通过以太网互相连接。这种不再需要门类繁多的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类型的设计可以大大简化管理和建设的复杂程度。存储层存储上层业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网页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已Key-Value的形式保存在NoSql存储系统中。计算层负责将存储层中管理的数据转化为上层应用所需要的数据集,包括数据存储、关键字快速检索等。业务层则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存储和计算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以资源池的方式呈现,以多租户的形式提供给上层的应用。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逻辑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文件存储(图片、网ParaStor ParaStor 3. 方案优势 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采用ParaStor 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大数据处理平台于一体。该平台可以根据所需资源进行横向扩展,并且可以以插件的形式扩展各种应用的检索系统。同时大数据平台还提供通过分析,不断改进业务水平的能力;也可以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提出预警等。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

文档编号:J C X X G K P T-Y H S C-00 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系统简介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建设是在实现全国重点污染源排放自行监测与监督性监测数据统一采集、处理、评价、统计分析与发布,为落实新环保法要求环保部统一发布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的法定职责提供支撑。 统一污染源监测数据采集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面向全国重点排污单位采集自行监测数据,包括排污单位基础信息、污染源信息、处理设施信息、监测方案、自动监测设备信息、手工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等各类数据;同时,满足各级环保部门录入监督性监测数据的需求。 建立污染源监测业务管理系统,方便监测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各行业排污企业自行监测、监督性监测的开展情况、污染源监测数据信息公开情况,为对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和监督性监测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提供支撑,为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查询与分析子系统,结合“点、线、面”多种分析模式,实现查询的智能、有效和可定制,并将查询和分析结果结合GIS进行综合展现; 建立决策支持子系统,对监测信息进行达标评价分析;并结合专题地图进行展现;此外,实现报告的自定义设计和自动生成,为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建立监测公开平台,规范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和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及时限,满足社会公众对污染源企业排放的环境知情权,推动公众参与监督,为新环保法要求的统一发布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的法定职责提供支撑。 运行环境要求 ●客户端PC建议配置: CPU :奔腾2000Mhz以上 内存:2G 显示器分辨率:1024 × 768以上 硬盘:500G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天空地一体化解决方案)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建 设 方 案 I

目录 第1章前言 (8) 1.1、建设背景 (9) 1.1.1、相关政策 (9) 1.1.2、政策引导:三个说得清 (10) 1.2、环境面临问题 (10) 1.2.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0) 1.2.2、国内面临环境问题 (11) 1.3、智慧环保发展需求 (11) 1.4、建设目标 (12) 1.4.1、业务协同化 (12) 1.4.2、监控一体化 (13) 1.4.3、资源共享化 (13) 1.4.4、决策智能化 (13) 1.4.5、信息透明化 (14) 第2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5) 2.1、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5) 2.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17) 2.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17)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18) 2.3.1.1、领导驾驶舱一张图统一展示 (19) I

2.3.1.2、一张图监测 (20) 2.3.1.3、一张图应急 (23) 2.3.1.4、基于一张图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25) 2.3.2、两个中心 (25) 2.3.2.1、大数据中心 (25) 2.3.2.2、云计算中心 (26) 2.3.3、三个体系 (27) 2.3.3.1、标准和规范体系 (27) 2.3.3.2、安全及运维体系 (27) 2.3.3.3、组织和管理体系 (27) 2.3.4、七大平台 (27) 2.3.4.1、环境政务管理平台 (27) 2.3.4.2、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29) 2.3.4.3、环境监察管理平台 (31) 2.3.4.4、环境风险防控平台 (33) 2.3.4.5、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34) 2.3.4.6、环境监管平台 (36) 2.3.4.7、公众服务平台 (43) 第3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45)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45)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45) II

检验检测数据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检测数据管理平台 使用手册 2016 年04 月05 日

关于本文档 说明:类型一创建(C)、修改(U)、删除(D)、增加(A);

第一章说明 1.1说明一:老用户补充信息 系统更新为注册制前的老用户登录系统后,见如下界面: 录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新口令后点击【提交】按钮,此时用户会接收到短信, 再次登陆系统时,输入该证号及设置的新口令即可登录。 1.2说明二:新用户注册 参看8.6新用户注册章节。 1.3说明三:用户角色切换说明 登录系统后首先需要点击左侧[用户角色切换]页签,然后在右侧勾选自己的角色。此时,勾选[检测机构检测数据填报人员],才能看到食品检验数据。

第二章样品数据入库与审批功能 数据录入和审批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若为总局本级任务完成流程1f 3—4—5— 6 —7—10;若为抽检监测(地方)任务完成流程 1 —2—3—4—5—6—7—8—9—11: 样品采集模块结合抽检终端,完成食品安全抽样任务的部署、下达、采样、接收样品。其中,采样任务执行流程如下,其中任务管理端为PC端,终端为PAD端: (一)任务部署(详见2.2 计划部署): 总局或各省级登录系统,选择总局本级/地方承担采样任务。若选择总局本级,在添加牵头机构计划中选择报送分类、食品分类(食品大类/亚类/次亚类/细类),选择承检机构,填写采样数量进行采样任务的部署。若选择地方承担,在总局部署的基础上安排新任务时选择报送分类、食品分类(食品大类/亚类/次亚类/细类),选择地方省份,填写采样数量进行任务部署。 (二)任务下达(详见2.3 任务下达): 由接到部署任务的承检机构进行任务的下达。在采样概况表中显示未下达的任务,填写新建采样任务单,选择报送分类以及各级别下的计划,选择产品类别、被抽样单位信息、标示生产企业信息、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填写食品安全检验数据报送表,进行任务的下达。 (三)执行采样任务(详见 2.4 采样任务执行, 2.5 抽样任务查看):采样人员使用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移动终端到现场进行样品采集,填报、打印、上传检 验单。 (四)接收样品(详见2.6 接收/拒绝样品):承检机构登录系统选择接收样品或拒收样品,拒收样品需填写原因并上传照片。 在样品米集过程中,可选择GPS言息留存,用以查看抽检人员进行米样任务时的GPS 信息。 以上步骤(任务部署—任务下达—执行采样任务—接收样品)仅在使用移动终端时进 行。若不使用移动终端,请从2.7 填写基本/ 检验数据开始进行。 2.1 抽检终端功能账号设置 抽检终端功能根据人员身份赋予相应权限,本系统中一共分为四个权限:【任务部署】、【任务下达】、【执行采样任务】、【接收样品】。具体设置参见第七章用户管理功能7.3 抽检终端权限设置。 2.2 计划部署 使用总局和地方省局的【任务部署账号】登录系统, 第一步:点击抽检终端下【计划部署】 ; 第二步:选择总局本级/ 地方承担; 如果选择总局本级,第三步:在添加牵头机构计划中,选择报送分类; 第四步:选择食品分类,可以选择食品大类/亚类/ 次亚类/ 细类; 第五步:选择采样机构; 第六步:选择承检机构; 第七步:填写采样数量,单击【创建】。 按此步骤即完成计划部署,部署成功之后在对应的食品类别和检验机构列表中可以显示查看。 如果选择地方承担,第三步:在安排新任务,选择报送分类; 第四步:选择食品分类,可以选择食品大类/亚类/ 次亚类/细类; 第五步:选择地方省份; 第六步:填写采样数量,单击【创建】;第七步:地方带有计划部署权限的人员将总局分配给该省分的任务部署到检验机构。 按此步骤即完成任务安排,成功之后在对应的食品类别和检验机构列表中可以显示查看。 2.3 任务下达 使用总局或地方各省级的【任务下达账号】登录系统, 第一步:点击样品采集下【任务下达】; 第二步:在采样概况表会显示未下达的任务; 第三步:填写【新建采样任务】,选择【报送分类】选择报送分类的级别,以及各级别下的计划;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环境生态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2018版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 环境生态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简介 (1) 1.1.1项目背景 (1) 1.1.2建设目标 (2) 1.1.3建设范围 (3) 1.2手册目的 (3) 2运行环境和配置要求 (3) 3系统通用操作 (5) 3.1系统登录 (5) 3.2系统退出 (6) 4水环境质量 (7) 4.1数据采集 (7) 4.1.1水常规监测 (8) 4.2数据审核 (17) 4.2.1河流断面数据审核 (18) 4.2.2湖库垂线数据审核 (21)

4.2.3地下水数据审核 (21) 4.2.4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22) 4.2.5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22) 4.2.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审核 (23) 4.2.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审核 (23) 4.2.8水自动站监测数据审核 (24) 4.2.9县级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24) 4.2.10县级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24) 4.3数据查询 (24) 4.3.1地表水查询 (25) 4.3.2地下水查询 (28) 4.3.3饮用水查询 (30) 4.4报表分析 (35) 4.4.1水质评价报告 (36) 4.4.2地下水水质查询统计 (47) 4.4.3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 (53) 4.5基础信息 (58)

4.5.1基础信息 (58) 4.5.2代码信息 (67) 4.6GIS专题图 (71) 5空气环境质量 (72) 5.1数据采集 (72) 5.1.1大气监测 (73) 5.2数据审核 (80) 5.2.1气 (80) 5.2.2降水 (84) 5.2.3降尘 (84) 5.2.4硫酸盐化速率 (85) 5.3数据查询 (85) 5.3.1常规监测数据 (86) 5.4报表分析 (89) 5.4.1空气质量分析综合 (89) 5.5基础信息 (99) 5.5.1测点信息 (100)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新

. . 文档编号:JCXXGKPT-YHSC-00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

目录 1系统简介 (4) 2运行环境要求 (4) 3用户登录 (5) 3.1系统登入 (5) 3.2系统登出 (5) 3.3 修改密码 (6) 4数据采集 (6) 4.1企业信息填报 (6) 4.1.1 基础信息录入 (6) 4.1.2 监测信息 (7) 4.1.3 监测方案 (23) 4.1.4 手工监测结果录入 (26) 4.1.5 在线监测结果录入 (30) 4.1.6 监测信息导入 (34) 4.1.7 监测信息导出 (36) 4.1.8 年度报告 (37) 4.1.9 生产情况 (39) 4.2 企业用户信息管理 (40) 4.3 未监测情况查询 (41) 5个人工作台 (42) 5.1信息提醒 (42) 5.1.1站信息提醒 (42) 5.1.2个人提醒设置 (42) 5.2通知公告管理 (43)

5.3数据催报 (44) 5.3.1我的催报 (44) 5.4我的联系人 (45) 5.4.1联系人管理 (45) 5.5我的资料 (47) 5.5.1资料信息管理 (47) 5.6首页 (48) 5.6.1首页 (48) 5.7集合管理 (49) 5.7.1集合类别管理 (49) 5.7.2集合管理 (50) 6排放标准 (52) 6.1标准管理 (52) 6.1.1标准管理 (52) 6.1.2监测点所属标准 (58) 6.2指标查询 (58) 7自行监测知识库 (59) 7.1标准查询 (59) 7.1.1标准查询 (59) 7.1.2自行监测方法库 (60) 8业务管理 (61) 8.1委托机构查询 (61) 9决策支持 (62) 9.1报告管理 (62) 9.1.1报告模板管理 (62)

大数据平台建设

当前,我部门应用系统之间都是独立的,数据没有统一标准、系统也没有相连。这种现状导致,各公司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部门之间工作移交无法电子化。这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无法打通,就无法站在全县的角度去进行政务应用的大数据分析,成为了政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最大阻碍。 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率,节约管理成本,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拉动社会资金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促进公司职能转变,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公司服务效率,使公司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提高公司工作效率。有必要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更好地为公司决策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建成覆盖全县各公司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支撑用户单位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应用大数据分析,业务协作,提供应用集成模板、集中监控管理、远程配置部署等工具,降低跨地域实施难度。电子政务应用中存在大量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作,数据交换平台是县级各部门共享数据,进行全县内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跨部门协作的有效手段。全县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架构,避免各级单位独立建设带来的格式各异、接口混乱、无法重用、难以扩展的局面;施行统一部署、统一监控、统一管理的集中管理模式,总体上降低各级公司部门信息整合的建设、管理、应用的成本。

社会经历了由磁盘、磁带、光盘存储数据,向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数据的发展,后来互联网的兴起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到了今天,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概念逐渐在各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对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平台由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信息安全层、统一管理等构成。数据支撑层必须能够对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进行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全县范围内从不同部门收集到数据运转起来成为流化的资源,为应用支撑层的运转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不同维度的数据资源的接口。在全县数据集中的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同部门对外共享自身内部数据时数据边界控制的问题,从技术和制度上保障这些数据资源得到科学、有效、合规的使用。 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政务云平台。 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云计算平台。以县广电公司的设施为基础,进行云化改造,建立自行管理的云计算资源池,为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需求分析 数据需求 数据分析 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信息采集按获取方式应分为仪器自动在线监测和非在线监测两种采集范畴。以共享方式获取的其他信息获取(包括水文、水资源保护部门负责采集的实时水雨情、水质监测数据),属于信息共享范畴。 信息采集传输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对信息采集和传输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建设,配置适合当地水资源特性的仪器设备。信息采集传输的设备选型与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特征、供电条件和环境安全等因素。 (1)在线监测信息对象 在线监测信息对象包括:水源地、取用水、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以及水功能区水量水质信息。监测规模、监测手段和监测代价的衡量要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设站技术可行性和运行维护便捷性。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和地下水水源地。应按照先列入水利部公布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

地名录的水源地、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后其它饮用水水源地的顺序安排布设。 取用水监测:包括重点取水口水量水质监测。按照先取水环节后排水环节、先集中用水户后分散用水户顺序安排;取水量级考虑先重点用水户后一般用水户、同等取水量级先第二、三产业用水户后第一产业用水户顺序安排;同时兼顾设站条件通盘考虑。 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监测:包括省际、地市际以及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按照先地市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监测后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单元逐级细化、控制能力逐步加强的思路顺序建设。 水功能区监测:按照《XX省水功能区规划》的部署,按照先保护、保留、缓冲、饮用水源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后其余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原则布设。 地下水超采区监测: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按照先禁采区限采区、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先平原区后山丘区的顺序安排布设。 水生态监测: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按照先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后其它区域的顺序安排布设。 社会用水户、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水功能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点的布设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水文观测站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些观测面监测可通过上下游监测点观测数据内插方式满足,有些可通过既有测站增加观测项的方式满足。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V3.0 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20) 2.3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3.3.3评价模型 (64) 3.3.4感知终端 (65)

大数据平台项目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

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平台

1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1.1 需求分析 1.1.1 数据需求 1.1.1.1 数据分析 XX省水资源管理系统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和信息共享。信息采集按获取方式应分为仪器自动在线监测和非在线监测两种采集畴。以共享方式获取的其他信息获取(包括水文、水资源保护部门负责采集的实时水雨情、水质监测数据),属于信息共享畴。 信息采集传输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通过对信息采集和传输基础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建设,配置适合当地水资源特性的仪器设备。信息采集传输的设备选型与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特征、供电条件和环境安全等因素。 (1)在线监测信息对象 在线监测信息对象包括:水源地、取用水、行政边界河流控制断面、地下水超采区以及水功能区水量水质信息。监测规模、监测手段和监测代价的衡量要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设站技术可行性和运行维护便捷性。 水源地监测:包括地表水水源地(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和地下水水源地。应按照先列入水利部公布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后其它饮用水水源地的顺序安排布设。

取用水监测:包括重点取水口水量水质监测。按照先取水环节后排水环节、先集中用水户后分散用水户顺序安排;取水量级考虑先重点用水户后一般用水户、同等取水量级先第二、三产业用水户后第一产业用水户顺序安排;同时兼顾设站条件通盘考虑。 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监测:包括省际、地市际以及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按照先地市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监测后县际边界河流控制断面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单元逐级细化、控制能力逐步加强的思路顺序建设。 水功能区监测:按照《XX省水功能区规划》的部署,按照先保护、保留、缓冲、饮用水源等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后其余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原则布设。 地下水超采区监测:包括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按照先禁采区限采区、后地下水集中开采区、先平原区后山丘区的顺序安排布设。 水生态监测:重点区域和水域水生态监测。按照先水利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后其它区域的顺序安排布设。 社会用水户、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单元出入断面、水功能区、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点的布设应在充分利用既有水文观测站网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有些观测面监测可通过上下游监测点观测数据插方式满足,有些可通过既有测站增加观测项的方式满足。 (2)新设监测点的工作方式 新设水量监测点选用应答/自报兼容的工作方式。按照“无人

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方案详细

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 (项目建议书)

目录 1建设目标 (3) 2建设容 (4) 3功能模块详细描述 (4) 3.1基础数据采集与整合 (4) 3.2基于认知计算的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 (5) 3.3重污染预警与决策支持 (6) 3.4工业园区污染来源解析 (7) 3.5区域异常污染自动监管系统 (8)

1建设目标 本项目将借鉴国际最新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社交,以及空气质量建模和预报溯源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及工业园区污染溯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针对鄂尔多斯市的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而实现业务化运行。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如下: (1)建立空气质量相关信息的360度视图,支撑科学系统的管理决策。对空气质量监测、综合观测、污染源、交通流量、地理信息,以及社会舆情等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形成数据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和高效查询,并提供契合现有业务逻辑的数据关联分析服务。 (2)实现基于认知计算的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基于平台中积累的各类数据,通过关联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布分析、案例分析和知识规则推理等多种手段,使用认知计算技术对环境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产生更大的价值。 (3)构建应对措施的科学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基于高精度分析模型,结合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根据污染控制措施的需求,制作空气污染决策服务产品,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制定有效、经济、低影响的科学应急处理措施。 (4)构建工业园区污染溯源系统。基于高精度预报模型,结合重点污染源排放清单和综合观测数据,提供工业园区之间污染来源

和去向追踪,给出每个园区的每种污染物随时间演化的空间分布和来源比例。 (5)构建区域异常污染自动监管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数据整合起来,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实现未批先建、超标排放等区域异常污染事件的发现和分析,应对环境事件、减少环境危害。把环境数据与其他关键数据结合起来,让新的信息化手段为环境管理提供系统性的支撑,用数据说话,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2建设容 本项目的建设容包括: (1)基础数据采集与整合 (2)基于认知计算的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 (3)重污染预警与决策支持 (4)工业园区污染溯源 (5)区域异常污染自动监管系统 3功能模块详细描述 3.1基础数据采集与整合 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构建环境信息数据库,开发一体化的数据实时采集、数据解析处理、自动质量控制、数据加工、叠置分析、预警识别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一体化的统一加工处理和计算,保障服务于鄂尔多斯市的空气信息原始数据、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和

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 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20) 2.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3.3.3评价模型 (64) 3.3.4感知终端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