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对鼠免疫效能的影响

ICA对鼠免疫效能的影响
ICA对鼠免疫效能的影响

ICA对鼠免疫效能的影响

1试验设计及指标检测

根据预试验结果实行设计。将100只6周龄健康SPF级昆明系小鼠随

机分为2组:对比组50只,灌服生理盐水0.4mL/d;试验组50只,灌服含ICA的生理盐水0.4mL/d,ICA的终浓度为100mg/kg,连续灌服。在试验开始后第0,1,4,7,10,13,16,19天每组分别随机选择5

只小鼠采血。采血后一部分血液马上实行红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的

测定,另一部分血液加入溶血剂后实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血液涂

片采纳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实行T淋巴细胞活性的测定。 2组织学观察

将浸泡于10%甲醛固定液中的小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修整标号,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实行组织学观察,

照相。

3数据处理

应用SPSS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并用t检验实行差异显著

性分析。

结果与分析

1ICA对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1,2)

由表1可见:试验组小鼠在灌服ICA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一直表现

升高趋势,并在试验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

试验结束时(试验后第19天)略有下降,其中在试验后第13天显著高

于对比组(P<0.05),在试验后第7,10,16,19天极显著高于对比

组(P<0.01)。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也一直呈升高趋势,在整个试验期

内都高于对比组,并在试验开始后第16天达到最高值,其中在试验后

第13,16天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

由表2可见:试验组小鼠在灌服ICA后,血红蛋白浓度在试验初期变

化并不明显,直到试验后第16天才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在试

验后第19天极显著高于对比组(P<0.01)。ANAE+T淋巴细胞的认定以淋巴细胞中有红色颗粒为指示指标(见164页彩图1A),经统计后发现,ANAE+T淋巴细胞比率与对比组相比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于试验后

第4天达到最高值,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后略有

下降,但显著高于对比组水平(P<0.05),并直至试验结束。

2ICA对小鼠免疫器官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组织学观察发现,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对比组小鼠淋巴结的被膜完整,结构清楚,皮质区可见较多淋巴小结和淋巴窦,髓质区的髓索和髓窦

清楚完整,淋巴窦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胸腺中可见散在的大

量胸腺小体,皮质部可见各种分化水准的淋巴细胞,髓质部淋巴细胞

少而稀疏;脾脏被膜完整,脾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较多,脾小梁和脾

小体结构清楚(见164页彩图1B),并可见到较多的血窦。试验组小鼠

的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与对比组相比无明显眼观差

异(见164页彩图1C)。

讨论

ICA作为传统补益类中药淫羊藿黄酮类提取物,其免疫功能已被研究

证实。赵连梅等[6]通过灌服方法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小鼠给

予ICA。结果发现,ICA能极显著提升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使脾

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和增殖反应提升,促动小鼠脾自然杀伤和细胞毒

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脾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的产生,并增加脾脏CD4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比率,表

现为明显的逆转化疗小鼠免疫抑制状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ICA对机

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激活T淋巴细胞。

汪海东等[7]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脾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利用电泳迁移率(EMSA)技术检测了细胞NF-κB的活性,并利用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了细胞P65蛋白的表达水平,认为ICA可经

NF-κB信号通路提升NF-κB的活性和诱导P65蛋白的高表达,进而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过度凋亡,延缓动物免疫衰老。而本试验的结果

也表明,小鼠灌服ICA后可明显提升其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并可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这个结果与赵连梅等[8]的结论相同。同时本试验也发现,ICA引起外周血ANAE+T淋巴细胞比率的增加要早

于对机体淋巴细胞数量的提升,这表明ICA在体内首先发挥激活T淋

巴细胞的功能,并继而表现为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免疫细胞,但本试

验对小鼠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观察发现,ICA对机体免疫器官的作用并不明显,免疫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并未见眼观变化,这个结论与王洪武

等[5]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产生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试验检测

方法的不同。

灌服ICA可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但对机体免疫组织结构的影响不

显著,可见ICA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是以刺激、激活机体内原有免

疫细胞为主的,此种作用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ICA对鼠免疫效能的影响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图解 庄瑜制作 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8851385.html,/

制作前准备 1.器械:动物呼吸机,开胸制作心梗模型,维持呼吸至关重要。虽然据说某些牛人可以不用呼吸机,但是我想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必然要用;况且需要看此说明的人应该没有牛到这个程度。当然,如果你经费异常充足,不在乎死亡成千上万的大鼠也可以。 显微器械,最主要的是针持,大鼠胸腔、心脏均很小,常规器械无法进入胸腔缝扎。其他手术器械以眼科器械为主。 2.动物:应选择成年健康大鼠,耐受性较好。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只动物,包括死亡的大鼠。许多人都知道制作大鼠模型需要多练习,但是练习不是买一大批大鼠,不停地缝扎,然后不停地扔掉死的大鼠;当然,制作心梗模型死亡一些大鼠是很正常的事情。练习的前提是对大鼠解剖及操作过程的熟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找一份大鼠的解剖图谱,熟悉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同时研究实验流程,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大鼠死亡后,不要急着扔掉,利用它练习每一个你不熟悉的操作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3.实验者:实验者必须具有一种平和的、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制作模型需要时间,尤其是早期,需要耐心、仔细的摸索;必须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地研究。最熟练的制作者做一只大鼠模型也需要30到40分钟的时间,加上准备及扫尾的时间,制作十只模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你废寝忘食多用用功也可能做到15只左右,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必然的,你能坚持多久?不熟练的话,一只就要两、三个小时;同时还要看着大鼠在你的手中死亡,这是很揪心的事情。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难耐寂寞者不适合做此实验。 本人系气管切开插管,缝扎LAD制作模型。亦有人经口插管,液氮冷冻制作模型;不在本人讨论范围之内,哪位有经验的话可以传上来,一起讨论。最后祝各位早日成功!!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 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 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 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 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 -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 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 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 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 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 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

-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 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 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 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 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 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 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 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 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 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 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 胃。

补硒补出强大免疫力硒的作用大

吃出强大免疫力 每到换季时都免不了被感冒病毒袭击,咳嗽不断、鼻涕连连,看着别人裙角飞扬,而自己只有眼馋的份儿,早早就把羽绒服裹在了身上。其实这都是免疫力低下惹的祸,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藏在你的餐桌上。最新医学研究表明,饮食脂肪含量高,会大大削弱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却能使之重新强大起来。所以,健康来自你的胃,赶快给免疫系统补充养分吧。 你的免疫系统被脂肪打败了? 对肌体的抵抗力来说,脂肪是最大的杀手之一。即使你的体重从未超重,但如果你能从饮食中节制脂肪的摄入,就能为增强肌体对病菌的抵抗力作出贡献。美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凡体重正常的人,不论男女,只需让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从占总能量的32%降低至23%,身体中专职捕杀病菌的细胞的战斗力就能翻一番。 以一个成年女性为例,如果她每天需要消耗2000大卡,那么按照脂肪提供总能量的23%来换算,她每天只需要摄入51克脂肪。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的脂肪高达85.5克,而且单是从烹调油中摄入的脂肪就有44克之多。 维生素&矿物质——免疫系统最好这一口 我们的免疫系统昼夜处于备战状态中,它无时无刻不与病毒和细菌的袭击作斗争。但只有当我们给予免疫系统所必需的“弹药”——维生素和矿物质时,它才能出色地履行其职责。 维生素C——增强对感冒的抵抗力 维生素C是血管的保护者,能增强人体对感冒的抵抗力。虽然即使是大剂量也不能阻止感冒的发生,但维生素C的确能使感冒不产生严重的后果。科学家还发现,某些防卫细胞具有储藏较多维生素C的能力,它能闪电般地对传染和发炎做出反应。要想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每天吃1个猕猴桃、80克辣椒、160克草莓或者1个橙子就可以了。 维生素E——自由基的可靠杀手 维生素E能使我们免疫防御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发挥积极作用。吞噬细胞被誉为人体垃圾清道夫,凡不适合人体的东西,均被它吸收。如果它得到更充足的维生素E支持,其作用会更灵敏和积极。大杏仁、核桃、鸡蛋和芝麻都是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每天吃约23颗大杏仁就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维生素E的一半。能服用硒维康更能有效的补足维生素E。 维生素B6——能组成细菌或病毒抗体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1.接种剂量一定剂量范围内,免疫力产生和接种剂量成正比,即:疫苗接种剂量越大,产生的免疫应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但接种剂量不能任意增减,应按生物制品规定进行。剂量过大过小均可造成免疫耐受性,影响免疫效果,剂量过大还容易出现接种反应。 2.接种次数活疫苗在体内得到繁殖,产生较好免疫效果,故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死疫苗、灭活疫苗及类毒素注人人体后不能繁殖,且反应迅速、消失快,如不进行多次注射,常常达不到免疫效果。需强化l~2次才能产生较好免疫力。 3.接种间隔时间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间的间隔。前者的时间长短根据预防接种制剂的性质、产生免疫反应的快慢、注射后机体吸收快慢而定。我国目前规定:不加吸附的疫苗,最低限度间隔7~10天注射一次;类毒素或吸附制剂,间隔4~8周。若免疫计划安排有困难,应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加强免疫间隔需根据体内抗体消失的快慢而定。按时进行加强免疫,能很快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增强免疫效果。 4.免疫途径每种生物制品均有最适宜的途径。如小儿麻痹糖

丸口服效果最好、最方便,麻疹疫苗、白百破二联疫苗则以皮下注射效果最好。应根据疫苗的免疫机理,选择最适宜的接种途径。 5.年龄新生儿期开始合成抗体,可成功接种卡介苗。母体特异性IgG一般持续到生后6个月,故8个月后才需接种麻疹疫苗,否则干扰抗体形成,影响免疫效果。 6.冷链系统管理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方法制成。大部分为是蛋白质,或由脂类、多糖和蛋白质合成复合物,有的还是活微生物,一般均怕热、怕光,需要冷藏。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均在适当的冷藏条件下进行,需要的多环节链式贮存、运输设备称为冷链。冷链设备的短缺或管理不善会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因此出现接种反应。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录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生化指标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克/升,新生儿~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岁~克/升,6~12岁~克/升,12~16岁~克/升,成人~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 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单位:毫克/升(mg/L)。 EIA法:成人为~毫克/升。

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subtotal nephroectom y .Rats wer e randomized as three gr oups :Sham group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group and treat -ment group .1,25(OH )2D 3was administrated by i .p .injection of 25pmol calcitriol once daily for ten days .After 31days ,ordinar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aR mRNA in all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by semi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1)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reatinine (SCr ),PTH in CR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ha m gr oup (69.30±11.20vs 21.15±8.20μmol L ,P <0.05;256±72vs 41±7pg mL ,P <0.05),PTH level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RF group (112±47vs 256±72pg mL ,P <0.05).(2)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PCaR mR NA between CRF group and sham group (1.100±0.153vs 1.074±0.119),and so did it between CRF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1.131±0.108vs 1.074±0.119).In this model ,2°HPT developed without change of expression of PCa mR NA .The treat -ment of 1,25(OH )2D 3in the 2°HPT induced by subtotal nephroectom y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PCaR mRNA . Key words :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rathyroid gland calciu m -sensing receptor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收稿日期:2000-11-06 修回日期:2001-04-25 文章编号:1001-6325(2001)05-0451-02 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袁义强,乔 鹏,章 茜,王书春,张 朝,王雨若 (河南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 Q428;R392 文献标识码:A 已有实验证明,睡眠剥夺或缺失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Brown [1]曾发现睡眠剥夺能使小鼠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减弱,IL -1或胞壁肽可对抗这一改变。相继的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睡眠[2]。睡眠是否与免疫有关,本文拟通过对睡眠剥夺大鼠T 细胞和B 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来探讨睡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药品:刀豆蛋白A (Con A ),北京中山生物公 司;脂多糖(LPS ),Sigma 产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瑞士FLUKA 产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日本产品;二甲基甲酰胺(DMF ),上海试剂一厂;绵羊红细胞(SRB C )及豚鼠血清,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酶联免疫检测仪,DG -3022型,华东电子管厂。 1.2 动物及分组:雄性SD 大鼠(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94只,体重200~263g 。实验分2部分:部分睡眠剥夺和持续性睡眠剥夺。每部分实验又分2阶段进行。部分睡眠剥夺的第一阶段(观察脾细胞增殖反应及脾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用鼠22只,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 只;第二阶段(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免疫器官的变化)动物22只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只。持续睡眠剥夺的观察指标同上,第一阶段用鼠26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3只;第二阶段24只,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只。1.3 动物模型的建立:参照Rechtschaffen 睡眠剥夺法加以改良。持续睡眠剥夺为剥夺24h 睡眠,连续4d 。部分睡眠剥夺为剥夺12h 睡眠,连续4d 。 1.4 Con A 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3]:用20%SRBC 致敏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继之对实验组大鼠剥夺睡眠,4d 后将两组动物同时处死,无菌操作快速取出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 2.5×106cell mL 。96孔培养板每孔加细胞悬液0.1mL ,并加10mg L Con A 0.1mL 。37℃,5%CO 2培养箱中孵育66h 后,取出培养板,加5g L 的MTT 溶液10μL ,继续培养4h 后再次取出,从每孔中吸掉上清液0.1mL ,另加入0.1mL 的20%SDS ~50%D MF ,充分振动30min ,最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其OD 值,检测波长570nm ,参考波长630nm ,以检测波长测出的OD 值减去参考波长测出的OD 值,这个OD 的差值来反应细胞的活性及其增殖能力。1.5 LPS 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3]:按上述方法制备脾细胞悬

补硒十大功效

补硒十大功效 1.提高人体免疫力;2、抗氧化、延缓衰老;3、保护修复细胞;4、参与糖尿病的治疗;5、防癌抗癌6.保护眼睛;7、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8、防治心脑血管疾病;9、解毒、防毒、抗污染;10、保护肝脏。 硒的营养元素 由于硒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起着平衡氧化还原氛围的作用,研究证明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作用,在国际上硒对于免疫力影响和癌症预防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硒可作为动物饲料微量添加剂,也在植物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提高农副产品含硒量。硒已被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而中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中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这也是国际学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中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使得位于秦巴山深处的安康,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属于中国罕见富硒区。在这一纬度带上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硒谷。在这一区域生长的植被,含有充足的硒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缺硒的需求。据地质学家考证:中国72%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粮食等天然食物硒含量较低;华北、东北、西北等大中城市都属于缺硒地区,中国二十二个省市的广大地区,约七亿人生活在低缺硒地区。科学家测定:有些疾病,特别是肿瘤、高血压、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老年性便秘都与缺硒有关。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人体缺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象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特别注意抓老年人的补硒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各种舆论媒体应当向居民普及宣传有关硒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使居民提高对如何防止缺硒的认识;二是着手开发与生产高硒产品,加大力度推广富硒产品”。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为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缺硒会直接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临床医学证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据专家考证,人需要终生补硒。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实践,都说明了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硒,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降低祛病能力。人应该像每天必须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硒。因此,补硒已经成为我们追寻健康的一种潮流,也是势在必行的健康使命。补硒的方法1.人工补硒:摄取人工添加的各类补硒产品主要分为无机硒和硒麦芽两类,无机硒主要为亚硒酸钠,国外多用于饲料使用,有很大的毒素,以及处于技术淘汰的边缘。硒麦芽是以小麦作为硒转化的活性载体,通过发芽过程的吸收转化作用,使硒富集在麦芽所含的氨基酸、蛋白质等分子上,从而获得的一种富含天然有机硒的生物制品。与亚硒酸钠等无机硒相比,硒麦芽具有食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吸收利用率高、营养价值高(如高水平的维生素,高质量的蛋白等)等优点。在其所含的硒麦芽成分补硒更安全和有效,没有副作用也利于吸收。是理想补硒的首选。国内硒麦芽保健品的我知道的就只有体恒健硒维康2、自然补硒:食取野生、天然的硒含量高的自然生长的食品等,补充的为有机硒,相对于无机硒其毒性有所降低,但也需要按照规定的摄取量科学补硒。自然生成的硒食品比无机硒更健康。采用自然补硒的方法,比摄取无机硒更益于身体健康。补硒十大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查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010-09-24 15:32:56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升,2~6岁230~1 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临床意义】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某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不可逆转坏死而形成的病理过程。90%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在中国,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名患者,现存至少200万名患者。 为了更好地筛选有效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并研究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实验人员常以大鼠、兔和实验用小型猪来建立标准化的心肌梗塞模型。相对于其他动物,大鼠有许多优势: 1.大鼠的品系纯正,组内差异较少; 2.大鼠饲养成本低,造模前后管理较容易; 3.大鼠的冠脉系统侧支循环比较少,结扎后易出现一个比较固定的缺血区,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造模的成功率; 4.大鼠心肌梗塞模型手术较小,单人就能操作。 下面我们将就较常见的几种大鼠心梗造模方法来进行一一详细介绍。 a.传统冠状动脉结扎法 冠状动脉结扎是最常选用的大鼠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大鼠用氯氨酮麻醉后接上小动物呼吸机,经左侧第4肋间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打开胸腔并剪开心包膜,挤压出心脏,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分支的起点处约1~2mm),用Ⅱ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

图,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示心肌梗塞造模成功。然后迅速将心脏放回胸腔,随即缝合胸腔及皮肤。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手术动物相同,术后给予庆大霉素局部处理。 b.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 除冠状动脉结扎法之外,药物注射法也常用于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将大鼠用1%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麻醉,直接按5mg/kg 体重,皮下注射4%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模,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天,可造成心梗、心衰、冠状动脉痉挛。一般在注射后4-8周发病。 c.反复冷冻法 沿大鼠胸骨左缘前外侧第4肋间进入胸腔打开,充分暴露心脏,用浸过液氮的直径6mm铜棒充分接触左室游离壁,持续时间5s/次,随即闭合胸腔,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按分组情况再次原位反复共3、5次或8次进行心肌冷冻损伤。 这三种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对这三种方法所建立疾病类型、手术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仪器要求、术后死亡率及造模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对比总结了这三种造模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三种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对比 模型类型造模类型实验技能要求仪器要求死亡率造模稳定性 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急性心梗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高 冷冻法急性心梗较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低 药物注射法慢性心梗低无要求低较高从上表可见,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与冷冻法类似,均会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概要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

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位置:从幽门发出向右后行,再折向前终于右侧。可分为降支(向右后行)、横支(水平部)、升支(向前行),它们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包围着部分胰腺。

硒对人的影响

硒的作用 硒的元素符号是“Se”,是1817年瑞典学家在检验制硫酸剩下的残渣中所发现的,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4,原子量为78.96。硒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000009%(一亿分之九).很难找到独立的硒矿,属于一种稀散元素。它在地球表面的含量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缺乏.有的地方丰富。 人体内的硒也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肾、肝、睾丸及附睾丸中浓度很高,胰腺、垂体及毛发的浓度也较高,肺、肌肉、骨骼和血液相对较低,其中心肌硒浓度高于骨骼肌,脂肪组织浓度最低。硒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和组织中,有报道说,人体内共含硒仅14—21克。 虽然在1817年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硒,但人们对硒是很不了解的,只是在19世纪60年代偶尔报道一些高硒牧草能使牲畜中毒,因而只看到了硒有毒性的一面。整整140年的漫长岁月里,没有人把硒与人体健康联系在一起。 直到1957年5月17日,Schwarz发现硒具有动物营养作用,这才拉开了硒与动物健康有关的序幕,使人们对硒的认识有了戏剧性的深刻变化。 1971年Rotruck确证了硒是遍布动物肌体的谷全甘肤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 1980中国科学医学院杨光坅教搜在第二界硒国际会议上报告了《硒缺乏和克山病发病的关系》,这是首次向全世界宜布硒缺乏可能引起人类疾病。 于是,二十多年来,围绕着硒与人体健康开展了广泛的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到基础研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观察,终于认识到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应该象每天必需摄取淀粉、蛋白质或维生素一样也必需每天摄取适量的硒。 从认识硒能防治肝坏死,深入到血硒水平越低肝病越重,硒能防治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等。 从认识硒能防治克山病,深入认识到硒能保护心肌,呵护血管,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等等。 从认识缺硒能使胰腺萎缩,深入认识到硒能保障消化吸收,能保护胰岛、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等。 从发现低硒致癌,深入到硒能解除致癌物的毒性,阻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并令其向正常化方向转化等等。 从认识硒是谷眺甘肤过氧七物酶的活性成分,深入到人体有几十种含硒酶和硒蛋白,在人体中处处全面行使杭氧化作用,系统维护免疫功能,解除种种有害物质的毒性,捍卫着人体健康。 硒的作用是如此璀璨,硒的功效是如此琳琅满目,让我们随着硒元素,用各种显微镜(光学的、电子的)、用斑点印迹法分析技术、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用细胞培养、用DNA测定等等现代科技去看看细胞、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细胞器的膜、膜上的分子、分子里的基因…这些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来看硒是怎样捍卫人体健康的。 肝病越严重,血硒含量越低 医学家们在肝病的研究中发现:越是病情严重,血液中的硒水平越低。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直至肝癌患者的血硒水平几乎依次下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王志新,1994;黄培新,1996)。不断证明良性肝病患者血硒较低肝癌患者血硒更低。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客观现实,医学工作者开展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不断发现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肝细胞本身有直接损害作用,从而需要更多的硒来保护肝细胞膜结构及其功能的完整性,否则肝硒及血硒含量会持续下降,疾病也就不断恶化。

影响动物用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影响动物用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灭活疫苗,是将一些病毒或细菌等病原,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原失去感染动物机体的能力,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再加入一些特定的佐剂制成的。 一、是灭活疫苗本身存在的问题 1、抗原含量不够;灭活疫苗抗原含量的高低有时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2、佐剂优劣不同,也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灭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加上一些佐剂,目的主要有缓释、增强抗原免疫原性、减少免疫应激等作用,佐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疫苗抗原产生抗体水平。 3、疫苗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环境不当会造成疫苗效果的改变。 灭活疫苗一般建议储存在2-8℃左右环境,长时间高温或者在低温条件下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如果在低温条件下,家禽灭活疫苗(油乳剂)会产生冻结,解冻后疫苗油水分层,这个时候疫苗已经失效,不能持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效果减弱。 二、在实际免疫操作中,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动物机体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 疫苗接种到动物上,需要抗原刺激动物本身的免疫器官,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从而最终产生抗体,但动物机体如果本身存在一些疾病或者免疫功能障碍,如免疫抑制病时,疫苗接种后,动物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弱甚至产生不了免疫应答,这时接种的疫苗很多情况下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 2、接种途径也会对疫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 一般灭活疫苗大多靠注射接种,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不同部位注射,产生的效果也有差异。因此疫苗接种需按疫苗规定的接种途径接种免疫。 3、接种操作方式对疫苗效果造成影响 家禽用油苗静置时间过久的话会出现疫苗中抗原不均匀现象,因此需在注射过程中经常摇晃疫苗,使抗原混合均匀,如果不摇晃有可能接种到每个动物个体抗原量不同,造成疫苗效果不好,均匀度差的现象。 4、接种前后饲养管理对疫苗效果影响很大。 饲养管理好坏,对灭活疫苗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动物生活的环境是否舒适会对动物机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好的环境,动物机体健康,免疫器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反之则免疫器官受损,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外周血淋巴细胞根据生物学功能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分为3个群: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和NK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CD3-CD16+和/或CD56+】。T细胞又分为辅助T细胞(CD3+CD4+)和抑制T细胞(CD3+CD8+)。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是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总体反应机体当前的免疫免疫功能、状态和平衡水平,并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检测预后有重要意义。T淋巴细胞百分率或计数绝对值可用于区别和监测某些免疫缺陷病 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辅助T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患者。抑制T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艾滋病初期、慢性活动性肝炎、肿瘤及病毒感染等。抑制T细胞百分率在一些免疫性疾病表现出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在许多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中升高(如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SCID,AIDS)。 CD4+/CD8+>2.5 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CD4+/CD8+ 在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都有异常,其特征是患者体内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而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说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患者对识别和杀伤突变细胞的能力下降,形成了肿瘤的生长转移。骨髓造血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障碍也与T细胞亚群异常有关。如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粒细胞减少症中,患者的外周血CD4+细胞数减少,CD8+细胞数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 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 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

硒元素的重要性

硒元素的重要性 富硒农产品即含有丰富硒元素的农产品 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Se,一种非金属。可以用作光敏材料、电解锰行业催化剂、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 硒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氢过氧化物或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或各种醇类,消除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损伤;硒参与构成碘化甲状腺胺酸脱碘酶。硒因此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原称“抗癌之王”)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具有预防癌症作用,是人体微量元素的“防癌之王”。 美国亚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13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硒200 μg,癌症死亡率下降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37%,其中肺癌下降46%,肠癌下降58%,前列腺癌下降63%。 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示:"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和"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作用"。 在我国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已被写入化学教课书(九年级下册96页)以及高等院校医药教材(微量元素与健康262页),"硒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其DNA RNA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癌基因的转录,干扰致癌物质的代谢"。 硒的作用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也认识到硒具有预防癌症作用,是人体微量元素的“防癌之王”。 美国亚利圣那大学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13年对照试验。结果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几点因素

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我主要与大家探讨以下几点。 1:疾病方面的因素: 大家知道,机体内细胞在健康状态下,有对外来物质自我鉴别的能力,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后,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进入识别阶段,机体细胞正常进入免疫应答状态,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当机体感染疾病或正在发生某些病毒性疾病时,就会造成机体细胞的这种正常自我识别发生紊乱,病毒感染机体时可对宿主组织或器官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从而致病,但也可能并无组织器官损伤,而致病理变化或易发生继发感染。 当机体的这种自我识别保护能力被干扰后,病毒或细菌便会趁机定值而引起组织器官病变例如:马立克病毒与鸡痘病毒,所以也就直接造成了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链条的破坏。 当机体感染球虫时,球虫会破坏肠道黏膜及淋巴样组织,造成肠道弥漫性出血直接造成机体造血器官功能紊乱,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T细胞及B细胞相应减少,传染性贫血等疾病也会造成这样的免疫细胞的减少。 所以在机体完全健康时免疫抗原,是机体获取良好免疫应答的基础保证。 2:营养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在相应的日龄阶段体重不达标,例如:鸡群的密度,发生过疾病等等,这样会使一部分鸡处于非健康状态,一些特

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活化性降低。下面主要介绍几种营养物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蛋白质与能量营养不良时可导致某些组织萎缩,黏膜分泌减少,造成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过量的氨基酸会造成抑制抗体的合成,,不合理的额外添加氨基酸对免疫效果是非常不利的。维生素A对维持上皮和黏膜表面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对合成抗体作用很大,对鸡的早期法氏囊免疫器官具有保健作用。 维生素E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形成,巨噬细胞不仅有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它还具有对抗原递呈,传导,内化抗原加工等作用,对注射免疫部位引起的炎症,可配合抗菌素治疗,从而起到快速恢复炎症的作用。 维生素C不仅具有抗应激及抗感染等作用,还有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特殊作用。 所以说机体获取合理的营养,机体各项生理指标达到健康标准,是保证免疫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3:免疫增效剂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大家知道,某些抗原需要经过多次免疫才能刺激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理想的抗体产生,一些免疫增效剂类药物在此时便起到了诱导与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这些药物要严格按照疗程才会具有诱导与激活免疫系统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在免疫抗原接种的前2天与后2-3天内都要使用。有的人只使用1天或一次是完全没有效果的(增效剂与疫苗保护剂一定要分清,脱脂奶粉是疫苗保护剂,左旋咪唑等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免疫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目录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及临床意义 生化指标 1、免疫球蛋白G(IgG) 单位:克/升(g/L)。 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克/升,新生儿~克/升,1~6个月~克/升,6个月~岁~克/升,6~12岁~克/升,12~16岁~克/升,成人~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2、免疫球蛋白A(IgA)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2~6岁230~1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 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3、免疫球蛋白M(IgM) 单位:毫克/升(mg/L)。 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单位:毫克/升(mg/L)。 参考值: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硒对人体的重要性

硒的十大生物学功能 1、提高人体免疫。 硒能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异物及体内病变的识别能力,提高免疫系统细胞吞噬、杀菌的能力,提高免疫系统细胞增殖、抗体合成的水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抗氧化、延缓衰老。 硒的抗氧化效力不仅比维生素E高500倍,而且硒能激活人体自身抗氧化系统中的重要物质,控制和解消氧化损伤,从而防止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补硒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均是较为有益的,硒有“心脏的守护神”的美誉。 4、保护肝脏。 硒能防治肝炎、预防脂肪肝等,亦是营养性肝坏死的主要保护因子;适量补硒可以起到加速酒精分解代谢,进而保护肝脏,硒是嗜酒者的“保护神”(据临床调查显示,硒对人体的作用,最初就是从证实硒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而发现的)。 5、保护、修复细胞。 硒在整个细胞质中对机体代谢活动产生的抗氧化物,发挥消解和还原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免受氧化物的损害。保护了细胞,就保护了人体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 6、防癌、抗癌。 硒能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能抑制多种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是癌细胞的杀伤剂。 7、解毒、防毒、抗污染。 硒属于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在人体内可与带正电荷的有害金属离子相结合,并最终把有害金属离子排除体外,亦可减轻化学致癌物、农药和间接致癌物的毒副作用,是“天然解毒剂”。

8、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硒能保护血液中的红细胞,避免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化,继而把充足的氧供给机体每一个细胞,使每一个细胞都能维持正常功能。 9、参与糖尿病的治疗。 缺硒可引起一些胰岛细胞合成及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原发性损害,补硒不仅可保护胰岛素功能,而且还可以抑制氧化和非酶糖化,这对糖尿病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 10、保护眼睛。 补硒能及时清除晶状体中的脂质过氧化物,这对眼疾的防治均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