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通信系统第16章

第16章局域网与城域网

16.1 概述

16.2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6.3 以太网

16.4 高速以太网

16.5 无线局域网 

16.6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6.7 城域网

16.1 概述

16.1.1 局域网的定义及特性 

从局域网的定义可以引出它的三个属性: 

(1) 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从协议层次的观点看,它包含着下三层的功能,将连接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加上高层次协议和网络软件组成为计算机网络,我们称其为计算机局域网。

(2) 这里指的数据通信设备是广义的,包括计算机终端和

各种外围设备等。

(3) 这里指的小区域可以是一个建筑物内、一个校园或者大至几十千米直径的一个区域。局域网的典型特性如下:高数据速率(4~1000 Mb/s),短距离(0.1~25 km),低误码率(10-8~10-11)。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以下三个方面:用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这三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利用率以及网络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它对网络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多年研究,人们提出了许多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但是,目前普遍采用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令牌总线(Token Bus)方法; 

·令牌环(Token Ring)方法。

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通信信道等。早期应用最多的是同轴电缆。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双绞线和光纤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能在数据传输速率为100 Mb/s、1 Gb/s的高速局域网中使用双绞线,在远距离传输中使用光纤,在有移动点的局域网中采用无线信道的趋势已越来越规范化。 

局域网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生产过程实时控制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医疗管理系统、金融管理系统、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等场合。目前,局域网大都采用基带传输,仅能提供单一的数据传输服务。而宽带局域网既可以传输数据信息,又可以传输话音和图像等信息,能提供综合服务,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6.1.2 IEEE 802标准 

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局域网标准委员会,简称IEEE 802委员会,专门从事局域网标准化研究工作,1985年颁布了一系列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标准,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不断制定新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这些标准已被ANSI和ISO修改采纳(ISO 8802),参见图16.1。

图16.1 IEEE 802系列标准

物理层

802.3CSAM/CD 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802.4令牌总线802.5

令牌

环网802.9语音数据综合

局域网

802.11无 线局域网802.12需求优先802.13CTV -MAN (未使用)802.14电缆调制解调802.15无 线个人网802.6城域网MAN 802.16宽带无线访问802.17RPR 数 据链路层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 802.1体系结构、网络互连

802.10

可互操作的局域网的安全

IEEE 802

OSI RM

802.7宽带技术802.8光纤技术

(1) IEEE 802.1: 概述、体系结构(802.1A)、寻址、网间互连和网络管理(802.1B)的指导文件。 

(2) IEEE 802.2: 逻辑链路控制(LLC)。 

(3) IEEE 802.3: CSMA/CD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802.3是一组协议的集合,该协议的每一种实现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名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代表传输速率的数字,以兆比特每秒(Mb/s)为单位;第二部分Base表示基带信号,用Broad表示宽带信号;第三部分表示大概的有效距离或一种特定的含义。IEEE 802.3标准系列如图16.2所示。

图16.2 IEEE 802.3标准系列

10Base -2

(细同轴电缆)10Base -5(粗同轴电缆)10Base -T (UTP 双绞线)10Base -F (光缆)10Base -36(宽带同轴电缆)

802.3MAC

MAC 层物理层

(4) IEEE 802.4:令牌总线(Token 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5) IEEE 802.5: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6) IEEE 802.6:城域网(MAN,或称市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7) IEEE 802.7:宽带传输标准。 

(8) IEEE 802.8:光纤网标准(FDDI)。 

(9) IEEE 802.9:综合话音/数据(V/D)局域网标准接口。

(10) IEEE 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性规范。 

(11)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WLAN(采用扩频技术)。 

(12)IEEE 802.12:100 VG-Any LAN(即100Base-VG)。 

(13) IEEE 802.14:利用CATV宽带通信标准。 

(14) IEEE 802.15:无线个人网(WPAN)标准(代表技术是蓝牙Blue tooth)。 

(15) IEEE 802.16:宽带无线访问标准。其中包括IEEE 802.16.1: 10~66 GHz空中接口;IEEE 802.16.2: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共存;IEEE 802.16.3: 2~11 GHz许可频率的空中接口。

(16) 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协议(RPR,Resilient Packet Rings)。 

另外,目前还出现了如下一系列规范: 

·IEEE 802.3ac:虚拟局域网VLAN(1998)。 

·IEEE 802.3ab: 1000Base-T物理参数和规范(1999)。

·IEEE 802.3ad:多重链接分段的聚合协议(2000)。 

·IEEE 802.3u:100 Mb/s快速以太网。 

·IEEE 802.1q:虚拟桥接以太网(1998)。

16.1.3 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参考模型

图16.3 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参考模型

物理层MAC PSAP LLC MSAP OSI RM

12

3

4

5

6

7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间互连NSAP LSAP 物理层

PSAP MSAP 网间互连IEEE LAN/MAN 参考模型高层协议

1. 物理层的功能 

物理层实现比特流的传输与接收、同步引导码的生成/删除等,并规定了有关的拓扑结构和传输速率,规定了所使用的信号、介质和编码,包括对基带信号编码和宽带信道的分配。

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 MAC子层 

MAC子层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不同类型的LAN所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不同的,例如,CSMA/CD、Token Bus、Token Ring、FDDI等。 

在使用MSAP(MAC子层访问服务点)支持LLC时,MAC子层实现帧的寻址和识别,并完成帧校验序列的产生和检验等。

2) LLC子层 

LLC子层向上提供了四种服务类型: 

(1) 不确认无连接服务(LLC1)。它在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的方式下提供网络层实体交换服务数据单位(LSDU)的手段,是一种数据报服务,对这类LLC帧既不确认,也无任何流量控制或差错恢复。它支持点-点、多点式或广播式数据传输。 

(2) 面向连接的服务(LLC2)。此服务提供了建立、使用、复位以及终止数据链路层连接的手段。这些连接通过LLC服务访问点之间的点-点式连接,并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差错恢复,是一种虚电路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很长的数据文件。 

(3) 带确认的无连接服务(LLC3)。此服务用于传送某些非常重要且时间性很强的信息,如在一个过程控制或自动化工厂的环境中的告警信息或控制信号。 

(4) LLC4则提供了所有上述类型的高速传输服务。

3) 服务访问点(SAP) 

在参考模型中,每个实体和另一系统的对等层实体间按协议进行通信,而在一个系统内的相邻层实体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服务点(SAP)来定义逻辑接口。 

由图16.3可知,在网间互连子层与LLC子层实体间可有多个LSAP,网间互连子层与高一层实体间可有多个NSAP,但LLC-MAC, MAC-物理层间只有一个服务访问点,分别称为MSAP和PSAP。 

第16章局域网与城域网16.1.4 IEEE 802局域网的帧结构SD AC ED 111SD AC FC 111DA SA I FCS ED FS

2或62或6≥0411

前导码SD FC 11DA SA I FCS ED

2或62或60~818241

≥1前导码SD DA 16SA L I PAD FCS

62可变(46~1500)4

7MAC 头MAC 尾

高层PDU

DSAPSSAP 控制数据

N

1~211字节LLC PDU MAC 帧802.3802.4802.5数据帧

令牌(Token)帧

SD : 帧开始定界符FC :帧控制FCS :帧校验序列

DA : 目的地址AC :访问控制FS :帧 状态

SA :源地址ED :帧结束定界符PDU :协议数据单元

图16.4IEEE 802的LLC 帧和MAC 帧格式

LLC和MAC两个子层利用数据单元进行通信。LLC协议数据单元(PDU)包含一个目的服务访问点地址(DSAP)字段、一个源服务访问地址(SSAP)字段、一个控制字段和一个数据字段。

地址字段还可指明特定的环(在令牌环上)或者指明环上某个特定的节点。MAC数据单元通常包含LLC的数据单元,此外还包括定时和同步字段(前导码和帧起始定界符)、帧校验字段及MAC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1、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1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 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叮搬迅地球』占 1.2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 点对点:两个卫星站之间互通;小站间信息的传输无需中央站转接;组网方式简单。

星状网:外围各边远站仅与中心站直接发生联系,各边远站之间不能通过卫星直接相互通信(必要时,经中心站转接才能建立联系)。 网状网:网络中的各站,彼此可经卫星直接沟通。 混合网:星状网和网状网的混合形式 星状网网状网混合网 1.3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长途电话、传真 电视广播、娱乐 计算机联网 电视会议、电话会议 交互型远程教育 医疗数据 应急业务、新闻广播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 1.4卫星通信使用频率 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输损耗和外部附加噪声应尽可能小 有较宽的可用频带,尽可能增大通信容量 较合理的使用无线电频谱,防止各宇宙通信业务之间及与其它地面通信业务之间产生相 互干扰

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方案

一、项目概述 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2.1 建设目标 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 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 1、规范性: 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 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 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 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 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 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 ?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 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中心地面站采用三轴控制(方位、俯仰、极化)天线系统具有一键通信标自动跟踪功能。 2、静中通应急指挥车要求 1)指挥调度功能 利用专用卫星通信系统,及时接收中心站的实时信息,监视现场情况,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的双向通信,确保对安全生产现场实施指挥调度。 2)现场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 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能够采集安全生产现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系统具有声音(包括通信话音)、图像、数据等各种信息处理存储能力,具有编辑、发送指挥信息能力。 3)通信保障功能 系统具有电话、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等有线接口,无线宽带图像传输等多种通信设备,具有安全生产现场指挥调度和远程通信的能力。 4)辅助决策功能 为领导及时了解灾情,提供生产现场情报,为抗灾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分析判断情况;辅助拟制各种保障方案和预案。 5)公网通信 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超导滤波器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超导滤波器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1T12:59:37.9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杨银 [导读] 高效滤除杂波、防止干扰的同时保证民航通信质量以及飞行安全。 民航江西空管分局南昌 300114 摘要: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能够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航空公司航务管理部门乃至飞行员直接提供优质的话音通信服务,如何保证有效信号顺利通过至关重要,必须合理化滤除杂波。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超导滤波器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高效滤除杂波、防止干扰的同时保证民航通信质量以及飞行安全。 关键词:超导滤波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应用;研究 在新形势下,民航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航空运输量大幅度增加,对空中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直接关系到空中交通管理有效发展,有效防止杂波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而这离不开高效运转的滤波器。超导滤波器优势作用明显,要将其合理化应用到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确保民航通信顺畅的同时最大化提高通信效率以及效益。 一、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 民航飞行是否安全和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深度联系,可以供飞机和飞机、地面台站和飞机双向传输数据乃至话音。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由收发信机、天线等组成,接收或者辐射射频信号是天线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具有调频功能,一般来说,民航在118.000——151.975MHz范围内都能顺利实现通信,民航主要通信过程体现在118.000——136.975MHz,频道间隔为25kHz,以甚高频无线电波为对应通信载体的VHF通信范围比较小,只能实现目视范围内的通信,通信距离还会随着飞机的飞行高度动态变化。在飞机起落等过程中必须实现双向通信,直接关系到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运行稳定性。与此同时,发射机以及接收机天线共用系统是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的关键点,调制的话音要在发射机作用下发射出去而射频信号要在天线作用下发射出去,接收机可以将接收到的通信信号调解成音频等。相应地,下面便是作用到民用航空以及海事近距离通信中的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结构图。 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结构图 二、超导滤波器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腔体滤波器 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运行中,发射机天线共用系统、接收机天线共用系统都离不开滤波器,腔体滤波器常应用到民航传统甚高频收发系统中。为了更好地滤除杂波以及避免干扰,民航对滤波器各方面有着较高层次要求,比如,工作频率±500Khz处衰减不小于 15dB,通带插损小于1.5dB。谐振导体、谐振腔等是腔体滤波器的组成要素,具有一定优势特征,高可靠性、体积小等,但要借助网络分析仪,规范化调试腔体滤波器,确保其满足工作频率方面的性能参数要求,整个调试复杂化,加上很多甚高频遥控台设置的地区有着较高的海拔,交通不方便等,无形中增加了调试难度系数。与此同时,部分较强的干扰信号会借助腔体滤波器出现在收发信机中,干扰有用的通信信号,影响民航安全飞行,要多层次优化应用到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的滤波器。 2、超导滤波器及其应用 2.1超导滤波器 超导体就是导体在超低温情况下电阻接近为0,超导滤波器是超导体制作而成的。超导滤波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腔体滤波器缺陷问题,抗干扰能力非常强,能够实时、快速抑制民航通信传输中出现的各类干扰信号,包含邻近通带边缘1.5MHz的干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带内的噪声以及互调干扰,降低通信中故障发生系数,在源头上保证通信信号质量的同时增加传输容量,提供优质的话音通信服务以及民航飞行安全性、稳定性。 2.2超导滤波器应用 在导体温度达到零下200摄氏度的时候,导体表面的电阻接近为0,根据这一特性制作而成的超导滤波器有着较高的Q值,最大值为10万,腔体滤波器Q值只有其1/12。与此同时,超导滤波器的过渡带相当陡峭,峰值可以达到-100dB/400KHz,阻带抑制超过60dB,通带插损小于0.1dB。与此同时,低噪放能够在温度超低的情况下工作,噪声系数小于0.5dB,在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运行中,可以根据超导滤波器优势作用以及民航通信具体情况,将超导滤波器作用到甚高频遥控台接收机输入端,确保通信信号传输中出现的交调干扰、互调干扰等能够得到有效抑制,将低噪放作为接收机射频输入端的设备,和超导滤波器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抑制各类干扰的同时促使运行中的甚高频接收机有着较高的灵敏程度,增强话音通信信号。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甚高频遥控台主接收机、分集接收机具体情况,将超导滤波器安装到合理的位置,解决甚高频遥控台出现的干扰问题。此外,通常情况下,有用通信信号通带相邻位置的干扰信号比较强,腔体滤波器很难有效抑制该位置干扰信号,导致其进入遥控接收机,低噪放、混频器二者出现非线性互调失真现象,互调产物出现在有用信号带内部,形成的干扰很难滤除,降低民航通信信号质量或者中断通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超导滤波器科学应用到民航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中,有效抑制较强的干扰信号出现在遥控接收机中的混频器、低噪放,有效防止非线性互调失真,降低接收机运行中互调干扰发生率。与此同时,在低温-200摄氏度状态下的低噪放作用下,民航接收机的灵敏程度明显提高,即3dB,加上超导滤波器多样化优势作用发挥,甚

数字通信的系统的几种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的各部分作用 1、信源:把原始信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 2、信源编码: ①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即完成A/D变化。 ②提高信号传输的有效性。即在保证一定传输质量的情况下,用竟可能少的数字脉冲来表示信源产生的信息。信源编码也称作频带压缩编码或数据压缩编码。 3、信道编码: ①信源编码的目的:信道编码主要解决数字通信的可靠性问题。 ②信道编码的原理: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一些冗余码(监督码),形成新的码字,接收端按照约定好的规律进行检错甚至纠错。 ③信道编码又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抗干扰编码、纠错编码。 4、数字调制 ①数字调制技术的概念: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 ②数字调制的主要作用:提高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的效率,达到信号远距离传输的目的。 ③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 5、同步 ①同步的概念:指通信系统的收、发双方具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使它们的工作“步调一致”。 ②同步的作用:对于数字通信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同步存在误差或失去同步,通信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误码,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失效。 6、信道: 信道是信号传输媒介的总称,传输信道的类型有无线信道(如电缆、光纤)和有线信道(如自由空间)两种。 7、噪声源: 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一、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通信抗噪声性能好,还表现在微波中继通信时,它可以消除噪声积累。 这是因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再生后,只要不发生错码,它仍然像信源中发出的信号一样,没有噪声叠加在上面。因此中继站再多,数字通信仍具有良好的通信质量。 而模拟通信中继时,只能增加信号能量(对信号放大),而不能消除噪声。 2、差错可控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差错),可通过纠错编码技术来控制,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3、易加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比,它容易加密和解密。因此,数字通信保密性好。 4、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存贮技术、数字交换技术以及数字处理技术等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许多设备、终端接口均是数字信号,因此极易与数字通信系统相连接。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缺点 1、频带利用率不高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可用系统允许最大传输带宽(信道的带宽)与每路信号的有效带宽之比来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占用的频带宽。 2、系统设备比较复杂 数字通信中,要准确地恢复信号,接收端需要严格的同步系统,以保持收端和发端严格的节拍一致、编组一致。因此,数字通信系统及设备一般都比较复杂,体积较大。

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招标文件 技 术 规 范 书 2013年4月

目录 1概述 (1) 1.1总体需求 (1) 1.2技术要求 (1) 1.3设计原则 (2) 2系统组成 (4) 3卫星通信设计 (5) 3.1卫星通信体制选择 (5) 3.2卫星链路计算 (5) 4X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6) 4.1X移动卫星通信站功能 (7) 4.2卫星通信子系统 (7) 4.2.1x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7) 4.2.1.1x天线组成 (8) 4.2.1.2x天线系统设计要求 (8) 4.2.1.3x天线系统功能要求 (9) 4.2.1.4x天线系统技术指标 (9) 4.2.2卫星功放 (11) 4.2.3卫星调制解调器 (12) 4.2.3.1卫星调制解调器(网管) (12) 4.2.3.2卫星调制解调器(业务) (13) 4.2.4频谱仪 (14) 4.2.4.1便携式频谱仪 (14) 4.2.4.2机架式频谱仪 (15) 4.3视音频处理子系统 (17) 4.3.1图像采集 (18) 4.3.1.1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18) 4.3.1.2便携式摄像机 (20) 4.3.1.3装载平台室外云台摄像机 (21) 4.3.1.4装载平台室内云台摄像机 (23) 4.3.1.5装载平台两侧及后部摄像机 (24) 4.3.2图像处理与显示 (25) 4.3.2.1视频编解码器 (25) 4.3.2.2高清视频矩阵 (26) 4.3.2.3高标清转换器 (27) 4.3.2.4四联监视器技术要求: (28) 4.3.2.59寸头枕监视器技术要求: (29) 4.3.3音频系统 (30) 4.3.3.1数字调音台 (30) 4.3.3.2无线话筒 (30) 4.3.4VOIP语音网关 (33)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 数字通信系统的分类 ?数字通信系统可进一步细分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 1.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消息或信号具有“离散”或“数字”的特性,从而使数字通信具有许多特殊的问题。例如前边提到的第二种变换,在模拟通信中强调变换的线性特性,即强调已调参量与代表消息的基带信号之间的比例特性;而在数字通信中,则强调已调参量与代表消息的数字信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另外,数字通信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数字信号传输时,信道噪声或干扰所造成的差错,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这是通过所谓的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于是,就需要在发送端增加一个编码器,而在接收端相应需要一个解码器。第二,当需要实现保密通信时,可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加密),此时在收端就必须进行解密。第三,由于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一定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因而接收端必须有一个与发端相同的节拍,否则,就会因收发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另外,为了表述消息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特征进行编组的,于是,在收发之间一组组的编码的规律也必须一致,否则接收时消息的真正内容将无法恢复。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或“码元同步”,而称编组一致为“群同步”或“帧同步”,故数字通信中还必须有“同步”这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点对点的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一般可用图1-3 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调制器/ 解调器、加密器/ 解密器、编码器/ 译码器等环节,在具体通信系统中是否全部采用,这要取决于具体设计条件和要求。但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发端有调制/ 加密/ 编码,则收端必须有解调/ 解密/ 译码。通常把有调制器/ 解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2. 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 与频带传输系统相对应,我们把没有调制器/ 解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通信系统,如图1-4 所示。 图中基带信号形成器可能包括编码器、加密器以及波形变换等,接收滤波器亦可能包括译码器、解密器等。 3.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通信系统 上面论述的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输出的信号均为数字基带信号,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信号(如语音信号)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那么要实现模拟信号在数字系统中的传输,则必须在发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即进行A/D 转换;在接收端需进行相反的转换,即D/A 转换。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如图1-5 所示。

甚高频通信系统

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 一、无线通信基础 1、甚高频地空通信基础 通信以话音、图像、数据为媒体,通过光或电信号将信息传输到另一方。 甚高频通信系统供飞机与地面台站、飞机与飞机之间进行双向话音和数据通信联络。甚高频系统采用调幅工作方式,其工作的频率范围由118.000~151.975MHZ(实际使用最大频率为136MHZ),频率间隔为25KHZ,这是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频率范围和频道间隔。甚高频传输方式的特点是:由于频率很高,其表面波衰减很快,传播距离很近,通信距离限制在视线距离内,所以它以空间波传播方式为主,电波受对流层的影响大;受地形,地物的影响也很大。 2、通信的分类: (1)、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时称为模拟通信。 信道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时称为数字通信。 (2)、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使用光缆、铜缆等进行连接的通信为有线通信。 使用电磁波、光波等连接的通信为无线通信。 3、甚高频收发信机分类: (1)、按设备分为:VHF便携收发信机, VHF 单体收发信机,VHF

共用天线系统。 (2)、按发射功率分为:塔台设备的发射功率不应超过10W,进近设备发射功率在25W,航路对空设备发射功率应在50W。 VHF 便携电台主要用于塔台指挥、校飞、电磁环境测量、应急等。 VHF 单体收发信机适用于通信波道少,有足够天线场地的机场使用。随着民航业务的发展,对VHF 的波道数量需求越来越多,对天线场地和电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步由VHF 单体电台过渡到VHF 共用天线系统。 VHF 遥控台主要用于航路地空通信,通过设臵遥控台来解决航路或区域的全程通信覆盖,解决本场的VHF作用距离以外不能覆盖的通信。 二、甚高频调幅AM收发信机工作原理 1、发射机 调幅发射机一般由音频放大器、振荡器、混频(调制器)、前臵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音频放大器的功能是将音频电信号进行放大,但是要求其失真及噪音要小。 混频器是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加在高频载波信号上面,形成的高频电磁波调制信号,其包络与输入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信息信号的抗噪声能力。调制原理:振荡器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调制器所需的稳定的甚高频载波信号,一般都采用

推荐-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方案 精品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

目录

1需求分析 根据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建设1套卫星机动通信系统以满足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包括1套通信固定站和1套卫星通信便携站及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固定站和卫星通信便携站之间的通信采用现有卫星通信ku资源实现。卫星通信便携站将通过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采集到的话音、数据及视频传送到卫星通信便携站,再经卫星通信便携站通过卫星传输到固定站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根据通信系统实际情况,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模如下: (1)指挥中心建固定卫星通信地球站; (2)建设1套机动通信机动平台。 本建议书对用户需求分析要点如下: 1.1技术需求 根据通信系统需求,工程系统配置包括固定和机动两大系统: 1、位于指挥中心的固定站通信系统:包括 ●天线系统:Ku频段天线系统一套; ●主站室外单元设备: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系统一套,SSPA系统(内置 BUC)一套,安装在天线基座架上; ●室内单元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系统一套;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一套;语音 网关一套;网管、监控设备一套; 2、应急通信机动平台:包括 ●卫星通信便携站一套; 自动卫星便携天伺馈系统、一体化卫星信道设备、BUC ●单兵图传设备一套; 1.2设计思路 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建立在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和今后的扩展要求之上,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系统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尽量减少技术风险,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原

则。设备故障部件或单元的替换、检查和修理应该很容易进行。硬件和软件 预留扩容能力,可方便的实现系统扩容。 ●设备布局充分考虑电磁干扰、散热及便于维护。 ●天线分系统技术指标满足IESS-207所规定的E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安 装设备满足IESS-308/310中有关的性能要求。 ●地球站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在用设备。设计寿命应 大于15年。在设计寿命内,地球站系统总的可用度应优于99.9%,满足每 天24小时有人/无人值守下连续运行的要求。 1.3设计依据 (1)遵循IESS-207 E-3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和IESS-308和IESS-310最新版本中规定的中速、高速数据速率的电视业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YD 5050-20XX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17-20XX《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59-20XX《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98-20XX《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20通信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 1.1 通信系统模型 一、通信的定义 1.信息:对收信者来说未知的、待传送、交换、存储或提取的内容 ﹙包括语音、图象、文字等﹚ 人与人之间要互通情报,交换消息,这就需要消息的传递。古代的烽火台、金鼓、旌旗,现代的书信、电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可视图文等,都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2.信号:与消息一一对应的电量。它是消息的物质载体,即消息是寄托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 3.通信就是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消息。 二、电通信 1.定义 利用“电”来传递信息,是一种最有效的传输方式,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电通信。 2.特点 电通信方式能使消息几乎在任意的通信距离上实现既迅速、有效,而又准确、可靠的传递。 电通信一般指电信,即指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和其它电磁系统,对于消息、

情报、指令、文字、图象、声音或任何性质的消息进行传输。 (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按信号随时间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模拟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2)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按信号随频率分布的特性信号可分为基带和频带信号。 基带信号:发信源发出的信号。 频带信号: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频带信号。 基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传输的信号 (如直流电报、实线电话和有线广播等)。 频带传输:通过调制将基带信号变换为更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FM、AM、MODEM) 三、通信系统的模型 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指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全部设备和传输媒介。 (2)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发信源:是消息的产生来源,其作用是将消息变换成原始电信号。变换:将 非电物理量转换为掂量。 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离散信源。模拟信源(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幅度连续的信号;离散信源(如电传机、计算机)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作用是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 号。它要完成调制、放大、滤波、发射等。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还要包括编码 和加密。 ●信道:是传输的媒介。信道的传输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噪声源:将各种噪声干扰集中在一起并归结为由信道引入,这样处理是为了 分析问题的方便。 ●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密等,将接收到 的信号转换成信息信号。 ●收信者:把信息信号还原为相应的消息。 2.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姓名:李泽宇学号:100740318 专业:交通3班 摘要:本文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以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就卫星通信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作简要分析,并简单介绍了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案例,提出了个人对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建议和祝愿,希望智能交通为人民带来便捷的出行。 关键字:卫星通信系统;智能交通;应用 前言:卫星通信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于人类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生活,交流带来了方便。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ITS 中的应用;基于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道路电子收费系统;卫星通信技术将在交通运输领域深入应用等。 正文:1 卫星通信系统 1.1 卫星系统的组成卫星通信系统是由通信卫星和经该卫星连通的地球站两部分组成。静止通信卫星是目前全球卫星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星体,是将通信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35860 公里的高度上,使卫星运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并使卫星的运转周期正好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 小时),从而使卫星始终保持同步运行状态。故静止卫星也称为同步卫星。静止卫星天线波束最大覆盖面可以达到大于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静止轨道上,只要等间隔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其天线波束就能基本上覆盖整个地球(除两极地区外),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目前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就是按照上述原理建立起来的,三颗卫星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 1.2 卫星系统的功能 1.2.1 卫星系统功能方框图示于下图: 1.2.2 位置与姿态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讲,静止卫星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说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实际上它并不是经常能够保持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是因为地球并不是一个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2010年5月12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

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因此,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复杂的航行条件下天线能稳定地跟踪通信卫星。其次是它的通信能力,天线的通信设备要能支持较高通信带宽。第三,安装方便。对于海事局60米巡逻船而言,船上能提供的船载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安装方便非常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选择的是以色列Orbit Orsat(AL-7103MKⅡ)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如图2所示:

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

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 现在,当您在中国境内乘坐大型民航客机的时候,您可能还不知道,您已经在享受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提供的服务了。这一系统是由中国民航总局及中国七大骨干航空公司共同组建、唯一覆盖全国航路的地空数据通信网络。实际上,它也是世界上的第三大地空数据通信网。 作用 从前,当民航客机离开机场进入航路的时候,飞机虽然可以与空管系统的地面站联络,但基本上就和航空公司失去了直接联系。因为一般话音电台的通信距离只有三四百公里,超过这一距离,飞行员就无法同起飞机场的地面通话了,或者无法同所属的航空公司保持直接的通信联系了。也就是说,飞机在飞行中出了问题不能立即报告所属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有什么重要事情也无法直接立即告诉飞行中的飞机。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建 立的。它可为航空公司、航空管制部门、航空行政管理部门、机场、信息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机构等,提供地面与飞机间的双向、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服务。比如,飞机在飞行途

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情况而又难以排除时,飞行员便可以借助中国民航的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把各种飞行参数以及发动机状态等内容及时传送给航空公司,以便各方面协调解决问题,杜绝事故隐患。此外,航空公司还可通过这一系统随时了解飞机所处的位置,以便对飞机进行实时监控,更好地调度本公司飞机的运营。这一系统对空管部门的作用更大,因为它是采用报文形式传输数据的,飞行员可以根据打印出来的报告来处理问题。在报告中,各种参数一目了然,也就杜绝了由于空管人员口误而造成的指挥错误。 组成 中国民航甚高频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飞机机载数据收发设备(ACARS)、远端地面站、网络管理与数据处理子系统、地面数据通信网络,以及用户网络五大部分组成。 飞机机载数据收发设备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飞机上接收航空公司传来的信息;二是从飞机上向航空公司发出信息。这套设备主要由安装在飞机驾驶舱内的多功能控制显示组件(MCDU)、管理组件(MU)、打印机,以及甚高频电台等组成。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可靠,大部分飞行参数是管理组件自动生成的,飞行员只需要按几个按键就可以把这些资料发送出去,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可以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的组成 1.2.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通常也称为一般模型)如图 1-1 所示。 图 1-1 通信系统的一 般模型 图中,信源(信息 源,也称发终端)的作 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 换成原始电信号,如电 话系统中电话机可看成是信源。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也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如电话机将对方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了声音。 图 1-1 给出的是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按照信道中所传信号的形式不同,可进一步具体化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2.2 模拟通信系统 我们把信道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可由一般通信系统模型略加改变而成,如图 l-2 所示。这里,一般通信系统模型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分别为调制器、解调器所代替。 对于模拟通信系统,它主要 包含两种重要变换。一是把连续 消息变换成电信号(发端信息源 完成)和把电信号恢复成最初的 连续消息(收端信宿完成)。由 信源输出的电信号(基带信号) 由于它具有频率较低的频谱分 量,一般不能直接作为传输信号而送到信道中去。因此,模拟通信系统里常有第二种变换,即将基带信号转换成其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一变换由调制器完成;在收端同样需经相反的变换,它由解调器完成。经过调制后的信号通常称为已调信号。已调信号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携带有消息,二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三是频谱具有带通形式,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因而已调信号又常称为频带信号。 必须指出,从消息的发送到消息的恢复,事实上并非仅有以上两种变换,通常在一个通信系统里可能还有滤波、放大、天线辐射与接收、控制等过程。对信号传输而言,由于上面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过去二十年来,商用航空领域一直依赖卫星通信协调民用航空乘客出行。随着数据流量和物联网(loT)应用的增长,对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已达到顶峰。 对于商用喷气机和大型客机而言,商用飞机的高带宽数据访问需求也增长显著。我们发射了支持更高频率的新卫星,以实现这种带宽增长。本文将考察这些技术趋势,以及可通过市场上提供的可定制架构实现所需性能并缩短上市时间的解决方案。 SATCOM介绍和历史 不断提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正在推动SATCOM领域中的许多新发展。SATCOM链路的数据速率将从kbps提高至Mbps,这将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和视频传输。无人机的大幅增加为SATCOM链路创造了一个新的舞台。而且,商业航空航天市场中对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Ku频段和Ka频段不断发展,以支持最高达1000 Mbps的数据速率。同时,支持传统数据链路、最大限度减小尺寸、重量和功耗(SWaP)和减少系统开发投入也正在推动对开发灵活架构和最大限度提高系统重用率的需求。 SATCOM系统通常利用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的卫星。要实现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海拔高度—与地球表面的距离超过30 km。这样的高轨道的好处在于,覆盖大面积的地面只需要很少的卫星,而且由于知道其固定坐标,因此将数据传输至卫星较为简单。由于这些系统的发射成本较高,因此它们专为长使用寿命而设计,非常稳定,但有时也会有点过时。 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且存在辐射,因此往往需要采用额外的设备屏蔽或卫星屏蔽措施。而且,由于卫星离得太远,地面上的用户可能会有重大信号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信号链设计和元件选择。地面到卫星的距离较长还会造成用户和卫星之间的高延迟,这会影响部分数据和通信链路。 最近,人们提出了许多GEO卫星的替代方案或补充系统,无人飞行器和低地轨道(LEO)卫星也正在考虑当中。借助低轨道,这些系统可减小基于GEO的系统方面的挑战,但会影响覆盖范围,需要更多的卫星或无人飞行器才能实现类似的全球覆盖。

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备案系统备案表

附件1 甚高频地空通信甚高频地空通信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系统系统备案备案备案表表 本部分由备案人填写 Ⅰ 备 案 信 息 台站名称 设备产权单位 设备维护单位 设备类型 □单信道系统 □多信道共用天线系统 □收信机 □发信机 □收发信一体机 设备型号 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号 生产厂家 通信方式 □语音 □数据 设备配置 信道 设备用途 □主用 □备用 天线类型 □定向天线 □全向天线 遥控系统 主控方 受控方 工作频率 发射功率 供电方式 传输方式 设备安装地点 持有执照人数 投产开放日期 飞行校验日期 台站坐标1 (北京54坐标系) 东 经 度 分 秒 北 纬 度 分 秒 台站坐标2 (WGS-84) 东 经 度 分 秒 北 纬 度 分 秒 注:经纬度精确到0.01秒,高度和高程精确到0.1米。 II II 备备 案 材 料 附下述哪些文件 □校验或验证报告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试运行用户报告和记录数据 其他1 其他2 III III 声明声明声明::本单位保证上述填写内容属实本单位保证上述填写内容属实,,如有不实后果本单位负责如有不实后果本单位负责。。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备案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 高频地空通信高频地空通信高频地空通信系统系统系统备案备案备案表表 本部分由备案人填写 Ⅰ 备 案 信 息 台站名称 设备产权单位 设备维护单位 设备类型 □收信机 □发信机 □收发信一体机 设备型号 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号 设备生产厂家 设备用途 □备用 □应急 天线生产厂家 天线型号及类型 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反射地网类型 是否配备选呼设备 □是 □否 供电方式 传输方式 设备安装地点 持有执照人数 竣工验收日期 投产开放日期 台站坐标1 (北京54坐标系) 东 经 度 分 秒 北 纬 度 分 秒 台站坐标2 (WGS-84坐标系) 东 经 度 分 秒 北 纬 度 分 秒 注:经纬度精确到0.01秒,高度和高程精确到0.1米。 II II 备备 案 材 料 附下述哪些文件 □校验或验证报告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试运行用户报告和记录数据 其他1 其他2 III III 声明声明声明::本单位保证上述填写内容属实本单位保证上述填写内容属实,,如有不实后果本单位负责如有不实后果本单位负责。。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备案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 现代社会处处离不开通信,通信系统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随处可见。例如:我们每天离不开的手机,当我们用它和亲人朋友打电话时,在使用移动通信系统;我们在使用百度地图时对用GPS定位时,使用卫星通信系统;当我们链接WiFi 在浏览器搜索时,我们使用着网络系统,这时如果发挥一下你的想象力,想象着从你所在的某个方位在你看不见的地下和空气中有着光纤和微波编织着相互交错的大网,而就是这张大网将你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了,是一件多么神奇而又美妙的事情。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历史、现状、未来趋势 1.1卫星通信系统的历史 卫星通信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45年-1964年,1945年英国人Arthur C. Clarke最早对利用 卫星建立全球通信提出了科学设想以来,美国和前苏联先后研制出低轨道无源、有源及准同步实验卫星。 2.第二阶段1965年-1972年,国际卫星通信组织开始通过静止卫星向全球 提供商业服务。 3.第三阶段1973年-1982年,卫星系统为陆地、空中、海上用户提供固定 和移动卫星通信业务。 4.第四阶段1983年-1990年,卫星通信被逐步应用于专用数据网、数话兼 容网和卫星直播业务。在这个时期,用户端的VSAT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公众服务、医疗、商业、军事和教育等领域。 5.第五阶段1990年-现在,卫星通信领域进入发展的重要时期,LED、MEO 和混合式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全球电信网,以满足宽带和移动用户的各种需求。 1.2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最早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系统的是加拿大。目前美国拥有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数量最多,日本正在发展30/ZOGHz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也都准备建立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而我国卫星通信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依赖国外卫星,巨大的市场被国外卫星占领。 1.3卫星通信系统的未来趋势 未来卫星通信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前进,针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由于C、K波段的使用趋于饱和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频段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将IP与ATM技术相结合去建立卫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要进一步去实现建立小型化、智能化、经济化未来的卫星通信网,实现移动用户间可以利用卫星进行通信,而不再需要基站;如果将卫星与 Internet 网络相连,实现卫星互联网技术,这样就可以利用宽带卫星进行双向传输,并且下载和地面网络反馈的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频谱拥挤现象以及抗干扰能力。 二、卫星通信系统模型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 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 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 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 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保持通信网络体系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