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1

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徐哲军

2014级党政领导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其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探索创新发展的成果。“世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向前发展。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充满活力。”[1]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概括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它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成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部成就,将其概括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其核心目标可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二、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

中国梦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关发展问题的思想精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中国梦是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体现

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在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中规定实施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各种措施,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给最终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梦是由人民群众一个个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个人的梦想,汇聚成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实现人民具体、实在的梦想,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目标。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而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相当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及其创造的物质文化条件作为现实基础。正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导下进行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梦的提出和实现提供了前提、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中国梦的提出和人民追求实现中国梦的努力,又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目标和动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的力量,充分调动、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中国梦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要求我们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党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获得实在的利益。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追求者、享有者。“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宏大的事业、艰巨的任务,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将造福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因此,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提出,切实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三)中国梦继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上,重视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同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即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到各项工作中。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梦,正如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的实现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其根本目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7]中国梦的提出,通过每个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努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继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论。

三、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着重解决了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着重解决了发展与党的领导关系;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中国梦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问题,着重解决发展目标和路径的关系。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目标,突出了发展的目标意识,拓展了发展路径,更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中国梦形象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内在统一,每一个人必须融入国家和民族之中,共同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

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8];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高社会物质文化基础,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这些都深刻揭示了对发展目标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梦对我们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表达和表述。既紧紧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又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现代化的一贯目标追求和既定的“三步走”战略相衔接,既是一种形象、通俗的表达,又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步骤,易于人民群众接受和理解,更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中国梦拓展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路径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把道路、精神、力量契合到一起,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路径。

实现中国梦所揭示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有一条坚实的道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梦想和道路需要精神的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3]。就是说,“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14]就是要用爱国主义把中华民族力量团结凝聚在一起,要用改革创新精神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15]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每一个人为之不懈奋斗,必须凝聚中华民族的整体力量。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6],“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

都能够创造出来”。[17]

实现中国梦,还要有担当意识,更要靠实干精神。“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18]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9]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

(三)中国梦展示了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的关系,展示了中国梦的全球视野和国际胸怀。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访就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的国际形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20]中国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中国梦顺应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昭示了全球化发展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思维和新思路,也展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积极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系统性很强的战略思想,通过中国梦的形象表达和深刻阐述,进一步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强大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2013年3月20日)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4]《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6]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7]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8]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9]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0]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

[1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4]《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4月28日)

[15]《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5月)

[1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

[18]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19]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11月29日)

[20] 《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