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高压成形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管材内高压成形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李洪洋刘海军吕海源等

前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许多企业都将内高压

成形技术作为增强其产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工具。

我国内高压成形工艺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

尚处于发展阶段,对这一现状的充分认识及对未

来发展趋势的了解对于促进内高压成形工艺在我

国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

本文对管材液力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工作原理、工

艺组成、典型应用t关键技术及国内发展现状和未

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为国内从事液

力塑性加工,尤其是管材液力塑性加工工作的研

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1工艺原理

图1是管材内高压液力塑性成形工艺的工作

原理示意图。模具型腔内的

管状坯料在内部液体压力夕

和管端轴向压力F。和F2的共

同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直

至贴模形成零件。

鉴于生产用管坯形状、材

质以及成形零件几何形状和

性能的不同,成形过程中的内

部液体压力及轴向压力的匹

配关系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讲

内压和轴向力是随着变形过程的发展而单调递增。

2工艺优点图1内高压成形工艺原理示意图

由于是以管状坯料为加工对象,以液体为主要传力介质,因此内高压成形工艺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缃]:

(1)节省原材料,提高材料利咽率,减轻零件重量内高压成形工艺所使用的坯料为空心坯料,在保证零件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空心坯料较实心坯料可减轻零件重量40%~70%,提高材料利用率30%~50%。图2是利用内高压成形工艺和传统机加工艺生产的台阶轴对比图。其中传统机加工艺的材料利用率仅为40%~60%,而内高压成形工艺的材料利用率为80%~90%。

(2)加工道次少,产品精度高内高压成形中的轴向力可以起到密封和补料的作用。通过轴向补料可以改善管坯的应力应变状态,显著增加其塑性变形能力,对于复杂零件往往可以一次成形。同时由于原始坯料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且加工过程为有模成形,因此大部分内高压成形零件不需要后继组装焊,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继组装

(a)利用机加方法生产的阶梯轴

(b)利用内高压成形方法生产的阶梯轴

图2机加生产及内高压成形生产的阶梯轴

焊接量,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焊接变形及弹复对零件精度的影响。图3是采用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生产的排气管和内高压成形工艺生产的排气管的比较图。

(a)传统冲压(b)内高压

焊接工艺成形工艺

图3传统工艺生产的排气管和内高压

成形工艺生产的排气管

(3)模具数量少,生产成本低内高压成形工艺基本属于一次成形,极大地减少了生产用模具的数量。而且,由于内高压成形工艺所使用坯料的几何相似性,大型零件的模具往往可以作为小型零件的模架使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4)加工零件强度高,刚度好内高压成形工艺属冷加工工艺,通过变形过程中的加工硬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零件强度和刚度,其幅度在50%~300%之间,最高可达500%,因此特别适合于生产汽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承载结构件。据此有学者预测,在未来的10年间,内高压成形工艺在结构件生产领域的增长速度将是其他领域的3~7倍。

3发艮璜炎

内高压成形工艺的工艺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20世纪90年代,液压和控制系统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高压及超高压系统的建立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位移的控制精度也已达到微米尺度,这为内高压成形工艺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对生产成本、生产技

?

55?

中国机械工程第17卷增刊2006年10月

术及整车性能和配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高

压成形工艺开始受到业界关注。

而由于其现实和潜在的巨大技术及成本优

势,内高压成形工艺一经发展就迅速跨越了实验

阶段,进入了生产领域。

目前仅北美地区生产的汽车中就有30%左

右的零件使用内高压成形技术,而德国生产的汽车中,该比例更高。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等汽车公司都有多款车型使用了内高压成形技术,而其应用更是涵盖了从发动机托架到凸轮轴、排气管以及天窗导轨等,即包括结构支撑也包括动力传输的多个领域。通过使用内高压成形零件,平均可以减少每车焊缝长度百余米,不仅提高了整车的操控性能,增加了驾驶人员的驾乘舒适度,而且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图4是基于内高压成形技术生产的宝马汽车的后轴总成照片。

图4宝马汽车后轴总成照片

4典型应用

按工艺特点来分,内高压成形工艺的应用可以分为空心结构件和异型管件两大类,涉及汽车、航空、军事、船舶等诸多领域。

4.1结构件

主要是利用内高压一次成形可以减少后继焊接量,增加零件整体性,以及加工硬化可以提高零件强度和刚度的特点,生产支撑载荷和传输动力用结构件。,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汽车领域的各种车架结构和传动轴,主要包括纵梁、副车架、顶盖支撑、仪表板托架、后桥支架、散热器支架、挡风玻璃支架、挡风玻璃隔离条、整车构架、座椅构架、减震架等,图5是相应的应用示意图,从A到F分别为顶棚支架、仪表盘支架、散热器支架、副车架、顶棚导轨和结构导轨。图6所示是未组装的副车架,图7所示是组装后的后桥总成。

图5内高压成形件在汽车中的典型应用?56?

(a)小型车

(b)大型车

图6内高压生产的副车架零件照片

图7以内高压成形件为主要结构件的后轴总成4.2异型管

利用内高压成形工艺以管材为加工对象,以模具型腔内表面为零件外轮廓,通过轴向进给补料可以增加变形量的特点,生产各种军用及民用异型管件。最初是以生产图8所示的三通管为主,目前已经推广到各种航空航天、船舶运输等领域的排气管、输油管及特种管(图9),以及民用的厨房卫生用品(图lO)。

圈8内高压成形的三通管

图9内高压成形的异型管

管材内高压成形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李洪洋刘海军吕海源等

(a)

(b)

圈10内高压成形的厨卫用品

5国内研究现状

内高压成形工艺主要源于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国内在该工艺的理论及应用方面也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部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吴洪飞等n3利用塑性稳定性分析理论对内高压成形中的塑性屈曲失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内压的增加,轴向临界屈曲载荷递增,在不同的比例加载关系下,周向屈曲波数有所不同,而且可能出现临界屈曲载荷的跳跃。王小松等[5]对加载轨迹和零件成形区长径比等因素对成形中的起皱行为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几何计算公式和起皱后的应力应变状态及壁厚变化趋势。田仲可[6]对薄壁管元模内高压成形塑性皱曲行为进行了分析,基于薄壳塑性稳定性理论与能量准则,建立了薄壁管无模内高压成形端部塑性皱曲临界载荷的理论,提出了皱曲区一膨胀区一皱曲区三区管坯划分模型。夏巨谌等[71对多通管挤压胀形过程的力学行为也进行了研究,采用应变样条法建立了挤压力、胀形力和平衡力三者之同的数学表达式。王同海等口’93对不同的管材胀形工艺的力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复合胀形工艺系数进行了分析。Lei等[1们借助刚塑性有限元对失稳的形成过程进行预测。赵长财等[11]对金属波纹管液压胀形工艺过程中的管坯长度计算进行了研究;韦丽君等口2]对三通管液压胀形力曾进行分析。Hsu[13]对三通管的成形过程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有限元模拟进行了验证。Hwang等m3对方截面管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

文献[15]分别就内高压成形工艺的应力应变特点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摩尔圆移动和屈服圆柱投影两种塑性力学分析方法并在内高压成形工艺分析中进行了应用。给出了内高压成形工艺典型应力状态在屈服椭圆上的分布及相应的应变状态,说明了成形不同阶段应力摩尔圆的移动规律,并就工艺失稳的不同形式进行了讨论。

在实验方面,文献[16-191利用内高压成形工艺完成了轿车副车架、后轴纵臂、转向节臂等零件的加工工艺的探索。王连东等【2阳对基于复合缩径一胀形工艺生产汽车波形套进行T了研究,并就汽车后桥胀形中的小圆角问题开展了讨论。田仲可[21’22]开展了薄壁管无模内高压成形的研究,指出在轴压偏高而内压相对偏低的情况下,降低内压的增长率有助于抑制皱纹的发展。杨雨春等[2妇对多通管挤压胀形介质进行了研究。文献[24-27]就大变形量台阶轴和方截面空心轻体件的内高压成形进行实验研究。图11所示为有关研究单位研制的副车架。

图11国内加工的副车架

在有限元模拟方面,文献[28,z91对内高压成形的自适应模拟以及预弯成形复合工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朗利辉等[30,a1]对防锈铝变径管的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林俊峰等D幻模拟了空心双拐曲轴,雷丽萍等[3妇模拟了轿车副车架,李乐等[341模拟了三通管成形。文献[35-37]就大变形量台阶轴内高压成形中的压力及补料参数的影响进行有限元分析。

可以看出,总体上讲我国在内高压成形工艺的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研究工作以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为主。实验工作以跟踪为主,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相对较少。相比国外的大型专业化生产线,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内高压生产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发展。

?57?

管材内高压成形国内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作者:李洪洋, 刘海军, 吕海源, 谢望, 陆懿琛

作者单位:李洪洋,吕海源,谢望,陆懿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030), 刘海军(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亚太技术中心,上海,201206)

相似文献(9条)

1.会议论文刘钢.何祝斌.苑世剑.许爱军镁合金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及管材成形性能2007

介绍了镁合金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原理,阐述了镁合金管材内高压成形性能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AZ31B镁合金管材热成形性能评定.所建立的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最高加热温度为315℃.压力为100 MPa,可实现高压热介质的传输和密封、成形件温度和加载曲线控制等.综合分析温度对总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n值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所采用的AZ31B镁合金管材的最佳成形温度在150~200℃之间.另外,分流模挤压管材的焊缝性能对内高压成形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2.学位论文孟德才5AO2铝合金内高压成形表面质量问题的研究2005

铝合金内高压成形是实现零件轻量化的重要手段。5A02铝合金在航空工业中有重要应用,其管材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变形量稍大时容易出现表面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零件的外观,还对使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善零件的外观质量与使用性能就需要对影响材料表面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最终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通过对5A02铝合金管材在内高压成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以及材料表面质量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5A02铝合金在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出现表面质量问题的条件和特点。通过与单向拉伸条件下材料表面质量的对比,分析了轴向应力应变对5A02铝合金在内高压成形条件下表面质量的影响。

本文针对5A02铝合金管材变形中出现的表面质量问题,结合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从微观角度分析了5A02铝合金表面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分析了影响规律。本文通过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5A02铝合金以及不同工艺参数下材料的表面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材料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方案。

3.会议论文王强.滕娜.蔡冬梅基于内高压成形的液压冲孔变形机理2006

介绍了基于管材内高压成形的液压冲孔工艺过程、类型及特点.采用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典型管材零件的液压冲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应力、应变及变形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发现了在孔的外缘部位存在着塑性弯曲变形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液压冲孔的变形机理,分析了液体压力对冲孔质量产生的影响。

4.期刊论文李昌坤.温彤.刘亚君.宋志真.LI Changkun.WEN Tong.LIU Yajun.SONG Zhizhen异径三通管胀形实验

研究-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45(2)

内高压成形是以某种传力介质,使管材成形的一种现代塑性加工技术.与传统工艺制造出的三通管相比,内高压成形的异径三通管质量高(强度高、精度高),且成本低(减少成形和装配工序.本文进行了异径三通管内高压胀形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异径三通管成形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选用纯石蜡为胀形传力介质,成形结果较理想;几何尺寸也是较重要的参数;轴向压力为17MPa~22MPa、平衡压力为3.5MPa~4.5MPa时,成形效果较好.

5.期刊论文刘钢.何祝斌.苑世剑.许爱军镁合金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及管材成形性能-航空制造技术

2007,""(z1)

介绍了镁合金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的基本组成和原理,阐述了镁合金管材内高压成形性能测试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AZ31B镁合金管材热成形性能评定.所建立的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最高加热温度为315℃.压力为100 MPa,可实现高压热介质的传输和密封、成形件温度和加载曲线控制等.综合分析温度对总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n值等性能参数的影响,所采用的AZ31B镁合金管材的最佳成形温度在150~200℃之间.另外,分流模挤压管材的焊缝性能对内高压成形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6.学位论文周林异形截面空心结构件内高压成形工艺研究2008

管材内高压成形作为一种制造空心轻体构件的先进制造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塑性加工领域中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但内高压成形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技术,其成形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国际上尚无太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可以借鉴,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差距较大。内高压成形技术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而汽车零部件多为复杂空心构件,截面及轴线形状各异,因此开展异形截面构件内高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及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带轴向进给直管胀形类及不带轴向进给的预弯管胀形两大类管材内高压成形工艺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内高压成形内在规律及工艺控制策略。

基于金属塑性理论,通过理论解析的方式揭示了两类胀形工艺中管坯自由胀形区应力应变特点及其工艺控制方法。建立了典型直管胀形类零件-非对称三通管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管坯材料流动、应力应变及壁厚分布特点,分析了左右轴向进给量、最大内压、加载路径形式、摩擦系数及背压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这类零件内高压成形的工艺设计准则及工艺控制策略。随后,对典型预弯管胀形类异形截面构件-汽车前梁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针对复杂异形截面构件成形工序多、预弯及预成形工序对下道工序影响大等工艺特点,建立了前梁预弯-胀形多道次成形有限元模型,对其成形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预弯工序对内高压成形结果的影响,并揭示了其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管坯材料流动、应力应变及壁厚分布特点及管坯尺寸、内压加载路径形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异形截面构件内高压成形特点,提出一种带预应力的内压加载路径形式,以较低的内压载荷成形小截面圆角并获得了均匀的壁厚分布,最终给出了这类零件内高压成形的工艺控制策略。

管材内高压成形是一个多重非线性过程,应变路径复杂,生产中常出现起皱、缩颈破裂、屈曲等缺陷。由于易受应变路径影响,传统的基于应变的成形极限图(Forming Limit Diagram,FLD)在预测内高压成形等复杂应变路径下成形极限时误差较大。为此,本文提出将独立于应变路径的成形应力极限图(Forming Limit Stress Diagram,FLSD)引入管材内高压成形研究中,以极限应力作为分析管材成形过程中破裂缺陷产生的判据。文中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及成形极限试验建立了LF21的FLD并通过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及Hill'79屈服准则转换得到LF21的FLSD,分别对三通管及变截面结构件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分析中引入FLSD作为破裂极限判据。结果表明FLSD预测结果与传统FLD预测结果相比更接近于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明FLSD作为管材内高压成形极限判据是准确可行的。

内高压成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内部压力和轴向进给量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显函数形式表达,目前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传统数值模拟及多目标优化方法本质上仍是一种试错寻优法,需要大量仿真工作,耗费人力物力,并且由于路径中控制点的数量限制,传统优化方法并不能实现对加载路径的全程控制,往往只是对极限值的优化。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模拟的实时反馈优化方法,建立缺陷控制规则,通过模糊控制器在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实时侦测缺陷的发展趋势并反馈至模拟程序以调整工艺参数,避免起皱及破裂缺陷的发生,最终获得优化的成形加载路径。通过对三通管及汽车前梁零件的研究表明:优化加载路径后零件成形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模糊控制实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

最后,在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基础上,设计内高压成形试验装置及模具工装,进行典型异形截面构件一汽车前梁工艺试验,通过物理试验分析了内压加载路径形式、摩擦条件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结果显示,模拟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两者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从而验证了所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及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7.会议论文刘钢.何祝斌.齐军.汤泽军.苑世剑轻合金管件热态内压成形2007

介绍了轻合金热介质内压成形基本原理,研究了温度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管材热态内压成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镁合金变截面件和铝合金变径管成形实验。所建立的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最高加热温度315℃,压力100MPa,可实现高压热介质的传输和密封、成形件温度和加载曲线控制等。对镁合金和

铝合金管材不同温度下成形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轻合金热成形需综合考虑总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n值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选取合适的成形温度。8.期刊论文刘钢.何祝斌.齐军.汤泽军.苑世剑.LIU Gang.HE Zhu-bin.QI Jun.TANG Ze-jun.YUAN Shi-jian轻合

金管材热态内压成形性能测试及样件试制-锻压技术2008,33(3)

介绍了轻合金热介质内压成形基本原理,研究了温度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管材热态内压成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镁合金变截面件和铝合金变径管成形试验.所建立的热介质内高压成形装置最高加热温度315℃,压力100MPa,可实现高压热介质的传输和密封、成形件温度和加载曲线控制等.对镁合金和铝合金管材在不同温度下成形性能的测试分析表明,轻合金热成形需综合考虑总延伸率、均匀延伸率和n值等参数随温度的变化,选取合适的成形温度.

9.会议论文苑世剑轻质高强材料整体构件特种塑性成形技术进展2009

介绍了内高压成形、热态内压成形、充液拉深、液体凸模拉深和局部加载成形等流体介质压力成形的技术原理、优点和典型应用。内高压成形适合于制造空心变截面构件,给出了用内高压成形制造的典型变径管件、弯曲轴线管件和三通管。热态内压成形用于铝合金和镁合金管材成形。充液拉深由于能提高成形极限,适合于制造铝合金和高强材料复杂型面零件。液体凸模拉深适合于获得深度较大、形状复杂、尤其局部具有小过渡圆角的复杂形状零件。局部加载成形适合于制造钛合金大尺寸整体锻件。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619222840.html,/Conference_6200086.aspx

授权使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ldzkj),授权号:cb762a30-2554-46c6-869f-9df601562f4f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