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大事记(1978-2000)

泉港大事记(1978-2000年):肖厝开发办、肖厝镇时期(2009-09-09 15:36:33)

分类:聚焦闽南

标签:肖厝开发办时期肖厝镇时期肖厝管

委会时期

[福建第一眼博客·带你走进泉港·系列一·历史回顾]

一、肖厝开发办时期(1978-1992年)

● 1978年8月福建炼油厂项目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1958年初,福建炼油厂筹建处第一次成立,厂址选择在三明市沙县城关。1960年福建炼油厂筹建处撤销。1975年,国家计委副主任顾明来福建考察,建议福建省建一个炼油厂。1976年4月至8月,福建省又一次大规模地进行炼油厂选址工作。从闽东宁德的三都澳到

闽南厦门的东南沿海各个海湾勘察了40多个厂址。11月,由5个地市编写厂址报告:罗源湾大官坂、文山厂址;福州南屿、快安、魁岐及马尾厂址、福清兴化湾江阴岛厂址;莆田秀屿厂址;泉州肖厝、惠安“五一”、“七一”围垦厂址、晋江蚶江厂址、厦门海沧厂址。

1978年8月,福建炼油厂筹建处第二次成立,在全省沿海地带进行踏勘,共选了44

个厂址。同年,国家计委批准了《福建炼油厂的计划任务书》,同意福建建设250万吨/年

加工原油的炼油厂。1980年1月1日,因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整,福建省人民政府以闽政[1980]001号文件撤销福建炼油厂筹建处。

1984年6月,福建炼油厂筹建处第三次成立,从44个侯选厂址中推出厦门海沧、湄洲湾南岸、福州快安三个选址上报国家计委。1984年10月,国家计委批文,同意福建省会同

中国石化总公司对恢复建设福建炼油厂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985年2月由时任福建省副

省长蔡宁林、莆田市代市长王文泰带队,一行18人赴港商谈并签订了由西班牙TRC公司编

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1985年4月,福建石油化工股份有限总公司成立,替代福建炼油厂筹建处功能,进行福建炼油厂建设前各项准备工作。

1985年7月至9月,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程序、省计委主任沈着及福建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泰分别带队,共26人赴西班牙参与编写可行性报告,商谈贷款、工程总承包、分包、总投资及建设进度安排等问题。1985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同时商谈并签订各生产装置、全厂公用工程总承包、分包及建设进度安排的具体事项,完成了总投资最后文本。

1985年12月6日,国家正式批准福建炼油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5年12月底,福建炼油厂与西班牙TRC公司洽谈合资建设250万吨炼油项目,但由于总投资预算偏高,中方无法接受,双方同意终止谈判。1986年4月,省石化厅停止了以“中外合作建设250万吨炼油项目”为导向的筹建工作,撤销福建石油化工股份有限总公司。

● 1984年4月肖厝开发办成立运作

为加快湄洲湾建设步伐,尽快发挥肖厝良港优势,从1978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学者来肖厝调研。80年代初,肖厝港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国际深水中转港。198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福建省开发湄洲湾领导小组”。同年4月,晋江地委决定成立湄洲湾肖厝区经济开发委员会(晋地委[1984]综058号文),下设办公室,同时赋予对肖厝经济开发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管理,牵头组织和引导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投资办厂、开发建设项目的洽谈、联系和手续报批等职能。1985年1月,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5)综038号文]确定湄洲湾肖厝区经济开发委员会下属机构除保留办公室外,增设综合开发公司、规划设计处三个部门。1985 年5月,泉州市《湄洲湾地区城市规划方案》报省政府审批。1986年8月至10月,开发办完成了《肖厝石油化工基地规划方案》、《泉州湄洲湾南岸供水总体规划设计》、《湄洲湾肖厝区水厂设计》和《南埔火电厂可行性初步报告》等诸多研究报告,为肖厝的前期开发建设和港口石化项目上马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开发办接待了前来肖厝视察的近百位包括委员长、总理、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同时有中外数十家科研、高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前来参与

肖厝港开发调研、勘探、规划、设计工作。肖厝开发办自1984年成立以来,对湄洲湾南岸相关区域规划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1996年4月,随着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泉州市委决定撤销湄洲湾肖厝经济开发委员会办公室,其职能划归肖厝管委会。

● 1985年1月民族村开始认定

在惠安县北部区域内有畲族、回族和蒙古族三个少数民族。1985年1月,惠安县政府批准并恢复涂岭小坝等村479户2733人的出姓人氏为蒙古族成份。1985年9月,经惠安县政府批准,辖区内所有钟姓人氏恢复了畲族成份。畲族主要分布在山腰乡的鸢峰、钟厝村,居民共计1008户5842人。1986年1月,惠安县政府确认后龙乡郭厝村、山腰乡龙山村共2580户12585人的郭姓居民为回族成份。2006年3月,市民宗局确认后龙镇柳亭村为民族村。自此,区域内共有6个民族村,居民共计4067户21160人。

● 1986年8月福建炼油厂选址确定并投建

1986年8月,福建省石化厅第四次成立福建炼油厂筹建处,选择泉州市境内湄洲湾南岸肖厝为炼油厂厂址,并着手编制“以国内技术建设250万吨炼油项目”的方案。

1987年2月,由时任福建省石化厅厅长施性谋带队,一行10人赴京商谈建设福建炼油厂合资原则,并初步确定立足于国内的加工工艺技术路线。同年,福建炼油厂250万吨炼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上报。

1987年8月,在福州召开福建炼油厂可行性评审会,并通过了评审。

1987年10月,国家批准“250万吨炼油项目设计任务书”。

1987年12月15日,国家计委以计原[1987]2359号文通知福建省政府和中国石化总公司,国务院批准了该项目设计任务书,并要求按国家计委[1987]2259号文实施。

1988年9月,由中石化总公司规划院和福建省建委共同主持,在福州召开了福建炼油厂生产装置区初步设计审查会,批复了福建炼油厂初步设计及全厂总概算,初步设计规模为

年加工原油能力250万吨,共有10套生产工艺装置:250万吨/年常减压、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40万吨/年延迟焦化、20万吨/年催化重整、50万吨/催化柴油及催化汽油加氢精制、30万吨/年气体脱硫、90万吨/年催化氧化脱硫醇、20万吨/年气体分馏、2万吨/年甲基叔丁基醚(MTBE)、1万吨/年硫黄回收,以及相应的辅助生产和公用配套系统,专用油码头1座,设有10万吨级原油泊位和5000吨、3000吨、1000吨级成品油泊位各1个,总概算投资10.33亿元,全厂占地面积243公顷。装置采用密集型布局,非标设备由国内制造,DCS系统和部分主要机泵从国外引进,自动化水平较高,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整个建设项目是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能源工业项目。

1989年1月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签订了合资建设协议书,正式成立了福建炼油厂,任命周纯富为福建炼油厂厂长,龚明铨、路佩恒为副厂长。

1989年11月20日,国家计委批准福建炼油厂为预备项目。

1990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为正式开工项目。

1990年6月17日,福建炼油厂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开始了正式建设。

● 1987年革命老区乡、老区基点村全部确认

惠北地区是闽南地区从大革命时期起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地区。1987年省政府按照划定革命老根据地的有关标准,经过对惠北地区革命老根据地(简称老区)进行调查摸底和审核,在先前认定部分村为老区村后,最终认定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区基点村有现涂岭镇的涂岭、松园、小坝、前欧等21个行政村,现前黄镇的三朱村,现后龙镇的土坑村、东山村及后墘、后田自然村;抗日时期的老区基点村有现后龙镇割山村,现南埔镇先锋村;解放时期的老区基点村有现前黄镇前黄村、后张村、北坑自然村和古县村,现山腰街道的普安村、钟厝村(包括普安、金山、后亭、下莲、店仔等自然村)、鸢峰村、海滨村崇福自然村、埭港村后楼自然村,现后龙镇的上西村,现南埔镇凤翔村,现界山镇鹅头村沟口自然村。同时确认原涂岭乡为全县唯一的革命老区乡。原属惠安县1955年划归仙游县管辖的东坪、义路、岭北、六户等4个村也被认定为老区基点村。

● 1988年11月万吨级杂货码头建成投入使用

1985年9月,肖厝港万吨级杂货码头开工建设,1988年11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该码头是福建炼油厂建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设计能力为年吞吐量34万吨。投产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货物经此港转运,福建炼油厂大中型机械设备在此码头上岸。1991年12月,肖厝万吨码头首次对外通航,“晴川”7号轮启航驶往日本大阪。1993年3月,肖厝港首次通航俄罗斯。

● 1989年各民主党派组织相继成立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为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作用,1989年成立致公党南埔支部,1994年4月成立农工党山腰小组,1996年1月成立民盟惠安二中支部;1996年12月致公党南埔支部更名为致公党肖厝支部,1999年4月民盟惠安二中支部更名为民盟肖厝支部,1994年4月农工党山腰小组升格为农工党肖厝支部;2005年8月成立民革泉港学习小组,2006年1月农工党泉港支部升格为总支,2006年2月致公党泉港支部升格为总支,2006年4月成立民建泉港支部,2006年4月民盟泉港支部升格为总支。各民主党派切实履行参政议政的作用,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1992年3月塘头220KV变电站竣工投产

1992年3月,投资43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枢纽变电站——塘头220KV变电站,在经过一年二个月的紧张施工后竣工投产。变电站向福炼厂及肖厝其它区域提供最大穿越功率达1000兆瓦的电量,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和居民用电的紧张局面。

● 1992年5月10万吨级油码头建成投入使用

1992年5月,位于后龙上西村鲤鱼尾的福建炼油厂重点配套工程10万吨级原油码头,经过三年建设正式交付使用。该码头属炼油厂专用码头,岸线长0.25公里,引堤437米,主引桥231米,水深10-20米,总投资12亿元。油码头的建成使用,为福建炼油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道疏通是码头运作的必备条件。全长30公里的湄洲湾10万吨级的航道,经过两年多的疏浚于1994年11月开通,同时还建有5公里的支航道,总投资2000多万元,确保10万吨级油轮全天候顺利停靠码头。

● 1992年5月肖厝二级公路竣工通车

1992年5月,与国道324线即福厦公路相接的福建炼油厂主要交通干线——肖厝二级公路竣工通车。该公路长12.59公里,总投资3200万元,1991年5月开工。支线至炼油厂码头5公里,连接沙格万吨杂货码头和上西鲤鱼尾油库区以及厂区、生活区。作为主干道,1998年,在原二级公路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截至2008年共约投资1.2亿元,建成长10.8公里,路基宽50米,主车道宽22.5米,并设置绿化隔离带的通港路,是区内除国道外第一条较高等级公路,为加快福建炼油厂和10万吨级油码头的建设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肖厝镇时期(1992-1996年)

● 1992年9月肖厝镇成立并运作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快肖厝开发建设,配合福建炼油厂的各项建设,1992年9月,惠安县肖厝镇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山腰、后龙、南埔、涂岭四个乡(镇)和山腰盐场,四乡(镇)改为办事处。

1992年9月7日和29日分别召开中共肖厝镇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肖厝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了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吴家灿当选为书记,黄亚泉、朱团能、陈来木当选为副书记;黄亚泉当选为人大主席,吴家灿当选为镇长,朱团能、洪能顺、郑淑华、柯玉忠当选为副镇长。

1993年1月,泉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肖厝镇经济发展决定》(泉委〔1993〕1号文件),赋予肖厝镇等同于县级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并依照法律秩序委托其行使部分县级行政管理职权的17条优惠政策。同年5月,惠安县委增补黄亚泉为县委常委、朱团能为惠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厝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分别由黄亚泉和朱团能兼任。

肖厝镇期间主要工作是:抓好机构建制,实现高效运作;加大肖厝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内联外引;发展民营经济,创办乡镇企业;服务龙头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加强科教文卫,统筹社会发展。

● 1993年11月福建炼油厂全面建成正式投产

福建炼油厂1986年6月正式动建,占地面积243公顷,征地3371.27亩,共搬迁民宅214户,民房319幢计4.72万平方米,涉及到南埔镇的外厝、先锋村,后龙镇的上西、田里等四个村,农转非7000人。1993年11月,总投资22亿元、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福建炼油厂正式建成投产。

从1978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到建成投产,福建炼油厂的上马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曲折过程。福建炼油厂的投产,填补了福建省石油加工业的空白,结束了福建不产油的历史。1995年9月,福建炼油厂顺利完成改制工作,正式成立福建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1995年3月肖厝南山公路建成通车

1994年初,成立肖厝镇南山(南埔至山腰)公路建设指挥部。同年3月,南山公路全线开工建设,该公路长4.7公里,路面宽17米。总投资1030万元,于1995年3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该公路成为南埔与山腰相连接的一条捷径,是区内早期重要基础设施。

三、肖厝管委会时期(1996-2000年)

● 1996年4月肖厝党工委、管委会成立

为了加快湄洲湾南岸的开放和开发步伐,省委省政府决定理顺肖厝区域的管理体制。1996年初,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在全省地市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上要求:要使肖厝开发建设尽快“热起来”。省政府2月13日批复泉州市政府,同意设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行政级别为正处级,作为泉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协调肖厝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务,并可行使省辖市的某些经济管理权限。管委会辖区范围为现有惠安县肖厝镇的行政辖区范围(后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肖厝镇,设立后龙、山腰、南埔、涂岭和埭港5个镇)。4月16日,泉州市委决定成立中共泉州市委肖厝工作委员会(简称党工委),作为市委派出的工作机构,在肖厝辖区发挥核心领导作用。4月21日,市政府召开肖厝经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宣告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成立,邱家赞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亚泉、许维泽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松坡任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后,抓紧开展机构组建、与惠安县的交接、城市规划、重点项目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6月27日,市政府决定赋予肖厝管委会十条优惠政策措施,以加快肖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7月11日,党工委、管委会挂牌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 1996年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肖厝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

1996年7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肖厝召开现场办公会,调查研究肖厝近期和中、远期发展规划问题,以及经济开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财政体制、城市规划、机构组建、土地开发、与惠安县的交接工作等问题。有关市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泉州海关、惠安县和肖厝党工委、管委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办公会研究了加快肖厝开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建设滨海城市的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并决定支持解决一批启动工程的资金。随后,市委、市政府又多次在肖厝召开现场办公会和调研会议,协调解决启动区建设、财政体制和周转金等问题。1998年4月1日,市委书记何立峰、市长施永康、市委常委、副市长余茂桂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肖厝调研石化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前景规划。1999年1月6日,市委书记何立峰又率有关市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肖厝调研,对党的建设、招商引资、港口规划、行政体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推进肖厝争取在今后几年内连续实现跨跃式大发展。

● 1996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中石化总经理盛华仁到肖厝调研

1996年7月27日,时任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省委常委、秘书长黄瑞霖、副省长施性谋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携同中石化公司总经理盛华仁、副总经理黄春萼,到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调研,协商研究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有关事宜,探讨福建石化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

● 1996年8月肖厝党工委、管委会召开第一次全区三级扩干会

1996年8月28日,肖厝党工委、管委会在炼油厂影剧院召开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区三级扩干会。会议根据省、市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提出肖厝的发展目标。即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地带的发展机遇,用足用活上级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大港口和大工业为依托,以石化工业为龙头,以综合改革和全面开放为动力,以外引内联为重要途径,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并进,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肖厝建设成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市场繁荣、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人民富庶的现代化化工港口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和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围绕发展目标,近期着重根据“改革、精简、高效”的原则,抓紧机构组建,确保“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体制的高效有序运作;开展城市规划,打好城市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努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实施“奔小康”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持续快速地向前推进。

● 1997年2月《肖厝城市总体规划》原则通过

管委会成立后即抓紧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委托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1996年11月1日,管委会召开审定会,审定《肖厝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1月12日,泉州市人大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肖厝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原则通过并同意进一步修改后报请省政府批准。1997年2月17日,省政府经研究原则同意《肖厝城市总体规划》。省政府在批复中指出:肖厝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城市布局为有机联系的双区双轴、中心组团型滨海城市结构。城市中心位于峰尾半岛,全区人口规

模近期(2000年)控制在7万人以内,远期(2020年)控制在30万人以内。城市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中心区5.5平方公里。具体为福厦路以东辖区以及涂岭镇组团福厦路以西部分地域。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应严格服从城市规划的统一管理。城市中心区、港口和大石化工业区要协调发展,要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城市抗震减灾工作,妥善安排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地。泉州市政府转发省政府批复时,要求留有充足的石化工业和港口建设发展余地,尽快做好起步区详细规划和规划区内的道路红线、市政工程、岸线利用等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准实施,为肖厝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管理依据。

● 1997年4月城市中心起步区建设启动

大工业大港区的发展,需要有中心城市的依托。肖厝原来没有城市,新城市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党工委、管委会决定根据城市规划,首先在山腰建设1.1平方公里的城市起步区。1月,工程总投资共计4285万元,长5.0公里宽50米的南北三路和长4.2公里宽40米的驿沙路开工建设。2月,总投资3.21亿元,被列为全省“重中之重”建设项目的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开始加紧施工。4月,工程总投资约7000万元,长12.2公里宽50米,从福厦路进入肖厝城区的重要公路驿峰路开工建设。6月,总投资5000多万元,长1.7公里宽50米的南北五路又开工建设。1998年7月,建设用地149.3亩,总投资6000万元的金山街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同时,起步区的供电、通讯、排水、排污等配套基础设施相继开工,中心市场、汽车站、学校、医院、邮电和机关办公楼亦先后投建,一个崭新的功能基本具备的城市中心起步区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 199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肖厝考察

1997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的陪同下到肖厝考察。邹家华在考察时指出,发展经济要以市场为基本出发点,投资任何项目都要分析市场,一定要树立投入、产出和回报的观念,促进我国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建今后经济发展的设想和思路,符合党

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要狠抓落实,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台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地带。

● 1997年6月福建炼化公司生产装置成功改扩建

1997年6月,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2.3亿元的生产装置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年炼油能力从250万吨提高至450万吨。福炼公司利用大检修机会进行改扩建,节约费用2000多万元,并且采用全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8年6月,总投资6.5亿元的年产7万吨聚丙烯工程成功投料试生产,填补了福建省大型化工装置的空白。

● 1997年8月《肖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实施

1997年8月17日,管委会印发《泉州市肖厝管委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九五”期间(1996年至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紧紧围绕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以建设大型的石化工业基地、国际性的货运中转港口、花园式的滨海城市为目标,努力促进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逐步把肖厝建设成为工贸发达、经济外向、科教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主要目标:国民生产总值2000年达57亿元(1990年不变价),“九五”期间年均增长42.7%;财政收入2000年争取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42%;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下,“三废”处理率达70%。为加快发展,党工委、管委会每年都确定一批重点抓好和协助建设的重点项目,为民兴办一批实事。

● 1997年8月时任省长贺国强就肖厝开发体制作出重要指示

1997年8月28日,时任省长贺国强接见肖厝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在听取工作汇报后,就进一步理顺肖厝行政体制、财政体制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贺国强指出,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进一步理顺肖厝的行政体制已势在必行。解决肖厝一揽子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在肖厝设立区或市,要及早研究。根据省长的意见,党工委、管委会主动向上级请示汇报,迅速成立体制调研领导组,着手开展社情调查摸底、相关政策研究、争取兑现税收省分成部分返回肖厝等优惠政策等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申报设立行政区。

● 1997年10月中心工业区动工兴建

1997年10月,作为肖厝开发“筑巢引凤”的重点工程,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的中心工业区,在起步区动工兴建。首期开发共征用土地1000亩,拆迁民宅17座、地基10座、坟墓1188个。经过一年的拆迁、平整、建设,1998年9月顺利完成30幢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管委会制订《加快中心工业区开发建设优惠政策》和《鼓励外引内联优惠政策》,给予在肖厝兴办的企业提供投资两年内地方税返还、“五通一平”50%成本价地价转让等诸多优惠。有关部门实行“一层楼办公、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无偿为入驻客商办理一切手续,实行全天候服务。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当年即有香港鸿达织造有限公司、华南工贸公司等15个项目落户工业区。中心工业区的兴建,是强化招商引资、引导工业企业适度集中等方面的有益探索。

● 1997年11月肖厝5万吨煤炭多用途码头动工

1997年11月1日,肖厝5万吨煤炭多用途码头正式动工。该码头由煤炭工业部和福建省政府牵头,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公司等6个单位合股组建福建三梅公司投资建设,设计年吞吐能力为煤炭200万吨,集装箱5万标准箱,总投资5亿元。码头建成后,成为集储、运、配、销、供5大功能的区域性煤炭储运中心,缓解福建缺煤的问题。

● 1997年11月首家台资企业泉昱鞋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泉昱鞋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各式鞋底、TPR、PVC胶粒及开发各式模具的台资企业。1996年8月,该公司在南埔镇岭口工业小区征地120多亩,首期投资6000多万元港币,兴

建两幢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配套设施。1997年11月建成试产,1998年1月正式开业。随后公司不断增资扩建,总投资额达1.6亿港币,年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泉昱鞋业公司从立项到投产,仅用一年多时间,并且迅速发展取得良好的效益,为台资企业入驻肖厝开了好头。

● 1997年11月肖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对照《福建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办法》的指标要求,寻找差距,全面整改,“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新建学校2所,扩建学校4所,复办六中高中部,建立镇级文技校5所,全区成立扶贫助学奖励基金会38个,新补充中小学教师1831人。1995-1996年,全区小学生毕业生数9879人,毕业率99.88%;初中毕业生数4322人,毕业率99.47%。至1996年全区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8453人,使非文盲率达97.08%,脱盲巩固率达97.31% ,全区办学布局容量基本满足普及义务教育需要。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对肖厝“两基”进行核查的基础上,省政府评估验收组于1997年11月6日开始,对肖厝进行评估,确认肖厝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1997年11月漳泉肖铁路肖厝站货运开始试运营

1997年11月,西起龙岩漳平市东抵湄洲湾南岸肖厝港的漳泉肖铁路干线全线开通,肖厝站开始货运试运营。于1992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的漳泉肖铁路,是国务院批准并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第一条地方铁路,总投资15亿人民币。该项目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设计,肖厝段线长10.5公里,由铁道部、省政府共同出资8亿多元建设。1994年11月,前黄火车站相应开工建设。该铁路的建成投入运营,改善了交通环境和疏港能力,促进了储运中心的形成,大大提高了肖厝港的辐射能力,对大港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

● 1997年12月殡葬改革开始推行

1997年12月,管委会制定印发《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并召开动员大会,推行殡葬改革,引导群众破除传统观念,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当月,首例火葬在陈

庄村取得突破,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自此以后,殡葬改革经历“初始起步、大力推进、逐步完善”三个阶段。1997年12月起为初始起步,主要配合开发建设征地拆迁,推行遗体公墓区土葬,鼓励遗体火化;2000年8月随着南埔太白峰殡仪馆投入运作,大力推进火化,火化率达70%;2001年以后进一步完善,严禁非少数民族人员到公墓区土葬,坚决实行遗体火化和骨灰管制,火化率稳步上升,至今全区殡葬已全面实行火化。

● 1997年12月湄洲湾氯碱工业公司开工建设

1997年12月,福州二化集团易地技改项目湄洲湾氯碱工业公司在肖厝动工建设。氯碱公司是作为省委、省政府建设石化支柱产业工业发展战略部署,与省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相配套,由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兴建的新兴现代化氯碱重点企业。一期工程总投资7亿元,征用土地1650亩,建设年产4万吨离子膜烧碱、2万吨环氧丙烷和2万吨聚醚等生产装置。

● 1997年12月新建成一批村部

1997年,区、镇、村各级共筹集资金575万元新建村部26个,实现全区98个行政村全部“有址议事”。此后,为给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活动和服务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各级继续把加强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每年修建一批新村部。区财政对每个新建村部的村给予5万元的建设资金补助。至2007年底,全区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村部87座,修缮村部13座,提升了村级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 1998年1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首发式举行

1998年1月6日,肖厝管委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首发式在南埔举行。党工委、管委会决定自1998年1月起,凡具有本区常住人口的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月人均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均属保障对象。1998年肖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城镇居民户月人均100元,农村村民户月人均80元。保障重点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鳏、寡、孤、重病残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居民。低保制度启动后,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1998年至2008年,全区共有36412户次52381人次城乡贫困居民纳入低保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3855万元。保障资金按财政体制分担,由区、镇、村按5:3:2比例分担。2006年起取消村级负担,2008年起由区、镇两级按8:2比例分担。

● 1998年9月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全线通水

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是开发湄洲湾南岸、建设石化大工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省、市重点建设工程。1997年6月2日,该工程设计方案进入施工阶段,1998年9月建成全线通水。该供水工程总投资3.21亿元,工程一期供水流量为3立方米/秒,隧洞工程按二期供水流量6立方米/秒一次建成,供水线路总长60多公里,沿线需穿越5座引水隧洞,长达18.3公里。该工程的建成使用为泉港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供水保障。

● 1999年7月肖厝工商联成立

工商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民营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为引导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1999年7月成立肖厝工商联。

● 1999年9月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9月22日,中外合资企业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成立,投资24868万元兴建年产10万吨聚苯乙烯树脂项目。2000年2月13日,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习近平在市领导何立峰、施永康的陪同下到该公司考察,要求抓紧建设,发挥项目优势。2002年9月28日项目投料并一次试产成功,2004年8月对原有的两条生产线进行改造,将生产能力从10万吨/年扩容至12万吨/年。该项目采用第二代的“SOE聚苯乙烯化工专有技术”进行工程设计,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2005年,由于其母公司汕头海洋集团公司缘故,海洋公司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2007年8月23日,北京北大方正进出口公司以3.5亿元出价,竞拍到福建省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和泉港海洋化工码头有限公司名下资产,盘活泉港两公司现有资产和土地资源,促进泉港区石化和化工物流产业发展。2007年11月20日,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福建方兴化工有限公司、福建方通港口储运有限公司成立,分别接管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聚苯乙烯树脂项目和物流仓储项目。

● 1999年12月肖厝港正式对外开放

1999年7月,肖厝港被国家列为一类口岸。11月7日,经过三年时间建设的总投资4200万元、占地面积97亩、建筑面积3.5万m2的肖厝口岸通过国家级验收,与港口口岸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相应的服务网络也已形成。口岸园区内海事、边检、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相继投入运作,为肖厝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保障。12月8日,交通部宣布肖厝港正式对外开放。

● 2000年2月“安福”轮油污事故受害群众获得赔偿

1996年2月28日,省轮船总公司“安福”号6万吨级油轮运载5.7万吨原油途经乌丘岛附近海面时触礁,造成左舷舱破裂漏油。事故发生后,该船违章泊靠福炼专用油码头,千吨以上原油泄漏,造成57公里海岸线及周围水域污染,使肖厝沿海滩涂养殖业及内近海捕捞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沿海23个行政村近1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1999年2月,厦门海事法院一审判决省轮船总公司赔偿损失300万元,受害群众不服提出上诉。2000年2月24日,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省轮船总公司“安福”轮油污事故赔偿550万元。2001年,在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赔偿款和补助款发放到受害群众手中,历时4年的污染事故损害理赔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

● 2000年3月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

2000年3月,管委会制定印发《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开展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工作按照“两停”(即停止存贷款,停止批设新的合作基金会)“一缓”(即暂缓支付利息)的原则和“抓机关、促基层,抓干部、促群众,抓

内部、促外部”的方法,首先进行清产核资,然后综合运用行政、纪律、法律、经济、教育等措施大力催收贷款,逐步兑付群众存款。经清理,当年年底全区42家基金会累计回收投放资金3874.96万元,占应回收总额的91.8%;兑现群众存款2700万元,兑现率达84%。之后又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扫尾清理,截至2004年6月,群众存款的兑付率达98.7%,基本实现“清盘关闭,兑清群众存款”的工作目标。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对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 2000年3月开展“三讲”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自2000年3月开始,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开展为期2个月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简称“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三讲”教育中,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分析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边整边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严肃工程建设纪律,解决干部“走读”问题,树立勤政为民新形象,在全区开展“建新城、迎新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区成立”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使领导干部经受了一次很好的党性锻炼。2000年12月8日,又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搞好整改工作,加快推进新一轮创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