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1精讲精练内页(第3版)

选修1-1精讲精练内页(第3版)
选修1-1精讲精练内页(第3版)

精讲精练

《新课标高中数学精讲精练》

丛书主编 徐山洪

编 委 谢柏芳 刘玉泉 谭玉石

王庚儿 李剑夫 张志略

马荣林 邓世疆 赵朝贤

陈新权 刘会金 陈远刚

李德明 王振芳 黄全顺

王福山 饶乘凤 关丽琼

潘泽学 匡唐松 宾业河

谢凤仙 余扩益 高建彪

张天良 谢小毛 谢吉权

张梅玲 程松 欧阳文君

饶胜文 周志明 李志敏

本册主编 赵朝贤

主要编者 肖东文(第一章)

余扩益(第二章)

赵素辉(第三章)

校 审 蔡建信(第一章)

廖 惠(第二章)

付增徳(第三章)

质量监督 0760-6853660

意见信箱 zssxzb@https://www.360docs.net/doc/3c335360.html,

信息反馈 https://www.360docs.net/doc/3c335360.html,/nh 美术编辑 陆镜平

开 本 890mm×1 240mm 16 开 印 张 4.5

字 数 60 000

印 数 3 361~4 760 册

版 次 2008 年 10 月第 3版

印 次 2008 年 10 月第 3次印刷 本册成本 6.5 元

新课标高中数学精讲精练

人教A 版选修1-1 & 2-1

目 录

1 §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 (01)

2 §1.1.2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反证法 (03)

3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05)

4 §1.2.2 充要条件 (07)

5 §1.3.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或” 、

“且” 、

“非” (09)

6 §1.4.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11)

7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复习 (13)

8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5)

9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17)

10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19)

11 §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21)

12 §2.2.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23)

13 §2.2.2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25)

14 §2.3.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

15 §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29)

16 §2.3.2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31)

17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复习(一) (33)

18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复习(二) (35)

19 §3.1 变化率与导数 (37)

20 §3.2 导数的计算 (39)

21 §3.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41)

22 §3.3.2 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43)

23 §3.3.3 函数的最大 (小) 值与导数 (45)

24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47)

25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复习 (49)

第 1~25 练参考答案……………………………( 51~61) 注:选修2-1的部分内容,因印刷数量有限,只能由学校油印.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

第 1 讲 §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的定义及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会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知识要点: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命题.

2.掌握大多命题的表示形式“若 p 则 q ” ,学会将常见的命题改写成这种形式,并写出其它三个命题, 会判断真假.

¤例题精讲

【例 1】对于命题“正方形的四个内角相等”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所给命题为假

B.它的逆否命题为真

C.它的逆命题为真

D.它的否命题为真

解:改写成“若 p 则q ”的形式: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其四个内角相等. 则有原命题为真;逆否命题为真.

逆命题: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为假命题.

否命题: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四个内角不相等,为假命题. 解答:选 B

【例 2】命题“若y = x

k ,则 x 与y 成反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

).

A .若y ≠ x

k ,则 x 与y 成正比例关系 B.若 y ≠ x k ,则 x 与y 成反比例关系

C.若x 与y 不成反比例关系,则y ≠

x

k D.若y ≠ x

k

,则 x 与y 不成反比例关系

解答 选D .

点评:条件及结论同时否定,位置不变. 【例 3】下列命题中,否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B.若 y x , 全为 0,则x =0 且 y =0

C.若方程 0 2 2

= - + m x x 有实根,则 0 3 m D.若 0 3 , 0 2 3 2

2

> - > + - x x x x 则 解答 选 C

【例 4】已知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 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个

B.1 个

C.2个

D.3 个

解答:B 【例 5】 设原命题为: “对顶角相等” , 把它写成 “若 p 则 q ” 形式为________. 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 否命题为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

解: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两个角相等;

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点评: 只要确定了“p”和“q ”,则四种命题形式都好写了.

【例 6】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两条平行线不相交; (2)两条对角线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3)若 x ≥10,则 2x +1>20. 解:(1)逆命题: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它们平行,为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它们相交, 为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不平行, 为真命题.

(2)逆命题:若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不相等,为真命题. 否命题:若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则它是矩形,为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则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为真命题. (3)逆命题:若 2x +1>20,则 x ≥10,为假命题. 否命题:若x <10,则 2x +1≤20,为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 2x +1≤20,则 x <10,为真命题.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2

第 1 练 §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

※基础达标

1. 命题“若ab =0,则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为( ).

A. a,b 都不为零,则 ab 1 0

B. a,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 ab 1 0

C. a,b 至少一个为零,则ab 1 0

D. a,b 不都为零,则 ab 1 0 2.对以下四个命题判断正确的是( ).

(1)原命题:若一个自然数的末位数字为零,则这个自然数能被 5整除. (2)逆命题:若一个自然数能被 5整除,则这自然数末位数字为零.

(3)否命题:若一个自然数的末位数字不为零,则这个自然数不能被 5 整除. (4)逆否命题:若一个自然数不能被 5 整除,则这个自然数末位数字不为零.

A .(1)与(3)为真,(2)与(4)为假

B .(1)与(2)为真,(3)与(4)为假

C .(1)与(4)为真,(2)与(3)为假

D .(1)与(4)为假,(2)与(3)为真. 3.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命题“若 1 = xy ,则x ,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③命题“若m ≤1,则 0 2 2

= + - m x x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若A ∩B =B ,则 A í B ”的逆否命题。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 ,其中真命题的有 .

①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 x <3;

③ 2 (3)0( a a -

④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⑤ 三角形中大角所对的边大于小角所对的边; ⑥ x +y 为有理数,则 xy 也是有理数.

5.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两条对角线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 (2)若x ≥10,则2x +1>20

※能力提高

6. 按要求写出下列命题并判断真假. (1) “若 ab =0,则 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否命题. (2) “若 ac =bc ,则 a =b ”的逆命题.

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x >0,则 x 2 >0;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4)若 x 2 =y 2 ,则 x=y .

※探究创新

8. 已知函数 f(x)在 R 上为增函数,a,b ?R ,对于命题“若 a+b 30,则 ()()()() f a f b f a f b +3-+- ”. (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2)写出逆否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结论.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3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互为 逆 否 互

逆 否

互 为 逆 否 互

互 逆

互 第 2 讲 §1.1.2 四种命题的关系

¤学习目标:掌握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等价. 学会用逆否命题来判断命题真假;

初步学会反证法的步骤,并能用以证明一些命题.

¤知识要点: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 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 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3)常见的反设:

¤例题精讲

【例 1】命题“若 x =y ,则 x 2 =y 2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的真假.

解:逆命题:若 x 2 =y 2

,则 x = y . (假,如 x = 1,y = -1) 否命题:若 x 1 y ,则 x 2 1 y 2 . (假,如 x = 1,y =-1)

逆否命题:若 x 2 1 y 2

,则 x 1 y . (真)

【例 2】写出命题:“若 x +y = 5,则 x = 3且 y = 2”的逆、否、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逆命题:若 x = 3 且 y = 2 ,则 x +y = 5 (真) 否命题:若 x +y 1 5 ,则 x 1 3 或y 12 (真) 逆否命题:若 x 1 3 或y 12 ,则 x +y 15 (假) 【例 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1)若 ab =0,则 a =0 或 b =0;

(2)若(x -1) 2 +(y -2) 2

=0,则 x =1 且y =2. 解:(1)若 a ≠0 且 b ≠0,则 ab ≠0;真命题

(2)若x ≠1 或 y ≠2,则(x -1) 2 +(y -2) 2

≠0. 真命题 点评:注意对于或、且的否定方式. 【例 4】用反证法证明:如果 a >b >0,那么

b a > .

证明:(反证法)假设 a 不大于 b ,则 b a b

a = < 或 ∵a >0,

b >0,∴ b a a a b a × < × T < ① 或 b b b a × < × ②

由①、②(传递性)知: b

b a a × < × 即 a < b (与题设矛盾)

同样,若 b a b a = T = (与题设矛盾) ∴ b a > .

【例 5】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 2 +4ax -4a +3=0,x 2

+(a -1)x +a 2 =0,x 2 +2ax -2a =0 至少有一个方 程有实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解:先求使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的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 1 22 2 2

3 (4)4(43)0 (1)40 (2)41(2)0 a a a a a a ìD =--+< ? D =--< í ? D =-′′-< ?

由 2 2 2

4430 3210 20 a a a a a a ì +-< ? +-> í ? +< ?

得 解得: 3

2

- <a <-1,

∴ 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 3

2

- 或 a ≥-1.

点评:正确使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即反证法的思想求解.

词语 大于(>) 是 都是 所有的… 任意一个… 至少一个 …

否定 不大于(≤) 不是 不都是 至少一个不… 某个不… 一个也没有 …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第 2 练 §1.1.2 四种命题的关系

※基础达标

1.命题“a、b 都是奇数,则 a+b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

A.a、b 都不是奇数,则 a+b 是偶数

B.a+b 是偶数,则 a、b都是奇数

C.a+b 不是偶数,则 a、b 都不是奇数

D.a+b 不是偶数,则 a、b不都是奇数.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ab 能被 5 整除,那么 a,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 5整除”时,假设 的内容是( ).

A.a、b 都能被 5 整除

B.a、b 都不能被 5 整除

C.a、b 不都能被 5 整除

D.a 不能被 5 整除,或 b 不能被 5 整除

3.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中,假设的内容是( ).

A.原命题的否命题

B.原命题的逆命题

C.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D.原命题结论的否定

4.若命题 p的逆命题是 q,命题 r 是命题 q 的否命题,则 p 是 r 的( ).

A. 逆命题

B. 否命题

C. 逆否命题

D. 以上都不正确

5.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 ).

A.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B.它的原命题一定为真

C.它的否命题一定为真

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6.(x-1)(x+2)=0 的否定形式是 .

7.命题“若ab=0,则 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的逆否命题为 .

※能力提高

8.写出命题“若x,y是奇数,则 x+y是偶数(x∈Z,y∈Z)”的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9.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中,∠B=2∠C,试用反证法证明:∠A>45°.

※探究创新

10.已知 a与 b 均为有理数,且 a 和 b 都是无理数,证明 a + b 也是无理数.

4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5

第 3 讲§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习目标 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会单独进行充分性及必要性的证明.

¤知识要点 (1)“p Tq ”则称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同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2)学会用“T”理清各命题之间的关系

¤例题精讲

【例 1】已知 p :x 1,x 2 是方程 x 2 +5x -6=0 的两根,q :x 1+x 2=-5,则 p 是 q 的(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 x 1,x 2 是方程 x 2 +5x -6=0的两根,

∴x 1,x 2 的值分别为 1,-6, ∴ x 1+x 2=1-6=-5. 说明 .

p q T 但 q p,事实上只要取 12 2,3 x x =-=- 作为反例即可说明这一点.因此选 A . 点评: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 2】若 A 是B 成立的充分条件,D 是 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是 B 成立的充要条件,则 D 是A 成 立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 、C 作为桥梁联系A 、D . 解: ∵A 是B 的充分条件,∴A B ① ∵D 是C 成立的必要条件,∴C D ② ∵C 是 B 成立的充要条件,∴C ? B ③ 由①③得 A C ④ 由②④得 A D . ∴D 是 A 成立的必要条件.选 B . 点评: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 3】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解不等式|x -2|<3 得-1<x <5.

∵0<x <5 -1<x <5,但-1<x <5 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 A .

点评: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 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 A B í 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当且仅当 A B ê 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 4】x >y ,xy >0 是 11

x y

< 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试说明理由.

解:(1)当 11 x y < 时,可得 11 x y - <0,即 0 y x

xy - < .

则 0 0 y x xy -> ì í < ? 或 0 0 y x xy -< ì í > ? , 即 0 x y xy < ì í < ? 或 0 x y

xy > ì í > ?

.

故 11 x y < 不能推得x >y 且xy >0(有可能得到 0 x y xy < ì í < ? ),即 x >y 且xy >0并非 11 x y < 的必要条件. (2)当x >y 且 xy >0 则分成两种情况讨论: 00 00

x y x y

x x y y >> ìì ??

>< íí ?? >< ?? 或 ,不论哪一种情况均可化为 11 x y < .

∴x >y 且xy >0 是 11

x y

< 的充分条件.

点评:分类讨论做到不重不漏.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6

第 3 练§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基础达标

1. 设甲是乙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丙是乙的充要条件, 丁是丙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则丁是甲的 (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b =c =0”是“抛物线y =ax 2

+bx +c 经过原点”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p :m 为有理数,q :m 为实数,则 p 是q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p :x 2 -1=0,q :x -1=0 ,则p 是 q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 集合 A ={x |x >1},B ={x |x <2},则“x ∈A 或x ∈B ”是“x ∈A ∩B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用符号“ ”与“ ”填空. (1)x +y =7________x 2 -y 2 -6x +8y =7; (2)ab =0________a =0. 7. p :内错角相等,q :两直线平行,则 p 是 q 的 ※能力提高

8. 已知 p 、q 都是 r 的必要条件,s 是 r 的充分条件,q 是 s 的充分条件,那么 s ,r ,p 分别是 q 的什 么条件?

9. 已知 4 :22 3

x

p - -£

£ , 22 :210(0) q x x m m -+-£> , 若 q p ? ?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探究创新

10. 22

(1)(1)

22

a a x -+ -£ 与 2 3(1)2(31)0 x a x a -+++£ 的解集依次为A 与 B ,问“A íB ”是 “131 a a ££=- 或 的充分条件吗?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7

第 4 讲§1.2.2 充要条件

¤学习目标 掌握充要条件的定义;

学会充要条件的证明.

¤知识要点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同时 p 又是q 的必要条件则称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2)充要性的证明注意分清充分性及必要性进行证明.

¤例题精讲

【例 1】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 件,那么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 .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 .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分析 1:由丙 乙 甲且乙 丙,即丙是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分析 2:画图观察之. 答:选 A .

点评:抽象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常靠画图观察比较方便 【例 2】 设有非空集合 A 、 B 、 C , 若“a ∈A ”的充要条件是“a ∈B 且 a ∈C ”, 则“a ∈B ”是“a ∈A ”的 (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选 B 【例 3】ax 2 +2x +1=0 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

A .0<a ≤1

B .a <1

C .a ≤1

D .0<a ≤1或 a <0

分析 此题若采用普通方法推导较为复杂,可通过选项提供的信息,用排除法解之.当 a =1 时,方

程有负根x =-1,当 a =0时,x = 1

2

-

故排除 A 、B 、D. 选 C. 【例 4】设 α,β 是方程x 2 -ax +b =0 的两个实根,试分析 a >2且 b >1是两根 α,β均大于 1的什 么条件?

分析 把充要条件和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问题相联系;解题时需要搞清楚条件 p 与 q 分别指什么. 然后再验证是 p Tq 还是 q Tp 还是 q ? p

解:根据韦达定理得: , a b a b ab

=+= 判定条件是 2 : 1 a p b > ì

í > ?

.

结论是 1 : 1 q a b > ì

í

> ?

(还要注意条件 p 中,a ,b 需满足的大前提 2

40 a b D =-3 )

(1)由 1 1 a b > ì

í > ?

,得 2,1 a b a b ab =+>=> .

∴ q Tp .

(2)为了证明 p

q ,

可以举出反例:取 1

4, 2 a b == .

它满足 1 42 2 a a b =+=+> , 1

421 2

b ab ==′=> ,但 q 不成立

上述讨论可知:

a >2,

b >1是 α>1,β>1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点评:本题中的讨论内容在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理论中常被使用.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8

第 4 练 §1.2.2 充要条件

※基础达标

1.不等式 2 0(0) ax bx c a ++>1 的解集为R 的充要条件是(

).

A. 2 0,40

a b ac >-> B. 2 0,40

a b ac >-< C. 2 0,40 a b ac <-> D. 2 0,40 a b ac <-< 2. p 是 q 的充要条件的是( ).

A .p :3x +2>5,q :-2x -3>-5

B .p :a >2,b <2,q :a >b

C .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 :四边形是正方形

D .p :a ≠0,q :关于 x 的方程 ax =1 有惟一解 3. (08 年安徽.文 4) 0 a < 是方程 2 210 ax x ++= 至少有一个负数根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x ∈R ,|x |(1+x )是正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且 x ≠0 5.三个实数a 、b 、c 不全为零的充要条件是( ).

A .a 、b 、c 都不是零

B .a 、b 、c 中至多有一个是零

C .a 、b 、c 中只有一个是零

D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 6.p :x -4=0,q : 2 540 x x -+= ,则 p 是 q 的 .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x 2 +5x ,1-x 2 )在第一象限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能力提高

8.求证:关于x 的方程 0 2

= + + c bx ax 有一个根为 1 的充要条件是 0 = + + c b a .

9.已知 0 a > ,求证 2 x a > 的充要条件是 x a > .

※探究创新

10. 集合 A = 1 0 1 x x x ì-ü

< íy + ?t

,B ={ }

x x b a -< ,若“a =1”是“A B 1? I ”的充分条件,求 b 的取值范围.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9

第 5 讲 §1.3.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 、 “且” 、 “非”的含义.

掌握非命题的写法.

¤知识要点 (1)如果用 p, q, r, s……表示命题,则复合命题的形式接触过的有以下三种:

即: p 或 q 记作 p úq 当且仅当 p 、q 同为假时为假

p 且 q 记作 p ùq 当且仅当 p 、q 同为真时为真 非 p 记作 ?p 与 p 的真假性相反

(2)常见词语的否定

¤例题精讲

【例 1】命题“方程 1 x = 的解为 1 x =± ”,使用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

A.没有使用联结词

B.使用了联结词“或”

C.使用了联结词“非”

D.使用了联结词“且” 答案:B

说明:常见的表示是用“或”还是“非”,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比如“x=1,y=2.则 x+y=3 成立中的

x=1,y=2 所用的联结词为且.

【例 2】分别写出由下列各种命题构成的“p 或 q ”“p 且 q ”“非 p ”形式的复合命题: 1.p :李明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q :李明是共青团员

2.p : 2 5 > q : 5 是无理数

解:1.p 或 q :李明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或是共青团员

p 且 q :李明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且是共青团员 非 p :李明不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2.p 或 q : 5 是大于 2 或是无理数. p 且 q : 5 是大于 2且是无理数 非 p : 5 不大于 2

【例 3】命题“非空集合 A ∩B 中的元素既是 A 中的元素也是 B 中元素”是________形式?

命题“非空集合 A ∪B 中的元素是A 的元素或是 B 的元素”是________形式.

分析 x ∈A ∩B 则x ∈A 且x ∈B ,填 p 且 q . x ∈A ∪B 则x ∈A 或 x ∈B .填 p 或 q . 答 填 p 且 q ;p 或 q .

点评:本题是集合问题与命题概念的结合. 【例 4】命题 ①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③有两个内角互补的四边形是梯形或圆内接四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 ④60 是 5 或2 的公倍数,

其中复合命题有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③

D .①③

分析 ②是简单命题,其余的均为复合命题. 解 选 A .

【例 5】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指出复合命题的真假. (1)8或 6 是 30的约数; (2)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 (3)方程 x 2 -2x +3=0 没有实数根.

分析 分清形式结构,判断简单命题真假,利用真值表再判断原复合命题真假. 解 (1)p 或 q ? p :8 是30 的约数(假),q :6是 30的约数(真).“p 或 q ”为真.

(2)p 且 q ? p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假),q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真).“p 且 q ”为假.

(3)非 p 、p :x 2

-2x +3=0 有实根(假). 非 p 为真.

点评:将简易逻辑知识负载在其它知识之上.

词语 大于(>)

都是

所有的…

任意一个… 至少一个 …

否定 不大于(≤) 不是 不都是 至少一个不… 某个不… 一个也没有 …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10

第 5 练 §1.3.1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基础达标

1. 命题“方程 x 2 -4=0 的解是x =±2”中,使用的逻辑联结词的情况是( ).

A .没有使用联结词

B .使用了逻辑联结词“或”

C .使用了逻辑联结词“且”

D .使用了逻辑联结词“非” 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 p 是真命题,则“p 且q ”一定是真命题

B .命题“p 且 q ”是真命题,则命题 p 一定是真命题

C .命题“p 且 q ”是假命题时,则命题 p 一定是假命题

D .命题 p 是假命题时,则命题“p 且 q ”不一定是假命题 3. 如果命题“p 或 q ”与命题“非 p ”都是真命题,那么( ).

A .命题 p 不一定是假命题

B .命题 q 一定是真命题

C .命题 q 不一定是真命题

D .命题 p 与命题q 的真值相同 4. 若 p 、q 是两个简单命题,且“p 或 q ”的否定是真命题,则必有( ).

A .p 真 q 真

B .p 假 q 假

C .p 真 q 假

D .p 假 q 真 5.如果命题“p 或 q ”是真命题,那么( ).

A .命题 p 与命题 q 都是真命题

B .命题 p 与命题 q 的真值是相同的,即同真同假

C .命题 p 与命题 q 中只有一个是真命题

D .命题 p 与命题 q 中至少有一个是真命题 6.下列命题中: (1) 1 1£ ; (2) A B A B I U 集合 是 的子集

; (3)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为真命题的序号依次为 . 7. 有下列四个命题:

(1)40 能被 3 或 5整除; (2)不存在实数 x ,使 x 2 +x +1<0;

(3)对任意实数x ,均有x +1>x ; (4)方程x 2

-2x +3=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其中假命题为____ _ __.(只填序号) ※能力提高

8. 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 、 “p 且 q ” 、 “非 p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1)p : 3是无理数, q : 3是实数; (2) p :4>6, q :4+6≠10.

9.已知命题p 、q ,写出“p 或 q ”、“p 且 q ”、“非 p ”并判断真假. (1)p :2 是偶数, q :2 是质数;

(2)p :0 的倒数还是 0, q :0 的相反数还是 0.

※探究创新

10.写出命题“5>2且 4>6”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由此分别讨论“p 或 q ”、“p 且 q ”的否定形式.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第 6 讲 §1.4.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学习目标 通过数学实例,理解全称量词的意义;

掌握全称命题及特称命题的否定.

¤知识要点 (1)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

(2)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 (3) ) ( , x p M x ? " 的否定为 )

( , x p M x ? ? $ ) ( , x p M x ? $ 的否定为

)

( , x p M x ? ? " ¤例题精讲

【例 1】下列真命题的个数(

).

(1) { } 2 00

| x x x x $? 是无理数 , 是有理数 (2) 2

3 , x x R x > ? " (3) 2 000 ,210 x R x x $?-+£ (4) 0

1 , 2

3 + ? " x R x A.0 B.1 C.2 D. 3 答案 D

【例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1)所有的素数是奇数

(2) 1 1 ) 1 ( , 2

3 + - ? " x R x (3)有的无理数的平方是无理数

A.0

B.1

C.2

D.3

答案 C

【例 3】下列特称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1) 2 000 ,210

x R x x $?++= 使 (2)存在两条相交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 0

, 2

£ ? $ x R x A.0 B.1 C.2 D.3 答案 C

【例 4】下列全称命题的否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1)所有能被 3整除的数能被 6 整除 (2)所有实数的绝对值是正数 (3) 2

, 2 的个位数不是 x Z x ? " A.0 B.1 C.2 D.3 答案 B

【例 5】命题: 32

000 , x N x x $?£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 2 3 x x N x > ? " 命题: 0 1 , 2 > + - ? " x x R x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000 ,10

x R x x $?-+£ 【例 6】命题:“存在一个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否定是

答案 所有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或平分. 【例 7】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所有自然数的平方是正数; (2)任何实数 x 都是 5x -12=0 的根; (3)对任意实数x ,存在实数y ,使x +y >0? (4)有些质数是奇数.

解: (1)存在自然数的平方是负数或 0; (2)存在实数 x ,它不是 5x -12=0 的根; (3)存在实数 x ,同时存在实数y ,使x +y £0 (4)任何质数都不是奇数.

点评:简单全称命题及特称命题的否定,对于条件的否定仅否定全称量词及存在量词.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12

第 6 练§1.4.1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基础达标

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B.有些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

C.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D.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小于 180°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1)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有的菱形是正方形; (3)每个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4)每个矩形都是正方形.

A.0

B.1

C.3

D.4

3. 命题“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 =x 对称”的否定是( ).

A.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B. 原函数不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C. 存在一个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不关于直线y =x 对称

D. 存在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4.(07 年山东卷)命题“对任意的 32

10 x x x ?-+ R , ≤ ”的否定是( ).

A .不存在 32 10 x R x x ?-+ , ≤

B .存在 32

10

x R x x ?-+ , ≤ C .存在 32 10 x R x x ?-+> , D .对任意的 32

10 x R x x ?-+> , 5.(07 年宁夏、海南卷)已知命题 : p x "?R ,sin 1 x ≤ ,则( ).

A . : p x ?$?R ,sin 1

x ≥ B . : p x ?"?R ,sin 1 x ≥ C . : p x ?$?R ,sin 1

x > D . : p x ?"?R ,sin 1

x > 6.命题“ 32

000 , x N x x $?£ ”的否定为

.

7.命题“ 0 1 , 2

> + - ? " x x R x ”的否定为 .

※能力提高

8.用符号“"”与“$”表示下列含有量词的命题: (1)能被 4整除的整数能被 2整除;

(2)任何大于 2 的偶数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3)有些数的平方小于 0.

9. 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 2 ,10 x R x x "?-+-< ; (2) ,,sin()sin sin R a b a b a b $?+=+ 使 ; (3) ,,3420 x y Z x y $?-= 使 ; (4) , x R x x "?> .

※探究创新

10. 指出下列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并写出其否定,并判断否定后的真假. (1)直线与x 轴都有交点; (2)正方形都是菱形;

(3)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大于 180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3

第 7 讲 常用逻辑用语 复习

¤学习目标:掌握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且”“或”“非”,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及其否定.

会判断充要条件,并能证明.

¤例题精讲

【例 1】分别写出命题“若x 2 +y 2 =0,则 x 、y 全为 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分析 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的结构确定. 解 逆命题:若 x 、y 全为 0,则 x 2 +y 2 =0;

否命题:若x 2 +y 2

≠0,则 x ,y 不全为 0; 逆否命题:若 x 、y 不全为 0,则 x 2 +y 2 ≠0.

说明:“x 、y 全为0”的否定不要写成“x 、y 全不为 0? 应当是“x ,y 不全为 0”,这要特别小心

【例 2】“若 P ={x |x |<1},则 0∈P ”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 分析 等价命题可以是多个,我们这里是确定命题的逆否命题.

解 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其逆否命题,所以填“若 { }

0,1 p p x x ?1< 则 ” 【例 3】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 .p :3x +2>5,q :-2x -3>-5

B .p :a >2,b <2,q :a >b

C .p :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 :四边形是正方形

D .p :a≠0,q :关于 x 的方程 ax =1有惟一解 分析 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 A .p :x >1,q :x <1,所以,p 是 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 B .p q 但 q p ,p 是 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 C .p q 且 q p ,p 是 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对 . 且 ,即 , 是 的充要条件.选 .

D p q q p p q p q D T T ? 说明:当a =0 时,ax =0 有无数个解.

【例 4】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 得-1<x <5.

∵0<x <5 -1<x <5,但-1<x <5 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 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 x ∈A ,条件乙为 x ∈B .

当且仅当 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 当且仅当 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í ê 当且仅当 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 5】“ 3 cos 2 2 a =- ”是“ 5 , 12

k k Z p

a p =+? ”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在这里“ 3

cos 2 2

a =- ”是条件,

而 3 cos 2 2 a =- 55 22()(),

612

k k z k k z p p

a p a p ?=±??=±? 所以 5 , 12 k k Z p a p =+? T 3 cos 2 2 a =- ,但 3 cos 2 2 a =- 5 , 12

k k Z

p

a p =+? 因此“ 3 cos 2 2 a =- ”是“ 5 , 12

k k Z p

a p =+? ”充分非必要条件. 故选 A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14

第 7 练 常用逻辑用语 复习

※基础达标

1. 命题“若A ∪B =A ,则A ∩B =B ”的否命题是( ).

A .若A ∪

B ≠A ,则 A ∩B ≠B B .若 A ∩B =B ,则 A ∪B =A

C .若 A ∩B ≠A ,则 A ∪B ≠B

D .若A ∪B =B ,则 A ∩B =A 2. 命题“若a >b ,则 ac 2 >bc 2 ”(这里 a 、b 、c 都是实数)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 命题的个数为( ).

A .4 个

B .3 个

C .2 个

D .0 个

3. 下列说法

(1)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2)若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则它的否命题一定是真命题. (3)逆命题与否命题之间是互为逆否的关系.

(4)若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则它的逆命题与否命题都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4. x ∈R ,(1-x )(1+x )是正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A .-1<x <1

B . x <1 且x ≠-1

C .x <-1

D .-1<x <0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3 是x >5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x ≠±1 是|x|≠1 的充要条件

C .若 p q ?T? ,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D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是:它是平行四边形 6. 集合 A ={x|x >1},B ={x|x <2};则“x ∈A 或 x ∈B ”是“x ∈A ∩B ”的 条件. 7. 命题“非空集 A ∪B 中的元素是 A 中的元素或 B 中的元素”是________的形式. 命题“ I C A 中的元素是I 中的元素但不是A 中的元素”是________的形式. ※能力提高

8. 写出命题“$x ?R ,使得 1 - x <0”的否定.

9. 写出命题“ 0 > "x ,x 2 +x+230”的否定.

※探究创新

10. 用反证法证明:钝角三角形最大边上的中线小于该边长的一半.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5

第 8 讲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学会分析问题和创 造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要点:

1.椭圆的定义:到两个定点 F 1、F 2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F 1F 2|)的点的轨迹.

2.标准方程:(1) 2 2 x a + 2

2 y b

=1(a >b >0),c = 22 a b - ,焦点是 F 1(-c ,0),F 2(c ,0)

(2) 2 2 y a + 2

2 x b =1(a >b >0),c = 22 a b - ,焦点是 F 1(0,-c ),F 2(0,c ) .

¤例题精讲:

【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 10,写出 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22

22 1 x y a b

+= (0)

a b >> 222

22 210,28,5,4,

549.

a c a c

b a

c ==\== \=-=-= Q 所以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 22 1 259

x y += .

点评:写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条件是:一是焦点位置,二是 2 a 和 2

b 的值.

【例 2】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和(0,2)且过( 3 2 - , 5

2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因为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22

22 1 y x

a b

+= (0) a b >> .

由椭圆的定义知, 22 35 2()(2) 22 a =-++ + 22 35 ()(2) 22 -+- 31

1010 22

=+ 210 = , 10 a \= .

又 2 c = , 222

1046 b a c \=-=-= ,所以所求标准方程为 22 1

106

y x += 另法:∵ 2222

4 b a c a =-=- ,

∴可设所求方程 22

22 1 4 y x a a += - ,后将点( 3 2 - , 5

2

)的坐标代入可求出a ,从而求出椭圆方程

点评:题(1)根据定义求 若将焦点改为(0,-4)、(0,4)其结果如何;题(2)由学生的思考与 练习,总结有两种求法:其一由定义求出长轴与短轴长,根据条件写出方程;其二是由已知焦距,求出 长轴与短轴的关系,设出椭圆方程,由点在椭圆上的条件,用待定系数的办法得出方程 .

【例 3】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示椭圆,若是,求出 ,, a b c 的值. ① 22 1 22 x y += ;② 22 1 42 x y += ;③ 22 1 42 x y -= ;④ 22 4936 y x += . 解:①表示圆; ②表示椭圆; 2,2,2 a b c === ;

③不是椭圆(是双曲线);

④ 22

4936 y x += 可以表示为 22 22 1 23

x y += ,是椭圆, 3,2,5

a b c === 【例4】已知三角形ΔABC 的一边BC 的长为6,周长为16,求顶点A 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以 BC 边为x 轴,BC 线段的中垂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 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方程为: 22

1(0) 2516

x y y +=1 .

解法二:以 BC 边为y 轴,BC 线段的中垂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A 点的轨迹是椭圆,

其方程为: 22

1(0) 1625

x y x +=1 .

点评:1.要明确建立坐标系,这是解析几何的重要特征,如何建系将关系到结果的繁与简. 2.要熟悉椭圆的定义.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16

第 8 练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基础达标

1.椭圆 22

1 259

x y += 上一点 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 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

A . 5

B . 6

C . 4

D . 10

2.椭圆 22

1 131

2 x y += 上任一点P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为( ) .

A . 26 . 24

B . 2

C . 213

D 3.已知 12 , F F 是椭圆 22

1 259

x y += 的两个焦点,过 1 F 的直线交椭圆于 , M N 两点,则 2 M N F D

周长为 ( ) .

A . 10

B . 16

C . 20 D. 32 4.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 12 (8,0)(8,0) F F - 和 ,且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为 20,则此椭圆的

标准方程为( ) .

A . 22 1 2012 x y +=

B . 22 1 40036 x y += C. 22 1 10036 x y += D. 22

1

36100 x y += 5.椭圆 22

1 4 x y m += 的焦距是 2,则m 的值为( ) .

A . 5 或 3

B . 8 C. 5 D. 16

6.椭圆 22

1 169

x y += 的焦距是 ,焦点坐标为 .

7.焦点为(0,4)和(0,-4),且过点(5,33) - 的椭圆方程是 . ※能力提高 8.如果方程x 2 +ky 2 =2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9.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 =3,焦点在x 轴上;

(2)a =5,c =2,焦点在y 轴上.

※探究创新

10.求到定点(2,0)与到定直线x =8 的距离之比为

2

2

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7

第 9 讲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学习目标:掌握标准方程中 ,, a b c 的几何意义,以及 ,,, a b c e 的相互关系?掌握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知识要点:

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 ,, a b c 的几何意义,以及 ,,, a b c e 的相互关系

3.理解、掌握坐标法中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例题精讲:

【例 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O ,焦点在x 轴上,椭圆的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

方形,且离心率为

2

2

,求椭圆的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 22

22 1() x y a b c a b

+=>> .

由已知得 222 2 2 b c c

a a

b

c = ì ?

? =T í ? ? =+ ?

2

2 2 2 1 1 a b c ì = ? = í ? = ? ,

∴所求椭圆方程为 2

2

1 2

x y += .

【例 2】已知x 轴上的一定点 A (1,0),Q 为椭圆 1 4

2

2 = + y x 上的动点,求 A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点M 的坐标为(,) x y ,则Q 的坐标为(21,2)

x y - 因为点Q 为椭圆 2

2 1 4

x y += 上的点,

所以有 2

2 (21) (2)1 4 x y - += ,即 22 1

()41 2

x y -+=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 22 1

()41

2

x y -+= 点评:求点的轨迹方程时,常用坐标转换的方法.

【例 3】椭圆 22

1 10036

x y += 上有一点 P ,它到椭圆的左焦点 1 F 的距离为 8,求 12 PF F D

的面积. 解:由椭圆的定义,得 12 ||||220 PF PF a +== ,所以 2 ||12 PF = .

又 222

222 1212 12

12 |||||| 812161 cos 2||||28124

PF PF F F F PF PF PF +- +- D===- ′′′′ , ∴ 12 15 sin 4 F PF D=

. 则 12

115 8121215 24

PF F S D =′′′= . 点评:1.善于运用椭圆的定义求解焦半径问题. 2.要善于作图分析,这是解题的关键.

【例 4】设 P 是椭圆 ( ) 2 2

2 11 x y a a

+=> 短轴的一个端点,Q 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 PQ 的最大值.

解: 依题意可设 P (0,1),Q (x,y ),则 |PQ |= x 2 +(y -1) 2

, 又因为 Q 在椭圆上,

所以,x 2 =a 2 (1-y 2

) ,

|PQ | 2 = a 2 (1-y 2 )+y 2 -2y +1=(1-a 2 )y 2 -2y +1+a 2 =(1-a 2 )(y - 1 1-a 2 ) 2 - 1 1-a

2+1+a 2 因为|y|≤1,a >1, 若 a ≥ 2, 则| 1 1-a 2|≤1, 当 y = 1

1-a 2时, |PQ |取最大值 a 2 a 2

-1 a 2

-1

? 若 1

M A Q 2 -2 x O y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 ——精练 月 日 : ~ : 自评 分

18

第 9 练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

※基础达标

1.已知P 是椭圆 22 1 10036 x y += 上的一点,若P 到椭圆右焦点的距离是 34

5

,则P 点到椭圆左焦点的距

离是( ) .

A . 16 5

B . 66 5

C . 75 8

D .

77 8

2.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22 1 2 x y m += 的离心率为 1

2 ,则 m = ( ) .

A . 3

B . 3 2

C . 8 3

D .

2

3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且长轴长为 12,离心率为 1

3

,则椭圆的方程是( ) .

A . 2 144 x + 2 128 y =1

B . 2 36 x + 2 20 y =1

C . 2 32 x + 2 36 y =1

D . 2 36 x + 2

32

y =1

4.设定点 F 1(0,-3)、F 2(0,3),动点 P 满足条件 12 9

(0) PF PF a a a

+=+> ,则点 P 的轨迹是

( ) . A .椭圆 B .线段 C .不存在 D .椭圆或线段

5.若椭圆短轴长等于焦距的 3 倍,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 .

A . 1 4

B . 2 2

C . 2 4

D .

1 2

6.已知椭圆C 的短轴长为6, 焦点F 到长轴的一个端点的距离等于9, 则椭圆C 的离心率等于

7.离心率 1

2

e = ,一个焦点是 ( ) 0,3 F - 的椭圆标准方程为

. ※能力提高

8.求过点 A (-1,-2)且与椭圆 1 9

6 2

2 = + y x 的两个焦点相同的椭圆标准方程.

9.已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离心率 2

3

e = ,短轴长为85,求椭圆的方程.

※探究创新

10.设有一颗卫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当此卫星离地球相

距 m 万千米和 4 3 m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卫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 π 2 和 π

3

,求该卫星与地球

的最近距离.

《新课标高中数学选修1-1&2-1精讲精练》——精讲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9

第 10 讲 §2.1.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

¤学习目标:掌握椭圆的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能利用椭圆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及综合问题;体会数学形式的简洁美.

¤知识要点:1.掌握椭圆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等几何性质.2.能利用椭圆 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综合问题.

¤例题精讲: 【例 1】已知椭圆 C 的焦点 F 1(-22,0)和 F 2(22,0),长轴长 6,设直线 2 y x =+ 交椭圆C 于 A 、B 两点,求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

解:由已知条件得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其中c =22,a=3,从而 b =1,所以其标准方程是:

2 2

1 9 x y += . 联立方程组

2 2

1 9 2

x y y x ì += ? í ? =+ ? ,消去y 得, 2 1036270 x x ++= . 设 A ( 11 , x y ),B ( 22 , x y ),AB 线段的中点为M ( 00 , x y )

那么: 12 18 5 x x +=- , 0 x = 12 9 25 x x + =- ,所以 0 y = 0

x +2= 1

5

. 也就是说线段 AB 中点坐标为(- 9 5 , 1

5

) .

【例 2】椭圆的中心为点 (10) E - , ,它的一个焦点为 (30) F - , ,且椭圆的离心率 25

5

e = ,求这个椭 圆的方程.

解:椭圆的中心为点 (1,0), E - 它的一个焦点为 (3,0), F - ∴ 半焦距 2 c = ,

又 255 c a = ,∴ 22

5,1 a b == ,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 2

2 (1) 1 5

x y + += . 【例 3】已知椭圆 2

2

1 2

x y += 的左焦点为 F ,O 为坐标原点,求过点 O 、F ,并且与直线l : 2 x =- 相

切的圆的方程;

解: 22 2,1,1,(1,0).

a b c F ==\=- Q Q 圆过点 O 、F ,\圆心 M 在直线 1

2

x =- 上。

设 1 (,), 2 M t - 则圆半径 13

()(2).

22

r =---= 由 , OM r = 得 22 13

(), 22

t -+= 解得 2.

t =± \所求圆的方程为 22 19

()(2).

24 x y ++±= 【例 4】如图,把椭圆 22 1 2516

x y

+= 的长轴 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 1234567 ,,,,,, 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

一个焦点,则 1234567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

解:如图,把椭圆 22

1 2516

x y += 的长轴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 1234567 ,,,,,, P P P P P P P 七个点, 1 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根据椭圆的对称性知, 11711112 ||||||||2 PF P F P F PF a +=+= , 同理其余两对的和也是2a , 又 41 || P F a = ,

∴ 1234567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7a =35.

x

y

l

A N

B

F

O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及单元测试[1]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函数()2 2)(x x f π=的导数是( ) (A)x x f π4)(=' (B)x x f 2 4)(π=' (C) x x f 28)(π=' (D)x x f π16)(=' 2.函数x e x x f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是( ) (A)[]0,1- (B)[]8,2 (C)[]2,1 (D)[]2,0 3.已知对任意实数x ,有()()()()f x f x g x g x -=--=,,且0x >时, ()0()0f x g x ''>>,,则0x <时( ) A .()0()0f x g x ''>>, B .()0()0f x g x ''><, C .()0()0f x g x ''<>, D .()0()0f x g x ''<<, 4.若函数b bx x x f 33)(3 +-=在()1,0内有极小值,则( ) (A ) 10<b (D )2 1< b 5.若曲线4 y x =的一条切线l 与直线480x y +-=垂直,则l 的方程为( ) A .430x y --= B .450x y +-= C .430x y -+= D .430x y ++= 6.曲线x y e =在点2 (2)e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294 e B.22e C.2 e D.22e 7.设()f x '是函数()f x 的导函数,将()y f x =和()y f x '=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 8.已知二次函数2 ()f x ax bx c =++的导数为'()f x ,'(0)0f >,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 ()0f x ≥,则 (1)'(0)f f 的最小值为( )A .3 B .52 C .2 D .3 2 9.设2 :()e ln 21x p f x x x mx =++++在(0)+∞, 内单调递增,:5q m -≥,则p 是q 的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数学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提高训练C组

(数学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提高训练C组] 一、选择题 1若()sin cos f x x α =-,则'() fα等于() A sinα B cosα C sin cos αα +D2sinα 2若函数2 () f x x bx c =++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 f x的图象是() 3已知函数1 ) (2 3- - + - =x ax x x f在) , (+∞ -∞上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3 [ ]3 , (+∞ - -∞ B]3 ,3 [- C) ,3 ( )3 , (+∞ - -∞ D)3 ,3 (- 4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 f x,若满足' (1)()0 x f x -≥,则必有()A(0)(2)2(1) f f f +< B(0)(2)2(1) f f f +≤ C(0)(2)2(1) f f f +≥ D(0)(2)2(1) f f f +> 5若曲线4 y x =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480 x y +-=垂直,则l的方程为()A430 x y --= B450 x y +-= C430 x y -+= D430 x y ++= 6函数) (x f的定义域为开区间) , (b a,导函数) (x f'在) , (b a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 (x f在开区间) , (b a内有极小值点()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若函数2 f x x x c在2 x=处有极大值,则常数c的值为_________; 2函数x x y sin 2+ =的单调增区间为 3设函数()3)(0) f x x??π =+<<,若()() f x f x ' +为奇函数,则?=__________ 4设32 1 ()25 2 f x x x x =--+,当]2,1 [- ∈ x时,() f x m <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b x y) (x f y? = O

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带答案

1.已知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

解答: 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C>Si, 故答案为:N>C>Si; (3)B元素为N2,结构式为N≡N,分子中有2个π键,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O或CN?, 故答案为:2;CO或CN?; (4)上述A的氧化物为CO2,为直线形结构,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故答案为:sp;分子间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原子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数学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综合训练

(数学选修1-1)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综合训练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函数323922y x x x x 有( ) A .极大值5,极小值27- B .极大值5,极小值11- C .极大值5,无极小值 D .极小值27-,无极大值 2.若'0()3f x =-,则000()(3)lim h f x h f x h h →+--=( ) A .3- B .6- C .9- D .12- 3.曲线3()2f x x x 在0p 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41y x ,则0p 点的坐标为( ) A .(1,0) B .(2,8) C .(1,0)和(1,4)-- D .(2,8)和(1,4)-- 4.()f x 与()g x 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f x ,()g x 满足''()()f x g x =,则 ()f x 与()g x 满足( ) A .()f x =()g x B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C .()f x =()0g x = D .()f x +()g x 为常数函数 5.函数x x y 1 42+=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0(+∞ B .)1,(-∞ C .),21 (+∞ D .),1(+∞ 6.函数x x y ln =的最大值为( ) A .1-e B .e C .2e D .310 二、填空题

1.函数2cos y x x =+在区间[0, ]2π上的最大值是 。 2.函数3()45f x x x =++的图像在1x =处的切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________________。 3.函数3 2x x y -=的单调增区间为 ,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32()(0)f x ax bx cx d a =+++>在R 增函数,则,,a b c 的关系式为是 。 5.函数322(),f x x ax bx a =+++在1=x 时有极值10,那么b a ,的值分别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已知曲线12-=x y 与31x y +=在0x x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0x 的值。 2.如图,一矩形铁皮的长为8cm ,宽为5cm ,在四个角上截去 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小盒子,问小正方形的边长 为多少时,盒子容积最大? 3. 已知c bx ax x f ++=2 4)(的图象经过点(0,1),且在1x =处的切线方程是2y x =- (1)求)(x f y =的解析式;(2)求)(x f y =的单调递增区间。 4.平面向量13(3,1),(,2a b =-=,若存在不同时为0的实数k 和t ,使 2(3),,x a t b y ka tb =+-=-+且x y ⊥,试确定函数()k f t =的单调区间。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1讲原子结构 课时训练练知能、提成绩限时测评 (时间:40分钟) 测控导航表 基础过关 1.(2012年上海化学改编)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 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 C.Bi原子6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 解析:209.0表示的是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错误,B正确;根据洪特规则,Bi原子6p能级中的3个电子分别占据3个轨道,故有三个未成对电子,C项错;Bi原子最外层6p能级中的3个电子的能量略高于

6s能级中的2个电子的能量,D项错。 2.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S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B.47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Kr]4d105s1 C.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D.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解析:根据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基态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应为 ,C不正确。 3.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 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 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 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 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 解析:各能层的能级之间存在着交错现象,有些能层没有f能级或d 能级,B错;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C错;2n2是各能层中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很多情况下电子达不到这个数,D错。 4.(2013龙岩质检)在第二周期中,B、C、N、O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 ) A.I1(N)>I1(C)>I1(O)>I1(B) B.I1(N)>I1(O)>I1(B)>I1(C) C.I1(N)>I1(O)>I1(C)>I1(B)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人教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后题带答案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D ) A. 6s B. 2d C. 3f D.7p 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D ) A. N B. M C. L D.K 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B ) A. s能级 B. p能级 C. d能级 D. f能级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C ) A. K+1s22s22p63s23p6 B. F 1s22s22p5 C. S2-1s22s22p63s23p4 D.Ar 1s22s22p63s23p6 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能层数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结束。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1)三ⅦA 1s22s22p63s23p5Cl HClO4 (2)四ⅡA 1s22s22p63s23p64s2Ca Ca(OH)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 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 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 A. XYZ2 B. X2YZ3 C. X2YZ2 D. XYZ3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A ) A.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1.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这个核反应如下:N+He→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 B.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C.O 2和O 3 互为同位素 D.通常情况下,He和N 2 化学性质都很稳 定 2.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CaO B.SiO 2C.H 2 O D.Na 2 O 2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Cl B.H 2 S C.-CH 3 D.NH 4 I 5.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A、B、D不可能在同周期 B.D一定在第二周期 C.A、D可能在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 6.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 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 2Y 2 Z 2 ②X 2 YZ 3 ③X 2 YZ 2 ④X 2 Y 2 Z 4 ⑤X 3YZ 4 ⑥XYZ 3 ,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 ( )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主预习】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 3.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 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 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 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互动交流】 思考问题 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一.电荷 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 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问题一: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______________;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______________电荷. 1. 摩擦起电 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问题二: 思考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 思考b: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子结构1题面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 (5)24.23%是表示__________; 答案: (1)34.969是表示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2)35.453是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35Cl原子的质量数; (4)35.485是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5)24.23%是表示同位素37Cl在自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 原子个数百分比。 2题面 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B 3题面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答案:C

4题面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NH 4Cl 的电子式: C .原子核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188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5题面 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 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 和C 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 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 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 的分 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 2和2molH 2O ,则E 的分子式是 。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 (3)H 2O 2 2H 2O 2 2H 2O+O 2↑(4)CH 4O 1题面 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排布 周期 族 17 ① ② ③ ④ ⑤ 1s 2 2s 2 2p 6 ⑥ ⑦ ⑧ ⑨ ⑩ 3d 5 4s 1 ⑾ ⅥB 答案:①1s 22s 22p 63s 23p 5 ②3s 23p 5 ③3 ④ⅦA ⑤10 ⑥2s 22p 6 ⑦2 ⑧0 ⑨24 ⑩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⑾4 MnO 2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1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13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如果函数y =ax +b 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3,则a = ( ) A .-3 B .2 C .3 D .-2 【解析】 根据平均变化率的定义,可知Δy Δx =(2a +b )-(a +b )2-1 =a =3.故选C. 【答案】 C 2.若函数f (x )=-x 2 +10的图象上一点? ????32,314及邻近一点? ?? ??32+Δx ,314+Δy ,则Δy Δx =( ) A .3 B .-3 C .-3-(Δx )2 D .-Δx -3 【解析】 ∵Δy =f ? ????32+Δx -f ? ?? ??32=-3Δx -(Δx )2, ∴Δy Δx =-3Δx -(Δx )2 Δx =-3-Δx .故选D. 【答案】 D 3.若质点A 按照规律s =3t 2运动,则在t =3时的瞬时速度为( ) A .6 B .18 C .54 D .81

【解析】因为Δs Δt= 3(3+Δt)2-3×32 Δt= 18Δt+3(Δt)2 Δt=18+3Δt, 所以lim Δt→0Δs Δt=18. 【答案】 B 4.如图3-1-1,函数y=f(x)在A,B两点间的平均变化率是() 图3-1-1 A.1 B.-1 C.2 D.-2 【解析】Δy Δx= f(3)-f(1) 3-1 = 1-3 2=-1. 【答案】 B 5.已知函数f(x)=13-8x+2x2,且f′(x0)=4,则x0的值为() A.0 B.3 C.3 2 D.6 2 【解析】f′(x0)=lim Δx→0Δy Δx= lim Δx→0[13-8(x0+Δx)+2(x0+Δx)2]-(13-8x0+2x20) Δx =lim Δx→0-8Δx+22x0Δx+2(Δx)2 Δx =lim Δx→0 (-8+22x0+2Δx) =-8+22x0=4,所以x0=3 2. 【答案】 C 二、填空题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总结

原子结构模型(结构)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排布原则: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位置) 排布顺序:构造原理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 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周期的划分价层电子的数目与排布决定族的划分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决定了原子半径的 大小以及变化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性质)原子结构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 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电负性: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原 子 光谱 N 轨道能级图电子排布图 1s 22s 22p 31s 2s 2p 电子排布式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2s 22p 3外围(价层)电子排布式2个能层,3个能级,2对成对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7种运动状态的电子7个电子层7个周期 7个能层K Cu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构造原理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 M 能层全满 3d 空轨道原子轨道图18个列,16个族(主族、副族、0族、VIII 族)、5个区3d 104s 1 4s 1 Cu :Ar K :Ar 轨道表示式

二氧化碳 金钢石

电子对数目电子对 的空间 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对 电子 对 数 电子对的 排列方式 分子 的 空间 构型 实例 中心 原子 杂化 轨道 类型 2 直线 形 2 0 直线 形 CO2、C2H2sp 3 三角形3 0 三角 形 BF3、SO3 HCHO sp2 2 1 V形 SnCl2、 PbCl2 sp2 4 四面体 形4 0 四面 体形 CH4、SO42- CCl4、NH4+ sp3 3 1 三角 锥形 NH3、PCl3 H3O+ sp3 2 2 V形H2O、H2S sp3 ….

重点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

精心整理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主预习】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2 3 4 电.(2 5 6e 7 B C 8 A C 1 ?2 1. 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问题一: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______________;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______________电荷. ?1.摩擦起电

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问题二: 思考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 ?思考b: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 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两个相同 ..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2.接触带电 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例2. (1 (2 思考a ?思考b 思考c (3 ?3. 例3. A C 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故A、B带等量异种电荷 ?小结: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及本质 三.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表述一: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例4.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但是这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四.元电荷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专题1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填充顺序—轨道原理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2.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体系的能量最低,这一点违反了洪德规则,如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3.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①同元素:I1 < I2 < I3②同一周期,从左→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上虽呈现递增趋势,但第ⅡA族和第ⅤA族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I1都高。 ③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4.元素电负性的递变规律①除稀有气体外,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 ②同主族元素,元素的电负性递减。 5.电离能的运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1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②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蝗化合价。如k:I1《I2 < I3,表明k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1价。 6.电负性的运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电负值越小,金属越活泼;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电负值越大,非金属越活泼。 ②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电负性大的易呈现负价,电负性小的易呈现正价。 ③判断化学键类型:电负性差值大于1.7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电负性差值小于1.7形成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 ④解释付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原因是电负性相近) 7.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原子的价电子排布的关系 s区ns1~2 p区ns2np1~6 d区(n-1)d1~9ns1~2 ds (n-1)d10ns1~2 f区(n-2)f0~14 (n-1)d0~2ns2 二、分子结构与性质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题大全附答案

物质结构理论高考题汇编 1.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由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第一电离能比Mg大 B.由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关系,推出卤素最高正价都是+7 C.由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推出p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由较强酸可制较弱酸规律,推出CO 2 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 2.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 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3.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族,甲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 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4.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 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 >r Y >r Z >r W >r Q 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5.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 gH 2 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C.46 g NO 2 和N 2 O 4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 总数为3N A D.1 mol Na与足量O 2 反应,生成Na 2 O 和Na 2 O 2 的混合物,钠失去N A 个电子 6.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是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热稳定性:X m Y>X m 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7.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iH 4 的沸点高于CH 4 ,可推测PH 3 的 沸点高于NH 3 B.NH+ 4 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 4 也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选修1-1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随堂检测

1.下列函数中,在(0,+∞)内为增函数的是( ) A .y =sin x B. y =x e 2 C .y =x 3-x D .y =ln x -x 解析:选 B.只有B 中 y ′=e 2>0在(0,+∞)内恒成立,故应选 B. 2.设曲线 y =x +1x -1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 ax +y +1=0垂直,则 a 等于( ) A .2 B.12 C .-2 D .-12 解析:选C.∵y ′=-2(x -1) 2, ∴y ′|x =3=-12 . 由题意得 -a ·(-12 )=-1, ∴a =-2. 3.函数 y =12 x 2-ln 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0,+∞). y ′=x -1x =x 2-1x ,解y ′<0得减区间为(0,1). 答案:(0,1) 4.若关于x 的不等式 x 3-3x 2-9x +2≥m 对任意x ∈[-2,2]恒成立,则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令f (x )=x 3-3x 2-9x +2, ∴f ′(x )=3x 2-6x -9. 令f ′(x )=0,得x =3或x =-1. ∵f (-1)=7,f (-2)=0,f (2)=-20. ∴f (x )min =f (2)=-20, 故m ≤-20.

答案:m ≤-20 5.已知函数f (x )=x 3+ax 2+bx +a 2在x =1处有极值10,求a ,b 的值. 解:由题意知f ′(x )=3x 2+2ax +b , 则????? f ′(1)=0f (1)=10,解得????? a =4,b =-11,或????? a =-3, b =3. ①当a =-3,b =3时,f ′(x )=3x 2-6x +3=3(x -1)2. 由此可知导数f ′(x )在点x =1两侧附近的函数值均为正值,即符号相同,故函数y =f (x )在点x =1处取不到极值.②当a =4,b =-11时, f ′(x )=3x 2+8x -11=(3x +11)(x -1). 由此可知导数f ′(x )在点x =1两侧附近的函数值为一正一负,符号不同,故函数 y =f (x )在点 x =1处取到极值,综上可知 a =4,b =-11. 6.设f (x )=kx -k x -2ln x . (1)若f ′(2)=0,求过点(2,f (2))的切线方程; (2)若f (x )在其定义域内是单调增函数,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1)由f (x )=kx -k x -2ln x 得 f ′(x )=k +k x 2-2x =kx 2-2x +k x 2, ∴f ′(2)=4k -4+k 4 =0. ∴k =45 . ∵f (2)=45×2-45×12-2ln 2=65 -2ln 2. ∴过点(2,f (2))的直线方程为y -65 +2ln 2=0(x -2), 即 y =65 -2ln 2. (2)由f ′(x )=k +k x 2-2x =kx 2-2x +k x 2 . 令h (x )=kx 2-2x +k ,要使f (x )在定义域(0,+∞)上是增函数. 只需h (x )≥0在(0,+∞)上恒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