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

我方
我方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最根本的是劳动是我们生存的保障。只有劳动我们才能春耕秋收,才能得到赖以生存的根本食物。

社会发展之初并未有劳心者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劳心者,也就是说劳力者产生了劳心者

正方一辩王彬

俗话说得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人类今天之所以能用两只脚自立行走,脱去一身黑乎乎的长毛,那是因为用四肢劳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劳模大大涌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艰苦奋斗,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所以我方认为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

首先,劳力者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得结合体,并且体力劳动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占主要部分。吕梁地区一名初中毕业生,1988年毕业之后回到农村,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20岁的他买下了800多公顷的荒山,到1996年,他已投资200多万元,他用自己的双手染绿了800多公顷的荒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青年基金会联合授予他“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从人类的产生,直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实践活动既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也决定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发展,同时也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基础。所以,脑力劳动依赖于体力劳动,没有劳力者的体力部分,劳心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其次,体力劳动者是劳动群众中的主体。我们都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人民群众当中最主要、最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无论从中国国情还是从整个世界来看,劳动群众中绝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我想在座的各位父母大多是体力劳动者,难道我们能否认自己父母对社会的贡献?从小我们就朗诵着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闭上双眼就能感觉到父母的艰辛,但同时我又感到无比的光荣,因为劳动诗光荣的。农业诗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那么我们的父母就应该是基础的基础的基础!同学们,我们的父母对社会的贡献太大了只可惜,对方辩友感受不到。

马克思教导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虽然对方辩友主观上认为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贡献更大。但事实胜于雄辩,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这一客观实际是无容质疑的。谢谢!

对方辩友对劳力者与劳心者的定义存在明显错误。劳力,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为辅;劳心则与之相对,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为辅。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不依赖体力劳动而存在的脑力劳动,也同样没有绝对的不依赖脑力劳动而存在的体力劳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从价值角度看:“力”是确定人的价值的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墨子在对人与动物的比较中得出,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同时也指明了人之价值确定的根据。

从经济角度看:“力”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源泉,一切物质实体都来源于生产制造。

r从实践角度看: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的具体体现则是劳动。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的实践,并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伟人,科学家作为劳心者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我们并不否认,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是一个比较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历史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而这里的群众所指的就是劳力者。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

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最基本的活动便是生产劳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其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以体力劳动为主体的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力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杰出历史人物所代表的劳心者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仅仅是其中的偶然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著名学者、旅美作家黄仁宇先生曾经说道,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只能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施加其短暂的影响力。而推动历史向前迈进的则是无数的劳力者。

试想,没有劳力者的劳动,难道我们要茹毛饮血么?

没有劳力者的劳动,难道我们要露宿林间么

没有劳力者的劳动,难道我们要在空想的地基中建立文明的大厦么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发展更有利。

劳心者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想法,真正把这些想法付诸实施的是劳力者。劳心者有时候会走弯路,会脱离现实。劳力者则更注重实际。就像有些动物适应生存竞争的智慧,是我们人类无法企及的道理一样。

我们再来打个比方,古代的帝王是劳心者,农民是劳力者。如果没有帝王,人人平等农民这些劳力者是可以自养的,而劳心者帝王们则无法自养。帝王统治农民,而农民养活了帝王。精神需要物质基础,劳心者需要劳力者的物质支持才能劳心。并且,生产力的发展是在社会

实践冲进行的,而不是劳心者空想的,社会进步不是无中生有所以,没有劳力者的劳动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所以说,劳力者比劳心者贡献更大。

如果能够把劳心者与劳力者各自作为一个整体的话,或许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另外,是不是说创造财富大,他的贡献就大了?就好像中国平安的马明哲,他算是创造财富多的,可他的年薪是一年六千多万,他创造的财富是不是真的比他拿到的工资多?

我记得以前有位名人——不知道是哪位名人了,他说:“贡献不是指你创造了多少钱,而是你付出与获取的比例。”不错,劳心者是创造了较多的财富,但同时,他们拿的钱也相当的多。

还有一个观点可以供参考:如今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同样的辛苦,但劳心者毕竟是少数。他们能拿到高薪并非是因为他们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因为他们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比如说你扛了一辈子的麻袋,没有得到多少财富,但是你做了几年的工程师,也许就家财万贯了。从社会分配方式方面来讲,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的确,我不否认袁农平的贡献,但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这些劳力者,我们依然没饭吃啊。。。况且袁农品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劳心者。

对方问:在经济学里分工资的方法比例管理比劳动比重大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是否证明了劳心比劳力重要贡献更大如果不是那法律是否要改呢?

我方答:收入的分配,应该不是因为贡献的大小,而是资源的稀缺,就连鲁迅先生在日本的时候,也发出了“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的感叹。

这里,劳力者与劳心者是指整体而非个体。要承认,个体劳心者在上贡献环均比大于个体劳力者,但这与辩题无关。

根本上,从整体范围上来看,劳心者并不是科研创新的那帮人,而是组织调配的协调者。他们不能改变劳力者创造成果的根本属性与总量增加,只会改变区域分布抑或内耗而

使得总量减少。

劳力者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但社会的进步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人类认识进步四个方面

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授课内容:语文中考阅读 授课教师:张媛媛 第二章中考议论文阅读 第一节中考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一.定义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记叙文是以事感人的文章 说明文是以知授人的文章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二. 分类 议论文按照论证方式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区分论点和分论点 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三. 三要素 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辩论:过程和结果谁更重要

正方观点: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正方一辩***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谢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这里观看我们此次辩论赛的过程,而没有只是坐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等结果。虽然我们辩论的过程也许不是很精彩,但你们仍然关注它,并且比关注结果要关注的多。我代表我方同学及对方辩友对大家这种对辩论过程的殷切的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于我方的观点: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将从两个方面做出陈述: 一、从思想认识上来说,做事情要注定过程更重要。有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即为过程,成事即为结果。它已经告诉我们,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责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这个过程。通过过程,获取经验,方法,教训,最重要的是锻炼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结果呢/我们的奋斗只在于拼搏的过程。只要尽为己所能,就够了。结果真的无所谓。 二、从客观事实上分析,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样都成功的人,我们更尊重那些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会看不起在过程中用卑鄙手段达到目的的人,为什么他们做事有同样的结果却得不到同样的认可呢?做一件事同样失败的人,我们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项羽,楚汉之争,他终以失败告终,但历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远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同样是失败的结果,却有着大相径庭的后人评说呢/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看结果看过程。再举一个例子,拿化学课来说,如果做事结果比过程重要,那我们只要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方程式的反应物,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就行了。有何必费钱费时的让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之后,换要自己亲手做一遍呢?这就是过程的重要性。 三、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做事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正方二辩:*** 第一、辩论。辩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辩论能力。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当然要依靠我们辩论的这一过程。 既然是辩论赛,结果当然是重要的。在各位辩友深思熟虑做好准备后,自然希望能够驳倒对方,胜出比赛。但我不得不提醒对方辩友的是,比起我们从中汲取知识,吸取经验的这个过程,显然结果就不那么重要了。我认为做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第二、感性上来说,世界万物都在不听地发展变化之中,所谓一件事情的结果,他也许是下件事情的开端。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强调的结果,不过是主观上从事情发展过程中截取出的一贯点而已,只所以称之为“结果”,只是相等而言罢了。而结果的相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局限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明确观点突出主题

1.明确观点突出主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观点应该把重心集中在一点上,做到指向明确;叙述事例或阐述道理时,应该顺着既定指向,逐层展开。但在作文阅卷中,我们却看到了很多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文章。 导致议论文观点不明确或主题不突出的原因大致有这些:一是论点表述不够准确、精炼,含糊其辞;二是作者对观点评判的态度不鲜明,给人模棱两可之感;三是观点表达摇摆不定,或横生枝节,或逐渐偏离中心;四是采用分论点支撑、证明中心论点时,分论点表述未紧扣论点的关键词;五是未紧扣观点叙例、论证;六是观点未在全文中得到应有的突显和强化。 病例分析 【作文题目】(2012年四月调考作文) 请以“在路上,总有那么一盏灯”或“生命需要一盏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写作要求】 “一盏灯”的理解可以比较宽泛,将“一盏灯”的喻意理解为人、物、理都可以。 议论文:要谈出“一盏灯”对于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要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而有说服力,论证清晰。 【病文呈现】 生命需要一盏灯 ⑴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人生海洋中时,我们往往不知所措,而此时,生命需要一盏灯。人是在困难与挫折中成长的,而理想正是这盏灯。只有每一次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生命的光彩才能以饱满的姿态绽放。(此句扣住了“人的成长需要理想这盏灯”。) ⑵倘若成功是孤岛上的一箱宝藏,那么理想便是乘风破浪的舟楫。(此句与第⑶、⑷段的首句构成排比句,句式虽美,但观点不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正是有了理想之灯的指引,我们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认清方向。因为理想,史铁生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理想,李时珍迈开了尝遍百草的步伐;因为理想,哥伦布扬起了横渡大西洋的风帆;因为理想,贝多芬在失聪的恶劣条件下,勇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以上三个叙例都围绕“因为理想”而展开,显得叙例指向集中);因为理想,顾城用黑色的眼睛,继续寻找着光明。我们需要理想,它是成功的航向。(李时珍、史铁生、哥伦布这三个例子都未具体点明“理想之灯”赋予他们生命意义上的价值。) (此段举例论证理想这盏灯是走向成功的航向) ⑶倘若成功是冬日里的凛冽寒风,那么拼搏便是驱散寒冷的暖阳。生命需要一盏灯,因而为了点燃理想之灯,

2017北京大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

A 学风 B 学术评价 C 学术规范 D 学术成果 正确 2. 学术研究指在精神和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 A 实证理性 B 实证经验 C 科学理性 D 科学经验 正确 3. 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查阅前人已有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查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查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优化,可以节省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B 在课题立项或是成果鉴定时要求有“查新”,并以查新结果作为该课题或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或创新性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不被检索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当成新的课题来立项研究或被鉴定成新的成果。 D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正确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查新的重要意义。 A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 C 便于进行复制和抄袭。 B 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D 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贡献的尊重。 正确 5.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 B 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 C 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 D 损害他人著作权。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 B 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 C 以校办企业的名义参与商业广告宣传。 D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正确 7. 项目申请材料的真实可靠是保证公正、公平分配科研资源的基本条件。下列关于科研人员在保持申请材料真实性方面应遵守的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客观说明所申请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诚实地表述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不虚构,不夸大。 B 清晰准确地表达和评价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C 预先征求并获得课题申请书中所列合作人员的书面同意。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 8.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大量引用他人未发表作品。 B 未征得同意就擅自引用他人尚未公开发表的手稿。 C 把同一作者不同时间、场合的口头发言分别注明出处。

议论文主观句

议论文 一、知识梳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论证(论证思路、过程)、论据(事实论 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引论部分即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应该弄明白的是:中心论点大多在引论部分提出,但不 是绝对的。本论部分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论点或论题进行论证分析的部分。结构形式 一般有:层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环环相扣)、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段 首有中心句) 二、论点 1.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 问题的观点、态度。从形式上看论点是完整的陈述句、判断句(包括肯定和否定)。注意: 反问句或比喻句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不适合直接作为论点句。一篇文章的论点有几个?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 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它们都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2.中心论点 呈现的方式:一般情况,作者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 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有的文 章是在文章的最后才提出论点;有些作者没有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 概括。 总之,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题目、开头,从常见位 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3.常见的开头提出论点的情况 (1)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2)交代背景,说明写作的目的和原因; (3)因事设问,启人思考; (4)从日常生活现象落笔; (5)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论据要确凿、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即摆事实,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即讲道理,通过阐述道理来证明论点。

学术规范测试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督促广大研究生主动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知识,自觉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从2015级学术型研究生开始试行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知识的测试,作为研究生中期考核的一部分。测试总分为100分,答题时间限制为60分钟,取得90分以上者为通过。 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正确作答得2分,错选不得分。 1. 任何学术评价的最终主体()。 A.都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B.不一定是同行学术专家个人 C.都应是非官方学术机构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2. 对研究有帮助但无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和单位是否可在出版物中署名?()。 A.是,应列入作者名单 B.否,可以表示感谢 C.既要表示感谢,也应列入作者名单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B 3. 某教授的一篇论文已在期刊A上发表,因内容新颖,期刊B要求再次发表。该教授同意,但要求期刊B在发表时注明转载自期刊A,期刊B也做到了。请问,这位教授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属于学术失范行为?()。

A.是 B.否 C.说不准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4.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应考虑()。 A.作品产生的朝代 B.整理出版的年代 C.不清楚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5. 师生合作的论文署名()。 A.视所起主要作用决定署名先后 B.老师应该排在第一个 C.视需要而决定 得分:2 答题情况:正确 正确答案:A 6. 论文中只适量地引用了他人作品中的观点、论据或内容,而不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观点及论据或主要内容,属于()的范畴。 A.适当引用 B.过度引用 C.抄袭

高效沟通的六大步骤

[分享] 高效沟通的六大步骤 前言 【管理名言】 运用换位思考,可以使沟通更有说服力,同时树立良好的信誉! 在工作中我们要完成一次有效的沟通,我们会把它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事前准备。 ◇第二个步骤是确认需求。确认双方的需求,明确双方的目的是否是一致的。 ◇第三个步骤是阐述观点。即如何发送你的信息,表达你的信息。 ◇第四个步骤是处理异议。沟通中的异议就是没有达成协议,对方不同意你的观点,或者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第五个步骤是达成协议。就是完成了沟通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协议,实际在沟通中,任何一个协议并不是一次工作的结束而是沟通的结束,意味着一项工作的开始。 ◇第六个步骤是共同实施。 【自检】 请列举出你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的几个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有效沟通六步骤,你缺少了哪些步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这六步骤是如何影响沟通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效沟通的六大步骤 步骤一事前准备 步骤二确认需求 步骤三阐述观点 步骤四处理异议 步骤五达成协议 步骤六共同实施

扬盖尔的主要学术观点总结及其评价

扬·盖尔(Jan Gehl) 个人简介 扬·盖尔(丹麦语:Jan Gehl,1936年9月17日出生)。建筑师、城市规划与设计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现已退休),致力于通过重新设计都市空间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扬·盖尔先生曾在爱丁堡、维尔纽斯、奥斯陆、多伦多、卡尔加里、墨尔本、珀斯、伯克利、圣何塞、瓜达拉哈拉、北京、长沙、东京等地的大学讲学,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并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他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扬·盖尔先生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RIBA\AIA\RAIC\PIA的荣誉会员。 研究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贡献 1.空间中人的感知与行为 -“人本主义” 人是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道景观,公共空间中人的感知与行为 -行为心理学 通过长时间观察、调查、访问,并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人的行为特征 2.场所设计理论 -对必要性、自发性、社交性活动极其所需空间的关注和研究 3.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为人而造”,回归中世纪宜人的城市尺度,遵循“生活、空间、建筑”的城市设计序列 城市公共空间理论 1.他对良好城市社交生活的设想——从中对其推崇的城市设计方法可见一斑 “我时常憧憬着这样的一个城市的广场,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我和几个朋友坐在广场的一边,手里拿着从小贩那买的珍珠奶茶,无聊的扯着闲段子,听着街头艺人跑掉的音乐和周围人流的嘈杂……” “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就像一个成功的聚会,人们在这里逗留时间总是比预期更长一些,因为这里有吸引人们可以逗留的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 1)空间中人的感知与行为 设计人性化公共空间出发点的实质,就是把握人的移动和人的感官,二者为空间中的活动、行为与交流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基础。同样,了解感知的方式以及感知的范围是设计不同形式户外空间和建筑的先决条件。 (1)距离与感知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苗丽201011813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美好社会的理想,表达了她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理论表现。 如同一切思想、学说、理论一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客观历史条件而独立发展的,而是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为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所制约。它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无产者的出项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无产者的壮大而发展,也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消逝。因此,研究这一学说,必须首先把它置于产生它的时代中来加以考察,了解它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掌握它的发展规律,才能对它做出正确的评价。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到十七世纪的后期,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时候以温斯坦莱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的某些特征,构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中间环节,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还有,除了闵采尔在宗教的旗帜下为实现美好社会战斗过之外,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我们从梅叶的《遗书》、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

2021高中经典议论段落摘抄(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2021高中经典议论段落摘抄(观点句、阐释句、 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1.多一点务虚,才有诗意氤氲。王开岭在《再见萤火虫》中言道:“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古人虽也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慨,然也不乏务虚的范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去拜访戴安道,到了门口忽然返航。乘兴而来,乘兴而归,不亦乐乎。王羲之等兰亭集会,群贤毕至,赏茂林修竹之景,著锦绣灿烂之文,信可乐也。张岱独往湖心亭赏冰天雪地之景,得一知己,会心而笑,亦是乐事。古人的这些雅事皆不掺杂功利成分,因而纯粹得动人心魄,令人心驰神往。我们的生活也当是如此,在奔波劳碌中,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点缀。 2.示例:在行走中驻足,是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风度(观点句)。“丘之为人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坚持不懈,求学至老,这是儒学创始人孔子一生的写照。然而正是这样一位驾车奔波于各诸侯国的先哲,却也欣赏“暮春三月,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的悠闲之歌(事例句)。行不忘停,万壑学问在胸,清风明月入怀,共同成就圣贤的从容。孔子的停,不是懈怠的退缩,而是明智的休憩,于行走的够隙间,聆听血液里的钟声。他懂得停下脚步的意义,所以即使在一个个“惶惶”奔走的日子里,他的心灵依然从容翩跹。(分析句)。——《学会驻足》 3.读书可治迷茫(观点句)。迷茫就是找不到方向,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经验阅历少,选择诱惑多,难免产生迷惘和彷徨(阐释句)。曾经有一位青年读者写信向杨绛先生讨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迷茫,杨绛先生回信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事例句)。这真是一句简单而精辟的概括。如何在纷繁复杂中保持灵台清明,不至于方寸大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阅读能帮人明黑白、辨是非,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待认知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能拨云见日、披沙拣金(分析句)。前人书中的经验,对我们走好人生之路颇有启迪。经验每多一分,迷茫便减一分(结论句)。 4.“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观点句)。孔夫子“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谆谆教诲萦绕耳畔,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款款吟歌悦人耳目(阐释句)。很难想象,开启“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时不回家。妻子则忙着工作上杂七杂八的事,孩子写着没有歇止的作业,成长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幸福吗?而丰子恺在陪伴子女吃

华与华方法的基本观点

作者:华杉 1、华与华方法是企业战略和营销传播的方法。 非常感谢邀请,我自己也比较重视今天这次给大家汇报的机会,我们一直 想出版我们的书,出版我们的《华与华方法》,但是我也很懒,写博客的时候 很愿意写,但是把它编成一本书的时候,就很难再投入经历重新来一遍,我同 事帮我捋了一遍,就是缺了序言,我今天也是来完成这篇序言的,我讲完这个,成为我们《华与华方法》这本书的序言,我也借这个机会整理一下。 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这个题目叫做“华与华方法的基本观点”,我讲我们 最基本的这些观点,讲那么8条。 华与华方法是什么方法呢?华与华方法是华与华公司在企业战略和营销传 播上总结的方法,我今天给大家所讲的是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营销传播的,所以 今天我们重点要谈到有关企业战略的观点,有关营销的观点和有关品牌的观点,包括企业战略、产品开发、品牌建设、营销传播,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基本观点 和方法。 2、常识为体,学贯中西 《华与华方法》从哪里来呢?我们说是从常识来的,常识为本,学贯中西,这是我们的知识结构,大家知道中国从清朝,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说法是一个大毒草,中国一直走不出这八个字,这是国家一直不能 进步的原因。我们也不是说西学为体,我们追求的是始终抓住常识这个根本, 然后中西学都为我所用。 你的知识基础在哪里,一个企业的知识,我们的知识基础,我们要找到我 们的原型,《华与华方法》是来源于中国文化的。我们知识结构、知识基础, 你是在哪些知识文化里面的,首先一个主干还是中国的文化,我们从论语、道 德经、孙子兵法开始,应该说中国的学问是一个帝王学的体系,诸子百家、兵 书战策、资治通鉴,实际上帝王学在营销、传播上是完全契合的一个方法。第二,如果从事西方过来的知识体系,狭义的说战略说品牌说营销,还是涉及迈 克尔波特、大卫奥格威、菲利普科特勒这么几个人。第三个就是西方的战略学,战略学的东西包括克劳塞维茨的《战略论》,还有《战略论》,在战略上有一 组经典的书籍,大家可以参考的。第四,具体落实到我们的方法,主要还是在 传播学的范围,在传播上面核心地锁定到符号学和话语学,话语学如果大家有 兴趣可以看海德格尔的《通向语言之路》。符号学东西比较多,但是我推荐大

议论文知识点整理(1)

议论文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解 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 (1)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的类型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论点必须是陈述句,它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往 往是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统帅分论点),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与论题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常是一个短语。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3)论点位置 ①经常放在文章开头;②放在文章中间;③放在文章结尾;④标题直接提出;⑤需要读者概括的 (4)提出论点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的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 论点;④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⑤列举生活实例或引用故事童话、寓言等引出中心论点;⑥ 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提炼和概括论点的方法如下: (1)从位置上寻找:①标题、②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等)、③文章中间〖(很少出现)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④结尾(关注“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2)研究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3)分析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 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摘录分论点(此类文章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然后)、第三(再次、接着)、最后等。 注意:①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找出来即可。 ②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辞等手法。 2.论据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 证明后,才会有说服力;没有根据的论点,即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 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1)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 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2.3学术观点: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重要命题

学术观点: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重要命题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是他分别从理性认知和社会生活两个视角对人的哲学的把握。只有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命题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亚里士多德在人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一命题集中体现和概括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把从事理智活动看作是生活的基本内容,把从事理智活动,进行哲学思辨看作是幸福的完满体现和人生的理想归宿,这是亚里士多德为爱智慧的古希腊人提供的宝贵精神财富。求知、爱智深深地植根于人的本性,内化为人的自觉意志。这一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学思旨趣,追求知识被看作最高尚的活动,成为知识分子是一个理想的人生抉择,知识分子一直很受人尊敬,这应该说与古希腊所确立的学思旨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渊源。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爱因斯坦的“科学就是为科学而存在的”以及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等命题的提出,都可以在此找到渊源。并且也正是这一传统,承载、滋养了西方后来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命题强调人超越于动物的精神属性。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和智慧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重要标志,他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重要命题。他认为:“对每一事物是本己的东西,自然就是最强大、最使其快乐的东西。对人来说这就是合于理智的生命。如若人以理智为主宰,那么,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在手与智力的关系上,亚里士多德关心的是人的智慧的指导和规约作用。在人的语言与智力的关系上,他则侧重于人的智慧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二者都是人的智慧形成的重要环节。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总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正是这两者决定了“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是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素朴地猜测到人的社会属性。“人是政治动物”这一人们熟知的命题,侧重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对人进行考察。这里的“政治”主要是指城邦国家和社会共同体。这个命题表明,人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以单独的个人而存在,只有结合在城邦和国家之中,人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充分体现自己

观点表达的方式

观点表达的方式 1、老话新说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外甥打灯笼--照旧,照本宣科,老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在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在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借老说新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如民谣、俗语、谚语等等,但它们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我们在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对于听众来说,则会使他们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

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如笔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听众的热情肯定。3、破旧立新顾名思义,演讲中的破旧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讲者在《我们不愿做睡狮》的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们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我们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如果我们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们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我们不要伟大的预言,我们只要强大的实力,我们不要做睡狮,只要我们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我们不愿做睡狮”的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4、由此及彼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性,但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我们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一

议论文阅读专项训练之一 ——如何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能够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语段的论点 3、能对语段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做出具体的分析 教法 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学过议论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应对策略,加强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 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归纳——应用”。即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迁移训练;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把握各个知识要点,掌握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议论文知识小测试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 、 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二、导入语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找准论点是阅读一篇议论文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议论文其他的阅读要求的基础。怎样提取一篇文章的论点?怎样归纳文章的论点?这节课我们的学习重点就是准确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三、出示学习目标: 议论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作为其中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议论文的精神所在,是议论文的一大考点之一,如2008中考议论文阅读《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的第一题便是: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直接考查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 (一)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 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文章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所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能够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文段的论点 3、能对语段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做出具体的分析 (三)常见的考题样式: 简答题如: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与人为善》、《谈骨气》、《说“宽容”》、《想和做》、P2-15《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这几篇文章,找出它们的论点,观察并总结它们的位置和形式。并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二)总结归纳 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 1、形式:表示肯定判断的陈述句(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位置: ①从标题中找中心论点②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论点 ③从文章中间找中心论点④从篇末找中心论点 3、作用:是全文的中心、灵魂,统摄全篇 疑惑点 ★论点:议论文论点的表述是一个较完整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不会是否定句,不会是疑问句,也不会是抒情句或描写句。抓住表明作者观点的陈述句,表判断的肯定句,就很容易和论题区分开。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它的范围比论点大。

什么是学术

学术论文入门(Li Zhiqiang) 什么是“学术”? 学术,也叫研究,它试图获取关于这个世界的新知识,希望认识现实的关系和法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个专业都有其独有的方法,但是,所有的研究方法也有其共同性,即在获取新知识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不受感情和外部条件的影响。此外,研究方法应该使其结果具有普遍性并能经受检验。 现实中一个界定的小领域通过研究方法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整理,研究的结果就是普遍法则,它们解释了人们所观察到的东西。 “实在的学术”论文对界定的领域提出了未曾有过的见解或者以新的视角研究已经作出的见解,补充已为人所熟悉的知识。撰写时必须考虑同一题目今后的所有工作,同样,一篇“实在的学术”论文也应该涉及每个题目的所有专业文献。 毕业论文当然不需要像上述的“实在的学术”论文一样包含全新的知识。一般情况下,这种论文是科学家撰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一步。首先,撰写者应该在其毕业论文中显示其整理思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注意学术论文所要求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正确的引用、具体的参考书目)。由于论文的结果必须能够经受检验,因此,表现形式也就变得重要起来。 学术论文的写法 选择题目 对题目应该尽可能地进行明确的界定。一个诸如“1945年后的德国文学”的题目太大了,以致无法令人满意地将其完成。同样,一个诸如“当代德国和中国的爱情故事——比较”的题目一般说来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最好将其进行界定并命名为“当代德、中爱情故事——借助十个选例的比较”。也可以在某个视点下研究一首单独的短诗,例如“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诗‘轮转’作为对经济危机的表现”。实际上并不存在太小的题目,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发掘出写论文的东西。重要的是明确地界定题目的范围。 a、查找材料 第一手资料: ——查阅德文和中文词典

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立场_观点和方法

平凉日报/2012年/12月/24日/第002版 综合 十八大报告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平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张君才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要在全面学习,掌握基本精神的同时,抓主抓重,深刻领会报告体现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把报告活学活用。我感到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人民主体的立场、求真务实的观点和统筹兼顾的方法。 十八大报告近3万字,“人民”出现145次。讲权力基础是人民信任和重托;讲执政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讲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人民的团结奋斗;讲基本要求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讲奋斗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立足点、落脚点和标准都是人民;强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加快推动,生态建设关系人民福祉,人民的期待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把握了人民主体的立场,就把握了改革发展的正确目标和方向,正确的主体价值和是非标准,不会在工作中丧失动力源泉,出现重大偏失。 求真务实的观点,体现在宽阔的全球视野、先进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的前瞻意识等多个方面。如胡锦涛作报告只讲要点,不念全文,表明的是一种求实态度。如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超越了阶级、政党、民族的零和思维,讲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如讲成绩的同时讲困难和问题,讲的一针见血。如尽量让宏伟目标具体化,讲人均收入翻番、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人才强国等。讲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天蓝、地绿、水净”,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讲改革发展措施都尽量可操作化等。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排除“左”右干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的思想武器。 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的更为广泛,如“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在经济改革发展中“五项措施”都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方面提出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者结合的角度提出富有包容性、尊重差异的核心价值体系。讲对国情认识时说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既讲扶贫攻坚,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发展等。坚持统筹兼顾,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措施更加具体有力。 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学习报告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所以,学习不能敷衍应付,浅尝辄止。要抓住根本,学深学透。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