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激发的误区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647992.html,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激发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陈远琼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7期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范围、形式、目的、角色等各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区;为此,只有树立科学的学生主体参与观,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有效。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误区;对策

新课程的启动和实施,无疑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突破。从80年代初期提出主体性教育,经过40来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尊重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观念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如何将这种主体性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而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这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误区

随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呼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让政治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在大量的听课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并不乐观。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课堂参与的范围、形式、目的、角色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误区。在此,我仅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为特例来加以阐释。

(一)学生的参与仅限于课堂

当老师们被问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时,他们可以列举出为数不少的措施,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众多的措施都几乎只着眼于课堂之上,似乎学生的参与只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在这之前、之后都不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忽视学生课前、课后参与的同时,教师却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留下大量的家庭作业使学生穷于应付。实际上,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设计、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复习和家庭作业将学生的参与扩展到课堂之外,使课前的预习成为学生课堂参与的先行阶段,课后的复习和作业成为学生课上参与的后续阶段。

(二)学生的参与仅限于答问

让老师描述一个积极参与的学生形象,或让教师列出判断学生是否在积极参与的标准,尽管具体的描述会因人而异。但是,他们公认的一个答案是:积极参与的学生是那些积极答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