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盐卡盐堵等问题,油井作业频繁,势必增加作业维护费用,严重时造成油井大修,影响正常生产。

二、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一是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二是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三是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应当说,油田开发初期,注采井网是相对完善的,但经过长期开发后,一般都会出现油水井套损,同时油井高含水转注或关井,导致不同开发单元之中,注水井相对集中,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且注入水显示出方向性,从而导致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四是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低渗透油藏孔隙系统的孔道很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作用显著增强,导致流体产生非规律的渗流。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中、高渗砂岩油藏油水渗流特征有很大差异,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更加复杂。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暴露出来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主力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开发系统工程技术需要完善配套,超深层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益差。中国石化已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含水率为42.9%~77.7%,采出程度为2%~13.9%,采油速度仅为0.51%~0.89%,目前整体处于中含水开发期,普遍存在储量利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较低的开采特征。

具体来看,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绝大部分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且消耗快。低渗透油藏依靠弹性能量开发的采收率一般低于5%,油井自然产能很低,一般只有1~8吨,甚至没有自然产能。经压裂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可达到3.6~27.7吨。

其次,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见效差。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黏土矿物遇水膨胀和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油层吸水能力不断降低,注水压力不断上升,致使注水井附近形成高压区,降低了有效注水压差,造成注水量迅速递减。

第三,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低渗透油藏的油水黏度比一般小于5,见水后,采油指数连续大幅度下降,采液指数急剧下降,虽在高含水期采液指数慢慢回升,但最终也不能恢

复到原始采液指数。此外,由于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通常采用较大的生产压差投产,见水后通过加大生产压差来提高产量的可能性较小。

第四,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水窜严重。低渗透砂岩油藏往往有天然裂缝,由于需压裂投产,还存在人工压裂裂缝。这类油藏一旦注水压力超过破裂压力或裂缝开启压力,裂缝即处于开启状况,导致注水井的吸水能力急剧增大。当井网与裂缝分布规律及方向不相适应时,沿注入水主流线方向的油井水窜严重,有的甚至注水几天就使油井暴性水淹。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思路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复杂性,在深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潜力评价,并针对不同的潜力区,结合裂缝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调整,从注采井网、注入方式等方面优化综合调整,对低渗透储层进行油层改造,是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必经之路。在油层改造方面,对于低渗透油藏中油层薄、隔层薄的油藏,措施工艺难度大,距离水层及边水较近的区块,易出现压裂后水窜水淹等现象,同时由于分层措施难度大,易出现小层出力状况不均等问题,影响后期整体区块的开发效果。因此,可以通过低渗透油藏储层裂缝描述、控制缝高压裂优化技术、油层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克低渗薄层控缝压裂改造工艺技术难关。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大难题,但要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正视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类难动用储量成为现实的石油产量。低渗透油藏在中国石化的油田开发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其一,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较大比例。1995~2003年新增低渗透油藏储量占年新增探明储量的20%,其中2003年新增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新增砂岩油藏储量的29%。其二,低渗透油藏的原油产量比例越来越高。中国石化1995年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在原油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为9.6%,2003年上升到13.8%。其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大。截至2003年,中国石化累计动用低渗透油藏占石油地质储量的15.6%,在剩余可采储量中占20%。在中国石化的286个低渗透砂岩油藏已开发单元中,不同开发单元地质特点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甚至同一开发单元在不同开发阶段暴露的矛盾也不同。

为了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精细分类,分析各类油藏在目前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暴露的矛盾,查明各类油藏的特点、开发状况和潜力,制定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从中国石化老油区总体开发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要保持原油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开发能否取得突破是关键,必须加快低渗透油藏基础研究和配套技术研究,奠定低渗透油藏稳产上产的基础。

(1)低渗透油藏精细分类

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渗透率级别、天然能量强弱及油藏埋深。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可以根据优选渗透率、油藏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指标进行综合分类。王光付说,结合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情况,他和同事将低渗透油藏分为以下几类。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共有22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7.36%。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共有57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15.5%。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仅有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油藏,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5%。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共有56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20.4%。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共有124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45.2%。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共有25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6.47%。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精细分类的基础上,再对其开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出问题,制定对策。

(2)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几点思路

首先,加强低渗透储集层精细研究及其渗流机理研究。低渗透油藏与其他类型油藏的主要差异是储集层特征,包括其沉积、物性及含油性、非均质性和敏感性的特征,因此,要实现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加强低渗透储集层精细研究及其渗流机理研究是基础。

其次,合理加密井网是改善已开发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油田开发实践证明,要实现有效注水开发,必须达到一定的井网密度,井网密度加大到一个界限值后,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大幅度改善。

第三,精细注水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保证。如果多数开发单元合注合采,而各层吸水能力差异大,则只有极少数油层吸水,水驱动用储量程度低。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油水运动规律,细分开发层系,调整好注采井网的匹配关系和单井注采强度,做到多向、细分、适压、平衡注水,确保油井多向受效,努力追求平面动用的均衡性,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井产能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应完善发展高压分注技术,尤其要提高分注有效期,使高压注水井层间注水量可控可调,从而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与此同时,要强化提高注入水水质,保证注水站、管线、井口、井底水质一致。

第四,采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现高效开发。在油藏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整体压裂规模及参数,对压裂施工程序、压裂缝支撑剂、现场监督以及生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有注水井对应且地层压力保持较高的井层优先进行压裂,通过整体压裂改造低渗透储集层。

第五,继续做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为中国石化中深层、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挖潜提供有力的技术储备。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 裴书泉 摘要: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低渗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井网井距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确定了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原则,给出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距的计算公式,总结了技术合理井距的多种方法。当技术合理井距大于经济极限井距时,应取技术合理井距,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出了合理井距,并分析了合理井距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井网;井距;渗流规律; 1引言 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胜利油区从“六五”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探明低渗透储量1000~2000万吨。2003年上报探明储量为2325万吨(占2003年度上报探明地质储量的21%),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截至到2003年底为止,胜利油田低渗透油田共上报探明储量5.87×8 10t ,占胜利油田上报探明储量的13.3%。其中,已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4.11×8 10t ,占胜利油田已开发储量的11.37%。未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1.76×8 10t ,占胜利油田未开发储量的30%。胜利油区低渗藏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严重等不利因素,与国内其他油区的低渗透油藏相比,其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普遍的确定方法是,从水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驱替压力梯度、有效渗透率与探测半径、类比、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动态分析等8个方面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 2低渗透油藏井距井网对开发的影响 2.1井距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影响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必须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才能提高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使油井见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不少低渗透油田采用以加密井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低产低效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根据地下实际情况,许多低渗透油田都需要缩小井距,加密井网。但过去油价偏低,都因经济效益而未能进行加密调整。现在油价已经开放,基本保持正常状态,为加大井网密度,改善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当然,也不是说井距越小越好,密度越大越好,还是要根据油田实际情况,以达到较高油层连通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原则。同时还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来,各油田都进行了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研究和测算。有关低渗透油田的资料数据如表2-1。长庆油田在编制安赛油田坪桥区开发方案时,根据新的价格和费用,对不同井网密度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做过初步计算:简单数据见表2-2和图2-1。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自己的神 (长江大学软件工程石油应用方向荆州434023) 摘要: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正逐渐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体,其原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逐年上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具体地质、开发特征重点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流程,最后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具体特征介绍了几点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文增强油田现场工做人员、为低渗透油田开采服务的人员、及油田开发初级学习者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流程的认识。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的石油在国计民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石油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巨大的石油需求驱动下,我国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逐渐增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国内的油田大多数已投入生产多年,产能高的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在这种背景下,特殊油藏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原油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我国陆地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共300个,地质储量占40亿吨,广泛分布于全国已勘探开发的21个油区,其中新疆地区最多,其次依次为大庆、胜利、吉林、辽河、大港、中原、延长、长庆、吐哈、华北等油田[1]。最近20年来,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其在产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 71 ×108 t (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 6 %。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34. 8 % , 36 % ,37. 6 %。低渗透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开发的主体[2]。因此认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业务流程和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景对于石油相关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比较低的油藏。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国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1 前 言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 低渗透的概念 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低渗透油藏概述

低渗透油藏概述[加入收藏][字号:大中小] [时间:2012-03-23 来源:中国能源网关注度:3083] 摘要: 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为什么laowen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 要认识低渗透油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认识: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低渗透油层界限、低渗透油田分类。为什么laowen 会首先选择介绍低渗透油藏?因为在laowen看来,国内,特别是我们四川这个卡卡低渗透的油藏很是普遍,想什么胜利油田啊,塔河油田啊,都存在大面积的低渗透油藏,所以呢,laowen一直觉得有需求才有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油藏的形成条件 我国低渗透油层,形成于山麓冲积扇-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有砾岩油层、跞状砂岩(或含跞砂岩)油层、砂岩(粗中细砂岩)和粉砂岩油层四种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积的油层分选差、矿物成熟度低、成岩压实作用、近源深水重力流和远源沉积物形成的油层。 二、低渗透油田的概念和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 所谓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变化范围较大。根据我国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于低渗透油层的范围和界限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征,不言而喻,就是其渗透率很低、油气水赖以流动的通道很微细、渗流的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液界面的相互作用力显著。它导致渗流规律产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而偏离达西定律。这些内在的因素反映在油田生产上往往表现为单井日产量小,甚至不压裂就无生产能力,稳产状况差,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注水压力高,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油田见水后,随着含水上升,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很大困难。 三、低渗透油层界限 油层是原油储集和流动的场所,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油水在孔隙中的分布及渗流的特征和规律。在渗流的范畴,油层属于多孔介质,它是由岩石的颗粒、胶结物作为固体骨架和大量形态复杂的孔隙网络空间组成的。流体就在那些细小的孔隙网络中流动。根据渗透率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及渗透率与临界压力梯度关系曲线的观察,渗透率在(40*10^-3 um2)前后有较大的变化,即渗透率低于40*10^-3μm2后,采收率明显降低,临界压力梯度明显加大,从油田生产实际看,渗透率低于50*10^-3μm2 的储层,虽然具有工业油流,但一般都要进行压裂改造,经过增产措施后,才能有效地投入正常开发,综上所述,1990 年油田开发工作会议上把低渗透油层上限定为50*10^-3μm2 。 低渗透油层下限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有效厚度下限(截止值),对低渗透油田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渗透率贡献分布图上,对应于渗透率累积贡献为98%的孔喉半径即为有效孔喉半径下限,低于该下限的孔隙空间对渗透率基本无贡献,液体基本不流动,如老君庙M 油层孔喉半径下限为0.691μm 2。通过单层试油确定能够产油的有效厚度渗透率下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低渗透油藏开发调研

讨论主题: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组长:邸鹏伟 组员:唐川东、师艳涛、刘佳丽、王妍 指导老师:杨满平 制作日期:2014年3月29日

一、开发背景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低渗透油层的特点为低孔、低渗、低丰度、裂缝不同程度发育、应力敏感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强、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及自然产能低等特征。 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总体上表现出“四高”特点: ①采出程度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②综合含水率高。总平均达到82.985,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力油填--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8。 ③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右。 ④递减率高。2001年自然递减率为12.65%,综合递减率为5.56%,比正常情况下的递减率(6-10%)高2-6个百分点。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动用好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储量(目前其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程度都比较低),尤其显得重要。 一、低渗透油藏的定义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是指低渗透的砂岩油藏。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因此,各项参数变化较大。国际上公认的是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二、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只储量渗透率介于0.1~50×10-3μ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进一步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三类: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 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 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 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 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 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 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 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 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 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2.远源沉积 储层沉积时离物源区较远,水流所携带的碎屑经长距离的搬运,颗粒变细,悬浮部分增多。沉积成岩后,形成粒级细、孔隙半径、泥质(或钙质)含量高的低渗透储层。此类 储层在助陷型大型盆地沉积中心广泛发育。 3成岩作用 碎屑岩的形成从渗透储层的原因来说,除沉积成因以外,沉积后的成岩作用及后生作用对储层物性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储层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不断发生变化。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岩石原生孔隙减小,特别是成熟度低的岩石,由于孔隙度大量减小,容易变为低渗透储层,甚至变为极致密的非储集层。溶蚀作用可产生次生孔隙,使致密层孔隙度增加,重新变为低渗透储层。一般该类储层主要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 (二)储层特征 低渗透砂岩气藏主要有以下特征: 含水饱和度。 1.非均质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储层物性在纵、横向上各向异性明显,产层厚度和岩性都很不稳定,在短距离内就会出现岩相变化或岩性尖灭,以致井问无法对比。

低渗透油藏调研报告

低渗透油气藏调研报告 1 概念 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目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能源品种,其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2011年我国全年共消耗石油是4.5亿吨,其中2.5亿吨从国外进口,占石油总需求的56%。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经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 2 0 0 6 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特别是自2 0 0 8 年1 月2 日国际油价首次突破1 0 0 美元/ 桶后,一直走高达到1 4 7 . 2 美元/ 桶的历史最高记录。尽管2 0 0 8 年9 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国际油价回落,但从长远看,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多个国际机构组织预测,至2 0 3 0 年石油仍将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石油市场仍以卖方市场为主,国际油价仍将高价位运行。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升高,中国在国际油价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少,石油、天然气的国际高价格将给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和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消耗以及未来对石油的需求,那些规模大、储量大、资源丰度高、易勘探、好开采的油气资源在整个剩余油气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以前不被重视的、未列入主要勘探目标的、开发效益相对较差、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的油气资源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用于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工艺技术也可同样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资源。此外,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所有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相对较小的,因而开展低渗透油气资源研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以来在大庆、吉林、辽河、胜利、长庆等主要油田陆续发现了许多低渗透油藏。据统计,在近几年探明的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渗透率小于50md的低渗透储量占58%,而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地质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70%,甚至更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特征认识、开发决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均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低渗透储量的动用程度很低,只有储层条件好、埋藏浅的低渗透油藏才得到较好的开发。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0 引言 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

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1油气藏表征技术 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1.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 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

特(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

二、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石油开发近年来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油田产能建设、注水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为核心的特(超)渗油藏开发技术,为延长油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特(超)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精细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可视化地质模型的技术。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藏,所以储层精细描述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重点。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5项重要技术:(1)、旋回厚度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传统的旋回厚度小层划分方法有机衔接,实现了分层时间域的统一,单砂体划分趋于合理。 (2)、基于流动单元的多参数储层评价技术: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定量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 (3)、基于相控约束与随机建模的隔夹层表征技术: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砂体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精细刻画和量化表征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 (4)、复杂裂缝描述技术: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古地磁测量和微地震监测三种手段,综合评价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发育特征。运用非结构性网格方法近似模拟技术实现了网格系统、裂缝单元一致性表征。 (5)、油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剩余油监测、水洗检查井分析、生产测试资料等,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精细刻画油水分布状况,实现剩余油空间分布量化表征。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开发前期,侧重于前4项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后期,更多是要对油水重新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在延长油田的开发中,以上技术都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但由于测试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复杂裂缝描述技术应用不能达到油田精细开发的精度和深度。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p 纯梁采油厂所管油田处东营凹陷边缘,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储层岩型复杂,渗透率差异大,尤其是纯化、梁家楼主力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地下矛盾日益激化,原油自然递减幅度加大,产量曾一度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其中:梁家楼油田1971年投入开发,自1991年开始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近年来,针对梁家楼油田不同区块存在的问题及开发中暴露出的不同矛盾,突出科技在原油稳产与上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寻找储量,深挖老油田上产潜力。新区按照“新老结合、深浅兼顾、抓整拾零”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约束反演、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等技术成果,保持储采平衡,为实现稳产和上产奠定了物质基础。老区借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精细油藏研究,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变换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 1、剩余油分布规律与产能影响因素 1.1 剩余油分布规律 (1)局部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区域。各主力油层剩余油细分到小层后,油砂体分布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注采井网不能很好地控制全部含油砂体,注水有效率低。因此,各主力油层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井网注水波及不到的区域。(2)裂缝影响局部水淹区域。受应力方向和裂缝展布方向影响,部分主力小层发生局部水淹,注入水以点状向周围推进,总体上北东-南西向更容易发生水淹,(3)各主力小层剩余油集中在边角地带。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区域。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由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差异及水驱开发不均衡的矛盾各小层间采出程度差异大,主力小层虽然动用程度大,其地质储量大,剩余可采储量也比较大。 1.2 产能影响因素 (1)各开发单元渗透率低,天然能量弱,产量递减快,注水后递减速度减缓,可见到明显效果。(2)开发期内含水上升率的高低对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起决定作用。 (3)利用相渗曲线推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认为随含水上升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快,低含水期为该块的主要采油期,要尽量延长无水、低含水采油期,以提高采收率。(4)弹性开发阶段地层能量下降比较快,注水开发后,油藏压力传导慢,造成油井受效慢,压力逐年下降,水井压力不断提高。(5)随注水时间的增加,启动压力相应增加,且渗透率低,压力扩散慢;注水初期注入水利用率较低,随着注采井网逐渐完善,注入水利用率提高。 2、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1 完善注采井网,精细注采调配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本文结合某地油藏开发形势,对低渗透、薄层储层的油藏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注水系统等相关措施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进行了讨论。最后就某地实际情况,为如何保证油藏开发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 标签: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1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思路及开采现状 关于做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应主要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是做好油藏开发的基础即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的研究工作。其次,对于在实践中成熟的高效开采技术应进行积极推广。第三,持续做好未动用储量的评价工作。第四,做好关于CO2与天然驱先导实验工作。 依据当前低渗透油藏开采现状,在其开采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阻碍着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是已探明低渗透油藏質量偏低,实现高效开采难度较大。其次当前注采井网技术不适宜低渗透油藏开发。第三、低渗透油藏井况问题突出,造成注采井网恶化。第四,水驱动用程度低,注采剖面调整难度大。第五是注水系统配套能力弱,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第六,现有油藏开采技术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开发,无法实现高效开采。第七,现有开采技术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制定技术指标脱离实际,影响油田行业的整体发展。 2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对策 2.1 完善注采井网 在对低渗透油藏开采初期,技术人员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进行研究,为杜绝因井距过大、油井供液差、注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局部井区井网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井网部署。具体实际工作中,除应根据各油藏板块实际特点进行实际生产外,还应对井网部署进行相应调整,以实现高效开采的目的。 2.2 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是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基础,利用老井侧钻、钻加密井是剩余油挖潜的基本措施,对因套管变形,停抽的井实施侧钻,探低部位含油饱和度,对于下一步在高部位钻水平井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完善注水系统,结合降压增注措施满足地质需求 完善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可采用高低压水井分注,组合压力相近的高压井

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低渗、特低渗油藏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一、引言 随着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深入,许多低渗透油藏逐渐被探明,其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储量越来越大。探明低渗储量近50亿吨,已中目前已经开发近20亿吨,动用率40%左右,未动用储量近30亿吨。从近年勘探情况看,新发现储量中低品位储量,占新增探明储量的68%以上。从开发特征上看,不同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差异很大,典型的是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在渗透率相近、油藏流体粘度接近的情况下,开发效果,注水难易程度相差非常大[1~2]。那么导致差异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呢?从我们的研究看来,主要是对低渗透油藏的特征认识不足。低渗透油藏有其特殊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细小,喉道细微,岩石孔隙比表面大,岩石孔隙表面与流体作用力强,油藏中流体有其特殊的渗流规律。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不仅决定开发效果与开发难易程度,而且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潜力评价非常关键的参数。 在中高渗透油藏评价体系中,主要的特征参数有以下八个[3]: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油藏面积(延伸长度)、油藏非均质性、粘土含量及分布、中值半径等,其中体现油藏渗流能力的参数有渗透率、中值半径两个参数。分析油藏评价特征参数可知厚度、面积、孔隙度三个参数的乘积等于油藏孔隙体积,中高渗透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一般在65~75%之间,变化不大,因此以上三个参数实际上代表油藏储量的概念。油藏非均质性实际上对应于油藏的采出程度,越均匀的油藏,采出程度越高。所以这四个参数合在一起表示油藏的可采储量。对于低渗透油藏而言,虽然反映油藏可采储量的参数也很重要,但是根据油田开发看来,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能力严重制约着油藏的开发效果。即使储量再大,采不出来,导致大量的储量搁置,也没有经济效益。如果仍然采用评价中高渗透油藏的办法评价低渗透油藏就不能正确认识低渗透油藏,不能科学、客观的进行评价、分类和产能建设规划。只有在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评价特征参数,才能深入认识低渗透油藏特征,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分类和产能建设及投资计划决策起到科学的支撑作用。因此低渗透油藏特征参数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1、恒速压汞原理[4] 常规压汞方法是在恒定压力下向岩心中注入Hg,测试压力与进汞量的关系,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恒速压汞测量技术。恒速压汞是采用恒定的速度注入Hg,测试压力波动与体积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9T16:39:48.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曹娜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敖古拉作业区技术队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而低渗透油藏具备的某些特性对油气田的有效开发与使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俨然成为了现阶段从事石油行业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文章主要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开发特点、开发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表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工艺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油气勘测开发理论与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国内油气开发领域的建设规模不断拓展。现阶段,以低渗透油藏为代表的油田已经大范围地分布在全国各个油田地区当中。低渗透油藏主要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的油田,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油田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最重要的是,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类油藏往往普遍存在着综合含水上升的情况,使得原油产量明显降低,不利于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针对于此,要求从事于油田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有效的工艺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增加剩余油采收率,进而提高原油产量。 1低渗透油藏储层特性的相关分析 第一,储层物性较差,砂岩粒度含量多且分布广。砂岩的颗粒多表现为分选性差、杂物较多且含有的胶结物较多等特点,内部结构也多表现为严重的非均质性[1]。 第二,孔隙通道半径要比一般的油藏要小、孔隙之间呈现的曲折性比较明显,且内外表层的粗糙度要比其它的要大。孔隙多以中孔和小孔为主,内外结构的粗糙度较高。 第三,处于储层内的流体在和岩石进行深入接触之后,往往会受到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层矿度化水与岩石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接触后,会引发岩石内部结构中的孔隙道出现变细变窄的情况,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孔隙道会被严重堵塞,导致储集层的渗透率严重下降[2]。 第四,油层束缚水的饱和度要比高渗透层的油藏高得多。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原始具备的含水饱和度可以维持在30%-60%,部分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这与一般的渗透层的油藏相比,区别较大。 2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大致可以将其具备的开发特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启动压力与渗透率互成反比例关系。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启动压力越大,反之则相反。 第二,采收率与渗透率互成正比例关系。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采收率越低,反之则相反[3]。 第三,内层结构存在不规则的天然裂缝,在受到外界一定压力之后,会加大地层非均质的特性,不利于后期的开采效果。 第四,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实际采油的速率比较慢,基本上都低于1.5%。 第五,储层水水动力呈现出来的连通性极差,单井可控制泄油的范围比较小,给正式泄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4]。 3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探究 3.1 科学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科学化的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我们应该从地应力、压裂造缝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善。首先,在地应力研究方面,我们应该细致地研究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明确储层流体动态的特性。一般来说,在地应力的研究方面,工作人员更加倾向于利用水力压裂法、声发射法等技术进行研究。 其次,在压裂造缝的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将压裂造缝的形成情况分为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分为追踪天然裂缝与分析岩石新裂缝。利用将裂缝走向与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互平行的方法提高泄油的力度,增加单井产能。最后,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基于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与油藏有关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油藏的最新动态,全方位地提升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5]。 3.2 早期注水开发技术 目前国内的低渗透油藏在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方面都普遍呈现较低的问题,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遭遇的难度较大。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利用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确保低层压力,获得较高的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在实际利用早期注水开发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于部分弹性能较大的油田或者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油田,可以适当地推迟规定注水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最终的采收率,以便从根本上改善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较低的现状。另外结合相关研究也可知,伴随着上覆压力的持续上升,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渗透率与孔隙度会发生严重降低。由此可知,低渗透油藏必须实行早期注水的工作,确保后期开采的渗透效果。 3.3 压裂改造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具备的自然产能较低,无法达到工业石油的相关标准。必须实行压裂改造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开发力度与运用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压裂改造开发技术是确保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国内应用的整体压裂开发技术是我国近些年来在低渗透油藏开采方面实现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低渗透油藏在开采技术方面得到了有效创新,是油田总体开发方案核心部分。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我们可以根据工艺性质的不同,将其具体涵盖为限流法压裂工艺技术、二氧化碳压裂工艺技术以及复合压裂工艺技术等。一般来说,压裂改造储层渗透性的主要机理为:利用压裂改造技术将井底储集层的裂缝进行改善,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则长度与宽度的裂缝,且这些裂缝在性质上最好可以呈现出填砂裂缝的特点。在此种机理的作用下,储集层会改变原本的渗透性,且也会有效改变储集流体的流向。最重要的是,储集层中的储集流体的压力也会发生适当改变,有效完善与优化了井网的布置效果。 3.4 酸化技术与增压注水调剖技术 酸化技术作为提高油井产能的补充手段,可以在特殊井位中强化低渗透油井的开采率。一般来说,酸化工艺技术作用于低渗透油藏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