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探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探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探究

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探究

2011级文化产业管理姓名陈亚龙学号 1121120350

摘要:河南省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始终缺乏相应的转换能力将自身丰厚的文化资源进行转换,形成文化产品进行输出,因此,文化旅游作为一条较为快捷的途径,成为了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的一个产业。

关键词:文化旅游文化资源品牌形象

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在各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不同程度的走向了互动融合的道路。旅游产业以文化为底蕴,促进旅游资源内涵的丰富与产业的升级;文化产业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旅游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 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 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 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 站在文化的角度看, 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旅游文化渗透在旅游诸多要素中及相关的服务方面,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只有相互融合, 才能相得益彰,共同繁荣。河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已成为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文化资源不仅可以签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也意义重大。因而,如何挖掘、开发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发展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而为河南经济服务, 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河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具有天地之中,南北之中,长江之中的区域地理优势。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部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河南具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优势。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居其四,并拥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截止到2009年底,河南可供旅游的A级景区有170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69个。同时,以古、河、拳、根、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汴绣、钧瓷等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一龙门石窟、少林寺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国内外都有了较大的影响。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的便捷性,也成为了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处于一种高速度的发展模式。据分析数据显示:2007 年以来郑州市旅游外汇收入和总收入分别占河南省同期收入的55.21%和 29.05%,从旅游总收入占郑州市GDP 的比例来看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例来看,达到 10%和 20%。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达2294亿元,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和第8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1。

2012年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及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形势,部署2012年全省旅游业的重点工作。2012年工作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3.48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222亿元,同比增长15%2。

然而,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很不相称,与文化旅游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和存在较大的差距。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仅为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到了2009年,河南接待处入境旅游人数为125.85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为433百万美元,在全国分列为第18位和第19位。个人认为所以出现这种状况,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旅游知名品牌缺乏

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除了少林寺外,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景点几乎没有。

2、市场宣传力度不够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尽管近年河南省交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就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4、观念落后,缺乏成句规模的设计和长远的规划

与很多旅游发达省份比,河南省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认识明显落后。当一些旅游发达地区进行旅游综合开发的时候,河南省还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这就使河南旅游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同时,资源整合不足。因为对旅游发展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使河南文化旅游产品缺乏应用的竞争力,已经影响到河南旅游业的发展速度。突出表现为旅游依然实行属地化管理,旅游文化资源无法形成合力,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最后,缺乏统一规划和偏离文化轨道。长期以来河南旅游文化产品普遍存在远景规划不足,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旅游文化

产品开发,有一些策略和体系发展体系因为时限不佳已经不适合当前需要。一些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过分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将精华与糟粕混合在一起开发,过分强调经济利益使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蒙尘并使形象大打折扣。

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型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而文化产业在国外较多的被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这就决定了在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创新即观念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体制的创新、产品的创新、营销的创新等。

2.项目带动型战略

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旅游项目的带动,实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效果。河南省要抓好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自上而下的全省文化产

业项目网络。

3.品牌化战略

发展文旅产业必须要创造出品牌,创建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品牌,利用品牌的溢出效应,搭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协作发展的桥梁。河南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实现还需要强有力的品牌支撑。

4.企业驱动战略

企业是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运营的决定力量。河南省应加快组建国有控股的、跨行业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对区域内传媒出版、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会展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同时,鼓励和培养一大批中小型文化旅游企业,完善整个产业链。

5.集群化战略

文旅产业的发展可以由政府牵头,兼顾区域内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统筹规划,综合发展,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大产业”、“大发展”的局面

6.整合资源优势

河南是一个旅游文化资源大省,但资源大省并不等于产业大省。只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才能有真正的产业优势。目前,河南省在历史文化资源、新闻出版资源、广播影视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应改变过去粗放式的文化资源开发方式,加大投入,采用精耕细作式的开发利用模式,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优化河南文化资源的统筹配置,以使其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准确定位

具体到河南省各地来说,同是古都, 洛阳应着重突出河洛、汉唐文化, 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 安阳应突出殷商文化,郑州应突出商都文化。只有准确定位当地的个性特征,旅游产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才能有意识地、有效地防止或避免在旅游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邯郸学步、盲目追风、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文化旅

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需求, 对有些文化景观资源内涵的理解, 还需要旅游者达到一定的文化层次和素养, 掌握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 要使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素养、不同民族背景的旅游者都能感悟到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就必须要在对旅游文化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使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变成直观的、可感知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1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2来源:河南省旅游局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珍 随着中原大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缺乏健全组织和科学分工,缺乏深入研究和资源整合,品牌意识不强等。对此,本文提出应列出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建立一个“根亲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部署,共同做好寻根文化旅游品牌的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工作;要把寻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把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等对策。 作者简介:张红珍(1974- ),女,汉,河南新密人,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影响。 引言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形象不够独特鲜明,资源的特色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和太极)”、”根(中华民族之根)”、“花(开封菊展、洛阳牡丹花会)”等为整体特征。这使得河南省文化旅游缺乏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因为这些特征并非都是河南独有的。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的优势。选择与树立适度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省级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对河南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来说显得非常迫切。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了河南厚重的

“根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的“根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将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建立健全,形成优化机制,把河南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的现状 (一)河南发展根亲旅游的重要意义 广大华裔与中原地区有着血缘、地缘、史缘上的联系。海外华人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地是闽粤东南沿海地区,终点是中原河南。对客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而言,河南是其寻根祭祖的首选之地。根文化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寻根旅游是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寻根旅游是侨居国外的移民及后裔或国内旅居异地的居民及后裔因眷恋故土和亲朋回到祖籍地寻根的一种旅游。寻根旅游是按旅游主体的出游动机划分的一种旅游类型,其特点重在“寻根”。河南具有丰富的根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发展寻根旅游的重要基础。 寻根旅游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通过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内心的“根”情结,通过“根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原人民与海内外华人的亲情和友情,促进海内外华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加快祖国的统一大业建设,因此寻根旅游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根旅游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着重点,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品牌开发初见端倪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告_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特点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

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县在XX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红色带动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近年来,我们按照确定的目标、既定的任务,总体谋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抢抓党的xx 届六中全会决定、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

文化旅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文化旅游系统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系统各党支部: 2010年我们管委会、文化旅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干部职工文明素质提升为重点,以文明示范带动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抓好未成年人“十件实事”相关工作,紧紧围绕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战略,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重点,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活跃、充满活力的的文化旅游系统,为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 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各党支部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 1

四中全会及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实际问题,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谐、活跃、充满活力的文化旅游系统目标上来。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群众性创建活动全过程。一是开展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二是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教育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不断丰富“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三是组织好“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歌咏比赛,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四是开展“创文明机关、文明系统”活动、大力培育文明新风,各单位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进一步弘扬正气,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努力开创人人为创建文明系统尽智出力的新局面。五是开展周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之根、华夏文明之源的周文化底蕴,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弘扬周文化,打造风鸣全国文化旅游名镇做出新的更大 2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2013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元法的指示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的协助下,我委主动与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求意见后,拟定了调研计划和方案。在市内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又分别赴开封、洛阳、驻马店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并收集整理了国内一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成功的城市经验资料。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全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快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表现形式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文化创意和旅游的有机融合后形成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验经济成熟、知识经济发展、文化和创新得到全球重视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前景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中国的旅游业,过去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景区为依托,以旅行社团队旅游为运行方式,旅游景区大体分三类:一类是自然景区,二类是近代和古代景区,三类是人造景区。但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在改变。中国由点线旅游体系转变成板块旅游体系,旅游载体变成一个城市。以景区开发为主转向旅游目的地开发,这需要相关产业的配合,所以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后形成的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旅游业主要有四 。 摘节、石榴采摘节等各种节庆活动,涵盖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四种表现形式。我市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走在前列的、是比较好的。 **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悠久的传统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无限希望的发展中城市。近年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依托**文化积淀和工业科技基础,以重大项目带动,以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研究制定《打造**市国家文化动漫创意中心实施方案》,结合**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重点谋划动漫业、演艺娱乐业、数字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达282.136亿元。目前,加快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市动漫产业基地、**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着力培育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区、石佛艺术公社文化产业园、《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量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率,旅游总收入每年保持13.7%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共接待游客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将超过6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左右;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左右。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开展“三走进,三**”活动中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2013年09月省旅游局正式出台《关于旅游业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实验区建设成为以旅游业为驱动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指导老师:吕连琴 3-8周周二班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省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到河南旅游,就是去探访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文明。 正文: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就已在河南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号和乐器等都足以震烁古今。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从元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1世纪的金代这3500多年间,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日期: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旅游管理 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林敏捷 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海口市的重要的旅游精品资源。海口市目前的旅游发展现状和其他市县相比存在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发展竞争力度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开发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海口市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找准自身的旅游优势资源,重新定位旅游形象,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专线品牌。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它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旅游资源、火山口地质文化旅游资源、历史古迹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高尔夫旅游资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不是海南省省内拥有最优旅游资源和发展最好的城市。海口市旅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规划不到位,定位不明确,营销力度不到位等等导致其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现状,寻找到自身的旅游最优旅游资源,提高海口旅游形象,与省内另一国内知名旅游城市三亚共同发展,共享游客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是本文所想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海口的主要开发的旅游资源和三亚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都以滨海旅游资源为主。但其滨海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上远远不如三亚市。由表1可见虽然海口市的旅游总收入和过夜游客人数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比起三亚市收入水平而言,还差的很远。如表中所示,2013年海口市的旅游过夜人数仅仅只比三亚少了14.9%,约184.08万人次,但旅游总收入却比三亚市少了48.5%,约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最好的载体。没有文化,景区的生命力是不可能长久。只有将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大旅游中有机融入大文化,将文化思想、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和文化手段始终贯穿于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文化和旅游的全面对接、全面融合、全面整合,促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利互惠,实惠文化兴盛、旅游强盛的最终目的。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2008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

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2008年,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

“‘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2020年河南省中考题)

6.班级开展“‘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共8分) (1)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提取并整合这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30字左右。(3分) 材料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乃至许多海外华人的“祖根地”。2012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委托中央电视台制作“老家河南”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该片先后在央视一套、四套等频道播出,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厚重、风光秀美的河南文旅新形象。 材料二 2019年9月26日,河南省“掌游中原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助力河南实现全省旅游服务智慧化,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标杆省份。 材料三 2020年4月1日,《河南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是全国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首部订立、实施的地方性旅游法规,着力贯彻全域旅游理念,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河南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 (2)大家都在为宣传推广“老家河南”文旅品牌献计献策,小化同学展示了自己仿照真实高铁票(图一)设计的一张宣传卡片(图二)。请你结合活动主题,说说这张宣传卡片设计的巧妙之处。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80字左右。(5分) 答案: 6.(1)示例一:河南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意思对即可。3分) 示例二:河南省重视“老家河南”文旅宣传,启动智慧文旅项目,实施旅游条例。(重视宣传、“老家河南”品牌、智慧文旅项目、旅游条例,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2)示例一:构思新颖。把宣传卡片设计成“回家专列”高铁票的样子,把“远方”设为出发站,把“老家河南”设为到达站,并用展开的书和“明月”“故乡”二词连接两个站点,巧妙地突出文化旅游特色。 示例二:主题明确(富有情感)。用“远方”“老家河南”“欢迎来到河南**”等表达欢迎远方朋友的热情;用“回家”“明月”“故乡”等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突出“老家河南”文化旅游主题。 示例三:时代气息与文化意蕴巧妙融合。宣传卡片设计成高铁票的样子,配上二维码方便人们享受智慧文旅服务,有时代气息;卡片上“明月”“故乡”“老家河南”等词语和展开的书有文化意蕴,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旅游文化

名词解释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整个复合体。 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题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主体:即旅游活动的主体、狭义上指旅游者。 旅游主题文化:是旅游主题在旅游过程中形成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景观:凡是可以作为人类欣赏对象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物或现象称为景观。 地域文化:是一个由紧密联系,由具有因果联系的各个文化要素(语言、习俗、宗教、服饰等)整合而成的文化复合体。 文化转型:一种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文化变迁,与社会的变迁和人的变化。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往旅游的国家或地区,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客体。 旅游目的地形象:就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和印象,是旅游地内在的历史文化蕴含和外在特征的表现。 旅游介体:指向旅游主体提供各类旅游服务,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

旅游介体文化: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课题的背景文化及来自旅游主题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简答题 文化的综合性定义: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可得及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要素:物质要素和层面、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 文化的特征:创造性、时间性和空间性自由性、开放性、历史性、对象性。 学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理解:旅游+文化说、总和说、民族文化说、主客体说、碰撞说。 旅游礼俗:卜行,祖道,送行,饯饮,唱离散曲,赠言,书报平安,软脚、洗尘、接风。 旅游文化概念的理解应把握的原则:旅游文化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旅游文化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旅游文化是旅游者主体的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体系,偏重于精神。

义乌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义乌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人民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人们在满足温饱生活后,有了更多的收入结余。这样一来,出门旅行成了大多数老百姓在休闲假日的第一选择。伴随着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士注重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人们日益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义乌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每年有大量的采购商来往。人口流动量庞大,旅游购物人群也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并且义乌的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不少。故在义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很大的挖潜增效的空间。一旦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成功,将直接增加旅游人群在义乌的逗留天数,并吸引更多慕名前来的游客。这对促进义乌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乃至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本人就义乌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义乌发展文化旅游,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预期目标:通过阅读有关文化旅游的大量资料、文献,加上实地考察调研,结合自己的理论观点,对义乌市发展文化旅游进行SWOT分析,充分利用义乌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抓住机会,使义乌文化旅游能够快速发展,以打造出义乌文化旅游这个品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文化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简述,在西方,用来指称“文化旅游”的词主要有“cultural tourism”或“heritage tourism”。随着西方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开始了对文化旅游的广泛研究,并且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文化旅游的概念研究尚未形成定论。世界旅游组织给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新稿)

文化旅游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024373.html, 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新模式研究 作者:夏嫚聆 来源:《商情》2020年第22期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三大博物馆文创产品的销售情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总结河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市场的现有特点,结合河南省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新的以博物馆文创产品和核心的发展模式。 【關键词】文创产品;河南省博物馆;消费者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自21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解放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生产力,根本在于将文化资源过渡或转化为文创产品或服务。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展示地点,拥有非常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打造专属博物馆特有的文创产品和服务,是发展文创产业、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博物馆“创作—收入—再创作”良性循环的根源。对于以文化古迹多著称的河南省,其博物馆产业的兴起更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而消费意愿是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的重要基础,因此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研究是合理并且必要的。 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博物馆文创产品出现的问题、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博物馆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划等上,张爱红(2015)认为,目前国内的国内文创产品的存在着经费紧张、经验缺乏、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徐菁(2016)认为存在文创产品品种同质化、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不系统、产权意识淡薄等问题。但总体来说观点较为陈旧,跟新的文创产品发展模式的现状脱轨,缺少更具有时代价值并且可行的观点。本文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提出更加贴切可行的建议。同时近几年对于河南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研究较少,本文可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缺失。 二、河南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市场现状总结 (一)馆藏众多但用于开发者太少 河南博物院馆藏品多达14万件,但目前知名的文创产品有限,最为出名的是妇好鸮尊,目前以妇好鸮尊为原型的衍生设计多达几百种,但该元素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广泛辨识度的形象,系列性不强;而其他大部分文创产品多采用青铜器和瓷器纹饰作为设计元素,其他的一些著名馆藏品如骨笛、武则天金简、兽面纹铜罍等的开发力度仍有待加强

北京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武夷学院中国文化旅游 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 学号: 2014年12月22日

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容摘要:本文主要了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深度需求,探讨整合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完善旅游品牌形象、丰富旅游地品牌定位,增加旅游产品文化涵和发展深度旅游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旅游现状品牌创新发展策略 正文:近年来,旅游业稳步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同时也表现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旅游收入增长有限和竞争力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从游客终生价值角度看,单纯的观光产品已不能满足不同参与度的游客体验需求,因而也不能带来旅游消费的激增。游客对城市旅游的品牌文化体验感知对复游行为和支出行为均有重要影响。 一:游客的文化感知程度调查 近年来,在京游客的消费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观光式旅游逐步向文化旅游、度假旅游过渡。游客越来越喜欢体验与感受景观背后的文化意味。为获得市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给游客带来的文化感受,2008年至2009年,进行了“游客文化感知程度调查”。调查选择了市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文化旅游景点6个:以故宫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类人文旅游景点、以首都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旅游景点、以中华民族园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景点、以世界花卉大观园为代表的生态

植物文化景点、以中国科技馆为代表的科技与文化旅游景点、以大观园为代表的文学与影视旅游景点。 (一)调查容 1.文化旅游种类偏好。在众多的文化旅游产品中,游客的喜爱程度依次为:自然环境和地理文化类、皇家园林类、历史遗迹文化类、文化主题公园类、民俗风情与老市井文化类、文化类、节庆文化类。 2.文化感知评价在对市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中文化体验环节设置的评价时,59.3%的游客认为参观性质多,参与项目少;33%的游客认为参与性与参观性相结合;仅有7.7%的游客对文化旅游体验环节设置给予了较高评价。这说明面对游客旅游文化体验需求的变化,现有旅游产品的设计有些显滞后了。 3.影响文化感知因素。影响文化旅游体验和感知的因素按选择频度排序主要有:服务水平、拥挤程度、设施设备、环境设计、景点管理、导游讲解、居民友好和品牌。 (二)调查结论 观光旅游时代并没有过去,但游客对使人置身其外的旅游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文化旅游市场消费能力没有得到释放,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旅游产品设计中文化体验环节设置较少,能散发人文气质的景点不多,对游客的文化熏和人文关怀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陈晓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激活文化旅游产业的活力。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当时。 正视融资难题,充分认识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文化旅游企业是以轻资产运行的创新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障碍。产业特点和体制的约束,使文化旅游产业难以实现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在引导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服务经济社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

进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拓展业务功能,多方面满足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拓展融“资”功能,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通过独立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第三方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促进银行、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有助于克服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专营机构创新业务,为发展文化旅游专业性银行积累经验;证券市场可以通过开辟上市专业通道,为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供舞台。在财政方面,建立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借助产业政策引导,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以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标的保险产品,创新“保险+担保+信贷”融资模式。 探索以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为文化旅游产业投入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文化及旅游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鼓励“壳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形式从资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一一以无锡市为例-旅游管理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一一以无锡市为例 邓斐乐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 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文化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 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而前往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景观所在地进行的非营利性活动。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 (二)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旅游产业即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文化中留存下来进入旅游市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宗教民俗设施以及有关的风土民情、民俗礼仪等)进行开发、营销和推广的过程。 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 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影响力的窗口,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助力 以文兴旅,以文促旅”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互动并进的基本模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

一项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融大众性、亲和性、品位性、易传播性于一体,是旅游业借以“造势”、展示形象、树立品牌的有效途径。 (三)文化旅游产业是传统旅游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十五”期间乃至相当长时期内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至关重要的一环,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单一的度假旅游形式已经逐步被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所代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文化旅游,说明文化才是旅游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凭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吸引旅游者,实现传统旅游产业的升级。 三、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旅游产品单一、城市吸引力减弱、重复建设无序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全市旅游产业后继乏力,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不清,重要程度认识不足 制约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产业观念、管理体制和立法缺 失。产业观念的概念泛化误区模糊了文化旅游产业特性和主体,管理体制的冲突和障碍 耽误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旅游业非独立产业地位和行业综合立法 的缺失,直接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统领作用,阻碍了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 (二)文化旅游资源分散管理、保护利用水平不高 无锡文化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为多部门管理,难于协调。在各种同类型上,同级别上,各文化旅游景区面临着同市其他景区的竞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上,灵山、電头渚、三国城三大文化旅游景区占据了无锡旅游的半壁江山,无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三)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缺失,产品创新能力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