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特B.桑代克

C.苛勒D.华生

2.学习中,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

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方式是( )

A.研究式B.探索式

C.启发式D.算法式

4.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都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

C.伦理的D.行为的

5.小老怀疑自己的手脏,所以一天不停地洗手,这属于( )

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

C.强迫考虑D.强迫焦虑

6.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 A.模仿B.准确

C.连贯D.习惯化

7.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8.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大多数资料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知识B.领会

C.应用D.分析

10.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D.培养纪律

11.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12.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 )教养方式下形成的。

A.放纵型B.专制型【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

C.型D.自由型

13.学生的知识与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 )

A.无关系B.有负相关

C.有利有弊D.有显著的相关

14.在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 )

A.听觉控制B.视觉控制

C.触觉控制D.动觉控制

15.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抽象思维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16.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B.消退

C.泛化D.分化

17.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

18.根据迁移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划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B.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19.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

20.心智技能的对象具有( )

A.外显性B.客观性

C.展开性D.观念性

2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B.理解性

C.计划性D.调节性

2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的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

C.一般性D.认知性

23.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形成时期。

A.情感B.意志

C.个性D.伦理

24.“功能固着”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邓克尔B.陆钦斯

C.托兰斯D.西蒙

25.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D.掌握学习

26.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是(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压力

C.群体规D.群体舆论

27.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的评价是( )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28.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 )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A.学生B.教师

C.教材D.教学思想

29.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

A.式B.专制式

C.监督式D.参与式

30.用来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的是( )

A.评价B.测量

C.测验D.评估

3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B.人类

C.学生D.儿童

3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33.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B.熟练地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D.背诵定义

3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

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

3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

36.学生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37.(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D.水平差异

3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

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

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D.近墨者黑

3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4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41.学习源于对学习容的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A.部动机B.外部动机

C.附属驱力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4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B.功能固着

C.迁移D.创造性

4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4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皮亚杰

C.埃里克森D.班杜拉

4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D.从众

4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体现了( )

A.消退B.分化

C.泛化D.比较

47.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B.认知驱力

C.部学习动机D.自我提高驱力

48.《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D.组织策略中的列提纲

49.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 )

A.83B.110

C.120D.130

50.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化B.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化

C.原型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5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 )

A.强化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D.成败归因理论

52.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能达到最好学习效果的次数应该是( )

A.10次B.11次

C.15次D.8次

5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马卡连柯B.加里宁

C.乌申斯基D.赞可夫

54.“桃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

C.冶法D.榜样示法

55.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56.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在化的客体是( )

A.德育规律B.德育原则

C.德育容D.德育方法

57.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

C.意D.行

58.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59.品德是( )

A.自然现象B.生物现象

C.个体现象D.社会现象

60.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 )

A.方法B.手段

C.途径D.容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与新手比,专家具有的特征有( )

A.专家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C.专家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D.专家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2.小明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

C.外在的学习动机D.部的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奥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特性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B.稳定性

C.包容性D.概括性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4.学生对知识的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5.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B.做笔记

C.提问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 )

A.获得与消退B.正强化与负强化

C.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D.惩罚

E.刺激泛化与分化

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三个阶段。

A.强迫B.依从

C.反抗D.认同

E.化

8.述性记忆处理述性知识,如( )

A.字词B.人名

C.时间D.观念

E.怎样骑车

9.教学的物质环境包括( )

A.课堂自然条件B.师生关系

C.教学设施D.上下级关系

E.空间布置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 )

A.认知失调B.家庭教养方式

C.定势D.社会风气

E.同伴群体

11.对性格特征的差异分析一般从( )方面进行。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社会特征

E.性格的意志特征

12.教学中可以借助( )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B.记忆

C.解释D.分析

E.推断

13.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的特征有( )

A.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C.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D.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

E.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

14.小学德育的特点有( )

A.基础性B.生活性

C.开放性D.活动性

E.游戏性

15.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A.思想品德课B.其他学科教学

C.班会D.课外活动

E.学校例会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2.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 )

3.不能再现的容仍可以再认,说明再认所要求的可利用性阈限水平较低。( )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只有低级需要完全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级的需要。( )

5.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

6.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

7.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

8.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

10.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指狭义的。( )

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

12.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

13.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14.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

15.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结构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 16.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

17.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

18.德育的体谅模式是由皮亚杰及其同事所创的。( )

19.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

20.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宽严相济、弛适度。( )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市小学一名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案例中学校和教师的做法违反了( )

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D.《学生伤害处理办法》

2.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级学生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媒体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学校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我国教师法对于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

3.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3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6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名学生的智商都在正常围。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半年以后,这l8名同学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A.期望B.最近发展区

C.思维发展D.心理需要

4.初二一班的小强不爱数学,他讨厌数学,甚至对数学恨之入骨。小强为何如此讨厌数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经常用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结合案例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小强,离开学校,数学也没什么用处,不用学。”

B.“小强,数学本身就比较难,学不会就不学。”

C.“小强,数学要较高的思维水平,你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D.“小强,你数学学得不好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投入足够的时间,需要继续努力。”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6.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一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一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

案例中,出现了哪几个思维过程?( )

A.概括B.比较

C.具体化D.抽象

7.尤古罗格卢和华尔伯格考察了大量的关于动机与成就关系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其中232

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估计平均相关系数是+0.34)。该调查覆盖面为1~12年级的学生共63.7万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反映了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

请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复杂关系。( )

A.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B.动机具有削弱学习的作用

C.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

D.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

8.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现场实验法B.调查法【省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押题卷、大纲考点背诵】

C.教育经验总结法D.个案法

9.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一只狐狸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于是它跳起来去够,结果不够高,于是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到能够着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到了葡萄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案例中反映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否认B.退行

C.合理化D.升华

10.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D.抽象思维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2.A【解析】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使用的方法。试卷:.kao910.

3.D【解析】题干是对算法式的具体解释。

4.C【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5.B【解析】不停地做某一件事是一种强迫行为。

6.A【解析】模仿是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

7.D【解析】题干是对非正式群体的解释。

8.D【解析】题干是对非正式评价的解释。

9.A【解析】这一目标只是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因此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10.C【解析】课堂管理的两大功能为促进功能和维持功能。

11.B【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外部的、低级的动机。

12.B【解析】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儿童经常会有不安全的体验,因此会形成题干所述特征。13.D【解析】教师表达越清晰,学生的知识掌握越准确,学习效果越好。

14.B【解析】这一阶段主体对动作还很生疏,所以还达不到动觉控制水平。

15.D【解析】他认为逻辑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从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16.D【解析】题干所述为刺激的分化。

17.D【解析】题干是对学习期待的解释。

18.C【解析】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和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都可发生迁移,同一水平之间的是水平迁移,不同水平之间的是垂直迁移。

19.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20.D【解析】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和信息,所以具有观念性。

21.B【解析】若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22.B【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条件影响因素不确立,不易找出解答线索,这是无结构的问题。

23.D【解析】伦理是道德关系的概括。

24.A【解析】由心理学常识可知,“功能固着”是由心理学家邓克尔提出来的。

25.A【解析】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的经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因此宜选择发现学习。

26.A【解析】题干是对群体凝聚力的解释。

27.C【解析】题干是对正式评价的解释。

28.A【解析】专家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所以他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9.C【解析】题干是监督式领导的课堂管理特征。

30.C【解析】题干是对测验的阐述。

31.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32.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33.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4.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5.D【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36.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属于心理自我方面的容。

37.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38.B【解析】蜜蜂采蜜属于本能行为,与学习的涵不符。

39.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40.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41.A【解析】由个体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在的需要。

42.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43.C【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44.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5.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46.C【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对于相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题干符合此涵。

47.A【解析】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的赞赏。题干符合此涵。

48.A【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要注意区分各种策略。题干所述为组织策略中一览表的应用,表示的是人物之间的关系。

49.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根据题干容,答案即(6/5)×100=120。50.B【解析】本题考查对心智技能阶段顺序的掌握。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依次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化。

51.D【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掌握,属于识记型题目。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斯金纳,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成就动机理论的提出者是阿特金森,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维纳,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52.C【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

53.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54.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法。

55.D【解析】德育过程中既要给学生讲清道理,又要有纪律约束,二者相辅相成才可得到好的效果。

56.C【解析】德育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是受教育者在化的客体。

57.A【解析】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

惯,因此,知是其他要素的基础。

58.D【解析】德育过程应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而不应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59.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60.C【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专家的特征。

2.AC【解析】为获得父母的奖励是低级动机,也是外在动机,同时还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3.ABCDE【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4.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5.ABC【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试卷:.kao910.

6.AE【解析】BCD均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规律。

7.BDE【解析】道德形成过程经历了层次递进的三个阶段,依次是依从、认同和化。8.ABCD【解析】“怎样骑车”属于程序知识的学习。

9.ACE【解析】BD两项属社会环境的容。

10.BDE【解析】认知失调与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部条件。

11.ABCE【解析】D不属于性格的特征差异。

12.ACE【解析】领会的三种表现形式是转换、解释与推断。

13.ABCE【解析】D项为童年期的特征。

14.ABCD【解析】小学德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基础性、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15.AB【解析】德育的实施途径多种多样,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三、判断题

1.F【解析】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2.F【解析】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就是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只是一种记忆方式,而不属于意义学习。3.T【解析】学习者把保持的意义提取出来,即为再现,也包括再认。影响可利用阈限的因素:一是再现法与再认法的要求不同,前者要求高阈限,后者要求低阈限;二是在许多外因(情绪、态度、动机、竞争等)影响下,阈限值本身就有波动。

4.T【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会出现。

5.T【解析】一般认为,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和一致性,它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没有高和低、好和差之分。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6.F【解析】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7.T【解析】略。

8.T【解析】略。

9.F【解析】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0.T【解析】略。

11.F【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

中的应用,因为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12.T【解析】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13.T【解析】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4.F【解析】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习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

15.F【解析】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

16.T【解析】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获得新经验的认知过程。

17.T【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18.F【解析】德育的体谅模式是由麦克费尔及其同事所创的。

19.F【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试卷:.kao910.

20.F【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耐心细致,绝不可时松时紧,时宽时严,一定要从一而终。

四、材料分析题

1.AB【解析】学校和教师的做法违反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2.ABC

3.B【解析】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D【解析】ABC项会让小强继续自暴自弃,是不合理的。

5.A【解析】题干符合复述策略的涵。

6.ABCD【解析】案例中,比较圆盘异同是思维的比较,提出本质属性是抽象,综合涵和外延是概括,运用其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是具体化。

7.AD【解析】动机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理论上应该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但实际上过强的动机会影响到学生的能力表现,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本题的B、C选项不符合。

8.A【解析】案例运用的现场实验法,又称为自然实验。

9.C【解析】“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典型的合理化。

10.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教育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 1、迁移的种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2、认知风格(前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1)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2)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四叶的功能) (1)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 (2)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3)枕叶;视觉中枢 (4)颞叶;听觉中枢 4、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有细胞体和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2)、功能;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集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输出。 5、思维的过程举例能够辨别 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6、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7、发散思维质量的三个衡量指标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 8、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例辨析 (1)一般能力;即智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2)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9、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等感觉现象的实例辨析 (1)、感觉对比;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灰色在红色背景下像青绿色) (2)、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该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刺痛除外) (3)、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余音缭绕) 10、正强化、负强化的实例辨析 (1)对好的现象直接表扬等 (2)撤销不好的东西来增加反应概率 11、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学习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1)对确定性的批判,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学生是信息意义的制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习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研究发现,教师对所教科目的热爱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存在正相关,其中这三种教师 品质与学生的学习态度相关最大:热心、友好、。 2.根据弗洛依德的心里发展阶段学说,小学儿童正处于,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儿 童性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的状态。 3. 洛伦茨有关“印刻”的理论实际展现了心理学研究中对“”问题的早期探讨。 4.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一个极为简洁的表述值得注意: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 的记述)+。 5. 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 式逐步过渡到以为主要形式,但这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 6.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使我们得以生存,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 7. 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 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这类认知方式我们称为。 1.共同要素说的实验基础是()。 A.水下击靶实验 B.幼儿取糖果实验C.小鸡啄米实验 D.知觉训练迁移实验 2.小明旷课了,老师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这属于() A.物质强化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替代性强化 3. 作为个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控制 D.自我体验 4. 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B.布鲁纳 C.奥苏伯尔D.加纳 5.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6.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成人教育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 一 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冲动型2.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苏伦兹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维果茨基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成就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期待感 D自我效能感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 B固着 C定势 D原型影响6.教师在写板书时,尽量要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7.心智动作是借助于()而实现的 A出声的外部言语 B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C练习 D内部言语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策略() A表格 B摘录 C列提纲 D过度学习9.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认识缺乏 B道德意志薄弱 C道德情感异常 D道德行为不良 10.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惧症称为() A社会恐怖症 B广场恐怖症 C单纯恐怖症 D特殊恐怖症1-5:BDDDC 6-10:CDDBB 二 1.课堂的三大要素是() A学习 B学习过程 C学习情境 D学生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在于其() A整体性 B客观性 C计划性 D可比性3.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等基本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组成 A认知内驱力 B成就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5.学习的策略主要是由()等层面的要素组成 A元认知 B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C学习方法 D学习过程6.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包括()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和反思过程 D准备过程7.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新版.pdf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 育。(√ )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 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 真正形成。(√ )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 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