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模式

印度模式
印度模式

这才是真实的印度,中国很少知道!作者:农夫所种略同(2014-11-02 15:14:21)

一、印度实现免费医疗制度,无论是上至心脏病,下至感冒牙痛等,都可以在豪华的印度医院里接受免费治疗,治疗期间还有标准为10美元/日的营养补贴,也就是说住院期间的饮食支出也是全免的。而且患者还可以为世界的医学研究提供个人的治疗情况,为世界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二、印度实现免费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但是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学校方面还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这个免费教育的范围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鼓励一些外来移民和印度的少数民族入读普通的学校已融入印度社会,政府还对此有补贴。完善的高等教育,印度的高等教育体系承袭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是人类最完善的高等教育制度。印度理工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理工大学,在美国和印度的教育界有“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来的”的说法。

三、印度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所有的议员、官员都由选举产生,每隔四年举行议会选举,选出议会及总统,每到这个时期,印度都会有十多亿人前往投票站投票,填写选票之后,虔诚的印度人还会把选票回执戴在身上,因为印度人民相信,有选票庇佑,出入平安,能治百病。

四、印度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印度是金砖四国里发展最好,经济结构最完善的。现在印度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在化工及钢铁方面均为世界第一,例如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在制药和IT技术方面也经次于美国,远远超越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和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与巴西。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实现自由经济贸易制度,在印度是除非是公共事业行业之外是没有国企的,所以印度最大的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如塔塔、信实、威普洛、旁遮普等。而且印度政府的立场是支持内资,限制外资。所以即使华为这样拥有技术和价格优势的企业,在印度也发展困难。

五、印度发展从来不搞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上世纪印度独立时,美国著名化工大王杜邦拜访印度向尼赫鲁总统建言,在印度开设化工厂。但尼赫鲁总统拒绝了,他说,洁净的恒河水是印度人的母亲河,绝对不能有一丝污染。60年来印度从来没有化工问题,并且建立了以机械,钢铁,生物技术,IT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工业。

六、印度与中国都是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印度拥有比中国更渊源流传的历史,所以拥有同样历史自豪感的中国人非常容易融入印度社会,在印度社会里,中国人是属于刹帝利阶级,受到印度人民的尊敬。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受到歧视。

七、印度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资65112卢比,约合人民币6650元。其中孟买和班加罗尔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8.6万卢比,折合人民币12700元;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首都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52000至48000卢比(人民币4200至5360元)之间。

八、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印度40富豪榜”,其中排在前四名的富豪财富综合高达2000亿美元,比中国富豪福布斯榜的前50米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而且其中有传统的石化、钢铁行业,也有新兴的IT技术和制药行业。但是前40

名单里没有一个从事房地产的。

九、印度目前人口将近12亿,但是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印度政府从来不搞计划生育,并且鼓励生育。这是因为印度的粮食自给率非常高,印度自1973开始绿色农业以来,目前粮食自给率达到170%,在保障国内供给的同时还有余力供应其他国家,例如中国、菲律宾、孟加拉等国家。去年中国从印度进口将近六千多吨稻米。

十、印度有很多苦行者,他们从事苦修来探寻人生的道理,很多人会奇怪他们没有收入,如何度日呢?实际上因为印度粮食产量非常高,政府每年会免费给印度的寺庙拨给大量的粮食,这些寺庙则免费提供食物给苦修者和游客及居民等。所以印度从来没有饿死人,更没出现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

十一、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规定议会民主政体的宪法,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标志。经过多次修订,这部宪法多达395条,1000多项具体条款,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宪法”。印度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从政治上确定了私有制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同时规定公民的平等权、自由权、文化教育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权。

十二、印度的电影业:印度的歌舞剧,韩国的历史剧,日本的伦理剧,台湾的苦情剧号称亚洲影视业四大代表,其中印度歌舞剧位居首位,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印度没有审查制度,题材自由发挥。所以培养了号称宝莱坞的孟买影视城,年产

影片七千多部出口额近70亿美元。其中《印度超人》《米高杰克逊》等风靡全球。有人会问为什么印度的电影总是要穿插歌舞?这正是印度人民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体现,在民主的制度

下,每个人都充满了幸福感,自然会载歌载舞。

十三、印度国营铁路是印度为数不多的国企,作为公营企业是被限制盈利的。印度火车大多是是免费的,可以随时上车,随时下车。尽管每年依赖印度政府财政补贴,但是印度国营铁路一直拒绝出售车票牟利。印度国营铁路的社长Lakeshi.Mohan表示纳税人修筑的铁路就应该无偿的为印度人民服务。

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每一个措施都是为人民所考虑的,印度的铁路从来都是以慢速运行,方便人民可以随时上车下车。因为印度的铁路都是免费的,可以随时爬上车,也可以随时下车。

这就是一个我们国人还不了解的印度!这样的印度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去感受。中印就应该相互学习对方的精髓文化,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

历史派

中国东亚战略和印度洋战略

在未来中国联合各地缘政治区的进程中,应该不会采取北约或华约这种单一军事体的形式;也不会进行欧洲一体化之类的进程。这样做一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习惯,也容易引发与美欧联盟的直接反抗。 合适的选择是建立2——3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组织,其中所包括的国家可以有一定重叠,但主要国家不能重叠,以达到分而治之的效果。 这第一个组织就是“上海合作组织”。由于中俄两国最初建立组织时更多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初更多的是基于互相依靠的目的而建立了上合组织,因此组织章程并没有固定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加入的标准。以至于很多国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希望加入这一组织时,中俄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暂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目前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仍为中、俄,以及除土库曼斯坦以外的中亚四国。另外还有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伊朗做为观察员国。 如果用地缘的标准来为上合组织划定范围,那么它应当以“欧亚大陆中心地带”国家(亚洲部分)+“欧亚大陆东边缘地带”国家为主,另外再视情况吸收“欧亚大陆南边缘地带国家”加入。如果依照这个标准执行的话,俄罗斯、中亚五图、伊朗、阿富汗、蒙古都是天然的成员国,其中中、俄两国为核心国家。有一半国土在伊朗高原上的巴勒斯坦也在考虑范围内,不过鉴于其与印度的关系,目前只能止步于观察员的位置。 印度的地位比较特殊,在其仍持左右逢源的态度时,给予观察员这样一个非正式的位置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于印度本身也并不想这么快的站队。 而另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组织则应把范围限定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套用日本新首相所提出的概念就是“东亚共同体”。当然,在这个组织真正成立之前,正式名称仍未定。但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就开始讨论它的具体成员国。 这一组织的成员国是比较明确的,即中、日、韩(朝)三个政治体加上东盟十国。其中中、日、韩(朝)为核心圈国家,而中国当仁不让的是核心中的核心。相信这一组织成立这后,蒙古和俄罗斯会试图加入。对于蒙古这个不重要的国家,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可以吸收。而对于俄国来说,而需要避免他在这一东亚组织中产生影响。鉴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确有地缘上的联系,给予一个观察员的位置是较为合适的。至于美国,如果他想仅凭关岛地区的那些弹丸小岛就平等的介入东亚事务,只能说是美国过于自信了。 对于中国来说,东亚地区其实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即东北亚及东南亚部分。前者包括中、日、韩(朝)、俄,亦可加入蒙古;后者则采用中国加东盟十国的1+10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即可以独立的控制自己的地缘利益区,又不至让俄国有被排挤出东亚事物的感觉(特别是在中国的实力仍无法对日本构成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这也就是之前我说,中国的选择可以有2——3个的原因。 附:上合组织——东亚共同体组织结构图。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印度国家战略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是印度国家战略长期追求的总目标。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制定和实施,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一、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 地缘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安全战略。印度次大陆相对封闭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印度的国家安全,特别是海上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潘尼迦认为印度的安全系于印度洋,如果印度洋被他国控制,印度就失去了自由,印度的未来如何与印度能否发展为海权大国紧密相连。从地缘环境来看,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核心,国土三面环海,海岸线超过6000公里,其领土的主体部分印度半岛呈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如一把利剑插入印度洋约1700公里,将印度洋北部分割为西部的阿拉伯海和东部的孟加拉湾。印度洋北部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区,是印度洋最为重要的区域,印度正好锲居于这个区域的中心。印度最西端到阿拉伯海波斯湾外口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到索马里半岛(亚丁湾)不到2000公里。印度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环扣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出口。 从自然资源来看,印度洋地区除了蕴藏有世界半数以上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气外,还有其他丰富的战略矿物资源。截至目前,已探明印度洋沿岸地区储藏了超过世界60%的铀、40%的金矿和80%的钻石资源;此外,印度洋地区的锂、铍、镍、钴及磷酸盐等矿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一位分析家就认为:“美国工业所需54种原材料中超过40%都来自印度洋地区。”由于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属于欠发达国家,缺乏勘探和开采的技术和资金,印度洋地区众多储量巨大的资源等待开发。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印度洋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重要性愈发显要,印度洋成为有利害关系的大国关注的焦点。处于印度洋中心地位的印度,更将印度洋视为印度国家安全“生死攸关”的战略区,是“印度的生命线”,印度的“未来有赖于保持这个海区的自由”。纵观印度史,四分五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印度”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印度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遭受异族入侵和被征服的历史。冷兵器时代,所有的入侵和征服都是通过次大陆西北部山口进入印度河—恒河平原,当然这些入侵者和征服者多半被数量众多的原居者融合同化。印度历代统治者把西北部作为防御重点,但是进入近现代以来,当印度遭受来自海洋的西方殖民者入侵并被英国征服后,产生了与以前所有的征服截然不同的后果。马克思对此分析道:“内战、外侮、饥荒、革命、征服……对印度斯坦造成的影响异常复杂、剧烈和具有破坏性,它们只不过触动的是表面。英国却摧毁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使不列颠统治下的印度同它的一切古老传统,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断绝了关系。”这段历史成为独立后以悠久文明引以为豪、一直追求大国地位的印度精英苦涩复杂的记忆,因此对印度洋的控制成为他们维护印度国家安全的重要考量。从潘尼迦、维迪雅到阿伦·普拉卡什,始终把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并取得在印度洋的优势地位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印度西部舰队前司令凯拉什·科利总结道:“历史教给了印度两个苦涩的教训:一是印度对海权的忽视导致主权的丧失;二是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对海权的轻视而致海军力量微不足道。现在已是我们重新考虑海权的时候了。” 独立初期,限于国力以及与巴基斯坦的对抗,加上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印度洋,印度决策者对海军力量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其海上力量主要是英国殖民者从印度撤退时留下的20多艘陈旧的舰只,人员仅6000多人,而且海军高级军官仍由英国人担任,直到1958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2014年5月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执政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逐步走出低谷,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中国(2014财年增长7.3%,2015财年增长7.6%),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 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21世纪的“中国龙”与“印度象”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前瞻性开展战略研判,谋划对策,我们从中印两国的发展基础、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共11大类指标)进行全面对比,分析了上一轮中印竞争中印度落败的原因,梳理了莫迪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中印发展中双方各自的优势、以及竞争与合作的领域,并选取高、中、低三种假设情景对到本世纪中叶两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得出印度到本世纪中叶难以在经济规模上超越中国,但全球仍将形成中、美、印三个大国角力的新“G3”格局的结论。 一、发展基础对比:中国发展基础总体占优,印度具有特色优势 (一)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和更多样的地理条件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是印度的3倍,拥有更大的战略纵深。中印两国在区位上各有优势,中国是欧亚大陆上唯一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是亚太各地区间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纽带;印度则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和印度洋的核心位置,是东西方沟通的桥梁和扼守印度洋航线的枢纽。中国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比印度更具多样性,使得中国同时适于发展内陆与海洋经济,并能够形成全面的产业结构,发挥互补优势;印度气候为南亚地区独有的热带季风气候,更适于发展农业与外向型海洋经济。 (二)中印自然禀赋相当,各具优势 从自然资源看,中印两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均较为稀缺,2013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072.4立方米/人和1130.1立方米/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5左右;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1.9%和23.7%,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得益于多样复杂的地理

中国一个极其巨大的国家战略错误——论中国印度洋出海口的惨痛丧

前言: 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既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而且是有高等级生命的星球;地球表面积约5亿1千万多平方公里,其中海洋表面积约3亿6千万平方公里·陆地表面积约1亿5千万平方公里;海洋分为四大洋·其中最大的太平洋约有1亿8千万平方公里、陆地分为七大洲·其中最大的亚洲约有4千5百万平方公里。 当幼小的我们上“第一次”地理课堂,“布尔什维克”的教师就“骄傲”的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善良·友好睦邻,中国的版图犹如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幼小的我们都曾很为“自豪”;但是随着逐渐流逝的光阴·我们慢慢长大·中国真实的历史也开始渐渐走进我们——这里先就版图而言:大家都知道现代世界国家版图的“认定”,其主要是依据各自国家·在近二三百年的近代史上·所拥有的“基本框架疆域”·为其版图的重要“认定基础”;因此中国真正的版图绝不是所谓“自豪的雄鸡”·中国真正的版图最为起码的“底线”是近似于“饱满的秋海棠”;中国即使按现代的“国际惯例”认定疆域,也绝不是所谓的“约960万平方公里”·而是最为起码的“约1300多万平方公里”;其所谓“自豪的雄鸡”一说·太容易误导中华民族的“后代”了,另外所谓的“友好睦邻”·其结果就是中国被其它国家当做“超级冤大头”般的恣意耍弄,从而导致了大片·大片中华民族赖以生存极为珍贵的土地与海洋,被强取豪夺·损失惊人。 中华民族的“智力·创造力·气魄·挑战性”——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很大领先于当时的整个世界;在中国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有两次“天赐”的·极为珍贵无比的“超级大陆权机遇”与“超级大海权机遇”,能使中国成为整个“地球”上·空前绝后的“超级大陆帝国”与“超级海洋帝国”——1、“超级大陆权机遇”:在唐初,李世民大帝在彻底打败“无敌的突厥帝国”、突厥民族被逼整体西逃之后,在现今辽阔的蒙古高原·广袤的中亚·无垠的西伯利亚出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真空时代”——此间在蒙古高原·中亚·北亚(既西伯利亚)再没有任何一个较大的民族势力,期间只零零碎碎的分布着极少量的散落游牧部落;中国如果就此天赐之珍贵时机,如及时的向此浩大的空间移民·驻军·繁衍·扎根·成势,则最后必将占据整个蒙古高原·中亚·北亚及强势进逼西亚与南亚,并有极大的可能向西方越过乌拉尔山脉·进入东欧,如是这样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狂暴无敌的蒙古铁骑”·“彪悍异常的满洲铁骑”·“凶狠贪婪的俄罗斯”,中国势必将成为欧亚大陆上,一个极为空前巨大的跨洲级大陆帝国。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以中国当时的人口较少·中原之地满目田野为理由,说那时的唐帝国没有必要进行“扩张”;举例说明一下,唐帝国之初有人口近3千万、而千年之后在东欧崛起的“沙皇俄国”立国之初·其人口不过才1千万,东欧乃巨大平原之地·同样更是沃野千里·其土地面积与自然条件和人口比例要大大优于唐帝国之初的“中原之地”,然“沙皇俄国”绝没有“自我满足·自我优越”、反而怀着对土地的无限渴望与无限渴求·毅然越过欧亚两洲的自然分水岭——绵延数千公里巨大高耸的乌拉尔山脉,开始向无垠的东方、向无垠的西伯利亚迅速冒险挺进,一路上大杀大砍·只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就向东方拓疆万里之遥直至太平洋·并险些占领了大清帝国的发祥地“辽阔肥沃的满洲大地”;所以说,如以唐帝国之初人口较少·中原大地满目田野为理由,说那时的

印度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历来受到全世界特别是人口学家的密切关注。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印度人口得到了急剧的增长且目前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本文分析印度人口资源的特点,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进行原因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印度、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一、人口资源的特点 1、总量巨大,人口增长率高 根据印度人口普查结果,2011年印度人口总数为12.1亿人,几乎相当于美国、印尼、巴西、孟加拉和日本的人口之总和。印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5%,是仅次于中国世界人口的19.4%)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自20世纪以来,印度人口持续增长(见表1)。统计显示,1901年印度人口仅为2.38亿,1961年上升到4.39亿,几乎增加了一倍。1991年比1961年又增加一倍,达到了8.46亿。2000年5月突破10亿大关,2001到10.29亿。在其后的2001~2011年的10年里,印度人口又增加了1.82亿。据印度国家人口委员会技术小组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的预测,未来印度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无法逆转。使用PADIS-INT1预测,到2045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表1印度总人口和及其十年增长率(1901-2011) 1PADIS-INT是在联合国人口司指导下,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国际化人口预测软件。

2、人口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在印度农村,一对夫妇生四五个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多数农村家庭文化素质低,生活条件和经济实力差,使得他们的孩子不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导致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结果,男性和女性的识字率分别为75.85%和54.16%,总识字率为65.38%,也就是有近四成的人口是文盲,25适龄人口进入高等学校的比例仅为10%。另据联合国有关资料,2011年只有53%的印度人能读能写,并且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还在产生新的文盲,尤其是印度有将近1/3的女童上不了学。这样的人口素质,无疑制约着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 3、印度的男女性别比失衡,男多女少 由于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印度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需要大量的男子从事农耕工作,更希望生男孩,而女孩在家或社会上会受到歧视。自1947年独立以来,女孩的出生率和存活率一直低于男孩,20世纪70年代印度全国男女性别比高达1000∶930(相当于国际通行算法的108),性别不平衡差距最明显(见表2)。近10年,这一状况虽有所改善,但男女性别比仍是处于失调状态。从各邦的男女性别比来看(见表3),达曼-第乌最高,喀拉拉邦最低,女性数量略多于男性,这是因为该邦文化教育水平高、社会保障较好的缘故。旁遮普、哈里亚纳和金迪格特等地区男女性别比偏高,分别,这部分地是由于印度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短,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普遍存在早婚甚至幼婚现象。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80年代提升为%,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工业增长率为%,第三产业增长率为%。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较第一季度的%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济南大学 泉城学院 国贸07Q1 1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

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 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2

中印印度洋安全战略

中国印度洋的安全战略(有史以来分数最高的一篇文章,98 ) 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的活动严重影响我国商人利益,为了打击海盗,中国派出两批亚丁湾护航舰队。这一举动引起美国与印度的警惕,认为中国有意争夺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与中国的能源安全密切相关,如何制定在这一海域的安全战略,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印度洋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印度洋的“石油运输线”是大国经济的“战略生命线”,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印度洋在各大国中的战略地位也凸显。中国的能源进口大部分需要经过印度洋,但是马六甲困境以及印度洋周边不稳定的局势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挑战。而且近年来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海上的挑战,包括东海和南海的领土争端。这些能源与领土的不安全,必然使日益发展的中国海军向更广阔的海洋发展。而太平洋已被美国,日本等大国控制,且我国在太平洋与其他国家的争端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洋成了中国发展海上势力的最佳选择。目前印度洋的局势是美国因能源以及反恐战略的需要,依靠强大的实力在印度洋建有海军基地,而印度依靠其位于印度洋中心的地理优势以及日益上升的国力,想通过控制印度洋走向世界从而实现其世界一流大国的梦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在印度洋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打击索马里海盗,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以及追求印度洋的制海权。 中国在处理海盗问题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因为海盗横行严重损害了各国利益,打击海盗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没有利益冲突,而且合作可以使打击海盗更有效率,我国的商船队也会更安全。 现在,中国印度洋海上交通线面临严重的挑战。即使克拉地峡方案能够解决马六甲之困,中国石油安全仍然受制于印度洋。印度洋日益复杂的局势给中国的石油通道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稳定性。任何一个国家控制印度洋,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两条路可选:一个是自己控制印度洋,这种方法最有利于中国石油安全;另一种方法是与印度洋上有能力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使其不会动用措施干预中国石油安全。第一种方法是中国在印度洋的长远目标,下面将会讲到。第二种方法则要考虑这些有能力的国家有哪些。现阶段,这些国家主要是控制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亚国家以及在印度洋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美国与印度。其他国家与中国在印度洋没有

关于印度的政治制度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797805.html,/ 摘要:在近20年的时间里,印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号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的民主国家,其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政治制度经济发展 印度位于南亚,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是南亚最大的国家。 人口l1.6亿(2009年),居世界第2位。印度自1991年开始实施改革,经济取得持续性的快速发展,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一、背景一)印度经济发展的背景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国家。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国大党领袖尼赫鲁担任总理,并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制度的建设。 尼赫鲁十分推崇英国的议会制度,再JJu上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熟悉英国式议会制度的运行模式,所以将印度的国家政体确立为议会民主制。具体是指,对关乎国家命脉的产业实施国有化,对于其他产业,允许私有制度存在,但要经过政府的严格审批。在经济政策上,印度是“混合经济体制”,但一直非常强调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重工业几乎被国家垄断经营,直到年拉奥政府公布新的工业政策声明,才基本上取消对私营部门的限制。0从1991年至20o8年,印度的GDP年增长率达到6.4%。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更为迅速。 二)印度的政治制度根据1949年制宪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印度的政治制度主要是:(1)印度为联邦制国家;(2)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议会行使立法权;(3)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 (4)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协助总统并向总统提供建议,总统根据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或授权其从属官员行使行政权力,行政权由总理以总统的名义行使;联邦司法权属于以最高法院为主的联邦司法机构。 二、印度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一)选举制度使得执政党必须为选民负责,发展能为选民带来切身利益的经济项目印度联邦议会由总统及联邦院和人民院两院组成。联邦院由各邦与各中央直辖区的代表及总统指定的议员组成,类似英国的上议院;人民院由各邦选民直接选出。总理由在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党派联盟领袖担任。 民主选举的制度决定了印度政党的政治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取选民的选票。在政治活动中,各政党会积极控制自己的政治活动的范围及手段,以获得选民的支持与选票,而不会恣意行使权力,危害民众的个人权利。 选举制度的深层意义在于确定权力来源于人民,具体来说就是国家的权力是由选民赋予的。在此基础之上,执政党的政策就会倾向于通过满足选民的意愿,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保证自己的执政地位。 二)议会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尤其是稳定的政治环境。虽然印度存在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如:种族问题、宗教问题和政党文章编号: 问题等都可以成为导致社会动乱的根源。但是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合作双赢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在印度,这些问题可以在议会进行讨论。类似种族、宗教等复杂的问题虽然在短期内不能解决,但至少也给民众一个探讨这类问题的场合。议会使得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温和的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虽然由这类问题引起的暴力冲突仍然时有发生)。从而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三、印度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在印度的政治制度中,也有一些内容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导致政策的不连续印度的民主制度发展仍然不成熟,具体表现为政党之间没有达成最起码的共识。当执政党提出一项提案时,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反对党

印度对美国贸易情况分析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学号: 201 024053 姓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于贸易 指导教师: 指导成绩: 2017年10月04日

印度贸易分析 --------以美国为例 (20150240539 王朝阳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印度国情简绍 位于10°N-30°N之间,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1] ,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2017年6月9日,印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 二、印度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已发展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印度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年至2012年间达6.1%。社会财富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度不平衡,全国10%的人口掌控全国33%的收入。 由于印度人口众多,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汇率则为1,389美元,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 时光的马车飞速奔驰,碾碎了许多人的记忆,在无数人的脸上碾出了一道道皱痕。不仅如此,时间的流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生活经济的方便,可也给环境造成不可小觑的损害。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成为了超过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更是不甘落后,全面发展经济。9月20日,印度《经济时报》称,根据卢比购买力算得的GDP,2011年,日本被再度超越,世界第三的位置将让贤于印度。或许是受中国刺激,或许是国内需求所致,印度似乎开始注重数据,讲究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始,印度实行经济改革。1992年后,印度象雄起,GDP增幅从一年前的1.3%迅速升高至1996年的7.8%。5年间,印度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尔后,“九五”期间(1997年—2002年),年均再增长5.5%。2002年后的5年里,印度又以3.8%、8.1%、7.5%、9.4%、9.9%的GDP增幅,保持高增长的经济姿态。8月31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制造业、贸易及酒店等行业的强劲带动,第二季度GDP增速达8.8%,比一季度高出0.2个百分点,创3年以来的新高。消息一出,国内欢欣鼓舞,认为本财年印度有望完成“保八”任务。按照原定目标,截至2012年3月底,印度GDP须增长8.6%,但此前,7月下旬,印度央行认为,印度变慢了,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为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称,会“更慢”,只有7.8%。 “无论何种困难,必须确保8%以上的经济增长。”7月末,一场

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活动上,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厉声强调,印度不能容忍低增长。“这届印度领导多数有过在美国、欧洲的工作经历,比起百姓生活,他们更关注数据。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而印度的主流社会离纽约、北京很近,离农村却很远。”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中心印籍教授比诺德·辛格告诉记者,时下的印度大兴土木,改建港口、新建机场。5年来,印度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已超过100亿美元,而“十二五”规划中,政府还将通过各种途径追加5000亿美元,此种力度,过去60年从未有过。“比如,由于国内至今交通不便,印度的硬性指标是,每天必须修建18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承建商提前完工,政府将嘉奖,否则处罚。”比诺德说。而这就是印度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跳过制造业,直接推进服务业。因为贫困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要保证GDP增长,这是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解释。在他看来,只有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才能逐步缩减。而在过去20年,“脱贫”也是印度经济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注重经济投资,也是为了解决印度贫富差距问题,过大的经济贫富差距,更容易激发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印度政府害怕看到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世界人民了解了印度这个国度,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率飞快发展,但那些政府无暇顾忌到的贫民窟让这些增长数据丧失了光彩,如何权衡好贫富差距,如何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友好发展或许是印度政府好好考虑的事情。 毋须质疑,飞速的经济发展影响着环境问题,印度当然会意识

中国谋局印度洋:曲线布局港口决定战略成败

中国谋局印度洋:曲线布局港口决定战略成败 作者:李因才 7月下旬以来,部分由于北京明确南海是与台湾、西藏一样的中国“核心利益”,承办东盟部长级系列会议的越南河内顿时成了风暴眼,中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在那里激烈交锋,东盟外长会议则表态欢迎美加入东亚峰会,越南、印尼等国也忙着与美提升军事关系。在南海,解放军多兵种实弹演练仅仅举行了一天,美“华盛顿”号航母却与越南联合军演了一周。这些举动从侧面凸显了中国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或印尼列岛间隙出入印度洋的高风险。 印度洋是中国的“能源通道”和“贸易通道”。来自中东的石油、来自非洲的矿产与石油、来自欧洲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由此运往中国沿海,又将中国的商品从沿海装运转送到上述区域,繁荣活跃的跨印度洋贸易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长期以来,中国进出印度洋的主要通道只有马六甲海峡。85%以上的进口石油要通过这一海峡运输,不仅狭窄、拥挤,海盗出没,成本不菲,特殊时期更可能遭遇“锁喉”——东南亚国家对华态度阴晴不定不说,美国海空军正加紧在这一航道周边部署军力,而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存在,也形同悬在马六甲西大门外的一把“利剑”。“马六甲困境”让中国异常脆弱。 南下寻找通往印度洋的新战略通道,并伺机拓展在印度洋的战略空间,可以说是中国“为支持其占世界1/5的庞大人口不断提升生活水平”的必然举动。不仅如此,“两洋”战略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当下西太平洋海域的紧张,减少中国由陆权向海权扩展的外部阻力。毕竟同海疆权益重叠、强国林立的西太平洋相比,印度洋面要平静舒缓得多,而且在这里,中国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 海峡瓶颈难破 如果是从海上绕道“马六甲”、又要在经济上可行,那就只能从印度尼西亚中部海域穿过——可以走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西线),也可以走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的龙目海峡(东线)。但这两条航线都会使南下的船只大幅偏离接近南亚、中东和苏伊士运河的主航道,所以目前主要是供逡巡印度洋的军舰或绕行非洲大陆的大型油轮使用。 巽他海峡狭长,最窄处只有3.3公里,战时极易遭到封锁,而美国第七舰队经常往来于此,对中国来说存在类似马六甲海峡的困境。龙目海峡水道幽深,是世界性的海运门户,与东北部的望加锡海峡连用,可供美俄日的军舰迅速从西太平洋插入印度洋,中国载重20万吨以上的超级油轮也经常借此道往返非洲。但此航线对中国有几点不利:一是过于偏离中东产油区,中小油轮耗不起,二是同样要经过南海是非区,三是航道受印尼控制,得看印尼脸色。

印度地缘战略

【内容提要】地缘因素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印度地处世界自然资源富集地区,具备经济持续发展的条件;是印度洋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有利于扩大自己的影响;与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地理上有一定距离,具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地处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印度领导人也意识到地缘优势并加以利用。这一切都说明,印度具备崛起的地缘优势。 【关键词】印度/崛起/地缘因素 【正文】 在考察大国崛起的历史时,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地缘因素关注的程度有所区别,但都承认地缘因素是崛起的必要的条件。詹姆斯·多尔蒂和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指出,“地理位置和所控制的自然资源会使国家享有优势或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制定的或建立的国家对外政策也源于环境的限制和机会。”①处于南欧商业航线始发点的葡萄牙、西班牙能够成为16世纪的海上霸主,扼北欧通达世界各地航道之咽喉的英国在资本主义扩张时期构建“日不落帝国”,居两洋保护之地的美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广阔战略纵深的苏联能在20世纪成为傲视世界的超级大国,都大大得益于崛起过程中具备同一时期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地缘优势。这主要表现为:(1)在经济发展上拥有优先权,或有更强的竞争优势;(2)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主动性,或在保护本国安全上占有先机;(3)在扩充地区以及世界影响力上握有优先权。 对于那些新兴的、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说,地缘因素也许曾因“时间、技术、相关国家的势力以及战略和战术的选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但在这三个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印度所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从经济地理角度看,印度处于世界自然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这为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印度拥有占世界第七位的国土面积以及占世界第二位的人口、世界最大的平原——恒河大平原,还拥有著名的恒河及其他众多河流;温热的气候和比较丰沛的降雨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陆地疆土纬度的大跨度、各具特点的自然风貌以及广阔的海洋疆土,使之成为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国家;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部分金属之外,印度本土探明的矿产资源基本上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印度战略家K.苏布拉马尼亚姆充分肯定了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印度作为一个大国出现,它将不像英、法、德和日本,而是类似美、苏、中那样的发展。前者国力的增长是伴随着领土扩张和对殖民地的征服;而后者力量的增长却主要靠的是(即使并非全部)其本身的资源、人口和广袤的地区。”③ 在印度周边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印度这样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来说,周边地区资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与印度隔阿拉伯海相望的中东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集中的地区④,非洲也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⑤,此外,印度的近邻中亚地区同样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印度洋周边地区还拥有大量尚待开发的地上和地下资源。 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 第一,与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家相邻并不一定就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还要取决于各相关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比较状况。例如,美国是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