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须着力改进美育教学_胡金波

ACADEMIC EDUCATION OF ART

07

立德树人须着力改进美育教学

◎ 胡金波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江苏改进美育教学重点在三个方面,课程、活动、校园文化。美育在中小学没有专门的课程,但是每一门课程都担负着美育教学的任务,改进美育教学,要将美育教学渗透到每一门学科当中。比如,我们要改进数学教学,关键在哪里,就是让学生懂得数学既是好玩的,又是好用的。对教师来讲,既要有逻辑思维,还要有形象思维。对具体的教学来讲,既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之美,体会到对称、和谐、统一之美。著名辞赋家宋玉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讲的对称美,数学教学就是与人文教学紧密结合的。对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就是数字教学,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

儿歌联系,数学教学渗透着美学。改进美育教学,要遵循美育的规律:第一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快乐;第二是强调潜移默化,文化熏陶,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在美育的环境和氛围中,体悟、感知、理解、创造美;第三要遵循美育的求真、求善、求美的规律,美既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也是一个客观的过程。美一定给人带来快乐、愉悦,因此,美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情怀。

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美是教育的本质”。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爱美之心,人才有之”,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就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如英国文学家劳伦斯所言“人的灵魂需要实际的美永远胜于需要面包”。“爱美之眼,人皆育之”,就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

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

一、美育是立教之本

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一是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

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二是美育是寓于全面的教育。“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愉悦,还给学生以真的启迪、智的诱发、健的促进。蔡元培强调“美育代替宗教”。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美育是伴于终身的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王国维认为孔子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四是美育是隐于具体学科的教育。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每门学科所展示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在,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五是美育是显于艺术的教育。孔子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强调“游于艺”为德、道、仁的实现提供精神与技能保障。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

于“成人之美”之人。 

年02月

二、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要在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增强审美意识。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其次,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再次,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第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也是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美的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按照美的多样统一律、移情律、审美心理距离和自由的规律等创造艺术美和现实美的能力。创造美既是审美活动的最高成果,也是美的归宿和美育

的最终目的,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人文素养,首先是“根植于心的修养”。就如同怀德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说的那样:“文化乃是思想的活动,乃是对美与人文情感的感受性。”其次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尼采认为“唯有成为审美现象,我们的存在于世界才具备永恒的正当理由”。苏轼所追求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再次是“约束之下的自由”。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把美称为心灵的体操,是因为它能矫正我的精神、良心、情感和信念。”第四是“为人着想的善良”。就如同胡适晚年总结的那样,“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发出呼吁:“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即“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担任过校长、局长,在副市长岗位上也有10年,对学校的艺术教育情有独钟,缘于我从2003年起,花了10年时间刻苦学习书法,从业余爱好者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经常在大学讲课,讲艺术与人生,也讲我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在分管教育10年中,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师是推销希望的职业”,我也在这“推销”中,加大了艺术教育希望的“推销”,促进常州的学校艺术教育有了一个良好氛围,成为常州教育的亮点。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常州市召开了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这是对常州艺术教育的充分肯定。

一、对艺术教育的情有独钟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使我彻底颠覆了艺术课程是副科的传统观念,确立了对艺术教育三点新认识。

1.艺术教育是德育。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从入帖到出帖,需要到位加有味,到位学古人,有味出风格。艺术的学习过程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德育。我们可以从学习书法中,感悟到如何做人,而且写好字也是做好人的基本要求。在学书法中我体会到:坚持要有毅力,静气要有定力,灵气要有创造力,这些均属于德育的范畴,在艺术教育中遵循德育规律,又使德育渗透其中,才能搞好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访谈录

◎ 居丽琴 常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

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