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

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
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

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

-

编者按:入世为中医药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难得的外部环境,那么,如何利用中医药贸易的现有优势,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本文试从管理、生产、经营等体制及服务贸易等角度,分析中医药在上述诸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对我国中医药在新形势下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潜力和前景进行探讨。本版分上下两篇刊出。

中医药既是国粹,更是在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内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工艺和技术等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特别是国际贸易提供了众多良好的机遇和难得的外部环境,必将对中医药管理、贸易、产业和医、教、研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医药是我国出口贸易最具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产业,并具较强科研攻关能力,也有望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把该优势有效转化为国际市场优势,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1999年,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调研,确立了中药现代化和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选择中药科技产业作为切入点,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为手段,全面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2005年,科技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纲要》。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若干意见》。中医药事业的新时代真正来到。在政策的支持下,这十年来,中医药国际贸易环境与市场也日渐活跃。

市场与政策环境日趋良好

目前,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对传统医学非常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医学战略、各国中医药管理与贸易政策及国际中医药贸易的发展和法律规定为中医药国际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致力于促进发展世界传统医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陆续发表一批影响显著的传统医学出版物,对全区各成员国的传统医学政策制定情况进行调查。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第52届会议通过了传统医药十年战略计划,其目标包括:为传统医学制定国家政策;提高公众对传统医学的了解和认识;评估传统医学的潜在经济增长值;建立适合的传统医学标准;鼓励和加强传统医药在循证医学方面上的研究;尊重传统医学的文化整体性;制定保护和保存知识和资源的政策等七个方面。大会决议要求西太区办事处主任五年后检查37个成员国执行决议情况并向大会报告。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指导性文件“2002~2005传统医学战略”。提出了今后三年的行动计划:将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系;通过推广传统医药知识和给予质量标准的指导来提高传统医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适当强调为贫穷阶层治疗;通过供求双方来提高合理使用传统医学提供有效的和能负担的治疗。

2008年11月,WHO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发表了《传统医学北京宣言》,2009年5月,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这是中国首次在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上提出决议草案,并最终获得大会批准,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敦促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决议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影响。决议以《北京宣言》为蓝本,呼吁各成员国积极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确保传统医学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并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酌情考虑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系统,初步体现了我国作为传统医学大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作用,为今后我国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更积极主动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良好国际空间。

各国加强对传统医学的管理

随着世界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更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研究、使用传统医药,拥有完整理论和系统防治经验的中医药更受关注,他们希望了解中医药,尤其愿意与中国政府开展合作。2009年中,我国与世界各国卫生部签署的卫生协议中,有94多个含有中医药合作项目,专门的中医药协议45个,内容包括中医药管理、临床、教育、中医药开发等各个方面。

近20年来,由于传统医药在国外一些国家发展很快,外国政府开始加强管理传统医药,制定或计划制定管理传统医学包括中医的法规,提高了中医药在这些国家的地位,保证了中医药在国外健康、有序地发展。仅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37个成员国中就有14个设立了政府的传统医学支持机构。各国政府对传统医学和中医药的态度及进行管理的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类:

针灸管理与合法性。目前,不少国家将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方法,治疗费用也纳入医疗保险,针灸治疗师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背景,其执业需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迄今为止,全球认可针灸合法性的国家和地区已涵盖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越南、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以色列、美国、加拿大、巴西、古巴、哥伦比亚、墨西哥、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瑞士、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医药管理与合法化。世界上中医中药有合法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较少,只有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区、泰国、澳大利亚等。中医药在欧洲、美洲、非洲等国尚未合法化,多以食品补充剂的名义进入。

设立有关传统医学与针灸管理机构。迄今,韩国、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设立了传统医药或中医管理机构,对中医师进行注册管理,对中药贸易进行市场准入审核、注册、管理。另还有些国家如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传统医学管理部门。

全球中医、针灸诊所特别是新型诊所的建立和发展。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在外国(地区)开办的中医、针灸诊所已呈现数量逐步扩大、分布地域渐宽的特征。据有关统计,美国登记的执业针灸师有11290人;德国有30000名针灸师;墨西哥的针灸师有5000多人;澳大利亚有4500个针灸、中医师;巴西有针灸师15000多名;新加坡有中医师1500多人;中国香港特区登记的中医、针灸师有7707人。不仅如此,近20年来,国外的中医诊所也有新发展。韩国、美国、越南、法国、巴西等国在政府开办的西医院开设针灸科室。甚至在只有

2万人口的基里巴斯也有2个中医诊所。还有的诊所举办针灸、中医教学,有的成为当地医学院学生的实习诊所,既为当地培养了中医、针灸人才,又提高了诊所的学术水平。

随着中医诊疗机构的扩展,国外中医师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已有个别中医针灸师参与当地国家政府决策。而且,随着中医在当地的发展,执行者本身学术背景变化,有些国家在进行对中医药、针灸立法管理时也吸收华人中医、针灸师进入高层决策组织。2001年,美国华人中医师被聘为总统传统医药的顾问;澳大利亚华人中医师也被聘为维多利亚省新建立的中医注册局的成员。1999年,加拿大联邦卫生部成立了有17名成员组成的自然保健品办公室,其中有2位华裔植物学专家。英国为管理传统医药成立了卫生部草药管理小组,成员中也有2名是中国中医学院毕业的中医师。在国外,大多数中医师、针灸师都参加了由他们组成的各类中医、针灸学会。学会不仅在提高学术水平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中医针灸师努力争取合法地位。在当地政府颁布了不利于中医药的有关政策时,学会利用合法手段进行斗争,保护中医药在国外声誉和地位。

外国(地区)的针灸、中医教育正向正规学历发展。目前,在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英国、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区等地,都建立了中医、针灸的学历教学。有的国家如泰国、新加坡、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中医针灸课程。英国的Middlesex大学创办了五年制中医学院;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有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有30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悉尼大学都建立了五年制中医学院;日本也建有一所明治针灸大学、96所针灸学校和16所推拿学校。

各国重视传统医药的研究,尤其加强了对中药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除中国外,欧、亚、非、大洋洲共有64个国家设立了2122个植物药研究机构,其中以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研究人员最多。国外对中医药的研究已进入新的层面,除筛选中药外,还对中药复方和中医“证”的本质开始研究。

中医药国际市场环境复杂

尽管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并不十分重要,但与很多商品一样,中医药贸易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也较为复杂,在区域市场的类型、药品出口的去向与功效、影响中医药销售的诸多因素等方面,都需客观认识和分析。

目前,西方国家有关中医药方面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草药市场的发展。西方草药法规对于产品安全性、质量、有效性和推销的控制,使得新的竞争者很难进入草药市场。其中,传统草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的一大障碍是法规仅允许含很少几种物质的产品上市。复杂的、多活性成分的草药制品很难获准进行临床实验。

日韩中医药市场:日本的汉医学和韩国的韩医学均源于我国中医学,汉方制剂与韩医药均应用中医古方,并主要使用中药材为原料。因此,长期以来,日、韩是我国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之一。我国在这一市场的份额大约占3~4%。

但鉴于日韩两国与中国在历史、文化上的渊源及其对中医药应用和生产的实际情况,也要警惕日韩可能成为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对手。但日韩两国制药工艺先进,中成药出口逐年增长,应谨防成为日韩中药原料供应国,并有可能以一些优良制剂占领中国市

场,为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带来潜在的压力。

华裔中医药市场:以华裔为中心的市场是我国中药的主要传统出口市场。由东南亚各国市场,港、澳、台市场和北美、西欧各国以华裔社区为中心的市场三部分组成,应用传统中药比较广泛。

中医药国际贸易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中医药国际贸易还存在不少主观、客观的制约因素,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中医药优势显现

随着文明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西医药对当今的疑难病及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几乎束手无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西方人士也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转而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出现了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潮流,草药应用迅速增长。

另外,近年来,西方各国医疗费用上涨很快。因此,各国政府也将利用中医药作为减轻日益上涨的医疗费用压力的一种途径。为此,采取了两种基本方法:一是使处方药变为非处方药物,费用由消费者自负;二是允许替代疗法存在,对中医药这一简、便、廉、验的传统医学政策放松。这些变化使中医药贸易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为我国中医药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西方国家进口中药材和

引进中医人才数量激增

尽管西方国家从法律上尚不承认中医药,但由于中药业经几千年临床考验(相比之下,西医药仅有200年历史),加之德国魁茨汀等一批示范中医院的轰动效应,西方国家实际应用中草药的步伐大大加快。1994年以来,西方国家从我国进口中药材数量激增,如英国2000年进口我国中药材为1993年进口量的79倍;德国2000年进口量为1993年的9倍。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但医药行业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中药产品贸易更是峰回路转,进出口总额仍然突破20亿美元,同比增速位居医药各类商品之首(西药类,医疗器械类,中药类),增长幅度为14.36%,是2007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药类商品出口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72%,比2008年高出3个百分点;进口5.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比2008年高出1.6个百分点,达到近六年来的最高点。

规范中医药管理制度,加强立法工作

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医药管理的规范制度和立法工作。其中,欧盟委员会已开始对植物药实施立法。如欧盟传统草药指令草案,规定传统草药制品在欧盟成员国有10~15年的良好使用历史及记载,方可免去提供临床测试、药理分析等注册要求。注册仍由成

员国主管部门负责,注册后可在欧盟成员国相互认证。根据欧盟的指令,所有的植物药都作为药品对待,都需要进行注册保证其安全、质量、有效。

美国也出台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标志这个杂合文化的国家认识到了草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按规定,在无法按化学药物标准批准草药为药物的情况下,中药只要不含有毒成分、不标明适应证(但可指出保健功能),即可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审批即作为饮食补充剂在美国上市。这无疑是从法规上为我国中草药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医药国际贸易发展史

历史上,我国主要以一个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建农业大国的形象存在于世。历代统治者都尊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秉承“学而优则仕”、“耕读为生”的传统观念。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太重视甚至忽视商业的发展。从明代末期我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资本主义也未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因此,我国所有行业的贸易发展都是在一种所谓中国特色的气氛下艰难成长起来的。中医药贸易的发展也基本上遵循这一历史脉络。

中医药国内贸易历史

中国中医药贸易的发展有其特殊的一面。伴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作为人类同自然界和疾病斗争的特殊技术工具和行业,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医药及其贸易都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临床和学术方面,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和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战乱,逐渐形成了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皇帝内经》;西汉末年产生了奠定我国中药学理论基础的《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的战火纷飞,导致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同时遭受瘟疫等恶性传染病的折磨,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代表中医药学术水平发展里程碑和促成中医药学六经辨证的鸿篇巨著《伤寒杂病论》,同一时期还有《金匮要略》;唐代的繁荣,始有官修《唐本草》;金、元时期有中医药“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明代有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清代有一代名医叶天士;近代又产生了各家学说。

有医疗活动便有医药买卖,即最初的贸易。在中医药贸易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至今仍繁荣不衰的有名中药材集散地——十大药市,如河北的安国、河南的百泉、禹州、安徽的亳州等药市。今天的同仁堂制药厂和同仁堂药店,历史上也曾是安国药市大客户。其他规模大小不等的药材交易市场在各地均有。著名的药商也在历朝历代层出不穷,但大都是医药“兼营”,如清代的同仁堂,或与钱庄、其他贸易兼营,如胡雪岩开设的杭州胡庆余堂等。这些人在医药贸易方面都做过大宗买卖,堪称当时医药界的巨贾。

中医药国际贸易的发展

公元前2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交通的开发,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学也不断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和阿拉伯诸国。14~19世纪,我国中医药国际贸易在历史上基本都带有政治、文化和外交的烙印。从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到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从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到郑和率中国船队下西洋,以及从意大利的圣方济会教士蒙得诺来华传教到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无不带有友好交流的性质。而历次活动内容,中医药大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中医药传入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医疗技术和名贵药材也通过交流和贸易介绍到了中国,比如,朝鲜的药物五味子、昆布、芜荑、白附子、玄胡索等,越南产的薏苡、沉香、琥珀等,阿拉伯的药物乳香、没药、血竭、木香等以及欧洲来的苏合香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药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团结中西医、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的方针和中医政策。50多年来,中医药事业历经艰难曲折,无论是中医工作的开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还是中药的生产与研究、中医药贸易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国内贸易方面,政府一开始就十分注意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中药的生产与供应,成立国家级的药材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区县等都先后建立了各级药材经营机构,并组织力量查清本地中草药资源,有计划地种植、采挖中草药,积极进行南药北种,北药南植,以及进口药材的引种试种,变野生动物、植物为家养家种,使中药材的生产和经营有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到1983年全国县以上中医院发展到1000多所,到2000年已发展到2654所,成为我国防治疾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为今后市场经济体制下促进中医药贸易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贸易方面,国家成立了中国医疗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和各地方省级分公司,主要经营的是商品贸易,而与之相关的中医医疗服务贸易等则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医药的国际贸易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并且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这一变化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医药国际贸易额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中。(待续)

延伸阅读

中医药国际贸易的独特性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中医药服务和消费,以及相关生产要素的跨越国境的移动。它包括向境外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境外向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在境外任何国家或地区,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介入而提供中医药服务;我国的自然人在境外任何国家或地区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等四种形式。

与一般商品贸易相比,中医药贸易还有自身所带的独特之处。

独特的标准。就西医医疗产品而言,全球贸易中的各国卫生标准基本一致。而中医药产品只有中国才有完整、系统的标准。由于中医药的国际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许多国家尚未认同中国的中医药标准,而其人民和市场又对中医药有强烈的需求,政府不得不放开对中医药的进口。不同的国家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他们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各自制订进口标准。所以,全球中医药贸易呈现出标准不同的特点。有的以我国规定为标准,有的以西医西药的标准为准绳,有的则以食品标准为准,不一而足。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中医药标准国际化问题。

文化性。中医药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向世人提供的不仅是产品、技术和服务,同时,还向接受之人提供一种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的具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华文化的气息,这种气息客观存在,与中医药的走向世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传统性和地域性。与一般商品贸易的传统性和地域性不同,药品和医疗用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医药贸易至今仍带有明显的自身特点。由于中医药传统上讲究“药食同源”,而“药”和“食”又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迄今为止,中医药国际贸易比一般商品贸易呈现出更强的传统性和地域性。

为何开展中医药国际贸易

在全球化市场形成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现实,依存、竞争、合作、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态势的形势下,开展中医药国际贸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医药国际贸易是中医药行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开展中医药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我国中医药企业加速现代化和国际化。我国中医药行业在管理、科研、产品、人才和规模等许多方面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相去甚远。入世后,根据多边贸易规则发展中医药国际贸易则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中医药国际贸易可迅速增强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竞争实力。

中医药国际贸易可为我国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医药进入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有巨大潜力,可能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新的增长点,并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全方位的国际贸易,不仅给国内企业和国民带来实惠,还能为世界人民提供全新的不同于西医药的健康服务。其次,中医药本身具备的对人体生命和大自然的独到看法必将对世界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中华民族繁衍昌盛数千年而不衰,中医药在其中所做的贡献和影响已为全人类所关注和重视。如何了解、学习和使用中医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愿。(吴振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国际贸易地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奴隶制社会西方的贸易中心首先是腓尼基、迦太基然后是古罗马和古希腊,在东方则是殷商王朝。 2封建社会的贸易中心,在南欧是意大利诸城市,北欧是汉萨同盟诸城市,在东方贝卩是长安。 3.西方人的四次地理大发现包括迪亚士的好望角探险之旅,达伽马的印度之 行(新航路发现),哥伦布的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自然地理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水文等。 5.人文地理包括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 6.经济地理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以上在总论里面) 7.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亚洲南部。 9.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是白种人。(以上在P9) 10.发展中国家包括石油输出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三种类型。(P11) 11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12世界上主要的多边国际关系包括南北关系、南南关系和东西关系。(这个 不确定) 13世界贸易中心分布主要在欧洲和美国。 14世界商品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15世界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6资本市场的表现形式包括外汇和黄金市场、证券市场17海上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80%,其特点是运量大、运价低、易受天气影响和速度慢,适合于大运量的运输。 18铁路大陆桥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新欧亚大陆桥、北美大陆桥、南美南咅E 大陆桥和非洲南部大陆桥。 19.日本吞吐量1亿以上的港口有神户、千叶和横滨。 20国际三大航空线是西欧-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和远东-北美的北太平洋航线。 21. 中国亿吨大港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22.2009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迪拜、广州、舟山、鹿特丹、青岛 23.按照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划分,东亚和东南亚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的有日本、韩国、新加坡。 24亚洲地区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 2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亚洲地区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发达国家和地 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余发展中国家。(不确定的) 25亚洲分为五个地理区,即东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南亚。 26^韩国的两个最大港口是釜山和仁川。 27韩国工业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电子产业、造船工业、 (P58)石油化学和能源、纺织服装工业。 28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电子产品、船舶、汽车、钢铁、化学 制品、服装和鞋类等。

国际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 要点解答: 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

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 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姓名:邢湘鹏学号:20101061125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商品结构落后,产品档次较低。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人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介绍,当前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国出口总额的25%。另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机电、轻工等六大产业的21类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受阻企业高达71%,受阻产品比例达39%,损失金额170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减少国际市场份额、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削弱产品的竞争能力,并使国外消费者对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给国出口带来长期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 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战略 从实践看,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商品出口的根本途径。截止到2001年,国在19744项国家标准中,仅有8621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率仅为43.7%,而WTO大多数成员方这一比例数在70%左右;在这8621项双采标准中,绝大多数是等效或非等效采用,等同采用的比例仅在10%左右。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转化标准。既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使用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并转化为国等同的标准,以此来确定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和目的,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继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很多是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转化而来的,充分反映了发达国家利益和经济技术水平,而由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却寥寥无几,这对国是不利的,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使其能反映国的利益和要求,无疑有利于突破TBT限制。 实施企业及产品的认证战略 企业应积极开展并加强ISO9000和ISO14000的认证工作。企业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重视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有利于促进国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并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企业同时应取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该认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很多跨国公司或政府采购,逐步对供应商提出有关环境认证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环境产品认证,被称为“双绿色战略”的认证,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此外,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非常重视SA8000的认证。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据介绍,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产品,都已经遇到SA8000的要求。2002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一家鞋厂因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曾被客户停单两个月进行整顿。同年7月,因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单的困境。而更多的企业则是因为达不到SA8000的要求,而痛失产品出口订单。总之,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获得认证,SA8000就会成为横在国企业面前又一个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推进环保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给予环保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促使其走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因把开发环保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从源头做起,保证加工原料的质量,实施清洁生产,坚持走“以质取胜”的道路,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应强化环保执法,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全面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战略 欧盟将于2005年1月1日实施电冰箱能效指令修订的指令(2003/66/EC),该指令增加的两个新指标为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探析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合作探析摘要: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新加坡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结构均以工业制成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初级产品中除SITC3类商品外的产品贸易占比均较低。结合当前两国对外贸易合作的发展机遇分析,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和把握“南新”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扩大中新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贸易合作 一、引言 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在吉隆坡宣布成立,并为其设立了2025年发展路线图,标志着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描绘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发展蓝图。而新加坡在东盟十国中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金融发展或是社会建设方面都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是唯一的发达国家。在中国与新加坡双边贸易规模迅猛增长的态势下,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发生显着变化。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近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总量与结构的变化趋势,探寻两国未来合作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中国与新加坡对外贸易现状 为探究中国与新加坡对外贸易总额及其结构情况,本文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标准公布的商品分类标准对两国对外贸易情况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国际贸易共分为10个行业类别,其中前五个部门为初级产品行业,后五个部门为工业制成品行业;根据产品要素禀赋的不同,初级产品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中的SITC5和SITC7两个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其他工业制成品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 (一)双边贸易关系深化,但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扩大根据Wind数据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之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呈递增趋势,2015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相比2005年增长了%,除2009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之外,均保持正增长趋势,由此反映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2015年进、出口额分别为亿美元和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70%和%。 分进出口结构来看,2005-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进、出口平均比重分别为%和%,进出口贸易以出口为主,中国对新加坡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其中,中国对新加坡进口总额增速不稳定,除2007年、2009年和2015年负增长之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增长;与进出口总额相同,中国对新加坡出口总额除2009年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之外,2005-2015年整体呈增长趋势。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看法

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看法 一、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2010年,在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更加巩固、稳外需扩进口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等共同作用下,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1.进出口实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外贸顺差继续下降 2010年,中国进出口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出口、进口比2008年分别增长16%、10.3%和23.2%。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进出口趋向于平衡。全年贸易顺差1831.0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这是继2008年外贸顺差达到历史高点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得到进一步缓解。 2.机电产品出口保持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势较好 2010年,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增长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44.1%。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箱包、玩具合计出口3032.4亿美元,增长25.9%。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服装出口1294.8亿美元,增长20.9%;鞋类出口356.3亿美元,增长27.1%;家具出口329.9亿美元,增长30.3%。 3.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全面上扬,机电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受国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等因素影响,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增速逐步回落,但进口额因国际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而继续扩大。全年铁矿砂进口量下降1.4%,进口额增长58.4%;原油进口量增长17.5%,进口额增长51.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量增长0.4%,进口额增长25.2%;大豆进口量增长28.8%,进口额增长33.5%。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带动加工贸易进口平稳增长,加上国内最终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6603.1亿美元,增长34.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6.7亿美元,增长33.2%。 4.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表现优于整体 从贸易方式看,由于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营销比重,一般贸易增长呈现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6.0%和43.7%,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了26.2%和29.5%。从经营主体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长28.3%,进口增长35.3%;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34.3%;民营企业继续显示较强的活力,出口增长42.2%,进口增长56.6%,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国有企业。5.欧美日仍为主要贸易伙伴,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势强劲

国际贸易地理试卷A

学院 级专业《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考试 试卷A (20 ——20 学年第一学期)(问卷部分) (闭卷120 分钟) 学号:姓名: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欧洲主要国家与首都对应不正确的是: A.俄罗斯-莫斯科 B.法国-巴黎 C.西班牙-新德里 D.葡萄牙-里斯本 2.美国目前最大的港口是: A.波士顿 B.休斯顿 C.洛杉矶 D.纽约 3.下列不属于金砖国家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韩国 D.印度

4. APEC全称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贸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5.世界上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 A.埃塞俄比亚 B. 印尼 C.巴西 D. 美国 6.世界上最深的湖是哪个湖? A.苏必利尔湖 B.贝加尔湖 C.死海D.里海 7.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是: A.沙特阿拉伯 B. 印尼 C.美国 D. 巴西 8.我国的主要贸易出口货物不包括哪一类: A.农产品 B.原油 C.纺织品 D.玩具 9.当前,德国社会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人口多 B.种族主义 C.人口老龄化 D.移民多 10.日本的第二大城市是: A.东京 B.京都 C.名古屋 D.大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共20分)1.世界三大经济重心区是指; A.美加墨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东盟10+3贸易区 2.日本四大传统工业区包括: A.北九州B.四国C.京滨D.阪神 3.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包括: A.自然因素 B. 交通因素 C.政治和历史因素 D. 经济因素 4.作为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主权 D.拥有确定的领海 5.亚太地区重要的海峡是: A.龙目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在我们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你认为哪一种或哪几种理论对我国当前外贸发展最具有指导意义?为什么? ?并说明在借鉴该理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结合现阶段的经济积累状况来考虑长期性的目标指向,体现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战略意图,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是单纯的计划制定,而应当让利益集团从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中,展望各自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利益,促使企业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利好项目大胆投资。因此,中国实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整体性框架应该是:以产业结构提升为目标的积极而可行的贸易政策,提高对外贸易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改善国内引资和投融资环境,采取灵活安排的汇率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发展。 采取适合本国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是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遵循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的资源禀赋,加速稀缺生产要素的人均占有,从而形成产业结构的大幅度优化升级。在此过程当中,政府在利用比较优势对新兴产业进行选择、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上可以起到与市场机制同等重要的作用。

适合本国对外贸易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出口创汇战略和利用 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并重的两个部分,出口至上战略中除了继续实施商品出口战略,还应当考虑资本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战略,利用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应当包括进口产品战略和进口安全战略。 除关系国防安全的最重要资源型产业外,把大量资源型耗能型产业逐步向境外转移;把以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逐步改造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逐步推向销售国,国家积极支持组织跨国企业,甚至可以投入必要的强化政策,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最有希望在国际市场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发展;利用外资政策要为产业政策服务,通过引进外资首先着重引进技术,利用引进的技术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转换。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带来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对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靠国际竞争力取胜。内需、投资、对外贸易是个国名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国际经济日益开放的大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是是取胜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是优势手段。努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们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将比较优

2020年(财务知识)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

(财务知识)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

新加坡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年)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 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货币政策的中心是管理新元汇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将新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维持于不公开的目标区中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贸易加权汇率由壹篮子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和竞争对手货币组成,是新加坡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由于新加坡国际收支顺差,新加坡总的趋势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维持价格稳定是新加坡金管局的首要目标。为此,2000----2001年,实行适度、平缓的货币增值政策,02年----04年由于国际环境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实行稳定的汇率政策,04年---07年再次恢复适度、平缓的增值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08—09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低迷,新元贬值,于较低水平保持稳定。10年以后,随着经济恢复,本币又开始平缓增值。而对于利率而言,由于新加坡为了成为金融中

心,很早就放开了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只是通过再贴现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利率间接进行控制,这样就使得新加坡的利率水平跟国际利率水平尤其是美联储的利率水平密切关联,基本上同步波动,由于美国利率十年来大体上于下降,而新加坡又是顺差国,且随投资环境的改善逐步吸引资金流入,使得国内利率较低,壹度从百分之二点几降到百分之零点几。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新加坡也会适时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从宏观产业结构来见,新加坡贸易依存度较高,且进出口商品种类高度集中,主要为机械、电子。贸易依存度对小国的好处不是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发展水准的提高,出现系统性的变化:比如,工业化时代,制造业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接着,电子产品的贸易增长率高,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就是于这样的过程中受益的;未来是信息经济时代,如果新加坡仍然走自己原来的路径,不可能再有昔日的辉煌。比如,机械类中壹部分产品的出口弹性可能下降,新加坡不会再依赖机械产品的出口。同时,出口商品效果,也影响该国于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如新加坡的电子产品的出口于出口额中占壹半,近年来,世界电子业周期性衰退,今年新加坡电子产品出口下降了13.7%,使外贸严重萎缩。所以,李光耀提出要重建壹个新加坡,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长期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 于壹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壹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壹个结构性问题。外部失衡是结果,内部失衡是原因,外部失衡最终又将反过来进壹步影响到内部失衡。从单个国家来讲,壹国的国际收支经常账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一、什么是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最初是有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但与过去的经济合作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2009年新加坡APEC会议上,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加入TPP谈判。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二、TPP的发展趋势 最初的TPP(美国未加入之前的TPP)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TPP只是FTA的一个升级版。美国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导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是因为它原本只是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协定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在世界上占领较少的比例。这些小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TPP缔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上施加影响。所以,小国之间进行高度自由贸易,贸易国双方地位相对平等,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从美国2008年2月美国加入之后,TPP所倡导的高度程度自由化就彻底变了味。TPP从原本只是几个小国间的贸易协定,变为一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这个大国可以控制全球的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因此美国必然处于其他小国经济产业链的最上端,控制着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 三、美国加入TPP的意图 美国加入TPP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亚洲的市场,美国一直未真正离开过亚洲,但是随着亚洲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意识到由于对东亚地区的忽视,导致了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在慢慢被削弱。增加在该地区的战略投入,有利于美国主导亚太多方位、多层面的合作进程。除了经济目的外,TPP还将有助于美国对外输出价值观,提升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影响。 四、TPP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通过TPP绸缪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努力,无疑对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未被邀请参与TPP谈判,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宣布排除中国,但考虑到TPP有些条款,比如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条款直接针对中国,基本上已经把中国排除在外。考虑到中国和平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以及美国东亚战略有着眼的约束中国的意图,TPP作为美国力推的重要战略砝码,给中国在亚太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是12%,也为全球最多。中国已经和TPP协定中三分之二的成员国签定了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平衡TPP的负面影响。 五、结论 美国力推TPP谈判,不仅让自那个是自己重新成为亚太发展的中心,更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让中国的影响最小化。这是针对中国和平崛起协定谈判,是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协议,面对这些,中国应该从自身考虑,不能盲目去追求谈判的权利而忽略当前现状,同时我们也要改善本国的经济现状,达到一个更合理的模式。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制。

国际贸易复习题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题 1、我方与越南某客商凭样品成交达成一笔出口镰刀的交易。合同中规定复验有效期为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60天。货物到目的港经越商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但事隔半年,越商来电称:镰刀全部生锈,只能降价出售,越商因此要求我方按成交价格的40%赔偿其损失。我方接电后立即查看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发现类似情况。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同意对方的要求。因为,合同中规定的复验期内,越南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说明货物质量得到越商认可,而半年后镰刀全部生锈的原因不是镰刀本身的内在缺陷,而是镰刀与空气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引起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故尽管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存在类似现象,我方也不能同意对方的要求。 2、我方向西欧某国出口布匹一批,货到目的港后,买方因购销旺季,未对货物进行检验就将布匹投入批量生产。数月后,买方寄来几套不同款式的服装,声称用我方出口的布匹制成的服装缩水严重,难以投人销售,因而向我方提出索赔。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 答:我方不应该理赔。本案就买方因购销旺季,未对货物进行检验就将布匹投入批量生产产生的后果,我方可根据国际上通常执行的“纺织品一经开剪即不予考虑赔偿”的原则,拒绝理赔。 3、我某出口公司对美成交出口电冰箱4500台,合同规定:pyw-A、pyw-B和pyw-C型三种型号各1500台,不得分批装运,待我方发货时,发现pyw-B型电冰箱只有1450台,而其他型号的电冰箱存货充足,考虑到pyw-B数量短缺不大,我方于是便以50台pyw-A代替pyw-B装运出口。问:我方这样做是否合适,为什么? 答:我方这样作是不合适的。因为如双方事先无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卖方在交货时,对于货物的质量(包括规格、花色搭配、型号等)应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卖方承担。就本案而言,我方在发现pyw-B型冰箱数量短缺,应先征得买方的同意才能发货,而不能擅自以其他型号的电冰箱来代替。因此我方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4、我某出口公司向外国某客户出口榨油大豆一批,合同中规定大豆的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4%、含油量18%、含杂质1%。国外客户收到货物不久,我方便收到对方来电称:我方的货物品质与合同规定相差甚远,具体规格为含水分18%、含油量10%、含杂质4%,并要求我方给予合同金额40%的损失赔偿。问:对方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合同中就这一类商品的品质条款应如何规定为宜?答:对方的要求是合理的。因为我方交货的品质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理应给予对方一定金额的损害赔偿,但是否为合同金额的40%,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合同中就这一类较难掌握交货品质的出口商品的品质条款,应采用规定品质公差或品质机动幅度的方法,来避免因交货品质难以掌握,给我方交货带来的困难。 5、某公司与国外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达成一笔出口小麦的交易,国外开来的信用证规定:“数量为1000公吨,散装货,不准分批装运,单价为250美元/公吨CIF悉尼,信用证金额为25万美元……”但未表明可否溢短装。卖方在依信用证的规定装货时,多装了15公吨。问:(1)银行是否会以单证不符而拒付?为什么?(2)《公约》对交货数量是如何规定的? 答:(1)银行不会因单证不符而拒付货款。根据《UCP500》第39条b款的规定:“除非信用证规定货物的数量不得有增减外,在所支付款项不超过信用证金额的条件下,货物数量准许有5%的增减幅度,但是,当信用证规定数量以单位或个数计数时,此项增减幅度则不适用。”本案卖方出口的商品是1000公吨散装小麦,且信用证未表明可否溢短装,则只要卖方按信用证规定制作单据,且要求银行支付的金额不超过25万美元,银行就应根据信用证的规定支付货款。

国际贸易地理 赵苏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___和___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1. 国际贸易地理环境) 2.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___、___和___三大特点。 (2. 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最形象、最直观的方法是___.( 3. 地图法) 4.15至 16 世纪的___大发现,使地理科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4. 地理) 5.17 至 18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从___社会进入___社会。 18 世纪以后,___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5. 封建资本主义美国) 6.《山海经》成书于___时期.( 6. 春秋) 7.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__,研究的重点是____对商品流通的空间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 (7. 商品流通分布及组合空间特征、地理环境) 8.贸易地理学是一门兼有___科学和___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 (8. 自然社会) 9.____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9. 政治) 10.经济地理环境是大量地、直接关系到____的构成和____的地区分布。(10. 商品贸易对象)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学科是( 1.B ) A.国际贸易地理学 B.国际贸易 C.世界经济 D.宏观经济学 2.研究国际贸易的生产和交换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和地理格局的学科是( 2.C ) A.国际贸易学 B.世界经济学 C.国际贸易地理学 D.国际市场营销学 3.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内容由于吸收了国际贸、世界经济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内容因此它具有(3.A ) A 综合性 B.差异性 C.地区性 D.广泛性 4.研究各国(地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及规律,这是国际贸易地理的( 4.B ) A. 综合性 B.区域性 C. 广泛性 D. .差异性 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前商品生产和交

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制定,要结合现阶段的经济积累状况来考虑长期性的目标指向,体现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战略意图,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是单纯的计划制定,而应当让利益集团从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中,展望各自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利益,促使企业家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向利好项目大胆投资。因此,中国实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整体性框架应该是:以产业结构提升为目标的积极而可行的贸易政策,提高对外贸易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改善国内引资和投融资环境,采取灵活安排的汇率机制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发展。 采取适合本国对外贸易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是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成败的关键,遵循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的资源禀赋,加速稀缺生产要素的人均占有,从而形成产业结构的大幅度优化升级。在此过程当中,政府在利用比较优势对新兴产业进行选择、产业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上可以起到与市场机制同等重要的作用。 适合本国对外贸易的产业发展战略应当是出口创汇战略和利用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并重的两个部分,出口至上战略中除了继续实施商品出口战略,还应当考虑资本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战略,利用进口促进发展战略应当包括进口产品战略和进口安全战略。

除关系国防安全的最重要资源型产业外,把大量资源型耗能型产业逐步向境外转移;把以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逐步改造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逐步推向销售国,国家积极支持组织跨国企业,甚至可以投入必要的强化政策,政府的产业政策主要是扶持最有希望在国际市场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发展;利用外资政策要为产业政策服务,通过引进外资首先着重引进技术,利用引进的技术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转换。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根本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带来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能量和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平衡、不平等和不稳定,对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只能靠国际竞争力取胜。内需、投资、对外贸易是个国名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国际经济日益开放的大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是是取胜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也是优势手段。努力发展对外贸易是我们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将比较优势理论与禀赋要素理论融合进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思想中,对我们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这两项理论也存在的一定局限性。比较优势理论,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铲平的比较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